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王收集公司-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喆起身云淡风轻的说道:“淡定、淡定,不是八万贯吗?又不是八十万贯,没什么大不了的。你好歹也是世家大族出身的小娘子,别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要保持淑女形象懂不懂?这点你要学习你嫂嫂,不然以后嫁不出去可如何是好啊!”

    崔小娘子看他一副装13的样子,气得不行,由于这些天来经常接触,大家都混熟了,不顾男女大防,伸出手狠狠的掐了那喆胳膊一下。

    那喆痛得龇牙咧嘴,也不敢大声嚷嚷,毕竟崔小娘子还是未出阁的大闺女,让人知道了不好。他忍着痛说道:“妹子,好妹子,快放手,不然我喊人了,要是让你哥哥知道了可不得了。”

    崔小娘子松了手,气哼哼的说道:“我不信你真没有镜子了,你们能拿出一面,一定还有第二面,我是没有八万贯,但是我只想看看镜子,玩几天也不行吗?”

    那喆挠挠头,无奈的说道:“妹子,不是我小气,是真没有了,我可以对天发誓,如果我骗你,让我吃饭噎死,喝水呛死,打牌输死,街被马车撞死,总之是不得好死。”

    崔小娘子乐得前仰后合,喂那喆吃水果的漂亮丫头也捂嘴笑个不停。这时,一个仆役进来,通知大家马演第二场。

    那喆对歌女和乐师交代了几句,出门往大堂走去,崔小娘子急忙跟。

    进了大堂,众人已经坐好了,等待着观看演出。

    不一会,乐师进来了,还是都戴着面具。随后一个身材高挑,披着黑色斗篷,戴着纯白色面具的女子走进来,了高台。

    口琴声响起,这次那喆也加入了伴奏。前奏很长,乐师们纷纷开始演奏。在悠扬的乐曲声,歌女开始演唱:

    “三月暮,

    花落更情浓。

    人去秋千闲挂月,

    马停杨柳倦嘶风。

    堤畔画船空。

    恹恹醉,

    长日小帘栊。

    宿燕夜归银烛外,

    啼莺声在绿阴。

    无处觅残红。”

    歌声凄婉唯美,众人都沉浸其不能自拔,崔小娘子更是泪流满面,在柱子后面哽咽着。

    歌女结束了演唱,行礼后和乐师们出去了。大堂里鸦雀无声,大家都如醉如痴,呆呆的坐着。

    钱弘亿站起来,点头向那喆致意。那喆急忙还礼,崔道述过来问道:“刺史大人可满意否?”

    “很不错,词作的好,演唱也很精彩,不知那位先生是何人?他吹奏的是什么乐器?”钱弘亿指着那喆说道。

    崔道述向那喆招招手,对钱弘亿说道:“这位是我的结义兄长,来自极西之地的欧罗巴,是唐人后裔,他家祖先在唐天宝年间怛罗斯之战时被俘,后被转卖到西方万里之外,在那里繁衍后代至今。我几位结义兄长思念故国,历尽艰辛回到了原,这次几件宝物是他们带回来的。”

    那喆走过来,崔道述向他介绍了钱弘亿的身份,那喆正式向钱弘亿施礼。

    钱弘亿问道:“不知前面两首曲子词是何人所作?先生吹奏的乐器又是何物?”

    那喆恭敬的回答道:“刺史大人容禀,这两首词是我家族里的一位才子在西方所作,他的名讳是姓那名容若,已经离世多年了。我手的乐器叫‘口琴’,是祖先容若公所制,世间只此一件。”

    钱弘亿摇头叹息:“原来世还有如此惊才绝艳的人物,令人心向往之,可惜不得一见啊!”

    那喆和刺史大人聊了一会,告辞出去。走到柱子旁边时,见崔小娘子还在抽泣,拉着她出去了。他边走边想,这首词对艺女青年的杀伤力还真是巨大啊!

    两人进了休息室,崔小娘子坐着歇了一会,平静了下来。她的脸像大花猫一样,炭黑和胭脂混着泪水,看起来一塌糊涂,那喆让仆役打来了清水,让她洗洗。

    崔小娘子洗完脸后,变得清爽干净了,只是眼圈还有些发红。她想了一下,问道:“三哥,你为什么让歌女和乐师都蒙着脸呢?以前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表演的。”

    那喆得意洋洋的说道:“这叫不走寻常路,你认为演出效果怎么样啊?”

    “我觉得很新,很神秘,特别想知道面具下面的人长的是什么模样。”

    “答对了,是要保持神秘感,来参加拍卖会的人什么样的美女没见过啊!我选的几个歌女唱功都很好,可长相很一般了,我怕那些人对歌女的相貌失望,让他们蒙面出场,然后一句话也不说,直接开唱,唱完转身走,这样使那些人把注意力都集在歌女的演唱面,最大的避免了他们相貌的不足。怎么样,哥哥我有才吧?”

    那喆心想,我这可是后世红遍天下的节目…………‘蒙面歌王’加‘我是歌手’,还有‘好声音’的创意大融合,在这古代如果不能震慑住这些土包子,那哥们还算什么穿越者!

    崔小娘子自动忽略了他的自我吹嘘,又问:“你说这两首曲子词是你祖先所作,给我讲讲他的事情呗?”

    “好吧,我祖先名讳为纳兰性德,字容若,后来姓氏改为‘那’姓,所以我叫‘那喆’。容若公从小博览群,而且天资卓绝,诗词画无一不精,可惜是身体孱弱,不到三十岁去世了。哎,这是天妒英才啊!”

    崔小娘子满眼都是小星星,“容若先生真是大才子啊!三哥,还有什么好诗词,你快点都说出来吧,我现在要听!”

    那喆一看形势不对,马使出尿遁大 法,“妹子,你坐一会,我出恭去了先。”随即跑了出去。 这时,大堂传来一阵声响,应该是许多人在叫喊。

    一个仆役从大堂冲出来,看见那喆大喊起来:“那先生,五万七千贯,又是高价啊!”

    那喆急忙问具体情况,仆役说道:“第二件拍卖的宝物是‘手表’,经过一番争夺,最后泉州来的海商林益浩以五万七千贯的价格买下了手表。家主让我告诉你这个消息,并让先生准备第三场演出。”

    那喆很高兴,两件卖出了十三万七千贯的大价钱,算算差不多值后世的几亿人民币了,这下兄弟们的启动资金不用愁了。

    他回到休息室,让第三场表演的歌女和乐师马准备去大堂,然后找到崔小娘子,“妹子,跟我去大堂看演出,这次的词作前两首更出色,不去你会后悔一辈子!”

    “这首又是容若公的作吗?”

    那喆面不改色的瞎掰:“这首不是容若公的作,是一个道士作的,我偷听来的。”

    拍卖会现场,经过两次争夺,宝物分别有归属了,大家的情绪完全被调动起来,都摩拳擦掌的准备拿下最后一件宝物。

    曹德舜很镇定,他不准备再出手了,免得引起众人的嫉妒,韩胖子摇摇头说道:“曹兄,今天我是没希望了,肯定争不过那些海商了,我这点家产跟他们,真是够寒酸的。”

    曹德舜安慰了几句,看见蒙面的乐师又走了进来。随后进来一位身穿白色纱衣,头戴帏帽的女子,帏帽周围垂下了几层薄纱,遮住了她的面容。

    乐声响起,歌女开口唱道: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 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章台夸。”

    本来自
………………………………

第四十二章 大雷变猪头

    第四十二章 大雷变猪头

    公元962年(建隆三年)十月十八日(农历)

    清晨,朐山岛部的山林里,在一个小水潭旁边的大树,两个瘦小的人坐在粗大的枝桠面。 他们穿着厚厚的衣服,全身包裹的严严实实,头用麻布包着,只露出两只眼睛。连手都用布包了。

    “喂,我~我有点害怕。”

    “你是胆子小,怕什么啊!”

    “我们这么干不好吧?”

    “有什么不好的,你忘了他是怎么折磨我们的吗?我不过小小的整他一下罢了,又不会要他的命。”

    “我还是觉得不太好,毕竟几位先生平时对我们挺好的。”

    “嘘,不要说话,有人来了。”

    两个人身体往后缩了缩,把自己隐藏在枝叶间。这时,一个身影出现在水潭边的小路,他跑的很快,一会儿跑进了树林。

    后面又出现了两个高大的身影,一前一后跑过来,他们相隔大约有十几米,前面的人一边跑一边回头调戏后面的人,“哈哈,追不我吧,我这是故意放慢速度等你吶,如果到了山顶你还追不我,我下午多揍你一刻钟。”说完转身加快脚步,迅速的跑远了。

    后面的人气喘吁吁,但一声不吭的咬牙坚持着,慢慢地跑进了树林。这时,大树的一个人动了动,小声说道:“准备好,快来了,他总是最后一个。”

    不一会,山路出现了一个人,他跑跑停停,喘着粗气。过了一会,树的人看到他接近了水潭后,一个人小心翼翼的举起长木棍,伸向了旁边的树干,那里有一个巨大的蜂窝,一些野蜂绕着蜂巢在飞舞盘旋着,木棍慢慢接近了蜂窝,使劲捅了几下,随即收了回去。两个小人紧紧抱住树干,一动不动。

    蜂巢里的野蜂被激怒了,倾巢而出,水潭边正在慢慢走着的人听到‘嗡,嗡,嗡’的响声,抬头一看,一大群野蜂从树林飞出来。他吓得转身跑,一些野蜂发现了活动的物体,纷纷追去。

    那人还在狂奔,可他怎么也跑不过野蜂,几只野蜂追来,狠狠的钉在了他的脸、脖子。他惨叫一声,拼命拍打着自己的脸和脖子,可野蜂越来越多,他迅速脱下外衣蒙着头,只露出两只眼睛,没命的往山下跑。

    野蜂军团还在紧追不舍,有的野蜂从衣服缝隙钻进去,也有的钉在他暴露在外面的手。他看见前面不远处有一个水潭,玩命跑过去,一下跳进水里,再也不露头了。

    野蜂追到了水潭空,失去了目标,在水潭方盘旋着不愿离去。过了一会,水潭里的人憋不住了,快速的露出头,深吸一口气,又沉入水。

    野蜂和他对耗了一段时间,陆续飞走了。他小心翼翼的探出头,又迅速沉下去。反复几次,他发现野蜂都飞走了,吃力的爬岸来。

    他取下包裹着头的衣服,这时脸,脖子已经肿起来七八个大包,他轻轻摸了下脸,痛得不行。蜂毒逐渐扩散开,他感到已经影响了自己的神经系统,头有些晕,视线模糊,眼泪哗哗往下流。他无力的坐在地,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过了一会,一个人从山跑下来,看到他的凄惨模样,吓了一跳,马过来问道:“小杜,你这是怎么了?被什么东西咬成这个样子?”

    坐着的人是杜大雷,他吃力的说道:“老大,是野蜂。”

    赵子重仔细的看着杜大雷的伤势,“你忍一忍,一会安大郎和鲍里斯回来了,我们一起想办法,给你治伤。”

    杜大雷痛得直哼哼,赵子重也没有什么办法,只好捧了一些水浇在他脸,想减轻他的痛苦。

    十几分钟后,安大郎和鲍里斯一前一后跑过来,看到杜大雷这副模样,都很惊讶,赵子重说道:“我们赶快把他抬回去,没准崔家的人和岛的居民有办法呢。”

    安大郎说道:“我来背他,如果我没劲了,一会鲍里斯换我。”

    赵子重和鲍里斯小心的把杜大雷扶到安大郎的后背面。安大郎背着他向营地走去,鲍里斯在后面扶着杜大雷。

    途鲍里斯换下了安大郎,背着杜大雷快速回到了营地。这时营地里的人都起来了,大家在各自忙着洗漱、做饭、清空肚子,营地里乱哄哄的十分热闹。

    看到杜大雷被背回来,许多人凑来看看是怎么了。杜大雷平时总是嘻嘻哈哈的和大家开玩笑,又没什么架子,所以人缘很好。众人问起情况,赵子重说是野蜂蜇的。大家说了几种土办法,可谁都不知道哪一种见效更快,七嘴八舌的议论着。

    魏 宏 业得到消息跑过来,看了一下说道:“以前我看过资料,野蜂的毒液是酸性的,必须用碱性物质才能和掉。大家去找盐水和碱水来,其它的办法先不用了。”

    盐水很快拿来了,魏 宏 业轻轻地涂抹到杜大雷的患处,隔几分钟涂一回。过了一会,碱水也拿来了,大家又给他反复涂抹,赵子重用指甲刀小心的拔出了蜂刺。

    到了午,杜大雷脸的大包开始变小了,疼痛也减轻了,躺下休息,慢慢的睡着了。

    不知道睡了多长时间,杜大雷感觉到有人在摇晃自己,还听到喊声:“大雷,你醒醒,快醒醒,你怎么变成这副德行了。”

    杜大雷费力的睁开肿胀的眼睛,见到摇晃他的人是那喆。他一下坐起来,一把抱住那喆翻身将他按在炕,开始蹂躏起来。

    “哈哈哈,你小子什么时候回来的,听大郎说,你在崔家过得挺滋润啊,怎么舍得回来了?”

    那喆奋力反抗,嘴里嚷嚷着:“你怎么变成猪头了,快放开我,还有外人在呢!”

    杜大雷继续咯吱着那喆,“几天不见,我还怪想你的,小师太,你叫破喉咙都没用,今天你从了老衲吧,哈哈哈!”

    这时,杜大雷身后传来如银铃一般的笑声,他回头一看,门口站着两个女子,是崔小娘子和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他放了那喆,穿鞋下地。

    他好的问道:“崔家妹子,你怎么来了?”

    崔小娘子优雅的蹲身施礼,“四哥万福,您的脸是怎么了?要不要紧?这次我来这里,带来了一位郎,让他给您诊治一下吧。”

    “没事,是被野蜂蜇了,很快好了。不用看医生。不过你怎么来了?你哥哥让你来的吗?这里条件很差啊,你这么个娇滴滴的小娘子,怎么能受得了啊?”

    崔小娘子低头不语,那喆跳下炕来,拉了一下杜大雷,然后在他耳边小声说道:“你别问了,赶快找到兄弟们,我有事要说。”

    那喆拉着杜大雷出门去找其他人,路,杜大雷坏笑着问:“你小子老实交代,那个漂亮小姑娘是谁?”

    “是我的侍女,怎么样,漂亮吧?”那喆很得意。

    “你是怎么弄到手的?”

    “不告诉你,你着急去吧。”那喆说完跑。

    那喆问了几个人,陆续找到了带人干活的赵子重和魏 宏 业,又问安大郎和鲍里斯在哪里。赵子重说道:“现在这时间他们一定在海滩练武,我们一起去找他们吧。”

    大家走了一会,来到了海边。安大郎正拳打脚踢的揍鲍里斯,旁边胡一刀和田人凤俩小子在做俯卧撑。

    赵子重对俩小子说道:“今天到这里吧,你们回去写一会字,晚我要检查的,不许偷懒,去吧。”

    俩小子一溜烟跑了。那喆大喊道:“你们两个野蛮人快停下来,我有大事要说!”

    安大郎停止了殴打,对那喆笑笑,“三哥,你回来了,拍卖的结果怎么样了?”

    那喆故作神秘的说道:“我正想跟你们说呢,你们猜能拍卖出什么价钱?”

    “怎么也得几万贯吧。”杜大雷抢先说道。那喆摇摇头,“接着猜,往多了说。”

    “七八万?”

    “少了。”

    “十万贯?”

    “老鲍,你能不能有点出息,再往高了说。”

    大家都很兴奋,十万贯还多,那得多大一笔啊!杜大雷卡住那喆的脖子,“小样,我让你装,你说不说,你说不说!”他使劲摇晃着。

    赵子重急忙过来拦住了杜大雷,“别没深没浅的,你把他掐坏了怎么办?自己的脸肿的像猪头一样,不能老实呆会儿啊?”

    那喆缓了一会,开口说道:“你们谁也想不到卖了多少钱,使劲猜吧。”

    魏 宏 业说道:“难不成有十多万?十五万,还是十六万?”

    那喆还是摇头,一副装13的样子。

    杜大雷恨恨的说道:“我看他是欠揍,故意吊我们的胃口。老大,让我再打他一顿吧,看他还得瑟不!”

    安大郎疑惑的说道:“十八万,应该差不多了吧,三件宝物,每件大约六万贯,这个价钱已经很吓人了,不会再高了吧?”

    那喆又摇头,他看大家的面色不善,杜大雷跃跃欲试,想过来揍人,急忙说道:“我说还不行吗,是二十三万三千贯!”

    本来自
………………………………

第四十三章 以德服人

    第四十三章 以德服人

    大家都惊呆了,半天谁都没说话,互相大眼瞪小眼,杜大雷又掐住了那喆的脖子,“你小子骗没骗我,说啊!”

    那喆拼命点头,接着又摇头。 魏 宏 业喝道:“放开他,让他详细说说。”

    杜大雷松开手,那喆揉揉脖子,开口说道:“我没骗你们,真的是是二十三万三千贯,崔家拿走了一成的佣金,还剩二十一万贯左右。”

    “真的假的啊!二十一万贯啊!”

    “那差不多是几亿人民币了?”

    “崔家的佣金有点高啊。”

    那喆接着说道:“崔家这次也出了大力气,布置场地,请演出人员,招待各地的宾客,都花了不少钱,所以拿一成不算多,毕竟崔道述还要堵崔家各房的嘴。”

    魏 宏 业坐下来说道:“大家都坐吧,让那喆详细讲讲拍卖会的情况。”那喆一屁股坐在细软的沙滩,开始讲述拍卖会的过程,他绘声绘色的说着,大家听得都很认真,讲了半个多小时,他说到了最精彩的地方,“你们不知道,当歌女唱完‘望海潮’的时候,全场鸦雀无声,人们都被震住了,有的人马找笔墨纸砚,要记下‘望海潮’的词句。”

    那喆顿了一下,“还有性急的人要冲舞台,掀开歌女的面纱,非要看看她长什么样子。被阻止后,跟崔道述商量要买下歌女,花多少钱都不在乎。还有的人向崔道述打听词的作者,崔道述没办法,说这些都是我搞出来的,让他们问我,然后一群人把我围住了,有的人还拉拉扯扯,我的衣服都被撕坏了。”

    那喆停下来不说了,故意卖关子。杜大雷只好凑趣的问道:“小那师太,你到底是怎么跟那些人说的啊?”

    那喆把玩着手里的贝壳,慢条斯理的说道:“我跟他们说是我抄的。”

    “他们相信吗?”

    “当然不信了,围着我不依不饶,非让我说出来。我说是听一个道士读过,然后记下来的。他们还是不信,我一口咬定这个说法,后来他们也没办法,放过我了。”

    安大郎好的问道:“三哥,那究竟是谁写的啊?听起来这曲子词相当有水准。你告诉我呗。”

    穿越众人互相看看,那喆只好出头,“这首词是我们家乡一个叫‘柳三变’的家伙写的,可惜他已经去世多年了。”

    赵子重岔开话题:“你继续说拍卖会的事吧,我们都想听呢!”

    那喆继续讲述拍卖会的事情,“后来崔道述让大家都平静下来,接着拍卖最后一件宝物。他让人把我们带来的‘五粮液’拿出来了。”

    “那商标怎么处理的?”

    “撕掉了,还换了瓶盖,用软木塞封口,然后包一层蜡,这瓶酒摆出来后,现场的人眼睛都直了,崔道述说,‘这瓶酒是天下独一无二的孤,酒瓶是由万年水晶雕琢而成,里面的酒也是举世无双的极’。大家都疯狂了,竞相出价,价格越来越高,喊道八万贯时,其他人都退出了竞争,只剩下四个人在争夺。后来到九万贯时,只有两个人了。最后一个波斯海商以九万六千贯拿下了五粮液。”

    杜大雷扳着手指算起来:“镜子八万贯,手表五万七千贯,五粮液九万六千贯,一共是二十三万三千贯。我的个亲娘啊!这下我们是发了,哈哈哈,大家全是土豪啦!我要是去买酒喝,买两碗,喝一碗倒一碗!哈哈!”

    安大郎迷惑不解:“为啥要喝一碗倒一碗?这不是浪费吗?”

    杜大雷搂着安大郎的脖子,“兄弟,我们的钱也有你一份,今后你是大财主了,是有身份的人,喝一碗倒一碗才够气派嘛!”

    赵子重气得踹了他一脚,“你小子别骚包了,脸肿得像猪头一样,大郎你别搭理他。”

    众人都笑了,大家纷纷打趣杜大雷,海滩弥漫着欢乐的气氛。

    那喆打断了大家的谈话,“还有一件喜事,玉米和土豆已经出苗了,崔家的佃农正在精心伺候,估计再过几个月会成熟。”

    魏 宏 业一拍大腿,“太好了,以后我们不用担心缺粮了,如果种几年,弄来多少人口都不是问题。”

    安大郎又不明白了,“到底是什么东西啊?”

    “是我们从海外找到的高产庄稼,产量十分惊人,估计亩产在千斤左右,你说我们还用担心粮食问题吗?”

    安大郎很兴奋,“那可太好了,如果全天下都种这些庄稼,那没有人挨饿了!”

    随即他神色有些黯然:“我从小在北地长大,那里气候干旱,雨水很少,庄稼亩产也一二百斤,农夫辛苦一年,肚子都填不饱,遇到灾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