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小官人-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虽说人在喝多了酒后,便很有开口说话的**,但李谦还是决定不说话为好,于是便一路沉默着回到了雅间。在门外站定,扭头看向身后一路跟来的小丫头,笑道:“你还要跟着进去?”

    柳儿不答,只是静静地看着他。

    李谦与她对视片刻,最终也只能是轻叹一声:“说吧,你来找我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柳儿闻言,神情有那么一瞬间的讶然,继而便坦然道:“听说你诗词作得很好?”

    “怎么?你还会这个啊?”李谦失笑道:“听你这口气,莫不是还想和我比比?”

    “谁要跟你比了?”柳儿不满地娇哼一声,道:“你一进士老爷,还打算欺负我这么一个小女子不成?也不怕失了身份!”

    “那你的意思是”

    “能不能”柳儿迟疑着道:“为我家小姐填首词?”

    “这是你的意思,还是”李谦其实早就猜到了些,此刻见她终于开口点明,便问道:“你家小姐的意思?”

    “不都一样么?”

    “说不一样,其实也一样”李谦摇摇头道:“但我就是想问个清楚。”

    “是我在自作主张,我家小姐还不知此事。”

    “这却是为何?”

    “你的问题可真多!”柳儿不满地瞪他一眼,说道:“你应该也听说了,我家小姐近日状态不佳,不及时调整回来的话,此次怕是难以夺魁了两天后会有场比试,比的正是琴艺,我家小姐最不擅长这个了,若无好词撑场,怕是连四大行首都难以选上的。”

    李谦听完沉吟许久,才再次开口道:“你先说说,要我填的是何词曲吧。”心中却道,我能记起来的词可没多少,若是碰上记不全哪怕一首的词牌名,那我也爱莫能助了。

    “鬓云松令。”

    “鬓云松令”李谦皱眉半晌,最终点点头道:“恰好有这么一首,帮我研墨!”

    小小的抄上一首词,对李谦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的事情,难度不大。反正这东西自己留在脑袋瓜里也没用,至于会不会让后世的原作者无诗词可写,那就不是自己这“前人”所需要担心的事情了我死后,哪管他洪水滔天?

    鬓云松令,便是唐时教坊曲苏幕遮的别名,此词最有名的当属范仲淹所作那首碧云天,“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一句,更是成为了千古佳句,即便是在后世都广为流传。但很显然,范仲淹是宋朝人,李谦如果敢在这时把他的词写出来,无疑会被人指认抄袭尽管这是事实。

    那么可选择的余地,便只剩下明清两朝的寥寥几首了,毕竟这个词牌名流传到后世的佳词不多。

    俩人推门进了雅间,里边的五人早就东倒西歪,无一清醒了。

    见此场景,柳儿不由眉头一蹙,随即飞快地瞥了李谦一眼,心说,若是我没跟着你进来,恐怕这会儿她们早让你这好色之徒给占尽便宜了

    一切准备就绪,李谦提笔便写。

    鬓云松令,枕函香。

    枕函香,花径漏。依约相逢,絮语黄昏后。时节薄寒人病酒,刬地梨花,彻夜东风瘦。

    掩银屏,垂翠袖。何处吹箫,脉脉情微逗。肠断月明红豆蔻,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

    搁笔后,抬头却见小姑娘脸上并无多少惊艳之情,不禁感到纳闷不已,低头又看了一遍全词,心说我似乎没记错词句呀

    转而才醒觉,原来是欣赏的对象错了。

    试想,让一位小丫鬟来品评诗词,肯定是很难说出好坏来的。毕竟在她们看来,只要是找那些“素有诗才”的人来写诗词,一般都差不到哪儿去,不过她们所能给出来的评语,怕也只有“不错”二字了也只有当诗词流传出去,在士林中引起强烈的反响时,得到了一些所谓“名士”的人点评后,她们才会真心地认为那首诗词写得很好。

    这便是话语权,通常它只掌握在士人的手中。

    这是一个万般皆下品唯有高的年代,也只有从人口中说出来的话,才更容易受到大众的认可,因为他们是公认的“知识分子”群体,懂的一定比普通人多得多。

    一想到这些,李谦就有些庆幸自己“投了个好胎”。如果自己现在的身份不是士人,而是个小老百姓的话,估计就是再抄上几十首有名的诗词,都难以达到扬名的效果。

    “多谢李大官人了”

    柳儿口中道着谢,两手已经小心翼翼地捧起纸张来吹干墨迹,末了说道:“你先等会儿,我这就去找妈妈,让她给你润笔费。”

    “不用了,把今晚的花费给我免了就成。”

    李谦现在大小也能算个“名士”了,动笔为他人写东西,接受一笔银钱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多的不敢说,二三十两一首词总还是有的。不过以他如今的赚钱速度,这倒是笔小钱了,可有可无。

    之所以答应此事,则完全只是为了向柳如烟表达歉意而已原本以他对柳如烟的观感,也不会产生这样的想法,直到近来对柳如烟的印象有所改观,想法才发生了些许的变化。

    柳儿“哦”了一声,认真打量了他一会,确定他是真没打算接受这笔费用后,才点点头道:“那就多谢了,你方才的话,我会转告给小姐的。”
………………………………

第095章 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

    房间里,柳如烟正在练琴。

    琴音很乱,一如她此刻的心情,毫无章法可言,似乎只是纯粹在发泄而已。

    “小姐,小姐”

    柳儿的声音自门外传来,紧接着便一把推开了房门,手中高高举着一卷宣纸,雀跃道:“你看这是什么?”

    不待柳如烟回答,她便已经兴奋地给出了答案:“是李公子所作的一首词!”

    柳如烟闻言不禁一愣,蹙眉道:“哪位李公子?”

    嗓音听起来有些沙哑,面容也较之以往清减了不少,双眸亦不复往日之清澈灵动,脸色看上去十分的苍白憔悴,让人禁不住为她感到心疼。

    作为贴身的丫鬟,柳儿自然看得出自家小姐的日渐憔悴,对此却有些无可奈何,即便是有心安慰,也不知该从何劝起。因为,无论再追问上多少次,小姐都不会将她的秘密向自己透露分毫。

    “噢,就是那个登徒子嘛!”她笑着答道。

    “”柳如烟愕然片刻,才摇摇头道:“怎么可能?”

    “本来是不可能,可不还有我在呢吗?”柳儿邀功道:“小姐,你可不知道人家有多厉害,便是连进士老爷的词儿,都能为你讨来呢!”

    说着她便将纸张向柳如烟递了过来,一努嘴道:“喏!鬓云松令,小姐你快看看写得如何。”

    “若真是出自李公子之手,又岂有不好之理?”话虽如此,柳如烟仍是接过词作,低下头认认真真地看了起来。

    “那可未必!”柳儿撇嘴道:“他答应得那么痛快,又是临场所作,谁晓得能写出几分水准?指不定呀,人就是随手那么一写,用来搪塞我这小丫头罢了!”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柳如烟本想说她两句,不料话到嘴边却是嘎然而止。她的目光怔怔地落在纸上,口中情不自禁地吟诵出声:“肠断月明红豆蔻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

    “我这哪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再者说了,他算得哪门子的君子了?”柳儿愤愤道:“小姐您可不知道,若不是人家死乞白赖地缠着他,赖着他,他又哪会轻易”话至一半,她才发现了自家小姐的异样,不由轻声唤了一句,“小姐?”

    “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柳如烟并未做出回应,只低声呢喃,反反复复轻吟着这一句,思绪早已不知飘向了何处。

    “小姐小姐!”

    “”

    柳如烟仍然没有任何的回应,神情怅然若失,微微泛红的双眸中水气氤氲,仿若魔怔了一般不断重复着那一句词,念着念着,泪水却是悄然从眼角滑落了下来

    六月的天热得邪性,李谦为了避免中暑,便心安理得地躲在了家里继续偷懒。为此,他特地向王知县多请了十天八天的病假,理由是再一次不慎染了风寒

    且不去管王知县会不会气得跳起脚来骂娘,反正李谦自己的小日子过得很舒坦,每日都躺在树荫底下静看日出日落,花谢花开。

    这期间,倒是听说外边的花魁大赛又选出来了四大行首,分别是上一届的花魁海棠红,春风一笑楼的头牌清倌人柳如烟,余下两位的花名李谦给忘记了

    不得不说,纳兰兄的词作很有魅力,非但能让先前并不在状态的柳如烟得以重新振作,一举夺得花榜前四,且一经传唱,便在杭州府境内迅速传播了开来,士林中的反响也是十分之热烈。

    所带来的,自然是李谦的再一次名声大噪,才名远播。

    不过李谦倒是从杨清口中得知,柳如烟当日弹唱完词曲后,情绪瞬间就失控了

    从这反应上看,莫不是此词正好对应了柳如烟当下的心境,才会使她触动如此之深,感同身受?

    再一联想到,此前柳如烟的状态不佳,李谦很快便脑补出了一个完整的三流剧情

    无非是佳人心有所属,却所托非人,最终惨遭负心汉抛弃这样的狗血剧情罢了尽管这很有可能便是柳如烟的真实经历,李谦也并无太多感慨唏嘘,毕竟事不关己。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前世看过了太多类似的剧情,一颗心早已被套路得有些麻木了。

    反正,他自己的小日子起码还算过得舒心安逸,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说,每日还能躺着数钱,一天下来就是大大几百两的股东分红,这便足够了。

    世事当然也不会尽如人意,偶尔也有那么几回闹心的时候,比方说眼前正为了一只小小的风筝而争得面红耳赤,看似准备大打出手,展开一场撕逼大战的两个小丫头。

    “二哥,这纸鸢明明是我先捡到的,子佩姐姐她欺负人”

    “胡说!明明是我先看到的!只不过在落地时,恰好就落到了你的脚边儿,才让你抢先一步捡到而已。”子佩寸步不让,据理力争道。

    “哼!谁先捡到算谁的!”

    “应该是谁先看到算谁的!”

    “”

    俩人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吵得李谦一个头两个大,直想一人甩上俩耳光,然后让她们面壁思过去

    当然,这也仅仅只能是想想而已,自己还真就不忍心辣手摧花

    毕竟再怎么说,那也还算是两朵祖国的花朵,一朵现在的,一朵未来的虽然算不上是什么名贵品种,也确实不能就这么把叶子给打掉了

    无怪人常说,清官难断家务事。李谦如今可算是明白了,这哪是什么“难断”呀,根本就是断无可断!

    这俩大小丫头,就没一个是能让人省心的,三天两头的就在那闹,颇有些“一山不容二虎”之势,一刻都不让人消停。

    有些无奈地揉着眉心,李谦问道:“哪来的风筝?”

    “二哥,是天上掉下来的。”

    “”李谦心说,你才从天上掉下来的呢!不对不对,是路边捡来的

    “嗯,傻妞啊,这风筝就让给子佩姐姐好不好,二哥再让人出去多买几个回来”

    李谦的话还没说完,子佩就已经兴奋地拍了下手,反观傻妞,却是很不不乐意地撅起了小嘴。

    “哼!二哥你偏心,这纸鸢明明就是人家先捡到的,凭什么要让给子佩姐姐?难道不该是年纪大的,要让着年纪小的吗?人家还只是个孩子呀!”

    “”

    李谦有些无言以对,他惊讶地发现,自己竟然被这小丫头给说服了!不过仔细一想,为何这话听起来如此熟悉?

    “不许学我的口气说话!什么人家还只是个孩子,我的原话可不是这么说的!”李谦板起脸道。

    “可二哥当时指的不就是我吗?”

    “”李谦觉得自己的对象搞错了,应该和年纪稍长些的子佩讲道理才对。

    “子佩呀,你就让她这一回好不好?少爷回头一定再给你买个精致漂亮的风筝”

    同样是话音未落,子佩便嘟起了小嘴来,就连眼眶都有些微微泛红,作泫然欲泣貌。

    李谦忽然发现自己蠢得可以,子佩今年也才十三啊,能有多懂事?

    李谦看看俩人,决定给他们讲个小小的故事,寓教于乐。

    故事自然是孔融让梨,可惜最终所能起到的,却是反效果

    “哼,风筝归我了!没听二哥说吗,孔融主动把最大的梨让给了其他的兄弟姐妹”

    “凭什么归你?孔融也不是众兄弟里边,年纪最小的呀”

    “就该归我!”

    “该归我才对!”

    “我的,我先捡到的!”

    “还是我先看到的呢!”

    “”

    李谦:

    教育失败,李谦只好采取最简单粗暴的方式,来终止争端。

    于是乎,风筝归他了

    打发走了两个不安分的小丫头后,李谦瞬间觉得世界安静了好多。当下便随手将风筝给搁在了一边,身子重新躺下正打算继续夏眠,却又忽然坐了起来。

    风筝上,好像题有诗词?

    拿过来一看,我的乖乖,不得了居然是鬓云松令!

    没错,正是自己之前抄下来的那一首枕函香!

    入眼便是一行清秀的小楷,字里行间都透着一股子秀气,鼻尖嗅到的则是淡雅的墨香。

    再看看风筝的模样,可以确定,她的主人应该是位女子无疑。

    只是,这女人会是谁呢?风筝断线,究竟是个意外,还是她有意而为之呢?

    香皂生意的火爆场面,令杨清更加坚定了信心,很快便开始张罗起了开分店的事情。

    他迅速在府城周边铺开了销售渠道,以确保杭州府下辖的每一个县城,都必须有一家经营香皂生意的铺子。

    生意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银子正在大把大把的捞,可突然间,问题就出现了。

    一天之内,他接到了六家店铺掌柜的紧急口信,说是有许多客人在使用香皂时,出现了不适症状,正围在铺子门前讨要个说法,并扬言店家若不赶紧给出个交代的话,他们就要去告官,让官府来惩治无良商贩云云。

    这下杨清可就慌了神了,他一面吩咐人火速赶往各县,一面让人备车,匆匆赶去了桃花庵。
………………………………

第096章 你想不想上位?

    若说香皂有问题,李谦是打从心眼里都不相信的。

    首先,这是一种经后世人无数年的使用,尚且没出现过重大问题的洗涤用品。更何况,自己所制的还是手工皂,目前为止还未添加过那些多余的化学添加剂,客人使用后,会出现不适症状的可能性简直是微乎其微少数皮肤过敏的人除外。

    如果说是少数的几个客人说用出了问题,李谦倒还更容易接受些,并下意识地认定这是事实,但当这件事被闹得满城风雨后,就不得不让人怀疑,这一切都是有心之人在幕后的推动了。

    这只幕后的推手,很有可能便是同行之人李谦将怀疑的矛头直指赵家。

    “你觉得,这是意外还是人为?”他看向杨清问道。

    “若说是意外,我是不信的。”杨清摇了摇头,眉间虽隐现忧虑之色,却仍耐心地回答了李谦的问题,“咱们的香皂,头一个用的便是咱们自个儿,这么长时间都未出现过不适症状,为何突然之间,就有这么多人用出了问题?很显然,这是有人在对付咱们了!”

    李谦轻轻颌首,笑道:“我的想法和你差不多,不过事无绝对,咱们也不能光凭自己的猜测,便给此事做下定论。若真是咱们的香皂出了问题,那就真是在害人了。”

    “我明白。”杨清点一点头,说道:“得到消息后,我已经派了人出去,看能否暂缓局面的继续恶化,顺带着再查一查,情况是否属实”

    俩人正说着话,下人便匆匆来报,衙门许捕头求见。

    直觉告诉李谦,许杰这时过来,很可能便与香皂之事有关。与杨清对视一眼,他出声对那下人吩咐道:“带许班头进来吧。”

    “是。”

    下人应声退下,很快便领来了一脸焦急的许杰。

    “师爷,不好了”

    “出什么事了?”

    “您的铺子马上就要让县衙给封了!”来到他的面前站定,许杰看了一眼杨清,心中自是明白,李谦此刻应是业已知晓此事,便继续道:“就在方才,有人将你们铺子里的掌柜给告到了县衙,大骂他是奸商,专售害人的东西,衙里已经接了状子,姓冯的这会儿已经领着手下拿人去了。”

    许杰口中所说的,自然是快班首领,冯捕头。

    “今日似乎不是放告日吧?”李谦问道。

    事实上,这会儿不是明末,官场上亦尚未形成“三六九日放告”的惯例。而像朱元璋这样的勤勉过人的君主,也不可能会允许地方州县里出现主官偷懒的现象。但特殊情况特殊对待,杭州府城毕竟有两个首县,每日只需一个衙门接告就行,单日仁和,双日钱塘。

    造成这样的现象,主要是两县所辖区域不明确所致。百姓们可弄不清楚自己该归哪个衙门管,反正一有起事来,便胡乱找个县衙就告上去,县官还不敢不接

    而今天,是六月初三,轮到仁和县接告的日子。

    “今日应是仁和县接告,但那人却是直接来了咱们县衙。”许杰想了想,猜测道:“想来,应是那边的路子走不通,才找上了咱们县。”

    李谦轻轻点头,算是认可了他的这个说法。毕竟仁和县是李家和老杨家的地盘,官府通常都愿意卖他们几分薄面,傻子才会跑仁和县去告呢。

    如此一来,倒是更加验证了他先前的猜测。

    这纯粹就是个阴谋,对方并无把握将案子给坐实,所以状子才没递到仁和县衙。

    “还要封铺子?”李谦面色微沉,再次开口问道:“谁下的命令?”

    “王主簿。”

    “姓冯的这是又倒戈了?”

    “是”

    “这个二五仔!”李谦冷笑道:“当真以为少了那么个把柄,我就治不了他了?为何不见你找我说起过此事?”

    许杰心尖儿一颤,讷讷不敢接话。

    不是他不想,而是县里还有其他几位老爷的威压,三班首领互相之间都提防得厉害,他又哪敢随意跑到李谦面前来告这刁状?

    事实上,经过了前任县尊一事,许杰心中也是存在着一些阴影的。别看王知县今日得势,指不定明天就会让人给整垮了如果自己过早站定阵营,牵扯太深的话,反而容易被秋后算账,痛打落水狗。他实在是不太敢确定,往后李谦到底还会不会帮着王知县出谋划策,对付其他几位老爷。

    没办法,李谦这家伙看上去也太懒散了些。自打搞定了户房后,便没有再出手的意思,以致于让许杰等一干下属都忍不住开始怀疑,他是不是打算就此放手了。

    也正是因为这么个原因,许杰虽然没有接受王主簿的拉拢,却也是抱着两方都不得罪的想法,打算作壁上观的。直到今日,王主簿那不知死活的家伙,居然主动招惹到了李师爷的头上!

    这下乐子可就大了,许杰绝对相信,李谦有整倒王三爷的能力莫说是一个小小的主簿,便是二尹三衙四老典全加起来,都还不够看的!

    至于李谦所说的把柄,指的则是他们皂壮快三班,以及刑房的共同行贿之事。如今他既已站到了李谦的阵营中来,对方自然就不可能再去翻那些旧帐,因为那样意味着他也要跟着受牵连。

    “你怕什么?对付区区几名胥吏而已,我还犯不着去揭你们那些破事!”李谦见其一副受惊的模样,自然也猜出了几分他的真实想法,却也并不去戳破,而是问道:我就问你,想不想上位?”

    许杰闻言愣了愣,紧接着便是连连点头,他做梦都想!

    李谦的意思已经再明白不过了,你想上位简单,把那姓冯的给我挤下去!只要他下去了,就换你来顶上!

    其实这哪还用得李谦来吩咐?许杰一直都在想着,该怎样才能更进一步,成为名义上的快班班头,实际上的三班总捕头。为此,他都不知隐忍等待了多久。

    而眼下,机会来了!

    许杰和杨清走后不久,祝振东又登门求见了。

    前些时日,李谦确实是打算放手让小荣好好锻炼锻炼,尝试着靠他自己的能力来辅佐王知县的。因此才会闭门谢客,将小祝也给拒之门外。

    他当然知道,户房才刚收归王知县手中,即便是有钱英这位新任掌案的全力配合,也只是令行于县衙中而已。下边的各区粮长,可不一定就买王知县的账,给他找些麻烦再也正常不过了。

    而王知县并不亲自负责收税,户房司户也不需要亲自下乡,这麻烦自然就得落到小祝等户房书吏的头上夏秋两季的税粮收解,虽说是由各区粮长直接负责,县衙却也得遣派户房的书办过去看着,充任会计是一个,另一方面则是行监督之责。

    不过这些都是小问题。收不齐赋税,首先倒霉的会是那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