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有闲王-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由崧愣愣地看着眼前自己不认识的朱由检,仿佛从来没有见过他一般……
………………………………

第九十九章 先去看看打火机

    朱由崧见朱由检一副生人勿进的模样,知道眼前这个兄弟是动了真怒,虽然不知道朱由检说的吃空饷喝兵血具体有多严重,但是只要看看朱由检的脸色,就知道这件事不能轻视。

    缓缓而动的马车停了下来,车外想起一个声音道:“皇上,京营到了。”

    朱由检向朱由崧点了点头,当先下了车去。

    朱由崧却不明白他这个动作的意思,但见朱由检面色不善,也只好点头回应,等到朱由检下了车,才想起来跟皇上坐在一车上,肯定是要自己这个世子先下车,然后再把朱由检搀下来才合乎礼数

    好在这时候人们的注意力都在朱由检的身上,朱由崧从另一面悄悄溜下车,也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这时候英国公张维贤的声音在二人身后响起:“皇上,京营能得您检阅,微臣荣幸之至。”

    朱由崧回身看了看身后面带笑意的张维贤一眼,心中忽然有些同情这个老头子了。

    张维贤看着站在一起的两人,心中也有些惊疑不定。他今天接到朱由检要视察京营旨意的时候,还未多想,只是他们一队人马走到半路,却折向了十王府,把暂住在十王府中的福王世子接了过来,这就有些让张维贤摸不清头脑了。

    朱由检登基视察驻京嫡系尤可理解,但是为何偏偏带上这个福王世子?张维贤坐在马车上想了一路,也没有想出个所以然来。

    张维贤见上车前还跟自己有说有笑的朱由检,现在却是面色不善,面上笑容隐去疾走两步,边走边说道:“京营都督张维贤参见皇上。”说着就要向朱由检见礼。

    朱由检没让张维贤跪实,将他搀了起来,说道:“英国公不必多礼。”

    张维贤顺势站了起来,没有再跪下去,叹了一口气说道:“老臣年老体衰,不负当年之勇了,不然老臣身为武将,本该坐鞍骑马护卫皇上左右。”

    朱由检笑道:“英国公不必如此,你为大明贡献良多,朕要是到了需要像您这样的老将护卫的时候,这大明的气数也就尽了。”

    张维贤心中一凛,跪在地上:“皇上言重了!”

    朱由崧看的想笑,一个七老八十的老头子动不动就要给还没有成年的朱由检下跪,这场景看的他直摇头。只是这时候是朱由检的主场,他一个藩王世子还插不上什么话,朱由崧偷偷瞥了行止有度的朱由检一眼,估计自己今天的任务就是要看他怎么装逼了。

    朱由检将跪在的张维贤又扶了起来,拍了拍他的手说道:“老国公,你们张家为大明做出的贡献,朕没齿难忘,今日你也不必慌张,请你来主要是就是想了解一下京营各将士的情况,好让朕心中有数才是。”

    张维贤面色一正,铿锵道:“既如此,老臣这就为皇上引路,请皇上移驾。”

    朱由崧倒是第一次进军营,这京营防备森严,远远地就看了一排拒马桩,营门口还有高耸入云的箭楼,朱由崧和朱由检跟在张维贤身后,一步一步地走向气氛肃穆的京营驻地。

    朱由检这次出来,没有带着皇帝的仪仗,少了那些打幡的,他们这两个年轻人跟在张维贤的身后,虽然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但是却猜不到他们的真实身份。

    这次是突击检查,张维贤即使有心跟京营的将士们透露些口风,这么点时间也不是不够他们运作一番的。

    大明本来有一条重要的制度屯兵制,寓兵于农,大明的户籍制度,绝对保证了可以子承父业,拥有铁饭碗。身为军户,你儿子里面就得有一个当兵,身为狱卒,你儿子十有**也得接了你的班

    这想法虽然是好的,但是自土木堡之后,估计大明屯兵制下能打的了仗的兵士们,全都给打光了。

    这时候大明施行的其实大多都是募兵制,就连明末响当当的关宁铁骑,也都是要领军饷的职业军人,这京营也不例外。

    这时候众人刚刚跨国壕沟,京营外面的守卫自然认识他们的大都督张维贤,见到张维贤带人前来,抱拳向他们施了一礼。

    这片驻地面积颇大,一望无际,空地上还支着不少帐篷,营地里面巡逻的士兵一队接一队在营地中巡视,可谓是密不透风。

    朱由检望着远处操练的士兵,点了点头,这片营地被张维贤整治的还算说得过去。

    到了军营里面,朱由检却不让张维贤带路了,在营地大略的走了一圈,进了一个军帐。

    张维贤面色有些忐忑,不知道一路上一直面无表情的朱由检到底是个什么心思,一进军帐就躬身问道:“皇上,京营将士有何不周之处,还望皇上指正。”

    朱由检笑着点了点头,说道:“不错,老国公治军有方!”

    张维贤见朱由检露出笑容,吐出一口气,心中悬着的心放下大半,这时候朱由检问道:“京营报备的将士一共多少人?”

    张维贤躬身说道:“八万九千五百人。”

    朱由检点了点头说道:“击鼓点将,传令京营伍长以上的校官到这中军集合,限时两个时辰。”

    张维贤面上一怔,不知道朱由检这个皇上这是要玩哪一出,可转念想到京营各部虽然没有集中驻扎,但是各营之间相距并不甚远,时间上也算是宽裕,便领命出帐去召集将士。

    这时候大帐里面除了一众侍卫,只有朱由崧和朱由检二人,朱由崧瞥了一眼身后的纹丝不动的侍卫,好像是皇宫里面的守门的大汉将军。

    朱由检这时候转过身来,说道:“世子陪朕出去走走吧。”

    朱由崧躬身道:“是。”

    出了帅帐,他们两人走在前面,跟身后的侍卫拉开了一点距离,朱由崧问道:“我说你今天来这京营是为了什么啊?”

    朱由检轻笑道:“自然是为了杀人的。”

    朱由崧撇了撇嘴不屑道:“不是我看不起你,你特么见了血腿都发软,还想着杀人?杀谁?”

    朱由检轻哼了一声,说道:“谁说见不了血,就不能杀人了?”

    朱由崧刚要反驳,朱由检一拉他袖子说道:“咱们先不说这事,杀人的事待会再说。走走走,我从京城匠户里面抽调了一批人过来,早就把打火机的示意图给了他们,吩咐他们做一个打火机出来了,咱们先去看看进展,这打火石真的是难用。”
………………………………

第一百章 匠营

    朱由崧发出“嗬”的一声赞叹,笑问道:“怎么,你把工匠都搬到京营里来了?”

    朱由检点了点头,说道:“工部隶属的工匠个个都是宝贝,不能浪费了。”

    朱由崧闻言一怔,问道:“你还真把他们都给带到这里来了?”

    朱由检疑惑道:“怎么,不行吗?”

    朱由崧说道:“不是不行,那么多人,你全都放到这京营里面,等日子久了,就不怕出了问题?”

    朱由检笑道:“这样安排只是暂时的,我想在这附近设立一个武备所,等建好了就会搬过去。”

    朱由崧斜着眼睛望着朱由检,问道:“你哪儿来的钱?”

    朱由检笑道:“你这不是正在给我挣吗?”

    朱由崧没好气地瞥了他一眼,说道:“你倒想的挺超前。”心中又补了一句:“老子挣不出来,你就干等着吧。”

    朱由检哈哈一笑,说道:“走吧走吧,那些匠户就在这京营当中,你随我去看看。”

    两人走到半路,朱由崧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问道:“你觉得以现在的制作工艺和工匠们的水平,能做出打火机这东西吗?”

    朱由检皱着眉头说道:“难说,看看就知道了。”

    朱由崧看了朱由检一眼摇了摇头,心中叹道:“我们这两个难兄难弟,也真的是醉了,别的穿越者不是系统加身,就是获得超能力,现代古代随便穿梭,反观我们两个,造个打火机都这么没准,人家飞机坦克都是能兑换啊……哎,真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啊。”

    朱由崧叹了一口气道:“走吧。”

    ……

    京营看似防备森严,却是外紧内松,在这京营当中有一片区域显得很是寂静,就是巡逻的兵士路过,都绕会绕开这个地方。

    朱由检好似对这个地方挺熟,带着朱由崧径直就往这禁区钻,把守的侍卫见到一群陌生人,将手中的长刀往胸前一横,喝道:“来者止步!”

    朱由崧见一个小兵拦住了他们的去路,看了朱由检一眼,低声问道:“这人不认识你啊?”

    朱由检笑道:“其实我也是第一次来这个地方,这京营布置的外紧内松,这地方还特别派遣了守卫,看来张维贤办事还是靠得住的。”

    朱由崧身为福王世子,身上自有一股气势,而朱由检身为当今天子,又被众人众星拱月般围在前面,身上的威严更不消说。

    那小兵虽然见朱由崧二人衣着不凡,知道眼前队伍当中为首的的两个年轻人,可能会是两个了不得的大人物,但是军营自有军营的规矩,军令如山,容不得他有半点马虎。

    虽然他们二人给这个兵士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可是这把守匠营的小校尉却是咬着牙不退半步,喝道:“莫要再往前了,若想进这匠营,拿令牌来见!”

    正当这小校尉朝朱由检和朱由崧两人要令牌的时候,张维贤火急火燎地赶来了,张口呵斥道:“不得无礼!”

    那小校尉见到张维贤这个大都督,连忙单膝跪地道:“属下参见大都督!”

    朱由检见张维贤想要教训一番这位校尉,挥了挥手道:“大都督不必如此,这位兵士尽忠职守,该褒奖一番才是。”

    那小校尉见京营的大都督对这位年轻人都敬畏有加,心中一凛。张维贤执掌京营,位高权重,又是世袭罔替的英国公,在这天下能有什么人,能让大都督弯下脊梁?可是眼前这两个年前人就做到了!

    这守门的校尉双眼一睁,额间就冒出冷汗,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张维贤躬身道:“是,皇上。”

    守门的校尉将脑袋转向朱由检,颤声道:“皇上,小的有眼无珠,请皇上恕罪!”

    朱由检笑着把他扶了起来,笑道:“做的不错,继续坚持!”说着拍了拍这个小校尉的胳膊,表示以兹鼓励。

    等到朱由检进了匠营,那小校尉还是一副呆愣愣的模样。

    朱由崧见那个小校尉现在还晕乎乎的样子,知道这个他还没有回过神来,路过他的时候,便也在他肩上拍了拍说道:“小伙子,做的不错!”

    那小校尉眼中充满了疑惑,不知道现在眼前这个年轻人又是什么身份……

    朱由崧和朱由检二人却不知道,他们两个刚才的举动,日后竟然为大明弄出了一个忠心耿耿的杀神出来。

    ……

    张维贤在前面引路,朱由崧跟在朱由检身后,进了匠营。

    军营中本来就有匠营的编制,是为了给军队制作和维修兵器,只是前些日子朱由检把隶属工部通晓火器和打铁的工匠,全都搬到这里,这当口营地里面人声喧嚣,全都是“铛铛”的打铁声。

    这时候一个显得很是干练的将官迎来上来,跪在了张维贤面前,中气十足道:“属下参见大都督。”

    这人给张维贤见了礼,却是没有搭理朱由崧二人。

    朱由检和朱由崧虽然衣着不凡,但是他们都是身着常服,身上也没有什么皇族的标识,这将官还以为他们两个是张维贤的后辈,想要见识一番才跑到这军营当中的。

    张维贤刚才得了朱由检的命令,不让他泄露了自己的身份,只好吩咐了一声,便硬着头皮在前面带路给朱由检介绍起这匠营的状况。

    张维贤在前面带路,朱由崧和朱由检二人跟在他的身后,他们两个年级尚浅,在别人看来还真的像是张维贤的两个后辈。

    匠营里面的匠人们正在热火朝天的工作,打铁的匠人全都光着膀子,**着上半身,身上汗流浃背,胳膊上肌肉隆起,充满了健美感。

    张维贤在一旁进行着讲解:“皇上,这匠营中的工匠都是能工巧匠,现在能够日产精品钢刀九十余把,其中有位匠人……”

    正当张维贤给朱由检解释着匠营当中的情况时,一个宦官一溜小跑地就跑了过来:“奴才王玖参见皇上。”

    朱由检还未说话,张维贤却是冷哼一声,皱着眉头先告起了状道:“皇上,您将隶属工部的匠人划到京营,本是英明之举,但是这王公公跟来了,整日间无所事事不说,还专门抽调能工巧匠,导致我这刀厂产量一直上不了百。”

    王玖本来就是肩负着使命前来的,他一听英国公在朱由检面前告他黑状,心中不惊反喜,脸上却是表露出一副任劳任怨的模样,只等着张维贤说完。

    王玖就是朱由检吩咐前俩督造打火机的主事,他巴不得张维贤在朱由检面前多骂他几句,这样才能体现这项任务困难重重不是?
………………………………

第一百零一章 风云将起

    福建梅岭镇有一个依山傍水的小山村,大明建国之初,逃荒或者躲避战乱的流民汇聚于此,这才有了这个小村子。

    这个小山村地处山南,一条小河绕村而过。当年村民们就因为这事,还为了这个村子是叫山南村,还是叫小河村起过争执。

    后来在众人争执不下的时候,有人从邻村请来了一位老秀才,这可就不得了了。那个年头找个识字的人都难,这位不仅识字,还有功名在身!这就让人敬重不已,老秀才出马这才把名字定了下来。

    不过老秀才这两个名字都没用,元末明初的战乱,早已经让他厌倦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几十年的人生经历让他深深懂得了平安是福的真谛。所以这个老秀才就给这个村子取了个福安村的名号。

    这时候正值傍晚,福安村中炊烟袅袅,劳作一天的老黄牛摇着牛尾跟着主人走在山间的小路上。

    村中有一户人家,围着小院的篱笆上爬满了藤蔓,上面开着不知名的小花。院中有两间坐北朝南的茅屋,一大一西边还有一座牛棚。

    太阳落山,院中的几只老母鸡咯咯叫着,正在往设在牛棚的鸡窝里钻。一只五彩斑斓的大公鸡昂首挺胸地站在鸡窝边,检视着自己的后宫们。

    小院当中大屋的门半敞着,袅袅炊烟正从立在屋顶的烟囱里冒出来。

    “爹,弟弟,我回来了!”头上围着碎花头巾的郑小鱼手里挎着篮子,拉开扉门,驱赶着想要逃离院子的鸡群。

    话音未落,一个十来岁的孩子从屋中闪了出来,冲到了郑小鱼身边,拉住了她的胳膊兴冲冲地说道:“姐姐,你可回来了!”

    郑小鱼摸了摸弟弟的脑袋,问道:“怎么了,这么高兴?”

    郑小海兴奋道:“你带回来的那个姐夫醒了,正在屋里跟爹爹说话呢!”

    “真的?”郑小鱼眼前一亮,挎着篮子疾走了两步,身子忽的一顿,折回来在她弟弟的脑门上轻轻地拍了一下,嗔道:“胡说什么呢,谁是你姐夫?”

    郑小海咧开嘴笑了笑,正在换牙期的他少了两颗门牙,显得十分滑稽:“嘿嘿,姐,咱爹都告诉我了,他说那人的命是你救的,当我姐夫没跑的!”

    郑小鱼俏脸微红,伸出一根青葱指点在了郑小海的脑门上,佯怒道:“再敢多嘴,看我不把你的嘴缝上!”

    姐弟二人边说边走,郑小海不在乎的揉了揉脑门,问道:“姐,你不是去买肉了吗,买回来了吗?”

    郑小鱼从篮子拿出来一个荷叶包,说道:“吃吃吃,整天就知道吃,把荷叶里的猪肉拿出来洗干净了,待会儿姐姐给你做好吃的。”说着就把荷叶包往郑小海怀里一塞。

    郑小海隔着荷叶闻了闻,似乎得到了天大的享受:“真香啊”说完就欢欢喜喜地拿着猪肉奔向了厨房。

    “哎,你慢点儿”郑小鱼一把没抓住,郑小海已经跑到了厨房。

    郑小鱼看着弟弟兴冲冲的样子,摇了摇头刚要进屋,忽地想起刚才弟弟说的话,便又停了下来。一双黑珍珠似的眼睛盯着半掩的房门,咬着嘴唇不知在想些什么

    杨文杰睁开眼时,发现自己正仰面躺在榻上,映入眼帘的是一根粗大的圆木,两边是一根根像肋骨似得檁木,上面直接铺着干透的稻草,连个承尘都没有。

    费力地扭头望去,屋中除了一个掉了漆的木柜,一件多余的家具都没有。

    不过屋中还有一个面容黝黑的中年男子,坐在床边正笑眯眯地望着他,似乎对他的醒来丝毫不感到惊讶。

    杨文杰已经醒过来好几次了,只是每次都是刚刚睁开眼,便又会闭上。现在他再次苏醒,看着眼前这个中年人,只是觉得很是熟悉,脑子里却是一片空白,想不出这人是谁,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出现在这个地方。

    杨文杰挣扎着想要坐起来,却感觉自己浑身酸痛无力,只能无奈地又躺了回去,强吸了一口气问道::“大叔,这是哪儿?”话虽出口,声音却显得沙哑无比。

    杨文杰的声音虽然低哑,老郑头却听了个清清楚楚,他盯着杨文杰虽伤痕累累但却十分壮硕的身子,笑呵呵地道:“这里是福安村,我叫郑有船。”

    杨文杰喘了两口气又问:“福安村又在哪里?”

    “福安村在梅岭啊!”

    杨文杰本是北方人,他哪里知道梅岭在什么地方?刚刚苏醒的杨文杰脑中乱极了,眼前仿佛有蔚蓝的大海和不停燃烧的火海不断地交替出现。

    身体虚弱的杨文杰哪里承受的住这般煎熬,脑袋一歪,便又昏了过去

    这时候纠结的郑小鱼走了进来,正巧看到杨文杰又陷入昏迷的场景,她有些埋怨道:“爹爹,这人还没康复,你总是这么守着他做什么?”

    郑有船嘿嘿笑道:“我这不是在打探他的身世吗?要是救错了人,那岂不是坏了?”

    郑小鱼好奇道:“那爹爹你打探出来了吗?”

    郑有船摸了摸脑瓜子,从床边站了起来,说道:“还没有,这人至少在海里面漂了半个月,就这样都没有葬身鱼腹真是老天爷也待见他。”

    “对了,你把肉买回来了吗?这小伙子身体虚弱,需要好好补一补,明天我再出一趟海,看看能不能打上来些东西。”

    朱由检挥了挥手,止住了还在滔滔不绝的张维贤,毕竟王玖是接了他的命令行事,属于给他干的私活,他也不好说什么,甚至心里还有些小自责。

    这事也只有朱由检会这么想,这件事情如果放在了朱由崧身上,估计他会把这件事上升到国家大义的层面,心里也不会有丝毫愧疚的意思。

    朱由崧看着朱由检有些为难的样子,瞥了他一眼,心中一阵的鄙夷:“这就是老二在信王府闭关三年的结果?我怎么就这么不信呢,难不成这三年老二用来研究怎么生娃娃了?”

    朱由崧笑道:“英国公,消消气,既然这个王玖总是抽调能工巧匠,咱们不妨去看看他到底弄出来个什么东西!”
………………………………

第一百零二章 祝融之器

    王玖见朱由崧帮自己打圆场,感激地看了他一眼。他却不知道朱由崧是受够了这个时代的火折子和打火石了,朱由检堂堂的一国之君,抽支烟都要“吭哧吭哧”的敲半天,还能好好的玩耍不?

    朱由崧这么想着,又有些鄙夷地看了朱由检一眼:“打火机这么个简单的玩意儿,穿越过来三年了,竟然都没有造出来。从这件事上就能看出来,此前这个老二说的话,也不能全信。还特么好意思说自己在信王府里面蛰伏三年,思虑良多,我呸!真的是丢我们穿越者的脸啊”

    朱由检倒没注意到朱由崧的态度,他听到朱由崧的话后,点了点头说道:“既如此,老国公就随朕一同去看看吧。”

    王玖一听要去查看自己的劳动成果,激动地身子一躬到底,等他再直起身来时,脸上就像盛开了一朵菊花,连忙恭敬道:“皇上,奴才这就给您带路!”

    面色阴沉的张维贤叹了口气,跟在一脸兴奋的朱由检和朱由崧两人身后,他看到朱由崧跟朱由检有说有笑的样子,眼睛一眯心中凛然道:“此子不是好人,蛊惑皇上沉迷这些东西,宾天的天启帝在民间有个木匠皇帝的蔑称。如今大明看似安宁,实则内忧外患,关内不太平,关外辽东又正值多事之秋,若是这时候这个世子还在皇上身边厮混,难道要让大明再多个铁匠皇帝吗?”

    张维贤心中暗暗打定主意,日后一定想办法将朱由崧这个“佞臣”从朱由检身边赶走,如若不然,大明危矣!

    朱由崧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被声名赫赫的英国公给盯上了,他此刻正饶有兴致地观看着这新增设的匠营。朱由检用心良苦,这匠营是把隶属工部的能工巧匠,迁来了相当大一部分才形成的。

    估算着,单单这个匠营怕是就不下三千人,虽说这里也是营房,但是这个地方却没有搭建帐篷,而是搭建的茅草屋。

    这些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