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王收集公司-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没什么事,是来看看。现在你这里有什么困难吗?”

    鲍里斯叹口气:“哎,是人手不够啊!”

    赵子重说道:“还是人的问题,老魏那里也缺人,只能等下批流民到了,才能解决。”

    杜大雷插话道:“不是还有盖房子的人吗?可以调一些人过来啊!”

    赵子重想了想,“春耕也是大事,还是不要动了。等下一批流民吧。”

    三人又谈了一会,赵子重带着杜大雷往营地走了。回到营地,两人看见营地外面的空地排列着一个整齐的方阵,是几十个护卫队员站在那里,范金春正在大声的说话。

    两人走过去,范金春跑过来说道:“二位先生,我已经选出了五十个人,等吃完午饭,可以船去明州了。”

    赵子重说道:“辛苦你了,还缺什么东西吗?”

    范金春想了想,说道:“武器倒是够用,是没有狼筅。”

    “这不是大问题,你到了明州,那里的竹子多的是,让工匠抓紧做一些,不会耽误训练的。”

    赵子重又对护卫们做了一番动员,五十个人都表示要好好训练,不会丢赵子重的脸。

    范金春带着护卫们去吃饭了,赵子重和杜大雷也向食堂走去。进了食堂,二人见崔昭荣和胡水洋在谈论着什么,翟小山坐在旁边听着。

    杜大雷凑去问道:“你们在谈什么呢?说出来大家一起听听。”

    三人站起来,赵子重说道:“都坐吧,一会大家边吃边说。”

    崔昭荣解释道:“我和小胡正在讨论人员分配的事情,原来他手下有三百多人,我准备都要了。不过里面还有一些工匠,如木匠,泥瓦匠等,一共有四十多人。要让这些工匠去干庄稼活,有点太浪费了。我想把木匠调去弓弩作坊,泥瓦匠送去魏先生那里,这样人尽其用了。”

    赵子重点点头,“崔管事想的很周到啊!这么办吧。”

    他又问胡水洋:“那六十个新加入的队员怎么样了?”

    “已经和留下的四十多个老队员混编在一起,午进行了队列训练,他们都很努力。我准备下午进行越野跑项目,晚读认字。”

    赵子重说道:“老胡,你要辛苦一点,这些天你带着他们训练。等过几天我忙完了,去帮助你。”

    他又对翟小山说道:“你协助老胡,尽快的把队列训练完成,然后开始鸳鸯阵的练习,时间紧迫啊!另外,你要挑选一些人,训练他们使用弓弩。你先练着,等过些日子床弩能仿造出来,那时我们有大杀器了。”

    大家谈了一会,仆役们端了午饭 ,大家一起吃起来。饭后,几人分开,都各自忙碌去了。

    到了晚,营地里热闹起来,工作了一天的人们陆续回来了。澡堂和食堂排起了长队,孩子们在营地里嬉戏追逐着,一片欢声笑语。

    晚饭过后,每个项目的负责人把自己的人都召集到一起,准备开始教他们识字。

    近一千人分成了十几个地方,准备课。营地里乱哄哄的,大家都在交谈着,这个时代大多数人都是盲,识字的凤毛麟角,大家都对学习十分憧憬。听首领说了,谁认识一千个字 ,月钱多一贯钱,大家都准备努力学习,好拿到一千个黄灿灿的铜钱。

    兄弟五个算来算去,老师还是不够。他们五个都阵,加崔昭荣,方菊娘,姜五娘,才八个人。后来崔小娘子和沈氏过来自荐,大家才松了一口气。

    可崔老夫人不同意沈氏和崔小娘子抛头露面,说她们不能去教男人们,只能去教流民妇女。兄弟几个只好同意,后来崔小娘子派来了三个识字的侍女,才解决了难题。

    现在还是正月,外面很冷,大家都挤进了一些较大的木屋,如学堂,食堂,仓库,连澡堂里面也挤满了人。每个屋子里都挂了一块黑板,教材是统一的简体字版‘三字经’。

    赵子重派了几个护卫跟着姜五娘,方菊娘和三个侍女,怕有些男人调戏她们。他让护卫都带木棍,如果谁敢犯浑,使劲的打,还要关三天小黑屋,扣一个月的月钱。

    了近两个小时的课,赵子重让护卫敲起了铜锣,宣布下课,盲们都回去睡觉了。

    十三个教师聚集到学堂,大家准备交流一下。崔小娘子抢着说道:“我先说,这些女人也太笨了点,我和嫂嫂总共教了十二个字,可她们是学不会。我可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了。”

    一个侍女气鼓鼓的说道:“有些男人色咪咪的看我,根本不听课,太气人了!我可不想教他们了。”

    本来自
………………………………

第八十二章 赵匡胤

    第八十二章 赵匡胤

    姜五娘也说道:“我教的那些人里面,有几个总说一些怪话,后来都被护卫打了一顿,拖到小黑屋去了,他们才老实下来。 可这些人实在是笨了点,几个字翻来覆去的教,是学不会。”

    兄弟几个面面相觑,都不知道该怎么解决。赵子重那里还好一点,他教的是护卫队员,虽然没教会几个字,可纪律不用担心。

    魏 宏业和杜大雷那里还可以,他们手下工匠很多,这个时代工匠都很聪明,学习起来还挺快的。

    鲍里斯和那喆、崔昭荣悲催多了,他们教的大多以前都是农民,大字不识一个,教起来十分费劲。

    几个女子叽叽喳喳的数落着这些盲,兄弟们头都大了。杜大雷向几个女子团团作揖,谄媚的说道:“几位姐姐、妹妹,我老杜求求你们了,千万不要撂挑子。”

    那喆也陪着笑脸说道:“是啊!大家咬咬牙坚持一下吧!万事开头难,等过一段时间好了。”

    姜五娘站起来还礼,开口说道:“几位先生折煞奴家了,我一定认真的教他们,请不必多礼。”

    沈氏也说道:“诸位兄长,我们会尽力的,哎!她们都是一些可怜之人,虽然是笨了点,但却十分认真学习,慢慢来吧。”

    几个侍女见主母都发话了,都表示愿意继续教下去。兄弟几个松了口气,赵子重宣布散会。大家送几个女子回去休息,然后各自去睡觉了。

    …………………………… ……………………………… …………………………………

    宋 乾德元年正月初八(公元963年)

    冬日里的汴梁城一片洁白,市民们还沉浸在节日的欢乐气氛之,街市人来车往,十分繁华热闹。

    在皇城的垂拱殿内,有三个人坐在一起交谈着。间坐着的人身躯魁伟胖大,面色黧黑,但顾盼之际气势非凡,年纪大约在三十多岁,他是大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

    赵匡胤今年三十六岁,正是年富力强,意气风发的时候。他捋了捋胡须,对坐在左侧的官员问道:“则平,枢密院调兵的情况怎么样了?”

    那人恭敬的答道:“官家,我已经派人发出了公,发安、复、陈、孟等十州之兵汇聚襄州,以讨张表。”他身材等,面色白皙,是担任枢密使的赵普,字则平。乃赵匡胤的心腹亲信。

    赵匡胤点点头,“我昨天已经下诏给慕容延钊和李处耘了,命山南东道节度使慕容延钊为湖南道行军部署,枢密副使李处耘为都监,发兵会于襄州。”

    这时,坐在右侧的年青人说话了,“兄长,这次一定要荡平荆南,拿下湖南,那样我大宋可以占据大江南北的鱼米之乡,再也不用担心缺粮了。”

    说话之人是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刚刚升任开封府尹兼校检太保。今年二十四岁。他身材不高,体型偏瘦,但是和兄长一样,面色黧黑,两人的长相也十分相似。只不过一个高大魁伟,一个矮小瘦弱。

    赵匡胤微笑着点头,“你说的很对,如果能占据荆南、湖南,我们取得了战略的优势。那里向西可以进攻巴蜀,向南可以攻击南汉,向东可以威逼南唐,地势十分重要。”

    赵普站起来说道:“官家,荆南兵微将寡,可一鼓而下。湖南周保权乃一黄口小儿,根本不足为虑,湖南可反手而得。但是我有些担忧,慕容延钊和李处耘有可能争功,那样误事了。”

    赵光义疑惑的说道:“不会吧?慕容延钊是军宿将,经验丰富。李处耘年富力强,为政稳妥,他们会争功?”

    赵匡胤解释道:“光义,则平担忧的有理,武将争功是常事。如果他们不争功,那才是怪事呢!你还年轻,经验太少,要向则平多多请教。”

    赵光义心里有些不服,但表面却恭恭敬敬的答应下来。他向赵普一笑,开口说道:“则平,以后你可不能藏私,要多教教我。”

    赵普急忙起身说道:“某家愧不敢当,如果您有什么问题,我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赵匡胤摆手让二人坐下,对弟弟说道:“光义,你才任不久,开封人口众多,事务十分繁杂,平时你要多学多看,有不明白的事情,可以向几个宰相询问。也可以问问则平、楚昭辅、卢多逊,他们都是饱学之士,为政经验丰富。”

    赵光义躬身答应下来,赵普开口说道:“官家,有一件事情要向您禀报。”

    赵匡胤笑呵呵的说道:“则平,你我之间不用这么客气,有事你直说。”

    赵普起身说道:“前几天吴越国派人来庆贺新年,在元旦大朝会奉了许多礼物。昨天他们去我家里,又秘密拿出了一件宝物,让我转呈给官家,说是天下至宝,只能由官家收藏,不能闹得满朝皆知。”

    赵匡胤眉毛一挑,显得很有兴趣,“哦,究竟是何宝物?”

    赵普说道:“官家,我带来了,现在放在殿外,由几个侍卫守着呢。”

    “快拿进来,我们一起看看。”

    赵普快步走出大殿,随即捧着一个包着红绸的盒子进来了。他走到赵匡胤的案前,轻轻把盒子放在桌子面。然后慢慢的解开了红绸。

    里面是一个精美的雕漆木盒,赵普掀开盒盖,里面有一件被包裹得严严实实的物件。

    赵匡胤示意赵普打开,赵普小心翼翼的一点一点解开了几层绸缎。他拿出了一个瓶子,透明的瓶身显得晶莹剔透,里面装着无色透明的液体。

    “啊!”

    “这是什么啊!”

    赵匡胤和赵光义兄弟二人都惊呼出来,二人对视着,都感到十分震惊。

    赵匡胤问道:“则平,这是何物啊?”

    赵普把瓶子慢慢放在案面,躬身回答:“官家,据吴越国的官员说,这件宝物是一瓶烈酒。来自于万里之外的西方。瓶子是用万年水晶雕琢而成,里面装的是西方的烈酒。全天下只有两瓶。”

    赵光义几乎趴在案,眼睛离瓶子只有十多厘米,仔细的观察着。过了一会,他抬头说道:“确实是至宝,这水晶瓶实在是太完美了,一点瑕疵都没有,不知道是怎么做出来的。”

    赵匡胤定了定神,开口问道:“则平,你说有两瓶,另一瓶在哪里?”

    赵普恭敬的回答:“官家,据吴越国来人交代,这两瓶酒原来属于江南明州崔氏所有。在去年秋天,崔氏举行了一次‘拍卖会’,在会卖出了三件宝物,轰动了整个江南,这种酒是其的一件宝物。”

    赵匡胤很好,“则平,‘拍卖会’是怎么回事?”

    “官家,是崔氏召集了江南地区的富商巨贾,高门大户,在会拿出三件宝物,让大家竞价,最后出价最高的人得到宝物,和‘扑买’差不多。”

    赵普顿了顿,接着说道:“在‘拍卖会’,这种酒卖出了近十万贯的天价。据说被一个波斯海商买走了。”

    “哦,竟然卖出了这么高的价钱!”赵匡胤很震惊。

    赵光义说道:“难到这瓶酒值十万贯?可能吗?也太高了吧!”

    赵普笑着说道:“确实是真的,我前些天也听人说了,崔氏的‘拍卖会’轰动了江南地区,现在事情的经过已经传到了开封,有人还编成了故事,在茶楼公开说呢!”

    赵匡胤又问:“这瓶酒到底是怎么回事?”

    “官家,是崔氏献给了吴越国的国主钱弘俶,他不敢私自收藏这件至宝,派人送到开封,献给陛下。”

    赵光义很高兴,“兄长,这是值十万贯的宝贝啊!是不是应该好好收藏起来,列为皇家至宝?”

    赵匡胤想了想,斩钉截铁的说道:“我们今天打开这瓶酒,一起喝了它!”

    赵光义急忙说道:“兄长,这是宝物啊!为什么要马喝了它?”

    赵匡胤坚定的说道:“你还年轻,不知道对于一个皇帝来说,什么是至宝。”

    他用凌厉的目光看着弟弟,继续说道:“对于我来说,民心是至宝;像则平这样的臣是至宝;像慕容延钊、李处耘那样的武将是至宝;像你一样的亲人是至宝。唯独这瓶酒不是至宝,我们一会喝了它,咱们也尝尝十万贯一瓶的酒是什么味道。”

    赵光义和赵普都笑了,赵匡胤唤来一个宦官,让他去准备下酒菜。不长时间后,几个宦官端进来了几样菜肴。

    赵匡胤命赵普打开酒瓶子,赵普小心翼翼的去掉了瓶口的封蜡,慢慢地拔出了封口的软木塞。

    一股烈酒的浓香瞬间散发出来,三人闻着这酒香,都有些恍惚。赵普给赵匡胤倒了很少的一点酒,“官家,据说这酒十分猛烈,您要小口抿一点,千万不要大口喝下去。”

    赵匡胤端起杯子,小口抿了一下,眼睛当时直了。他裂开嘴,吐出舌头,“啊!这酒太烈了!不错,不错!”

    赵匡胤回回神,笑着说道:“则平,你和光义也尝尝这举世无双的烈酒吧!”

    本来自
………………………………

第八十三章 睡王耶律璟

    第八十三章 睡王耶律璟

    与此同时,北方的莽莽草原大雪纷飞,在距离辽国京临潢府西北大约一百多里的荒原面,出现了一个营地。请大家搜索(%¥¥)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四周是用木质栅栏包围着,里面有几十顶帐篷。

    许多辽国的宫帐军在营地外围巡视,把营地围得水泄不通。在营地央的一顶豪华大帐里面,一个面相粗豪的大汉正在大发雷霆。

    他是辽国的皇帝耶律璟,今年三十二岁。他是辽太宗耶律德光的长子。天禄五年(951年)九月,火神淀之乱,辽世宗耶律阮被害后,太宗子耶律璟趁机镇压叛乱,夺取帝位,成为大辽第四任皇帝。

    现在是辽应历十三年,耶律璟已经在位十二年了。他继位之后,辽国的内部却很不稳定,反叛不断,他本人是个喜欢喝酒、打猎、游玩的皇帝,怠于朝政,为人十分残暴。

    耶律璟的游猎不分季节,不管寒冬还是盛夏,只要高兴,便去游猎。在游猎的时候也不忘喝酒,大概是吃野味下酒更有风味吧,而且他的兴致极高,每次游猎喝酒都要长达七昼夜才肯结束。他平时晚喝酒作乐,直到第二天早晨,然后白天大睡其觉,政事便放在了脑后。因此辽国内部都称他为“睡王”。

    四年前,周世宗柴荣在征发南唐大胜之后,取得了南唐的江北十四州,国力骤增。他趁耶律璟怠政昏庸,辽国势力下降的有利时机,领兵大举北伐,取得了夺取三关的胜利。

    三关即益津关(今河北霸县境内)、瓦桥关(今河北雄县旧南关)和淤口关(今河北霸县东)。

    周世宗柴荣命韩通从沧州经水道进入了辽国境内,结果契丹刺史王洪进投降。然后,韩通和赵匡胤等将领领兵水陆并进,先后拿下三关,几乎都是接受辽国守将的投降而得,兵不血刃。

    辽国大臣曾劝耶律璟收回失地。而他却认为这些地方本来是汉族之地,他们拿回去也没什么值得可惜的。

    但周世宗由于多年劳累过度,病死于军营,后周由此退兵,耶律璟也率兵返回京。

    三天前他出来游猎,由于为他饲养猎犬的近侍海里没照顾好一条他最喜欢的猎狗,他大发雷霆之怒,许多仆人战战兢兢的跪在大帐,等待皇帝的发落。

    耶律璟用凶悍的目光看着这些仆人,他想了一会,高声喊道:“来人呐!”

    四个官帐卫士走进了大帐,躬身行礼。耶律璟大声说道:“把海里拖出去,肢 解了他!其他人都去观看!”

    四个卫士轰然答应,将海里往外拖。海里哭喊着求饶,可没人理会。其他仆人吓得浑身发抖,跟着卫士出去了。

    耶律璟气呼呼的坐下了,拿起了酒杯,一饮而尽。他不停的喝着,不一会喝下去一壶酒。

    他大声喊道:“来人,快取酒来!”

    两个近侍小心翼翼的走进来,手拿着酒坛子。一个人谄媚的说道:“陛下,这是黄龙府守将敬献给您的南方好酒。据说此酒十分猛烈。而且价格很昂贵,请陛下尝。”

    耶律璟很好,“哦?还有如此好酒?快倒一些,我尝尝。”

    两个近侍打开了坛口的封泥,往碗里倒了一些崔家的烈酒。耶律璟看着这清澈如水的烈酒,端起碗闻了闻,小口喝了一点。

    酒一入口,他瞬间呆住了,随即剧烈的咳嗽起来。两个近侍吓得魂不附体,急忙跪下求饶,磕头如捣蒜。

    耶律璟咳嗽了一会,长出了一口气。他不耐烦的说道:“行了,都起来吧,这酒不错!”

    两个近侍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战战兢兢的不敢起来。

    耶律璟又喝了一口,赞叹道:“真是性如烈火啊!以前的酒和它起来,简直是马尿!”

    两个近侍悬着的心这才放下,从地爬了起来。耶律璟问道:“这酒送来了多少?”

    一个近侍答道:“回禀陛下,足有二十坛。”

    耶律璟点点头,“告诉皇宫总管,去多买一些。不要吝惜钱财。”

    两个近侍答应着出去了,耶律璟继续小口喝着,不一会酩酊大醉。他倒在地毯睡着了,近侍轻手轻脚的进来,给他盖了熊皮大氅。

    他一直睡到了第二天的早晨,起来后,感到头痛欲裂。这酒太烈了,耶律璟十分满意。吃过早餐后,一个近侍进来禀报,“陛下,南京留守萧思温昨天来拜见您了,因为陛下睡了,他一直在候着。”

    耶律璟点点头,“让他来吧。”

    近侍出去了,不一会带来一个人。这个人大约四十多岁,身材不高,长相很普通。他躬身施礼:“臣南京留守萧思温给陛下见礼了。”

    耶律璟以尽量温和的语气说道:“你不必多礼,坐吧。”

    萧思温没有坐下,他微笑着说道:“陛下,臣前些天结识了一个来自万里之外的波斯海商。他拜托我献给您一件宝物。”

    “什么宝物?呈来我看看。”

    萧思温说道:“陛下稍等,我这取来。”他出了大帐,不一会捧着一个木盒进来了。

    他把木盒放到桌案面,小心的掀开了盒盖。然后又打开了包裹着宝物的几层绸缎。

    耶律璟看到木盒装着一个瓶子,透明的瓶身显得晶莹剔透,里面装着无色透明的液体。

    他好的问道:“萧卿,这是什么物件?”

    萧思温小心翼翼的把瓶子拿出来,放到桌案面。“陛下,这是一瓶酒。”

    “哦,这装酒的瓶子有些古怪啊!里面装的是南方的烈酒吗?”

    萧思温恭敬的答道:“陛下,据波斯海商说这瓶酒是来自于万里之外的西方。瓶子是用万年水晶雕琢而成,里面装的是西方的烈酒。全天下只有这一瓶。”

    耶律璟十分震惊,他拿起瓶子翻来覆去的仔细看着,口说道:“果真是宝贝啊!这瓶子太珍贵了,一点瑕疵都没有。应该是传世之宝。不过里面的烈酒我昨天喝过,确实是够烈的,现在我的头还痛呢!”

    萧思温小心的问道:“陛下,您喝过这种酒?”

    耶律璟喊来一个近侍,让他取来一坛烈酒。不一会,近侍拿来了一个坛子,给萧思温倒了一碗烈酒。

    耶律璟想作弄一下萧思温,开口说道:“萧卿,你把这碗酒喝了,尝尝味道。”

    萧思温不假思索的端起碗喝了一大口。然后剧烈的咳嗽起来,酒也喷出了不少。

    耶律璟开心的哈哈大笑,萧思温弯下腰不停的咳嗽,过了好一会,才停止了咳嗽。他抬起头,脸已经红了。

    耶律璟好言说道:“萧卿,你快坐下休息一会。昨天我第一次喝这种酒时,和你一样狼狈。这酒太够劲了。”

    萧思温坐下缓了很长时间,才恢复过来。他开口说道:“陛下,这酒实在是太烈了,我有些承受不住。臣失态了,请陛下责罚。”

    耶律璟摆摆手,“这不怪你,我第一次喝时也和你差不多。这酒是黄龙府守将献来的,据说是来自于南方,不知你听说过没有?”

    萧思温摇摇头说道:“臣没有听说过,回去后马让人去南方寻找。宋国的汴梁应该有吧?到时我多买回来一些,献给陛下。”

    “萧卿有心了,这种酒我十分喜爱,多买一些吧。”

    萧思温答应下来,他继续说道:“陛下,据那个波斯海商说,他是在江南吴越国的明州买下这瓶酒的,花了十万贯钱。”

    耶律璟有些不相信,“萧卿,你是不是被骗了,这酒是宝物,但也不能值十万贯吧?”

    萧思温答道,“陛下,应该不是假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