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将军烈内-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滦窳⒓闯鲇又肌
赵子良和陈玄礼几乎是同时走出各自的班房来到府衙大门内萧蔷前,看到三个挽着拂尘的太监脸色严肃,两人心里都是一沉,互相看了一眼走上前来,只听中间那年老太监喊道:“左监门卫将军赵子良、陈玄礼接旨!”
两人同时下拜,太监又高声道:“陛下口谕,宣赵子良、陈玄礼即刻进宫觐见,钦此!”
“臣等领旨!”两人同时答应。
起身后,陈玄礼上前拱手笑道:“还麻烦三位公公跑过来一趟,真是不好意思,这点小小意思给三位公公拿去喝点茶”说着从袖子里拿出一块玉佩塞过去。
那老太监也不避讳现场这么多人,竟然大大方方就收下了。陈玄礼送东西当然不是没有目的,待那老太监收下玉佩,他就立即问道:“敢问公公,不知陛下因何事招我等入宫觐见,还请公公透漏一二?”
那老太监扭头看向陈玄礼,问道:“昨日个通化门发生那么大的事情,难道陈将军以为此事不算事?”
他这么一说,陈玄礼和赵子良两人都明白了,看来还真被赵子良给言中了,两人互相看了一眼,眼神暗中做了一番交流,两人立即吩咐扈从把马匹牵过来,随同传旨太监一同前往大明宫宣政殿。
举行朝会,皇帝一般都会在宣政殿,而作为大明宫主殿的含元殿一般用于举行国家仪式、大典之处,其他时候不用,皇帝临朝举行朝会大多在宣政殿,日常活动、理政、接见单独某个大臣一般都在紫宸殿。
今日宣政殿内人满为患,京城内四品以上官员和大将们都在这里,赵子良和陈玄礼抵达之后被要走了腰刀,被告知在殿外等候,等待传召。
两人在殿外等了半个时辰左右,终于从殿内传来了太监的声音:“陛下有旨,宣陈玄礼、赵子良觐见――”。
两人整理着装之后立即跨入殿内,来到丹陛之下拜倒:“臣等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万岁!”
“平身吧!”
“谢陛下!”两人起身。
李隆基说道:“赵子良、陈玄礼,京兆府府尹刘光亮弹劾你二人管束不严,致使左监门卫兵士在通化门发生大规模械斗,造成大量无辜伤亡,严重扰乱了京城治安,你二人怎么说?”
两人互相看了一眼,赵子良拱手道:“启禀陛下,发生械斗是真,但是刘光亮大人未免有些夸大其词了!事情的起因由于通化门监门校尉梁超因违反门籍制度和军纪,擅自向进城百姓收取钱财而造成的。日前臣受陛下旨意在左监门卫组建了监曹,专司查处京城内外各城门监门校尉和守门军士违反门籍制度、军纪和疏于操练事宜,这梁超恰好被监曹曹长、归德郎将龚仁查到,因此龚仁命人前往通化门准备将其抓捕以肃军纪,然梁超不但不服,而且还动手打了执行命令的监曹兵士,龚仁听闻此事立即带人前往,梁超再次拘捕,并率先拔出兵器攻击龚仁,龚仁被迫还击,两人的搏斗引来双方麾下兵士的械斗,城门附近有十二个地摊被波及,货物被毁,摊主有十人受伤,双方兵士一共有三十三人受伤,但无一人死亡,对于遭受池鱼之殃的地摊摊主,我们左监门卫府衙已经与他们和他们的家属达成了赔偿协议,赔偿分为两个部分,第一是货物损失赔偿,根据货物的市价,该赔多少就赔多少,第二是个人受伤的赔偿,包括他们所有的汤药费、补充营养费以及误工费,具体多少钱要根据实际情形而定,直到受害百姓和他们的家属满意为止,如果京兆府衙门有什么不同意见可以提出来,我们可以和受害百姓再进行协商,至于发生械斗的双方当事人,臣和陈玄礼将军一致认为监曹曹长龚仁和他手下兵士不但无错,还有功,他们在人数少的情形下不畏刀剑,依然坚持履行自己的职责,这是表率楷模,应当予以嘉奖,而主要当事人梁超公然抗法、拒捕,还率先拔出兵器攻击执法官员和兵士,实在胆大妄为,如果不严惩,大唐律法、国家执法机构的威严何在?因此,臣和陈玄礼将军经过商议之后认为应该对梁超斩立决,对他麾下参与械斗的兵士发配边关戍边的惩罚,还请陛下圣裁!”
按照两人事先的约定,赵子良刚说完,陈玄礼
立即跪倒在地痛哭流涕:“陛下,那梁超乃是臣的内侄,臣有负陛下所托,以至于发生这等丑事,实在是家门不幸,不过臣绝不庇护梁超那混账,他是罪有应得,臣也有管教不严之罪,还请陛下圣裁,微臣愿领罪!”
哪知有人立即站出来冷笑道:“陛下,陈玄礼和赵子良两位将军不但不自行向陛下领罪,还百般托词,把下属抛出来当挡箭牌,这明显是推卸责任!”
这人长着一副尖嘴猴腮之相,一看就知道是狡诈之徒,赵子良看了此人一眼,问道:“阁下何人?说话之前为何不向陛下和在场王公大臣通名报姓?这长安城中官员如过江之鲫,陛下日理万机,哪能记得这许多名字?你不通名报姓,陛下怎知道你是谁?”
“你・・・・・・”这尖嘴猴腮的官员气得脸色发青,但赵子良这番话说得也是在理,他竟然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皇帝李隆基听了赵子良这话,心里点了一个赞,心想是不是应该下个规定,以后朝臣出来说话应该通报官职和姓名,否则让朕每次都要费劲脑筋才想起说话之人姓甚名谁。不过此时为了不让两人在朝堂上吵起来,李隆基还是出声道:“赵子良,这就是弹劾你们二人的京兆府府尹刘光亮!”
“哦?原来阁下就是刘光亮?”赵子良疑惑看了看刘光亮,说道:“刘大人刚才说我和陈将军有罪,请恕末将不敢苟同,某和陈将军在此事上是有领导不力的过失,但是还称不上有罪吧?按照刘大人的逻辑,如果臣子有罪,那么是不是还要波及陛下呢?要知道这天下的官员都是陛下的臣子,都是陛下任命的呀!刘光亮你好大的胆子,竟然包藏祸心,想要把臣子有罪的责任推到陛下身上!”
那刘光亮闻言吓得脸色一白,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上大喊冤枉:“陛下,臣冤枉啊,臣绝无此意,都是赵子良逞口舌之力而为之!”
赵子良笑道:“刘大人这话只怕又是在胡说八道,你是文官,我是武将,你读的书比我多,若论口舌之利,我哪能说得过你?你知道你刚才为什么说不过我吗?因为你不占理,因为你是夸大其词,本来只是我左监门卫内部一件小事,你却大张旗鼓、危言耸听的拿到朝堂来说,想要陷害忠良,所以你说的任何话都没有说服力!”
“咳咳!”眼看着刘光亮招架不住了,有另外一个官员站出来道:“臣礼部侍郎左世宗有话要说!”
李隆基扭头看见过去,吐出一个字:“准!”
这是个三十多岁的官员,以这个年纪做到礼部侍郎可见也是极为少见的,左世宗看着赵子良道:“赵将军,既然左监门卫府衙在械斗事件上已经有了处置决定,我等也没什么好说的,这件事情本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刘大人也只是为长安百姓着想,以后还请赵将军和陈将军严加管束,不可再出现这种事情,以免让百姓们看笑话。本官想说的是,自从赵将军上任以来把左监门卫所属的将军、校尉、兵头和兵士们搞得人心惶惶,各城门处因为检查、盘查太过仔细而花了太多时间,让进出百姓、官员和宫人都要排着长长的队伍,现在烈日炎炎,在太阳底下长时间晒着,谁受得了?搞的百姓和官员们是怨声载道,而且出门的百姓和官员们忘记带有路引和门籍的事情常有发生,左监门卫的下属将军、校尉和兵士们只知严格执行门籍制度的条令,却不知道灵活变通,如果只是百姓也就罢了,如果是官员、将校有紧急公务要进出,耽误了公务怎么办?所以赵将军的一些做法,本官不敢苟同!陛下,臣请罢免赵子良左监门卫将军之职”。
“嗤――”赵子良忍不住耻笑一声。
李隆基见状不由问道:“赵卿家,看你这样子对左侍郎的话有些不屑?”
赵子良拱手行礼道:“陛下,臣当然对这位左大人的话不屑,宗大人是文官,微臣是武将,而且他是礼部侍郎,微臣所属的左监门卫属于禁军序列,属于陛下直辖,微臣与他之间既无从属关系,又并非一个系统,他一个礼部侍郎有何权利决定禁军大将的去留?陛下请诸位臣工前来举行朝会,并非是让有些人越权行使朝廷官员、武将的任免之权,而是论政议政!官员、武将任免、朝政决定之权在于陛下,朝臣有权说出自己对朝政的观点和看法,但绝不能代替陛下行使任命之权和做出决策权!”
赵子良这番话是在维护皇帝的权威和权力,李隆基当然是深以为然,点了点头,说道:“继续说下去!”
………………………………
第237章 朝堂争锋(2)
赵子良见皇帝认可了自己的话,心中信心大增,继续说道:“微臣总结了左大人刚才的话,主要有三点:第一,微臣执法太严,以至于让左监门卫下属很多将军、校尉、兵士们怨声载道;第二,因为监曹的成立,让左监门卫下属的将军、校尉和兵士们再也不敢对过往行人的路引、门籍的检查放松,监门校尉和兵士们盘查起来自然要小心仔细,唯恐出错,这也让百姓官员们进出速度变慢,耽搁了时间,夏天有烈日和暴雨,冬天有大雪和寒风;第三,因为要严格执行门籍制度,从而使得监门校尉和守门兵士们在执法上不够灵活,耽误了某些人的公事!
接下来,微臣为陛下和诸位大人将军们针对这三个问题说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的办法。首先说第一问题,左大人说微臣执法太严了,下面的将军、校尉和兵士们怨声载道,我想请问左大人?他们为什么怨声载道?”
“・・・・・・”左世宗无言以对,但他很快反应过来,立即道:“不管他们为何怨声载道,赵将军的做法确实引起了许多将军、校尉和军士们的不满,万一赵将军的做法让这些人引发兵变,赵将军吃罪得起吗?”
赵子良反问一句:“这是左大人该管、该过问的吗?左大人是礼部侍郎,你礼部的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一大堆,你不处理你应该做的事情,却狗拿耗子多管闲事,朝廷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就是朝廷有左大人这样的官员,才多生事端,如果每个人都努力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朝廷就风平浪静了,皇帝陛下也会轻松、悠闲了很多!”
“你・・・・・・”
“赵某来告诉左大人,那些人为何怨声载道!”赵子良打断了左世宗的话,继续说道:“因为臣接陛下旨意建立的监曹损害了他们的利益,让他们过得很不舒坦,加强对门籍制度的执行力度让这些人没有油水可以捞了,让他们每天凌晨卯时就得起来操练了,让他们再也不能向往常一样闲得蛋疼了去青楼、勾栏院里喝花酒了,让他们不能上街调戏良家妇女、欺压善良了,每天因为操练而弄得浑身酸痛不止,所有他们才怨声载道・・・・・・”
“扑哧――”有官员听赵子良的言语之间有些搞笑,忍不住笑出声来。
李隆基听得也忍不住嘴角抽了抽,最终还是忍住没有笑出声来。
赵子良左右看了看,又继续道:“整个中央军十二卫、太子东宫六卫六率、以及禁军中的左右龙武军、左右羽林军、左右神武军、左右千牛卫、左右监门卫,其他各卫我不清楚,但左监门卫的禁军在微臣升任将军之前就已经烂透了!向进出行人、百姓索要入城税、向没有门籍路引之人索要钱财,军纪散漫、城防岗哨和巡逻均已荒废日久,兵士战斗力简直不堪一击,不说其他,某只要从安西边军中抽调十个普通兵士,就可以击垮左监门卫下属一百军士,如果再不整肃军纪、再不出重拳纠正军中不正之风,一旦有重大变故,后果不堪设想!臣既然下手整肃,自然有把握控制局面,今日之事早在微臣意料之中,这等小规模冲突在整肃之中发生在所难免,既然要割除毒瘤,有暂时的疼痛是必然的、流血也是必然的!
整肃军纪、监察左监门卫下属的将军、校尉和兵士对门籍制度的执行以及军队操练情况的目的何在?就是为了让左监门卫下属军队恢复战斗力,有能力保护皇帝陛下和朝廷的安全,就是为了确保皇帝陛下对军队的绝对指挥权,如果任由左监门卫所属军队的军纪继续散漫下去,让京城各外城门、皇城门和宫城门的守卫形同虚设,只要有人出重金就可以把将军、监门校尉、兵士们收买的话,皇帝陛下还指挥得动军队吗?军队是大唐的军队,是陛下的军队,如果军队拿着朝廷的军饷,却可以被人收买,被人许以重利就可以倒戈,那这还是大唐的军队,还是陛下的军队吗?”
左世宗忍不住道:“赵将军说得未免有些危言耸听了吧?”
“危言耸听?”赵子良转身过来,“哼,左大人敢不敢跟赵某打个赌,现在就请陛下下旨巡查京师所有军队,只要有六成军纪严明者,赵某愿意人头落地,反之,左大人你就人头落地!”
左世宗脸色涨得通红,“你・・・・・・你这匹夫,谁跟你打这种无聊的赌,陛下・・・・・・・”。
“够了!”李隆基当即打断了左世宗的话,涉及到军队的事情,就算身为皇帝也不敢随便处置,他担心左世宗答应跟赵子良赌下去,要是真的调查京师所有军队的话,很可能出大乱子,作为皇帝,他多多少少也略有耳闻,也想过要进行整顿,但这里面牵扯到方方面面,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变乱,这也是他只让赵子良在左监门卫设立监曹,而没有同时在其他各卫同样做出同样处置的原因。
左世宗被皇帝那眼里的眼神吓了一跳,慌忙退到了一边。
李隆基又对赵子良说道:“赵卿家,你就事论事继续说,别扯太远!”
皇帝这么一说,赵子良就明白了,不要把范围扩大到京师其他军队,于是他继续道:“现在微臣就左大人说的第二个问题,因为对门籍制度的执行力度的加强,减慢了行人、百姓和官员们的进出速度,这在刚开始是肯定有影响的,但是随着时间延长,监门校尉和兵士们的经验也会越来越丰富,对真假路
引、门籍的也会提高辨认度,检查速度很快就会提高,至于因为减慢了通行速度,让百姓和官员们承受着烈日和暴雨、寒风和大雪,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左监门卫府衙决定在各城门处修建一些凉棚和雨棚、以供百姓和官员们乘凉、避雨、避风雪,这笔钱不需要朝廷负担,我们左监门卫府衙会对那些违反门籍规定的人、被抓住的罪犯、携带违禁货物的商人。想要强闯城门的歹人进行罚款,一部分用来修建以上设施,另一部分对有功将士、遵守军纪和勤于操练的兵士进行奖励,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左大人说的第三个问题,说我们左监门卫在执行门籍制度过程中太过死板、缺乏灵活,不知变通,让官员们耽误了很多公务。臣想问一下左大人,你出门为何就忘了带门籍?既然你记性不好,为什么不吩咐某人专门提醒你?既然你要出门处理公务,那你为何不考虑周全,其他事情都能记住,连代表你官员等级的鱼符都记得带在身上,为何就记不住要带门籍?你认为这门籍是可有可无吗?如果你带了门籍,什么事都没有,只要你出示门籍,并且你的门籍没有问题,没有人敢故意为难你,如果有人敢故意为难你,你告诉我,我会让这个人为他的愚蠢付出代价!陛下,臣说完了!”
此时的李隆基还是很勤于政事的,还没有像后来那样怠政,对于赵子良所说的这些很是赞赏,他看了看文武大臣们,问道:“还有谁要弹劾赵子良吗?”
文武大臣们看李隆基的脸色,哪里还不明白皇帝的心意,此时再站出来找赵子良的麻烦岂不是给自己找不自在?因此没有一个人站出来。
李隆基看了左世宗一眼,冷哼一声:“不知所谓!”言罢,起身袖子一甩,大步离去。
高力士当即一声大喊:“退朝――”
朝臣们纷纷拱手弯腰行礼:“恭送陛下!”
从宣政殿走出来后,赵子良和陈玄礼正准备结伴回左监门卫府衙,却被后面跑过来的一个太监叫住:“赵将军留步!”
赵子良闻言转身过来,看见是一个太监,于是拱手道:“不知这位公公叫住某有何事?”
“陛下口谕,让赵将军前往紫宸殿见驾!”
得,还得去见皇帝一次,赵子良不得不对陈玄礼道:“陈将军,某先去见陛下,你・・・・・・”。
陈玄礼马上道:“那陈某先回去,今日多谢赵将军,中午某在醉仙楼设宴,请赵将军一定要赏光!”
赵子良点头道:“那行,某也一直想单独跟陈将军喝一次酒!”
跟着太监来到紫宸殿,赵子良又下拜:“臣参见陛下!”
“不必多礼,平身吧!”李隆基放下手中的奏折,抬了抬手说道。
“谢陛下!”赵子良还是把礼节做足了,他可不敢真的不拘礼。
其实玄宗对于边将都是非常看重,甚至非常宠爱和纵容的,从他对待盖嘉运、王忠嗣、皇甫惟明和日后的安禄山就可以看得出来,安禄山仗着玄宗的宠信,甚至在见驾的时候都不行礼参拜,玄宗也不怪罪,可见他对边将的宠爱到了何种程度。
李隆基起身挥手让其他人全部退了出去,他走下丹陛,在殿中走了几个来回,停下转身问道:“赵爱卿,你刚才在宣政殿中说京师军队中有超过一半的军队都已经军纪散漫、已经烂了,朕能相信你吗?”
赵子良拱手道:“陛下,其实陛下如果真想知道实情,应该不难,只要派人暗中查探,很快就可以得到详细情况!前提是派去负责查探的人要绝对可靠。实际上臣说这些都不算什么,真正令人担忧的还有很多问题!”
李隆基问道:“比如呢?”
“天下承平日久,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都对危机散失了警惕,全国各地大量的百姓田地被官僚豪门地主兼并成为永业田,朝廷能收到的赋税越来越少,此其一;其二,各地折冲府府兵大量逃亡,很多折冲府几乎无兵可派,而官员们为了政绩,对此欺上瞒下,可以说除了边疆地区,大唐内部极为空虚,一旦有人妄图叛乱,必能势如破竹。臣今日对陛下说这些,是了冒着杀头的风险,还请陛下心中有数,大唐在陛下的治理下已经达到了大唐盛世的顶峰,如果就此下去,必然会盛极而衰,想要延续大唐盛世的繁华,此时最重要的是在陛下威望最盛,权威最重之时对某些制度进行改革,以达到适应历史发展的需求,就算有些人反对,也会因为陛下的威望而不敢妄动,如果再不进行一些改变,五年、十年之后再想改革就晚了!”
李隆基听了赵子良的话,良久没有出声。赵子良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头脑发昏说出这番话出来,这简直是找死的节奏啊!
大殿内只有赵子良和李隆基两个人呼吸的声音,赵子良甚至都感觉自己的后背被汗水打湿了。
不知道过了多久,李隆基终于说话:“朕知道了,你退下吧!”
“臣告退!”赵子良暗地里终于松了一口气,行礼后退出了大殿,快步出宫而去。
………………………………
第238章 口蜜腹剑李林甫
在赵子良走后不久,紫宸殿内,李隆基一个人在殿内来回走着,又突然停下出声道:“程婴,你说这赵子良真的只是一个种地的草民出身?仅仅只是念了两年私塾就能够说出如此深刻的见解?他这对时势的洞察力令人惊叹啊!”
这时庭柱边突然出现一个斗篷玄衣人,沙哑的声音从他嘴里传出来:“臣不知,臣只知道这位赵将军武艺深不可测,身上的杀气铺天盖地,没有亲手斩杀数千人,是绝对不会产生这么浓烈的杀气的,臣在这股杀气面前丝毫不敢动弹,否则就会被发现,而且他身上除了杀气之外,还有一股‘势’,这是威势,这是只有久经沙场、忠勇领军大将才具备的威势!奸佞小人在他这种人面前,先就胆怯三分”。
“哦?”李隆基听周围暗卫头领说出这番话,马上来了兴趣,问道:“那你与他,谁更厉害?”
这位叫程婴的暗卫头领摇头苦笑道:“陛下,如果正面交锋,臣只怕挡不住他两招就会被斩杀,此人的力量太过强大,此世间只怕没有人能正面扛得住他的劈砍,而且他还不是那种天生神力、动作笨拙之人,从他行走之间就可以看出,此人不仅天生神力,而且动作矫健远超常人;如果臣要刺杀他,也只有一成的机会可以成功!从此人的言词和做派来看,他应是忠勇之人,但凡明君英主,必有盖世神将辅佐,如今我大唐猛将如云,并不缺一两个猛将,但这赵子良与其他人完全不同,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