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朝着帝国前进-第1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啊,啊哈哈”
………………………………
第376章 李康的担忧
最终,张大山还是成功的参加了男子组全部射箭项目,不仅是他,几乎所有参加射箭的民间高手都选择了自身所在性别组的所有项目,反正报名不用交费,获得名次还有奖励,多试几次又何妨?
老百姓们参赛的热情很高,李康等人看的也很开心,这种与民同乐的气氛,大佬们最是享受,一边品尝着精美的瓜果糕点,一边摇头晃脑的点评几句。
因为弓箭比赛或训练所需的设施、场地成本相对较低,华夏早早的就成立了射箭协会,所以所有项目中,以参加射箭的人数最多,连女子组的巾帼英雄们,都比其他绝大部分项目的总人数还多,理所当然的,弓箭比赛尤为激烈,期间更是涌现出许多身怀绝技的人物。
有一位中学少年,在百步固定靶中,表演了一套九星连珠,箭箭正中靶心,一时间引起全场轰动,风头一时无两。
又有一位二十出头的女子,在移动靶比赛中,更是箭无虚发,最好纪录达到一轮射中四个移动飞盘…
射箭场隔壁,九匹奔马在九名骑士的操控下,从相同的起始点飞奔而出,绕着大操场你追我赶,演绎了一场华夏版的速度与激情。
看着赛道周围差不多已经集体高潮的观众,李康嘴角微扬。
纯粹的速度比赛后,就是个人骑术的表演,大部分人天生就拥有表演欲,如今这么大一个舞台,万众瞩目,又有李康和华夏一干高层在场,那些马上豪杰可谓是将压箱底的本事都拿出来了。
这个刚表演了金鸡独立,那个紧接着就演示了什么叫倒挂金钩,更有甚者,直接在马背上来了次体操表演,身藏马腹什么的都是小儿科。
除了这些纯表演式的动作外,马上劈砍、马上射击、过障碍等等等等,只要想得到的,都给拉上来溜了溜。
当然骑术表演最精彩的一部分莫过于第一旅和第二旅之间的马球对抗了。
马球,是骑在马上,用马球杆击球入门的一种体育活动。马球又叫“击鞠”,始于汉,兴于唐,汉末三国时期,曹植《名都篇》中就有“连骑击鞠壤,巧捷惟万端”的诗句。
马球杆类似于冰球杆,长杆一端呈偃月状,杆身往往雕刻有精美花纹,被称为“画杖”、“月杖”。
一般参赛者成员数量不定,十数人到二十多人不等。不过因为其高昂的成本,一直是贵族参与居多,平民一般玩不起,但并不代表平民对马球没有热情,玩不起可以凭借自身优秀技艺被贵族球队聘请,再不行,也可以作为一名忠实的观众。
马球运动尤甚于唐朝。
唐朝时,历代皇帝,比如唐中宗李显、唐玄宗李隆基、唐穆宗李恒、唐敬宗李湛、唐宣宗李忱、唐僖宗李儇、唐昭宗李晔都是马球运动的提倡者甚至参与者,唐玄宗李隆基在天宝六载(747年)颁诏,将马球做为军队的训练项目。
唐朝不仅帝王、贵族喜爱马球,甚至马球还一度在外交领域起到重要作用,当时,唐帝国周边如渤海国、高丽国、日本国、吐蕃等,都有专业马球队与唐帝国的马球队进行竞技,简直就是一场东亚马球锦标赛的既视感,这对加强邦交文化交流有着积极的影响。
只可惜,在我大清时期,因为不知名的原因,马球从民间退出,成为宫廷专属。
综上,这是一项极其考验参赛者的骑术水平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及个人观察力和时机把握力的,激烈的,铁血的运动。
看着下方打得热火朝天,李康不由得开始走神,思维因脑中对马球的回忆而引申到新世纪时期的奥运会、亚运会、世锦赛、公开赛、世界杯等等上面,他在思考着,华夏什么时候,发展到什么程度,才有带头举办这些国际性大赛的可能。
这不仅关系到实力,更重要的还是影响力,你有这个财力、物力、人力来举办,没有马仔参加那也是扯淡,甚至比办不了更尴尬。
举办这些国际性大赛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仅一条可以加速华夏文化的对外输出,李康就觉得亏不了。
一想到河东那糟糕的国际局势,李康浮躁的心慢慢平复,只要河东还乱一日,华夏就有的是机会施加影响力,现在还是苦修内功才是上乘。
“哐”的一声铜锣响,马球比赛宣告结束,第一旅以5:3的比分战胜第二旅,取得了第一次马球比赛的胜利。
胜利者趾高气昂,失败者垂头丧气。
不过当听到马球运动将会继足球、橄榄球之后,又一项军队允许的娱乐项目后,失败的第二旅立马原地复活,一个个大放厥词,像什么“这次是我们谦让,照顾友军的颜面”、“昨天晚上拉稀,今天状态不佳,让你们捡了个便宜”之类的不要脸的话一个接一个的冒出,总结到最后,就是“这次你们运气好,下次咱们动真格的”。
第一旅刚刚获得胜利,正是信心极度高涨的时候,对于手下败将的挑衅,根本不屑一顾,丢下一句“手下败将永远是手下败将,就是一百次都一样”,然后扬长而去,凌人的盛气毫不掩饰,让第二旅的人吃了一鼻子灰。
“哈哈哈…哎呀呀,下面的小崽子不懂事,等会儿我就好好的教训一下他们。”第一旅都指挥使曹彬假惺惺的对身边的第二旅都指挥使李嗣业道,毫无意外,这句话让本来就黑着一张脸的李嗣业脸色更黑了。
大唐安西军出身的李嗣业,那可是经历过怛罗斯之战的…额,好吧,这个没什么好吹捧的,但是他身为唐玄宗时代的大将,自身的马球技术也是顶呱呱的,结果手下的兔崽子居然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输给了出身于他一向瞧不起的怂军出身的曹彬的手下,这让他情何以堪?
“哼,不劳曹兄费力,自己丢的场子,自己会找回来。”李嗣业“笑眯眯”的道。
“那就提前祝贺李兄雪耻了…哈哈哈…”曹彬不以为意的笑道。
……
建军节庆祝活动圆满结束以后,华夏又恢复到往常的节奏中来,农庄忙着最后的收割,工厂忙着加工各类产品,商会忙着寻找各种商机,各级官府忙着分配调度。
华夏七年八月一日。
元帅府政事堂书房。
李康和内务总长管仲、农林总长赵过、工商总长徐光启。
“今年成功县的报告你们也看了,迁移到芝虎镇的畜牧业发展势头迅猛,根本就看不出当年在东部草原时的颓势,那些奇怪的牲畜暴毙事件也再也没有发生过,由此说明什么?”李康凝重的说道,“说明牲畜本身没毛病,那就是地有毛病。就在我华夏的家门口,就有一片可以致牲畜不明不白死去的绝地,而我们却无知无畏的在它身边生活了七年之久……一想到这,我就一阵后怕!如果不将其中的根由搞清楚,我将寝食难安!”
“君上息怒,臣等知罪!”三人连忙起身道。
“别弄这些虚的,我要解决问题的办法,光知罪有屁用…”李康严肃的道,“这件事就交给你们三个,如果不能让我满意,我不介意换一批人去。”
“诺!”三人此时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简直是无妄之灾,换一批人,说是换一批人去调查东部草原的情况,其实就是换一批人来当内务部、农林部、工商部的家。
只是他们还没办法跟李康据理力争,每个君王在感受到自身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都是不可理喻的,这种诡异的情况,别说李康,就是他们自己都有些发怵。
挥退三人后,有些烦躁的李康试了好几次,就是静不下心来,也没有心思再处理政事了,起身在书房内来回踱步,然后打开窗户看着后面涓涓流逝的小河,总算心静了些。
瞥了一眼桌上的文件,李康径直推门而出,往后院走去,他要去看看快要临盆的谈允贤。
“夫君怎么这个时辰来此?”谈允贤拖着沉重的身子,艰难起身,脸上全是疑惑,一般这个时辰,李康都是在忙正事的,哪有时间跑后院瞎混。
“别起来…你身子重,坐着就好。”李康连忙上前两步按住谈允贤,自己在旁边拉了张小凳子,就坐在谈允贤床前,拉着她的手,跟她聊起家常。
李康心中的担心自然不会跟一个孕妇说,不仅对自己没有好处,还会让听者徒增烦恼,只有那些自己不爽就要让全家跟着一起不爽的混蛋才会干这种蠢事。
“今天没有什么重要的政事,所以我就忙里偷闲,给自己放一天假。”李康笑呵呵的说道,“你说我是不是全华夏最惨的那一个,华夏连奴隶都可以二十天放一天假,就我全年无休…哎,造孽啊!”
“噗嗤…夫君身系华夏,为华夏之长,自然要多劳累一些…”谈允贤温柔的说道,“不过再怎么劳累,前提都要照顾好自己的身子,毕竟夫君的身体健康对华夏来说,也是一等一的大事。”
“知道,所以为夫这不为了华夏百姓,来你这儿放松放松吗?”李康跟着笑道。
“对了,久冕那小家伙呢?”李康说着,又四下张望一番,没有看到那个刚学会走路的小人儿,不由得好奇问道,平时,谈允贤可是寸步不让这个心肝疙瘩离开视线的。
“他呀,现在皮的很…这段时间我有些照顾不过来,就让薛涛妹妹抱过去照料一段时间,正好可以和他四哥做个伴,两个孩子在一起也不会孤单。”一提到李久冕那个小屁孩,谈允贤就笑的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满满的都是幸福,看的李康颇为嫉妒。
“嗯哼…是该让孩子们多接触接触,不然养成自我或者孤僻的性子就不好了。”李康也是点头道,“等他们再长大一些,我就让人在府内建一座游乐场,专门供这些孩子嬉戏。”
“你就娇惯他们吧…等他们大些,哪有时间玩闹,该上学了!”谈允贤很显然对李康的计划不以为然,现在李家虽然没有称王,但说是王室也不为过,王室子弟该怎么教育,谈允贤可没少找人询问或者自己查书,对华夏历代王朝对于宗室子弟的教导她是门儿清,相反,李康本人对此倒并不怎么在乎。
“上学还早着呢!”李康大气的一挥手道,“华夏目前颁布的《教育法》规定小学入学是七周岁,等他们三岁的时候,我就给他们建游乐场,那样他们还可以玩四年呢,哪里没有时间?”
谈允贤听到夫君的这番言论,瞠目结舌,气的手指发抖,她还想将自己的儿子培养成一为典范式的储君呢,结果听李康的意思,这是明显不打算短时间立储,或者干脆就是不想立嫡长子李久冕为储,想到这儿,谈允贤一时间手脚冰凉,刚想再劝戒两句,没想到肚子刚好在这个时候闹腾起来。
“啊…”谈允贤捂着肚子,脸色难看的拽着李康的手臂,低声叫道。
“怎么了…是不是要生了?”李康稍微一想,就知道是怎么回事,连忙朝外面喊道:“人都死哪里去了?快去找医生和产婆!快去!”
继除夕、春节、圣诞后,元帅府再一次忙碌起来,全府上下都被一种紧张的气氛所笼罩,所有人的目光在这一刻都投向了后院正宫的位置。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股紧张感从府内传到府外,传到了内阁和枢密院,不过这只是谈允贤的第二胎,诸位大佬们的关注度明显没有第一次那么高,依旧干着自己的手头工作,顶多派一个手下去元帅府门口候着。
李康被医生、产婆请出了产房后,就在院子中焦急的等待,一边等着,一边还在不断地祈祷。
……
ps:大家阳新年好!
………………………………
第377章 移民政策
不知道是不是被李康气到了,这次谈允贤的生产反而不如头胎顺利,在里面折腾了半天,仍然没个结果。
李康这时候也没心情祈祷要女儿了,听着谈允贤越来越微弱的叫喊,他的心也跟着往下沉。
“让开!”李康不想再盲目等待,迈着步子就想冲进产房,厉声对两个拦路的老妈子喝道。
“君上,这…。一个老妈子还想说什么,但一撞见李康那想要杀人的目光,立马拉着旁边的同伴让了开来。
李康也没功夫与两个老妈子计较,径直冲了进去,无视众多惊诧的目光,三步两步走到床前,一把握住谈允贤的左手,一脸心疼的看着这个脸色苍白的女人,出声打气道:“没事的,没事的,我在呢!”
“夫君…”谈允贤叫唤了一声。
“是的,是我!”
“一定要保住孩子!啊…”谈允贤再一次蓄力。
李康连忙道:“不要放弃,你是最伟大的,孩子不能没有母亲,想想久冕,他还那么小,你忍心让他做一辈子没娘的孩子吗?你不想看着他长大成人,娶妻生子,君临一方吗?想想那场面,是不是特期待?”
谈允贤的眼睛越来越亮,当亲耳听到李康说李久冕会君临一方的时候,不知道从哪儿获得了能量,原本有些疲惫的身体瞬间充满了活力,心结一解,包袱立去。
然后,只听谈允贤浑身肌肉绷紧,握着李康的左手指甲都掐进了李康的肉中,痛的李康龇牙咧嘴,但还是忍着没叫出来。
“啊!”谈允贤猛的挺起上身,大叫一声。
“生了,生了!”床尾传来稳婆惊喜的叫声,能不惊喜吗,如果这次谈允贤有个好歹,甚至一尸两命的话,他们这些人也不好过。
只见负责接生的女名医张茜张小娘子从谈允贤拱起的胯下抱出一个红色的小肉团,然后小心翼翼的用开水煮过的剪刀将婴儿的脐带剪断,最后抓住婴儿的两只脚,将其倒着拧起来,对着他她的屁股就是一下。
婴儿的小嘴中不断吐出羊水,之后“啊呜啊呜啊呜”的大哭出声,嗓门儿嘹亮,一听就知道是个健康的宝宝。
张茜喜笑颜开的将婴儿抱了过来,李康连忙起身迎上,迫不及待的问道:“是男是女?”
话说,刚才所有人在如释重负后都只忙着高兴,谁也没想到要和李康汇报这件事。
“恭喜君上,贺喜君上,是一个小千金。”作为李家的专职接生婆,李康的六个儿子都是她负责接生的,张茜非常了解李康的想法,所以,是女儿李康会更高兴。
果不其然,一听是个妞,李康的嘴角都快裂到耳后根了,哈哈大笑道:“有赏,有赏,统统有赏!”
只是他没注意到,背后本来因为脱力而短暂晕过去的谈允贤不知何时醒了过来,当听到生的是个女儿后,表情和李康正好相反,一脸的遗憾,不过一看李康那欣喜若狂的表情,又平衡了。
李康长女出生,并取名为李环。这个消息飞快的从元帅府传出,只是半天功夫就传遍了新安镇的大街小巷。
群臣们很高兴,因为李康高兴,特别是被李康迁怒的管仲等三人,高兴的李康更是大手一挥,借着长女出生的名头,普天同庆,提前赦免了一批奴隶为自由民。
华夏的奴隶法规定,奴隶只有在干满十年,并且期间无不良记录的情况下,才能转正,恢复自由身,成为正式的华夏公民。
现在只因为李康的一道特赦,几百名早期奴隶提前三年或四年结束了自己的奴隶生涯,对许多奴隶来说,跟获得了第二条生命也不为过。
……
高山猛虎背着一个破布包,一脸沧桑的走出了第一农庄的大门,这个昔日“威风凛凛”的土著联军大首领,在经过六年多的奴隶生涯后,整个人的精气神都变得内敛许多,同时也颓废了许多。
在他身边则跟着在农庄中认识的几个奴隶兄弟。
“高山大哥,接下来我们去哪儿?”熊建茫然四顾,一时有些无所适从,他们跟外界已经脱节了。
是啊,去哪儿?
以他们的曾经的奴隶身份,就算现在恢复了自由身,仍旧会被人瞧不起,嫌弃,毕竟观念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转变过来的。
“大哥,那边好像有情况,先出来的兄弟都过去了…”长牙秋杆忽然指着谷场上一处草堆下面说道。
嗯?众人闻言望去,果然,那里黑压压的围着一片人。
“走,我们去看看!”高山猛虎当机立断,带头向那边走去。
身边的三人看了一眼,连忙跟上。
“诶,都别急,一个一个来,有问题的也一个一个的发问,谁要上再敢闹哄哄的,恕我们概不招待。”一个身穿军士长军装的年轻人正举着个铁皮喇叭,站在一张椅子上,高喊道。
或许是军人的威胁起到了作用,或者干脆是军人身上的那层皮起到了作用,毕竟这些奴隶大部分都是被穿着同样衣服的人给抓过来的,现场渐渐安静下来,一个个伸着脖子,想要看的更清楚些。
“很好,现在可以好好的听我说话了!”赵霖非常满意的点了点头,接着道:“君上仁慈,提前解放了你们,你们应该知道感恩…现在君上又考虑到你们恢复自由后,一时无法养活自己,所以…”
“我们来了!”
“我们为你们打开了几条出路,至于你们要不要接受,怎么选择,都是你们自己的事!”
“好了,接下来我先说说你们可以有哪几个选择。”
“看到我身边的这位没有,他是移民司的琚执事。”
“第一,移民北方总督区,每人可获得幕府的二十元十年无息贷款,并一套四人间公寓
第二,移民天南总督区,同样每人二十元十年无息贷款,并一套四人间公寓
第三,移民博望总督区,每人四十元二十年无息贷款,并一套二人间公寓
第四,移民海峡总督区,每人六十元二十年无息贷款,并一套单间公寓。”
“好了,具体如何选择你们可以自己决定了。”
………………………………
第378章 安国镇新移民
华夏七年九月十二日,两艘移民船缓缓靠上了博望岛最东部刚成立没多久的安国镇。
安国镇,镇名取自西汉名臣韩安国,成语死灰复燃的主角,是华夏第五十三个镇级行政单位。与它同时期成立的还有同属博望总督区的袁盎镇(镇名取自西汉大臣袁盎,华夏第五十四个镇级行政单位)、隶属于天南总督区的虬髯镇(华夏第五十五个镇级行政单位)。
近几个月来,不断有移民船从本土赶往三南一北四大总督区,不仅是四大总督区的人口与日俱增,华夏总人口的增长速度更是惊人,虽然没到年底,还没有具体统计,但只要对此留了心的人稍微一估算,就能得出一个大概数字。
“截至华夏七年八月,华夏人口应该突破了三十万大关…咱们总督区的人口增长,大家也可以看得出来,四个月前,才区区五百人,现在呢,五千人都不止了吧…”刚刚从博望镇民政局户籍科副科长位子上调任安国镇民政局副科长的刘清运看了一眼手中的表格,接着道:“嗯,正确的数字是五千二百一十七口,当然这个数字也即将成为过去…”说到这里,他瞟了一眼窗外刚刚靠港的两艘移民船。
别看刘清运从相对繁华的总督府治博望镇调到一贫如洗的安国镇,而且还是平调,像是被贬谪,其实不然,因为安国镇民政局的户籍科是没有科长的,事实上刘清运这个副科长就是一把手,只不过他的资历太浅,直接扶正有些过意不去,所以才挂羊头卖狗肉,只要在这段时间不出错,升职是早晚的事。
所以怎么说在创业初期是升官最快的呢,何况还是边疆地区的官,相比于内地,那就更快了。
刘清运有信心,三年时间足以混个副局长甚至局长当当。
“这段非常时期,正是我们户籍科最忙碌的时候,但同样也是最容易出成绩的时候…望诸君共勉之!”刘清运起身,将自己的官帽戴在头上,然后就带着三五手下往安国镇那简陋至极的码头走去。
又有新移民过来,第一道手续是洗澡除疫,那是卫生局该干的事,第二道手续是登记造册,这就轮到他们民政局了。
高山猛虎、熊建等第一批获得赦免的奴隶混在数百人中,脚步虚浮的走下舷梯,这一个月的海上奔波,就是铁打的汉子都能磨成软泥,更别提本就营养不良的前奴隶了。
现在这些人中,除了极少数,可以说大部分都有些后悔,当初就不该信了那些魂淡的邪,跑这么远,差点丢了一条老命,额,一些倒霉蛋已经丢了,想想真是不值啊,好不容易熬到头了,结果还没自由两天,就被大海给折腾死了。
不过这些新移民的表情或有不同,但每个人的动作确实大差不离,一个个全部急切的想要下船,好像船里面住了一个大恶魔似的。
……
“姓名?”等到第一个从防疫站中走出来,穿着安国镇特地为新移民准备的新衣,剃着一个大光头的新移民站在桌前时,刘清运淡淡的抬头看了他一眼,然后程序化的问道。
此人是一个中年汉子,身上没二两肉,但一身肌肉甚是结实,正式劳累了六年的高山猛虎。
“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