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兵法大圣-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渡江!前进!”那单于发出愤怒的号令,心中只剩下了复仇。

    然而没有任何蛮族回应他,所有蛮族全都抬头看向对岸,面色惊恐、逃犹不及、如何受令?

    那单于也看向对岸,只觉遍体生寒。

    继吕布之后,数十名先贤受到召唤,其英魂借由春风化雨而凝聚,在南岸的天空中并列排开。

    养由基、飞卫、纪昌、更羸、李广、姜维等等,几乎全都是史上射术境界达到极致的弓将!

    吕布一箭便屠灭一座十万大营,这数十名弓将齐出,让亿万蛮族吓破了胆。

    对岸许多蛮族心生怯意,开始后退。

    这时,后方传来一道喝声:“一群废物!胆敢后退者,杀无赦!”

    说罢,一道赤色狼爪拍下,将方圆十丈以内的蛮族士兵碾成肉泥。

    所有蛮族纷纷止步,但看向天空中的英魂时,仍然惊恐万状、魂不守舍。

    而江南的百姓沸腾了,尤其是这些弓将的将门世家最为激动:平时他们虽然能借由武庙和自家祠堂沟通先祖的意念,但此刻首次见到平时心中崇拜的先祖活生生出现在他们眼前,几乎让他们欣喜若狂。

    “先魂尚在,人族不灭!”

    “人族不灭!”

    长江南岸,所有守备士兵欢呼雀跃。

    万民的欢呼声传入苏仪的耳际,让他心中讶然不已,没想到自己的《射经》引发的春风化雨奇观,竟然能和众志成城奇观一同形成这样的场面。

    这可是几十位弓将英魂齐齐显灵啊,自从人族建立武庙以来,可曾有过这般壮阔之景?

    盖世豪雄,顶天立地!

    国院的动静比外界还大。

    “大事,大事!怀柔伯的英魂苏醒啦!”

    司祭人员的大声呼唤,让国院内所有工作人员的情绪空前高涨。

    “也就是说,龙城通道能被修复了?”

    “若真是这样,人族有救了!”

    “不,还不行,我试着沟通怀柔伯的英魂,但没有得到回应,显然还处于半梦半醒的状态。”

    这句话好似一盆冷水从头浇下,一众官员急的直跺脚。

    长江两岸,瀛洲列岛,全天下的目光都聚集在了素水县附近。

    苏仪一直注视着天空。

    对岸,蛮族率先下手。

    一头单于以暗红怒火化为雄鹰,一声鹰啼啸裂,百丈双翼铺展,疾如雷电,眨眼间便跨越了几十里的江面,瞄准其中一位弓将英魂,双爪狠狠抓去。

    而那位弓将仅仅是食指拨动弓弦。

    弓弦崩的一声响,怒火雄鹰应声消散。

    没有任何壮阔的声势、更没有发出任何响声,雄鹰就这般消失的无影无踪!

    百姓们发出一道惊呼,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做梦:这场面之诡异,好似那雄鹰从未出现过一般。

    有一些见多识广的射艺君子双眸一凝,神情激动不已。

    “竟然是怀柔伯李广的射术五境‘应弦而倒’!这般诡异莫测的射术,实乃我平生仅见啊!”

    “不错,不错!与平陶候吕布声势浩大的‘辕门射戟’相比,怀柔伯的射术毫无疑问更加实用,真乃弓弦一响,敌方上将‘应弦而倒’!”

    各地君子们眉飞色舞地谈论着李广的射术。

    但几位老元戎与一干飞将却是愁云满面,连苏仪也不禁微微皱起眉头。

    许多细心人都发现,李广在使用了“应弦而倒”能力后,身形摇晃,体表逐渐变得透明起来,与刚使用过“辕门射戟”能力、仍然精神抖擞的吕布形成了鲜明对比。

    而在随后,蛮族充分发挥了他们趁火打劫的本性,又有一头怒火所化的巨鹿向李广奔来,四蹄踏空、风声淅沥,转瞬间便接近了后者,一头撞去。

    ……

    (ps:咳咳,前阵子因为工作问题,心情低落,状态不佳,连流水自己都不知道在写什么,最近两天已经缓过状态来了,日后定有更精彩的故事呈上,求支持,求推荐票~)
………………………………

第97章 李广难封

    在南岸人民紧张的视线中,李广皓首微摇,似是发出了无声的苦笑,他似乎再也无力接下单于的全力一击了。

    突然,一柄百丈长的青铜古剑从京都建康城中飞出,刺入那巨鹿的胸口;后者发出一声哀鸣,身体迅速膨胀,若是就此自爆,必将波及李广,将他的英魂搅的灰飞烟灭!

    那柄青铜巨剑轻轻一颤,一阵剑鸣传出,竟然将巨鹿膨胀的势头遏制,两者双双归于虚无。

    人们纷纷大松一口气。

    苏仪见状想到:“李广一生守卫龙城,蛮族莫不敢犯,而他死后甚至还将龙城化为小世界,永世镇守人族边疆;如今李广的英魂受到召唤,却如此萎靡,根本无法对蛮族造成太多威胁,但蛮族仍然卯足了劲要灭杀李广……莫非跟龙城的问题有什么关联?”

    苏仪快速思考,然而还不等他总结出答案,两岸的战斗爆发了!

    一众弓将英魂开始挽弓搭箭,一道道附加了射术四境甚至五境的箭矢呼啸射出,如流星赶月!

    几乎是在同一时刻,所有百夫长以上的蛮族齐齐出手,一道道战嚎和火兽铺天盖地卷向对岸。

    更多数量的蛮族单于或发出战嚎、或怒火化形,全力对抗;甚至有几位单于祭出了信仰图腾,为的,就是抵挡那些附加了五境射术的箭矢!

    四境射术的箭矢大多被拦截下来,但一些弓将的五境射术附带着各种各样的诡异特效,让蛮族防不胜防,或不射之射、或百步穿杨、或惊弓之鸟……众多射艺的巅峰能力轰鸣闪耀,又添南岸众多豪杰和飞将时不时地抓住时机,以笑里藏刀袭扰,蛮族死伤颇重。

    人族借着弓将英魂的势头,对蛮族迎头痛击,看似取得了优势。

    但许多了解形势的仕子知道,虽然这些弓将英魂对蛮族造成了不小的杀伤,但蛮族全民皆兵,前线的蛮族只不过占其总人口极小的一部分,而死在弓将箭下的蛮族更是九牛一毛、沧海一粟而已。

    相反的是,这些弓将每发出一矢,身形便变淡一分,显然不可能支持太久。

    大局仍然握在蛮族的手中。

    “唉,终究是命运吗……”国院之中传出一声叹息。

    “若是怀柔伯能够……”另外一位老人也摇头说。

    这些先贤的英魂仅仅是一道意念,虽然有军衔和力量的概念,但却不能动用士气,并不能发挥出生前巅峰的力量,否则早已扳回大局了。

    无视了纷飞的战火,苏仪全神贯注地注视着李广的英魂:后者拦下雄鹰之后,没有再次出手,他透明如水的身形受到战斗的余波冲击,几乎要消散在天地之间。

    但普通人并没有注意到那么多,多数人都被眼前的战斗场面吸引了。

    江面上硝云弹雨,两岸的高阶力量打的天昏地暗。

    某座郡城中,一位文人看的心神激荡,灵感突发,当众写下《咏平襄侯》一诗:

    国小民薄万事亏,

    武侯兵意继于维。

    良田百顷不在亩,

    但有远志不当归!

    此诗一出,春风吹拂,纸上文字涌出金光,凝聚成一束能量,倏地飞往江边,注入平襄侯姜维的英魂之中。

    骤然间,姜维英魂明亮两成,其射出的箭矢更加犀利,竟然突破了单于的阻截,一箭化十、十化百、百化千万,如倾盆暴雨,直直泼入蛮族的队列之中。

    低阶蛮族的抵抗毫无作用,箭雨覆盖范围内,从牧民到千夫长,箭落,倒地而亡。

    高阶蛮族更是手忙脚乱,狼狈不堪。

    这个场景经由众志成城奇观的演化,清晰地浮现在每个人族的眼中。

    一时间,人们顿觉扬眉吐气、欢声如潮。

    写下《咏平襄侯》一诗的那位文人愣住了,丝毫没有预料到自己所写的诗竟然能造成这种奇妙现象。

    周围的人也百思不得其解:这只是一首普通的诗,竟然也能增幅先贤的英魂?

    有几人心中隐隐猜测到这种异象产生的原因,但都不敢断定。

    这时,全国各地的武庙轻轻一震,一道雄浑浩瀚的声音在每个人的脑海中响彻开来。

    “众志成城,此奇观经由天下黎民的期盼而生,也能借由每个人心中的思念而受到增幅;或诗、或词、或文章,尽管将你们的期望洒于纸上,先贤们必将感受到你们的期盼!人族兴亡,在此一举!”

    这道声音宛如天鸣,令人信服。

    许多仕子纷纷反映过来,纷纷找来笔墨纸砚,没有案桌的直接席地写字;《射经》引发的春风化雨奇观仍然没有停止,但这些金色雨点并不会沾湿纸页,只是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墨水之中,为所有文人即将动笔的诗文增添光华!

    江南全域、各州各地,大量文人墨客纷纷抬笔,将自己的期望挥洒于笔下文章之中。

    有的人写《穿杨歌》、有的人写《箭如飞燕》、而有的人另辟蹊径,以一篇长文书写所有弓将先贤……所有文人各展其才、百花争艳;一篇又一篇的赞美诗词问世,或多或少、纷纷增强了天空中的先贤英魂。

    一时间,弓将们大展雄威,箭雨如云,延绵不绝,几乎覆盖了整段长江下游。

    蛮族的伤亡陡然加剧,高阶蛮族难以应付受到万民期望加持的弓将们,更添南岸的人族大能不停袭扰,令他们手忙脚乱;不得以,后方待命的蛮族赶赴前线加入了战斗,单于与狼主的数量剧增一倍,这才稳住了局势。

    许多高阶蛮族一边与南岸对抗,一边在喉咙中发出咕咕的低沉吼声,额头上青筋暴露、面目狰狞,似有怒火要夺眶而出。

    原本,他们携带者山崩的气势,欲将人族一口吞没;然而,现在却被人族压着打,这是何等憋屈的场面啊!

    许多蛮族心中羞愤交加、苦不堪言。

    人族的文人们还在不断的书写诗文。

    其中有些才子更是文思泉涌、妙手多得,短短百息之间,竟然已经写出了三首诗!

    每个地方,当一篇诗文的文采与意境达到一定程度、并且其中寄托了纵横沙场、奋勇杀敌的渴望与志向时,投笔从戎奇观出现,军文形成!

    人族各地接连于空中浮现出或大或小的龙纹笔,短短一柱香时间,竟然有二三十篇军文问世!

    这个数量,几乎超越了往日和平时期的数年、甚至数十年的产量!

    只不过,由于事发突然,许多文人墨客并没有经过长时间的酝酿,所以形成的军文质量并不高,几乎全都停留在下品军文的程度。

    很多弓将得到增幅,力量大增,但奇怪的是,但有人写下赞咏李广的诗时,虽然一样化为流光注入李广的体内,但却并没有为后者增强分毫。

    许多人心中百思不得其解。

    苏仪也让季安从库房中搬出了一张桌子,将笔墨纸砚排开,却并没有立刻动笔。

    与天下黎民狂热的气氛截然相反,苏仪的面色十分平静,他的目光紧紧盯着天空中,视线牢牢固定在怀柔伯李广的背影中。

    一众弓将先贤英姿勃发、箭射淋漓,唯独李广静静地站立着,眉宇间似是有无奈、有愤恨、有悲伤……诸多情绪好似打翻的染料罐一般将他的面庞浸透,形单影只的身形看起来是那般凄凉。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代英豪显得如此落魄。

    是否是独力难支的悲哀、亦或是怀才不展的惆怅?

    苏仪想起了“李广难封”这个词,从而联想到这个世界李广的生平经历:可以说,李广的一生都活在悲剧与遗憾之中。

    李广出生于将门世家,自小学习祖传射术;有一年,匈奴来犯边疆萧关,少年李广从军出征,以他精湛的射术射杀几员蛮族统帅,获得汉文帝的封赏,在长城内外小有名气;汉文帝十分欣赏李广,出行时常让后者随伴左右,李广也表现出众,常常以他手中弓箭射杀比他军衔更高的游散蛮族,更屡次与猛兽徒手搏斗,英勇非常。

    但李广的这些表现并不足以大肆封赏,又因为这个年代少有大战,汉文帝十分惋惜道:“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李广生不逢时,若是生在汉高祖刘邦的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封个万户侯都不在话下!

    后来汉文帝逝世,汉景帝继位,李广得到升迁,调往边疆担任太守,抵御蛮族。

    许多人都对李广抱有期待,认为他必将平步青云、封候拜将!

    但李广似是完美诠释了“时运不济”这个词的真谛。

    在李广担任边关太守的这几十年间,蛮族屡屡来犯,都被李广打退;前后历经大大小小几十次战役,李广可谓是功勋赫赫,但却并没有受到应有的封赏,或因为时常触犯一些禁忌、或因为不时的意外败北导致全军覆没,总而言之,李广的官位在这几十年间不停的升降,始终不得封侯。

    许多素知李广才能的人都十分惋惜,就连李广自己也私底下跟人抱怨说:他一生都和蛮族作战,先后历经近百次战斗,也算是劳苦功高;但许多才能和功劳都不如他的人却先后被封侯赐地,他一生的功业却得不到相应的封赏、这究竟是为什么?难道真的是他命中注定不该封侯吗?
………………………………

第98章 塞下曲·夜射虎!

    李广当时功勋卓越,已是飞将,本应接受枢密院的邀请,担任一州都督;但他却果断地拒绝了,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心中仍留有对封侯的渴望。

    历代先贤都是在拜将封侯、位极人臣之后,才会放下功名、离开朝廷,受任都督职事,为人族尽遗力,完美终老。

    李广自然也希望自己的仕途人生能够如先人一般完美,而且他的才能也足以媲美许多先贤了。

    终于有一年,人族对北方草原发起总攻,李广和卫青、霍去病连战连捷,将人族的疆域向北推进了上千里,并一同攻下蛮族祭天的龙城。

    李广终于得到了一次大展宏图的机会:他在此后接任龙城太守,镇守人族的最前线!

    当时的李广春风得意,以为自己必成元戎,只要晋升元戎,封侯岂在话下?

    而这也是汉武帝赐予李广的最后一次机会,世人都对李广抱有极大期待,都希望他能功成名就,增强人族的总体实力。

    然而,受到龙城遗留的蛮族天火大神的意志干扰,李广的军衔在此后没有任何寸进。

    直到终老时,李广仍然没能晋升元戎,更没能达成封侯的愿望,饮恨而终。

    李广死前的最后一缕遗志,就是能够保人族边疆万世太平。

    李广逝世的那一瞬间,似乎连圣道都为之泣涕,奇观爆发,龙城化为了李广的小世界,遁入了虚空之中,成为了人族最强的边防力量。

    后世之人听闻李广的历史,无不长吁短叹,都说李广有元戎之才、却无元戎之运。

    李广难封候,不是因为他没有才能,而是世道不平啊!

    当时的院丞感叹李广的遭遇,将其加入武庙英哲的行列之中,从此,怀柔伯飞将李广的碑位长立,成为后世的一大遗憾之一。

    苏仪每每想起李广的生平,心中便觉得惆怅不已。

    憾如山峦,悔似阳。

    长空上空的战斗还在持续,春风化雨仍然不曾停歇。

    在远处,极光璀璨,硝烟如潮,弓将们英姿勃发,蛮族怒火弥天。

    战斗越是激烈,就越发衬得李广的身形好似风中残烛、宛若火旁枯叶,随时都有可能消散于这片天地之间。

    战争的动静让大地惊颤,空气发出一声声爆鸣,其中的那抹哀愁、那缕恸号,似乎也跟苏仪一样,对李广难封鸣不平、话心酸。

    看到苏仪握着笔,久久伫立,却不动笔写字,苏诗儿一脸疑惑。

    “仪儿,你这是?”

    苏仪没有回答,而是仰头向天,高声大呼:“尽我绵薄之力,助先贤怀柔伯一展雄风!”

    李广似是听见了这声呼唤,回过头来看向苏仪,眉宇间掠过一抹惊奇色彩。

    见到苏仪打算专门为了李广写诗文,柳心照心头一动,瞳眸中浮起期待之色。

    就在苏仪准备动笔时。

    江北,中原。

    那位浑身燃烧着黑色火焰的矮小蛮族抬起蹄子,离开洛阳郊外,徐徐走向南边。

    他的步伐看上去是那般缓慢,但每踏出一步,其身形都会陡然出现在百里之外,仅仅是几个弹指间,他便莅临前线。

    从最底层的牧民到尊贵的单于,无论是普通还是狼、王甚至是汗族的血脉,所有蛮族都自觉地为他让开道路。

    大可汗伊利静静地伫立在江边,看着对岸的英魂们。

    十几位单于侍立两旁,垂下头来,以示对伊利可汗的尊敬。

    他看向李广。

    他伸手指向李广。

    仅仅是一指,伊利可汗没有动用任何能力。

    仅仅是一指,附近千里江段的北岸,所有蛮族好似得到了敕令,吼声隆隆、似有天啸。

    所有蛮族祭出了自己最强的一击,一道道战嚎音符、一只只怒火凶兽,一根根信仰图腾,惊天动地、翻江倒海,浩浩荡荡向李广扑去。

    别说是李广,换成任何一位弓将都无法抵挡这等攻势。

    李广闭上了双眼。

    苏仪眉头微皱,他的诗才写到一半。

    所有见到此景的人族纷纷发出一声惊呼。

    “竟然只袭击怀柔伯一人!”

    “难道蛮打算逐一击破?”

    “这下完了,怀柔伯看上去本就虚弱,绝对挡不住这一波集中攻击啊!”

    “先圣保佑!”

    “各位老元戎老飞将快来救场吧!”

    许多了解李广与龙城关联的人更是心头一紧。

    怀柔伯的英魂要是一消散,人族就真的完了!

    就在这时,数十位弓将英魂齐齐引弓射箭,南岸的高阶将领们也纷纷出手,或穷兵黩武、或笑里藏刀、或投鞭断流,几乎是无所不用其能,将对岸的攻击悉数化解。

    无数道力量碰撞在一起,顿时间摧山搅海、撼地摇天,交锋范围的江面几乎因此下沉三丈,狂躁的烈风将两岸人蛮吹的四处跌撞;一阵接一阵的刺耳啸鸣好似浪潮般接连扑来,所有人都感到振聋发聩、大脑轰鸣。

    “果然不出我所料,蛮族的目标只有李广一人,或许还跟龙城有所牵扯;我算是看出来了,这场战争的关键点,就是李广!”

    苏仪心中想着,又将注意力挪回桌面,奋笔疾书。

    巨响与烈光过后,江面再次恢复平静。

    人们看到李广英魂尚在,暗中松了一口气,都以为度过了危机。

    但几乎是在下一个眨眼间,蛮族发动了第二波集中攻击,目标仍是李广!

    眼看着第二波攻势越来越近,却只有稀稀寥寥的几人进行迎击,众多黎民百姓心焦无比、似有炎灼。

    没人能想得到,在大可汗的指挥下,蛮族竟然能无间断地发起进攻!

    国院中,两位老元戎手指微微泛光,似是在准备出手。

    但在转瞬间,他们二人齐声发出一道惊疑声,目光斗转,双眼映出了苏仪的诗页。

    苏仪已经写完最后一字。

    《塞下曲・夜射虎》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这是唐朝诗人卢纶笔下的经典诗作,用短短二十字,便淋漓尽致地将李广的射术跃然展现在了纸面上。

    而诗的内容则取自李广的一则典故:司马迁《史记》中记载,李广某一次出猎,见到草丛中的石头,以为是一头猛虎,立刻张弓射去,随后离近了一看,竟然只是一块形似猛虎的巨石而已,而他射出的箭矢,箭头甚至没入石中,可见李广射术之精湛。

    而卢纶则用华丽与夸张的文字,为李广的这则典故更添一抹戏剧与传奇的色彩。

    苏仪笔落,陡然间,诗页爆发出璀璨的光辉,熠熠辉煌、如阳闪耀!

    素水县的子民全都扭头看向苏仪家。

    苏仪眼前,诗页上,百丈光芒冲天而起,如流金瀑布逆流而上,全部灌入李广的英魂之中。

    只看到李广的身形刹那间变得凝实起来,眨眼间超越其他弓将,体表金光四射,充盈着磅礴的能量。

    素水县,所有百姓为之欢腾。

    “那边是苏家……那是苏十筹的诗文!”也不知是谁发出一声大喊。

    “仅凭一篇诗文就能让怀柔伯的英魂重焕光辉,可见此诗文之文采与意境、已经足以登上千丈山巅!”

    “等到这场战争结束,老朽定然要往苏十筹府上拜读!”

    “别说这么不吉利的话……”

    而其他各地百姓没能见到苏仪诗成刹那的景象,但见到李广复苏,也无不欢欣鼓舞、雀跃非常。

    李广的身形满溢着能量,不再虚薄。

    还不等苏仪高兴,他脑海中的练兵场轻轻一震,“金蝉脱壳”的天命将星射出一缕银光,从苏仪的眉间窜出,好似银色流星一般飞入李广的脑海中。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