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将军烈内-第1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子良摇头苦笑道:“陛下啊,您是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您金口玉言一句话说出来,我们做臣子的就要急得一夜白头发,打仗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一个步兵最少需要半年训练、一个弓弩手、一个骑兵训练出来最少需要三年才能上战场,否则就是让他们去送死,一个兵士每个月需要一贯钱的军饷,如今局势糜烂至此,兵士的军饷越来越高,给的军饷少了,兵士的士气提不起来,且不说军饷,只说是兵士们使用的兵器、甲胄、衣物和鞋袜,一个普通的步兵装备整齐最少也需要一百八十贯钱,一个轻骑兵如果只配备一匹马,最少需要五百贯,这还是次等马,如果配备上等马,需要一千多贯,如果配备两匹马,需要两千多贯左右,兵器甲胄这些东西并非是装备了军队就可以用一辈子,一套装备打一仗就废了,就得更换,如果在平时,也仅仅能使用一年就得更换,还有衣物鞋袜,每年最少也得两套!十万步兵装备整齐就需要一千八百万贯,算上一年的军饷一百二十万贯,再算上粮草、犒赏和其他辎重,十万大军一年下来不打仗就得耗费两千五百万贯,如果打仗,就耗费得更多,需要更换装备、给阵亡将士的家属发放抚恤、给伤兵治伤,给有功将士发放奖赏,一仗就得打掉一万万贯钱以上,所以打仗打得就是钱粮,这是前提条件,没有足够的钱粮,根本打不起仗,总不能让将士们赤手空拳上战场吧?河西和陇右本来就是地广人稀,物产贫乏,每年又能够收多少赋税呢?河西和陇右能养十五万人马已经是顶天了,这还是每一任节度使苦心经营的结果,换做能力稍微差一点的,根本就玩不转!”
玄宗听了赵子良的话,忍不住伸手摸了摸额头,有些惭愧道:“是朕思虑不周啊!当时叛军攻势凶猛,朕也是急病乱投医,没有多想就下诏让河西和陇右各调五万兵马来平叛,没想到连续两次调兵就把河西和陇右抽空了!哎,朕的江山这是怎么啦?为何会变得如此不堪一击?赵卿,你说,朕想听真话,这满朝文武之中如果还有人敢讲真话,只怕也只有你赵子良了!”
赵子良想了想说道:“陛下靠统御大臣署理朝政,大臣们有薪俸、有身份地位、有权势才会安心替陛下处理各项政务让百姓们安心生产和生活,百姓们安居乐业而大唐江山才会稳固,但这些都需要钱粮,没有钱粮,臣子们就没有薪俸养家,他们就会用权势去非法获取,他们甚至根本看不上那点薪俸,因为用权势可以获取得更多!没有军饷,将士们就无法安心戍守边疆和拱卫大唐各地安危!他们就会发动兵变或去抢百姓。钱粮从何而来?当然是从赋税
中而来,赋税的多少是由国家经济状况决定,而国家经济状况的基础是政治是否清明,朝廷如果政治清明,则百姓们安居乐业,国家的经济状况自然良好,赋税也多,如果政治不清明,贪官污吏横行,造成百姓无法安心生产,赋税自然收得少,没钱交税的百姓被逼得走投无路去做强盗马匪,赋税收上来了就全部进了国库了吗?并非如此,一大半都进了贪官污吏的腰包!如今朝廷按照田亩和人头收税,而门阀和达官贵人却不用交税,他们想尽一切办法兼并普通百姓的田地,让这些百姓无地可种,因此朝廷的税收越来越少,流民越来越多,流民没有了活路自然而然地变成了山贼和强盗!”
“陛下,您到现在还不明白吗?大唐的根子已经开始烂了,您所任命的那些大臣们和门阀势力们正在蚕食着大唐的根基,他们脑子里全然没有国家至上的观念,他们只想着自己的利益,他们也不想想,大唐如果完了,他们就能好过?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玄宗从龙椅上起身走下来,在大殿上慢慢走来走去,一边走一边说:“如果朝臣们都如赵卿这么想,我大唐何至于此,然而朝廷又不能没有这帮大臣!你虽然没有明说,但朕也知道,朕这些年来是懈怠了,荒废了政事,纵容了李林甫和杨国忠等人,此事朕自会慢慢思考良策尽力来扭转局面!刚才你说了我大唐如今正处于外忧内患之际,你有什么办法来解决吗?”
玄宗作为一代帝王,能在臣子们面前承认错误已经是实属不易了,赵子良也不能苛求太多,他听了玄宗的问话,抱拳道:“对于内部叛乱,自有臣等统兵去平定,安禄山只是跳梁小丑,不足为惧!朝廷从现在开始第一件事情要迷惑和拉拢吐蕃,再辅以威胁,让吐蕃不敢妄动;第二,就是要从现在整顿吏治、打击门阀和豪族对土地的兼并行为,这第二点万万不可过于急躁,只能缓慢图之!”
玄宗摸了摸胡须,点头道:“赵卿所言有理,这第二点与朕所想不谋而合,朕已经在考虑了,只是这第一点该如何着手呢?”
赵子良道:“微臣认为应该派出使臣出使吐蕃。第一,与吐蕃商议签订划分边界线的盟约;第二,加大茶马交易额度,大量出售丝绸、瓷器等昂贵物品给吐蕃,但要严格限制铁器流入吐蕃境内!要大量收购战马、毛皮等,可以适当提高价格!第三,屯兵边境。如今河西和陇右已经无兵可调往边境,这平叛战场的兵力也没有足够的兵力调回河西和陇右,微臣认为可以从安西和北庭方面与吐蕃的接壤边境线上囤积兵力给吐蕃施加压力!朝廷可以给安西留守粱宰下令,让他下令调兵屯集在大小勃律和胡弩镇,微臣也给北庭大都护府下令,让泰西都护府辖下的吐火罗国各部出兵东进天竺北部,同时联络天竺北部诸部一同出兵威胁吐蕃西部边境,以此分散吐蕃人的注意力,如果吐蕃人感觉到西部边界受到威胁,必然会从其他地方抽调兵马,如此原来,吐蕃对我河西和陇右的威胁就小了很多,另外我们还可以派人去西南方的骠国等小国,说动他们与吐蕃国制造摩擦,我想要只要有足够的好处,他们应该是不会拒绝的,就看被派去的人是否有这个本事!”
玄宗听完之后一拍手掌,大喜道:“好,赵卿果然多谋善断!等会回去后写一份详细的奏章,明日早朝时当堂呈现上来!”
赵子良答应道:“遵旨!”
玄宗又道:“那么南诏呢?如何对待?”
赵子良考虑一下说道:“南诏立国才几年,目前实力还不大,我大唐如今又无力征讨,暂时可以不予理会,当年如果不是杨国忠让鲜于仲通这个不懂兵事和南诏实情的蠢人讨伐南诏,局势何至于此?南诏那地方山高林密、又多有毒虫瘴气,兵马太多根本无法施展开来,想要对南诏用兵,一定要选用熟知南诏地理天气的将才统兵,而使用的最好是在南诏附近征兵再加以操练的兵马,这些兵士懂得如何驱虫避瘴,如果让中原的军队前去,只怕还没有开打就被毒虫瘴气损失掉一大半了。在良将和军队准备好之前,我们也不能对南诏不闻不问,必须在就近险要之地设立关隘围堵南诏,禁止一切商人与南诏交易,防止任何货物流入南诏,也不从南诏购买任何货物!堵几年,南诏国力必然下降!”
其他几个武将不懂赵子良说的这些策略的巨大作用,但玄宗却是明白的,他大喜道:“卿家大才!”
………………………………
第688章 明枪暗箭
众臣见玄宗问起解决之道,都开始低声议论起来,此事不是武将们所关心的事情,所以武将们也没有太过关心。
这时京兆府尹韦谔眼珠子转了转,站出来举着芴板道:“陛下,微臣倒是有一个办法,只是当说不当说,因为此事干系重大,微臣实在吃罪不起!”
玄宗摆手道:“如今还有什么事情是比数百万生民的性命更加重要的事情?你只管说来,朕赐你无罪!”
“遵旨!”韦谔心中一喜,当即说道:“陛下、诸位大人,据微臣所知,如今赵大帅的东征平叛大军有两百三十万石粮草,如此多的粮草足够平叛大军吃几年的,微臣的想法是从赵大帅那里借一百万石粮食分发给流民们和难民,挺过一段时间再说!”
皇帝和众臣听了韦谔这个建议都顿时一愣,全部想向赵子良。
赵子良脸色一变,走到韦谔身边冷冷问道:“韦大人,我军囤积的粮草数目是极为重要的军事机密,事关全军安危和平叛大业的成败,除了本帅和主管粮草征收的郑大人,其他人一概不知,你一个小小的京兆府尹是如何得知这个消息的?说,你今日不说出一个子丑寅卯来,本帅就要奏请陛下拿你下狱审问清楚,看你是不是叛军安插在我朝内部的细作!”
韦谔没想到赵子良竟然反打一耙,吓得脸色一白,连忙向玄宗道:“陛下,微臣冤枉啊,赵元帅这是诬陷,微臣对陛下、对大唐忠心耿耿,怎么会做如此龌蹉之事?还请陛下明察!”
赵子良冷哼道:“安禄山叛乱之前受到陛下的隆宠难道还不够吗?他嘴里口口声声誓死效忠陛下、效忠大唐,可如今呢?是否忠心不是嘴上说出来的,这没用!这世上有多少人嘴里说一套,暗地里做一套?就算你嘴里说得再忠心耿耿也没用,关键还得看行动!如果你能像颜杲卿一样在城破之后还敢当面大骂安禄山,壮烈殉国,我赵某人就佩服你!”
颜杲卿与颜真卿是同一个曾祖父的堂兄弟,安禄山叛乱爆发之后,颜杲卿守常山,并设计杀死了安禄山的部将李钦凑,还擒获了高邈、何千年。后来史思明兵围常山,抓住了颜杲卿的儿子颜季明,并以此胁迫颜杲卿投降,颜杲卿并未屈服,李光弼退守井径关之后,常山失守,颜杲卿被史思明擒获,后来被押送到洛阳面见安禄山,在见安禄山之时大骂之,被安禄山杀死。
玄宗和众臣听了赵子良的话都一惊,玄宗连忙问道:“赵卿,这颜杲卿是何人?竟然有如此气节?”
赵子良这才想起这个消息是前几天从洛阳通过情报网传递过来了,此时朝廷应该还不知道,他于是说道:“陛下,最近有军情从洛阳方向传来。安禄山叛乱爆发之际,颜杲卿任常山太守,他组织常山军马奋力抵抗叛军,亲自设计杀死了安禄山的部将李钦凑,还擒获了高邈、何千年等人,后来史思明大军南下攻常山,抓住了颜杲卿的儿子颜季明,并以此胁迫他投降,颜杲卿誓死不降,其子颜季明被杀之后,颜杲卿忍痛继续带领常山军民抵抗,城破之后他被俘,被史思明派人押送至洛阳,面见安禄山之时当面痛骂安禄山忘恩负义不忠不孝,安禄山大怒下令杀之!”
玄宗听了忍不住赞叹道:“此乃忠臣,大大的忠臣!来人,传朕旨意,追赠颜杲卿为太子太保,谥号‘忠节’,追赠其子颜季明为赞善大夫!”
马上有待诏翰林答应:“遵旨!”
玄宗这时看向韦谔,问道:“韦谔,你跟朕说,你是如何知道军中屯粮数目的?”
如今朝廷的一切都要依仗赵子良的平叛大军,一切与平叛大军有关的事情都不是小事,玄宗身为皇帝也不能等闲视之,这件事情必须要搞清楚给赵子良一个交代。
韦谔哭丧着脸回答道:“陛下,微臣真不是叛军细作,微臣是推测出来的,微臣以前是京兆府参军,熟知长安城内的物资粮草大致流通数量,再加上这段日子赵大帅的人从关中各地征收上的粮草数量,这并不难推测!”
韦谔刚开始也只是想给赵子良找点麻烦,恶心一下他,可没想到现在不但没有恶心道赵子良,反而给自己带来甩不掉的麻烦,真是悔不当初啊!
玄宗眼神之中闪烁着精芒,沉吟半响后说道:“来人,脱去韦谔官帽官袍,关入刑部天牢,令三司会审!”
韦谔大骇,连忙跪下磕头求饶:“陛下,微臣是冤枉的啊,陛下饶命啊!”
》
这时韦谔的父亲、宰相韦见素立即站出来高呼:“陛下容禀,老臣深知犬子秉性,此事他无论如何也做不出啦的,还请陛下明断!”
玄宗摆手厉声道:“不必再说了,韦谔是否通敌等待三司会审结果再说!压下去!”
“诺!”
玄宗看了看台下诸臣,对丰王李珙说道:“李珙,从即日起,由你代理京兆府尹一职!”
李珙大喜,连忙站出来行礼道:“儿臣遵旨!”
京兆府辖下二十二个县,所辖范围甚广,权利极大,其他州府在审案时都需要逐级上诉,判死刑之后需上报刑部得到回执之后才能行刑,也就是所谓的秋后问斩。但是京兆府判案却不用得到刑部回复,只要证据确凿,可以直接判处死刑并立即执行。
尽管处理了韦谔,可难民和流民的问题依然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玄宗也颇为头疼,如今战乱四起,粮食是关键中的关键,特别如今市面上粮价虚高,给社会经济造成了很大的麻烦,不能不想办法解决。
朝堂上此时陷入了沉寂,谁也没有说话,过了良久,玄宗才问赵子良:“赵卿,你跟朕说句掏心窝的话,平叛军中有多少粮草?”
赵子良犹豫片刻说道:“陛下,韦谔并未说错,如今军中所有粮草加起来确实有两百三十万石,这也是微臣为何怀疑他的原因!”
玄宗点点头,说道:“韦谔之事,朕会让三法司严审!不过如今三百万难民和流民之事又不能不解决,如果这些流民和难民没饭吃,势必会祸害关中!这样吧,朕向你借一百五十万石粮食用于赈灾,先解决这个麻烦再说,待秋收完毕,朕就算是从全国各地抽调粮食也会给你补齐,你看如何?”
赵子良抱拳道:“既然陛下开口,微臣自然是要拿出这批粮草,只是陛下是否考虑过这批难民和流民的去留问题?朝廷总不可能一直养着这些流民和难民吧?这些流民和难民没有容身之所,会给关中之地带来很大的治安问题,如果被有心人煽动,还可能会闹出民变,要知道如今朝廷大军都在潼关一线,关中地区可谓空虚得很,万一这些流民很难受到煽动和蛊惑攻打城池,后果不堪设想!另外,还有粮价虚高的问题,如果粮价一直居高不下,不但关中其他城镇会闹粮荒,只怕就连长安也会缺粮,因为那些粮食商为了卖出更高的价格只会把粮食紧紧地握在手里,百姓们为了填饱肚子只能用高价卖粮,一生的积蓄说不定还不够吃一顿饭的,到时候社会秩序会更加混乱不堪,必须要想办法打压粮价!”
玄宗认可了赵子良提的两个问题,这确实是当年急需要解决的两个重要问题,一刻都不能拖延,迟了就会出大问题。
玄宗看向大臣们,问道:“赵卿提的这个两个问题是重大问题,今日我们必须要做出决定解决,不能拖延!不知诸卿有何办法?”
宰相房琯站出来对玄宗说道:“陛下,关中地区应该可以安置一部分流民和难民,给每个县分摊两三万,问题应该不大,不过这只能解决一部分,还有相当一部分不能解决!”
刚被玄宗任命为京兆府尹的丰王李珙就站出来反对道:“父皇,儿臣以为不可,观众地区如今兵力空虚,粮食也被征调一空,各县官府又没有多余的田地,如果把这些流民和难民留下来,他们要以何为生?没有土地耕种维持生计,他们一样也会饿死或者聚众闹事!”
玄宗皱了皱眉,问道:“如果把流民和难民向西川迁移是否可行?”
朝臣们心里却是给予了否定,如果可以给流民和难民们分田地,难民们自然是愿意去的,可如今这天下哪还有无主之地?各地官府也只怕都没有官田可以分给百姓耕种。
韦见素这时站出来对皇帝行礼道:“陛下,赵大帅的北庭大都护府不是地广人稀吗这些年赵大帅也一直在致力于把各地的流民迁移到北庭去,既然如此,索性一事不烦二主,这批流民和难民还是迁往北庭为好,反正北庭地多人少,我汉民在北庭人数增加也有利于统治!老臣已经算过了,赵大帅拨出一百五十万石粮食,这三百万难民和流民平均每人都可以分到八十斤,省着点吃可以吃三个月,三个月的时间足够难民和流民们走到北庭地界,如今是八月,如果此时处置得快,难民和流民们可以在入冬之前抵达北庭,北庭那边如果事先做好接洽准备,应该不会让难民和流民们冻着饿着!”
………………………………
第689章 激烈交锋
朝臣们听了韦见素这个建议,心里都开始嘀咕赵子良刚才摆了韦谔一道,现在韦谔的父亲韦见素就开始在赵子良背后捅刀子了,三百万人啊,这可不是三万!三百万人几乎是同时涌入北庭,这会给北庭方面带来多大的压力?社会治安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土地问题等等一系列问题,稍微处置不当就会闹出大事来!
玄宗现在也没有其他办法,看着赵子良问道:“赵卿,你的看法呢?”
赵子良扭头看了韦见素一眼,回头对玄宗抱拳苦笑道:“陛下,前些年微臣从中原各地迁移流民前往北庭都是分批进行的,每次最多不过两三万人,即便如此,每次我们北庭各地官府都忙得不可开交,几次因为处理不当而差点酿成大祸,可如今要一下子迁移三百万人过去,只怕会把北庭压垮,却不说安置他们的需要多少人力物力和土地,就说他们迁移过去之后吃饭问题就不是北庭现在能够负担得起的,至少到明年夏收之前,这三百万人都需要靠北庭官府养活,粮食的缺口实在太大!”
玄宗问道:“难道没有办法解决粮食问题吗?”
赵子良想了想,说道:“如果朝廷能够拨付一批钱财给北庭用于向天竺、吐火罗、大食和拂菻等国购买粮食,又令安西都护府支援我们三十万石粮食,问题就不太大,否则北庭绝对无法养活这突然增加的三百万人!同时还要令陇右、河西沿途各城镇准备好迁移难民和流民的临时居住场地!”
玄宗看向户部左侍郎杨炎,问道:“杨卿,如今户部能拿出多少钱来?”
杨炎如今才三十不到就已经位列户部左侍郎,此人在财政方面还是颇为能力,但如今赋税还没有收上来,他就算是浑身本事也变不出钱来。
杨炎见皇帝问起,只得硬着头皮站出来行礼道:“陛下,如果秋税还未收上来了,国库内都饿死了老鼠,实在一文钱都拿不出来啊,朝廷各衙门的官吏的薪俸都没有发下,已经有许多官吏怨声载道了!”
玄宗听了这是不由一阵头疼,只好给赵子良赊账:“赵卿,这样吧,朝廷先帮着把这批难民和流民迁到北庭,你也给北庭的留守官吏们行文下令,让他们做好安置的事务,等秋税收上来之后,朕下旨第一时间拨付两百万贯给北庭大都护府,让他们用于向大食、拂菻、吐火罗和天竺购买粮食,你看如何?”
赵子良抱拳道:“陛下金口玉言,微臣自然是不担心陛下会食言的,微臣就担心下面的人故意拖着不给,俗话说‘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啊’,还有什么‘县官不如现管’等等,微臣脾气不大好,到时候某些人给微臣下眼药,微臣忍不住动手打了人就不好了!”
众大臣听了赵子良这话不由感觉一阵恶寒,不少老臣都想起当年赵子良在朝堂上当众殴打李林甫的事情,当时可打得李林甫半个月不能下地,这武夫打起人来下手没个轻重,万一被他打了,岂不是冤得很?
杨炎只感觉赵子良说的这某人就是指他,他听得脸一黑,对赵子良拱手道:“赵元帅这么说是摆明了对下官不信任,既然陛下都已经下旨了,下官自是不敢怠慢,秋税收上来之后,下官会在第一时间把这两百万贯拨付给北庭,这下赵大帅放心了吧?”
赵子良这才点头,对玄宗道:“陛下,杨大人既然当庭做了保证,微臣就没什么话好说了,此事就这么定了吧,散朝之后微臣会立即行文,并派八百里加急送往北庭大都护府,让留守官员们立即做好流民和难民的安置准备工作,争取让这片难民和流民抵达北庭之后就能立刻住进新房子!”
玄宗见赵子良同意,当即拍板道:“既然如此,那么此事就这么定了,下旨给陇右和河西各地官府城镇做好接应事宜,任何人不得怠慢敷衍了事,否则严惩不殆!”
“遵旨!”
玄宗又道:“那么打压粮价之事又当如何处置,诸卿可有良策?”
韦见素站出来道:“陛下,这粮食在粮商手里,他们当然不会嫌钱多,想让粮商自己把价格降下来只怕难得很!除非现在有大批的平价粮食出现在市面上,可是如今又从哪儿去搞到粮食?赵大帅手上不是还有八十万石粮食吗?不如再挤出五十万石粮食冲入市面把粮食价格压下来?”
赵子良看向韦见素的眼神中闪过一道寒芒,心中冷笑一声,走出来说道:“韦大人,本帅给你算算帐,如今我北庭军有四万人马,河西和陇右各有一万,安西军五千,还有收拢的溃兵两万多人,加起来就有接近九万人,这些都要靠本帅的平叛帅
府行辕提供粮草,除此之外,我们还从几次战斗中俘获了十万多人马,如今这些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