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王收集公司-第1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朱有些为难,他想想说道:“这样吧,你们今天和明天晚上,免费给大家讲《西游记》。从后天 开始,你可要严格按照每人十文收钱呦?”
老朱拍着胸脯保证:“没问题,我老朱绝对会遵守,我们之间的约定的。再也不会自作主张,收取额外的钱财了。”
胡一刀蹦蹦跳跳的跑了,老朱想想,就放下手里的斧子,去寻找翟小山了。
很快,赵子重就知道了这件事,他对翟小山说道:“你派人密切的注意这三个小子,千万不要让他们知道,明白吗?”
翟小山答应下来,就匆匆走了。
…………………………………… ……………………………………… ……………………………………………
三天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中午,临时仓库已经完工,在大家的努力下,把商船上面的物资都搬进了临时仓库,然后用油布严密的蒙好了,以防止雨水的侵蚀。
大家都累得够呛,赵子重下令,下午大家修整,可以结伴自由活动,明天就出发南下,去寻海盗的晦气。
大家都欢呼起来,各自去寻找自己的乐子去了。
三个小子又凑到一起,准备继续开百家讲坛,给大伙讲故事,然后多赚一点钱。
这几天他们过得十分滋润,钱赚了不少,还赢得了大人们的赞誉。大家都知道了他们三个赚钱的原因,所以他们晚上的生意十分的火爆,每天都要给大家讲到深夜。
三个小子嗓子都哑了,可是他们却个个神采奕奕,每天都白天帮着大人干活,晚上去给大家讲故事。
三个人慢悠悠的在海滩上面溜达着,见到熟人就问:“你们想不想听故事啊?如果想听,一会就去西边的树林里面,今天我们高兴,半价收费,来的人给五文钱就行。”
不少人都十分感兴趣,大家互相转告,很快就聚集了几百人,大家一起向树林走去。
三个小子溜达了一大圈,就走进了树林。
这里已经聚集了大约四五百人,许多人都躺在地上,互相聊天开玩笑呢。
成三狗拿了一个布口袋,在人群里面穿梭。大家都明白他是什么意思,纷纷取出纸币,放进布口袋里面。
很快,布口袋就装满了。成三狗吃力的把布口袋拖回去,一屁股坐在地上,“可累死老子了,小凤啊,该你出马了。你赶紧把钱清点清楚吧。”
………………………………
第三百二十七章 摩尼教
第三百二十七章 摩尼教
田人凤把口袋里的纸币都倒出来,快速的清点起来。
过了一会,他对成三狗说道:“都数清楚了,一共有五贯零七百四十文呢。”
胡一刀说道:“不对啊,不应该有这么多钱呐?”
田人凤说道:“我早就发现了,不少人都多给了一些钱,我们怎么处理多出来的钱啊?”
成三狗建议道:“要不我们就多给大家讲一段吧,不能让来的人吃亏。”
胡一刀点点头:“行,就这么办吧。反正今天从下午到晚上,大家都没有事情,我们就多讲几段吧。”
于是胡一刀开始给大家讲故事,等他讲累了,田人凤就接着给大家讲。
一直到了黄昏时分,田人凤也说不动了,然后成三狗就接上,继续给大家讲故事。
今天晚上的听众可算是过足了瘾,三人轮流给大家讲《西游记》,一直持续到了半夜,三个小子实在是累得不行,才结束了百家讲坛,大家各自散去。
第二天早上,赵子重留下了两艘战船,六艘卸完了货物的商船,对郑德宝和刘实元千叮咛万嘱咐了一番,就率领舰队启航南下,去寻找海盗的老巢。
他发布了二级战备的命令,各艘战船上面的护卫和水手都紧张的忙碌起来,不停的练习床弩和弩炮的发射。
护卫中的重甲步兵们在甲板上不停的挥舞着手中的武器,练习着杀人的技巧,不一会功夫就大汗淋漓了。
泰钦看到这一幕,禁不住叹息起来:
“哎,这是何苦呢。”
杜大雷在旁边笑嘻嘻的说道:“和尚,你又在感慨了。这个世道,如果没有武力做后盾,我们会被人吃得一干二净,连骨头渣子都不会剩下半点。到时那些流民和孤儿怎么办?还不是死路一条?”
泰钦点点头:“杜施主,这些洒家都明白,就是心里有些恻然罢了。我佛还有金刚怒目的时候,况且你们这些凡人受了委屈,能不去复仇吗?”
杜大雷少有的表情严肃起来,他一副悲天悯人的模样,开口吟诵道:
“焚我残躯,
熊熊圣火,
生亦何欢,
死亦何苦。
为善除恶,
惟光明故,
喜乐悲愁,
皆归尘土。
怜我世人,
忧患实多,
怜我世人,
忧患实多。”
泰钦听到他曼声吟唱出来的曲子,不禁张大了嘴巴:
“杜施主,你,你这是?”
杜大雷嘿嘿笑了:“和尚,这首短句怎么样啊?是不是很悲天悯人啊?”
泰钦摇摇头:“杜施主,你这首短句应该是摩尼教的教义吧?”
杜大雷很诧异:“和尚,你连这个都知道?现在摩尼教还没有改名吗?不是叫‘明教’吗?”
泰钦想想说道:“杜施主,摩尼教自唐武宗灭法以来,被官府严禁,现在只在乡间秘密流传,淮南谓之二襘子,两浙谓之牟尼教,江东谓之四果,江西谓之金刚禅,闽地谓之明教、揭谛斋之类。名号不一。”
杜大雷感叹道:“原来是这样啊!和尚,你给我讲讲明教的来历吧,我很感兴趣。”
泰钦点点头说道:“摩尼教缘起于波斯,约于三四百年前传入西域地区,复由西域传入漠北之回纥,而盛行于该地。
唐高宗、武则天时期,摩尼教逐渐在安西都护府传播。武后延载元年(694年),波斯人拂多诞将摩尼教传入长安;唐朝大历三年(768年)于长安建有大云光明寺。
但摩尼教在初入中原时其实并不顺利,他们设法假托佛教之名传道。在唐玄宗开元期间,吐火罗国王曾献一慕阇于中国,获唐室接待。不过,在安史之乱前,该教并未在中华设寺院,反而朝廷对该教下了禁令。玄宗不久以摩尼教‘本是邪见,妄称佛教诳惑黎元’为由,下令百姓严禁参与。
摩尼教传入唐朝的同时,亦于之后不久地传入回纥,更被后者定为国教。安史之乱后,因回纥自持助唐平乱有功,摩尼教徒藉回纥的支持,得以在唐国传教。
唐代宗大历三年,敕准回纥摩尼教徒在长安建摩尼寺──大云光明寺。其后,又应回纥之请,于荆州、扬州、越州等州建寺。唐宪宗元和二年(807年),再于河南、太原建摩尼寺二所,并派专员保护,自此以后,摩尼教寺满布中原境内。摩尼教教士随*教使者来华,他们得到唐帝礼遇,在中原迅速传播。
长兴元年,回纥宰相下令摩尼教五百七十三人入朝一同迎接公主,可见其藉回纥与唐关系,势力已延伸到朝堂层面。在元和八年(813年)宴归国的回纥摩尼人,受令至中书见宰相,由此可见,摩尼教徒经常由回纥至唐,并得唐皇室礼待。
唐武宗会昌元年(841年),回纥被的黠戛斯击败,国势衰落,唐廷对回纥和摩尼教的态度立即改变。
武宗会昌三年(843年),回纥国势衰落,从中原撤兵,要求唐室‘安存摩尼’,但唐突改前态,下令禁江淮诸镇的摩尼寺。
会昌灭法时,摩尼教亦难逃其劫,《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说:‘会昌三年四月中旬,敕天下杀摩尼师,剃发令着袈裟,作沙门形而杀之。’事实上,朝廷于会昌元年(841年)已下令没收摩尼教资产与书像等物,由于一些摩尼教没反抗,致令长安女摩尼死者达七十二人。
摩尼教遭严重打击后,转而成为秘密宗教,现今流行于淮南、两浙、闽地、江东、江西等地。”
杜大雷问道:“和尚,现在摩尼教的教徒很多吗?”
泰钦答道:“应该是不少,摩尼教徒敬摩尼为光明之神,并崇拜日月。教徒服色尚白,提倡素食、戒酒、裸葬;讲究团结互助,称为一家,认为世上光明力量终必战胜黑暗力量。他们在民间秘密结社,互帮互助,所以谁都不知道他们到底有多少人。”
泰钦顿了顿,开口问道:“杜施主,你刚才吟诵的短句,是从何得知的?你们不应该和摩尼教有瓜葛啊?”
杜大雷见四周没人,就在泰钦耳边小声说道:
“和尚,这首短句,是我从千年之后得知的。”
“啊!”泰钦惊呼出声,“怎么,摩尼教竟然流传了上千年?”
“嘿嘿,摩尼教不但流传了千年,而且还在四百年后,出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创建了一个朝代呢。”
泰钦惊诧不已:“竟然有此等事情!那我佛教如何了?有没有被这个朝廷禁止?”
杜大雷笑着说道:“和尚,你不用担心,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就大力的禁止明教的传播,他把明教列为邪教,不遗余力的打击,后来造成了明教教徒多次造反,把他的子孙后代弄得焦头烂额的。”
泰钦又问:“这位朱,朱什么把国号真的命名为明教的‘明’吗?”
“确实如此,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富家放牛。十六岁时,入皇觉寺出家。二十五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三年后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
同年,攻占金陵,将其改为应天府。十二年后,朱元璋击破各路义军后,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泰钦不解的问道:“他不是佛门弟子吗?怎么又和摩尼教有了瓜葛?”
“朱元璋十五岁那年,家乡发生了旱灾,次年春天又发生了严重的蝗灾和瘟疫,不到半个月,他的父亲,大哥以及母亲先后去世。
只剩下朱元璋和二哥,家里又没钱买棺材,甚至连块埋葬亲人的土地也没有,邻居给了他们一块坟地。兄弟二人找了几件破衣服包裹好尸体,将父母安葬在邻居家的土地上。为了活命,朱元璋与他的二哥、大嫂和侄儿被迫分开,各自逃生。
朱元璋在走投无路之下,就去投奔了皇觉寺的高彬和尚,在寺里剃度为僧,做了小行童。不久,当地出现饥荒,寺里也得不到施舍,主持只好罢粥散僧,打发和尚们云游化缘。这样,年仅17岁的朱元璋才做五十天行童,也只好离开寺院托钵流浪。
流浪的三年中,他走遍了淮西的名都大邑,接触了各地的风土人情,见了世面,开阔了眼界,积累了社会生活经验。这段生活对朱元璋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在外云游的三年,他听到了民间广泛流传着‘明王出世,普度众生’的说法,北方的白莲教也在进行同样的宣传。朱元璋在流浪中,也接触到了不少明教的教徒。”
“白莲教?这又是什么教派啊?”
“白莲教是明教的一个分支,当时在北方十分流行。”
“朱元璋是推翻了大宋后,才建立明朝的吗?”
“和尚,朱元璋不是推翻了大宋,是干掉了蒙元,才建立明朝的。”
“蒙元?这朝代的名号怎么这样古怪?”
“蒙元是来自于北方的蒙古族建立的朝代,国号为‘元’,就是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把国号定为‘大元’。”
………………………………
第三百二十八章 蒙古和女真
第三百二十八章 蒙古和女真
泰钦问道:“杜施主,你说的这个蒙古族,到底是北方的什么部族啊?”
“就是现在的室韦族的一个分支,名叫‘蒙兀室韦’,他们现在游荡于漠北之地,在二百年后,蒙兀室韦的一个名叫‘乞颜’的部落,出生了一个婴儿,他的父亲给他取名为‘铁木真’。
铁木真九岁时,父亲被仇人杀害。他长大以后,先是取得了乞颜部落的首领之位。后来经过几年的拼杀,统一了蒙古诸部。
又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他带着蒙古人统一了北方的大草原。在他四十多岁时,蒙古贵族们在斡难河(今鄂嫩河)源头召开大会,诸王和群臣为铁木真上尊号‘成吉思汗’。”
泰钦不解的问道:“成、成什么汗?这又是什么意思?”
杜大雷笑着说道:“是‘成吉思汗’,在蒙古语里,就是拥有海洋四方的大可汗的意思。和唐太宗李世民的‘天可汗’差不多。
在他五十多岁的时候,西域大国花剌子模讹答剌城的海儿汗杀死了蒙古汗国的几百名和平商人,其国王摩诃末又武断地杀死了成吉思汗派去交涉的正使。
这成为成吉思汗西征的导火线。蒙古族是个马上民族,他们在马背上降生,在马背上成长,甚至在马背上死亡。成吉思汗是个马上皇帝,他跨马挥刀统一了蒙古草原,又将马蹄所到之处视为自己的领土,掠夺人口和财物,为自己的子孙经营一片理想的领地,这确实是成吉思汗西征的真正目的。”
泰钦又问:“西域大国,花拉什么的,到底是在哪里啊?”
“是花剌子模,应该是在唐朝的西域都护府在往西边几千里的地方。”
泰钦张口结舌:“这么远啊!你给洒家讲讲,后来怎么样了?”
“和尚,成吉思汗对花剌子模的进攻采取了‘扫清边界,中间突破’的战略。
花剌子模的新都撒马尔罕在不花剌以东,旧都玉龙杰赤在不花剌西北。国王驻新都,母后秃儿罕驻旧都。
成吉思汗首战的目标是攻取讹答剌等边界城市,同时亲率中军进攻不花剌,目的在于避实击虚,从中间突破,切断花剌子模新旧二都之间的联系,使其首尾不能相顾。这场战争打得最激烈的地方就是讹答剌城,海儿汗最后被活捉。成吉思汗为了给被杀的商队和使臣报仇,融化了银液灌在他的眼睛里。
摩诃末国王之死花剌子模在当时相当强大,国王摩诃末苏丹号称世界征服者。中东地区和相邻的欧洲诸国都十分惧怕他,连斡罗思的不少公国,也常常被他们袭扰,以致花剌子模的集市上常常有斡罗思人被拍卖。”
“中东地区?欧洲诸国?斡罗思?这些都在哪里啊?”
“都在西边的万里之外,中东地区就是波斯和大食之地;欧洲诸国就是极西之地的一些小国家;斡罗思就是欧洲东北部的一个国家,鲍里斯就是斡罗思人的后裔。”
泰钦乐了:“哈哈,原来鲍施主是斡罗思人啊!他还说自己是什么‘俄罗斯’族人,肯定和斡罗思是一个意思吧?”
“没错,‘俄罗斯’和‘斡罗思’就是一个意思,古代叫‘斡罗思’,后来被翻译成‘俄罗斯’了。鲍里斯就是斡罗思人的后裔。”
泰钦又问:“那斡罗思之地,距离这里到底有多远啊?”
杜大雷想想说道:“差不多万里吧。”
泰钦不禁咂舌:“真远啊!那鲍里斯来到中原,不得走好几年啊?”
杜大雷嘿嘿笑了:“和尚,你忘了吗,我给你讲过,后世可是有飞机的啊。鲍里斯从家乡飞到中原,也不过是几个时辰的时间罢了,根本就用不了一天。”
泰钦摇摇头:“真是令人感到不可思议,世间竟然有如此器械,跟仙家的法宝差不多,一会儿功夫就能飞出千里,里面还能装下几百人。杜施主,你就不要嘲笑洒家了,还是继续讲成吉思汗的故事吧。”
杜大雷继续说道:“面对着蒙古大军的进攻,摩诃末国王拒绝了集中兵力决战的建议,分兵把关、城个自为战,导致被动挨打。
而当蒙古大军日益逼近时,他又放弃都城和天险,率众逃跑,从未组织过一次像样的抵抗。根据成吉思汗的命令,蒙古名将哲别、速不台率军追击摩诃末。成吉思汗要求他们要像猎犬一样咬住自己的猎物不放,即使其躲入山林、海岛,也要像疾风闪电般追上去。躲入山林的秃儿罕王后被迫投降了,逃往海岛的摩诃末也悲惨地死去。
摩诃末死后,哲别、速不台又挥军北上,进入钦察草原与斡罗思地区。因成吉思汗长子术赤与次子察合台意见不合,玉龙杰赤久攻不下。
成吉思汗命令三子窝阔台为前线指挥,最后才攻下玉龙杰赤城。不可一世的花剌子模被消灭了,钦察骑兵和斡罗思诸公国也一败涂地,古印度河、伏尔加河一带成为激烈争夺的战场。花剌子模的王子札兰丁率领残部进行抵抗,在八鲁弯之战中一举消灭了近3万蒙古兵。但花剌子模大势己去,札兰丁被成吉思汗围困在申河边上,最后突围逃往印度。也就是现在的天竺。”
泰钦又问:“那后来成吉思汗占领了这么多地方吗?”
杜大雷答道:“他没过几年就死了,可他的四个儿子,分别建立了四大汗国,占据了这些地方。后来成吉思汗的子孙不断地向西方扩张,蒙古的四大汗国成为横跨欧亚大陆,幅员万里的大国。”
泰钦喟叹不已:“哎,真没有想到,这些北方的蛮族,竟然能创下如此的丰功伟绩。这个成吉思汗,确实是了不起的人物。我看他比李世民厉害多了。”
杜大雷说道:“和尚,你的慈悲为怀都哪儿去了?你只是看到了蒙古人的功绩,却没有看到他们血腥的杀戮。
据后世的学者研究,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几次西征,应该杀了几千万人呢。”
“啊!这么多人都被蒙古人杀戮殆尽?”
“可不是嘛,蒙古人生性残忍,就是一支像野兽一样的军队。他们所过之处,只要敢于反抗的地方,他们攻下来之后,只留下工匠和身高低于车轮的孩子,还有年轻的女人,其他人包括成年男子,妇女,老人,统统都杀光。”
泰钦脸上的肌肉抽动了几下,叹息一声:“哎,杀人如草芥,你说的这些蒙古族人,真是如同禽兽一般啊。”
杜大雷耸耸肩说道:“和尚,北方的蛮族向来如此,如果我们兄弟不来这里,在一百六十年后,大宋就会遭受一场劫难,两个皇帝被北方的女真族抓走,繁华无比的汴梁城会沦为一片焦土。大宋就像西晋一样,逃到大江以南,在杭州重建朝廷,整个北方地区都沦为一片膻腥之地,落入胡虏之手。”
“啊!竟然有此等事情?这是真的吗?”
杜大雷缓缓点头:“千真万确,一百六十年后,北方的女真族建立了金国,把不可一世的大辽给灭了。他们随即南下,占领了大宋的都城汴梁。
赵家的两个皇帝被金兵抓住了,连同他们的皇后,妃子,公主,宗室女子,都被金兵抓到极北之地,就是现在辽国的黄龙府。这些女子大都被金人蹂躏致死,只有极少数活了下来。赵家的两个皇帝后来都死在了北方,受尽了屈辱。”
泰钦问道:“怎么是两个皇帝?”
“和尚,这两个皇帝是父子关系,老皇帝徽宗赵佶,由于害怕金兵抓到自己,就把皇位传给了儿子钦宗赵恒,然后自己逃跑了。后来金国退兵,赵佶又回到了汴梁。
第二年金兵再度来袭,这父子二人肉袒出降,做了金国的俘虏。这两个无胆之辈,把自己的老婆,姐妹,小妾,女儿,侄女,都统统打包,送到了金军大营,供金兵淫乐。你说他们是不是混蛋废物啊?”
泰钦少有的气愤不已:“杜施主,如果你说的这些都是真的,大宋确实是应该灭亡啊!洒家是出家人,照理不应该管尘世中的事情。可是这样的人间惨事,洒家真看不过去了。
我看如今的大宋皇帝赵匡胤,也是一代雄主,可他怎么生出了这样的不肖子孙呢?真是令人费解。”
杜大雷说道:“这也没有什么奇怪的,你是不知道,赵匡胤并没有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他弟弟赵匡义继承了皇位。你说小白脸赵匡义的子孙,不都是孬种吗?”
“赵匡胤为什么没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小白脸是什么意思?”
“哈哈,你是不知道,在十几年后,赵匡胤被他弟弟赵光义干掉了,所以皇位就落到了他弟弟的子孙手里。小白脸就是孬种的意思,反正赵家的子孙是一代不如一代,都是很懦弱的性子。所以北宋存在的一百多年,一直被北方的蛮族欺负的够呛。”
………………………………
第三百二十九章 终极使命
第三百二十九章 终极使命
泰钦问道:“北宋?大宋怎么又叫北宋了?”
“和尚,北宋的徽宗和钦宗被金国抓走之后,徽宗的儿子康王赵构逃到杭州,重建了大宋,被叫做南宋。就和历史上的西晋和东晋一样。”
泰钦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啊!那南宋后来是不是被蒙古人给灭了?”
杜大雷点点头:“不错,蒙古人在成吉思汗的带领下,先灭了金国,然后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在成吉思汗死后,他的孙子忽必烈建立了元朝,把南宋灭掉了。”
泰钦喟叹不已:“真是天道轮回,报应不爽啊!先是女真人灭了契丹人,然后蒙古人又灭了女真人。这北方的草原是够乱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