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936国足在柏林奥运-第1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如果觉得好看,请把本站网址推荐给您的朋友吧!
………………………………
第354章 “中国队的9号还会进一球!”
“陆桑是最厉害的!”
“死阔以呢!如果不是陆酱的传球,那个人不可能进球的!”
“啊,是的呢,我的心又融化了……”
无时无刻不在用尬聊来无限拔高陆逐虎在场上作用的他的那群脑残女粉……有这样的支持者,有什么理由不好好踢呢……
要说陆逐虎的功劳很大也不是假话,中国队使用343阵型,后防线上三名中卫拉开宽度出球,他们还时常顾此失彼,只有陆逐虎在本方半场接应,不过相比于之前张显源靠后的时候,过于保守,陆逐虎与他交换位置后侵略性更足,更加敢于前压,无形中给球队增加了一个人。虽然意大利在陆逐虎后撤后仍然不放过他,使用了更加积极地上抢策略,不过陆逐虎的抗压力并不是一般人能比的,回撤拿球和组织调度也有模有样,完成了较为不错的后场推进。
但是在来到前场后,球队还是缺乏一个前腰——这又是陆逐虎远离前后的一个遗憾了,作为多面手,他的确是球队各处都需要他的。冯景祥作为组织者的话,他有时候的选择,显得急躁了一些,虽然二叔的意识、脚法都不错,但处理还是显得简单
意大利在前场的反抢投入力度一直不小,想要通过没那么容易。这就必须对边路的两名球员提出更好的要求,好在郑季良和张显源越踢越好——在控球、出球和进攻最后一传的质量上都有着较高的保障。此前的比赛中,仅有陆逐虎一人在边路活跃,显然运转起来就较为艰涩。
中国人是打不死的小强,波佐有点头疼,主要是变化相比较以前意大利遇到的那些对手实在是太多了,他需要球队在对方在这一段时间起势后抵挡一段时间,寻找破解的法子。要说简单的方式也不是没有,可以找人踢伤陆逐虎,让他下场比不了赛,只是波佐暂时没有这么下作。
看台上的领袖并不知道主教练所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他不高兴就会破口大骂,让小弟希元首在一旁乐得大笑,真是越来越喜欢中国这只球队了。
是的,就像他说的,“他们是我的朋友。”
……
只是扳平对中国队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他们需要尽快在70分钟之前打入反超的进球,后面才能徐徐图之,等到70分钟之后局面还不能彻底倒向自己这边的话,后面就将非常困难了。
时间也进入了最后半小时。
第61分钟,又是中国队的进攻机会,冯景祥前场与李惠堂做出精妙配合,他先将球传给禁区外的李惠堂,然后向球门方向跑去,随后李惠堂将球直塞,冯景祥反越位成功后在禁区左侧小角度射门,时机恰到好处,让只顾着盯人防守的意大利后卫顾此失彼,出现沟通的失误,眼睁睁看着冯景祥摆脱防守后能轻松打门,只可惜皮球被文图里尼封出底线——他在下半场已经丢了一个球,再丢球会让领袖杀了他的。虽然会不会被进球不是他能决定的,可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起码能让他的专注度再上一个层次。
中国队获得角球的机会。
每一次定位球角球进攻都值得多费一点心思。
常规的角球战术自然是中路包抄了,最传统的角球战术,由球队的高大的中锋或中后卫通过中路的包抄抢点来一锤定音,只是中国队一向的强点就是老谭,让对手会有心理准备。相比中路包抄,前门柱抢点的难度要难很多,但是却更具有隐蔽性。就像1998年法国世界杯的决赛的齐祖,是一直以脚下技术征服球迷的,却用两个头球破门帮助法国队3:0战胜巴西,使得球队第一次赢下世界杯冠军。
这次陆逐虎就想跟队友们效法一下。中国队采用一字型站位,冯景祥、谭江柏并排站在靠近远门柱的位置,留出近门柱附近的区域做文章。
谭江柏站在最远的地方,让意大利一眼就“看出”中国队这次是要打远点的——这也正是中国队想给他们的错觉。
在一字型站位战术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进攻一方要有明确的分工,谁负责挡人,谁负责接球。负责挡人的队员要站到对方盯住本方接球队员的行进路线上,让对方防守队员无法靠近,在谭江柏左手侧的冯景祥、包家平两个是负责把对方3名防守球员挡在身后的,这样谭江柏就能在顺利绕开对方防守队员后,迅速跑到近门柱附近,接应陆逐虎开出的角球。
意大利人被蒙在鼓里。
“注意中国队这大块头,等会儿他肯定是想摆脱咱们来头球攻门的——”意大利队的2号阿尔费雷多·福尼和3号彼得罗·拉瓦都非常警惕地看着老谭,因为打远门柱的话,球飞行到较远的距离后,埋伏在后点的球员会通过摆脱防守来接应来球完成破门——虽然对于角球主罚球员的脚法要求很高,但是陆逐虎之前的传球功力他们都看到了,他们相信他能传出足够准确的球。
可是当得到主裁判的示意,球可以开出的时候,老谭却并不是他们想象中的那个套路,陆逐虎在右侧的球也开了起来!
意大利全体心中一凉!
等意大利人明白中计的时候,包家平和冯景祥两人却已经转身拦住他们,不让他们前往近门柱区域!
禁区里发生激烈碰撞!
谭江柏距离他可以愉快攻门的位置越来越近了!
老实说,像老谭这样的头球好手很难不喜欢陆逐虎这样的队友,脚法好,喂球好,接得舒服,最重要的是,他总能设计出能让自己舒服地接到球的战术,在对方千方百计要限制自己的情况下。
可就在这时候,禁区里的包家平却不慎摔倒了!
彼得罗·拉瓦就像渔网破开了一个洞被放生了一样,奋力地冲着空中的球而去!
与老谭同时起跳争顶!
这可以说是中国队执行战术的过程中失误了,老谭还到位置,虽然凭着身高和弹跳,还是和彼得罗·拉瓦一起碰到了球,可球的轨迹他已经做不了主,只能看着皮球再次出了底线。
落地之后老谭和对方发生了一点言语上的争执,不过也没有听懂对方的话,没酿成更大的冲突。看着倒在地上的包家平,冯景祥伸手把他拉起来了——陆逐虎注意到了这一点,心中略微动了下。
两帮人都主张球权属于自己,中国队还向裁判投诉说刚刚意大利人手上有动作的,要不然包家平也不会摔倒。主裁判最后各打五十大板,没给意大利球权,也没给中国队点球,只是让中国队继续罚角球。
刚刚那个近门柱抢点没打成,众人都是有些失望的,明明老谭的摆脱、跑位都非常好,就差一步就成了——继续给角球依样画葫芦的话,意大利也不吃那套了。
队员们都看看抱着球,缓缓退到角旗区的陆逐虎,看到他脸上仍然是波澜不惊的样子。只是做了一个“9”的手势,意思是球队接下来要执行“9号角球战术”了。
陆逐虎以前就跟队友们说,每一次角球、定位球都是“耍鬼把戏”得分的好机会,所以中国队在平日的训练中总会抽一点时间来演练一下陆逐虎建议的一些套路,尽管不是每一个都能按照想象中那样做出来,但还是有一些能排练得不错的——在没有对抗的情况下。
套路用一个少一个,在此前的比赛中,虽然也有过复制后世中国男足“假装换人罚角球”等战术,但总体而言,中国队还是比较克制的,现在仍然有一些可能拿出来用。
陆逐虎仍然是角球进攻时球队的大脑。
这一次该怎么罚?
在无论什么战术在对手看来无非是找2号的战术的情况下。
看台上希特勒显然注意到了陆逐虎的手势,希特勒就像看穿了一切谜题的谜底一般,信誓旦旦道:“接下来中国队的9号还要进一个球。”墨索里尼嗤之以鼻,他完全没想到这个比自己还要不懂球的小弟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墨索里尼也注意到了陆逐虎的手势——但是墨领袖并不认识中国的数字手势。
何况陆逐虎比划“9”也不是指的9号。
希特勒也不怎么了解其实中国队的9号李惠堂一点儿也擅长头球。
……
在连续罚角球,而且对方都知道你们会找哪个点的情况下,应该如何去做?后世是有这样的球队的,而且还在段时间内连续成功了两次——正是98…99年创造了“诺坎普奇迹”的那只曼联。
1999年5月26日,巴塞罗那坎帕诺球场,曼联与拜仁在欧冠决赛演绎了那场载入史册的对决,开场仅6分钟,巴斯勒定位球敲开施梅切尔把守的曼联球门,然后拜仁整整围攻了曼联的球门89分钟,特别是扬克尔的一脚倒勾射门击中门框差点提前杀死比赛。第四官员最后举牌示意伤停补时三分钟,欧洲足联主席都从主席台站起来准备下看台为拜仁慕尼黑颁奖了,在走过曼联名宿博比·查尔顿面前时,还对他说了一句“抱歉”以示安慰,工作人员也开始将拜仁色彩的丝带系到“大耳朵”杯上了,此时曼联获得角球,贝克汉姆主罚的角球开出后,顶上去抢点的舒梅切尔在禁区中路造成了一片混乱,错进错出间,皮球来到小禁区外的谢林汉姆面前,顺势180度转身射门,球进,落后了84分钟后,在伤停补时第一分钟利用扳平比分。结果没用多久,曼联再次获得角球——
按说拜仁已经在角球中吃过一次亏了,这次已经做足了准备,可是如后世津津乐道的那样,他们还是吃亏了。
仍然是贝克汉姆开出角球,谢林汉姆在中路前点高高跃起蹭到皮球,球改变方向后落到了小禁区线后点的索尔斯克亚面前,索尔斯克亚用——按他自己的话,“用大脚趾”将球凌空垫进球门——曼联于是获得了那个赛季的三冠王。
工作人员也只能解了给拜仁系的丝带,对欧足联主席约翰森说:“主席先生,您现在该为曼联颁奖了……”
这场比赛再过几十年恐怕也不会褪色,经典就是经典,陆逐虎现在想效法的就是曼联第二次角球时的角球接力破门——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前点后蹭来创造破门的机会。
这类型的角球战术考验更多的是考验队友之间的默契。
陆逐虎也不知道能不能奏效,虽然他一向觉得,与现在这批队友这一路下来,应该是不缺默契了。
陆逐虎开出角球!
队友们仍然是刚刚差不多的站位,可是他这次的目标却不是冲着远门柱的谭江柏去的!
也不是希特勒“大胆预测”的9号!
他找的是!
冯景祥!
冯二叔在中路前点高高跃起蹭到皮球!
球改变方向后落到了小禁区线后点的谭江柏面前!
这一切就像是陆逐虎看过的那场经典录像的完美复刻!
只不过不知道是什么差池,出了点小毛病——
老谭这次似乎没有控制好,皮球直接砸在他的那张充满男子气概的脸上——
饶是吃痛,老谭也顾不得了,奋力地“甩脸”攻门!
这下的速度可就大大逊色了,虽然球仍然是冲着球门飞去的,但文图里尼还是奋力地扑了一下,球弹起诡异的弧线,见高不见远,结果谁都没有争顶到,包家平勉强将球碰到中路,但被意大利防守的彼得罗·拉瓦解围,但他的球也未踢远,大禁区线上的张显源迎球右脚凌空扫射!
皮球飞速直奔来到球门前的文图里尼的面前!
文图里尼也是拼了老命了,双手一推,自己也摔了个四仰八叉,重重得屁股摔在地上,球被推到哪里去了也不知道了!
球是往大禁区左侧而去的!
谁也不知道中国队的队长李惠堂是怎么想到这个可能的,几步退到那里,胸部停球,搭弓射箭!
一脚狂飙突进!
势如流星!
球打入意大利球门右下死角,文图里尼毫无办法!
中国队再进一球!
将比分改写成3比2!
中国队所在的区域沸腾了!
谁也不知道这个错进错出,一塌糊涂的进攻回合,最终进球的还是我们!进球的还是队长!
“哈哈哈!我就说了,中国队这个9号还要进球吧!”“洞悉一切”的元首放声大笑道。
墨索里尼:“……”
★★★★ 如果觉得好看,请把本站网址推荐给您的朋友吧!
………………………………
第355章 343大放光彩!
墨领袖高谈阔论法西斯理论的时候,希特勒只能当个学生在一旁乖乖地听着,在他擅长的蛊惑人心方面,墨领袖也完全不鸟他,足球方面相比“球场建设狂人”墨领袖就更加小白了——
结果现在因为中国队的关系,元首当了一回懂球帝,自然是心情愉快万分,虽然中国队不是他的球队,但是一只“弱队”,在不被傲慢的墨导师看好甚至是蔑视的时候,他“目光如炬”,“洞若观火”,还能提前预测对方的进球,在老大哥面前露了回脸——还不至于刺激到对方,简直是太棒了!
希特勒已经决定也要送一块金表给中国队的9号了。
事实上,敢断言李惠堂能梅开二度的,全场恐怕也只有希特勒了,从陆逐虎的角度说,那个角球战术压根就不是给李惠堂设置的啊!因为头球的弱鸡,李球王在中国队的角球战术制订中,甚至连“佯攻”的角色往往都得不到……以往的比赛中,一定是谭江柏、戴麟经甚至还要加上冯景祥,三大强点一起运作,李惠堂才说不定能在角球进攻中捡漏一回。
可是,纵然这次没有戴麟经作为强点来牵扯掩护,李惠堂能在角球进攻中于禁区中得分并非偶然。中国队的部署就是瞄准了意大利的高空球防守漏洞——这并不是说人高马大的意大利人没有高点,只是相较于后世的定位球角球战术,这时候的球队在战术执行方面还太过死板,球员们包括教练都不清楚里面还有这么多套路,跑位可以这么鸡贼。中国队的角球战术频繁以战术配合,冲击里十足,增加二点的掌控下,在定位球进攻以及边路传中战术中,中国传中对于对手防线低位的压迫与高位空档的跑位寻求等都十分具有针对性——
录像绝对没有白看!
然后李惠堂几次在禁区内实现了空位射门的机会,意大利看着非常不错的防线完全被针对。当然咯,两粒进球同样显示了李球王在嗅觉、射术、对抗方面的出色,除了陆逐虎,要说球场上的球员相对于他都有差距并不言过其实。
可想而知的是,不光是球场内的这些观众,他在决赛赛场上的事迹传回国内后又将把他作为“球场盖世英雄”的地位再度拔高了!
莫大先生年龄大了之后感情极容易受到触动,一时间忍不住又高兴地流下了眼泪,抓住了幼子的手:“我像你这般大的时候,哪敢想象这种事情!你们啦,都是赶上国家的好时候了!”
虽然大先生的话只是他的一己之见,可是也是能理解的,他小的时候,可能正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孱弱、最屈辱、最风雨飘摇的时候。那时候的国人想苟全性命于乱世都不敢奢念,更遑论游戏,更遑论足球!
大清朝的人连辫子都没剪,怎么踢足球!——虽然这玩意在没有辫子的时候,是这片土地上的人最流行的游戏。
事实上,中国人还是踢了。
而且是现代足球。
不但跟自己踢,还跟老外踢。
有记载的中外足球最早的一场比赛是在1906年,由中国协和书院队对阵英国驻中国的英兵队,比赛结果协和书院队以2比0战胜了对手,并获得为优胜者设立的“九龙杯”。不过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当时的清政府不相信自己的球队会获胜,赛后,居然特意派人将“九龙杯”送到英军驻地。
甚至根据这场比赛,张丰毅,陈佩斯,姜昆还拍摄过一部电影《京都球侠》。当然咯,从这几个主演可以看出来,这是一部喜剧片,拍摄目的也未尝没有跟风当时的足球热潮的意思。因为“519惨案”,中国队在打平即可出线的形势下,主场1:2输给了香港队,丢失进军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的绝佳机会,在现场的导演目睹了这一切,当然肯定也是很气咯,决定做一部关于足球的喜剧电影。在电影中导演让中国的一群草根英雄或多或少都掌握一些中国功夫,什么义和团流寇郝豹子,小偷照狐狸,民间高手刘二刘三兄弟——俩踢毽子高手,手上像装了磁铁一样的守门员——北京郊区看到的卖瓜农民,扔西瓜接西瓜溜得不行。
按照套路,自然就是我国球员用各种身怀绝技赢了“欧洲冠军”咯——事实上别说1906年了,就是如今李惠堂的时代,欧冠的开办也还遥遥无期呢……
可能那电影跟星爷的“少林足球”那样的喜剧也没本质上的区别,但是这电影的结局却很有意思:
“下九流”的“青龙队”队员个个施展自己的“绝活儿”,使西洋队粗鲁、野蛮的冲撞相形见绌,对方眼睁睁看着自家球门稀里呼噜进球,却毫无回天之力,球赛终场青龙队一球险胜。球赛胜利了!
然后这帮“无知小民”就被老佛爷前的红人德太监下令一律斩首了。
洋大人怎么可以轻易开罪!
看似有些荒唐,可是比起真实历史上清政府将“九龙杯”送到英军驻地的操作,差别的确很大吗?
经历了20世纪上半页的起起沉沉的那些人,很难不在中国队3比2领先赫赫声威的意大利队时动容!
这是世界冠军!
而我们保持这样的比分,就会赢下他们!
德国,也就是在希特勒的鼓吹与刺激下,才会狂热地想到“日耳曼人的荣誉”,才会想夺回属于高等人种的“生存空间”。
可是中国人,似乎自古至今,都对家国命运有一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执念,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也!
三呼“中华”,激荡柏林上空万里的云层!
回到球场上,球员们自然也清楚坚持这个比分到终场,他们就可以拿下这场比赛,载誉回国了,想到这里,还有谁不心情激动?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球队还有必要继续打这场明显首尾脱节的“343”吗?
决定权在于陆逐虎。
只是陆逐虎在这次进球之后,重新回到了右边路的位置,他原来的位置交给了梁荣照,张显源顶上锋线,谭江柏重回后卫线,坐镇中央,重组三后卫。
老谭在前面冲锋陷阵已经太过疲劳,那么现在需要给他换个地方继续“累”一下。
他坚持这个选择,除了无人可用,也是仍然坚信队友们能在这阵型下发挥得越来越好。
虽然3…4…3曾经有过辉煌,但随着足球比赛节奏的加快,以及对场地宽度越来越充分的利用,在后世的球场上已经不常见,偶尔想要复兴一下的也只有瓜迪奥拉、孔蒂等寥寥数人而已。但在这个时代,尤其是面对战术完善的意大利,陆逐虎断定它可以闪耀球场一次。
3…4…3是一套在纵深上都很平衡的系统,相较于偏向于防守端或者要求防守队员压上从而保证球能不断传导,3…4…3在对场地长度和宽度的运用上保持了对称,也正因为这样的对称性,使球队在攻防转换上变得更加容易。
此前虽然比分取得了领先,但是球队的阵型总给人似是而非之感,经过这次个别位置上的调整之后,似乎那些令人感到别扭的环节都被打通了,中国队的确在攻防两端都变得愈发出色起来!
意大利重新开球后,球权在他们的掌控下还没有1分钟,洛卡特利在左路的带球就被断掉了!
他忘记了中国队右路的杀神已经归位了!陆逐虎的截断能力可是比张显源强了不少!
陆逐虎得球之后将球择出,交给前面张显源,张显源距离从开场以来位置越来越靠上,距离球门越近人也越兴奋,展现了灵活的脚下动作和护球技术,随后送出了一记精准的直塞球!
冯景祥插上后眼不看人,直接搓球传中!
这一串的进攻配合如行云流水,简洁流畅,可是最后那一下却没有威胁。
并不是传中质量不高,只是接球的哪个人不对。
也看得出李惠堂竭力去争顶的,可是的确是强人所难了,不但没能完成攻门,路线还被他蹭歪了——好在远点的包家平及时赶到,拿住了球,意大利的防守逐渐合围,这时候陆逐虎也从后面上来了,包家平将球权传回给他,中国队在前场耐心传递,寻觅着致命一击的机会——
全场无论敌友都在紧张地关注着陆逐虎的选择。
大保健踢法了十来分钟,此时他肯定是想有所作为的!
只见禁区前陆逐虎一扣过掉了巴尔多,之后分边左路!
左路郑季良也上来了!
阿尔费雷多·福尼紧紧地跟着他,防守全神贯注!
郑季良却也是打出了信心,一个晃动之后,福尼脚下一滑失位,只能“服你”了,郑季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