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朝着帝国前进-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怎么突然就败了呢?大山岩不断的在问自己,可惜他无法给出答案。

    在华夏军的有意驱赶下,土著溃兵不约而同的向东窜逃,连冰冷的金河河水都不能阻挡他们求生的脚步,一个个如同下饺子一样,毅然决然的跳进了河里,向对岸游去。

    哪怕金河河水很浅,但现在是月初春,河水的温度虽然没有寒冬般刺骨,但滋味同样不好受,就算能安全的游到对岸,不赶紧生火取暖的话,发烧感冒也是等闲,就凭土著那糟糕的医疗条件,一旦染病就等于一条腿迈进了阎王殿。

    可现在这种情况,谁还能考虑这么远,后面正追着一群恶兵呢!现在就死和以后可能死之间,土著溃兵们果断的选择了后者。

    可惜,饶是如此,还是有少许溃兵因为太过慌乱,脚底打滑,被河水吞噬,连“可能会死”的待遇都没混上!

    要说大山岩身边的护卫真是忠心,在渡金河的过程,都不忘将主子高高举起,不让其沾到河水,受着冻。但他们却忘了,这样做虽然冻是受不着,但太过特立独行,还举得那么高,就是一个移动标靶,就差上面写着:我是大人物,朝我开枪!

    于是,还在迷糊状态的大山岩悲剧了!

    这么个明显的靶子,只要没瞎,弓箭都知道该怎么做,谁会在意自己的功劳多?

    就这样,森林土著的明日之星稀里糊涂的陨落于护卫的拳拳忠心之下,到死都没有弄明白是怎么回事!

    诚可悲可叹也!

    所以说,现实往往比小说还离奇!

    当然这么精彩的一幕,李康是无缘得见,他已经按照曹彬的思路,提前渡河,在河岸对面布好埋伏。

    因而,成功渡河的溃兵们迎来不是逃出生天,而是刻印在骨子里的恶魔!

    过河的溃兵们还没歇一口气,突然从东南方向的丛林杀出一群凶神恶煞的辫子兵,约莫人数足有上千人,在不识数的土著眼里,那就是漫山遍野都是人。

    这支军队的目的自然是要阻止溃兵们往南逃走,南方的开发力度不够,多山林,而且还是大山氏族的老巢方向,自然不能让他们逃回去。

    而北面就不一样了,树木基本上被砍光,开辟为农田,现在农作物都已收割,也不怕被糟蹋。

    突然遇敌,一些溃兵下意识的转身就跑,结果与后面的人撞个正着,几百名刚刚爬上岸,还没站稳脚跟的溃兵一下子倒了血霉,直接被前面的同伴挤进了河,溺死者十有五六。

    见后面是河,这些人赶忙掉头向北而去,而另一些人就跟李康想象的一样,直接瘫坐在地,或双膝跪地,已然认命。

    还没来得及过河的,在前有强敌,后有追兵的情况下,也纷纷投降。

    最惨的就是身在河的少部分人了,进也不是退也不是,最终的结果却早已注定。

    当然也有临死反击的,但勇士毕竟是少数,双拳难敌四,很快就被镇压了,一点浪花都没掀起,这也让被李康留下来镇场子的典韦松了一口气。

    其实也算李康运气好,第一次召唤成建制的军队就招到了一只强军。

    起初看到自己招到的是我大清的军队后,李康就跟便秘似的,要是系统支持退货,他百分百退,心里难受的不行。

    但当他得知这只军队的首领叫田兴恕、这只军队叫做镇竿军后,立马态度来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镇竿军啊,清末鼎鼎大名的强军,以勇武不怕死著称,值此关键时刻,正是需要这种气势足的军队吓唬人,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完美计划!

    要是真找到一只软脚虾,几个野蛮的土著一反扑就给跪了,李康还不得哭死,相比之下,镇竿军留着个猪尾巴只是小问题,事后剪掉就是。

    看到典韦面色缓和,田兴恕也是松了口气,初来乍到,要是主公交代的第一个任务就把砸了,那他田兴恕以后就不好混了。

    “典大人,您看接下来…”田兴恕小心地问道,面前这位可了不得,不提他是主公亲卫,就凭国演义上的出场,那也是值得田兴恕郑重对待的。

    “留下一些人看押俘虏,剩下的人给我追!逃走的土著还有上千人,我怕前面的人扛不住压力,坏了主公的大事!”典韦面无表情的说道。

    东北方向正是通往信陵镇的方向,沿途有许多堡垒,逃亡的土著不敢靠得太近,纷纷往东面的山林里钻,这要是让他们钻进山林,那就是鱼归大海,李康也拿他们没办法。

    所以,一千溃兵很不幸的又遇见了拦路虎,精神被折磨的快要奔溃,然后又是重复刚才的戏码,一部分认命投降,一部分掉头就走,少部分勇士做绝死反击,但很快被追赶上来的镇竿军和第一旅主力联合绞杀,拦路的新兵都来不及插。

    其实也是这只新兵队伍缺少镇竿军的凶悍和果决,犹豫之下没有第一时间动,被后面的人捡了便宜,这让田兴恕有些小得意,对新来的伙伴充满鄙视的同时,不免有些“感激”,只希望前面的同伴也这样“慷慨”才好。

    剧本依旧,最后的百多不到四百的幸运儿已经够不成大患了,再一次悲愤的遇到拦截者后,土著们彻底崩溃。

    尼玛,有这么多人,为什么不一开始就派出来?非要一点一点的调戏我们?

    于是,最后的百多人十分干脆的往地上一坐,实在是跑不动了,就算是看出这最后一只军队的质量不咋样,他们也没有力气反抗,还不如乖乖投降,说不定还能保得一命。
………………………………

第134章 卫所制

    伏羲镇,忙活了一天,李康这才有功夫和众臣好好聊聊天。

    新建的镇府大堂内,李康和第一旅诸将、七镇文官以及新招的三支军队的军官们济济一堂。

    “哈哈哈此次大胜,大山岩所带八千土著几近全灭,其本人更是都殒于此战。如此一来,黄金氏族和大山氏族相继败亡,金河区域,我华夏将再无忧患!”李康高兴的大笑道。

    “恭喜主公!贺喜主公!”见到李康如此高兴,众人连忙识趣的齐声贺道。

    “哈哈哈同喜同喜!”

    “有大胜,必有大功!为君者,自当赏罚分明!”李康收起笑容,严肃的道,“张浚,

    这两场战斗中底层将士的考功报赏就都交给你了,切记不得有误!”

    “诺!”张浚起身应道。

    “嗯,德远张浚字稳重刚直,办事我放心!”李康笑着称赞了一句,然后道,“至于在场诸将、文臣的功劳我都看在眼里,具体升赏如何,在会后一并下达,该得的赏赐绝不会少的!”

    “此乃我等分内之事,不敢言功!”

    “该是你们的就是你们的,谁也抢不走,过分的谦虚可不是什么好事,这是要置我于无道之地啊!”

    “我等有罪!”

    “行了!”李康好笑的摆了摆手,“现在战事刚歇,诸事繁忙,你们都有罪了,谁来替我理清头绪,解决问题?”

    “呵呵”

    “接着说下一件事!”李康咳嗽一声,道:“大山氏这次来犯,纠集了周边二十五个大小部落,此次却全部葬送于此,势必造成原先地盘势力真空。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华夏该如何选择?视而不见,抓住难得的安全期努力发展自身,然后再向外扩张?还是趁机将这块地盘一口吞下?”

    当然,李康只说了大山氏留下的地盘,并没有提到黄金氏留下的地盘,因为后者根本不用提,早在决定征讨之时,就确定下了吞并的目标。

    而大山氏的覆灭只是意外,如果不是大山岩自己作死,短时间内,李康还是准备做一个“友好睦邻”的。

    但意外既然已经发生了,怎么着也该确定一下要采取的措施。

    当初之所以没有对大山氏动手的意思,就是不想步子迈得太大。现在人家连路都给你铺好了,不走上两步,总觉得吃了亏真要走的话,自己身上的担子太重,搞不好就会摔了大跟斗。

    真叫人左右为难!

    事情很明白,道理也很浅显,李康之所以还要问,就是因为他自己也拿不准,问清楚大家的观点,到时候直接采用大多数人的建议就行了。

    “主公,食物吃到肚子里,并不意味着完事儿了,还要看能否消化,若能,这份食物才能转化为营养滋补自身,若是不能消化,这份食物吃下去不仅没益处,说不定反而会让人拉肚子,得不偿失!”第一个开口的是弦高镇镇长铁铉,说了一个比喻,意思很简单,不支持吞并大山氏留下的地盘。

    李康闻言不置可否,但赵过却不自然的皱了皱眉头,话说现场中人当中,只有他的利益与这件事挂钩。

    他是七镇联合最高行政长官,如果将大山氏的地盘吞并的话,没有意外,还是会划归在他的治下,他手上的权利会有形的加强不少。

    所以,其他人都能秉持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唯有他不能,有利益牵绊,想要做到绝对中正太难!

    现在铁铉直接站出来投反对票,赵过本能的不舒服,但他知道铁铉说的有道理,不好说什么。

    接下来众人的发现并没有超出李康的预料,无外乎支持和反对,李康都是静静的听着,同时在心里默默的记着票数,也是没谁了。

    这时,赵过终于忍不住发言了。

    但令李康意外的是,赵过并没有直接投支持票,而是提出了一个新的想法。

    “大山氏既灭,留下空白地盘,若全盘吞并,设立城镇,必然糜费钱粮物资人口,严重拖累其他诸镇的发展进程但完全置之不理,却又显得太过浪费,所谓天予不取,反受其纠而且,大山氏等二十五部族一去,若是长时间无人驻进,属下恐怕会被其他游荡部族或附近探知消息的部族趁机钻空子,到时候,别又是一个大山氏,那就不好了!”

    “那依赵长官之见,该当如何?”春申镇镇长陈子壮问道。

    而李康也在仔细思索着有什么两全其美的办法,他心中已有个模糊想法,但就是抓不住,不免有些烦躁,无奈之下,只得望向赵过,想听他怎么说。

    不仅李康如此,其他没想到办法的人也都目光灼灼的望着赵过,部分想到办法的人同样很好奇赵过的办法与自己是否相同。

    “陈子壮镇长乃大明人士,应知卫所制,明太祖不是说过: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吗?何不借来一用?”赵过满脸微笑地说道。

    “不可!”

    “万万不可!”

    “”

    几个出身明朝的文武官员同时反对道。

    对于他们来说,卫所制的危害可谓是深入人心,大明积重难返,不得不咬着牙坚持,华夏躲都来不及,怎能引狼入室?

    一些没听过卫所制的军官们则互相交头打听,等弄清楚卫所为何物后,表情不一。

    “卫所之弊,大明三百年的历史教训,赵长官不会不知!如今下官倒要问问,赵长官安的什么心?”陈子壮急声喝道。

    “属下请治赵过心怀不轨之罪!”陈邦彦反应更是激烈,直接就是跟赵过撕破脸,一点情面都不顾。

    饶是赵过心胸,都不免有些气愤,他讥笑道:“迂腐不堪!我看大明非是亡于卫所,而是亡于你们这帮腐儒吧?”

    “你你你”几人气的直哆嗦,赵过这句话太损了,直接戳到了他们的痛处,因为李康就不止一次的表露出明实亡于以东林为代表的一批无耻文人的观念,让这些明末文人羞愧难当,现在赵过更是**裸的将他们也划归到“无耻文人”之列,如何不让他们愤怒。
………………………………

第135章 剃发

    “行了!这些事就不要说了,在场的都是一时人杰,否则泱泱华夏五千年,我也不会专门将你们找过来帮忙!”李康打断了几人的争执,道。

    “主公英明!”陈子壮等明人大喜,连忙献上赞歌,李康在公共场合说出这种话,这下终于可以将头上的“无耻文人”的帽子摘掉了。

    “赵镇长,你接着说!”

    “诺!”赵过道,“大山氏留下的地盘我们一时无法全部消化,但可以暂时模仿卫所制度,在覆灭部落的村寨中,则一二交通便利或土地肥沃之地,设为驻屯所,修建军事堡垒和烽火台,每所进驻军丁数十至数百,不求他们有多大的战力,只需要他们像一个个钉子钉在那里,防止被宵小之辈钻空子。同时还能起到一定的消息传递作用。

    这些军丁战时为兵,休时为民,就地开垦屯田,而我们只需提供必要的种子、农具及前期生活物资即可。

    等我们腾出手来,再化所为镇,这些地盘就会顺理成章的成为我华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李康闻言不由的心动了,但他没有立刻发表意见,而是按惯例问了问众人的看法:“诸位以为呢?”

    众人互相对视了一眼,最后还是军方先表明了态度。

    “属下附议!”

    军官们同意了,文官们也找不到更好的办法,于是也纷纷跟着附议,就连刚刚还要治赵过之罪的陈邦彦也不得不捏着鼻子附议了。

    “那好,既然诸位都认为可行,那就按照赵镇长的意思办吧!”李康顺水推舟的说道,“卫樽、王照!就由你二人所部作为驻屯军,待跟赵镇长商议好驻屯所的位置后,就找伏羲镇各局领取必要物资,然后即刻出发!”

    卫樽、王照所部,就是李康为了堵截土著溃兵所召唤的三支新军之二,另一支是田兴恕的镇竿军。

    这两支部队,一支是汉末军阀张扬的部属,一支是唐朝府兵,两支加起来约一千二百人,分散开来,扒拉扒拉足能凑起二十个驻屯所。

    听到要转为驻屯军,王照到没有什么,毕竟府兵本来就跟驻屯军的性质差不多,而卫樽就有些不爽,但谁让三支新军中,就他的部队表现最差呢,有想法也没底气说出来。

    于是两人都高声应诺,接下了任务。

    站在两人旁边的田兴恕不免有些得意,看样子在主公的心中,三人之间,他是最受重视的。

    “不过你们两人本身还有所部军官倒不必去当驻屯军,现在第一旅军官就已不足,接下来还要补齐第13团,军官的缺额将会越来越大,不容浪费。等会后,会有人通知你们接下来的任命的!”李康紧接着说道。

    当然不让军官去当驻屯军,有一部分以上理由,但更多的还是为了兵将分离,防止华夏军中出现山头主义。

    不仅是这些新来的,就是第一旅和第二旅两支正规军,李康都准备在闲下来后,进行一次军官互调。

    李康的用意,现场的人都能体会出来,但并没有人觉得不对,连当事人卫樽、王照也是一样的想法。

    所以,他们非但没有被剥夺嫡系的怨恨,反而为能留在正规军感到欣喜,他们又没有造反的想法,正规军的前途明显比驻屯军广嘛!

    卫樽自不必说,王照虽然不介意最驻屯军,但能不做,肯定就更不介意了!

    两人喜滋滋的躬身谢恩,态度跟刚才不可同日而语。

    “田兴恕!”这时,李康又点了田兴恕的名。

    田兴恕浑身一个激灵,以为是李康要给他安排工作,顿时有些忐忑,生怕李康让他去哪个旮旯驻守,一天下来,他可是听说了这次华夏不仅仅跟大山氏干仗,还把北方的黄金氏给灭了,那里也空着一大块地盘呢!

    “田兴恕!”李康再次叫了一声,眉头皱起,好像有什么难言之隐,搞得田兴恕一颗小心脏扑通扑通的直跳,以为自己有什么地方得罪了李康。

    李康好似终于下定了决心,道:“会后,你就将脑袋后面的猪尾巴剃掉吧!我已经忍了一天了!”

    “啊?”田兴恕一脸懵逼,想了半天也没想到李康找他说辫子的事。

    “你不愿意??”

    四个字虽然说的轻细,但田兴恕知道如果自己敢说不愿意,从此以后就只能种田了。

    “我愿意!”田兴恕斩钉截铁的说道,没有一丝的不情愿。

    要是还在我大清,田兴恕说什么也不愿意,不说国法不容,单凭辫子是老祖宗留下的传统,也不能剃啊!

    但在伏羲镇待了一天后,田兴恕才发现,“上万的老祖宗”没有一个是留辫子的,部分寸头,部分束发,搞半天,祖宗家法都是骗人的。

    特别是众人看到他还会的辫子时,所流露出的鄙视目光,更是让田兴恕如芒在背,自己也想过是否要剪辫子,只是一时习惯使然,还没下定决心,而李康的要求就等于给了他决心。

    “很好!嗯,还有你们镇竿军全部都要剃发,他们的思想工作你要做到位了,别闹出笑话!”李康满意的笑了,念头通达了许多,他还真怕这家伙冥顽不灵。

    因为李康担惊受怕的流行疾病并未发生,除了我大清的金钱鼠尾和阴阳头,李康对百姓们留什么发型采取放任的态度,只要勤加梳洗即可。

    但在军中,往往连续几日几十日都在行军赶路,哪有那么多时间洗头?更别提在战争期间,长发太容易滋生蚊虫,引发传染病,所以,李康难得的强势一回,连岳飞、戚继光的却说也没有理会,强制军人留寸头。

    为此,李康更是带头剪了长发几个月来一直没剃过头,李康早就想剪了,正好一举两得这才稍稍降低了将士们的抵触心理。

    当然强制剃发目前只限于正规军,民兵不在此列,用李康的话说,这是真英雄真豪杰才能享有的待遇,他们没有资格享受。

    神奇的是,不知是自我安慰,还是真的这么想的,反正本来因为剃发而凄凄惨惨的正规军将士,瞬间态度来了个大转变,再也不以剃发为耻,反以为荣。

    连带着在民兵之中,也掀起了一股剃发热潮,一个个小伙子顶着寸头,想以此证明自己乃是英雄好汉!

    这一意外之喜,当时直乐的李康嘴都歪了。

    将视线拉回镇府大堂,田兴恕应命退下后,李康说道:“现下战争结束,我们一共俘获了大约五千名土著,极大的缓解了当前的劳动压力。至于用到何处,接下来咱们好好商议一下诸将如果没事,可以先下去忙了!”

    “诺!我等告退!”
………………………………

第136章 征兵

    “恭喜恭喜,杨指挥使前途无量啊!”

    “杨指挥使这次高升,可得好好庆祝一番啦!”

    “是极是极!”

    “扬指挥使临危不乱,机巧善变,实乃一代名将啊!”

    “啊哈哈杨兄弟这次被你捡了个便宜,你说该如何抚慰众位兄弟的心伤?”

    这次的军功赏赐名单下发后,获益最大的杨再兴顿时吸引住了绝大多数目光,各种羡慕嫉妒恨,一时间,或善意或别有用心的的恭贺扑面而来。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两场战斗的功劳,按理来说,身为总指挥的岳飞功劳最大,但岳飞获得的实处比杨再兴差远了。

    包括岳飞在内,绝大部分军官都只是获得了一些钱财上的奖励,个别优秀的被李康赐予田地,升职的寥寥无几,但杨再兴却是职务升的最多的一个,直接从骑兵营指挥升为骑兵团指挥使,虽然他这个骑兵团并不满编,但也足够别人眼红的了。

    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现在李康还没有在军中推行军衔制度,爵位更是无从谈起,大部分军官的军职暂时也升不上去,只能先记着,赏些财货安慰一番。

    这是客观事实决定的,所以,众将对于杨再兴的好运最多只是嫉妒,而没有怨恨。

    其实岳飞等旅级军官名义上没升职,但实际上,随着第13团的建立,他们手上的权利也跟着增大了许多。

    归根结底,这次的升赏还算公平!

    要建立第13团,除了补充一部分镇竿军之外,自然还要向民间募兵,而此次因为要防御伏羲镇,所以,七镇民壮几乎都聚集于伏羲镇,正好省却了许多麻烦。

    “宝贵,这次你的机会来了!”

    当初运气不佳,柯老实一家没能如愿留在伏羲镇,而是被分到了陶朱镇,当初柯老实的室友大多各奔东西,也就孑然一身的左宝贵同他一起被分到了陶朱镇。

    所以,左宝贵经常来柯家串门,一来二去,再加上之前的同寝之谊,两人的关系渐渐升级为忘年交。

    对于这个比自己小了近二十岁的朋友,柯老实还是很关心的,自然左宝贵一直以来的当兵立功的想法,他也是清清楚楚的,这次看到朝廷再次征兵,柯老实十分高兴的就来找左宝贵。

    “何事让兄长如此匆忙?”左宝贵从帐中中迎了出来,大声道,“咦?兄长红光满面,难不成遇到第二春啦?”

    “去去去!”柯老实愣了一下,然后没好气的挥了挥手,道,“是有好事,不过不是我的,而是你的!”

    “我的?”左宝贵用手指了指自己,惊讶道。

    柯老实避开左宝贵,自顾走进帐篷里中,拿起桌子上的水杯,也不管是不是左宝贵喝剩下的,仰头咕咚咕咚的灌上一大口,说道:“朝廷贴出了告示,要征兵五百!”

    “此言当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