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兵法大圣-第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位老君子抬头一看分数,连连叹息:“天生英才,我不如也!”

    又有两息过后,万老才交上答案,得到二十分;而傅老几乎踩着前者的脚后跟交上答案,却只拿到第四名,得到十分,神色懊恼不已。

    从题目念完到后两百息时间,代表答题阶段结束的铜锣声响起,一百多名参赛者中,只有四十多人答对题目,拿到分数,其余六十多人还是零分。

    江游踩着最后一息拿到了十分,但吴峡就没那么好运了,他直到铜锣响了五息之后才写出答案;不过吴峡也没有气馁,只是苦笑着摇头,握拳激励自己。

    其他没能拿到分数的参赛者连连叹息。

    就在所有人等待下一道题目时,主持人辛老却高声道:“诸位,坐稳了!”

    众人闻言一愣,有一部分人下意识地抓稳船舷。

    突然,从苏仪所坐的扁舟为中心,一阵浪潮向四面八方席卷而去。

    受到这阵大浪的袭击,苏仪处于中心稳如泰山,第二名的老君子和万老的扁舟微微晃动,所有拿到十分的君子们晃动程度加大,但也可以保持住平衡。

    只是,那些没拿到分数的人就惨的多了,其座下扁舟好似风中草蓑、雨中竭火,几欲覆没。

    大部分人立刻抓稳了船舷,面有惊色;但少数几个反应慢的就倒霉了,这阵大浪扑来,立刻令他们摔落水中。

    同时,河水中有一股无形能量将几位落水者缓缓托起,让他们重新浮了上来。

    几位落水者抱怨着爬回了扁舟。

    “我的亲娘,我不会游泳,刚差点以为我要死了。”

    “嘿嘿,这数学比赛可真刺激。”有的落水者却丝毫不觉得气馁。

    但当他们爬到船内时,脚下的船居然动了,带着他们徐徐驶回了岸边。

    落水者们愕然不已,观众们议论纷纷。

    有位观察仔细的人立刻说:“原来如此,这数学比赛,会从每轮答题的最高分得主为中心推出巨浪,与此人分差越大的人,船体的摇晃就越激烈,一个不小心就会落水,之后就会被淘汰出局了。”

    “没错,我也发现了,落水的都是零分君子,分数高的几位老人,几乎是稳如泰山。”

    “嘿嘿,没想到这届数学比赛如此令人热血沸腾,这规则是周公子订下的吧?城里人就是会玩。”

    没人知道周才辰此刻的心情有何等酸楚:他千算万算,都算不到苏仪竟然能有如此发挥,心中都要骂娘了。

    看着哀嚎着回到江岸,面有不甘的几位落水者,江心中的参赛者们尽皆心有余悸。

    “太可怕了太可怕了,还好俺反应快坐的稳。”同样拿到零分的吴峡拍着胸口。

    “这好像是和第一名的分差越大,受到的浪潮冲击也越大吧?”

    “嗯,这个规则不错,可以很好的刺激落后的人,制造紧张感。”一位老人优哉游哉说道。

    “就是不能让苏十筹再拿第一了,不然谁都受不了啊。”

    所有幸存的参赛者纷纷达成了共识。

    苏仪作为当事人,对周围的动静却是如若未闻,而是仰头向天,看向晴空。

    他总感觉,天空中有几道威严的视线正在盯着他,虽然并无恶意,但苏仪总觉得不太踏实。

    看了半天,苏仪没能看出任何端倪,只得低下头来,摇了摇头,再次将注意力集中到了眼前的纸笔上,竖耳倾听辛老的题目。(未完待续。)
………………………………

第123章 你一定是作弊!

    (ps:咳咳,为这次数学君子会写了三首打油诗,自我感觉良好中……)

    ……

    辛老在公布了上一题的正确答案“一千零四十九”后,再次念诵第二题:

    千九馒头,千九五兵,

    老兵两个,直夸艺精,

    新兵三人,平分二个,

    新老士兵,各有几丁?

    苏仪闻言,嘴角一抖,心想道:“喂,这是剥削新兵啊!”

    听到题面后,江心中的参赛者们纷纷埋头计算,一时间,数字烟气和三丈墨影冉冉升起、交相辉映。

    苏仪也连忙进入练兵场,口算道:“这道题的也是出自某个历史典故,意思是营中只有一千九百个馒头,不够平分给一千九百五十名士兵,于是将军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剥削……不,就是立下奖励制度,技艺强的人能得两个馒头,其他人只能三人共吃二个馒头;虽然全被老兵占了便宜,但此举不仅解决了馒头争端,还有效地刺激了新兵的上进心理……呃,我想那么多题外话做什么?”

    “这道题比较简单,但若是用笨办法,一个个去猜老兵或新兵的人数,加以代入计算的话,恐怕也不比韩信点兵简单多少,这时候,就需要用到列方程法了:假设老兵的数量是未知数‘甲’……”

    只消二十多息时间,苏仪便算出了答案。

    退出练兵场,现实的时间才过了三息左右,此刻别人正在苦思冥想、计算答案,就连几位数学二境的老君子也不例外。

    苏仪微微一笑,立刻提笔写答案。

    见状,岸上的观众们眼皮一跳。

    周才辰和丁仁的嘴角剧烈颤搐,心中的不安情愫磅礴涌动,好似铅云压境。

    “这才三息时间,苏十筹就开始写答案了?”

    “这道题是比韩信点兵简单一些,但也不应该这么快……”

    “难道苏十筹是碰巧一猜就中?”

    众人满腹狐疑。

    但没人敢再去断言苏仪乱写、答案必错了,许多人经过上一题的教训,人们脸上好似还火辣辣的疼呢。

    “不、不可能!先前你苏仪就已经侥幸立刻猜到了嘴中答案,但这回,绝不可能,老天绝对不会连着眷顾你两次!”

    周才辰心中狂吼着,从始至终,他都坚信苏仪只是侥幸。

    丁仁咬着牙、眼眶欲裂,包括他的其他大多数观众都是如此觉得的。

    只有柳心照、以及那位低调的月疤中年抱有另外的看法。

    他们觉得,虽然苏仪并没有在数学上达成境界,但他也许是真正的天生神算,他或许真是凭借着自己的实力算出答案的!

    在众人紧张的目光中,苏仪迅速写出了答案:

    老兵四百五十人,新兵一千五百人。

    在落笔时,陡然间,苏仪感到天空中的几道意志沸腾了起来,好似整个空间都在战战瑟瑟,颤动不休。

    瞬间,苏仪感到自己眼前一黑,心神来到了一处黑暗的虚空中。

    在无尽的深邃黑暗中,有数颗星辰闪耀着,好似有几道目光在注视着苏仪。

    苏仪浑然间感到有莫大的压力镇在心头,心中好奇,想到:“又是这几道熟悉的气息,先前我答出第一题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注意着我了,此刻我答对第二题,他们难道是坐不住了?竟然把我召唤到这里……这里又是哪儿?”

    这时,从最左边星辰涌出一阵雄浑的声音,直达苏仪的心神。

    “先前此题作何解释?”这道声音问道。

    “呃……”

    苏仪想了想,他在解馒头题时用上了列方程的方法,才能得以迅速解出了答案;而列方程的方法在古代称为“天元术”,最早出现在南宋时期的李治所著的《测圆海镜》之中,思想渊源于道、名、墨三家,西方人在提出列方程方法时,已经晚了三四百年。

    这个年代之前的《周髀算经》、刘徽所著的《海岛算经》、以及祖冲之所著的《缀术》等等数学经典,都还没能具体地提出列方程的方法;而《九章算术》虽然有文字叙述的方法建立了此法,但缺乏明确的概念和步骤,因此,这方法是首次在兵锋大陆出现。

    而苏仪心中猜测,这几道意志应该就是武庙内的几位数学大家,对他能够如此迅速地算出前面两道题、应该抱有着极大兴趣;若是苏仪随口说“运气好”来应付,恐怕也很难搪塞过去。

    这里貌似是一个封闭的世界,苏仪觉得就算是把列方程的方法说出来也无关紧要。

    心中想法落定,苏仪将馒头题的解法慢条斯理地剖析了出来,只是把未知数“甲”换回了“天元一”,并正式将列方程的方法取名为“天元术”。

    “立天元一为某某”,意思就是“设未知数甲为某某”。

    于是,天元术就这般提前了数百年,出现在了兵锋大陆之上。

    苏仪说罢,面前的星群微微抖动,无数道淡薄的银光在这些星辰之中来回穿梭,似是几位先贤在交流着什么。

    片刻之后,从某颗星辰中传来了一道声音:“善!”

    苏仪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明白自己的解法已经得到了认可。

    但就在此时,又有一位先贤说:“汝年纪轻轻,何以得出天元解法?”

    苏仪早就准备好了说辞。

    “不瞒诸位先贤,小生儿时曾在数书中接触过这等问题,心想着既然要先猜测最终数字,才能反过来解出这类数学题,何不在一开始就列出一个未知的最终数字,然后将其代入等式进行互消互换呢?有了这个想法,又兼数年的琢磨,终于在今年完善了天元术,这才得以呈现在诸位先贤眼前,若有错误,还请指摘。”苏仪毕恭毕敬地拱手道。

    弦外之音是在说:这天元术并不是突如其来的灵感,而是数年的琢磨才得出来的成果,极具说服力。

    “汝自幼聪颖,可谓大才;还望汝不废前功、但争朝夕,努力开创数理先河,攀登‘理宗’之位!”

    这先贤的口吻极其高扬,似是因为能看到苏仪这等具有大才的数学后辈而感到高兴。

    但苏仪却是嘴角一抖:昨夜他刚被预封为文宗,这理宗又是什么?

    这是代表着苏仪是在兵锋大陆被承认为文理全才了么?

    正无奈间,苏仪眼中的景象再次一转,回到了江心处。

    那个世界的时间流逝极为缓慢,苏仪回过神来时,现实几乎只过了一眨眼的时间。

    天空中的几道视线离去了一半,但仍有几个人留在此处,注视着苏仪。

    随后,苏仪看到自己面前的答题纸飞速升起,伴随着身后观众们的惊呼,再次化为一抹流光,钻入了排行榜之中。

    众人抬头一看,排行榜上苏仪的分数迅速拔高,由五十上升到了一百。

    过了十多息之后,傅老才算出答案,得到三十分,从第四名提升到了第二;万老紧随其后,得到二十分,与前者并列第二;而先前的那位排名第二的老君子则晚了许多才提交答案,被挤到了第四名。

    这位老君子看了看榜单,又看向苏仪的背影,眼睛微眯,握紧了双拳。

    第二轮答题,苏仪又是第一!

    众位观众闹闹哄哄、哗然不止。

    “这、这次也是苏十筹运气好?”

    “应该不可能吧,这可是连着两次……”

    “莫非,苏十筹真是天生神算?”

    “可在此之前也没听说过他有神算的事迹啊。”

    “苏小友之才华与潜能好似取之不竭,实在可怕。”

    “可怕?我看是人族大幸才对!”

    观众们议论纷纷,而周才辰一行人尽皆面容苦涩。

    丁仁只觉一口气堵在胸口,心情郁闷到了极点,再也无法忍受下去了。

    “不可能!这不可能!苏仪一定是在作弊!他肯定是提前知道了答案!”丁仁大声嚷嚷着质疑道,好似狗急跳墙。

    众人纷纷冷笑,还不等反驳,却听得啪的一声脆响,周才辰直接一个大耳刮子摔到了丁仁脸上。

    只见周才辰青筋暴露,双目充血,脸色难看到了极点。

    “题目是我出的,你这个瞎眼蠢材!”这句话,几乎是从周才辰的牙缝里挤出来的。

    丁仁惶恐不已,心中恨不得再补给自己两巴掌。

    周围的观众听到这句话,爆笑如雷响,就连那月疤中年都有些忍俊不禁了。

    丁仁的这声质疑,好似摔了主办方每人一巴掌:说苏仪和周才辰勾结,预先知道答案,意思难道是周才辰巴不得把竹君园送给苏仪?

    但看先前将竹君园提上彩头行列时,周才辰那一脸肉痛的表情,显然是不乐意将其拱手相让的。

    “周、周公子,抱歉,在下并不知道……”丁仁手足无措道。

    “算了,下不为例。”周才辰一甩袖子,冷哼道。

    主和派一行人之间的气氛尴尬到了极点。

    他们这些人连着为苏仪挖了无数道坑,就等着后者往里面跳,结果这两场比赛下来,苏仪面对着脚下的坑,一步就跨过去了,反而把他们推进了坑里!

    若是赌约输了,赔光彩头倒是小事,周才辰却不想承受周学书的指责和埋怨。

    但这仅仅是次要的,关键是,周才辰还押上了竹君园!(未完待续。)
………………………………

第124章 夷陵一营又一营

    竹君园是圣上在病倒之前赏赐给中书令周学书的,是周学书最为珍重的事物之一,平时只有逢年过节才会去住上几天,对其爱惜不已,几乎是他的心头肉。

    但周才辰却擅自把竹君园当成了引诱苏仪上钩的彩头,若是失去它,前者根本不敢想象会有什么惩罚在等着自己。

    “不行,我原本想着数学并不是苏仪的强项,只要把他推下水,我就能立刻悄无声息地取了他的项上首级,为此还请了一位数学二境的老头……但这苏仪真是出乎他人意料,这两轮分数下来,几乎超了第二名两倍半,接下来的几轮,看来是不能指望那个没用的老东西,我得亲自下手了。”

    周才辰深吸一口气,对身边一位下人低声细语一番,后者立刻点头领命,悄然离开了河堤。

    对方的小动作,被月疤中年尽收眼底。

    “老凌,你跟着那家伙,看看他究竟要干什么。”月疤中年吩咐道。

    剩下的一位随从点了点头,立刻转身跟上周才辰的那个下人,悄无声息地吊在后者的身后,暗中监视。

    几乎是在这位凌姓随从走后的三息之内,先前去四周查探情况的老全回来了。

    “大人,周围无一丝风吹草动。”

    “是嘛,你辛苦了。”月疤中年点点头。

    “只是令下官奇怪的是,这素水县也算是商贸大县,平时官道上往来的商旅颇多,也有许多人会来这五里亭暂歇,但今日却是无一车队路过,从早上到现在都是如此。”

    “嗯,此事确实有所蹊跷,我明白了,无需再去查探了;且留下,和我一起看看苏十筹接下来还会有什么样的发挥吧。”

    那全姓随从点头应诺,看向河心之中。

    两百息时间已到,一道铜锣声敲响,所有还没答完馒头题的君子全都感到被一股巨力阻挠着,无法下笔,只得哀叹着放弃。

    众人抬眼一看榜单,苏仪明晃晃的一百分高挂榜首,身后跟着三位四十分的老君子。

    “这就是货真价实的天才啊!”众多观众心中感叹。

    第二道题比较简单,百来人中只有十几位没在规定时间内写出答案,江游和吴峡两人也早早写出了答案,分别累积到了二十和十分。

    还没等辛老提醒,所有人都抓紧了船舷,就连众多二境老君子也不例外。

    即使是第二名,和苏仪的分差都有六十分!

    一阵巨浪以苏仪为中心冲出,眨眼间席卷了河面,所有人都感觉身子下的扁舟好似被狂风席卷的落叶般、剧烈摇晃着,身体前倾后摆,拼尽全力才能保持平衡。

    巨浪扑到岸边,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悄然化解,复归平静。

    这一轮,几乎有十来人落水,大多都是零分君子,和苏仪有着一百分的分差,受到的浪潮尤其猛烈,也有几位是没保持住平衡的十分君子。

    第二批落水者被河底的无形力量托上船,然后哀嚎着被送回了河岸边。

    这些人上岸后,立刻感到一阵热风涌过,身上的衣物竟然在三息之内彻底烘干,浑身上下不留一滴水渍。

    “幸亏俺从小平衡感极佳……”河面平静下来后,吴峡心有余悸地喃喃道。

    “下一轮要是苏十筹再拿第一,我可就支持不住了。”江游扶额叹息。

    “我还能撑几轮?”一众老君子面面相觑。

    河心中的气氛紧张到了极点,辛老见状笑道:“诸位不用担心,武庙威能无边,即使你们落水了,上岸后也立刻就会被吹干的,不会难受。”

    “我们才不是担心这个!”

    有位中年人立刻回了一嘴,立刻令众人乐不可支,笑的前俯后仰,紧张的气氛被一扫而空。

    周才辰一行人却一点都笑不出来。

    “周公子,该怎么办啊,这苏仪好像真的精通算数,要是他接下去几轮也拿到第一,那后面的人就根本没有翻盘的机会了。”

    丁仁忧心忡忡,他可是铁了心要置苏仪于死地的,为此几乎倾尽家财出了部分彩头,一定要让苏仪付出更大的代价!

    “接下去几轮?没有几轮了,下一轮结束,我就让苏仪上路!”周才辰沉声说道。

    丁仁眼中闪过一缕喜色,望向苏仪的背影,咬牙切齿。

    平台上,辛老在公布了馒头题的正确答案之后,又开始念下一题的题目:

    皇叔讨吴驻夷陵,盛夏酷暑囤河滨。

    士气涣散生败兆,却又百里令连营。

    蜀军乘凉三百里,第一里扎第一营;

    其后每里增一营,蜀营几何漫深林?

    听得题目,苏仪眼中异彩闪烁,见到其他人已经开始埋头计算,他也不慌不忙地进入了练兵场。

    这道题的前四句是交代背景,后两句才是真正的题面。

    苏仪想起背景的夷陵之战。

    话说当年关羽战败被杀,曾与其桃园结义的刘备为了复仇,倾全国之兵水陆并进,讨伐东吴;孙权求和不成,只得令陆逊率军迎战,另一面又修书和曹魏建好,避免了被两面夹击。

    陆逊上任后立刻进行了庙算,深知蜀军势大、锐气正盛,己方处于不利状态,故而据守不战,以逸待劳。

    从正月到六月,蜀军几番挑衅和诱敌,都无法令陆逊出战,又兼时值酷暑难耐,刘备无奈之下,只得让军队在深林中分散扎营,依溪傍水,以此乘凉,等待秋后凉爽时再与吴军进行决战。

    但由于蜀军的营地太过分散,又驻扎在深林之中,极易发生火灾;更兼蜀军士气涣散,军心萎靡,陆逊见到时机已经成熟,便发起大规模的反攻,火烧连营,几乎全歼蜀军;刘备仅以身免,孤身逃到了白帝城,羞于夷陵战败,一病不起,就此于白帝城病亡。

    战胜之后,陆逊担心魏国会趁虚入侵,又兼赵云领后军来源,已经失去了攻取白帝城的时机,因此主动退兵,并非是演义里面所说的诸葛亮摆八阵图退吴军;果不其然,曹军果然攻吴,但由于陆逊早有准备,敌人无功而返。

    这是许多人都熟悉的历史,苏仪脑中闪过无数想象中的片段,压下心中的感慨,开始计算题目。

    “最后两句的题面意思是:蜀军连营三百里,第一里的区域内扎有一营,随后每一里都有一营,到三百里时,其范围内扎了三百个营寨……这扎不下吧?算了,无视题面的不合理便罢,这道题若是将一里一里的营寨相加,不知道要算到什么时候去,可后世有个‘高斯求和’的方法,能迅速算出这种问题的答案:只要将首尾两个数字相加,再乘以一百五十……”

    苏仪立刻退出练兵场,一边嘟囔着“这太简单了”,一边提笔写答案。

    从题目念出,到苏仪抬笔,现实只过了两息时间。

    观众们倒吸一口凉气,没人发出惊呼,他们全都沉默了。

    柳心照心头有一股莫名的情愫涌过,眼眶竟然泛起一盈秋水,若是苏仪再次迅速答对第三题,就几乎无人可以质疑他的“天生神算”名号!

    周才辰咬紧牙关,紧握双拳,连指关节都已经发白了。

    随后,苏仪落笔,纸面上写着答案:四千五百一十五。

    猛然间,这片空间的景象为之一滞,周围的一切动静,包括流水声、河堤上观众们的窃窃私语声、周围的鸟鸣声等等,全都在这一刻熄灭,万籁俱寂。

    苏仪好奇地转头望去,发现所有人的动作全都停了下来,好似时间暂停在了这瞬息之间。

    这时,天空中有一道伟岸的身影浮现而出,声色俱厉道:“瞬息解题,莫非又是你总结出了新的算法?”

    这位先贤的言语间充满了怀疑,显然并不相信苏仪能在两息之内做出此题,毕竟,这道题要是用笨办法一个个相加,花的时间绝对比前两道韩信点兵和馒头分兵题还要多。

    “此题的解法是小生妙手偶得之。”苏仪换了个说法。

    “何解?”

    “儿时,小生曾与几位同窗一同去买馒头,当时店里的馒头已经卖的差不多了,小生只见到第一笼有一个馒头,第二笼有二个,第三、四笼各有三和四个馒头,便突然发现,首尾两笼的馒头加起来竟然和中间两笼的一样多;当时还不以为意,后来偶然想起,突发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