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1936国足在柏林奥运-第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要是说足球真是黄帝发明的——那岂不是这位奈史密斯先生也能跟黄帝在某方面比较一番了?哈哈……

    心里想着,手上却已经熟练地操作起手机,调选出今天第一位登场的运动员来——

    上来第一个就把王牌亮出来了,一张被很广泛用作表情包的照片的下面注目着:

    姚明。

    ★★★★ 如果觉得好看,请把本站网址推荐给您的朋友吧!


………………………………

第328章 篮球决赛!姚明登场!

    姚明对于中国篮球的意义和重要性已经无需多言了,等中国运动员越发难在NBA中立足,球迷门才会愈发怀念姚明还在联盟时的那段时光——尽管在那时候的火箭球迷看来,取得那样的成绩还远远不够。

    至于姚明这个广为流传、成为经久不衰的表情包的笑容,也是来自他在火箭队战绩最出色的那个赛季——也是他职业生涯最后一个完整赛季。08…09赛季季后赛的4月30日,姚明在这一天和慈世平(那时候还叫阿泰斯特)共同率领火箭4比2战胜开拓者,成功晋级西部半决赛。在整个NBA职业生涯里,没有什么比这更让姚明高兴的了,所以即使在很长时间以后,姚明也很怀念那个赛季(只可惜半决赛对阵湖人时受伤了……)当时在比赛中,罗恩·阿泰斯特为了救球冲到了观众席上。赛后记者提问:“你为了救球冲到观众席上,感觉怎么样?”——影射他奥本山宫打架事件,阿泰斯特的回答很机智:“观众席上,我以前已经去过了,并且他们给了我一杯啤酒,只不过这次是递过来的。”——当初就是因为观众向阿泰斯特扔了一杯啤酒才激怒了阿泰。这句话引发了姚明的笑点,所以出现了后来那个表情。

    只可惜,笑得最灿烂时候的大姚,职业生涯以后再也没有这样欢畅的时光了……

    陆逐虎开始踢球的时候,姚明经历了第二次伤病基本就是生涯报销了,等他开始发迹,出名的时候,姚主席已经胖成女兆日月了……没能继续欣赏姚明多打两个赛季真是很大的遗憾……

    “哇,上来就是明哥……这恐怕不太好吧……”陆逐虎的想法还是不要这么早就上姚主席,毕竟每个运动员都只有两分钟,好钢得用在刀刃上。课开场阶段也是很重要的,也不算浪费。

    这边中国队的开场首发阵容也已经出来了:

    右锋:牟作云、沈聿恭(替补)

    左锋:王鸿斌

    中锋:王玉增

    右卫:李绍堂

    左卫:王南珍、王士选(替补)

    仍然是延续了半决赛时表现出色的先发,看来董教练也对于这些球员相当信任。但是这些主力球员,基本上也是第一场惨败给日本的那些球员,只能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如今球队的心气完全不同了。

    陆逐虎不做他想,直接将姚主席附身在队长王玉增的身上。

    本场比赛现场不仅被热情的球迷挤满,同时也吸引到大批社会名流观战,柏林许多报刊的王牌记者都亲临现场,显示出这项刚刚进入奥运会比赛阵容的运动的独特魅力。在所有来宾都落座之后,比赛也正式开打!

    比赛刚一上来,面对着现场数千位球迷的山呼海啸——大部分都是美国队的支持者,王玉增与美国队的中锋开始跳球——大姚的附身也从这一秒开始。不过有些尴尬的是,王玉增一开场就出现一次失误,跳球时反应迟了,跳也没有完全跳起来,美国队率先跳球成功!

    陆逐虎有些无语,在他看来可能是因为身高的问题——大姚那2米26的个头,比王玉增可不只是高一个两个头的问题了,大姚争球只要垫垫脚尖,直接就将球权扇下来了,可是王玉增要是只是垫垫脚尖——能从美国队黑又硬的手里抢到球就怪了。

    但美国队也没有把握好争球得利的这次机会,从后场发起进攻后,刚刚迈过中场线,慢悠悠不慌不忙地开始组织时,牟作云一个健步上前从后卫手中将球拍落!

    似乎还有上一场张指导附身后残留的激情澎湃嘛!

    美国队反应也很很快,迅速转身要夺回球权,牟作云一个鱼跃救险,小手一钩,将球勾传到中路直上的王玉增手中!

    美国队展现了极快的退防速度,迅速撤到篮下,不过面对大姚附身的王玉增可能不太行——王玉增与防守他前进路线的美国球员身体对抗之后,拉开空间,手起刀落远距离出手命中!

    那一刻全场中国观众都沸腾了!

    中国队命中第一球!

    陆逐虎也高声嚷嚷道:“Got it!Three!”——旁人完全不懂他这个“三”是从哪里来的。

    哈哈,大姚竟然会投三分?!而且是开场就进三分?

    这有些不走寻常路嘛,哈哈!

    其实想想也是极其平常的,大姚虽然是中锋,但投射可一直是他的强项。中国的中锋大多可以投3分,这可以说是中国篮球队的一大特色,甚至如今周琦去了火箭,BA时期姚明是一位可以拉到3分线外投3分的中锋,命中率还相当高,入NBA后,前期还是一个能投3分的中锋,但进入球队后,由于后来小范甘迪的战术要求,姚明开始增重,变成“重型中锋”,再也没有必要拉出来投3分,3分技术也退步了。早年的时候,因为三分姚明甚至得到了乔丹的青眼,早在1998年,乔丹就开始关注姚明了,当时18岁的姚明参加了在加州举办的耐克训练营,他在乔丹的面前投中一个三分球,接着乔丹就半开玩笑的说到,芝加哥公牛队应该签下姚明。2001年选秀前夕,姚明因为没有为他所效力的上海大鲨鱼队拿下冠军,表示要再留一年才会去NBA。当时掌管奇才的经理迈克尔·乔丹于是也在这年可选的名单中错失姚明,选了另一位大个子,那就是史上最水状元夸梅布朗,而《华盛顿邮报》称错过姚明“成为了奇才队历史上最大的损失之一”——可是就算姚明参选,估计以乔丹的尿性仍然会选择夸梅布朗,毕竟作为经理和老板的乔丹最擅长瞎杰宝选人……

    而给陆逐虎映像深刻的中国男篮与梦八的比赛,大姚也是用一个三分点燃五棵松球场的开场热情的。只可惜——这时候无论投得多远,都是两分。

    说不定他可以去跟场边的奈史密斯先生聊聊,给篮球场上增加三分线的“伟大创举”……

    美国队没有想到中国队打得如此具有侵略性,这在他们之前划水一样的比赛中都是没有遇到过的,不禁有些慌乱,匆忙的进攻也没有打进——反倒是中国人在内线抢到防守篮板:

    仍然是队长王玉增!

    他将球交给王鸿斌组织,自己以“姚明式”的“步履蹒跚”往前场跑去,来到篮下左侧位置。

    这个位置事实上也是姚明在NBA的比赛中活动最多的地方,也是防守队员防守姚明的重点照顾地方——但重点照顾又如何?这个位置仍然是姚明得分最多的区域。

    到了这里之后,王玉增就开始向队友要球,球权到手后,他直接转身内切右手护球上篮!——转身的时候他依靠健壮有力的身体抵住对手,而时机的把握也相当恰当,美国队的防守球员压根没料到他这一手,突然出手使得空间很大,几乎没受到任何干扰,直接命中,得到2分!

    中国队4比0美国队!

    美国队球员都是一脸大写的懵逼,这中国人得分也太轻松了吧!——可是王玉增却没有任何表示,很轻松淡定地样子,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陆逐虎看着这些美国佬的表情就好笑——别说你们这些白人了,就是后世百分之八十都是黑人的NBA联盟,虽然防守队员明明知道这个点是姚明的得分点,而防守也是做到了极限,但就是防不住——让对手恐怖的地方。唯一制约姚明的就是这个位置得分需要耗费巨大体能,体能可是大姚的弱项,所以姚明一般会在上半场频繁使用,给对手施加最大的压力、造最大的杀伤。但凡他能体力槽拉长一点,场均三十分根本不是梦。

    稍稍整顿军容,美国队用迅速冲到前场的突破上篮扳回了一球,可是中国队的反应也不慢,不缓不急地重新进攻,王玉增也来到篮下正前方,后世说的“三秒区”地带——这个正面进攻点是篮球场上最坚固的防守区域,就好像是一座城池的大门,往往被重兵把守,而攻城略地者必须击碎大门,更要击垮防守重兵的支援。

    姚明在这点进攻手段经常背对篮筐左右假动作晃动转身后仰投篮,因为这里往往形成包加之势,成为易守难攻的地带,但是姚明最大的优势就是身高,只要他在这个位置拿球,要做的就是护住球转身后仰将球送入篮筐。

    可是王玉增的身高可就没法做出姚主席那样高的出手了,只见他侧身抵住对手的防守,举起右手——

    忽然皮球越过高大的美国球员头顶,划出优美的弧线,皮球在一个缓缓的飞行过后乖乖入筐!

    勾手命中!

    观众们很兴奋,可陆逐虎更是激动地跳起来——姚主席退了之后,有多久没有看到这么手感融合、弧线完美的勾手了啊!

    姚明另一项看门绝技!

    王玉增快速地命中了他开场的第三球!6:2!

    中国队完全在气势上反客为主!

    反观美国队这边,接下来想要用身体优势在篮下强吃,却糟到中国队不依不饶的干扰,仍然不进——作为主裁判的舒鸿也在一群长人之间紧密观察,中国队有没有内线犯规——他虽然肯定也是希望球队获胜,但也没有刻意袒护的想法。

    作为主裁,他的职责就是做到不偏不倚,公正执法。

    中国队连续祭出强硬防守,让美国队进攻无果。进攻端王玉增手感发烫,队友们也能充满信赖地将球交到他的手中,这一回合王玉增又在左侧接球背对防守,假动作晃过防守后,双手抱球沿着防守形成的弧线走起“慢三步”,侧身滑动投篮!

    这个得分手段易攻难防,只要保持身形,命中率非常高。姚明自己2米26的大个子跑动起来,需要很强的爆发力,但对王玉增来说就不成问题,弹无虚发,仍然空心入网!

    连得八分!

    命中率……百分之百!

    中国队打出8…2的小高潮。

    美国队大惊失色,开场就被8比2领先,毫无还手之力,主教练连忙叫了暂停,重新布置战术。他们原本也想到开始中国队可能很凶——但那可能是三分钟热度加是他们自己人的主裁判的照顾!

    完全没想到是一个开启杀神模式的中国球员让他们束手无策啊!

    王玉增对于自己今天的手感也极为满意,下场时与队友们挨个击掌。董教练更是振奋,王队长今天的四个球,四种进攻手段,个个漂亮,难度也很高,简直是把他想象中的篮球技术都展现出来了!

    那边奈史密斯老先生也侧着头跟身边的人指着王玉增窃窃私语,显然中国队长的表现也得到了篮球之父的肯定。

    比赛首个暂停过后,美国队换上了两名新的后卫,尤其是新的控卫上场后,美国队终于在攻防两端都扭转了一些颓势,先发的控卫对于中国队太掉以轻心了,以为靠着自己猛冲直撞就能得分,结果根本不奏效。新控卫上场后,需要打得更耐心,寻觅机会后再进行进攻。

    看着美国队的节奏也慢下来了,陆逐虎满意地笑了:白人们还是要受到“教育”才能得到“教训”啊!早期时候的篮球基本上都是白种人在玩,黑人被排斥在外,甚至NBA第一位黑人球员厄尔·洛伊德在1950年登陆时没有一点打球的荣耀,迎接他的只有谩骂、嘲笑、白眼甚至唾沫。但这又如何,篮球还是要比拼爆发力、速度和弹跳的,技术、意识等问题可以后天练,而身体的上限就在那里摆着,所以后来NBA的白人球员就越来越少了。

    黄种人也同样如此,所以看到姚明能在怪兽不断的NBA立足,是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完全是靠着把身高、技术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才做到的。

    可是这时候的白人还是值得信赖的,他们毕竟玩得多。美国队的耐心也收到了效果,进攻的前锋球员假动作晃起中国队两人后得分——这卖力的打法在此前美国队的比赛中可不多见。

    中国队进攻仍然主打王玉增——美国人面对比他们小一圈的对手可不敢掉以轻心,在王玉增冲入内线,直起想要上篮时,美国人连忙用犯规阻挡了他的这次势在必得的进球,舒鸿也很果断地给了中国队两个罚篮。

    罚篮,哈哈,罚篮!

    陆逐虎无比开心,NBA的大个子们罚篮一般都不是很好,奥尼尔霍华德等都是“个中翘楚”,姚明罚球命中率则接近百分之九十——对中锋“砍鲨”战术从来不能适用于姚明,在他身上犯规纯粹找死。

    要做的就是,站稳后双手持球,出手,球进!

    不过王队长第一次罚篮并没有进。

    第二个罚篮,在篮筐上弹跳了几下,竟然最终也没有弹进去!

    两罚不中!

    王队长有些尴尬地咧嘴笑笑,命中率百分之百也没有了。

    陆逐虎拍拍脑袋,忘了,大姚附身只有两分钟——刚刚暂停的时候就已经失效了。

    ★★★★ 如果觉得好看,请把本站网址推荐给您的朋友吧!


………………………………

第329章 第二位“名宿”,郭艾伦!

    (感谢方云的2张月票!)

    王队长令人大跌眼镜的“罚球”,很难不让陆逐虎想到与日本队那场失利——中国队罚球13次,只中3次;日本罚球17次,仅失6次,就此一项净胜中国队16分,恰好是最后两队比分的差距;连两场的阵容都相似——只是王队长开局太“神勇”,让人不会想到首战的尴尬而已。只有陆逐虎心知肚明,“姚主席”上场两分钟,迅速4投4中得到8分,将自己的进攻手段一一展现,只可惜时间太短了,要不然加上罚球的这两分,领先已经扩大8分了。

    小尴尬没有影响现场观众的热情,他们纷纷为队长加油打气,期望他继续带来先前那样劲爆的表现。

    美国队却很受中国队两罚不进的鼓舞,新换上来的控卫个子不如首发的那位,可人小胆大,活泼伶俐,这次轮到他在右角初试身手,适中红鹄!

    拿下两分!

    4比8!

    中国队反击中仍然以为主攻点,不想王队长暂停回来后就状态“大跌”,忽然失去了先前的灵气,想在篮下强吃,却没能顶动美国队的防守球员,反而结结实实地吃到了一记美国人在篮下送出的遮天大帽!早期的篮球并没有盖帽的统计选项,可无论在谁看来,这都是极为令人感到视觉冲击的存在,场下欢呼声口哨声不断。美国队收获球权,仍然是小个控卫——虽然比起中国队的中锋个头也不吃亏——王玉增张手封堵,可对方在底角迎着中国队两人的防守投进!

    6比8!

    美国队势头相当猛烈!

    无论是董教练还是其他队友也终于发现,失去姚明附身后的王队长神奇不在,理应给他一个调整期,于是改从另一位核心牟作云这里采取攻势,几度传递,牟作云在篮下纵身一扬,已破网圈!打开暂停之后的僵局,中国队比分率先上双,全场欢声雷动,牟作云也张扬地扬了扬手指,派头十足。

    而美国队也表现得足够沉得住气,篮下的争抢中一个虚晃一枪地往外围的一掷,很快又是一记接近三分距离的远射,8比10。

    察觉到中国队进攻箭头人物有转向牟作云的态势,美国队防守中开始增加对牟作云的压迫,这让他的突破就没法那么活络了,只能交到后卫李绍唐的手中,李绍唐想将球吊给内线的王玉增,可手上动作不够快速,直接被美国队干脆切下,由守转攻,李绍堂慌忙回追,在对方带球的情况下也只是勉强追上,来不及破坏,只能纵身跃起,跟意欲上篮的美国队后卫撞在一起,违反“军法”,主裁判的舒鸿毫不客气,判处中国队犯规,犯规已经到了次数,美国队获得两次罚球的机会。

    “罚球”的规矩也是奈史密斯老爷子发明的,罚球并不在他最早制订的13 条原始规则中(现代篮球也基本上沿用老爷子1891年制订的这13条基本准则),他制订的最早规则是如果对方连续犯规,那么算己方得分。开始篮球怎么进球都只有一分,后来老爷子觉得这样太严厉了,然后就改成所有得分算三分,所有犯规算一分(所以“三分”可是起源很早的),慢慢改进着,老爷子又想出来一招,被犯规的球员应该站在20 英尺外投球,后来罚球线被移动到 15 英尺,得分就改成了运动战算两分,罚球算一分,此后的几十年里就是这样,也被延续了下来。

    美国队的罚篮可就比此前王队长稳太多了,都是空心入网,一一命中。

    成功扳平比分。

    这下无论是球员还是观众,难免都有些慌了,此起彼伏,优势方调转了过来。观众里面不懂规则的人有些埋怨舒鸿不该“送”给美国队两个罚球,“明明那人自己球已经掉了嘛!”却不知,要是舒鸿真敢这么明目张胆地“吹黑哨”,早就要被轰下去了。

    王南珍此后为中国队得到2分,却难以阻挡美国队几个个头不高、运动天赋好、灵活性好的球员连番冲击,被对方打进6分,美国队也以16…12开始领先,董教练无奈摇头,知道这是美国队主教练托平的针对性布置——开场的美国队球员虽然身高有优势,可是王队长不但在进攻中,防守中也极具威慑,美国队的内线进攻并不好,反倒是换上了替补冲击力强的球权,完全冲乱了中国队的节奏。中国队虽然战术还能跑出来,奈何众人的手感都不佳,就是投不进,王玉增还在面对对方无脑冲锋时没有好的应对策略,接连吃下犯规,在后场一次争球中,王队长与美国队中锋双双倒地,抱摔在一起,起身后两人险些酿起冲突,好在舒鸿及时解围,分开了两个球员,并严词警告两个球员都要冷静,要不然他是可以直接把两个人都赶出去的——

    他干脆严厉,判罚果断,让场边的恩师也连连点头。

    不过虽然被分开了,美国人气性可大,中锋随后利用王玉增回防不利之际用一记单臂挂扣予以强硬回应,为美国队进一步扩大优势,分差扩到了6分。

    进攻难有起色的中国队不得已换下了王队长和李绍堂,下一个回合仍然没有打进后,董教练被迫叫出暂停。

    这段时间,两队终于显露了原本的实力差距,也表现了美国队的主帅能力也不是盖的。

    虽然美国队对其他所有国家都有巨大优势,但他们也不会是完全不事先了解对手情况的,尤其是根正苗红,直接师从美利坚、连主教练都是美国队助教同学的中国队。

    早在奥运会开幕之前的7月31日下午,中国篮球队就曾邀请“篮球霸王”美国队进行热身赛——严格意义上说,这可能是中美两国国家队层面上的第一次交锋,只是当时双方都是试试场地,玩玩看的心态,跟野球场约战也没多大区别。双方分别以甲、乙两队(主力与替补)先后比赛。美国甲队中锋比中国队充当中锋的王队长高出一个头,稍稍一跳就把篮球放进篮筐里。其他美国队员身材也很高大,多次封盖中国队员的投篮。即使这样,比赛依然打得很紧张,5平、9平、11平,出现三次平局,美国队员也感到不可思议,最终美国仅以29比16胜中国队。双方乙队只进行半场比赛,中国队以11比19失利。“可是我队技术的娴熟,表演的精彩,不但把观众看得眉飞色舞,掌声四起,就是美国的教练和球员也极其惊奇,赞赏不断。”冯有真记者当时写道。

    因为董教练的关系,中国队的记者们也向他的同学,美国篮球助理教练托平,叩询其对中国队的意见,当时杜平说:中国队有极好的根基,经极好的训练,球艺可称上乘,但是照中国球队的打法,比赛的时候,必须要有良好的裁判员,否则必定大其亏。

    当时冯有真、储安平两位大记者还沾沾自喜,以为美国人对我们也很高看,评价与其他队不同,却也没听出对方论及裁判时的“言外之意”——

    必须依靠良好的裁判才能顺好自己的打法,换种说法就是你中国队球员技术什么的可以,也是完全理解、吸收了现代篮球的规则在打球,但身体素质不行,遇到身体流就不是对手,想要弥补身体的缺陷,除非主裁判严格按照奈史密斯老爷子“君子篮球”的规则细节,给你们吹“体毛哨”,沾到身体就给你们罚篮。

    但是作为主裁判的舒鸿——反而因为身份的问题绝对不会给中国队吹“体毛哨”的。自己人做裁判未必是好事。

    等到中国队后来的比赛一场场打过来,又回忆上届远东运动会与菲律宾决赛时的情形——菲律宾也是相当粗野的打法,在原本的时空里也是他们战胜了日本队,杀入了四强的——事后才理解了杜平这番有些“婉转”的评价,只能佩服他见解的高明,眼光的犀利,不愧是著名的教练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