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将军烈内-第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405章 糟糕透顶
“呵呵,好,好得很呐,竟然把附近村庄的村民拉来滥竽充数,企图蒙骗本将军的巡察,这种事情,本将军自从军以来闻所未闻,如果把这里事情说出去,只怕不只是骇人听闻,还会震惊朝野吧?”
赵子良说着冷笑着看着阅兵台上的将军校尉们,将校们更加忐忑不安,接着又问道:“本将军倒是很好奇,这个办法是谁想出来的,真他吗是一个天才啊!这种人怎么能待在军中浪费人才呢?应该把他送到朝堂之上为圣上和朝廷献策献计啊,你们说是不是?”
一个都尉硬着头皮对赵子良拱手道:“将军,这是裴烈让我们干的,如果不是他让我们这么干,我们哪有胆子干这事呢?”
赵子良冷笑道:“裴烈不错嘛,死了都还有点用处啊!”
又一个都尉站出来躬身抱拳道:“将军明鉴,此事确实是裴烈让末将等干的,末将等绝不敢欺瞒将军!”
赵子良握着刀柄围着这几个都尉、判官、长史、行军司马、录事参军们转了一圈,看得他们浑身直冒冷汗。
赵子良冷哼一声,对勃勒罕招了招手,勃勒罕走过来拱手道:“将军有何吩咐?”
“准备钱,给这些临时拉来充数的村民发放酬劳,每人十文钱,发了钱让他们回家,不许刁难!”
“诺!”
赵子良又喊道:“长史何在?”
一个瘦得如麻杆一样的中年人小跑着过来向赵子良行礼道:“下官高尚见过将军!不知将军有何吩咐?”
“通知伙房,给全军将士准备饭食,要让每个人吃饱,要有肉!”
高尚立即答应:“是,将军,下官一定办得妥妥当当!”
赵子良想了想喊道:“行军司马何在?”
一个中年将军走出来抱拳行礼道:“末将薛谦训拜见将军!”
赵子良指着校场兵将们说道:“现在由你指挥全军操练,先操演队列行进,其次操练单兵攻防战斗动作、再练战术配合,最后阵法转换演练,本将军要看看各营的操练的情况!”
薛谦训拱手沉声道:“遵命!”
接着薛谦训让鼓手擂鼓,开始指挥第一营进行操演,赵子良和其他将吏们站在一旁观看。
赵子良一边观看操演情况一边对周围将吏们说道:“你们都给本将军说实话,各营真实的情况如何,一个一个来说,不论情况如何糟糕,本将军都承受得起,也都不再追究,但是如果这次还有人欺瞒本将军,拿就别怪本将军心狠手辣了!”
听了这话,将吏们反而松了一口气,赵子良也知道不能把这些全部都杀掉或换掉,否则他无法掌控大同军,即便这些人以前做得不像话,想要撤换他们或者惩处他们,现在也不是时候。
接下来赵子良一边看着校场上兵将们操练,一边听取各营都尉、副尉们进行汇报,而这次的汇报,赵子良相信应该是大同军真实的情况,因为他听得心里哇凉哇凉的。
兵员名册上记载着大同军包括辎重、伙夫和文职官员在内一共有一万两千六百八十六人,战马有两千八百二十八匹,但是实际情况则是,如今的大同军真实兵力只有八千八百五十二人,战马只有一千六百五十三匹,真实的兵马数量只有存在于纸面上的六成,而合格的兵士甲具和战马甲具只有七成合格,很多人穿在身上的都是从库房内拔出来已经发霉的损毁品,还有一成多的兵士根本就没有甲具穿戴,兵器弓弩也缺乏严重,不少的兵器都生锈有缺口,这样的装备怎么打仗?这个比例让赵子良心中直冒寒气。
亏得在来之前,河东节度使田仁琬还告诉赵子良说大同军是整个河东军之中兵力最多,装备最齐全、战斗力最强、士气最旺盛的一个军,可在赵子良看来,如果大同军如今这种情况都称得上是整个河东军中最强悍的存在,那么其他各军和郡兵们只怕都烂成渣滓了,以大同军中吃空饷的情况为参照,整个河东存在纸面上的兵力应该有五万五千兵马,实当际上顶天了应该不到三万五千人。
情况比赵子良来之前想象得要严重得多,以如今大同军的战斗力和士气而言,想要带他们去打仗,只怕刚刚与敌人接触就得崩溃!
赵子良听了这些将吏们真实而又详细的汇报,心里闷得慌,深深吸了几口气又吐出来才感觉舒服一点。
本来就很不爽,又看了各营各部的兵士操练情况之后,赵子良的心情更糟,强忍着不爽看望所有兵士的操练后,赵子良咬着牙下令让各部回营待命,各营都
尉都留下来议事。
大同军第一营都尉大堂内,赵子良坐在大椅上冷着看着下面左右两侧的将吏们,将吏们一个个大气不敢出一口,战战兢兢,唯恐赵子良把怒火撒到他们身上,他们可再也不敢不把这个新来的兵马使、节度大使不当回事了。
“如今军中兵员只有纸面上的七成,防御甲具只有八成,兵器弓弩有两成以上都成了废品,士气低落,这样的军队吓唬一下老百姓还行,可要是拉到战场上别说打北方突厥人、奚族人和契丹人,就算打土匪都够呛的!都说说吧,如今该怎么办?一个一个站起来说,今天不拿出来一个可行的办法,谁都不许吃饭、不许回去,直到拿出一个可行的办法为止!”
赵子良放下了狠话,这让在座的将吏们一个个都是如坐针毡、心里发苦,都心想这新来的年轻兵马使、节度使大使难怪能坐到这个位置上,这威势和手段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赵子良说完之后过了近两分钟也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说话,心下不由怒火又升起来了,他看着第一营都尉冷声道:“段营主,你先说!”
第一营段都尉不由苦笑,站起来拱手道:“将军,末将真想不出办法,你治末将的罪吧!”
“哼,那你给我站着,不许再坐下!”赵子良丢下一句话算是惩罚,又看向后面的人,第二营鲍都尉低着脑袋站起来唯唯诺诺道:“将、将军,末将也没有想出办法”。
“你给给我站着!”赵子良说着,又看向第三营鲁都尉。
岂知第三营鲁都尉还没等他问话就自己站起来拱手羞愧道:“将军,末将无能,没有想到办法”。
“碰!”赵子良大怒,猛的一拍案几大怒:“饭桶、废物,都是一群废物,你们吃空饷、侵吞粮饷、倒卖军械物资的时候怎么那么有办法,而现在让他们想象如何解决目前的困境怎么就想不到办法?来人,把这三个饭桶废物拖出去每人打二十军棍!”
“诺!”一群扈从按着腰刀冲进来把段都尉、鲍都尉和鲁都尉一一拖了出去,不一会儿工夫就听见大堂外传来棍棒的击打声和这三个都尉传来的痛呼声。
大堂内余下的众将吏们听见这些声音更加忐忑不安,这时判官郑师亦硬着头皮站起来道:“将军,要改变军中当下的不利局面,我们可以立即募兵,直到招募到足够的兵力位置,另外再向节度使田大人求助,请节度使府调拨一些军械甲具过来,淘汰掉老旧残次品,至于操练就要劳烦诸位都尉营主和下面的将校了”。
赵子良听了之后反问:“招募兵丁需要银钱,钱从哪儿来?至于向田大人求助的事情,田大人可能会调拨一部分,当田大人管的可不止我们三州两军一守捉,其他军镇也要用钱也要军械装备,我们不可能要来足够的兵器军械物资!”
郑师亦被赵子良这一反问,也说不出话来,说来说去都是钱的问题,这云州城内原本是有大同军节度使大使府的,但是前任把库存的银钱和军械物资全部给败光了,如今哪里拿得出钱来?再说了,刚过完年,接下来正是要忙春耕的时候,就算有钱也不一定能够招募到足够多的兵员。
还有一个让赵子良更加忧心的问题,那就是粮草,从开春到夏收和秋收,这中间可有好几个月是青黄不接的时候,这段时间军中所需粮草如何解决?而且赵子良现在管的可不仅仅只有大同军,还有岢岚军和云中守捉的粮草兵器军械都需要他这个左厢兵马使来解决,至于三州郡兵的粮饷则由当地官府负责解决,不需要他操心。
这时长史高尚站了起来,他觉得他如果再不站起来说话,赵子良很可能把怒火迁怒到所有人,这也不能怪赵子良胡乱发飙,只能怪在座这些人以前太过贪婪,把整个大同军都搞烂了,赵子只杀了几个主要人物而没有牵连到其他人,已经很不错了。
“将军,现如今我们想不到办法筹措到银钱招募兵士补齐兵员数额,也没有余钱给将士们配齐兵器甲具马匹和粮草,以下官之见,不如对全军进行缩编,另外再淘汰一些老弱病残,只留下精壮可用之兵,如此一来我们负担就大大减少了,再从田大人那里想办法讨要一些兵器军械过来,应该可以足够缩编下来到大同军将士们使用,至于粮草问题,下官倒是可以想想办法解决两个月的,剩下不足的部分下官就没办法了!”
赵子良摸着八字胡想了想,点头道:“高大人这个办法不错,兵法上说‘兵贵精,不在多’,咱们现在只有八千多人,那就按照八千多人进行重新整编,裁撤掉一些老弱病残,府库内还有多少钱?够不够给淘汰的老弱病残发遣散费的?”
高尚拱手道:“大将军,府库还剩下四千三百三十七贯,给裁撤的老弱病残发遣散费足够了”。
………………………………
第406章 大力整顿(1)
赵子良快速翻看了一遍士兵将校登记名册,当即拍板道:“好,那就对大同军进行裁军,淘汰老弱病残,十五岁以下,四十八岁以上全部在裁撤,对淘汰的正常兵士每人发放两贯钱的遣散费,伤残病患者每人多加一贯钱作为补偿,就这么定了,各营都尉营主回去之后从明日开始进行裁军,三天之后按照各自剩下的兵员人数进行重新整编,届时本将军会亲自过去查看裁军和重新整编的情况,并且要派人对新的兵员名册进行审核,如果再发现有军将、营主、团头和军头吃空饷、虚报兵员数额,一经发现立即重打六十军棍、没收侵吞的全部赃款、开除军籍和军职!这是第一”。
“第二,各军操练方法重新制定,统一由军府内制定,待各营整编完毕之后再然后下发各营执行,各营必须严格按照军府制定的新的操练方法进行操练,本将军会不定时地前往各营进行巡查、抽查或派人去秘密监察,如有人阳奉阴违或出工不出力,又或者完全不当一回事,本将军只找各营主将的麻烦!”
“第三,军纪问题,这是重中之中,大同军以前的军规军纪有现成的,本将军看过了,很好!如今军中军纪松懈,完全是执行不力,有鉴于此,本将军决定成立宪兵队,由本将军的亲卫扈从充任,每队十个人,由一名伙长统带,一共成立十队,分别派驻在各营监管军纪,剩下三队作为机动巡查,随时前往各营抽查兵将们的军纪,宪兵队可以抓捕包括各营都尉营主在内的所有大小将校兵士,有任何反抗者等同于造反叛乱!”
“第四,各营防区巡防问题,这个也不可忽视,对于自己的防区,各营主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巡逻队定时巡逻,或不定时巡逻,以防备屑小扰乱社会治安,有些防区内住着不少大户人家,这些大户人家有钱,但又远离城镇,防护力量不足,经常遭到江洋大盗或土匪强盗的光顾,各营都尉营主可以与这些大户人家的主事人商量,可以安排巡逻队在每日巡逻的时候在他们的庄子附近走上一两趟,而他们则出点钱给弟兄们算做辛苦费,这样既搞好了军民关系,又能赚点钱给将士们打打牙祭”。
说到这里,赵子良看了看下面各将吏们,问道:“今日军议要说的就这么几条,各营都尉营主回去之后立刻开始执行,有没有问题?”
现在还有谁敢跟他顶着干?就算这其中人有人不满或不同意也不敢表现出来,所有人都站起来拱手道:“遵命!”
赵子良看向张守瑜说道:“张将军,你在河西之时已经是大斗军使,如今到了这里来只怕不能给你那么高的职位了,现在大同军副使一职空缺,本将军会给节度使田大人去信推荐你为大同军副使,从现在起,你就协助本将军处理大同军军务,可否?”
张守瑜当即下拜道:“将军对末将的看重,末将感激涕零,必不会使将军失望!”
“好!”赵子良点点头,又对高秀岩道:“高将军,本将现任命你为第四营都尉营主兼任军府衙将”。
高秀岩之前已经做到了大斗军副使,现在做一营都尉却是降级了,不过他还兼任了赵子良军府内的衙将,这个职位可大可小,如果有好的机会,可以直接提拔为一军副使,就算直接提拔为一军军使也是有可能的。
高秀岩心下大喜,当即下拜道:“多谢将军,谨遵将军号令!”
赵子良又对众人道:“第五营都尉一职空缺,副都尉和五个校尉全部被斩、第七营都尉蒋武成被关着,就临时任命第五营另外一个副营主魏华勇为代都尉,统管第五营军务,各团的副尉暂时行事校尉职责管理各团,临时任命第七营副都尉彭越为代都尉,统管第七营军务,录事参军邱臻,军议结束之后去传达本将军的军令!”
邱臻立即拱手答应:“诺!”
这时判官郑师亦拱手行礼道:“将军,刚才长史高尚大人说可以想办法解决两个月的粮草,我们库房内还有两个月的粮草,可是如果我们要撑到夏收,还有三个月的粮草没有着落啊!”
赵子良气急而笑:“呵呵,大同军如今混到粮草都支撑不到夏收这种地步了,你这个判官真是太称职啊!我问你,我要你这个判官是干什么?判官的职责是什么?”
郑师亦吓得连连后退,脸色发白结结巴巴道:“这······这······”。
赵子良冷哼一声道:“老子告诉你,判官是协助本官处理公务的,现在本将军最需要解决的是粮草,本将军给你两个月的时间筹措三个月的粮草,不管你想什么办法,总之两个月之后,本将军要看到三个月的粮草,否则你给老子滚蛋,这么没用的判官,本将军要来干什么?浪费朝廷的俸禄吗?”
&nb
sp;到了这个地步,郑师亦也只能咬着牙答应了再说,如果不答应,他头上那顶乌沙只怕顷刻之间就会不保,“诺!”
军议结束之后,各营都尉营主都各自返回驻地忙着裁撤老弱病残和重新整编的事情,高秀岩现在兼任了第四营都尉营主,因此也立即前往第四营主持裁军和整编事宜。
赵子良给田仁琬写信汇报了今日发生之事,在信中他点名推荐了张守瑜为大同军副使,张守瑜是已故张守珪的亲弟弟,田仁琬对张守珪一向很敬重,这点事情根本不算什么。他还在信中请求把郭子仪调过来当任大同军第五营副都尉,目的就是想让他跟着军中将校们学习如何带兵,郭子仪虽然熟读兵书,但是却没有实际带兵经验,在军中跟着中层军官很容易熟悉军中上下事务,这对他以后是有好处的。
同时,赵子良还在信中向田仁琬要一个,他想把郑三从西海调过来帮助他处理后勤事务,主官后勤的判官一职非常重要,虽然他有权不用朝廷任命的判官,但是却没有权利任命自己的判官,这事要需要田仁琬点头。
信件派人送去太原之后,赵子良又在大同军各营驻地转了一圈,用去了四天时间,直到各营把裁军和整编事宜全部完成,他才把各营按照新操练方案进行操练的事情交给张守瑜负责,自己则带着扈从和兵马使府的一些将校官吏前往岢岚军驻地。
赵子良是做事雷厉风行的人,不喜欢拖拖拉拉,他带着左厢兵马使府的将吏们和扈从们只用了两天的时间就赶到了岢岚军驻地。
岢岚军驻地在娄烦郡岢岚县北,此地在云州的西南方向,在太原的西北方向,距离太原也不太远。不过岢岚军驻地距离云州就有点远了,赵子良来这里还得骑马跑两天才能赶到。
当天傍晚,赵子良赶到后,岢岚军使古通明带着军中大小将吏出来迎接,并准备了一些酒水招待。
第二日,赵子良开始巡视岢岚军各营,情况稍微要比赵子良来之前预料的好一些,当也不太乐观,古通明是一个老实木讷的四十多岁中年汉子,此人性格上有些古板,思维比较僵化,不怎么知道变通。
按照朝廷规制,岢岚军应该有兵额九千八百人,不过赵子良经过巡视之后发现应该只有八千人左右,也就是说有一千七八百人的空额,兵器弓弩基本不缺,甲胄缺少部分,士气要比大同军好得多,这也是因为岢岚军没有遭到奚族军队攻击的原因,不过战斗力和操练情况比大同军好不哪里去,总体情况比大斗军稍好。
军使古通明没有耍手段欺瞒赵子良,而是在次日的军议上很直接的把所有问题摆出来,摆出来这些存在的问题之后,古通明和岢岚军将吏们都忐忑不安,这几天他们可是听到了一些传言,说赵子良在大同军中大开杀戒,杀了好几个有问题的都尉,大同军副使裴烈都被斩了,这可吓坏了整个河东军中上上下下。
赵子良坐在主位上面无表情问古通明:“据本将军所知,古将军任岢岚军使已经四年了吧?去年奚族叛乱,他们可没有打到这里来。既然军中存在这么多问题,古将军为何没想办法解决?总不能这些问题就是最近才出现的吧?”
古通明无奈苦笑道:“将军,末将是有心无力啊,差额近两千人的事情不算小事,不是末将等不愿意招募兵士补齐,也不是手下将军吃了多少空额,实际上下面的将校们没有一个人吃空额的,之所以缺这么多兵额是因为上面每次拨付粮饷时都会少给两千人的粮饷,说差额部分让我们自己想办法解决,可末将等都是粗人,哪里有什么办法解决近两千人的粮饷问题?总不能带人去抢吧?兵器弓弩方面,我们岢岚军是暂时不缺的,这都是末将等人找铁匠把那些生锈被淘汰的兵器重新回炉锻造的结果,至于甲胄缺额部分就实在没办法了,不足的部分只能让将士们穿旧的破的!”
赵子良问道:“粮草呢?可以支撑到夏收吧?这里可是属于河套地区东部,土地肥沃,你可不要告诉本将军你们的粮草支撑不到夏收!”
古通明笑道:“粮草问题将军不必担心,我们军中储存的粮草足够支撑到夏收的,应该还能剩下两个月的”。
赵子良想起大同军还缺几个月的粮草,如果到时候郑师亦那家伙搞不到粮草怎么办?还不得他这个主官想办法解决?于是他对古通明说道:“这就好,你这多出来的粮草先借给兵马使府,日后再归还给你,岢岚军日后的粮饷军械,左厢兵马使府会足额发放,不会少你的!”
两个月的粮草对于古通明来说不算什么,但如果能换来日后足额发放军械粮饷简直是赚了,他当即答应道:“没问题,末将马上让人准备好,将军走的时候就可以带走!”
………………………………
第408章 暗流涌动(1)
返回云州的途中,赵子良带着军府里的佐官们和扈从们顺道去了朔州,朔州也在云州的西南方,在娄烦郡以北。朔州的安全由大同军负责,再加上它处在云州的西南方,又有两千郡兵,实际上安全得很,而且北方游牧民族要打到此处必须要先铲除云中守捉和大同军才能打到朔州来。
赵子良在大同军和岢岚军中大力整顿,特别是连大同军副使裴烈都遭了殃,还有云州太守马晟更是被整得狼狈不堪的事情早已经传遍了河东各地,朔州太守崔锦荣和郡兵都尉王升道当然也及时得到了消息,当他们从特殊渠道得知赵子良已经从岢岚军返回,很有可能会途中改道来朔州之后,他们立即做好迎接赵子良一行人的准备,就在赵子良等人正赶往朔州的途中,朔州城和下面的各县是一阵鸡飞狗跳。
太守崔锦荣是博陵崔氏直系子弟,身份非同一般,而郡兵都尉王升道则是太原王家子弟,身份也是非同小可,不过对于赵子良,他们可不敢硬扛。
隋唐有五个氏家大族,分别是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陇右李氏、赵郡李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其中崔氏和李氏分别有两个郡望,因此这五大氏族又称为五姓七望,他们家族中的子弟遍布大唐各地为官,官职最高有为宰相者。博陵崔氏和清河崔氏在有唐一代分出十支崔氏,累计出了二十九位宰相,因此崔氏被当做是天下最有名的姓氏之一,被公认为“天下第一高门,北方豪族之首”。
崔氏最为有名的宰相是崔玄暐,他是武则天时期宰相狄仁杰的门生,被狄仁杰提拔起来,后来参与了“神龙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将权利归还给李唐,他也因此被提拔为侍中、中书令,后来被封为博陵郡王。
说起博陵崔氏,还有一个在三国历史上大大有名的人物,就是诸葛亮和徐庶的至交好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