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将军烈内-第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上来。
李宏定伸出颤抖的手指头指着赵子良:“你、你······”。
这两人都是王倕比较倚重的大将,他见两人掐了起来,心说这可不行,你们现在掐起来,岂不会消耗内部实力?现在正是大敌当头,拳头应该一致对外才是,他连忙打圆场:”好了好了,李大人为大军的粮草想办法,这没错,赵将军为官府在百姓心中的声誉着想,这也没错。刚才进城时本官也看了,城内的百姓们很多脸色浮肿、还有一些脸色蜡黄,显然都是没吃的,如果有吃的,脸色都不会是这样,看来新城是真没有粮食了!如今能够拿下新城已经完成了本官事先的预期,打吐蕃人的事情急不得,正所谓欲速则不达嘛,如今我河西实力不足,等来年丰收了、粮草充足了,我等再对付吐蕃军!”
现在大军没有多余的粮草,不能继续支撑作战,而且各军出来的时间也不短了,各官员和大将们见王倕这么多,顿时都说他英明。
散会之后,赵子良护送王倕去城东大宅子里休息,王倕把赵子良留下来说话。
“子良啊,眼看着大军没有粮草了,所以得尽快让各军返回驻地,本官明日就下令他们分批返回,而且本官在凉州还有公事要处置,在这里只能呆上两天。新城这里,本官决定让赤水军使杨敬述先守着,但他不可能一直待在这里,本官府衙之中又没有什么得力的将才,可这新城之地是我河西进攻吐蕃的桥头堡,十分重要,万万不能有失,所以必须要有一员勇将才能守得住它,将军可有合适的人选推荐?”
赵子良想了想,问道:“大帅看末将的副使王难得将军如何?”
“王难得?他倒是一员难得的勇将!”王倕说着点了点头,随即又摇头道:“不行不行,新城只是一个刚得的小县,以王难得的官阶和他这段时日以来立下的功劳,他已经够格升任一军军使了,正好本官带兵出征之前,圣上已经下旨说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帐下缺少将才,要调王难得去陇右出任河源军使一职!所以王难得不行,你再想想,还有没有其他合适的人选?”
赵子良又想,他很快想到了哥舒翰,当即说道:“大帅,末将麾下的哥舒翰倒是一员难得的将才,仅仅以武力而言,哥舒翰不输于王难得,甚至还要略高一筹,这半年来,他也跟着末将学了不少东西,带兵也已经颇有经验,末将以为他可以胜任,至于到底派谁来镇守新城,还请大帅定夺”。
王倕摸着长须思索了良久,说道:“好,既然是你赵子良看中的人,本官就用他,就是他了!本官给你写一封调令,你派人速速送回番禾县,让哥舒翰收到调令之后立即赶来赴任”。
“遵命!”
………………………………
第354章 旋风十八骑
天宝元年九月初二,赵子良率军一路向西返回大斗拔谷大斗军驻地,途径祁连地区和氐池县,此时祁连地区和氐池县尚在吐蕃人控制下,赵子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顺便攻占了祁连和氐池县。
祁连是青海北大门,而氐池县却是河西走廊的南大门,这两个地区连在一起乃是极为重要的战略要地,攻占了这两个地区,就等于是扼守了吐蕃北进河西地区的大门,王倕率军从原路返回河西后,毁坏了原来的山间小道,想要从青海进入河西地区,唯有一条路,就是走祁连、氐池县,而大斗军又占据着大斗拔谷这座关卡,除非攻占了大斗拔谷的大斗军驻地,否则无法侵入河西之地。
在攻占了祁连和氐池县之后,赵子良在扁都口这里设立了一个戊,驻军三百,守住这条从祁连进入氐池县的唯一通道。
天宝元年九月十二日,赵子良率军返回大斗拔谷大斗军驻地,一边组织战俘抢收粮食,一边整训兵马,丝毫也不懈怠。
抢收完粮食之后,又立即耕田撒肥和播种,种下冬小麦,大斗军明年的粮食就全靠这一季冬小麦了,播种完毕后又组织俘虏和兵士们整修田埂、沟渠和其他水利灌溉设施。
到了九月下旬,冬小麦全部播种完毕,农田水利设施也全部整修完成,大斗军经过一轮整训,无论是步兵还是骑兵,都已经完成了新一轮的整编。
这日行军司马来向赵子良报告:“将军,节度使副发来官文,说大斗军保持原来的七千二百人的兵力编制,其中骑兵两千四百,步兵四千八百,如果数量超过七千二百人,节度使府就无法调拨更多的军饷和军械,如此一来,超出编制的兵士们的军饷和军械就得我们自己想办法,而且这些超出编制的兵士和将校也不被记录在案”。
赵子良问道:“咱们现在一共有多少人马?某要一个具体的数字!”
行军司马翻了翻名册,说道:”一共一万零二百五十六人!整整超编三千人!”
赵子良沉思片刻,叹道:“三千的军饷,以我大斗军这点家产根本就供养不起,看来唯一的办法只能裁军了,行了,你先下去,某再想一想!”
“诺!”
兴军司马走后,赵子良一个人考虑了很久,晚饭前派人把郑三喊了过来,郑三刚到就看见桌子上摆满了酒菜,聂三娘挺着一个大肚子正在摆放碗筷,赵子良则坐在一张太师椅上看书。
郑三笑道:“哎呀,看来我有口福啊!”
赵子良见郑三来了,放下书站起来招呼道:“三儿,来,我们边吃边谈!”
聂三娘知道两人有事要谈,因此给两人斟满酒,说道:“你们先吃,我再去让厨房弄两个菜!”
郑三急忙叫道:“嫂子一起吃嘛!”
赵子良拿起筷子摆了摆:“算了,让她去吧!咱们说会话,来,走一个”。
“好好”郑三说着端起酒杯跟赵子良碰了一下,两人一饮而尽。
又倒满酒,赵子良招呼郑三吃菜,两人一边吃着一边说话。
又跟郑三碰了一杯,赵子良喝完就说道:“今日节度使府派人送来了公函,说只能供应七千二百人的军饷,其中骑兵两千四百,步兵四千八百!而我们现在有兵马一万零二百六十五人,其中骑兵主力三千精锐,另有预备队两千,而步兵有五千二百多人,也就是说,我们的兵力比节度使要求的整整多出了三千人,所以现在必须裁撤掉三千人,但是这这一万多人都是经过数月操练,一半以上都是经过数场大战,就算是新兵,也已经操练了好几个月的时间,如果就这么裁撤掉实在可惜了啊!我的钱都是你在管着,今日把你叫过来就是想问问你,如果从全军之中挑选年轻力壮者三千人,以我现在的财产可以供养他们多长时间?”
郑三听得一愣,喃喃自语道:“我就知道总会发生这样那样的事情需要用钱,看来我做对了!”
赵子良见郑三一个人自言自语,忍不住问道:“什么?”
郑三回过神来,连忙道:“良哥,幸亏我有先见之明,吐蕃人围城的时候,你不是下令让马璘抓奸细吗?城中好些官员和富户都有参与,随意马璘奉命抄了他们的家,查抄出来的财物被我截留了六成,另外击溃吐蕃人之后,我也把缴获的截留了六成,这些都没有入账
和入库,我就想到以良哥你这样的将才肯定过不了多久就会高升,如果把这些财务全部记账入库,岂不是便宜了后来的接任者?所以我就截留了六成下来,再加上良哥你自己的缴获分成,就算是三千骑兵,你也可以支撑十年之久,当然这些只是你在这里获得的财物,你在京城有多少财物,我是不知道的”。
上次抄家查抄了多少财物,赵子良根本就没有过问,事后郑三向他报告的时候他也没有注意听,因此也不知道具体有多少,现在听郑三说可以供养三千精锐骑兵十年之久,也不由倒抽一口凉气,心说那些做边贸走私生意的奸细真他吗有钱!
赵子良正要让郑三拿出一部分钱出来把裁撤下来的三千人马安抚住,却又听郑三问道:“良哥难道是要把这三千人马当做自己的扈从私兵养着?良哥你可要想清楚啊,如果只是几百人,问题不大,就算上面查下来,随便就可以瞒过去了,但是三千人马,数量太大,一旦捅到皇帝那儿,事情只怕就非同小可了!现在有多少人在盯着你,别的不说,只说李林甫,这可是皇帝的亲信宠臣,一旦被他抓住你的把柄,后果不堪设想!再说了,良哥你难道就敢肯定这裁撤下来的三千人都会心甘情愿的给你做扈从私兵?做你的扈从私兵唯一的好处就是不会欠发军饷,不会少了粮草供应,但是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除了这些最普遍的要求之外还有升迁的愿望的,而做你的扈从私兵却是没有升迁的可能,世间又有几人不喜好功名和高官厚禄呢?”
听了郑三的话,赵子良怔了一怔,随即不由苦笑道:“我只是可惜了那些刚刚训练成军的兵士们,把他们裁撤了觉得可惜,想要留下他们,如今大唐正是多事之秋,正值用兵之际,留下他们也是一股战力,而我却忽略了其他。算了,既然留下他们可能会是一个巨大的隐患,那就把他们裁撤了吧!这些兵士大部分都是河西人,以后如果用得上他们,也可以随时征召。咱们不说这个了,来来来,吃菜吃菜!”
次日,赵子良召开军议,宣布因为军饷和补给问题,不得不裁撤掉三千人的决定。将校们为之叹息不已,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会议结束后,众将校只能各自回去按照他的要求裁撤掉一些年纪比较大,从军年限比较长的老兵们。
裁军的消息传到军中之后,许多在被裁撤之列的兵士们都不愿意离开,他们觉得跟着赵子良这样的将军可以保命、能打胜仗、可以获得战功。
裁军进行的第三天,被裁撤的名单已经出来了,每一间营房外墙壁上都有张贴,有些人开始默默的收拾行礼,很多人凑在一起也不知道在商议什么。
赵子良正在营中处理公务,侍卫长勃勒罕走进来禀报道:“将军,那些被裁撤的将士们很多都不愿意走,他们说就算是去当屯田兵都可以,只要不裁撤他们就行,他们愿意跟着将军!”
“哎——”赵子良叹了一口气,他不是养不起这些人,一个边军兵士的每月军饷是一贯钱,骑兵的军饷也一样,只不过骑兵的花费大一些,一个骑兵的花费可以养三个步兵,只不过如果留下这三千人做扈从私兵,必然会给人留下口实,像李林甫这样视他为眼中钉朝中大臣唯恐抓不到他的把柄,如果他把这裁撤的三千人都收做私兵扈从,李林甫这些人肯定会死死咬住不放,然后添油加醋地在皇帝面前说他的坏话,就算皇帝再相信他,但涉及私养军队这种敏感性的问题,皇帝只怕也会猜忌他,一旦被皇帝猜忌,只怕离死也不远了!
赵子良抚了抚额头,对勃勒罕道:“某的扈从还有多少人?”
勃勒罕道:“上次守番禾城以及去救援凉州城,一共死了二十二个,现在只剩下十八个了!”
“当初那么多老兄弟,到如今只剩下十八个了吗?果然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啊!”赵子良说着说着有些失神了。
勃勒罕说道:”将军,打仗难免不死人,如果这剩下的十八个人都是一等一的好手,属下敢拍着胸脯说,就算哥舒翰、王难得将军,对付他们一个两个没问题,但是要打赢他们三个组成的一个小组,只怕就没有那么容易了,所以这十八人当中,只要三个一组就能困住一员大将!”
赵子良一拍案几大声道:“好,就叫他们旋风十八骑!待某有空了,传授他们一套阵法,既可以三人组成一个小阵,又可以六个小阵组成一个大阵!另外,你去告诉那些被裁撤的将士们,就说某的扈从队缺人,要招募二百人,有愿意做某的扈从的人,可以保命参加,但只要二百人!”
“诺!”勃勒罕答应一声,转身离去。
………………………………
第356章 再起战事
送走王难得之后,赵子良等人返回,看见节度使府行官校尉贾林已经醒来,便笑道:“贾校尉醒了?某已经让人准备了膳食,咱们继续喝,来来来”。
贾林昨夜差点喝死,此时一听到还要喝酒,脑袋顿时摇得像拨浪鼓一般,连忙推辞:“别别别,多谢赵将军盛情款待了,只是卑职今日必须要返回凉州,现在时辰也不早了,卑职等就要启程。哦,对了,还有一件东西忘记交给赵将军了,这段时日以来,赵子良功劳甚大,其他人都有升迁和奖赏,大帅当然不会忘记赵将军了,朝廷决定在祁连山以南设立西海都督府和西海郡,任命赵将军为西海都督府都督、西海郡太守,兼任大斗军使,受河西节度使府辖制,这是朝廷的任命书,将军拿好,卑职就告辞了!”
“等等!”赵子良接过任命书,当即命勃勒罕给贾林等人准备一些干粮和酒水,让他们在路上用。
送走了贾林等一行人,赵子良这才打开任命文书看了起来,所谓西海郡,就是青海湖周围地区,而这些地区除了祁连和氐池县已经被赵子良的大斗军占据,其他地区都还在吐蕃人手里,想要让西海郡真正成为一个郡,赵子良就要出兵把这些地区都打下来,而他又是西海都督府都督兼任大斗军使,可谓是集中军政大权于一身。
作为西海郡太守,赵子良有义务和责任把青海湖周围地区都打下来,让西海郡名副其实,成为唐朝的一个郡,而作为西海都督府都督,他又有自主出兵吐蕃而无须事事都向节度使王倕请示的权利,而且他还有经略和安抚该地区少数民族的权利。
以前赵子良作为大斗军使,尽管已经是独当一面,但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独当一面,因为他如果要出兵,还必须要向王倕请示,有王倕的允许才行,但是现在却不同了,虽然他还是受王倕辖制,但如果发现机会就可以不必请示王倕而直接出兵了。
还有重要的一点,西海郡太守是地方长官,西海都督府都督不仅是地方长官,还是军事长官,说明赵子良已经有了独立财政权,在这样的边疆地区,朝廷不但不收税,还要大力进行财政补贴,所以赵子良可以把所得钱财留下来进行招兵买马和扩充军备。
看到这份任命书,赵子良踌躇满志,当即大声道:“回营,准备召开扩充兵力和军备的军议!”
······
王难得被调到陇右道出任河源军使两个月后,正值天宝元年十一月,不甘失败的吐蕃人再次卷土从来,吐蕃赞普犀德祖赞派大论莽布支再次领兵五万进攻大唐,不过这次莽布支把攻击方向放在了陇右地区,陇右道节度使皇甫惟明率军迎击,双方在西海(青海湖)大战一场,唐军大获全胜。
十二月,莽布支不服输,再次领兵三万进攻陇右。
在两个月以前,赵子良已经把西海都督府和西海郡治所设在了祁连山以南的祁连地区,并在这里设县,而祁连山脉东段以南的新城依旧由哥舒翰驻防,有三千人马。
大斗军主要兵力已经全部前移到祁连县这里,在以前的驻地大斗拔谷只设有一个戊所,驻军二百人。
赵子良把治所搬到祁连县之后,在这里设县,任命县官和其他官吏管理民政,指导辖境内的各族百姓做好生产,兴修水利,为了获取足够多的粮草,大斗军又在他的指示下开荒种地,进行大规模的生产。
十二月初八,俗称腊八,这日要吃腊八粥。赵子良正在校场上操练兵马,侍卫长勃勒罕握着刀柄快步走过来拱手道:“将军,哥舒翰将军派快马来报,说是有紧急军情,现在人在都督府”。
赵子良把操练事宜交给张守瑜等人,带着勃勒罕返回了都督府,为了便于办公,都督府和太守府设在一处,既是都督府,又是太守府。
刚走进都督府大堂,就见一个身形魁梧的兵士站起来行礼:“小人左车,是哥舒将军的家奴,拜见将军!”
赵子良见这左车身形高大远超常人,四肢粗壮、一副孔武有力的样子,就知道此人是力大之辈,他点了点头,走到堂上坐下,对左车道:“你且起来吧,说说哥舒翰让你来有何事要向本将军禀报?”
“将军,我家将军得到消息,三日前吐蕃国大论莽布支又带着三万人马向陇右节度使治所鄯州而去,看来是想再跟皇甫惟明一决高下,不拿下鄯州不罢休了,哥舒翰将军认为这是我军出击的一个好机会”。
赵子良立即问道:“莽布支大军现在在哪里?”
“应该在西平郡的湟水河以北的西平亭一带与皇甫惟明的大军对峙!”
赵子良皱眉道:“西平郡?不是鄯州吗?”
&nb
sp;左车拱手道:“将军,今年夏初,朝廷下旨把鄯州改名了,改为西平郡!”
西平亭就是后世的西宁城区,汉朝大将军霍去病在这里筑造西平亭,在西平亭以西的湟水源头处设立了临羌县,才有了西平这个名字,到了北宋年间,宋朝设立了西宁州,地点就在后世的西宁,西宁这个名字才真正见于史册。
此时的西平亭也就是一个戊所,掌握在陇右道的河源军手里,这里也是吐蕃和唐朝的边疆分界线,双方曾数次在这里大战。
赵子良听了忍不住皱了皱眉头,走到大堂左侧的墙壁下,看着墙壁上挂着的地图,很快找到了西平亭的所在位置。
赵子良发现,在西平亭的北方被吐蕃人控制的长宁县有五千人马驻防,而在青海湖西北岸(今刚察县)有六千人驻防,在青海湖以北的原龙耆城故地(今海晏县)和原临羌县故地共有一万人驻防,其中原临羌县故地(今湟源县城)驻防七千人马,因这里是莽布支大军的粮草后期囤积之地,同时也是北面长宁县的后援点,一旦长宁县遭到唐军攻击,从这里可以直接发兵北上救援。
顺着这个吐蕃军的粮草囤积地点,赵子良的目光向南移动,很快便找到了一个醒目的地标,就在赤岭的山脚下不远处,有一座堡垒耸立着,这就是石堡城,一年多以前就是因为前河西节度使盖嘉运的疏忽让吐蕃人攻陷了这座石堡城,从而使得唐朝失去了战争主动权。
赵子良想了想,对勃勒罕道:“安排左车下去休息,另外派人找几个羌人和吐谷浑中的老人过来!”
“诺!”勃勒罕答应一声领着左车出去了。
一个小时过后,勃勒罕领着六个穿着各式民族服饰的老人走了过来,这几个老人当中既有吐谷浑人,也有羌人、还有吐蕃人和汉人。
“我等参见将军!”几个老人颤颤惊惊下拜高呼。
赵子良转过身来,笑道:“诸位老人家请起,请坐!”
“不敢不敢!我等岂敢在将军面前就坐?”几个老人连声推辞。
赵子良也不勉强,问道:“有一个问题,某想请教极为老人家,你们看,我们现在在这里,祁连县!如果某要率一支军队前往原龙耆城故地,是否有捷径可以避开驻扎在西海西北岸的吐蕃军?”
众老头都顺着赵子良手指指的方向看去,不过他们也看不懂,有一个羌人老头说道:“将军如果要去原龙耆城故地,老头子倒是知道一条捷径可以前往,还可以避开西海西北岸的军队的骑兵耳目!前些天吐蕃还没有与大唐打仗的时候,老头子还经常赶着牛羊马匹前往临羌县的茶马市场贩卖”。
赵子良急忙道:“哦,就请老人家快快道来,如果本将军大事可成,必定有重赏!”
那羌人老头说道:“从磨勒村渡过大通河,而后向东南方向顺着一条小河一直向南,直到与哈什河交汇处,再顺着哈什河向东南方向行走就可以抵达西海岸边,向东很快就到龙耆城故地了!”
赵子良问道:“你赶着牛马去临羌县用了多长时间?”
“十天!”
赵子良用手指在地图上比划了一下,算了算,路程大约有近五百里,这个羌族老人赶着牛马日行五十里,十天之内才能赶到龙耆城。不过赶着牛马走路,速度肯定比不上军队行军,如果全部是骑兵的话,速度还会快。
精锐骑兵日行三百里不在话下,但是想要保持战斗力就难说了,日行二百里还能保持战斗力,对于赵子良手下的骑兵来说已经不算难事,不过这里地处高原,山川河流纵横,很多地方地势险峻,骑兵万万做不到日行二百里的,如果日行一百五十里,三天时间应该可以抵达,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吐蕃人不可能察觉到什么,只要悄声无息击溃龙耆城吐蕃驻军,距离达到他的目的不远。
赵子良扭头问道:“如果本将军全部带骑兵前往,老人家估计多久可以抵达?”
羌人老头子想了想,说道:“如果都是骑术精湛的骑兵,在不携带更多的东西的情形下,三日应该可以抵达”。
赵子良大喜,连忙道:“还请老人家为我们带路,事成之后,本将军送你五百头牛羊、一千贯钱财,如何?”
羌族老人苦瓜着脸道:“将军大人,老头子老了,经不起这么折腾,如果将军不嫌弃,老头子的儿子奈噶可以为将军领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