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兵法大圣-第1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哀思更容易融入诗中,而由男人来写闺怨诗的话,虽然可以将此诗写的豪放豁达,但大多会失去那种惹人哀怜的韵味。

    苏仪一脸为难,而其他六人则是窃笑不已,一脸看热闹的神色。

    “这也没什么吧,我听说你曾为一个已死之人作《示儿》一诗,连死人的视角你都能代入,活人女子的视角为何就不能?”凶澜撇了撇嘴。

    “不,今时不同往日,那时候的情况特殊……罢了,那在下便献丑一番吧,容我想想。”

    苏仪摇了摇头,终究是放弃了争论,随后闭上眼来,似是在酝酿着什么。

    众人屏息凝神,苏仪的每首诗都堪为经典,他们可不想错过见证新诗问世的机会。

    随后,苏仪摆正姿态,面色肃然,念诵道:“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苏仪只念出头一句,六人尽皆一愣:这格式可不是诗啊!

    就连凶澜大将也是诧异不已,虽然这不是诗的格式,但这句“寻寻觅觅”,念起来为何却是如此朗朗上口?

    苏仪全然无视众人的反应,继续念了下去:“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随着苏仪的念诵,一张闺中怨妇的满面愁容跃然于众人眼前,此“诗”的情思细腻与声调婉转,令众人情不自禁地陶醉其中,难以自拔。

    早已没人在乎格式问题了。

    但苏仪念到“点点滴滴”时,却是突然一顿,随后扬起一抹不可名状的笑容,缓缓诵道:“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众人双眼齐齐一亮。

    “真……真他娘的好、好诗!”卫江山一拍大腿,激动的满面通红。

    曹南白了卫江山一眼,骂道:“你这家伙可真会破坏气氛,此‘诗’之细腻,全被你这句粗话给搅黄了!”

    ……

    (ps:咳咳,昨天高烧爆发,烧到了402度,早晨起来感觉要死了,在床上躺了一天,浑身没力气,所以为昨天没更新说个抱歉,实在是有心无力,连拿起手机写请假章节的力气都没了。今天稍微好了点,不过还是感觉有点头疼,这些天会尽量把高烧期间的更新补回来,月底之前尽量突破百万字大关吧t…t,各位战友多多谅解。)(未完待续。)
………………………………

第290章 声声韵

    “怎一个愁字了得……此句,怎一个妙字了得!”韩修竹情不自禁鼓掌道,“我原以为苏弥天胸襟豁达、不拘小节,其诗大多豪放而又雄健,没想到竟也能做出此等细腻的诗歌来!”

    “不过,这好像并不是诗吧?”沈域山看向苏仪,问道。

    苏仪微微一笑,这首《声声慢》在严格意义上得称作是“词”。

    但词原本也是诗的一种,起源于梁朝、始兴于隋唐,并在宋朝发展到巅峰;最开始的词,只是文人墨客试着打破常规、而创造出来的一种格式散乱的长短句,但后来有乐师将其填入了曲谱之中,发现这种长短句、比起格式规范的律诗绝句唱起来更加悠扬婉转,随后才有人专门为了一首曲子而填词,而“词”的格式才逐渐趋于规范。

    一丝异色在苏仪的眼瞳中一闪即逝,歌词恰巧在梁朝才初次出现,莫非他误打误撞成为了这个世界歌词的鼻祖?

    “这首其实也是诗,好像没人规定诗必须是四言、五言或是七言吧?只是这首诗是专门为了配乐而写,你们可以称其为‘歌词’。”苏仪道。

    “歌词?难怪念起来如此朗朗上口,韵调优美、如同行云流水,若是将其填入曲中,将会是何等委婉动听?”沈域山道。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个韵调,果真令人百念不厌!”

    “不仅如此,你们有没有想过,古时候用诗来填曲能增强文武曲的威力,但除了司马相如的原本《凤求凰》以外,其他诗效果不甚理想,只是聊胜于无;若是这歌词填入曲中,会发挥出怎样的效果?”曹南目光闪烁。

    众人微微一怔,好奇心如火腾烧,几乎冲上九霄云外,旋即不约而同地看向苏仪。

    “咳咳,这个我也无法断定,只能等后人作出适合此歌词的曲子,方才能验证曹兄的这个想法,我却是无能为力了。”苏仪苦笑着摇头道。

    古华夏虽然有许多歌词流传到后世,但那时候还没有曲谱,很多乐曲只能在师徒间口口相传,久而久之,许多经典的曲子到后来大多流佚,想要复原古曲是极难的。

    苏仪又想起了韵调,华夏后世将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声,又将这四声分为“平”和“仄”两类;其中的“平”就是平韵,其声调平直、低昂而又悠扬,而“上”音通“赏”,与“去”和“入”二声同属仄韵,其声调猛烈而又短促。

    平仄韵起源于隋朝,也就是在歌词出现后,一些乐师为了使歌词唱起来更优美,才有了平仄韵的总结归类;但在后世,“入”声消失,因此平仄韵到后来又演变为“阴平”、“阳平”、“上”、“去”四调,分别对应后世拼音的一二三四声,前二者为平,后二者为仄。

    简单来说,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一句,若是用平仄韵来标音的话,可以标为“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因此念起来才有一种朗朗上口,韵调优美的感觉。

    “这个世界还未出现平仄韵的规范分类,因此古体诗虽然极富内涵,但大多谈不上韵律优美,世人恐怕也难以理解这《声声慢》的经典,我倒不如将后世的韵书,例如《切韵》、《广韵》等等搬到这个世界来,让世人深入感受韵律之美。”

    苏仪默默下定了决心,又听曹南遗憾摇头道:“我试着在脑海中唱了一下,只是我对音乐一窍不通,难以创作出适合此诗的曲子来,只能等其他能人创作了,就可惜难以见到与此词相配的曲子在我眼前出世了。”

    “说到作曲的能人……我记得苏弥天你在武道会时曾弹奏出一首新的曲子,这一个月以来,那曲子你可作完了?”韩修竹问道。

    苏仪点了点头道:“嗯,已经完成了大半,待得瀛洲大会结束之后,我若是能全身而回,必然将其公之于众。”

    “甚好!”众人喜不自胜。

    待众人聊的尽兴了,凶澜大将才说道:“此诗颇具新意,又兼格调非凡,不错,老子必要将其束之高阁、以作收藏!”

    “咦,将军大人,您难道不把此诗交给令媛?”苏仪诧异道。

    “咳咳,小女儿家家的,此诗除了助长她的相思之苦之外,还有何用处?况且若是她要什么我就给她什么,岂不是太过宠溺她,日后我还怎么教儿育女?若是她日后无法成才,其罪在我!”凶澜大义凛然道。

    众人却是面色古怪,凶澜大将明显是包藏私心,见此诗太好,想要私藏啊!

    “怎一个贼字了得!”苏仪对凶澜大将竖起了大拇指,惹得众人捧腹不已。

    突然,曹南的袖子微微抖动。

    众人疑惑地看向他,只见曹南也是满面狐疑,从诸葛囊中取出了他的名刺,后者正在不断地抖动,而且微微放光。

    “怎么回事?”韩修竹问道。

    “与名刺有关联的,我只能想到白马论坛了,应该是这个小世界中发生了什么大事吧?容我进去一观。”

    说罢,曹南闭上双眸,将心神通过名刺,送入白马论坛之中。

    苏仪心生艳羡,因为只有行人才能拥有名刺,而名刺则代表着白马论坛的入场资格;苏仪知道白马论坛是高层仕子的主要交流场所,正因为不允许行人以下的仕子入内,这个论坛才能在千年以来、保持高素质对话和理性讨论。

    “没想到从这个时候开始,论坛就有权限存在了。”苏仪不禁叹息,他对白马论坛的样貌与氛围实在是非常好奇。

    遗憾间,曹南睁开了双眼,第一时间看向了苏仪,扬起一道不可言喻的笑容。

    “苏弥天,论坛内可是出大事了。”曹南道。

    “噢?莫非与我有关。”

    “是的,准确来说,应该是与你的这首《声声慢》有关。”曹南的笑容更加难以形容了。

    “咦?我好像并没有说过此诗之名吧?你为何知道它名为《声声慢》?”苏仪诧异极了。

    “因为,在白马论坛中竖起了一块七阶话题石碑,碑名正是‘声声慢’!”

    ……

    (ps:真是活到老学到老,这章查资料查入迷,一转眼就过去了三四个小时,因此写到了现在,稍晚点还会有一章)(未完待续。)
………………………………

第291章 词牌

    一抹讶色爬上苏仪的眉梢,心道这个小世界真是神奇,他明明身处三四万里之外的东海,白马论坛却可以感知到他与人的交谈、并竖立起话题石碑,而最奇特的地方便是,他根本没将“声声慢”说出口,这三个字却能凭空出现在话题石碑之上,这究竟是什么原理?

    “莫非是先贤公孙龙独有的力量?亦或是圣道之力?真是令人难以捉摸。”苏仪心想着,他对白马论坛真是感到越来越好奇了。

    其他六人则对话题本身更感好奇。

    沈域山提出质疑道:“曹兄,你没看错吧?果真是七等的话题石碑?”

    曹南无奈道:“那么大一块石碑,想看错都难。”

    沈域山又道:“若是果真如此,那也太不可思议了!你们要知道,一般来说只有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大事件才能达到七等话题,譬如秦朝一统天下、王莽篡汉,造纸术和毛笔的出现,这些事件无不大大影响一个国家、甚至全天下黎民百姓未来的运程,当初陆不群晋升冠军就引动‘圣道剑鸣’奇观、仇英彦只身闯扬州,救回百万难民,也只不过是五等话题。”

    “嗯当初陈老元戎开口评价说:陆不群虽然天赋非凡、而且有大气运加身,但没有‘圣道真命’,在元戎之前恐怕难以握住圣道之剑;而仇英彦闯荡江北,其目的主要是为了个人的历练,救回难民只不过是顺手而为,两人的行为对整个世界并没有太大影响,因此的话题石碑等级都高不起来。”曹南补充道。

    “对了,我记得当初《射经》问世时,话题石碑也是七等?”卫江山问道。

    “是也,这本经文不仅在动笔时引动了文冲星斗奇观,而且在成书时还间接地拯救了全体人族,可谓是功不可没,形成七等话题石碑也是众望所归;而抛去这两点,《射经》的教化意义也十分非凡,不仅能补齐了六艺经典,而且还助天下仕子能更快地提升射术等级,教育作用不可谓不大。”曹南面露激赏之色。

    苏仪却是面色古怪,其他人都不知道《射经》就是由他所著,但他也没有自夸的恶趣味,因此只是问道:“现在的《射经》怎样了?人们是怎么看待它的?”

    “自然是将它和《诗》、《书》、《礼》、《乐》置于同等的高度,而且我听说郡级以上的兵学院已经开始普及《射经》的教导了,武生以上的仕子都能够入学就读,只是我爹请了一位名师、一对一地指导我,怕是得晚上好一阵子才能学到《射经》的真谛了。”曹南摇头道。

    韩修竹笑了笑,道:“等瀛洲大会结束以后,我就会入读州学院。”

    “嘿嘿,之后我也会正式迁居到南徐州,届时就请多关照了。”夏子瑜道。

    “那是自然。”

    苏仪点了点头,但说实话,他和韩修竹都是最近才搬到南徐州来,都属于需要被关照的立场。

    凶澜大将一直在旁听众人的谈话,似是对人族的文化很感兴趣,偶尔会插上几句嘴,但大多时候都是在微笑点头。

    又聊了一会儿《射经》的话题,众人自然而然地将话题引回到了《声声慢》的身上。

    “无论如何,我还是觉得太奇特了,这首《声声慢》没有形成军文,更没有任何奇观出现,为何能与教化天下的《射经》一般,形成七等话题?它究竟对全体人族有什么影响?”沈域山摇头晃脑,显得十分不解。

    韩修竹则猜测道:“我觉得,也许是因为这‘歌词’是在世上首次出现,未来会有何作用还是未知数,但圣道却判明歌词会对人族有巨大的帮助,将来必将大大地改变这个世界的格局,所以才能达到七等话题吧?只不过,现在词的功能还没有被激发出来,因此才没有形成奇观。”

    众人开始揣摩韩修竹此话的可能性,苏仪则是微微一笑。

    在后世,词的地位丝毫不亚于诗,因为格式更加自由,所以能表达出来的内涵比诗更多,许多词的文风也比诗更加优美婉转,这些优点都是后者难以企及的;发展到宋朝时,词的繁荣度远远超过诗。

    “若是有机会,我应当让歌词在这个世界大放光彩,或许能加快历史进程,提升人族的整体力量。”

    苏仪心想着,又说道:“我和修竹兄持相同意见,这首《声声慢》是闺怨诗,自然不属于军文的行列;而纵然是能形成军文的边塞词,若是没有相应的曲子,恐怕也无法发挥出全部力量;先不提我等是否有作曲的才能,此刻我们身在东海,怕是没有闲暇去作曲了,倒不如你们都以‘声声慢’作为词牌名,写词一首发布在话题石碑上,或许会引起一些乐师的兴趣,动手为其作曲。”

    “这个建议不错,但‘词牌名’是什么?”曹南愣了一愣。

    苏仪目光一动,想起这个世界、专门填曲的歌词都是首次出现,词牌名更是无需多说。

    于是苏仪便解释了一下词牌的作用,大意就是曲子的旋律是固定的,但歌词却可以自由填写修改,只是无论歌词内容如何,格式是一定要对应曲子的,因此这些相同格式的歌词,便是“词牌”。

    “也就是说,模仿《声声慢》的格式,作词一首是吧?”曹南目光一亮。

    “没错。”苏仪点头。

    “嘿嘿,我先来我先来!”夏子瑜争先恐后道。

    韩修竹白了他一眼,道:“夏兄,你难道又想作什么‘天上一轮月’之类的打油诗么?”

    夏子瑜神色尴尬:“不不不,这回肯定高雅的多,你们听着――风风雨雨,点点滴滴,年年夜夜岁岁……”

    “我呸,又是打油诗开头,你快打住!”卫江山推了夏子瑜一下。

    “咳咳,我觉得还蛮好的呢。”夏子瑜翻了个白眼。

    苏仪却说道:“先不论这句中的含义,光是念起来的话倒是朗朗上口,十分整齐地押了平仄韵。”

    “苏弥天说的不错,夏兄的这句‘风风雨雨’,念出口倒是和‘寻寻觅觅’的感觉相差无几,十分顺口……咦,平仄韵又是什么?”曹南又愣住了。

    苏仪干笑一声,他原本并不打算将未成型的平仄韵概念公之于众,但既然不小心脱口而出,他也不打算藏私,因此花了点时间,将平仄韵的概念讲述了一番。

    “原来如此,平仄韵就是所谓的‘音韵’,和古来的‘字韵’截然相反,但大体概念还是一样的。”曹南点了点头。

    “这首《声声慢》中‘寻寻’、‘清清’、‘凄凄’虽热都不押字韵,但念起来却是朗朗上口,和古时的‘寒山旦’这类字韵有的一比。”沈域山详细解释道。

    “也可以声韵和字韵结合起来,全诗无论是心读还是口诵,都能显得更加优美。”苏仪提醒道。

    众人双目一亮,曹南仔细回忆,发现苏仪之前所作的许多首诗,例如《龙城飞将》、《靖边》等等,都是押了字音双韵的。

    “原来苏弥天在很早之前就已经有了字音双韵的概念,而且早已熟练运用,就这一点来说,号称文坛之巅的蒋孺子是远远不如你啊!”曹南感慨道。

    “难怪苏弥天的诗每每听起来总有一种特殊的韵味,真是令人百听不厌、百看不倦,现在我终于理解了他的诗为何每一首都是经典了。”沈域山道。

    “我理解了更多,但基本都是自己和苏弥天的差距。”韩修竹笑道。

    “诸位过奖了,一首诗是否优秀,并不是单纯只看音律的,是否有内涵才最重要。”苏仪摇头道。

    众人齐齐翻了一个白眼,苏仪这句话虽然是在自谦,但在他人耳中听起来却像极了自夸,凭心而论,苏仪的哪首诗是没有内涵的打油诗?

    “罢了罢了,与苏弥天这等千年不遇的大才子相比,我等只会越发自惭形秽,还是老老实实做好自己的本分吧;这首《声声慢》能否传世,得到相应的配曲,就看我们的造势了!”曹南严肃说道。

    “好!我等就以‘声声慢’为词牌,各自作诗一首!诸位不要藏拙,文采好不好不要紧,最重要的是为世人开个头啊!”卫江山提议道。

    “而且,能为世上第一个词牌写词,这可是名留青史的好机会。”寡言少语的田初则嘟囔道。

    众人闻言,神情极为振奋,作为将门子弟,他们早已视金钱为粪土,只有功名才是他们想要的。

    而既可以获得名声,又可以无需为国捐躯,何乐而不为?

    于是众人绞尽脑汁,纷纷为《声声慢》作词,曹南写出了《声声慢・口口声声》,而韩修竹则写出《风风火火》,沈域山则是《形形色色》……但六人作来作去,始终写不出《寻寻觅觅》的韵味,不禁垂头丧气。

    苏仪笑而不语。

    “总感觉我们作的诗缺了点什么。”韩修竹终于发现不对劲了。(未完待续。)
………………………………

第292章 夜袭

    “咳咳,你也感觉到了?我觉得是我们的诗词缺少感情,任何诗词缺了感慨与情思,不能应景,那便是一篇单纯的文字组合罢了,行文再怎么优美也没有任何意义……但这毕竟这是我们仓促所作,也不能奢求太高的质量。”曹南摇了摇头。

    “可苏弥天也是仓促所作吧?”沈域山嘀咕道。

    众人齐齐翻了一个白眼,沈域山这不说还好,一说,真是令众人越发的感到自惭形秽;他们此刻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找个地洞把自己埋起来,与苏仪比才华,这实在是太丢人了。

    苏仪则是微微一笑,道:“曹兄只说其一,未说其二。”

    “噢?莫非我们所作的词缺少韵味,还有其他原因?”曹南一脸诧异。

    苏仪正想回答,却被凶澜大将抢了先:“你们这些小兔崽子啊,莫非真以为这是一首闺怨诗?就连我这个粗鄙的外族人都能听出来,这首诗可不是单纯的在表达女子思念情郎!”

    一抹疑云涌上众人的眉梢。

    曹南拧起眉头,看向苏仪,想要从后者的口中得到答案。

    然而苏仪只是微笑不语,显然并不打算指点迷津。

    而凶澜明显只是听了个大概,隐约察觉到这首词有其他含义而已,也解释不出什么所以然来。

    众人只能苦思冥想,果不其然,这首《声声慢》真是越读越是别具韵味,但除了苏仪这个原作者之外,在场几人就是无法捉摸词中的真意。

    “娘的,我们见识太过浅薄了,此诗内涵之深根本不是我等能够揣摩的,倒不如进白马论坛看看,那些学识渊博的前辈们定然会有惊人之语!”卫江山一拍大腿,随后取出自己的名刺,心神游入小世界之中。

    “说的也是,我也要去看看。”

    曹南又要进入白马论坛,韩修竹连忙道:“曹兄,记得要与我分享一下前辈们的评语。”

    曹南点头应诺。

    沈域山和田初两人目光微微一动,也启动了名刺的传送功能,前往白马论坛,只留下三个将才面面相觑。

    《声声慢》的话题石碑下围满了人,声色嘈杂、论语鼎沸,这是只有在惊世话题出现时才会有的光景。

    还没等曹南等四人靠近,议论声便如同浪潮一般向他们迎面扑来。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开头便连叠七字,以一十几岁的少年,其创意怎能出奇如此?真令人匪夷所思。”

    “若是寻常的少年,自然不可能这般出奇,但凭苏弥天之才,并没有什么不可能。”

    “这十四个叠字,又加上‘点点滴滴’四个叠字,情景婉转,真乃绝唱是也!”

    “开篇的叠字越读越妙,此气机之流动,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叠字典范。”

    曹南等人对视一眼,听到诸多前辈的高评,四人越发觉得苏仪此诗之妙,恐怕远超他们的想象。

    “你们怎么评此后全诗的意境?”

    “这首歌词平铺直叙、简单易懂,没有任何文艺技巧,也没有任何斧凿锤敲的痕迹,却恰如其分地表达出了作者的满腔愁苦,但是……”一位老人摇了摇头。

    “呵呵,此诗初一读,便使人有九曲回肠、愁肠百结之感,全篇写愁、却不露一个‘愁’字,满纸呜咽,愁情之重,可谓是一字一泪,但说实话,其中那种孑然一身、孤独凄惶的境况,非作者本人不能领略我等还是不要擅加揣摩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