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将军烈内-第3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子良认同李泌的话,“在离开长安之前,本王会和文武大臣们好好谈一次,特别是几个内阁宰相和三省六部的头头脑脑们,你们不必担心。李晟的第三军团会暂时留在长安,等本王回到新京之后会再派一支军团过来替换第三军团,西秦的军队呆在长安将永远保证摄政王府对兵权的掌控,你们只要让摄政王府控制的兵权不落在他人手里,即便有人心怀不轨,没有兵权在手,他们也无可奈何!”
次日,赵子良召集内阁宰相李岘、李逵和颜真卿等人,向他们宣布自己准备返回新进的消息。
众人听了颇为吃惊,李岘道:“大王此时返回新京合适吗?裁军还没有结束呢?而且微臣也担心大王走后,某些势力会死灰复燃,没有大王坐镇,到时候我等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啊!”
李揆和颜真卿等人也都纷纷附和:“是啊,大王,您为何要现在返回新京呢?这个消息太突然了”。
………………………………
第1099章 重新启用刘晏
赵子良笑道:“你们不用担心,本王离开新京已经两三年了,也是时候回去看看了,本王并不是马上就走,怎么也要等到过了年再离开,还有两个多月呢!再说,本王回了西秦又不是不回来了,摄政王府将继续存在,王府和内阁将继续主掌大唐的军政事务,除了三品及以上人事任免和重大的军政决策要派人火速送到新京由本王定夺之外,其他事情由摄政王府的大臣们与你们内阁共同商议决定,不要当心无法应对可能出现的变局,你们只要秉承一个信念,怎么做对天下有利,你们就怎么做,只要坚持这一个原则,你们就没有应付不了的局面!大唐不能再乱了,官员、兵士、百姓们都希望安宁平和,现在是稳定压倒一切,任何人,不管他是谁,想要破坏现在的这种安定平和的局面都是冒天下之大不韪,都是要遭到天下唾弃的,你们不用顾忌他是谁,不要犹豫,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镇压!最好是把危机扼杀在萌芽状态!”
李揆、李岘、颜真卿等人互相看了看,纷纷拱手答应:“是!”
没过几天,赵子良要返回西秦的消息就在朝中上下传开了,赵子良也并未对此封锁消息,而且这个消息迟早会得到证实,他也想看看这个消息传出去之后,朝廷文武大臣们的反应。
朝中文武大臣们的反应很平淡,可见赵子良在与不在,也没有人再敢随便胡来了,因为新的体制已经建立起来,大唐也暂时没有了外患,此后将一直致力于内部的发展。而且官员的监察制度已经得到更新和加强,整顿吏治的步伐并未停止,只要摄政王府存在,各项新建立的机制就会一直运转下去。
到了年关附近,朝局都没有出现波动,根据有关衙门暗中调查的结果显示,暂时还没有发现有人因为赵子良要返回西秦的消息而产生异动。
这下赵子良放心了,不过还有一件事情让赵子良放心不下。这天户部尚书李峄向赵子良报告:“大王,如今旧有的财政制度和财税体系已经无法为大唐带来足够的钱粮支撑朝廷、地方官府、军队和朝廷各项开支的需求,必须要在这两方面进行改革,然而臣在这方面并不在行,如要进行革新,必须要找一个精通这方面的大才!微臣惭愧,身为户部尚书却对此无能为力,微臣无能,自请辞去户部尚书之职!”
“不要动不动就请辞,本王和朝廷让你做这个户部尚书就是相信你能管好朝廷的钱袋子!”赵子良说着摆摆手,想了想说道:“这样吧,这件不用你管了,本王来想办法给你找一个大才!”
打发走李峄之后,赵子良皱起了眉头,整顿吏治虽然一直没有停止下来,也抓出来大批的贪官污吏,但是税收却没能增加多少,赵子良很清楚,百姓们的负担是非常沉重的,但税收进入朝廷国库的只怕还不到三分之一,三分之二的税收都进入了各级官吏的腰包,他们以各种名义侵吞着朝廷的赋税,而朝廷对此却毫不办法,因为找不到证据、缺乏监督、税收的制度不完善,让那些人有了漏洞可钻。
今日在王府大堂轮值的是李慕辰,他听到了李峄向赵子良禀报的事情经过,看见赵子良在打发走李峄之后皱起眉头,就知道赵子良在为这事烦恼,想了想上前拱手道:“大王若是为了找不到精通理财的大才,微臣倒是可以举荐一人,只是不知道大王敢不敢用!”
“哦?”赵子良扭过头来,“说说看!”
李慕辰道:“原户部尚书刘晏还关在天牢之中!”
“你是说让刘晏主持置财税革新?”
“是的!”李慕辰点点头,“虽然刘晏现在是戴罪之身,但是微臣认为刘晏值得一用。大王,刘晏之所以被剥夺户部尚书之职,下狱关在了天来,是因为当时他是元载的人,在那次整顿户部官吏的大案之中,刘晏的罪责是统管和监督不力之责,而他本人是十分清廉的,据臣所知,刘晏的家中除了一些书籍和书稿,简直是一贫如洗!”
经过李慕辰这么提醒,赵子良想起来了,别人不清楚,他是最清楚刘晏是怎么被革除官职关入天牢之中的。当时他刚刚上任摄政王之职,为了立威最先拿了元载的宰相派开刀,刘晏所掌管的户部第一个被他盯上,刘晏之所以倒台,从本质上来说是政治斗争的结果,谁让他是元载的人呢?实际上他本人无论是做官还是为人都是值得称道的,他的错误就在于他站在了元载那一边。
考虑了半响,赵子良吩咐道:“来人,去天牢把刘晏带来见本王!”
“是,大王!”
赵子良知道,如果说要在当今大唐找一个最善于理财并且有能力扭转大唐衰退的经济状况的人,此人非刘晏莫属,他在理财方面的才能比杨炎有过之而无不及,现在杨炎在西秦主掌财政,赵子良当然不可能把杨炎叫回长安,唯一能启用的就是刘晏了。
“哎,就当是给大唐一次机会,也给刘晏一个机会吧!”
正感叹时,几个狱卒和兵士押着刘晏走了进来,沉重的脚链镣铐拖在地上发出沉闷的金属碰撞响声,刘晏形容枯槁,面无血色,看样子很长时间没有晒过太阳了,气色很差。
刘晏在大堂中间跪下,“罪臣刘晏参见大王!”
背对着门外的赵子良转过身来,看着刘晏道:“刘晏,你知罪吗?”
刘晏低下头颅:“罪臣知罪!”
“什么罪?”
刘晏一愣,随即道:“罪臣身为户部尚书期间不但对下属贪赃枉法、侵吞朝廷国库钱粮视而不见,还助纣为虐、站在元载一边祸乱朝纲!”
赵子良点点头,“你还不糊涂嘛!本王有几个问题要问你,如果你回答得让本王满意,本王可以考虑对你从轻发落,若是让本王不满意,你就回去把牢底坐穿,你可明白?”
刘晏道:“罪臣明白,请大王问!”
“第一,关中的田亩虽多,但因为长安是大唐的都城,人口也远超其他城镇,每日所耗粮食甚巨,如今由于长久以来的叛乱和藩镇割据,造成了漕运废弛,不但关中严重缺粮,其他地方也有轻重不同程度的缺粮,漕运中的直运法虽然可以解决缺粮问题,但是直运法损耗太大,而且频繁出现翻船事故,不但造成大量的粮食损失,还造成人员的伤亡,你认为要怎么做才能把江淮一带重要产粮区的粮食运到缺粮区?”
刘晏显然早就想过这个问题,他想都没想就说道:“改革漕运!”
赵子良并不意外,追问:“如何改革?”
“改直运法为段运法,首先要组织大量人力疏通河道,将全程分成四个运输段,建转运站。使江船不入汴水,汴船不入黄河,河船不入渭水,提高了运粮效率,杜绝了翻船事故。另外在扬州、汴口、河阴、渭口等河道的交界处设仓贮粮,以备转运。同时,还要在漕运衙门设立监督衙门,防止漕运官吏们吃拿卡要、利用职务之便为亲属和他人谋利!”
赵子良没想到刘晏这么快就说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心想果然不愧是大唐第一理财专家,名不虚传!又问道:“历来盐税占了朝廷赋税的很大部分比例,但是最近十几年来因为种种原因,朝廷收上来的盐税大幅度减少,不过据本王所知,商民上交的盐税并未减少,反而越来越多,为何会出现这种商民所交赋税增加,而朝廷税收反而减少的情况,要如何解决?”
刘晏拱手道:“大王,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有几个原因:第一是因为官盐价格过高,民间出现大量贩运私盐的商贩,官府也曾大力打压,但收效甚微!因为盐务衙门有人给私盐商贩通风报信。第二,是因为官府的盐务衙门庞大、臃肿,人员繁杂、素质参差不齐,盐税收上来之后经过层层盘剥最后进入朝廷国库的已经是寥寥无几!第三,官商勾结。不少官员担心直接从盐税中捞钱容易被查出来。因此把官盐低价卖给私盐贩子,私盐贩子给予官吏们丰厚的回报!”
这个时期不像宋明清等朝代,唐朝的盐场基本上都被官府控制,而且官府对私自煮盐贩卖打击力度很强,除了少数私盐是商贩们偷偷自己煮的,大部分私盐都是盐务衙门官吏暗地里低价卖给商贩的,而商贩们把该交的盐税作为回报送给官吏们私人所有,这也是盐税虽然多,但真正到朝廷国库中的不足三分之一的原因之一。
赵子良眉头拧在一起:“你既然知道这些弊端,在当任户部尚书期间为何不采取相关措施?”
刘晏拱手道:“罪臣也是经过好几年的查访才搞清楚这些的,正当罪臣想要上书皇帝采取相关举措时发生了叛乱,长安几次被破,朝廷许多衙门都已经停止运转,罪臣就算上书也无法执行下去,因此??????”。
赵子良背着手在刘晏面前走来走去,走了几个来回之后向站在一旁的李慕辰挥了挥手,李慕辰点而来点头,拿出一封敕书打开念道:“摄政王令,虽然刘晏在户部贪腐案中负有不可推卸的统管和监督下属不力之罪责,本应服刑满十年监禁牢狱之刑期,但如今朝廷正值用人之际,本王动用特权予以赦免。任命刘晏为户部侍郎、充度支、转运、铸钱、租庸等使!来人,给刘大人去掉刑具!”
刘晏任由左右衙役给自己去掉刑具,他泪如雨下匍匐在地上连连叩首:“大王厚恩,臣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第1100章 张守瑜和高秀岩致仕
赵子良准备在年前召集禁军、卫戍军一些主要将领来长安一事,一方面了解一下裁军的最近情况,另一方面也是为他自己离开长安返回西秦给这些人交代一些事情,人虽然离开,但权威却不能离开,想要让目前这种良好的局势发展下去,他就不能失去话语权。
过年的前几天,腊月二十五,各地一些卫戍大将军都赶回长安,赵子良在这天召集众将了解裁军进展情况。
“张守瑜,说说幽州的裁军进展情况吧!”
“是,大王!”张守瑜答应,当即开始介绍起来:“我们幽州军区原本有六万余人,按照摄政王府的裁军规定,幽州只能保留三万人,也就是要裁撤掉一半,第十一军和第二十六军各只保留一万五千人,如果缩减每一个战斗单位的兵力人数,势必会导致每一个战斗单位的战斗力下降,因此在保持战斗力不下滑的情况下只能缩减一半的战斗单位!”
“当然,缩减一半的战斗单位并不是要直接砍掉一半,而是在全区范围内进行整编,淘汰老弱病残、只留下精锐。我们制定了相应的考核标准,底层兵士的裁撤办法是首先让年纪超过三十五岁或年纪小于十八岁的兵士退役,然后对留下来的兵士进行各项战斗技能和战术的考核,综合各项成绩之后猜测不达标兵士,剩下的兵士就达到了规定的兵力人数。”
赵子良问道:“这只是对于底层兵士的裁撤办法,而低层军头、营头和将校的猜测是采用什么办法呢?只要知道裁撤一半的兵力人数,在维持每一个战斗单位兵力不变的情况下,必然也要裁撤掉一半的军官和将校!”
“是的!”张守瑜说道,“猜测低层军头和中层校尉、高级将领,我们从多方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一是是否读书识字;二十是是否有投敌经历;第三,战功多寡;第四,统兵练兵才能;第五,指挥才能;第六,个人战技;第七,年龄大小!”
赵子良对幽州地区的裁军采取的措施和方式表示满意,又询问:“现在进行到哪一步了?”
张守瑜道:“考核已经全部完成,目前正在进行统计和综合分析,等到过了明年正月十五就开始陆续遣散被裁撤的兵士和军官将校!普通兵士可以遣散回家,对于战功颇大的勇士我们也会推荐他们家乡的官府酌情安排,至于军官和将校都不能简单遣散了事了,臣建议由吏部或和兵部进行统一安排,或安排在地方驻军任职,或单排在地方官府任职!”
赵子良摇头笑道:“安排在地方驻军当中任职还行,但安排在地方官府当中任职,只怕那些清高的文官们不屑于之为伍!这样吧,本王跟兵部和吏部打声招呼,裁撤的军官、将校分别往地方驻军和按察使府辖下安排!地方驻军还有很多空缺,正好这些人可以填补进去!”
说完,赵子良看向辛云杲,问道:“辛云杲,岭南区的裁军情况如何?”
辛云杲是新云京的弟弟,当年赵子良在河西时,辛云京在他手下为将,辛云杲也在河西军中做校尉,这二人在平定安史叛乱过程中都建功颇多,提拔很快。如今辛云京早已致仕在家,据说还患病在床,赵子良曾去看过一次。
辛云杲回答道:“大王,我们岭南区采取的是一刀切的办法,让各战斗单位进行大比武,主要比试各个战斗技能和整体对战演练,最后比总分数,总分数的后一半战斗单位直接裁撤,这样做简化了裁军过程,可以省去很多麻烦,同时这样也不会显得不公平,我们认为一支战斗单位不论是单兵战力,还是整体作战能力都与领兵将军、以下各级将校和低层军头的才能有关,如果一支战斗单位在考核过程中排名靠后,那么说明这个战斗单位的整体都不行,即便他们当中有个别人才能特别出众或者在兵士当中有战斗力特别强的勇士,对整支战斗单位起到的作用也不大,否则他们这个整体就不会输!”
赵子良点了点头:“你们这个裁军的办法也很不错,现在进行得如何了?”
辛云杲说道:“已经完成了考核和对战演练,具体的总分数和排名还没有公布下去,这也是为了防止春节期间有些人得知自己要被裁撤之后不甘心,利用过年期间防备松懈进行捣乱,主要等明年遣散费运到之后就开始陆续裁撤!”
“很好,遣散费在正月底就会送到,两个月之内必须陆续把裁撤的人员全部遣散,其他各区也是一样,现在这段时间是裁军的关键时期,决不能出乱子!明白吗?”
众将齐声道:“遵命!”
赵子良想了想,对众将道:“对了,有件事情要诸位说一下,可能你们当中有人已经知道了,本王决定明年三月到四月之间启程返回西秦,已经三年没回去过了,要回去看看了。好在大唐这边已经安定下来,只要诸位把裁军的事情办好,就不会有什么问题,再说本王也不是不回来,诸位倒也不必担心会出现什么变故。本王不再长安期间,摄政王府依旧作为大唐的最高权力衙门而存在,一切军令政令都由摄政王府所出,诸位只要遵照王府军令执行即可!可能在本万离开后,朝中或宫中有些人都会有所异动,但是本王希望诸位能看清形势,千万不要犯糊涂,以免自误!”
众将连忙道:“臣等一切遵照摄政王府军令行事!”
“好了,这次就说到这里,后天就要过年了,诸位就在长安过个年,年后尽快赶回驻地,最迟不得超过初五,现在是关键时期,绝不能出乱子,谁的区出了乱子,本王就找谁!如果诸位没有其他疑问,就散了吧!过年后就不必再来了。辛云杲留下!”
其他人纷纷转身抱拳告辞离去,张守瑜和高秀岩却抱拳道:“老臣有事想跟大王谈谈!”
赵子良看着张守瑜和高秀岩,点头:“好,你们二人且等一下!”
说完,赵子良对辛云杲说道:“把你留下来没别的事情,是关于你大哥辛云京的,他这段时间病重,在禁军中的差事也停了下来,你这几天多陪陪他,兄弟俩说说话!本王已经找太医给他看过了,太医说他最多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了,如果天气情况变得更糟的话,他能支撑的时间会更短,也许就这几天的事情也说不定!”
辛云杲听了之后心急如焚,连忙抱拳道:“是,多谢大王提醒,如果没其他事情,臣就先去看望兄长了!”
“去吧!”
目送辛云杲离去后,赵子良对旁边侍卫招了招手,待其过来便吩咐道:“去告诉王后和几位王妃,让她们自己吃饭。另外去告诉后厨,搞几个精致的菜肴,准备几坛美酒,今日本王跟漠北王和云中王喝几杯!”
“是!”侍卫答应后离去。
赵子良一边向旁边暖阁走去,一边对张守瑜和高秀岩二人道:“你们二人年岁也不小了,让你们大老远的从幽州和扬州赶过来,着实让你们受罪了吧?”
张守瑜道:“确实老喽,快要跑不动了。我们二人留下来其实是想跟大王请辞的,过了这个年,我们二人就都过了六十五,按照朝廷颁布的致仕退休的规定,我们二人的年龄都到了,是时候卸下身上的担子了!”
高秀岩笑道:“张老头说得不错,用大王的话说,咱们这些老家伙也应该有自知之明,趁早把位置让出来,给年轻人机会,让他们多多历练。我跟张老头已经商量好了,等明年裁军结束之后,我们二人就致仕退休,趁着现在还能走得动,想跟着大王去西秦,看看西秦各地的风土人情和万里河山!”
张守瑜道:“是啊,一直听说大王带领一干人等把西秦治理得山川秀丽、繁荣强盛、民风剽悍,我们一直没有机会前去看看,我们二人想趁着身子骨还算硬朗,想跟大王去西秦四处看看,就是不知大王是否准许!”
赵子良笑道:“本王当然是欢迎的,西秦的百姓们也是欢迎的。也罢,既然你们二人已经主动提出来要致仕退休,本王就重新考虑幽州和扬州的卫戍大将军的人选,不过在新任大将军人选上任与你们交接之前,你们给本王站好最后一班岗!”
二人抱拳答应:“是!”
大唐的百姓们难得过一个平安的春节,这十几年来,每一个春节都是在战乱中度过的,而今年这个春节实在太难得了,十几年来,百姓们终于不用担心在春节期间遭到乱兵的残杀和洗劫,虽然日子过得依然有些艰难,但至少安心了不少。
刚过正月初五,赵子良就下令任命高秀岩之子高如雷调任任幽州卫戍大将军,调任张守瑜之子张献恭为扬州大将军,他让他们的儿子分别接掌对方的职务,一方面表示他对他们两家的信任,他们二人虽然致仕退休了,但权势依然不减。另一方面让兵权顺利交接,可以让裁军顺利完成,毕竟幽州和扬州是裁军最多的两个军区,只要这两地不出现什么问题,其他各地就算出现问题也能够及时平息。
………………………………
第1101章 革新阻力
天才壹秒記住『愛♂去÷小?說→』,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大历五年(兴汉八年)二月十五,此时摄政王府的女眷们、家丁和婢女们正在收拾行装、准备行李,距离返回新京的时间越来越短了,他们不得不提早做好准备,尽管赵子良还没有说具体哪一天离开。
各军区裁军事宜已经进入到尾声,大多数被裁撤的兵士都拿了遣散费、背着行囊返回了家乡,甚至有相当一部分被裁撤的兵士都在家乡进入官方衙门做衙役、捕快、税吏或是巡吏,还有人做了家乡的村长、里长、保长。
朝会上,赵子良听取了户部侍郎刘晏关于组织人力疏通漕运河道,并在各条河道入口处修建码头和货物转运站,以减少翻船事故和损耗,提高转运效率的奏疏报告,并让朝臣们进行讨论,有人认为此去耗费太大,以朝廷的现在财力无法承担。
有人则认为就算耗费再大也必须要搞,这毕竟事关漕运,如果能完成,朝廷和百姓受益不会是一年两年,而是二十年、三十年。
赵子良制止了大臣们的争吵,说道:“河道的清淤疏通事宜这两年一直在做,一方面是对黄河和长江沿岸的河堤进行加固,另一方面是对河道清淤。朝廷为此调拨了大量的款项,从工部反馈的情况看来,一些堵塞河道的河段已经被清理干净,渭河的河道比较畅通,主要是汴河和淮河已经近二十年没有清理过了,如果要清理河道,主要是汴河和淮河河段,朝廷可以另外调拨一笔款项,在清淤的同时也加固河道。至于在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