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将军烈内-第2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子良抬手道:“张太守免礼!来人,给张太守看座!”
“谢郡王爷!”
婢女送来茶水之后,赵子良又示意请他喝茶,一番客套之后,张博济放下茶杯拱手说道:“郡王,昨日大军抵达金城之时,下官正在为大军筹措军械辎重和粮草,因此耽搁了时辰,等下官赶去军营求见时,大帅又在巡视军营,下官只得先行返回,今日白天下官又要处理公务,只能下值之后再去求见,却听说郡王和二公子来了城内,经过打听才知道郡王家眷住在这家客栈,来得突然,冒昧打扰,还请郡王见谅!”
赵子良忙问道:“等等,你刚才说什么?你说昨日在为大军筹措军械辎重和粮秣?”
张博济拱手道:“是的,郡王!下官一个月前已经收到消息说朝廷已经下旨让郡王领兵二十万火速赶来陇右迎战吐蕃军,下官就想,圣旨催促得急,郡王爷势必是匆忙启程,军械、辎重和粮秣肯定携带不足,而吐蕃军在陇右各地势如破竹,郡王率大军抵达之后必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投入战斗,只怕是没有足够的时间等待朝廷后续粮草,所以下官这一个多月来一直在筹措这些东西!”
赵子良摸了摸下巴,打量了张博济一番,他只见过张博济两次,印象不深,这时才发现这人身子骨瘦弱,因长期在西凉,脸上的皮肤被风沙吹得如老树皮一样,而一双眼睛里却透露着倔强。
“张大人,你筹措了多少军械粮草辎重?”
“回郡王,下官一共筹措了两百万支箭矢、粮秣五万石、草料一百二十万束,毛皮大衣五万件、营帐两万顶、牛羊五千头・・・・・・”
几个女人并不清楚张博济说出来的这些数字意味着什么,但赵子良和赵霆父子俩听得目瞪口呆。
赵子良回过神来,问道:
“张太守,能带我去看看你筹措的物资吗?”
张博济一愣,问道:“现在吗?”
赵子良点头道:“对,就是现在!”
“好,郡王请!”张博济站起来拱手道。
几个女人留在客栈内,赵霆也留下来陪他妻子宜宁郡主,赵子良带着几个亲兵跟着张博济来到城内一片巨大的空旷地,四周都有金城官兵站岗。
一个游击将军看见张博济过来,连忙带着几个兵士上前迎接,抱拳道:“大人,这么晚了您怎么来了?”
“过来看看,这里没什么事吧?”
“回大人,一切正常!”
“好!”张博济点了点头,对负责看守的游击将军介绍道:“本官身边这位就是江陵郡王、当今太尉、兼兵部尚书赵郡王,郡王爷要来看看我等筹备的物资,你带我们四处转转!”
这游击将军闻言很是激动,立即抱拳道:“末将有眼不识泰山,请郡王见谅!郡王和大人请随末将来!”
这片宽阔的空地上,一袋袋粮食整整齐齐地堆得很高,和一束束草料一样堆积得高耸入云。
众人一边走,张博济一边介绍:“郡王,这每一袋粮秣就是一石,一共五万袋!还有这些草料,一共一百二十万束,为了筹集这些草料,下官下令把金城郡内所有牧民所存的草料全部收集起来了,还下令全郡百姓收割草料送到金城来,以此免除今年的徭役!”
赵子良点头道:“张太守这个办法不错,是可以在最短时间内筹措草料的好办法!”
众人又走到令一个区域,只见一捆捆的箭矢码起来堆成了山,张博济说道:“郡王请看,这里堆积都是箭矢,一小捆是五十支,一大捆是一千支,这里一共两千大捆,两百万支箭矢,这么短的时间造出这么多箭矢还是按照当年郡王在河西使用的法子,我们购买原料让百姓们做箭杆和羽毛,兵器监用模具大量制造箭头,然后完成组装,百姓们听说这些箭矢都是用来给郡王的军队打吐蕃人的,因此制作箭杆和羽毛都有很足的干劲!其实百姓们是希望尽可能帮助王师,希望郡王带着王师打跑吐蕃人!”
赵子良参观完粮草物资囤积地,对张博济说:“辛苦张大人,我昨日还对张大人不满,所我二十万大军前来金城迎战吐蕃军,张大人作为金城郡守却不前来迎接,实在是太无礼了,没想到张大人是忙着为大军筹集粮草辎重,我错怪张大人了!”说完对张博济抱拳行礼。
张博济连忙闪到一边,说道:“郡王言重了,下官不懂做官,明知道郡王率大军来了,却不去迎接,实在失礼!”
赵子良摆手道:“不,你做得很对,如果大唐官场上人人都像你一样务实,大唐何至于沦落到如今这部田地?我大军有了张太守筹集的这些粮草物资,就可以放心与吐蕃军交战了!这迎战吐蕃军的第一功,我算你张太守的!”
张博济连忙拱手谦逊道:“郡王过奖了,这并非是下官一个人的功劳,这是金城太守府上下官吏和全金城辖区内百姓们所有人的功劳!”
赵子良心想,张博济这样的人不应该只局限于一个小小的金城,以此人的才能和秉性,如果身居庙堂之上,他所能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
思索片刻,赵子良对张博济说道:“张太守,此次与吐蕃军作战,这场仗也不知道会打到什么时候,但战事一起,大军对粮草辎重的需求必然是巨大的,你是本地父母,所以我想请你协助负责粮草军械等辎重的运输之事,你看如何?”
张博济拱手道:“正所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郡王既然信任下官,下官必定竭尽全力协助粮草辎重的运输!”
“好好!”赵子良很是高兴,想起一事,问道:“张太守,刚才在客栈你也看见了,我四夫人新平公主和儿媳宜宁郡主马上要生产了,你作为本地父母,可知当地是否有经验丰富的接生婆?”
张博济说:“下官平时都忙于公务,对这事到时没注意过,不过郡王爷既然问起,下官回去之后找人问问,一定给郡王找几个接生经验丰富的接生婆!”
赵子良见张博济答应帮忙,心里也放下了一件心事,“如此,找几个接生婆的事情就麻烦张太守了!”
“郡王客气了!这是下官应该做的!”
………………………………
第780章 举贤不避亲
思索良久,赵子良对站在旁边的亲兵吩咐:“去把诸将和幕僚们都请来!”
“诺!”
没过多久,主要将领和幕僚官员们纷纷赶来。
“见过大帅!”
“诸位都免礼!”赵子良抬了抬手,对众人说道:“刚刚收到消息,吐蕃人派了一支兵力达五万之众的大军由大将铁刃悉诺罗统领从大斗峡谷杀进了河西腹地,并且一路势如破竹地攻城略地,前几日更是攻破了凉州武威城!”
“嗡嗡・・・・・・”大帐内众将和官员幕僚们顿时炸了锅。
“这可怎么办呐?”
“这如何是好啊!”
“完了完了,河西走廊被切断,朝廷与西域属地就彻底断绝了联络,这如何是好?”
诸如此类的话语一句接一句的从大将和官员幕僚们的嘴里说出来,整个大帐内如同菜市场一般闹哄哄的。
赵子良抬了起手,众将和官员幕僚们顿时都停了下来。
高尚站出来拱手道:“大帅,吐蕃人杀进河西腹地、攻破武威城事关重大,须派人火速上报朝廷!再者,我军不能只顾陇右而不顾河西,河西被吐蕃军攻占,我们就与安西、北庭失去联系,时间长了,朝廷对西域各地的控制就会减弱,这只是其一;其二,每日都有大量的商旅来往中原和西域,是丝路的必经之路,即便河西走廊只被吐蕃军攻占一日,对我朝的财赋损失也是极为巨大的;其三,河西若长期被吐蕃军占据,势必对当地百姓进行劫掠和杀戮,造成极大的破坏,而我军若不前往救援,河西百姓们必对朝廷失去信心啊!”
赵子良点点头,说道:“高先生把此事的影响和厉害关系说得很通透,咱们确实不能放着河西不管,本帅决意派一员大将领兵五万从金城出发前往河西收复失地,哪位将军愿意领兵?”
李晟和白孝德双双站出来抱拳道:“启禀大帅,末将愿意领兵前往河西平定吐蕃之祸!”
“你们二人?”赵子良分别看了看两人,随后摇头道:“你们两个不行,明日本帅就要率主力西进鄯州,如若你们二人之中走了一人,本帅十几万大军麾下连一个可用、得力的大将都没有了,不行不行!”
李晟和白孝德听了赵子良的话既觉得可惜,但同时又很高兴,这说明赵子良对他们二人很重视,是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两人犹豫了一下便退回了原位。
大帐之中不但有北庭军主要将领,还有中原军的主要将领,这些人互相看了看,都有站出来要领兵的意思,赵子良却说道:“此次统兵,从来没有去过河西的将军们就不要站出来毛遂自荐了,不熟悉沙漠地带天气和地形的将军也不要想了,这河西、陇右的地形和天气与中原截然不同,因为你从来没到过河西,一旦出现异常天气情况,你根本不知道如何应对,只怕还没有与吐蕃人交手,大军就被不战自溃了!”
大将们一听,大多数都熄了了这个心思,而有这方面经验的不是资历不够,就是从来没有单独领兵出征的经验,因此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接这个任务。
赵霆本来没有这方面的想法,因为他太年轻了,这里很多大将的资历都比他老,但大帐内这么多大将,却没一个人站出来,有资格的楚歌和李嗣业两人都另外有任务,而白孝德和李晟又不能离开,从军职上来说,也只有他有这个资格,但他心里也没底,毕竟年纪小,又从来没有单独统带五万大军打过仗,但没有站出来接这个任务又不行。
想了想,赵霆一咬牙站出来对赵子良抱拳道:“父亲,孩儿愿领兵去河西对付吐蕃人!”
大帐内众将一看,都不由目瞪口呆,让一个毛头小子统领五万大军单独去对付吐蕃人?
赵子良也是一愣,走到座位上坐下,看着赵霆问道:“你觉得你行?”
赵霆硬着头皮反问:“孩儿为何不行?孩儿也不是没有统带过五万大军,孩儿在西域长大,西域的沙漠、丘陵地形比这河西和陇右更复杂,天气更恶劣,在这方面孩儿自认为没问题,孩儿只是从来没有独自统带五万大军出征的经历!父亲可能觉得孩儿年纪小,行事不够稳健、易冲动,但这是孩儿不能担此重任
的理由吗?父亲当年不也是十几岁就独领大军与敌作战吗?父亲既然可以,孩儿为何不行?”
大帐内所有人听了赵霆这话都不由心说这孩子胆子也够大的,还说得头头是道,虽然不知道赵霆有没有这个能力,但赵霆身上这种胆魄却是让他们都刮目相看。
赵子良看着赵霆沉默了半响,看向王维说道:“王先生,赵霆年纪轻,对河西也不是很熟悉,你在河西多年为官,熟悉当地情况,本帅向让你跟着他一起去,做他的军师,您看如何?”
王维站出来拱手道:“下官遵命!”
赵霆大喜,站出来抱拳道:“孩儿一定会让父亲失望!”
赵子良道:“任命赵霆为第四路军主将,王维为参军,统领北庭军后军、中原军第一、三、五军,两日后启程前往河西出战吐蕃军!”
二人拱手答应:“遵命!”
次日,赵子良率西征军主力十万人马从金城出发沿着湟水西行前往鄯州,大军走得很慢,比全步兵行军速度还要慢,每日行军的速度最多四十里,要知道之前他们从河北赶来的时候每日行军都是一百多里,现在这种情况这让军中许多将校和兵士们颇为不解。
连续两天之后,赵子良开始把前方侦查任务交给自己的亲兵队,亲兵队的亲兵们都是从北庭军中挑选出来的最精锐的兵士,这些人作战经验丰富,还有不少人就是侦查探马出身,而且亲兵队的亲兵们都在高原上呆过,对于海拔的突然升高适应能力要比其他人快得多。
六月初二,大军行军途中,李晟策马走到赵子良身边问道:“大帅,行军速度是不是太慢了一些?而且您让亲兵队去负责侦查,这不合适吧!军中又不是没有探马,干嘛放着他们不用?”
赵子良指着前方说道:“你小时候在河西,稍大之后由王忠嗣将军举荐去了北庭,但你没有在真正的高原地带呆过,这越往西走,地势越高,大军之中绝大部分都没来过这里,行军速度过快更容易导致兵士们发生高原反应,放慢行军速度就是要让将士们有充足的时间适应,高原反应其实也是水土不服的一种现象,将士们要适应当地水土,是需要时间的!让我的亲兵队去做探马的事情是因为他们有高原侦查的经验,他们比其他人都更容易适应!”
李晟道:“原来如此,看来大帅早有打算,末将心里就有底了!”
这次行军,为了迷惑吐蕃人,在出发之前赵子良特意让各级将校多举旌旗,把原本只有十万人马的大军伪装成二十万大军,同时每日扎营生火造饭时增加一倍的火灶数量,用这些手段来迷惑吐蕃的探哨。
侦骑探马在探查敌军规模和兵力数量时,不可能靠得太近,靠得太近了容易被发现,因此探马在探查时一般选择的距离和位置既要隐蔽又大致能看得见敌军军营或队伍的情况,但是却不可能看得太清楚,要判断一支规模庞大军队的大致兵力人数,不可能一个个去计算人头数量,一般有几种办法:第一是查看旌旗的数量,因为每一个编制的作战单位的旌旗数量都是有定数的,吐蕃人与唐军打仗不是第一次,早就清楚了唐军的编制,这是探查敌军军队在行军过程中使用的一个最有效的办法。
第二个办法就通过计算敌军在野外宿营搭建的营帐数量和整个营地的占地面积来判断一致军队的兵力数量。
第三个办法,等敌军走后,侦骑探马前往敌军之前的宿营地计算灶垒数量,以此来判断敌军兵力数量。
最后再把这些手段探查的结果进行对比,进行综合判断,如果都对得上,就大致可以确定敌军的兵力规模了,但是如果进行对比之后有出入,那就说明敌军使用了迷惑的手段,而如果要探查敌军的兵种组成,也是可以通过旌旗的颜色、大小和形状进行辨别和计算的,但是如果敌军真要布置迷惑的手段,必然会进行周密的布置,不容易被发现,除非近距离观察或潜入敌军营地内部才有可能探查到虚实,但是一般的侦骑探哨都没有这个本事,毕竟人家的警戒探哨和巡逻、岗哨都不是吃素的。
赵子良既然决心要迷惑吐蕃军的探马,就做出周密的部署,不会轻易被吐蕃探马看出破绽,军中严防奸细渗透的措施极为严密,而且警戒哨、岗哨和巡逻这些人都不是简单角色,吐蕃人想要靠近侦查、渗透侦查几乎不可能,只能远距离观察。
………………………………
第781章 气血方刚的吐蕃国王
鄯州。
达扎路恭拿着一个精美的瓷器上下打量着,一些吐蕃兵握着腰刀站在大厅两侧,一些大将都坐着自己的矮几后面等着开放,一些兵士抬着一只只烤羊走进来禀报:“元帅,羊烤好了!”
“嗯!”达扎路恭放下瓷器走到座位前坐下,掏出小刀割着羊腿上的烤肉吃起来,其他万夫长、千夫长见状也开始用小刀割肉吃。
又有一个兵士端着一个托盘送来几碟炒菜放在桌子上,达扎路恭用手抓了一把炒菜放进嘴里嚼了几口。
“嗯,好吃!这汉人不但服饰精美、茶做得好,在吃食方面也是值得我们吐蕃人学习啊,这味道确实不错。
其他吐蕃大将们也纷纷用手抓菜吃,只是这些菜刚炒出来,还有些烫,有几个吐蕃大将烫得哇哇乱叫,吃进嘴里又大赞好吃。
一个吐蕃万夫长喊道:“元帅,汉人们真会享受啊,这菜真是太好吃了,咱们既然打下了鄯州,以后就不走了吧?天天在这里吃香的喝辣的,多舒坦啊!”
达扎路恭大笑道:“这日子舒服吧?”
吐蕃大将们纷纷附和道:“是啊,这日子太舒坦了,比我们吐蕃暖和多了,还能穿这么漂亮的衣裳,又能迟到这么好吃的食物,实在太好了,我等占据这里就再不走了!”
达扎路恭笑骂道:“你们这群没出息的东西,这就让你们满足了吗?我告诉你们,我不但要带着你们攻占河西和陇右全部,还要带着你们一直杀到唐国都城长安,长安城金碧辉煌、遍地金子、美人如云、美食比你们迟到的更好吃,还能住更大更漂亮的房子,再也不用住在四处漏风的破烂石头房子和帐篷里了!”
吐蕃大将们纷纷叫好:“好,好,我们跟着元帅一起杀到长安,享尽荣华富贵!”
“哈哈哈・・・・・・”
笑着笑着,达扎路恭想起一事却又笑不起来了,说道:“只是根据细作来报,唐国已经派了大将赵子良统领二十万兵马前来对付我们,当年我与这赵子良打过几仗,此人不好对付啊!咱们要杀去长安,必先打败此人才行!”
众吐蕃大将纷纷道:“元帅放心,我等必努力杀敌,唐军远道而来,疲惫不堪,不会是我军对手!”
达扎路恭皱着眉头说:“话是这么说,但我们还是要小心为上,我们手里这二十万兵马已经是整个吐蕃国的八成兵力了,一旦战败,我无法向赞普交代啊!”
这时一个吐蕃兵跑进来下拜道:“元帅,赞普来了!”
达扎路恭一惊,“什么?你说赞普来了?”
“是的,元帅!”
“在哪儿?”
“已经到了临羌!”
达扎路恭颇为恼怒道:“这不是胡闹吗?赞普来之前怎么不派人说一声,虽然我军这些天已经扫平了祁连山以南地区,但还是有不少唐军逃散在各山林之中,如果这些唐军溃军突然杀出来袭击赞普的队伍,那就麻烦了!快,诸位都跟我去迎接赞普!”
大将们纷纷起身懂啊:“是,元帅!”
达扎路恭带着大将们骑马赶往临羌,只用了一个上午就遇到了已经抵达了西平的悉松德赞普及其护驾的队伍。
达扎路恭从马背上跳下来,疾步上前向马背上一个穿着盛装的年轻吐蕃男子下拜道:“达扎路恭拜见赞普,臣迎接来迟,请赞普恕罪!”
这就是当今吐蕃赞普悉松德,悉松德即位时才十三岁,当时吐蕃内有郎氏和末氏叛乱,是达扎路恭拥立了悉松德即位,并且带兵平定了郎氏和末氏的叛乱,如今悉松德已经长大成人,正是血气方刚、年富力强,想要做出一番功业的时候,大唐内部的叛乱让悉松德认为这是一次难得的建功立业的机会,他需要建立功业来吐蕃百姓们认为他是一个有能力的赞普,想要以此来树立自己在吐蕃百姓们心中的威信。
悉松德对达扎路恭很是尊敬,跳下马把达扎路恭搀扶起来说道:“我来之前也没有通知你一声,就贸然来了,怎么能怪您呢?您这次取得这么大的胜利,我很高兴,忍不住就亲自过来了,你不会不高兴吧?”
这番话让达扎路恭还真是无法生气,他无奈摇头道:“赞普都这么说了,我怎能生气呢?只是赞普这次的决定实在有些鲁莽了,河西陇右并未完全被我军攻占,很多地方还有唐军溃兵躲藏出入山林之中,万一这些唐军溃兵袭击了赞普,我如何向臣民们交代啊!”
悉松德笑道:“我有达扎路恭大元帅在身边,谁能伤得了我呢?你说对不对?”
 
;达扎路恭不好说什么了,只得说道:“赞普,此地距离鄯州城已经不远了,不如我们先去鄯州,等赞普安顿下来再说吧?”
“好,那就启程前往鄯州,我听说鄯州是陇右的治所,倒要去看见那地方如何!”
又经过半天的行走,悉松德终于在达扎路恭的引路下走进了鄯州城,悉松德看见鄯州高大的城池和城内宽阔的街道,忍不住惊叹:“这大唐的建筑和城池果然不凡,我们吐蕃都没有城池也没有城墙,这大街这么宽敞,路面好平整啊!”
达扎路恭又领着悉松德在鄯州城内转了一圈,最后带他在鄯州府衙吃了汉人的炒菜,悉松德吃得是赞不绝口。
悉松德赞普的父亲是悉德祖赞普,悉德祖是吐蕃国主松赞干布与大唐文成公主的玄孙,悉德祖又娶了金城公主,悉松德出生时,金城公主已经死了,说明他是悉德祖与其他女人所生,因此悉松德的身体里只有文成公主的血脉,算起来他与唐朝皇室的血脉关系已经很疏远。
酒足饭饱之后,悉松德问达扎路恭:“接下来你准备怎么做?”
达扎路恭说道:“赞普,接下来我认为一方面要继续攻略河西,占据河西全境,截断唐国与西域的联系,如此一来他,他们的实力就会大打折扣;另一方面,趁着唐国内乱,我们要尽可能地向东推进,攻占唐国更多地盘,并让更多的百姓跟着大军,只要大军打到哪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