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朝着帝国前进-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随便糊弄一个名字,当时家长是轻松了,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对孩子的影响那就大了去了,比如姓方的取个方向盘的名字,姓吴的取个吴能的名字,姓马的取个马赛克的名字,这都是注定被人拿来说事的名字,你让孩子情何以堪?
李康是一个轻度请迫症患者,这种人最讲究整齐规划,排列有序,就好像他更青睐于内阁制,而不喜欢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制一样,连官名的字数都不一,什么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什么大鸿胪典客、大行令、廷尉、少府令、治粟内史大农令、大司农看起来就别扭无比,而且不做解释,许多官职光听名字,鬼知道他是管什么的,哪有部尚书、部部长来的整齐划一、通俗易懂。
所以,给自己儿子取名字也一样,必须整齐划一,纲常有序,在这上面,历朝历代,李康最欣赏的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丧心病狂的给自己每个儿子都定下了谱系辈分排行,比如长子太子朱标系: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比如四子燕王朱棣系,也就是帝系: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又比如十七子岷王系:徽音膺彦誉,定干企禋雍,崇礼原谘访,宽镕喜贲从。
而且连第三个字的偏旁部首都给定死了,按照“木火土金水”来排列,可谓一目了然,看名字就知道这是哪一房第几世孙。
朱元璋这样做引发的恶果就是导致许多旁枝子孙最后实在找不到字给自己取名,因而人为的造了许多生僻字,甚至一生都没有正式名字,就叫朱郎。这还不是最坑的,最坑的是,后来的满清就是根据朱家子孙的取名习惯来顺藤摸瓜斩草除根的。
当然,李康不会全盘学习朱元璋,他顶多将中间的辈分定好,后面的第三个字就不做可以要求了。而且他更不会给每个儿子都重新定一套辈分排行来,他们老李家本身就是有辈分的。
上祚承恭允,洪祥必孝忠,久常传世德,大善福攸同。
李康正是“忠”字辈,如果李爸也有强迫症的话,李康现在应该叫李忠康才对。
“李久”李康摸着下巴,在院子里来回踱步,绞尽脑汁的思考着,“从王,叫李久璋?不好从人,叫李久侗?干脆从氵,叫李久泳”
想了半天,李康都没做出决定,纠结的连头发都撤掉了好几根,哎,选择困难综合症的同学当真伤不起。
李康抬头望天,眯着眼望着天上无精打采的冬日,忽然灵光一闪,叫道:“就从日吧!旭日东升,就叫就叫李久旭了,李久旭,李久旭”越叫,李康越觉得喜欢,“允贤,这个孩子就叫李久旭了!”
谈允贤只是微笑,静静的站在一旁,没有打扰正沉浸在喜悦中的李康。
其实现在是黄昏时分,哪来的旭日东升?残阳西垂还差不多!
………………………………
第221章 殖民地的价值
李久旭!
这是李康绞尽脑汁后为自己长子取得名字,虽然对于十一月十一日这种寓意十分不美的出生日微微有些蛋疼,但强大的自信使得李康不认为自己的长子未来会混成光棍,就算再废柴也不至于找不到老婆。
于是,诺大的华夏终于后继有人,许多人都将心放进了肚子里,然后就是好一阵的道贺。
十一月二十八日,高氏顺利为李康诞下次子,李康嘴都笑歪了,按规矩,为其取名“李久晨”,群臣又是一通道贺,只是脸上的笑容明显没有上一次那么真诚,许多人转头就露出了忧色。
十二月十日,黑云氏临盆,难产,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奋战,终于艰难剩下一对双胞胎儿子,母子平安。
李康:“”
话说,他本来还期望黑云氏能给他生个女儿呢,没想又是儿子,而且一来还来俩。
难道我的体质就只会生儿子?李康不由得产生某种玄幻风的想法。
但不管怎样,都是自己的种,李康还是很高兴的,为这对双胞胎儿子分别取名“李久旦”、“李久晟”。
李康是很高兴,但除了他之外,也就黑云氏还能高兴的起来,最起码作为正室的谈允贤和一帮子大臣都不由得忧心忡忡。
四个年纪相仿的庶兄,对于未来的嫡子威胁太大了!
如果只有一个,还能期待他老实本分,现在一下子有了四个,人心复杂,指望他们四个都老实本分,几乎没有可能。
未来必然会为了继承权,兄弟之间发生争斗,除非李康亲自站出来拉偏架,为选定的继承人站场子。
但这可能吗?
这几年的相处,群臣都觉得李康做不出这种事儿来,说不定他还会故意给所有儿子制造一种只要表现的好,谁都可以上的假象出来,额,也许根本就不是假象,他真有可能就是这么想的。
没错!
如果他们敢直接向李康袒露心声,李康绝对会这样回答他们,他就是这样想的。
三子、四子诞生的第二天,就是长子的满月日,一群人一起喝了顿满月酒后,李康这才醉醺醺的回到了谈允贤的居所。
“怎么了?看你今天一直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
享受着谈允贤的细心照顾,李康一边双手平伸,好方便谈允贤帮他宽衣,一边轻声问道。
一直以来,谈允贤都是坚持亲自服侍李康换洗的。
谈允贤双手微微顿了一下,道:“没什么”
李康闻言,只是轻轻的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人有谈允贤操作。
不管是什么女人,在这方面都没办法做到洒脱,无论她嘴上说的多好听,表现的多大气。
在谈允贤的服侍下,李康换了件轻薄的睡衣,然后洗好脸洗好脚,全程两人都没有再交谈一句,但配合的却十分默契,如同多年的老夫老妻。
“允贤?”李康擦干脚丫子,爬上床后,突然叫了一声。
“嗯?”谈允贤端着洗脚水,不由得好奇的望向他。
“咱们要个孩子吧!”李康一本正经的说道。
“啊?!”谈允贤闻言愣了愣,然后迅速的霞飞两腮,羞的差点连洗脚盆都没抓稳,就算已经做了四个月的夫妻,面对这种问题,谈允贤还没那么厚的脸皮泰然处之。
“你不愿意?”李康促狭的笑道。
谈允贤二话不说,飞快的转身跑去倒洗脚水去了。
但是从她的步伐之中,除了慌乱,李康还看出了一丝雀跃。
“哈哈哈”
李康在身后没心没肺的大笑出声,谈允贤脸上的红晕直接蔓延到了晶莹的耳垂,嘴角不由自主的勾起步子迈的更轻快了。
一夜巫山,满天无云。
华夏五年刚刚过去,谈允贤就被诊断出喜脉,这瞬间扫去了笼罩在其心头的乌云,连脸上的气色都红光了许多。
一众大佬们也都悄悄的松了口气,然后就将这件事情抛到脑后,又一门心思的埋首于总结华夏的五年的收获,以及更重要的开始于华夏六年的双头鹰计划。
经过大佬们这么长时间的分析,李康终于发现了自己的一个误区。
一直以来受旧世界历史影响,李康一直觉得海外殖民就是最佳的开拓选择,这很好理解,因为有那么多成功的案例摆在哪儿呢,比如西班牙、荷兰、英国,都是曾经的日不落帝国,不像陆地国家那样有一个无形的帝国壁垒存在,比如秦帝国、汉帝国,以及后来的唐帝国。
但李康却是忽略了一点,那就是殖民时代也不是什么地方都有殖民的价值,换句话说,不是所有的殖民地都能给殖民者带来利益,没有利益的殖民,甚至能将殖民国家的财政拖垮。
而殖民国家之所以能快速发展,就是因为所选的殖民地有巨大的利益存在,能够让殖民国家赚的盆满钵满,从而有钱发动下一波的殖民,如此良性循环,殖民国家的国旗随着殖民地的扩充,插满全世界。
而什么样的殖民地是有价值的殖民地呢?
第一,要有丰富的人口,可以倾销国内廉价的工业品。比如印度。
第二,资源丰富。比如东南亚,又比如中东。
第三,位置优越,无论是战略位置,还是作为商业中转。比如锡兰,比如直布罗陀,比如新加坡,又比如令国人感到耻辱的澳门。
但横断山脉的南方有什么价值能让华夏的殖民行动不亏本,嗯,应该说有什么价值保证南下比西进赚的多呢!
人口?别搞笑了,且不提有多少人口,但对比一下华夏周边的森林土著,无论有多少人口,购买力都是够呛,根本就不能通过贸易,完成自足。
资源?通过这几个月的不断勘探,倒是发现了不少矿产这是肯定的,毕竟有那么大的地方但可开采的、储量大的、价值高的矿产就没有多少了,至于以后能再发现,那也是以后的事了,最起码现在看不到保证。
位置?呵呵,没有贸易线,周边没有强敌,位置重要吗?或许以后随着新世界各大陆,各国航海技术的发展,虬髯岛,以及与它隔海峡相望的大陆最南角会有极高的战略位置以及商业价值,但现在却是一点意义都没有。
………………………………
第222章 深水湾、韩非镇
所以,现在南下暂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摸索出一条通往河东地区的海“丝绸之路”,只要丝路打通,南下开拓的殖民地才会体现出价值。
虽然哪怕真的一点价值也没有,华夏早晚还是要向南开拓的,只是那样一来,所付出的投入将会大的能挑动财政总长的神经,而且前进速度跟陆西进也差不到哪去,除了运输方便,根本体现不出优势。
自然而然的,李康的心态也发生了改变,从一开始的重心放在南边,西边只是偶尔盯一下,到现在重心渐渐西移,两头并重。
华夏六年的元宵刚过,准备了五个多月后,陆军首先开始行动,由南方的伏羲县走出了第一步。
一路从伏羲县东出,一路从伊尹县南下,大规模扫荡被伏羲县、伊尹县以及横断山脉全面包围的一片区域。
这片区域北部为黄金湖,西部为金河,东、南部是横断山脉的一部分,东北又是一条从横断山脉流向黄金湖的大河,因为其内盛产各种卵石,所以被称为“石河”,也就是说,这是一片两面环水,两面环山的完全封闭区域,总面积大概在七千一万平方公里之间。
之所以首先拿它开刀,一方面因为简单,不会遇到大的麻烦另一方面那就是纯粹是华夏人看它不爽了,每次看地图的时候老是有这么一块“敌占区”夹在华夏两块主要控制区之间,一众大佬都是如鲠在喉,难受的要命,现在腾出手来,自然是要第一时间将这根刺拔掉。
所以这次与之前的练兵不同,这次的主要目的是占地,既然要占地,那么所有的威胁就要全部扫光。
于是,生活在那片区域的森林土著就到了大霉,要么投降,要么远遁,要么死亡,没有第四条路可走。
负责这次行动的11团指挥使岳云可是卯足了劲,发誓要将这片区域清洗的一尘不染,还世间一个朗朗乾坤。
经过三年多的训练与实战,现在的华夏军基本都已经适应了丛林战和山地战,森林土著唯一的地形优势也被华夏军追平,覆灭已成定局。
一个月后,整片区域的土著主力溃散,大部投降,小股钻入山林,不知所踪,自此,这片封闭区域就成为了华夏自古以来之不可分割的领土。
当战报一式三份,传到元帅府、枢密院和内阁后,内阁立马决定,在新占区域暂时设立玄龄镇镇名取自唐初名相房乔房玄龄,位置坐落于伏羲镇以东八十公里处,整片封闭区域中心偏南方向、如晦镇镇名取自唐初名相杜如晦,位置坐落于石河西南岸,整片封闭区域东北角,这样一南一北,很好的将这片区域牢牢的钳在手里。
不过这次行动虽然顺利,但战后投入比战时要大得多,要想让新成立的两镇发展起来,陆军短时间内却是无法再动,需要等财政再次拨款才行。没办法,开拓地盘不像做生意开拓市场,人家可以搞加盟店,但开拓地盘却只能搞直营店,无论财力、物力、人力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一次只能照顾一两家。
陆军行动的同时,海军也紧随其后。
首先海军选中的殖民点有三处,从北到南,分别是位于齐桓镇南方一千多里的一处深水湾、大陆最南角以及虬髯岛北部湾,只要将这三个地方经营好,接下来就可以着手摸索河东航线了。
深水湾,顾名思义,湾内的海水很深,足以停靠大型军舰,是一个天然良港,而且对面就有两座小岛,一左一右如同两尊门神,护卫着深水湾的安全,这简直是一块天赐宝地,只要在岛修建炮台,再架大炮,啧啧,那画面太美,所有有坏心思的海豪杰看到后都会想哭。
理所当然的被海军相中,准备将其打造为一处纯粹的军港,天下无敌的要塞,甚至,第一舰队都有将基地干脆迁到深水湾的冲动。
可惜,深水湾已经被李康批给了正在组建的第二舰队作为基底老巢,刘仁轨晚了一步,无奈只得继续缩在齐桓镇,这倒是让齐桓镇镇长齐预窃喜不已。
当然,深水是不可能作为纯粹军港使用的,它将会被分割为两个部分,主要的部分还是要作为民用港口,为未来可能存在的海贸易做中转和进出口。
至于南角和虬髯岛的开发就要等深水湾步入正轨以后喽。
华夏六年元月三十一日,此时的深水湾已经搭建了一条临时木质码头,数艘货船缓缓靠了来,数以百计的奴隶、船夫、移民,在监工的招呼声中,有条不紊的开始往码头卸运货物。
张平五代末期、北宋初期人,世界船坞之父在一众文员的陪同下,和护航的海军飞2号舰长周泰、前文龙炮台备御官刘海一起,在货物都卸载完后,从舷梯下船,踏了他将要为之奋斗最少三年的土地。
内阁已经决定,在深水湾附近设立新的城镇韩非镇镇名取自战国时期法家之集大成者韩非子,由张平出任首任镇长,至于具体建镇地址,由其亲自观察后,自行选定。
建镇是张平的首要任务,其次,他还肩负着搭建第二造船厂的重任,兼任着第二造船厂厂长一职,足见李康对他的信任。
而头给第二造船厂的定位是纯粹的军舰制造厂,不接受民船制造,意图再明显不过,就是要缩短第二舰队的成形时间。
跟他一起来的飞2号以及其所有成员,包括舰长周泰,此时已经接到了海军部的调令,从到达深水湾之日起,就地划入第二舰队编制,驻扎深水湾,以保护深水湾的安全。
前文龙岛炮台备御官刘海也跟着一起来此,自然是因为要在深水湾对面的两座小岛修炮台,他将转任双岛炮台备御官,统领韩非镇所有陆军,没错,炮台在如今的华夏是归陆军序列的。
不仅仅是这两座无名小岛,深水湾附近的高地也是炮台的落脚之地,枢密院势必要将深水湾打造的固若金汤,成为一座超级要塞。
………………………………
第223章 刘海、周泰
码头,工人和奴隶们仍旧忙碌着,一时半会儿帮不忙的张平索性邀请周泰和刘海去攀登附近的一座小山,登高望远,陶冶陶冶情操,顺便还能观察一下周边环境地貌,为将来的韩非镇建设选址。
几人在护卫的陪同下,手脚并用的往爬着,样子有些狼狈。
没办法,这里可是纯天然的面貌,一点人工痕迹都没有,更别说山路了!难道还能指望森林里的土著有那个闲情雅致修一条登山路好让自己踏青吗?
不过好在除了张平以外,全部都是军人,而且都还有武艺在身,区区攀爬一座小山,根本不在话下。至于张平,虽然他是一个文人,但并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残废,在一旁护卫的稍微帮衬下,还算游刃有余。
一个小时后,几人登了山顶。
“壮哉!山海之美!”一登山顶,张平就立马四周眺望一番,接着就忍不住开口称赞道。
“张镇长,您还是别着急发感慨了,爬了半个多时辰的山,您不累吗?先喝口水润润嗓子,然后想赋诗,想唱歌都随您!”刘海嬉皮笑脸的递给张平一个军用水囊,嘴打趣道。
“明明是好心,偏偏从你嘴里说出来,那么让人不痛快!”张平笑了笑,伸手接过水囊,仰头“咕咚咕咚”灌了一大口,丝毫不顾及文人体面,末了,还用衣袖擦了擦嘴角的水渍。
“这就叫好心没好报!”周泰在一旁帮腔道。
“好心没好报是这么解释的吗?这我还是第一次听说!”刘海没好气的撇了撇嘴,径直拿起水囊灌了起来,话说,他也很渴啊!
“哈哈哈…那你今天听说了!”张平也跟着笑起来。
“周兄,你们海军的眼光还真不赖啊,找到这么块宝地!”刘海懒得再继续这个话题,往前走了几步,低头看了看前下方的海湾,回头挑了挑眉毛,道。
虽然现在陆海军关系紧张,但那是整体而言的,关乎到个人的时候,就没那么讲究了,刘海和周泰以前基本没接触过,谈不印象是好是坏,所以两人之间都能保持最客观的态度,没有像层大佬那样,一来就撕逼。
“那是当然!我们吃这碗饭的,哪能没两把刷子?”周泰理所当然的说道,接着脸色微微红了红。
其实这处海湾当初是邹伯奇教授坚持要到外面的两个岛做调研才无意中发现的,纯属运气,而且这个运气跟他们海军的关系还不大,但这一点周泰是绝不会说的,即使两人不会因为陆海军的矛盾而互相敌视,互相之间下意识的还是要在对方面前维护自己的军种。
张平也小心得走到坡前,从山俯视下方,跟在下面时的感觉完全不同,站在山有一种跳脱“庐山”的轻松感,眼界更急开阔,能够一览全局,不受限制。
从面往下看,整个深水湾就像是一个弧形大灯泡,出入口很窄,而且出入口外面不远就是双岛,更妙的是,深水湾两侧弧形海岸的地势都很高,比如他们现在所站的小山就位于深水湾的一条胳膊,绝对的易守难攻。
另外,深水湾两侧不远就是长长的海滩,以后等华夏人口去了,富人多了以后,完全可以利用起来,发展个旅游业啥的,开拓第三产业,为韩非镇增值创收。
更重要的是,有海滩存在,新城的选址就不用跑远了,正好与深水湾军港连成一片,更利于未来城市向两边扩展。
“只要在这里架十几二十门十斤炮、二十斤炮、四十斤炮,保管让所有海来犯之敌望而却步,心存侥幸者、不知好歹者必将遭到惨烈打击,有来无回!”刘海眯了眯眼,慷慨激扬的说道。
“哧…你哪来的那么多重炮让你架山?”周泰不爽的说道,大炮都给你了,我们海军舰炮怎么办?
“听军械司的朋友说,现在重炮都可以造了,我是没有,但可以找他们要啊!”刘海一副机智如我的表情说道。
“行了,别跟我这打马虎眼,我不吃这一套!”周泰没好气的摆了摆手,道,“怎么着,以为我要蹭你在军械司的关系不成?”
见小心思没有瞒住对方,刘海脸皮微微有些发烫,不过他脸皮厚,外人看不出来。
“我哪有什么关系?我就一小小的中校备御官,哪里能入得了军械司老爷们的眼?这不是正常申请嘛!到时候还得麻烦岳老总!”
岳老总,只得就是陆军司令岳飞,老总这个称呼不用说,又是从李康嘴中冒出来的,就跟之前的领导一样,迅速的流行开来。
信你才有鬼!
不过周泰也没有继续下去,转而掉头向张平问道:“张镇长,城镇的地址有了大概的想法了吗?”
张平就一直站在一旁笑眯眯的看着他们,突然听到周泰的发问,连忙道:“从面看不清具体内容,但也有了几处看着还不错的地方,到时候还要亲自去走一遭才能做出最终选择!不过这些不急,还是先将港口建设起来再说,这是重中之重。”
一听张平如此重视港口,周泰立即喜笑颜开,连说三声好,显然对他而言,港口才是最重要的。
刘海虽然有些不爽,但他也不好说什么,毕竟炮台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确实不如港口,再说了,这种城建事宜都是归张平这个民政长官管的,他和周泰都只负责军事。
接着,三人你一句我一句又聊了一些未来的发展战略,不知不觉间,时间就过去了一个多小时。
“时间不早了,我们下去吧!”张平建议道,“底下的人如果不看着点,他们就不会用心办事。”
“我无所谓!”周泰说道。
“你们先下去吧,我还要再看一会儿,炮台的位置必须选择一块最佳地盘。”刘海却是摇了摇头,他想一次性先将炮台的位置简单的确定一下,好让自己心里有个数,到时候具体计算测距的时候,也能起到参考作用。
“那我们先走了!”
………………………………
第224章 视察火器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