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朝着帝国前进-第1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管了,跟着唱吧!难得大家的情绪都起来了!”既然不是有人故意给他惊喜,那就是群众自发行为了,这让李康很高兴,不知不觉间自己都被带入了气氛中,带头跟唱起来。
李康都唱了,其他人还能怎样,唱呗!
于是,等船队完全靠岸的时候,就见到了眼前的一幕,数千人合唱歌唱祖国,气势恢宏,饱含热情,他们更是发现,一些人甚至都唱出了热泪。
船队成员一下子就被这个情绪给感染了,也跟着唱了起来,没有人比出去游荡过的人更加知道祖国的含义,所以,他们投入的感情更深,岸上的人只有少部分流了泪,而船上的人却是大半都哭了,没哭的也是双眼红肿。
“……繁荣富强……”
一曲终了,余音袅袅!
良久…
“啪…啪啪…”李康轻轻的鼓起掌来,慢慢的掌声由小变大,最终成雷鸣之势。
掌声冲淡了庄严,气氛重新变得轻松。
舞龙舞狮的陆续上前,锣鼓喧天,礼炮齐鸣。
“君上如此隆遇,父老如此热情,这让我等如何承受,受之有愧啊!我只能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我们没有辜负君上的期望!都收拾好心情,随本官去拜见君上!”张骞激动的说道。
“诺!”
“欢迎回家!”这是双方见面后,李康说的第一句话,就这一句话,又让一些泪点低的热泪盈眶。
“你们是华夏的英雄!”这是李康说的第二句。
“你们创造了历史,而我们所有人,则都是见证人!”这是第三句。
李康一共就说了三句,码头上只是一个仪式,重要的事自然不可能在那种环境下说,仪式结束后,李康就让他们去休息了,等三日后再说,并嘱咐三日内不准任何人去打扰这些英雄!
而在张骞一行休息的三天内,华夏目前仅有的三家报纸头版头条都被探路队平安归来给占据了,街头巷尾几乎都能听到关于探路队的事,在官方有意无意的推波助澜下,张骞等人,真真正正的成了英雄,谁提到都要竖起一根大拇指。
因为李康根本就没打算封锁消息也封锁不住所以苏武报连篇累牍的报道了好几天,导致这个消息开始向赎罪荒野以及河东诸国民间传开,但引起的反响却是没有多少,毕竟,对于大部分小民来说,顶多听个趣,多项谈资罢了,他们不觉得这跟自己有什么关系,高层们该知道的也早就知道了,该做的反应也早就做了,现在自然没什么反应,反响最大的反而是中层商人和小贵族们。
不提这些人的反应,先说张骞等人在休息三天后,第一时间来求见李康。
“快传!”李康喜道,接着他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挥了挥手,道:“带他们去隔壁会议室,然后再去将内阁成员和戚继光、岳飞、开风、周瑜诸位将军一同招来!”
“诺!”方以智心中微凛,连忙应是。
半小时后,除了在外的水利总长李冰外,李康要找的人就全部到齐了。
探路队的代表就是以张骞为首的一正四副五位队长,此时他们一字排开,就坐在李康的正对面,内阁成员和几位将军则列坐两边。
等见礼后,众人坐下,谁也没有开口先说话,李康也只是满含微笑好奇的打量着五人,一时间,十几双眼睛齐刷刷的全盯着张骞等五人,看的他们满身不自在。
终于,李康也觉得自己做的有些不合适,摸了摸下巴,道:“卿等一路劈波斩浪万余里,想来这一路也吃尽了苦头,但你们能平安回来,我很欣慰,但更令我感到欣慰的是,你们还能成功的完成我所交付的任务,这很好…知道么?当锦衣卫把你们到达风暴海的消息传回来的时候,我是多么的高兴,甚至一夜都没睡着…哈哈,不说了,说说你们的事吧,我们等着听一个传奇的诞生呢!”
李康说完,向左右望了一眼,左右也都很配合的露出笑颜。
“诺!”张骞站起身,强压下心中的感动,道:“君上,请容许献上我等绘制的草图。”
“图文并茂,更加直观!准!”李康大手一挥,笑道。
“谢君上!”张骞朝身后使了个颜色,这里是不让带随从进来的,所以展图的任务就由张骞的两个副手代劳了。
列班扫马和迟进会意起身,从裴秀手里接过一副卷轴,两人一人拉一头,很快就将整张地图拉开,全部呈现在众人的面前。
李康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急走几步走到地图前,双眼放光的盯着它,好似在看一件无价之宝,纵然它还十分简陋,但李康一点儿也不嫌弃。
“君上请看,绕过秦皇半岛后,如果一切顺畅的话,再向西行驶六天,就到这儿,这儿,博望岛,我们在岛西发现了一处可以作为港口的海湾,抵达博望岛的时候,臣等正好遇到了暴风雨,所以在此停留了一些时日,趁着这段时间,就在上面修建了一座简单的码头和营地,回程的时候,再次经过此地,这些遗留的设施虽然有些破损,但收拾一下还能使用,着实帮了我们不小的忙…”张骞微笑着介绍道,虽然说到博望岛的时候,颇有些不好意思,毕竟“博望”是他历史上曾经有过的封号。
“不过博望岛再往西,就进入了一个超大的海湾,我们当时并不知道,依旧向西挺进,结果君上也可以猜到…”张骞上前,右手食指指在目标位置逆时针画了一个很大的弧度,苦笑道,“我们绕了一个很大的圈,走了不小的弯路…而且,因为我们急着回来向君上报信,回程的时候也就没再冒险探索直航,依旧沿海岸线绕路回来的…所以,从此角到博望岛之间的这片海域有什么,我们暂且不得而知…”
“嗯,下次,这片区域作为重点探索区域。”李康点了点头,沿海岸线绕路,虽然安全,但确实要浪费不少的时间,“这个半岛端角是叫定远角?纪念的班定远?”
“是,君上敏锐!”
“嗯,好名字!”李康满意的点了点头,“你接着说!”
“是…绕过定远角后,大概三四天时间,就能看见另一块大陆,就是这块,臣下暂且称之为南方大陆…”说到这,张骞情绪有些激动,“臣下曾派人短暂的登陆搜集动植物和土壤矿石,因为与主要任务有冲突,就没有深入,所以没办法预估,其与我们及河东所在的北方大陆差异到底有多大…”
“够了,够了,有这些就够了!”李康心里几乎快要开趴体狂欢了,热带,热带,他现在满脑子都是这两个字,这南方大陆,他一定要派人探索,往南往南,一直往南,只要南方大陆真的延伸到了热带,那么,甘蔗、橡胶……几十种他朝思暮想的东西就都有了。
“嗯,你接着说!”深吸一口气,暂时将心中的躁动撇到一边,李康示意张骞继续。
“南方大陆出现后,随着船队的继续航行,南北之间的间距越来越小,由此我们进入了一段长达七八百里的海峡,暂且称之为千岛海峡,顾名思义,此海峡内,岛礁林立,暗礁丛生,稍一不注意就是船毁人亡的下场,饶是臣等走了两次,也不敢保证下次还能安全通过,臣下这次损失的三艘船中,就有两条损失在这条海峡中…”张骞的语气明显变的低沉,不似刚才的激昂。
“君上,臣倒觉得这千岛海峡的航情对我方颇有利,只要在最窄处,两岸广建碉堡炮台,再驻扎一支舰队和数千陆军,就能死死的锁住这条要道,等于掐住了河东诸国海上的脖子,相反,如果被他们抢先占据了,那就等于咱们的脖子被河东掐住了。”一旁,戚继光忍不住说道。
“没错,这条千岛海峡,就相当于赵国的太行八陉,秦国的函关古道,西域的河西走廊和辽东的辽西走廊,重要性不言而喻!”海军司令开风说道,这要是在此地修建关隘,必然会以海军为主,他可不想放过任何一个增加海军影响力的机会。
这地方确实重要,但李康知道短期内其重要性还没有到开风说的那种程度,毕竟,华夏一直是大陆国家,陆权思想根深蒂固,更何况,以华夏目前所处的地理位置,也必然是大陆重于海洋的,很长时间内,海洋都只是大陆的附庸,就算李康心里有一个大海军的梦想,而且也弄出了一个海陆并进的“双头鹰计划”,但就算如此,华夏目前大部分精力还是放在陆地上,这从南面只有一个韩非镇和秦皇镇,而西边一口气增加了五座新镇就能看得出来,这还不包括伏羲县东面的河间区新增的三镇,这是现实所决定的,李康也必须向现实让步。
不过,从长期来看,等华夏在陆地上站稳了脚跟,那么……
“这就是一条马六甲、苏伊士啊…”李康暗道。
………………………………
第342章 开风的建议
李康点了点头,但没有表态,而是将目光转向一旁的张骞,问道:“张卿,你们可有在千岛海峡留下布置?”
张骞闻言,道:“君上,臣下在定远角、还有这儿…”李康等顺着张骞的手指望去,只见张骞重重的一指指在千岛海峡西出口处的一座海岛上。
“因为人手有限,所以臣下留下的人数不多,暂时无法起到军事威慑作用,只是留作岗哨…所以臣下也就没有留下重武器。”说到这儿,张骞有些可惜的说道。
“你做得对,既然没能力完全封锁,索性暂时放弃,留的人太多,起不到作用不说,说不定反而坏事,而且人少后勤压力也能减轻一些。”戚继光赞许的点了点头,至少张骞知道贪多嚼不烂的道理。
“呵呵…”张骞矜持一笑,没有接话。
“暂且就按张卿说的办,不过我们也不能让河东人控制这条水道,就算暂时鞭长莫及,但必要的手段还是要做的…这件事日后再商议,你接着说。”李康道。
“诺!”张骞道,“千岛海峡因为其特殊的环境,所以,想要穿过千岛海峡,必须小心小心再小心,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大概十二至十五天就能通过,一旦通过千岛海峡,那么就算正式进入河东人所说的风暴海了…”
“不过风暴海其实很大,河东人习惯上说的风暴海只是其靠北部的一小部分,而河东人中的海客大部分也都活动在这一区域,极少有人向四周开拓,就算偶尔为之,也会被四周的荒凉和危险逼回去…。
“嗯,这些都是我们出现之前的情况,现在就未必了!”张骞感慨道。
大家都知道他是什么意思,以前是没有利益驱动,河东人自然没有动力向外开拓,但现在不一样了,华夏人来了,既然人家能来,他们为什么不能去?华夏人所在的地方可不是蛮荒一片,谁不知道华夏人富裕?
这戏都是大家所担心的,万一河东人跟他们产生了同样的想法,那就不美好了。
李康同样有类似的担心,不过相比其他人,他的担心要少许多,因为华夏一方的担心很大程度上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想的,谁知道河东人自己是怎么想的?谁能保证他们就一定看得起海上的那点利益?华夏虽然富裕,但体量并不大!何况,华夏人自己能将货物送上门来,在家门口坐着就能做生意,为什么还要冒着生命危险出海?
就跟历史上欧洲人担心中国人看到海贸利益后会跟他们抢市场一样,结果呢,大家都知道,纯粹杞人忧天,跟人家做了几百年生意,到头来还不知道人家在哪儿!
河东人虽然不会不知道华夏在哪儿,也可能不像古代中国那样自大,但他们的目光会放在大陆上这也是必然的,因为河东诸国和古代中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他们都不是海岛型国家,主要敌人和资源都是在陆上,没有海军,他们不会死!
没有迫切的需求和现实的逼迫,想要让一个国家改变国策,很难!
当然,想是这么想,李康绝不会将河东诸国完全照搬古代中国,实际上,河东诸国的国际形势、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应该说介于古代中国和欧洲之间,他们到底会怎么选择,谁也说不准。
但无论如何,短时间内,现状不会改变,在海上,华夏还是具有绝对优势的。
接下来,张骞就自己一行到达风暴海后的一些详情做了汇报,可谓事无巨细,全部交代了一遍,大体上跟锦衣卫传来的消息差不多锦衣卫的消息也是从张骞那儿得来的这之后,众人主要的商谈话题,就围绕在如何发展海上贸易,如何进一步加强与河东南部诸国之间的联系,如何加强林国阵营的军事实力,如何培养各国亲华夏势力等几个主要问题进行。
“第一步,加大我们的海上运输能力以及海上武装力量,这是一切的基础!”众人重新坐好后,海军司令、参将开风率先发言道,“只有一支有决心,有能力打击任何宵小,有责任,有义务保护我华夏商船的武装力量驻扎在千岛海峡甚至风暴海,才能震慑各路魑魅魍魉,维护我大华夏之海上利益,同样,有了更多的商船,贸易额增加就不用说了,我们也能尽可能多的帮助陷入困境的林国阵营,使其有动力继续拖住中山国,为我们争取更多的发展时间…所以,我提议,鼓励私人下海,甚至,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开放一些**的大炮和退下来的火枪给他们。”
开风说的都是一些老生常谈的话,基本上都是大家的共识,除了最后的那一句开放火枪火炮外。
一时间大家看向开风的眼光都不同了,这家伙为了发展海军还真是拼啊,连武装商船这一招都想出来了,商船武装了,为了防止他们跳反,是不是海军也要加强一下?
陆军司令、少将岳飞嘴角抽搐,这家伙贼心不死啊!
开风这么急着跳出来,也是没办法,自从李康要组建第三骑兵团的时候,他就有一种不好的预感,这个苗头不对啊!已经有两个骑兵团了,再建一个干嘛!这不是明摆着华夏接下来的目光开始转向北方草原了吗?
他能不急吗?
不过岳飞也没有直接反驳,这事儿都说过好几次了,大家都知道开风说的对,也是必须要做的,但前提是,什么时候做?多长时间才能完成?这里面就很有讲究了。不是都说百年海军吗,他岳某人向来讲究,那就用五十年来建设好了。
“开司令说的对…所以我也赞同向千岛海峡乃至风暴海派遣一支海军,用来护航震慑…”说话的财政总长、柱国桑弘羊,可是开风还没高兴多久,只听这家伙又说道:“君上,臣下提议,将在建的第二舰队调往千岛海峡,或者从第一舰队中分出一部分,组成派遣舰队,本土目前无海上之敌,留一支舰队足矣!”
………………………………
第343章 李康的底气
,最快更新朝着帝国前进最新章节!
噗…岳飞差点笑喷出来,这桑弘羊更狠,连在建的第二舰队都不想保留了,至于开风所提的武装商船的事,更是直接无视了。
开风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恨不得一炮轰死桑弘羊。
对于桑弘羊来说,他对陆海军都没有好感,一天到晚就知道要钱,特别是海军,屁作用没起到半个,还花钱贼狠,不削你削谁?
“臣赞同桑尚书的意见!”内阁首席、内务总长、上柱国管仲说道。
”臣附议!”
“附议!”
“附议!”
……
“臣附议!”岳飞微笑着举起一只手,道。
李康沉默了一会儿,开风则眼巴巴的看着他,现在唯一能翻盘的就是李康了。
李康同样不舍得自己大海军的梦想,可惜,在这件事上,他不好独断专行,没必要。
“取消第二舰队编制,改海峡舰队,调原第二舰队提督邓子龙为海峡舰队提督,即刻整编,另督促各船厂尽快交付原第二舰队所订军舰,待下一次商队远航时,全体随队护航,开赴千岛海峡。”既然心里已经做了决定,李康就不再迟疑,直接下命令道,不过他还是在命令中,为海峡舰队争取了一些好处,算是一点私心吧。
“诺!”
“诺…”开风不情不愿的应道。
“敢问君上,不知海峡舰队以何地为驻扎点?”参谋总长、少将戚继光起身问道。
李康将目光转向张骞五人,特别是其中负责军事的探路队副队长、海军大尉迟进,问道:“你们认为,八百里千岛海峡,哪儿最适合作海军基地?定远角可否?”
五人同时一愣,他们都以为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接下来就是打酱油,君上没让他们出去在他们看来也只是顾念他们的功劳给的一个荣誉而已,没想到这种大事,君上会直接向他们询问。
五人相互眼神交流了一番,还是由相对来说最专业的迟进作答。
“君上,定远角周边百里内,可选作军港的地方只有一处,而整个千岛海峡,一路走来,就卑职自己发现可作军港之处不下十处…卑职能力有限,暂时不能分辨其具体的优劣,还望君上赎罪!”
“实话实说总比胡吹大气要好得多…”李康笑了笑,摆手让其坐下,道:“没有亲眼所见,没有亲自去测量考察,现在还不好说,但我相信迟大尉还是有海军的眼光的,嗯,海峡舰队就暂且以定远角附近的那处天然港作为母港,但先不要忙着当作母港建设,待实地考察以后再做最后决定。”
“君上英明!”戚继光不在说什么,径直坐了回去。
戚继光坐回去后,会议继续。
“派遣武装只是第一步,君上,诸位,接下来,我们需要在风暴海诸岛甚至在大陆建立商站,以便更好的屯积物资收集情报统筹安排,最终或许能谋求进驻常驻使者的权利。”外交总长、上柱国杨平威道。
“商站?”防卫总长、柱国毕懋康道,“是否有直接获取租界的可能?”
杨平威也是双眼透亮,兴奋道:“对,如果能直接获得一块租界地,那自然最好不过,而且很具有操作性。对于河东贵族来说,一块不毛之地换取看得见的白花花的银子,相信他们会非常乐意。更加美妙的是,河东诸国现在还实行古老的分封制,各大贵族都是有自己的实质封地的,在封地内,这些贵族拥有完全自主的政权、军权、财权和外交权,甚至部分法权,就算各国中央朝廷不同意,保不准会有利欲熏心的贵族私底下与我们达成协议!而我们也只需要他们初期不捣乱就行了,一旦过个三五年,那么,就由不得他们了!”
“呵呵,杨尚书何必火气那么大!”一边工商总长、上柱国徐光启笑道,“我辈读书人,斯斯文文,需以德服人,以礼待人。人家肯划一块租界给我们,就是我们的朋友,怎么能恩将仇报的喊打喊杀呢?我看带着他们实现共同富裕就很好嘛!相信作为封镇一方的贵族,都是有教养的,知道和谁做朋友才是最符合他们身份地位的。”
“徐尚书乃老成谋国之言,平威受教了。”杨平威不是没想到利益捆绑,只是刚刚一时兴奋图爽快了,“诚如徐尚书之言,我想主动避开各国中央,直接找封地在沿海的贵族或许更加符合我们的利益,也更方便扶植亲华夏派。”
“可!”李康点头赞同,至于具体操作,那是以后需要考虑的事。
“君上,现在我们需要加快军用物资的生产了,林国那边等不了太久…”这时,岳飞说道。
“嗯…”这确实是个问题,不仅军需,还有运输的海船,没有足够多的海船,再多的军需也运不过去啊,有了海船,就得有相应足够多的船员…
李康感觉脑瓜子生疼,不过这些都必须解决,想了想,他道:“让长平、伏羲那边将下半年的黄金提前押送过来。”
这话一出,所有人都惊了一下,他们都知道李康这是要动用“仙术”了。
李康也是无奈,本来近几年他已经尽量减少对系统的使用,甚至已经很久完全没动用过,不是李康矫情或者故作清高,有金手指都不用,当然更不是李康有被迫害妄想症,成天想着阴谋论,而是因为系统只能提供解锁的物品和技术,而解锁什么全靠运气,不是你想要什么就能兑换什么的,一些急需的或者用处极大的技术,想要碰运气让系统解锁出来,还不如自己研究来的快,来的实际。
因此,系统在李康心目中的位置就渐渐从依赖的对象变成了救急的工具,就比如像现在这样,产能跟不上,才会靠系统复制,平时根本用不到这尊大神。
不过,也正是有系统这么个“急救箱”在,对于华夏目前粮食紧缺的现状,李康才会一点不急,坐拥一条金河和一座金山的李康,根本就不存在粮荒的问题,只有有没有必要,值不值得的问题。
………………………………
第344章 过年
从政事堂出来后,开风叫住周瑜,低喝道:“公瑾,刚才在会上,你为何一声不吭?”
周瑜现在的身份是海军参谋长,所以开风才有此一说。
周瑜淡定的掸了掸袖子,道:“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那是陷入绝路之后的做法,而且这也只适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