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将军烈内-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又走了三里,终于抵达石堡城旁边的药水河边,赵子良跳下乌力马,把乌力马交给一个扈从,在他是示意下,所有人都蹲在了路边,每人发出声音。
一连串的命令后,第二团校尉也领着两百人,继续沿着药水河向北前进,准备在前面四里处路边设伏,只要西北七里处的定戎成吐蕃军来援,他们就从路边杀出,然后趁势杀伤定戎成。
只剩下六百人可用了,赵子良慢慢起身,向后面招了招手,弯着腰走下路边来到药水河冰面上,然后顺着药水河的冰面向北一直来到石堡城西面一条山沟中。
赵子良停下,对勃勒罕低声道:“传令下去,让将士们都跟着我,待会我先爬上山脊,等我放下绳索,你们再顺着绳索攀爬上去,不准发出声响!”
“诺!”
想要爬上石堡城,有几条山沟可以爬上去,西面有两条尕沟,北面和东北各有一条山沟,分别是那日达巴沟和达顿沟,从那两条山沟要爬上石堡城的小方台要容易得多,但那里有吐蕃兵驻守,想要不惊动吐蕃军不太可能,而从药水河这边的两条尕沟爬上大小方台之间的山脊则要困难得多,太过陡峭,好处是这条山沟没有吐蕃军驻守,这也是赵子良要自己先爬上去然后再放下绳索的原因。
几大捆粗粗的麻绳拿了过来,赵子良见这些麻绳的一头绑在自己的腰间,金钉枣阳槊交给扈从拿着,自己腰间只带了斩将刀和回旋飞刀,六百将士们都蹲在山脚下的药水河冰面上,没有任何人发出声响,只有呼啸的寒风声。
向勃勒罕打了一个手势
,赵子良手脚并用,开始顺着右边一条尕沟向山脊攀爬,尽管连续下了好几天的大雪,但是石堡城的沙红岩壁上并没有多少白雪,这减少了赵子良攀爬的难度。
山体坡度较为陡峭,攀爬的难度较大,好在赵子良手指力气大,坚硬如钢铁,尽管灵巧不足,但向上爬的速度一点也不慢,爬到五分之三处时有一段红砂岩地段,赵子良只能一步一步向上移动,稍有不慎、脚下打滑就有可能跌落下去摔得粉身碎骨。
赵子良一边爬一边感慨,难怪历史上哥舒翰领兵六万多人马日夜围攻石堡城,伤亡数万人才夺取石堡城,这地势真是太他吗的险要。
快要到山脊顶部时,赵子良斜插到一个小山梁上,山下为峭壁,顶部似一个坡度较大的小平台,平台外沿有人工用石块垒砌的台基,赵子良双手抓住台基的边缘用力向上拉,缓缓露出头部,发现小平台上有两个穿着兽皮戴着皮盔的吐蕃军把长矛夹在腋下冻得不停地跺着双脚,看样子是冷得厉害。
赵子良观察了一下距离,大约十几米,他当即双手用力向上一拉,身体腾空而且飞升上了小平台,两个吐蕃兵见状大惊,正要拿起长矛出声示警,这时赵子良身在空中已经拿出了大腿外侧回旋飞刀投掷出去,只见那寒光一闪,两个吐蕃兵便被回旋飞刀斩成两段倒在地上,赵子良接过飞回来的回旋飞刀才稳稳地落在地上。
小平台上除了这两个吐蕃兵放哨之外,再也没有其他人,这个小平台在山脊的下方,却不是石堡城的小平台。赵子良收起回旋飞刀继续向上爬,很快便爬到了大方台和小方台相连接的一条山脊的北端。
爬到山脊顶端之后,赵子良算了算时间,大约过去是了大半个小时,扭头看了看,赵子良发现这条连接大小方台的山脊长约三百米,正如从节度使府拿到的记载差不多,山脊狭窄处不足三尺,稍宽处有六尺到一丈,两边均为陡峭的山坡,山脊上的小路呈南北走向,两头连接方台处地势较高,中间部分较低,呈弧状。
赵子良观察了一下情况后,发现山脊小路上无人,想想也是,如此恶劣的天气,又是凌晨寅时,吐蕃军也想不到唐军会从后面偷袭上来,根本就没有安排巡逻。
见没有巡逻,赵子良立即将腰间四根粗大麻绳解下来,把它们一一系在一根粗大的树干上,系紧了,再用力拉了几次,这是约定的暗号,过了几秒,四根麻绳果然都被拉紧了,是下面有兵士正在抓住绳索进行攀爬。
有绳索用于攀爬,兵士们攀爬的速度很快,比赵子良无绳索攀爬要快得多,只半个小时的时间就有一个团两百人爬了上来,同时上来有第三团校尉和两个旅帅。
第三团校尉喘了一口气,向赵子良拱手道:“将军,现在要杀上去吗?”
赵子良想了想,估计了一下时间,说道:“现在估计是卯时过了一半,正是最好睡的时候,而且我们现在只上来了二百人,兵力还是有些不足,吐蕃人在小方台上有一百人,在大方台有二百人,我们这点兵力少了一点,咱们再等等,有四百人就向两个方台发起攻击”。
校尉点头:“明白了!”
又过了半个小时,赵子良等人在山脊中间位置又吹了半个小时的寒风,勃勒罕和第四团二百人也才全部爬上来,后续第五团还在源源不断向山上爬。
“行了,兵力充足了,勃勒罕,你带着第三团去攻打小方台,第四团跟某去攻打大方台,再冲上方台之前尽量不要被吐蕃军发现,明白吗?”
勃勒罕点头道:“明白了,将军!”
“好,出发!”
山脊小路上也覆盖了厚厚一层大雪,赵子良和将士们为了减少在交手之前被发现的风险只能冒着腰、提着刀慢慢向大方台靠近。
终于小心翼翼的靠近了大方台的二十米处,赵子良从身后一个兵士手中接过弓箭慢慢向大方台逼近,脚踩着大雪上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
这时从山脊与大方台交接处出现一个人影,并传来一个吐蕃语声音:“谁?”
赵子良当即立断,早已经拉得满弓的箭矢“嗖”的一声射了出去。
那吐蕃哨兵应声而倒,但是此人到底立即引起了大方台上几个吐蕃巡逻兵的警觉,其中一人快速跑到尸体旁边发现了尸体上的箭矢,又看到山脊上一长串的白影,当即大叫:“敌袭、敌袭、敌袭・・・・・・”。
“将士们,冲不上去就是死,冲上去就活命,随我杀上去,杀!”赵子良大喝一声,抽出腰间斩将刀大踏步向大方台冲过去,身后的唐军兵士们也纷纷提着横刀跟着冲向大方台。
………………………………
第361章 一战功成
赵子良很清楚,如果不是寒冬腊月、如果不是冰天雪地的拂晓时分,如果不是在西平亭有吐蕃三万大军与皇甫惟明对峙,唐军想要偷袭石堡城几乎是绝无可能,吐蕃人如此警惕,就算是这种极为恶劣的天气,吐蕃兵都还在方台上巡逻,这次他能够带着手下兵将抵达这里除了天气原因之外,还有很大的侥幸,这种侥幸绝对不是经常有的,错过了今日,他别再想如此轻松的登上石堡城,想要以极小的代价攻下石堡城,只能长途奔袭,在不惊动守军的情况下杀上石堡城。
赵子良哪里还敢半点犹豫,只见山脊与大方台相接的位置在此出现四个吐蕃长矛兵,赵子良当即掏出回旋飞刀甩过去,“嗡”的一声,那四名吐蕃军应声倒下,头颅全部滚落在地上,此时他正拔腿冲向大方台,待回旋飞刀飞回来,又有两名吐蕃人被消掉了他左手收回回旋飞刀,右手手中斩将刀一刀挥出,同时大喝一声:“杀——”
再次冲过来的两名吐蕃兵被砍成四段,他已冲上大方台,手中斩将刀不停挥出,不停有吐蕃兵被砍倒在地,他身后的唐军将士也源源不断地冲上了大方台。
“当当当······”发现有人偷袭,大方台上有吐蕃兵开始敲击着示警钟,钟声在山谷间回荡不止,传出很远很远。
吐蕃军围过来的速度已经跟不上赵子良砍杀的速度,他一边砍杀一边向大方台中间位置移动,大方台地形高于山脊小路,整个山顶大致呈东西走向的一条山梁,山梁长约50米,宽约10到15米,两端稍微隆起,略成马蹄形,与山脊小路大致呈一个“t”字形,山梁西部高低之上有一个高一丈的夯土筑的瞭望台,两侧有小平台,其下为悬崖,因是深夜,看不见远处,因此瞭望台上没有布置哨兵。
山梁的中部有一排石头垒成的房子,大约有七间房子,有的大,有的小,彼此相连无间隙,在山梁的东头高地上有人工筑造的石头台基,其下为悬崖。
随着交战开始,越来越多的吐蕃兵士从那七间大小不一的石头房子里拿着兵器冲出来,赵子良领着唐军兵士们向大方台中间的石头房子杀过去,一刀一个,身后唐军兵士们从左右两侧护住他,防止吐蕃兵从前方和左右两侧围攻他。
都是一些小兵,没有利害的大将,赵子良砍杀起来极为轻松,每走一步都有几个吐蕃兵被砍翻在地,身侧的唐军长枪兵不停地用长枪刺杀。
就在这时,从西北方向的小方台也传来的大量的喊杀声,赵子良知道勃勒罕已经带着第三团唐军将士与小方台上的吐蕃军交手了。
手中斩将刀不停挥舞砍杀,不停地有大量的敌军鲜血喷溅在脸上和身上,赵子良恍若不觉,很快推进到大方台中间一排房屋前,一个吐蕃千夫长带着几十个从房屋内冲出来杀向赵子良。
赵子良对上了那吐蕃千夫长,挥刀磕开对方劈来的一斧子,闪电般的回击,一刀见对方冲左肩劈向右肋,整个人被斜斜地砍成了两段。
“都给我杀了,一个不留!”赵子良砍死这吐蕃千夫长后大喝一声,手中斩将刀挥舞得更快,如旋风一般,身前吐蕃兵被杀死一个又一个,后面的吐蕃兵吓得连连后退不止。
不一会儿功夫,石屋门前的吐蕃兵全部斩杀殆尽,赵子良带人又冲入石屋内,见藏在石屋内的十几个吐蕃兵也全部杀死,等他提着往地上不停滴血的斩将刀出来的时候,大方台上的战斗已经结束,吐蕃军在这里部署的近三百兵士全部被斩杀干净,仅仅他一人就杀了近二百人,大方台上到处都是尸体,铺满了一层,血水留出来之后很快就被冻住。
“打扫战场,看看是否还有装死或是没有死透的吐蕃兵,找到后都杀了,把尸体身上可以御寒的毛皮衣物都剥下来,再把尸体都扔下悬崖,瞭望塔上要部署哨兵站岗执勤!”赵子良对第四团校尉吩咐了这些事情之后,就带着自己的几十个扈从再从山脊小路返回兵经过爬上来的小平台向西北方向正在交战的小方台赶过去。
勃勒罕没有赵子良那样强横无比的战技,当他带着二百唐军冲上小方台时,小方台上一百多吐蕃兵也都全部惊醒过来,他们甚至都是和衣而睡,听到动静翻身而起操起兵器就杀出石屋,与唐军厮杀在一起。
当赵子
良带着几十个扈从和源源不断的唐军赶到的时候,双方在小方台上的战斗已经进入尾声,吐蕃军只剩下三四十人,但他们的抵抗依然很顽强,赵子良带来的生力军缩短了战斗结束的时间,很快小方台上的战斗也已经结束,这是天色开始慢慢放亮,很快就要天亮了,而天上的大雪依然没有丝毫停止的迹象。
这边战斗刚刚结束,赵子良等人就听见南边三里处的古营盘堡垒下不远的路上传来大量的喊杀声,他们知道这是第一团的二百人已经伏击了正要前来增援的古营盘上的吐蕃兵,双方在药水河边进行了交战。
从古营盘堡垒上赶来增援的一百吐蕃军哪里会想到这路边竟然埋伏了唐军,白茫茫的一片,到处是深及膝盖的大雪,而且唐军身上都披着白色的披风,非常具有伪装性,就算是近在咫尺也没有发现,当唐军冲路边冲出来的时候,吐蕃军当场就炸了锅,大半人被冲击滚落下药水河,唐军兵士们追下去大肆砍杀,路上和河面上到处都发生着战斗。
不过一盏茶的功夫,这支增援的吐蕃兵就被埋伏的唐军杀得崩溃了,大部分被杀死,少数吐蕃兵见大势已去丢下兵器转身就逃走,唐军将士们当即展开追杀,很快便把这些人追上杀死。
伏击了这支吐蕃兵之后,古营盘堡垒中已经没剩下几个吐蕃兵了,唐军第一团校尉当即带着兵士们杀向古营盘堡垒,当冲上古营盘时,堡垒里只剩下十几个老弱病残的吐蕃兵,唐军将士们毫不客气,没有丝毫怜悯之心地将这些吐蕃兵砍杀殆尽。
第一团校尉抹干净脸上的血水,对旁边一个兵士吩咐道:“去向将军报告,就说我们已经拿下了古营盘,古营盘的所有吐蕃军全部被我们斩杀,我军战死二十二人!”
“诺!”
没过多久,石堡城西北方向也传来的喊杀声,距离稍远,声音听不太清楚,这股喊杀声也没有持续多久就消失,当天色完全大亮时,第二团校尉也派人来向赵子良报告,他们已经拿下了西北方向七里处的定戎城。
这定戎城坐落在一座小山上,山高六十多丈,城南北宽十三到二十丈,东南长二十七丈,城墙宽一丈三尺,高一丈,城内地方不大,因此只驻扎了一百多人,这次派出一百人增援,却没想到遭到了埋伏,等第二团校尉赶到的时候,惩戒只剩下不到二十人,攻城当即开始,虽然没有攻城器械,但是一丈高的城墙真不高,近二百人围攻这座小堡垒,堡垒内不到二十人根本无法防守到全部四面城墙,被一些唐军揪住机会爬上了城墙,战斗很快结束。
拿下这两个石堡城的卫城,石堡城就算是真正被攻下来了,而前往临羌县方向还有两个小堡垒,分别是素克尔小城和茶汗素小城,这两处地方都有各一百吐蕃军驻防,这些小城都是当年唐军修筑起来的,为的是拱卫石堡城,与石堡城形成一套完整的防御体系。
听到古营盘和定戎城两处都被拿下之后,赵子良和勃勒罕都松了一口气,勃勒罕问道:“将军,要不要一鼓作气把素克尔城和茶汗素城也一起拿下?”
赵子良听了摇头道:“不用,这两处堡垒虽然没有石堡城险要,但在大白天想要攻下它们却也不是那么容易,如今我军兵力只有九百多人,还是主要守好石堡城、古营盘和定戎城,至于这素克尔城和茶汗素城,等消息传到吐蕃军大营,吐蕃军必然大乱,届时皇甫将军只要抓住机会挥军进攻,莽布支必然大败,而素克尔和茶汗素这两处小城自然也就不攻自破了,,咱们现在没必要为了夺下这两个小堡垒而徒耗兵力。对了,我们拿下石堡城的消息,只怕皇甫将军还不知道,不过刘贡和哥舒翰两人已经带大军从新城向长宁县方向靠拢,皇甫将军必然会派人过去联系,他此时肯定已经知道本将军南下,勃勒罕,派本将军的亲信扈从走西宁县(今湟中县)去西平亭,告诉皇甫将军,就说石堡城已经被我军拿下,只要对面的莽布支大军一乱,请他立即挥军攻打,莽布支必然大败!”
此时西宁县掌握在唐军手中,但唐军却无法从西宁县进攻吐蕃,只因石堡城这一整套军事防御体系的位置扼守在西宁县通往吐蕃国的交通要道上,如今石堡城已经被唐军拿下,赵子良派人去西宁县自然畅通无阻。
勃勒罕立即拱手道:“明白,属下这就去安排!”
………………………………
第362章 报信
西平亭,陇右道唐军大营。
中军大帐中,五十多岁的皇甫惟明一脸刚正地坐在主位上,左右两侧坐满了文武官员大将,皇甫惟明的眼神之中却有着常人无法看出来的焦虑,自进入十二月,吐蕃大将莽布支又奉了吐蕃赞普犀德祖和大论坌达延的命令率军三万来攻,这十几日以来,双方在西平亭以西十余里的战场上你来我往打了好几场,都没有占到便宜。
对于唐军来说,在这冬天雪地的高原地带作战本身就很不习惯,不少人出现了高原反应现象,而对吐蕃军来说,他们本身就生活在高原上,常年习惯了寒冷的天气,根本就没有高原反应一说,对峙这么久,如果不是占着训练有素、兵甲犀利,唐军只怕抵挡不住,如果再拖下去,形势只会越来越对唐军不利。
皇甫惟明一身明亮的甲胄,双手撑在膝盖上看着左右两侧的文官武将们,沉声道:“最近两场战斗我军伤亡不小,吐蕃军虽然也损失了不少,但是天气对他们对他们有利,我军不耐冰雪风寒,冻伤失去战力者不在少数,诸位有什么办法可以打退吐蕃人,待来年再做计较!”
大帐中文官武将们纷纷低声议论起来,就是没有一个人站出来献计献策,这让皇甫惟明的心开始慢慢下沉。
这时节度判官张博济对皇甫惟明拱手道:“大帅,日前西海都督府都督、西海郡太守、河西大斗军使赵子良将军不是派人来说他已领兵从新城出发南下逼近长宁配合我军作战了吗?以下官之见,不如请赵将军率兵猛攻长宁,只要拿下长宁,赵子良就可以从北面向莽布支造成压迫之势,如此一来,莽布支就两面受敌,必然军心慌乱,士气低落,届时我军再一鼓作气发动猛攻,定然可以一战击溃莽布支!”
听了张博济的话,帐内文官武将们不少人都点点头,同左右两侧的同僚低声议论起来,皇甫惟明思索一番,点头道:“这倒不失为一好计策,只不过这就要看赵子良何时能够攻下长宁并率军南下了,本帅又对赵子良没有统辖节制之权,此事不在我掌控之中,本帅心里没底啊!”
张博济又建议道:“大帅不如派八百里加急送信去凉州给王倕大人,请他暂时将赵子良的节制之权移交过来,待打完此战再返还便是!”
皇甫惟明伸手摸了摸长须,思索一阵,点头道:“此事可行,就这么办吧,张大人,就劳烦你替本帅草拟信函!”
“诺!”张博济答应一声。
这时从外面传来一声长长的报号声:“报——”
话音落下,就见一个小校快步走进来向坐在主位上的皇甫惟明下拜道:“启禀大帅,营门外来了一将,自称是西海都督、太守、大斗军使赵子良将军的扈从家将,说是奉了赵将军之命有紧急军情要向大帅当面禀报!”
“哦?”皇甫惟明与判官张博济互相看了一样,当即挥手道:“带此人进来!”
“诺!”
不一会儿工夫,刚才那小校就带着一个全身披甲、浑身杀气腾腾的壮汉走了进来,那大喊见了坐在主位上的皇甫惟明,当即下拜道:“小人玄一,奉我家将军之命前来拜见皇甫大帅!”
皇甫惟明听了玄一的话,看向坐在右手边第二位的河源军使王难得,问道:“王将军,你曾经是大斗军副使,给赵将军做过副手,可曾见过此人?”
王难得仔细打量了玄一一会,对皇甫惟明抱拳道:“大帅,末将认得他,此人确实是赵将军的家将扈从玄一”。
皇甫惟明之下放心了,问道:“玄一是吧?你从新城而来?”
“非也,小人从石堡城而来?”
大帐中立马安静下来,紧接着爆发出一阵哄堂大笑,一名将军大笑道:“你这人莫不是傻了么?石堡城现在在吐蕃军手里,你却说是从那儿来?到底是你疯了,还是我等疯了?”
皇甫惟明神色凛然,对玄一冷冷道:“赵子良派你过来不会是让你来戏弄本帅的吧?你可是要尝尝本帅帐下刀斧手的刀利不利?”
玄一抬头舔了舔干裂的嘴唇道:“大帅,小人并非胡说八道,昨日拂晓时分,石堡城以及周
边的古营盘和定戎城已经被我家将军率一千兵马偷袭夺回,夺下石堡城之后,我家将军就派了小人飞马来向大帅禀报这一重要军情,希望大帅抓住战机,一举击溃莽布支!小人一路下来,可是一刻也不曾休息,接连跑死了三匹马才抵达这里!”
“哈哈,这不可能,绝对不可能,石堡城可是在吐蕃军的后方,赵子良如何把兵马带过去的?除非他有飞天遁地之能!”
营帐内将领纷纷议论起来,一个个都摇头不相信石堡城已经被赵子良拿下来了。
皇甫惟明看着玄一,皱着眉头,喝问道:“玄一,赵子良不是在北面领兵攻打长宁吗?他又如何会出现在吐蕃人的屁股后面攻打石堡城的?”
玄一拱手道:“大帅,现在领兵攻打长宁的并非是我家将军,而是新任副使刘贡将军,以高秀岩将军和哥舒翰将军为副,我家将军命令刘贡将军打着我家将军的旗号大张旗鼓向长宁进发并攻打长宁,目的就是要吸引吐蕃人的注意,让吐蕃人相信我家将军就在军中,其实我家将军早在五天前就带着三千精骑从祁连县一路翻山越岭、长途奔袭至西海边攻打了驻扎在原龙耆城故地的两千吐蕃军,将他们全歼,前日清晨,将军又留下马璘将军领兵两千驻防龙耆城,亲领一千兵马再次北上演着西海东岸向南长途奔袭,与前日深夜抵达了赤岭山口,昨日拂晓时分,将军带领我们袭击了石堡城,当时天气严寒,吐蕃军布防不严,被我军偷袭之后大为慌乱,很快被我军斩杀殆尽,我将军又布下打援之计,在半路伏击了两股来源的吐蕃军,如此我军就几位顺利的再次攻下了古营盘和定戎城,事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