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将军烈内-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桓檬盏木圆荒芏嘁桓龃笞佣
阿悉结千泉也说道:“赵将军和诸位俟斤都说得不错,本俟斤还认为,除此之外,我们还应当出兵消灭各自境内的马匪和土匪们,绝不能让他们危害这条丝路上商旅们的安全,马匪和土匪的存在就是抢我们的生意和税收,所以必须要消灭他们!”
赵子良没想到他只开了一个头,这些俟斤们就如同打开了话匣子一般,看来这些人之前不是不想维持丝路的畅通,而是因为太多的原因做不了,现在叛乱平息了,丝路上各部族百姓们都要安定下来生活,因此对丝路上商贸往来的需求体现出来了。
赵子良笑道:“诸位都说得不错,看来在维护丝路畅通和安全的问题上,我赵某人和诸位俟斤都有着相同的看法,我总结了诸位提出的看法和意见,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税收不能太高;第二,除了丝路沿途各地官府规定的税收之外,严禁任何个人设卡向商旅收税;第三,沿途各城镇须自行增加可以让商旅休息的旅馆和货栈等设施,要准备充足的食物和饮水的补给。第四,联合起来打击丝路上的马匪和土匪,任何城镇都有义务向其他城镇提供有关马匪和土匪的消息,如果及时发现土匪和马匪的消息,要及时向其他城镇通报!”
“另外,我还有补充几点:第一,税收的收取,赵某的看法是税收分两种,其一是过路税,其二是交易税。关于税收的多少,我们沿途各城镇统一一个标准,例如一车货物,不论何种货物,只要是一车,在碎叶城收一贯钱,在新城、顿建城、阿史不来城等都只能收一贯,不能单独提高税收,否则其他各城镇联合起来对付他”。
“第二,这个税如何收呢?赵某认为过路税就在城门口收税,单独的旅客不收税,只收商队税收,每个人和每辆车多少钱,收了之后在通关文牒上盖上当地官府的印鉴,表示收过税了,可以在城内外畅通无阻,这是过路税收。其次是交易税,商人如果要出售货物,必须到当地官府领取交易票据才有资格交易,不拿交易票据而私下交易者称为黑市交易,一经抓住,没收全部货物,交易税的收取,就是在商人领取交易票据时收取。商队出城时必须出示通关文牒,盖了通关印鉴的才允许出城,每个城镇收一次,因此每次不能收多,否则商人承担不起高昂的过关税收,别看每次每个商队收得少,只有每天都有大量的商队通过,长年累月下来,税收的数目是非常可观的!”
“第三,各国商人的通关文牒由各国自行监制和发放,如果某些国家不具备监制和发放通关文牒的能力,可以向我大唐相关的官署衙门申领,我们碎叶城就可以给各国商人发放通关文牒,商人们只需要缴纳很少的工本费就可以了,严防某些不法商人造假而损害诸位的利益”。
“第四,不过关卡、不交税而过境的交易称为走私,这是严重损害各位利益的,所以我们必须联合起来严厉打击任何走私商人和走私商队!”
“第五,只要是拿了通关文牒的商队,而且通关文牒上有沿途交税记录的商队经过诸位任何人的领地时,诸位所在的部族都有义务保护商队的安全,不能无故伤害商队中人,不能无故扣押货物,除非对方犯了杀人等罪,而且个人犯罪与整个商队无关,如果商队在在场诸位任何人的领地遭到了劫掠,诸位必须派出军队剿灭土匪后将追回的货物交还给商队,不能以任何理由扣押,只要有商人向其他城镇报告他在诸位任何一人的领地遭到不公正待遇,其他人都必须联合起来对付他,因为他这而是不守规矩,这是损害我们共同的利益,关于这以这几点,诸位同意吗?”
众人互相看了一眼,都不约而同的出声:“同意!”
………………………………
190章 旖旎
赵子良与弩失毕五部的五大俟斤在维护丝路畅通、保证丝路安全、努力使丝路繁荣的问题上谈得很顺利,可见这些部族首领们也还是知晓轻重的,毕竟巨大利益面前,任何人都得动心,仇恨什么的都得暂时放在一边。
经过两天的详细商讨,赵子良与五大俟斤就种种问题达成了一致的意见,并签订了相关协定,还杀牛宰羊进行盟誓,如有任何人违背协定,都将遭到其他各部族和大唐碎叶都督府的联合打击。
送走这些俟斤之后,赵子良又派人前往龟兹镇和疏勒镇张贴告示,告诉所有来往西域和大唐的商旅们,丝路北线已经安定下来,沿途各部族和城镇已经达成了协议,要维护丝路北线的安全和稳定,除了规定的相关税收之外,任何城镇都不再另行收税,并且严厉打击走私以及土匪和马匪,确保商旅们在丝路上的安全。
该做的都做了,至于效果如何,还得等一段时间才能看到。
过了两日,郑三来找赵子良。
“良哥!”
正在闭目想事的赵子良睁开眼睛,看见是郑三,便道:“哦,自己随便找凳子坐吧!来找我有啥事?”
郑三找了一张椅子坐下说道:“良哥,咱们军中有不少人都是从内地过来的,吃这边的奶酪、奶茶和其他几种食物都不习惯,但在这里想要买到麦子、粟米、大米等粮食又不太容易,除非去龟兹镇和疏勒镇购买,但一去一来路途遥远,实在不方便。我过来就想找良哥商量一下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这倒真是一个问题,赵子良想了想,问道:“那么军中其他番军兵士吃得惯大米、麦子和黍米吗?”
郑三道:“这倒是没问题,我们大唐每年都要向周边部族出售不少粮食,他们应该吃得惯”。
思索片刻后,赵子良说道:“除去草场之外,外面有不少不适合放牧的山坡上、丘陵地带应该可以开荒出来种粮食,你带人抽空去找一找,反正现在这周边地区的土地都是我们的,可以随便开荒,只要合适种植的,都开垦出来!”
“这倒是可行!”郑三点了点头,又道:“那么劳力如何解决呢?总不能让将士们去开荒吧?现在新兵们还在操练阶段,也停不下来啊!荔非元礼的那一千精骑还要负责安全,也不能动”。
赵子良道:“这好解决,从俘虏中抽调五千人出来,让他们去开荒种地,至于看守嘛,就把我和所有将校的扈从们派去看守监工,如果有不老实的,不要客气,一律斩杀,对待俘虏的问题上,绝不能有任何的妥协,要让他们不能生出丝毫的反抗之心,剩下的俘虏就让他们留在城内按照规划继续进行城池建设”。
“好,那我去办了!”郑三起身就准备向外走去。
赵子良挽留道:“马上要吃晚饭了,吃了再走吧,我让王夫人多做几个菜,咱哥俩今晚喝两杯!”
郑三高兴的答应下来:“那行,今晚就在良哥这里蹭一顿”。
晚餐很丰盛,有鱼有肉有精致的小炒,主食是烙饼,还有一碗鸡蛋菜汤,要在这里吃到赵子良想吃的大米实在太难了,因此只能吃还算吃得习惯的面粉。
赵子良面前放着十几个大烙饼,以他的饭量来说,这点面饼还不够,要吃饱还得吃好几斤肉食。
碗里倒满了酒,没有过滤的酒,看上去有些浑浊,但散发着浓郁的酒香。王夫人陈清莹端着最后一碗油炸豌豆过来放在桌子上正要离去。
赵子良叫住她:“你留下一起吃吧,另外把芷韵也叫过来一起吃!”
陈清莹犹豫了一下,还是答应:“诺!”
陈清莹母女俩已经从裴将军城搬过来了,还是负责赵子良的生活,赵子良一天到晚忙得要死,没人负责他的生活问题也是一个大问题,想要找一个可靠的人一时间也找不到,因此也就默认了楚歌的安排,楚歌既是侍卫长,也当任着赵子良的管家的角色。
母女小心翼翼吃着饭,不言不语,这是她们仅有的几次跟赵子良一起吃饭经历的其中一次。赵子良和郑三两人一边喝着酒吃着菜,一边谈着军政事务。
晚饭吃到一半,郑三想起一件事情,从口袋里拿出一封书信递给赵子良说道:“对了,这是毕思琛派人从拨换城送过来的,说是从京城送过来的!”
赵子良接过一看,信封上写着自己的名字,这字写得很漂亮,现在正喝着酒,吃着饭,赵子良随手放在了桌子上,等吃完喝完再看。
咬了几口烙饼,赵子良对郑三道:“目前都督府差不多已经走上正轨了,各项政务和军务都处理得井井有条,再过一个月,整个碎叶城就会按照规划完成,别说良哥
我不照顾你,以后城南那边的生意肯定会好起来,待会我给你写个条子,你拿着去买下一两间酒楼或客栈,或者买下几间沿街的店铺,以后等涨价了可以卖掉或者出租都可以,等你成亲了,有了小孩,吃喝拉撒都要钱,现在多攒点,以后也不用发愁了!不过我可跟你先说好,过你手的钱,你可不能动一分一毫”。
郑三连忙道:“良哥,我是什么人你不知道吗?放心吧,我知道轻重!”
喝完酒,吃完饭,郑三拿着赵子良写的特批条子走了,赵子良躺在胡床上就着油灯拿着一卷兵书全神贯注的看着。
对于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赵子良可谓之熟悉得很了,将门世家之间也都有这种书籍流传,甚至市面上都有得买,但是他对于在战场上如何具体的排兵布阵还不是很精通,现在赵子良手上拿的就是一册如何具体排兵布阵的兵书,这种兵书一般都掌握在将门世家手中,很少流传到外面。这些兵书都是有作战经验的将领根据自己的实践和摸索总结出来的经验。
赵子良聚精会神的看着兵书,他每晚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来学习这个时代军事知识,然后与自己在后世学到看到的军事知识相对照。
这时正在收拾碗筷的陈清莹低声道:“老爷,您的书信还没看呢!奴家给您放在哪儿?”
赵子良听见这才想起来,从长安来的书信还没有看,想起陈清莹好像识字,于是说道:“哦,你好像识字吧?你给我念念,我听着!”
陈清莹犹豫了一下就拆开信封,从里面拿出信纸摊开念起来:“子良将军台鉴,余自离开拨换城之后一路从龟兹镇、焉耆镇、沙州,进入玉门关到了敦煌,后又经河西、陇右回到了长安・・・・・・”
只听了这么几句,赵子良就知道写信的是谁了,这是岑参从长安写来的,岑参离开前曾说过他会回长安参加科举。
听陈清莹继续念下去,果然,岑参参加了今年的秋闱,运气不错,中了二甲进士,虽然名次不是太靠前,但也算是不错了,他现如今正在长安等待吏部委任官职。
陈清莹念完后,赵子良叹道:“岑公子果然是有才学的人,一次就考中了进士”。
陈清莹忍不住问道:“岑公子是何人?”
赵子良笑道:“岑公子的曾祖父可是太宗朝的宰相,去年他来安西游历,我与他有一点交情,我们乃是同乡”。
“原来如此!”陈清莹说着走过去将信纸和信封递给赵子良,“老爷,信给你”。
赵子良也没抬头看,伸手去接,却不想握着了陈清莹的手,那手很滑腻,完全不像年近三十许的妇人之手。
“呃!”赵子良感觉不对,连忙抬头,赶紧松开,才把信纸和信封接过来。
陈清莹被摸了一把,却是羞得满脸通红,现在可是虽然没有宋朝以后男女授受不亲的程度,但男女之防也是很严重的。待赵子良拿走信纸,她连忙告了一声,就慌慌张张的走了。
赵子良看着陈清莹那慌张的背影,突然感觉这个熟女似乎也颇有一点别样的味道,他下意识突然喊道:“那个・・・・・・王夫人,给我打点洗脚水来!”
陈清莹听了身子一顿,马上又变得更加慌张的走了。
过了不久,门外响起脚步声,看书完全看不进去的赵子良抬头一看,却见陈清莹的女儿王芷韵端着一木盆水进来。
“老爷,奴家来给你洗脚!”
赵子良愣了愣,忍不住道:“你娘呢?”
意识到自己这话问得太明显了,赵子良马上补救:“你看你这身子,一阵风都吹得倒,端一盆水都晃晃悠悠的,你娘也真是的,怎么能让你干这种活呢?你现在正是长身子的时候,要多吃点,你看你这小不点・・・・・・”。
王芷韵忍不住道:“奴家・・・・・・哪里小了?你也只不过比奴家大两三岁而已嘛!”
“你哪里都小!”赵子良笑着摇了摇头。
蹲在地上的王芷韵抬起赵子良的脚,脱下靴子和臭袜子,熏得她忍不住皱了皱鼻子,她把赵子良的脚放进木盆里,用小手不停地揉搓着,突然出声道:“你是不是看上我娘了?”
正端着茶杯喝水的赵子良听了这话,当场喷了出来,“噗嗤――咳咳,咳咳,你这小孩子,怎么乱说话”。
嘴上虽然这样说着,但赵子良的心里却是有些惊异王芷韵这小姑娘小小年纪,竟然会这般敏感,看来果然不能把她当成小姑娘了,人家已经长大了,该知道的都知道了,只是身子骨还没有长全罢了。
………………………………
第192章 施政(2)
转眼到了寒冬腊月,这两三个月以来,赵子良用丝路上的利益将弩失毕五部捆绑在一起形成了利益共同体,不仅让碎叶都督府渡过了最危险的时间段,而且还增加了自身的实力,让一直有些蠢蠢欲动的莫贺达干不敢轻举妄动。
今天是正是实行察验通关文牒和发放护照的日子。一大清早,碎叶城东城门内外就聚集了不少人,城内的人是要往继续往东面安西或长安去的,而城外的人则是从长安或安西往西域去的,正在等待开城门进入碎叶城内补充物资。
城门在一个校尉的高声呼喊中缓缓打开,城内外的人和牲口们都喘着热气兴冲冲出城或进城。
城门内右边,有一个小木屋,一个穿着大唐九品官服的官员坐在一张案几后面,在外面唐军兵士的吆喝和组织下,正在等待出城的商旅们排成一条长长的队伍,一个一个前往小木屋的窗口办理出关事宜。
“大人,我要出城!”第一个波斯商人走过来趴在窗口笑着对窗口内的官员说道。
官员笑着点点头,伸出手:“通关文牒!”
“哦,在这里!”商人连忙从羊皮袄口袋里拿出一本崭新的通关文牒递进去,官员接过看了看,确认没问题,拿起案几上的印鉴在一页空白处盖了印。
合上通关文牒,官员递还给商人说道:“拿着它交给城门校尉,如果货物没有增加或减少、没有禁运货物就可以过关了,欢迎您来到大唐,祝您一路顺风!”
“噢,谢谢!”波斯商人一脸笑意的接过通关文牒转身离去。凡是携带货物出城的商人都要来这间小木屋检验通关文牒,而单个的旅人则不需要来这里,直接排队在另一个出城通道将通关文牒交给守关兵士查验,没问题就可以出城。
城外入城口旁边也有一个同样的小木屋,同样有一个官员坐在里面等待入城的商旅们前来办理出国手续,而在入城的另外一个通道口也有一个兵士检查。
一排旅人走到通关口,兵士将第一个拦下问道:“有路引吗?”
“没有!”三十多岁的光头和尚拿着禅杖披着袈裟,背着布包吗,摇了摇头说道:“老衲只有度牒!”
“度牒也行!拿来检验,再交两文钱的道路修筑费和入城税”兵士点点头伸出手。
光头和尚闻言响起这一路走来道路却是关阔平整,看来官府确实耗费不少,收一点道路修筑费也是情有可原的,于是很干脆的拿出两文钱和度牒递给兵士。
兵士接过后将两文钱扔进旁边的木头箱子里,又检查了一边度牒,抬头问道:“大师在哪里出家?俗家祖籍何处?”
“贫僧在长安法华寺出家,俗家祖籍在洛阳西城门外的刘家村!”
兵士听见又向路引上看去,与和尚所说的进行对照,再问:“有护照吗?”
光头和尚闻言一愣,皱眉道:“护照?是什么东西?”
兵士解释道:“我们碎叶都督府在西域三十六国、突骑施十姓部落、大食国和东罗马帝国都分别派驻了使节,并修建了使节馆,我大唐子民不论身份高低贵贱自从走出国门,前往西域各国之后如果在当地遇到困难、遭遇欺辱,都可以向当地治所的我朝使节馆寻求帮助或庇护,我朝使节会与当地官府进行交涉,尽量为我大唐子民主持公道。如果大师没有办理护照,可以去旁边的小木屋办理,只需要交十文钱的工本费就行了,无论身在西域何地,拿着它都能证明自己大唐子民的身份,可以向当地我国使节馆寻找帮助和庇护,如果不幸丢失,也可以向使节馆申请补办!如果大食不办理,走出大唐地界只有,就无法证明自己是大唐子民的身份,即便您长得是我大唐子民的相貌,没有护照证明身份,西域各国也是不承认您是大唐子民的”
“原来如此,那贫僧要办理一本护照,就在小木屋是吧?军爷稍等,贫僧去去就来”。
不多时,旁边小木屋门口就排起了长长的一队准备前往西域的唐朝人。
此时在碎叶城的西城门,同样也有不少人商旅出城和进城,更有许多周边的牧人和农人进出,东西城门处都是一片热闹的景象。
赵子良如同往常一样起得很好,不过他起来后没有修炼武艺,而是带着几个扈从来到了西城门口,查看出城和入城的情况,并且观察办理通关文牒的情况
,不出所料,商旅们办理通关文牒都很积极,毕竟有了这玩意只要交了税就可以畅通无阻,再也不用遭到盘剥和刁难。
过了几日,赵子良把刘单等人来询问:“刘大人,这些天办理护照和通关文牒的情况如何?另外养路费征收的情况如何?过往商旅有没有什么怨言?”
刘单拱手道:“大人,护照和通关文牒的发放都很顺利,商旅们为了自身安全,并且省去一些麻烦,都愿意那点钱,养路费的征收也很顺利,过往商旅们看见交通路面良好,他们的车队前行都快了很多,因此都没有怨言,出钱都很爽快”。
赵子良问道:“刘大人,你估算一下,按照目前的情况而言,我们多久可以收回修路的成本?”
刘单低头算了算,抬头说道:“将军,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大约需要三年时间才能收回修路的成本,不过随着这条丝路畅通以后,商旅们得到消息会大量涌入,走这条丝路的商旅会越来越多,因此这个时间会大大缩短!”
赵子良又看向来瑱,问道:“新兵训练都完成了吗?成效如何?”
来瑱道:“将军,目前为止,所有新兵都完成了训练,将士们的战斗素养都达到了规定的标准,在战术执行方面也达到了将军的预期,只是还欠缺实战考验”。
“哦,抽个时间安排一场实战演练,本将军要看到新兵操练的真实成效!”赵子良想了想吩咐道。
来瑱答应:“诺!”
这一日,赵子良到来后勤司的府库,检查粮草军械储备情况,郑三和封常清等人在一旁介绍情况。
走入若大的库房,府库分为几个区域,第一区是粮草区、第二区是兵器区、第三区是弓弩箭矢区、第四区是防具区、第五区是其他军资区。
都督府的府库可不小,占地面积数百亩大小,粮草区内的粮食和草料堆成了山一样。
郑三介绍道:“将军,今天下半年,我们在碎叶城以及其他六座城镇一共开荒了十万亩田地,这里土地肥沃、雨水充沛,阳光充足,麦子颗粒饱满,各处都是大丰收,我们共收获了三十万石粮食,全部储存在这里了,足够十万大军吃半年了,以我们现在的兵力,吃上十年也吃不完!不过我们控制范围内的荒地已经差不多全部开垦完毕,再想开垦,就只能减少草场和山林的面积了,如果减少草场面积,我们和牧民们的牛羊马匹就没有足够的草场了!”
赵子良也没想到在这里开荒种地竟然会有如此大的丰收,要知道在唐朝种地,每亩产出麦子只不过三百多斤,最多四百斤,而在这里竟然达到了四百多斤,这可能与这里的土地肥沃程度和气候、雨水、阳光多种因素有关。
“好,好啊,今年我们是仓促之间开荒的,种植麦子的气候不对,如果种植冬小麦,等到明年开春之后,只怕产量会更高,我们每年只要种植一季,整个碎叶都督府控制下的百姓们都不缺粮了!你们再想想办法,等开春之后看看地里还能种植什么,不能让土地闲置下来。另外桔杆不能烧掉了,把桔杆切碎了撒在田地里,它还可以肥田,还有,收集百姓和牲畜们的粪便撒在地里,要保持田地的肥沃程度,不能只收获不施肥,如果不施肥,种了几年之后,田地就会变得贫瘠,产量会下降!还有,我认为,如果进行精耕细作,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