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将军烈内-第1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玄宗道:“大臣们对第一个和第二个条款倒是倾向于同一,都对第三个条款不赞同,认为吐蕃人如果得了大量的铁器,必然会用在锻造兵器甲胄上,军队战力会大幅提升,赵卿怎么看?”
………………………………
第705章 皇帝提亲
赵子良把奏章递给旁边的小太监放回去,对玄宗正色道:“陛下,微臣的看法恰巧与诸大臣们相反!”
玄宗听了赵子良这话不由与杨玉环对视一眼,杨玉环笑道:“子良,这倒是奇怪了,你能说说理由吗?”
赵子良说道:“咱们先说第一条吧,我大唐自立国以来曾有过两次与吐蕃和亲,一是文成公主,一是金城公主,这两次和亲当时都是政治需要,也可以说当时我朝在陇右与河西的军事力量处于弱势,不得不借和亲来缓和与吐蕃的关系!”
玄宗点头道:“不错,但是这次也一样啊!赵卿为何不同意与吐蕃和亲呢?”
赵子良说道:“情形确实与前两次大致相同,但不同的是前两次吐蕃人正与我朝交战,他们知道我们的虚实,而这次吐蕃人不知道我朝在陇右和河西的虚实,如果我朝嫁公主于吐蕃赞普,反而会引起吐蕃君臣的怀疑,在这次谈判中,朝廷要明确告诉颜真卿,谈判过程中不能让自己的气势处于下风,态度反而要强硬一些,这外交谈判也跟运用兵法是一个道理,虚虚实实,实实虚虚,让对手摸不到头绪!而且微臣也不是反对和亲,只不过这和亲与上两次和亲不同!”
杨玉环奇道:“有何不同?”
“不是我朝嫁公主给吐蕃赞普,而是吐蕃嫁公主于我朝皇子!”
玄宗和杨玉环面面相觑,愣神了好一会儿工夫,玄宗才回过神来问道:“这能行吗?”
赵子良道:“谁说不行?谁规定两国和亲就只能是我朝嫁公主,而不能是我朝取媳妇呢?只有这样才能打消吐蕃君臣的疑虑,一直以来都是我朝嫁公主,咱们这会也要从外国娶一回公主!”
玄宗想了想,越想越觉得赵子良说得有道理,不由高兴地点头道:“哈哈,不错,不错,有理!”
杨玉环又问:“子良为何不同意第二条款,反而赞同第三条款呢?”
赵子良道:“微臣反对第二条,但并不赞同第三条,只是如果吐蕃人坚持的话,第三条是可以商量的!”
杨玉环认为赵子良这种想法很奇怪,毕竟与当今主流想法完全不同,这让她极为好奇并且很有兴趣,如果是其他政事,她才懒得理会。
赵子良道:“微臣打一个比喻,如果娘娘是一个有技艺的匠人,靠着这门手艺不但自己过得很富足,而且让家人也生活得很好,但是如果有一天你有一个极好的朋友没有生活来源了,来找你借钱,或者向跟你学手艺,你是借钱给他,还是教他手艺?”
杨玉环想了想说道:“如果是极好的朋友,我想我会交给他手艺吧,毕竟借钱给他,他也用不了多久。不过,如果他学会了我的手艺,岂不是会与我抢活干?嗯,我想我还是借钱给他吧,但我不能总借钱给他呀?”
赵子良笑道:“他只是你的朋友,不是你的家人,就算是你兄弟姊妹,你能帮一次两次,难道帮他一辈子?何况还只是朋友呢?他有他的生活,你有你的家人,你帮他一次两次已经是仁至义尽了。你也知道就连好朋友也只能借钱而不能传授你的技艺,否则他就会抢你的活干,更何况他还是你的敌人呢?这跟吐蕃与我国的道理是一样的,如今我们想稳住吐蕃,如果答应吐蕃的条件,在嫁妆中夹带大量的医书、冶炼、锻造、农事、筑造之书籍和匠人,就等于是资敌!他们学会了这些技艺,国力会更加强大,他们有了冶炼和锻造之术就可以自己打造更加锋利的兵器和结实的甲胄,他们学会了农耕之法,粮食产量就增多,他们学会了筑造之法,就可以建造房屋,冻死的子民会减少,他们学会了医书上的看病治病之法,每年就会少病死很多人,他们是我们的敌人,我国巴不得灭了吐蕃才好,为何要给他们送这些东西?这不是愚蠢是什么?”
当年文成公主出嫁时,陪嫁品当中就有大量的医书、冶炼、锻造、农事等书籍,这在后世大统一和平年代看来,文成公主嫁到吐蕃让藏地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文明程度也得到了提升,加强了两地的文化交流,意义非凡!但是在唐朝这个时代来看,它的后果是资敌,而不是什么其他!
玄宗和杨玉环毕竟是这个时代的人,包括其他大臣和民间人士也是一样,受到时代
的局限,思维跳不出来,认为给吐蕃这些东西是一种恩典和恩赐,不过经过赵子良这么一分析,两人的脑海之中感觉豁然开朗。
玄宗叹道:“子良之言大善啊,为何以前朕和满朝文武就想不通这一点呢?”
赵子良笑道:“陛下,这不奇怪,陛下和朝中大臣们大多受古人和前辈先人们的想法影响,看不穿也是正常的!所以微臣认为如果实在不行,我们宁愿卖一些铁器给他们也要让他们同意签订盟约,铁器是消耗品,他们没有高超的铸造技艺打造出来的兵甲不如我朝的兵甲坚韧和锋利,同样不是我军的对手,而且兵器甲胄很容易损坏和消耗!但是如果让吐蕃人学会了采矿、冶炼和锻造技艺,我们再想遏制他们就困难了,所以技艺这东西绝对不能轻易让外国学了去!”
玄宗点了点头,对赵子良说道:“此事明日朕再与大臣们议一议。今日把子良找来,还有另外一事!”
说完,玄宗对杨贵妃打了一个颜色,杨贵妃便笑着对赵子良说:“那日在马嵬驿,陛下和我都见过子良的次子,生得是一表人才,不知他今年多大年岁?”
赵子良道:“微臣次子赵霆今年十六!”
杨玉环笑道:“是这样,陛下很是喜欢赵霆,想把宜宁郡主许配给赵霆,你看如何?”
宜宁郡主乃是李亨的女儿,是玄宗的孙女之一,目前皇室直系郡主也只有宜宁郡主的年龄与赵霆相当,且还没有出嫁。
“额?”赵子良愣了愣。
杨玉环见赵子良这般模样,问道:“怎么,子良不愿意?”
赵子良回过神来,连忙道:“不是不是,微臣只是觉得太突然了,犬子赵霆也没有跟微臣提过有要成亲的想法。虽然说婚姻大事乃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完全不考虑子女的感受和想法,总归是欠妥,如果男女双方合不来,即便是成亲以后也过不下去。陛下想把郡主嫁给犬子,微臣是觉得高攀的,哪有不愿意的道理?不过微臣有一个建议,想个办法让郡主与犬子见个面,先不告诉他们双方关于婚事的事情,如果他们能谈得来,对上眼了,这桩亲事就可以定下来,微臣和陛下娘娘都乐见其成,如果他们谈不来,那么就此作罢,陛下也不希望自己的郡主嫁入微臣家中受委屈是吧?”
玄宗见赵子良虽然没有直接答应,却也没有直接推脱,反而还考虑得很周全,因此很是高兴,当即同意道:“如此尚好!既然这样,今日已经是腊月十九,距离过年也没几天,等过了年,明年上元节是个好日子,子良在上元节之前把赵霆带来长安,那时朕再安排此事,你看如何?”
赵子良道:“陛下圣明,微臣想问问,这宜宁郡主的生母是”
玄宗笑道:“宜宁郡主的生母是宫人张氏!”
赵子良恍然大悟:“哦!”
次日,玄宗与大臣们经过一番商议之后诏谕尚书省给颜真卿回信,否决第二条,把第一条修改,改成让吐蕃嫁公主到大唐,至于第三条在谈判刚开始要否决,随着谈判的进行,可以略作让步,商定每年给吐蕃出口一万斤铁器,如此一来吐蕃虽然可以大唐购买到铁器,但每年得到的铁器数量有限,无法大规模打造成兵器甲胄装备给军队。
赵子良从华清宫出来,回到长安的家中当即给陈清莹和聂三娘分别写了一封信,在给陈清莹的信中说皇帝看上赵霆了,想把宜宁郡主许配给赵霆,不过这事还不知道能不能成,总而言之,既然赵霆的婚事都差不多有眉目了,而作为老大的赵雷的婚事也应该立即提上日程,总不能让弟弟成亲在哥哥的前头吧?于是他在信中告诉陈清莹,让赵雷赶紧找一个喜欢的女子,对女方的身份不要注重,只要赵雷自己喜欢就行,如果赵雷自己找不到,那就让她这个做娘的给儿子物色一个,首选是北庭官员将校家中的闺女,如果实在找不到,他就在长安这边给他找,长安毕竟是朝廷所在,名门望族和书香门第都比较多,想要一个知书达理、年龄合适的女子还是容易找到的!
赵子良给聂三娘的信中说起赵霆被皇帝看中想要把郡主嫁给她儿子的事情,虽然这事情八字还没一撇,但还是让她做好心理准备,免得日后做了婆婆和奶奶还不适应身份。
………………………………
第706章 亲事(1)
赵子良返回华阴之后,与孟夫人和次子赵霆在华阴过了年,过年期间从大年除夕一直到正月初七这八天,全军除了早操和晚课照常进行之外,正常的操练全部停止,将士们放假,允许各部将士轮流出营,但每天入夜之前必须要返回营地点卯。
虽然在过年和春节期间放假也有诸多限制,但唐军将士们能出营上街买东西、游玩,还是显得很高兴,有许多将士们家中已经没有亲人,攒了不少军饷没地方花,如今能够放假上街游玩,这积攒下来的军饷就有地方可以用了。
唐军在华阴有十几万人,军队将士们放假给华阴城带来了很大的商机,街面上热闹非凡,整个过年和春节初八之前,大街上都是人挤人,小商贩和店铺都赚得盆满钵满。
过了正月初七,将士们全部回营正常作训,唐军又恢复到之前的紧张操练当中,元帅府和军中各级将校也都恢复了正常点卯轮值办公的状态。
正月十二,赵子良正在处理春节期间积压下来的公文,王灿急冲冲走进大堂禀报道:“大帅,刚刚收到最新消息,王思礼统带两万人马已经顺利抵达南阳,有了这两万生力军的加入,鲁炅的力量得到了增援,叛军李归仁、毕思琛部得知有两万人抵达南阳,便率军后撤了三十里,南阳之围暂时解除了!”
“还有一个消息,杨嗣昌接到朝廷命令挥兵渡江北上进驻彭城的圣旨之后故意拖延,扬州太守马守业接到朝廷密诏,于正月初五在临江楼举办诗会大赛,扬州学子们参加者达一百多人,他邀杨嗣昌和扬州名仕们做评判,在诗会进行到一半时,马守业调动扬州城防军包围了诗会现场,并当场宣读了皇帝密诏,诛杀了杨嗣昌,又迅速派人去杨嗣昌军中聚将点兵宣读皇帝圣旨,杨嗣昌一杆亲信大将全部被拿下,马守业顺利接管了兵权,如今马守业已经挥兵渡江北上向彭城进发,据闻在彭城的吴王李袛极为震恐,原本接到圣旨之后还想上书拖延时日,如今却是不敢再拖延了,已经亲率一万八千人向商丘进发!除此之外,镇守临淮的贺兰进明也不敢再隔岸观火了,也派兵增援了商丘的许远!”
赵子良听后点头道:“不错,如此一来,南方、东方和东南方的防御力就得到了大大的增强,叛军再想像从前一样那么容易攻城略地时不可能了!我们这边也可以放心挥兵从正面攻打叛军!”
正月过去之后,二月就要到来,那时气温开始回升,天气开始好转,战争的脚步也很快要临近,趁着这段空闲时间,赵子良还是决定赶紧把私事处理一下。
傍晚下值之后,赵子良派一个亲兵去城外军营把赵霆叫回来,他回到后院让厨子今晚加两个菜。
孟夫人走过来给他卸下甲胄,又给他穿上常服,他这才坐下,同时也招呼孟夫人坐下说道:“去年年底我去长安面见皇帝,皇帝给我说了一件事情,说是对霆儿很欣赏,想把宜宁郡主下嫁给霆儿,当时我不知道霆儿的想法和态度,再说他也没有和宜宁郡主见过面,所以当时没有答应,但也没有反对!”
孟夫人来了兴趣,连忙问道:“哦,还有这事?你怎么现在才说?”
“说早了你能瞒得住?”赵子良笑了笑,接着又说:“皇帝和我商量好了,过几天不是上元节吗?到时候你去京城拜访一下贵妃,我让霆儿带一些亲兵护送你过去,到时候皇帝会安排宜宁郡主和霆儿单独见面,看看他们两个是否对得上眼,如果两人合得来,这桩婚事就成了,如果二人合不来,此事就作罢,所以暂时不能让他们知道这次让他们见面是让他们相亲的,所以你在前往长安的途中也不能表露出来,如果霆儿和宜宁郡主互相对上眼了,你们就不要急着回来,在长安多住些日子,让霆儿和宜宁郡主多相处相处!”
孟夫人对这种事情很是有兴趣,高兴道:“好,此事包在我身上!”
说完,孟夫人止住笑容,问道:“夫君,这宜宁郡主是何人?为何奴家没有听过?”
赵子良道:“宜宁郡主是李亨的女儿,乃张良娣所生!”
“啊?怎么是李亨的女儿?”孟夫人面露惊色,说道:“李亨现在不是在被圈禁吗?霆儿娶他的女儿能有什么前途?”
赵子良想了想说道:“我赵子良娶儿媳妇还不需要看对方的门第,而且皇帝既然亲自出面说了这门亲事,想必是有他的道理的!再说了,我能当场拒绝皇帝的求亲吗?而且还是他主动要嫁郡主,可不是我赵子良主动提出要求皇帝下嫁郡主的,如果我拒绝,全天下所有人只怕会说我赵子良太不识抬举了!”
孟夫人点点头道:“这倒是!”
赵子良说道:“此事也不需要你去撮合,等到了长
安之后你先去见贵妃,皇帝自然会有安排,到时候他们两个能不能互相看上对方,全看他们自己了!我对他们之间的事情既不强求,也不反对,他们能看上对方,我也支持,并不会因为宜宁郡主是李亨的女儿就不待见她。如果他们合不来,我也不失望,你明白我的意思吧?”
“好,这事我知道了!”
没过多久,全身甲胄、腰间悬挂着横刀的赵霆兴冲冲回来了,进入后院便大叫:“三姨娘,我想吃你做的饭菜都想疯了,今日准备了什么好吃的?”
赵子良正坐在后院主屋堂前看书,瞟了赵霆一眼后继续看书,也没理会他。
赵霆没想到赵子良今天这么早就回后院了,连忙小心翼翼行礼道:“孩儿见过父亲!”
赵子良这才抬头道:“叫你回来吃饭,你倒是跑得挺快的!平时也没见你这么积极回家给为父和你姨娘问安?”
孟夫人笑道:“行了,饭菜已经做好了,霆儿你洗漱洗漱,换身衣裳过来用饭!”
“哦!”赵霆答应一声,摸了摸脑袋转身去了自己的厢房。
吃晚饭的时候,孟夫人不停地给赵霆夹菜,让他多吃点,军营的伙食虽然比其他各地军中伙食要好一些,但怎么也不能与家中饭菜相比。
赵霆大口大口地吃着菜、扒着饭,吃得津津有味,赵子良一边吃一边说:“明日你三姨娘要去长安进皇宫见贵妃,顺便在长安过上元节,你待会返回军营把公务交接一下,让楚歌接替你,你三姨娘怀有身孕了,出行不能出差错,你从为父的亲兵当中选二十人,一路上要好生护送,一直到她从长安返回华阴,不可怠慢!”
赵霆一听还有这等好差事,可以名正言顺地去长安玩耍,要是平时绝对没有这样的机会,他连忙答应:“好!”
说完,赵霆又问孟夫人:“三姨娘,你要去多久?”
孟夫人笑道:“这可说不好,说不定过了上元节就回来,说不定要过一二十天才回来,但最少也会呆上七八天!”
赵霆一听,顿时有些得意忘形,高兴道:“太好了!我可以陪着三姨娘去逛长安城了,大雁塔、慈恩寺、西市和东市,还有芙蓉池,这些好玩的地方我都没有去过呢!”
“咳咳!”赵子良呵斥道:“你看你一说起玩你就得意忘形了,如果你只顾着玩让你三姨娘出了什么事情,看我不打断你的腿!”
“呵呵!”赵霆讪笑着摸了摸脑袋,说道:“孩儿省得!”
正月十四下午,赵霆护卫孟夫人到了长安,在长安的家中休息了一阵,吃过晚饭之后就前往华清宫见贵妃。
到了华清宫门口,却见一辆马车从里面出来,从里面出来的马车因为赶得快,差点撞到已经停下的梦夫人的马车。赶车的马夫急忙勒马停下,这让马车内的人发出一声惊呼。
马夫连忙跳下马车跪在地上请罪:“小人该死,惊扰了主人!”
马车内传来一个好听却又有些受惊的女子声音:“发生了何事?”
马夫道:“回主人的话,对面停了一辆马车,小人一时间赶车快了一些,差点撞上去,让主人受惊了,小人死罪!”
这是对面马车的门帘掀开了,露出一张精致美丽的少女面容,那少女看见对面马车旁边有一个骑着高头大马的少年将军,一时间有些愣神,却见对方正目光闪闪地盯着她看,这让她的脸瞬间羞得通红,连忙道:“差点撞上了将军的车驾,小女子代我家马夫向将军赔罪!”
赵霆傻愣愣地看着这女子,连她说话也仿佛充耳不闻一般。
“咳咳!”马车内孟夫人的声音传出来。
“呃!”赵霆回过神来,连忙道:“小姐言重了,无妨无妨!小姐要出宫,先请!”说完让孟夫人的马夫把马车赶到路边让对面的马车先通过。
“多谢将军!”那女子娇羞地说了一句,放下了车帘,马车从赵霆身旁走过。
赵子良连忙扭头看过去,只见马车旁边的窗帘被拉起一条缝隙,露出了刚才那张漂亮的脸和一只含情脉脉的眼神。
直到那马车离去很远了,赵霆依然扭头看着,从旁边马车中传出孟夫人的声音:“霆儿,时间不早了,三姨娘要早点去见贵妃娘娘,你就在宫外等着!”
“是,三姨娘!”
………………………………
第708章 亲事(3)
吃过晚饭后,孟夫人放下碗筷对赵霆道:“霆儿啊,今日是上元节,长安各处肯定是很热闹的,各处还有放灯、猜灯谜,很是热闹,不过那都是平民百姓们的乐趣,贵妃娘娘今夜在太真宫举办诗会和猜灯谜活动,听说有不少大户人家的小姐参加,而且我和父亲给你说了一门亲事,今夜那小姐也会过去,你跟姨娘过去跟人家姑娘见见面!”
“啊?不是吧,姨娘,给我说了一门亲事?怎么这事我半点风声也没听到?你们这么搞突然袭击不好吧?”赵霆一惊一乍地跳了起来。
孟夫人毫不在意道:“有什么不好的,又不是马上让你跟人家姑娘成亲,今日去就是让你们互相见个面,看你们有没有缘分,能不能合得来”。
赵霆苦着脸,扭扭捏捏道:“姨娘,我、我能不能不去?”
孟夫人诧异道:“为何?别人家的小字一听说要给他说媳妇,都是迫不及待的,你倒好,还不想去!那你说说你这是为何?”
赵霆吞吞吐吐道:“因为、因为我已经有了喜欢的姑娘!”
孟夫人一愣,“不是吧,你这屁大一点孩子就有了喜欢的姑娘?是哪家的姑娘?”
“我也不知道!”
孟夫人闻言忍不住大笑:“你连是哪家的姑娘都不知道,还说喜欢上人家了!这样吧,今夜你先跟姨娘去太真宫见见那姑娘,我和父亲都已经跟人家说好了,总不能让别人白等吧?再说了,你如果看不上人家,此事就此作罢,如果看上了人家姑娘,那也不枉我和父亲一番苦心,你看呢?”
赵霆只能耷拉着脑袋:“那好吧!”
到了太真宫门口,赵霆发现这太真宫门口停着几十辆豪华马车,家丁马夫不下数百人,跟着孟夫人进了太真宫之后,却又发现太真宫内竟然不仅有年轻美貌的大家闺秀数十人,还有许多青年才俊,这些人一个个打扮得油头粉面,这些青年男女们在一起互相说着话。
这时赵霆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正是上午在慈恩寺遇见的那位李淑小姐,只见她孤身一人跪坐在一个案几边,其他人却是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唯独李淑孤零零的一人,其他人都离她远远的。
孟夫人这时对赵霆说道:“霆儿,你自己找位置坐下喝茶吃些点心,跟这些公子小姐郡主公主们聊聊,姨娘去见贵妃娘娘,不可闯祸哦!”
赵霆正愁没机会单独去见李淑,此时听了孟夫人的话,巴不得她赶紧走,连忙道:“是,姨娘放心去吧!”
等孟夫人走了,赵霆迫不及待地走到李淑面前抱拳作揖道:“赵霆见过淑姑娘!”
李淑也没想到在这里竟然遇到了赵霆,吃惊地张大了小嘴:“赵公子怎么在这里?”
赵霆笑道:“贵妃娘娘邀请我姨娘来参加灯会,我是跟着我姨娘来的!淑姑娘,我可以坐在这里吗?”
李淑脸上一红,声音如蚂蚁一般小:“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