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有闲王-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寒冬腊月,这时候的明朝又正值小冰河时期,天气太冷了,黄立极从内阁到这处偏殿也不过一炷香的时间,已经冻得手脚冰冷,十指发僵了。
曹化淳转过身来,呼吸间一股股白色的雾气自他鼻间喷薄而出。待他见到黄立极,知道这个大学士定也是被皇上的通知给难住了,一双眼睛登时眯成了一条缝,只见他走过来笑眯眯地打了一声招呼:“黄阁老,可是那份通知有什么问题么?方才咱家走得急,确实有些事情没有交代清楚。”
黄立极闻言眼前一亮,心中暗道:“难道曹公公知道这份通知的玄机不成?如果他知道,大不了我忍痛出些血求教一二,也好过去面圣受人指摘。”
黄立极缩在袖中的手刚打算抬起来作揖见礼,曹化淳复又说道:“其实咱家也不甚明白其中缘由,想来个中情景只有圣上才是最清楚不过了。既然皇上此前有过交代,大人若有疑问自去面圣问个清楚就是了。”末了又加了一句,“啊,皇上就在里面。”
黄立极见这条路走不通,连忙拱手称是,曹化淳交代完以后,也急匆匆地走了,现在阉党案风波未平,内阁人人自危,人情往来骤减,他没有进项,也懒得指点什么。
到了门前,黄立极整理了一下自己的仪容,方才轻轻咳嗽一声,通禀了一声,听到宣进后,才矮着身子进了这个新修的偏殿。
黄立极甫一进门,一股热气便扑面而来,屋外寒风冷冽,屋内却是温暖如春,黄立极心中一骇,这般温度屋内怕是要烧七八个火盆才能有的吧?这么多火盆烧起来,刚才进来的时候,门窗关的又是那么严实,这难道不会出人命吗?
这个时节,人们对一氧化碳中毒还不是特别了解。因为大多数人是烧不起碳火的,再加上这时节的房屋大多是砖木结构,屋顶窗棂大多密封度不够,有的连个承尘都没有,就算烧了碳火也不会出什么问题,所以也引不起人们的重视。
过冬的时候有人家一夜死绝,官府介入后,也查不出个所以然来,只说是招了瘟神。子不语怪力乱神,黄立极倒是因为兴趣查过相关的资料和文案,总结出来几点经验。
其一就是房屋不可密闭不通,阻碍天地之清气与屋中之浊气交替;其二就是不可燃放多只火盆,加速屋中清气虚耗,浊气速增。
黄立极总结出这两条经验以后,随后的几年,每次过冬民间一夜暴毙的例子,无不应证了他的观点。不说别的地方,只说北京城每年过冬都会有那么几户较为富裕的人家横死在床上,纵然有人侥幸存活,也会落下个痴傻的后遗症!
只可惜他身处朝堂,身不由己,摆在他面前的不是什么互通清气,而是位极人臣,党同伐异,所以他也没有在乎这么一件小事,只是吩咐了家里人不要犯了这两样忌讳。
黄立极心思电转,却又微微一愣,心中又生疑惑,七八个火盆烧起来,纵然烧的是极品兽碳,屋里也早就乌烟瘴气,不能待人了,怎么这个暖阁却不见一丝烟火?
黄立极正疑惑间,一缕轻烟从里屋飘了出来,黄立极心中一喜,果然如此!
如此立功之事,他怎能不牢牢把握!此时的黄立极早已经把手里那份通知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只想尽快见到皇上,把心中忧虑说出来,这可是关乎天子性命的大事!事后也要好好地查一查,到底是哪个胆大包天之辈,出了这么一个恶毒主意!
黄立极立功心切,俯首几步走了进去,到了里间头也不抬跪地便说道:“皇上,微臣有急事上奏!”说完也不待朱由检让他答话,便有些逾礼接着说道:“皇上,屋中不可燃放多只火盆,门窗也不可关得这么严密,内外清气不通,是会出大问题的!”
黄立极说完左手垫在右手上面,以手揖地,额头紧紧贴上手背上,行了一个标准的君臣大礼,此时屋中可谓是落针可闻。
黄立极见朱由崧没有回话,还以为他不明白其中缘由,只好解释道:“皇上,京中每年过冬都会有人家因此二因,死于非命,微臣对此也是有所耳闻,还望皇上重视,以保龙体安康,社稷安稳!”
此时跪着的黄立极听到一个声音说道:“大学士不用这么紧张,这房屋乃是木质,虽然挂了门帘,可是没有挂窗帘的,再说——”
黄立极听到这声音不是朱由检的声音,抬头一看,只见福王世子朱由崧正坐在一张椅子上,屁股下面垫着厚厚的垫子,怀里还抱着个四四方方,软绵绵的枕头,翘着二郎腿,神色有些玩味地正盯着自己说话。
黄立极面上一冷,心中暗道:“难不成是福王世子教唆的皇上?”
朱由崧还没说完,却见朱由检白了他一眼,打断他道:“免礼,平身!以后若非上朝不用大礼参拜,赐座!”
黄立极心中一愣,他早就听说过,皇上不喜欢大臣给他跪下见礼,好像听说是皇上嫌这样的繁文缛节麻烦,不过下面的人都说是当今圣上颇为迷恋盛唐,听说唐朝臣子面圣不跪,也想效仿从之。
黄立极可不管那么多,内阁众人可是都是在礼部担过职的,要想进入内阁,就要在礼部走上这一遭,先在礼部提名,才能进入内阁,这是固定的程序。
皇上客气一句,你要当真了,下次你要不跪,第二天皇上的桌子上必定是摆满了弹劾你的折子,便说道:“君臣之礼不可费!”嘴上这么说着,身体还是老实地站了起来,身后的小太监给他搬来一把椅子,他小心翼翼地搭了半拉屁股坐下了。
………………………………
第139章 尚方宝剑
黄立极依命坐定,偷眼四下打量,才发现屋中哪有什么七八个火盆?只有一个青铜炉内的熏香散发着袅袅香气,可这点烟气根本散不到屋外去啊?
他又看了一眼书案茶几,才发现朱由崧和朱由检二人身旁的桌案上,均摆着一个平地瓷碟,里面塞满了烟头。
见到了皇宫出产的特供烟卷,黄立极鼻尖抽动,这才嗅出来屋里的烟气是烟叶燃烧和熏香混杂一起的,方才他看到的烟雾飘渺,竟然是世子和皇上抽的烟!
饱读诗书又恪守君臣之礼的黄立极一时气愤,竟然犯了大不敬,心中非议道:“这尼玛得抽多少烟啊……”
其实也难怪黄立极心中不忿,这烟卷是宫中特供,而恰好黄立极也是个老烟鬼,烟卷抽起来比烟袋锅要方便多了,可是他这个内阁首辅,也是难得能得到一支。
若是仅仅是因为抽不到皇宫特供的香烟,他也不会如此不平。还因为如他这般的老臣,向来都是谋而后动,不见兔子不撒鹰。唯独这一次立功心切,让他乱了方寸,还没探明虚实,就急急忙忙地跑来表忠心,着实闹了一个大笑话。
想到方才自己的信誓旦旦,言之凿凿,又想到方才弥漫出去的烟雾竟是皇上和福王世子两个人抽的烟,黄大学士心中就像打翻了五味瓶,额——五味缸一般……
黄立极面色发窘,实在想不明白,屋内没有烧这么多的火盆,也不见火墙和火炕,怎么就这么暖和?黄立极垂首四顾,暗自寻找着其中缘由,眼神一动便看到了墙上有几块桌面大小的铜壁,贴地放着,各个铜壁之间还以铜柱相连,这是什么东西?
朱由崧见到黄立极的样子,知道他是对朱由检屋中的暖气产生了兴趣,他方才还想解释一番,后来才省得他不是此间主人。黄立极不明白,那就去问朱由检,他才懒得解释。
朱由崧心中也是有些愤懑不平,汇集了全天下能工巧匠的匠营,没有想方设法地改进火器,倒是临入冬按着朱由检的图纸,把暖气造出来了!就这么个骄奢淫逸的德行,居然还有脸说我不务正业,我呸!
造暖气干吗?皇宫还能冻死人吗?冻死谁也冻不死他朱由检!宫中自有暖阁给他用,虽然宫中的暖阁温度不如这里这么暖和,可还能把他给委屈了咋滴?
再说了,这暖气虽说是后世的产物,可是按照大明现在的工业水平,每年的钢铁产量能供应的上吗?能有市场吗?能推广开吗?能形成产业,大把搂银子吗?可不是谁家都能像朱由检这样拿着铜来造暖气的,金银铜这仨玩意儿,现在可是实实在在地贵重金属,用来造钱的!
最关键的是,匠营就赶出来这么一套暖气,连他都没有!
朱由崧靠在椅子上心中尤为不忿,黄立极却有些局促地坐在座位上,两只手笼在袖中来回搓着,虽然微微颔首,但是不时飘向朱由崧的小眼神却是被朱由崧捕捉到了,朱由崧见他刚刚坐定便掩口打了一个哈气,眼泪花都出来了。
朱由崧心中一动,想到关于这位内阁首辅的传闻,知道黄立极这位老哥十有八九是烟瘾犯了。
趁朱由检还没有问话,朱由崧开口问道:“大学士抽烟吗?”说着从桌上的木匣中摸出一根烟来。
黄立极闻言一愣,下意识地就想点头,可是他看看朱由崧,又看了看正襟危坐的朱由检,却不好意思去接,随后冲着朱由崧“腼腆”一笑,既没说不抽,也没说抽。
朱由崧见黄立极在朱由检面前放不大开,看了朱由检一眼,朱由检嘴角轻扬笑道:“大学士也吸烟吗?想抽就抽吧,这里没那么多忌讳。”
黄立极心中一喜,连忙应道:“微臣遵旨!”说着腾身而起,三步并成两步,恭恭敬敬地从朱由崧手里接过了烟卷。
黄立极把朱由崧递给他的烟卷拿到手里,打量着通体雪白的香烟,不禁说道:“这烟草自传入我中华以来,民间种植、吸食已蔚然成风,听说这烟草能提神醒脑,排解忧虑,还有杀虫祛藓避瘴气之功效。老臣每日饭后便吸食一烟袋锅,只觉飘飘欲仙,远去尘世矣。有时熬夜撰写奏章也会吸食,便会心静神明,文思泉涌……”
朱由检和朱由崧相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出了些别的意味,大明现在吸食烟草已然成风,方才他们两个就是在商量这件事。
历史上的朱由检是不吸烟的,不仅不吸烟,而且还下过禁烟令。当然历史上的朱由检禁烟,不是认识到吸烟对于人体的伤害,也不是土地大量种植烟草影响粮食生产,而是因为民间的一句“谶语”。
据明末吴伟业在《绥寇纪略》中记载,明熹宗天启年间,在市井中流传过一首童谣,里面有一句“天下兵起,遍地皆烟”。同时,民间还流行一种说法,说自永乐以后的皇帝,都是燕王朱棣的子孙,而京城又是“燕京”,“烟”与“燕”谐音,因此,“吃烟”就是“吃燕”。
当时的大明王朝,已经呈现出大厦将倾之势。崇祯在恐慌中,愈发迷信。因此,崇祯十二年,坐不住的崇祯颁布了一道禁烟令:“己卯,上传谕禁之,犯者论死。”
吃个烟就得死,更不要说贩烟等行为了。所以,京城的烟桌尽被收缴,烟民再也不能光明正大吸烟了。
就在禁烟令下发不久,有一个外地举人顶风而上,携烟进京,并暗中高价售卖。结果被禁烟小分队抓获,次日便斩于西市。可见当时禁烟决心之大,律法之严。
可是现在的朱由检已经不是历史上的朱由检,但是他对烟草这件事一样很乐意管一管。
毕竟吸烟有害健康,现如今大明的烟民却是不分男女老幼,这种情况一定要遏制。况且现在的大明穷啊!在如今大明经济不发达的时候,烟草税这种税收收上来,只怕跟如今大明财政的大头盐税相比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实今天他跟朱由崧在这偏殿紫星阁商议的也就是这件事。
只不过这件事要有一个合适的契机,现如今他初登大宝,根基不稳,阉党一案余波未平。他必须干净利落地把这件事摆平,把影响压到最小,然后在把整日间游手好闲的朱由崧推出来,内外呼应,在此之前他们还要准备一件大事,想到这件事,朱由检嘴角扬起一个诡异的弧线,他看了一眼和他一起的始作俑者朱由崧,这件事在后世或许会成为一个未解之谜,想破他们的脑袋瓜子。
朱由检微眯着眼,现如今大明百病缠身,必须做出变革。变革最稳妥的法子,就是水滴石穿、循序渐进,可是这样的水磨工夫太慢了,他等不了。所以他和朱由崧必须争取到更多的人,把阻碍降到最低,水磨工夫急性子的朱由检是等不来的,只有胡萝卜加大棒,快刀斩乱麻才是朱由检心里的想法。
朱由检瞥了黄立极一眼,这位朝廷大员身上没有带火,手里拿着烟却是抽不上,有些窘迫地坐在那里。
朱由检见状让人给他把烟点上,微微一笑道:“黄爱卿所为何来啊?”
黄立极听到朱由检的问话,方才想起来自己此次前来是向皇上请教通知的事情,想要站起来回话,朱由检隔空摆了摆手,说道:“在这紫星阁不用拘礼,坐下回话吧!”
黄立极这才知道这座偏殿的名字是紫星阁,怕是方才建成不久,还没有来得及悬挂匾额。
黄立极拱手说道:“皇上,微臣此前接到一份通知,心中疑惑甚多。”
“哦?什么疑惑?”
黄立极刚要回答,就见到一个小太监俯首含胸地从门外跑了进来。见到朱由检头也不抬,一把跪在了暖绵绵地地毯上,急声道:“皇上,匠营急奏!”
朱由检本有些舒展的眉头一皱,问道:“什么事?”
小太监恭声道:“据闻匠营大匠李文昌妻子王氏前去营地探望丈夫,被京营一军官程威凌辱,李文昌得讯后前去与程威理论发生争执,被程威一干人打了个半死丢了出来。王公公见匠营群情激愤,生怕延误年货贮备遂前去找程威替匠营找回公道,却是连程威的面都没见到。匠营未得答复,消极怠工,年货交期已近,王公公自觉干系重大,遂派人前来上禀。”
朱由检闻言只觉心中一口气顿时自肺腑中直冲天灵,猛然起身一只龙爪“啪”的一声拍在御桌之上,声震房梁。
“混蛋!”
黄立极被朱由检的反应吓了一跳,一下从凳子上出溜了下来,跪在地方恭声道:“皇上息怒!”
朱由检神色狰狞,胸膛起伏不定,好半天才喘匀了气咬牙问道:“匠营防备森严,怎会发生如此骇人听闻之事?”
小太监跪在地上瑟瑟发抖:“奴才不知。”
“那匠人李文昌现在伤势如何?”
“奴才不知。”
“他妻子王氏呢?”
“奴才不知。”
“不知不知不知,你知道什么?”
“奴才不知……”
朱由崧也被这个消息给震惊到了,别人不知道,他可是知道匠营在朱由检心中的地位,朱由检可是把这个匠营里面的工匠全都当成了宝贝!不然他绝不会把匠营放在京营当中,还单独成营!
匠营太重要了,在朱由崧的记忆里,第一次工业革命基本上是靠积累的经验来完成的,并没有过多的科学理论指导!
而匠营恰恰汇聚了大明几乎所有的能工巧匠,这样的工匠工艺娴熟,经验丰富自不消说,只要把他们的智慧集中起来,再加以引导,大明完全有可能在这些工匠的推动下,产生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火花!
而且这个李文昌朱由崧是认识的,他和朱由检第一次去京营的时候,那个给他们送打火机的干巴巴的李老汉就是他的父亲!
朱由崧印象中李文昌这人见到匠营的管事就会摸着后脑勺傻笑,给人的感觉就是老实憨厚,可是这个老实人在铁器这一行却生了一个玲珑心思,不但把他爹这个匠营泰斗李老汉的本事学了个十足十,而且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势头。
听说前一阵子朱由检想要把火绳枪改成燧发枪,他只是提了这么一个想法,仅仅三天,李文昌就把一个具有实用价值的扳机做了出来!
这阵子他们应该正在做燧发枪的第一批样品,只要检验合格,说不得就要大规模量产了!没想到在这个关头,京营竟然出了这么一档子事!
那传讯的小太监被朱由检的反应吓傻了,脑袋紧紧挨着地面,还有些瘦弱的身躯藏在宽大的衣袍下面发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朱由崧见此心中一叹,他还身兼一个京营总思政,京营出了事情他也是要负责任的,遂站起来道:“我前去看看吧,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调查清楚。”
朱由崧知道匠营在朱由检心中的地位,如果朱由检不是不能随意出宫,这件事朱由检一定会亲力亲为,绝不会假人之手。
朱由检见到朱由崧主动请缨,阴郁的一张脸缓和下来,说道:“好,如果情况属实,朕许你先斩后奏!”说着把御桌上的一把通体金黄的宝剑递给朱由崧。
朱由崧躬身接过,宝剑入手温凉,宝剑纹龙雕凤,以彰皇权;纹饰北斗,以应天像,尚方剑!
………………………………
第140章 各怀心思
若是平日间朱由检想指使朱由崧去办一件事情,就算是费尽口舌,说不得朱由崧还要推三阻四不想去。
在朱由崧眼里,朱由检这个兄弟尚未成年就已经脱单,已经成婚不说,小周儿这个弟妹贵为皇后,偏偏还年纪尚幼,朱由检这厮已经混成了玩养成的高级玩家,他却还是光棍一个,难免心里不平衡。
况且今天已经是腊月二十七了,若是事情不顺利,说不得年三十的年夜饭都吃不上。
平日的朱由崧是打死也不会接这个差事的,可他好死不死的还身兼了一个京营总思政的差事,现在位于京营当中的匠营出了问题,他还真的逃脱不了干系。
朱由检贵为天子,不能随意出京,他走不了,如果朱由崧还推脱的话,英国公的这个京营大都督也是可以办这件差事的。可是匠营已经单独成营有些日子了,这些日子里,好多工作已然开始着手,如果贸然派个外人插手,难免有些不宜让人知道的秘密会泄露出去,所以只能他这个福王世子走上这一遭了。
朱由崧手持尚方剑心中一叹,不免腹议道:“大过年的还要加班,挂个名就要干活,真真的吃亏,总思政这个职位朱由检连个俸禄都不给,都说皇帝不差饿兵,却专门坑我这个堂哥,每次都是白跑腿……”
至于尚方剑,朱由崧倒是没有什么感觉,他估计是朱由检现在这个时间给他安排差事,心里也有些过意不去,所以才会赐他一方宝剑,增加一些所谓的仪式感和荣誉感,平息一下他心中的怨气。
朱由崧对手中的尚方剑没放在眼里,可是在一旁戳着的黄立极却是着实震惊了一把,代表天子皇权的尚方剑被赐给朱由崧这么一个藩王世子,这种震惊可比什么匠营一个工匠受辱要来的直接!
这可是尚方剑!怎么能给一个藩王世子!
可惜黄立极终究不是杨涟之辈,骨子里的基因又有些软,不过就算骨头有些软,如果不是骨子里溜须拍马的基因作祟,今天怕也是要做个犯言直谏的直臣了!
盖因为在黄立极看来,若不是军政分离,处理匠营这么一个小小的案件,派个大理寺的主事过去都显得小题大做,现在不仅福王世子亲自出马了,皇上还御赐了尚方宝剑!这又不是去斩京营的大都督英国公,用得着这么兴师动众吗?难不成因为一个小工匠的案子,还要大肆诛连吗?这京营可是皇上在京的根基所在啊!
黄立极纵然是饱读诗书的内阁首辅,眼界也不算狭隘,但是一个古人的见识,怎么能赶得上他眼前这两个拥有着后世灵魂的家伙?
当然这不是说黄立极的学识不如朱由崧二人,而是因为时代的局限性,让他的见闻不如朱由崧二人。
毕竟现代人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一个月接收的信息量说不得比古人一辈子都要多,而且这两人还很荣幸被几千年古今中外经验学识浇灌了十几年,没有辍学。
因此,黄立极自然也想不明白这个匠营有什么特殊之处和重要作用,朱由崧这个亲王世子亲自出马不说,竟然还御赐尚方剑!等消息传来,这件事怕又是一场风波了……
黄立极暗下决心,下去要好好查一查这个匠营了,这么一处重要之地,以前竟然没有耳闻。要不是这次机缘巧合,我恰好在此,怕是只知道皇上原来抽调工匠组成匠营,却不知道这个匠营在皇上心中地位如此之高!
黄立极原本不重视什么匠营,待他现在见到朱由检为此大发雷霆,终于知道了这个匠营不是什么普通之处,匠营里面一个小工匠的事情,竟然能直达天听,还惹得一位亲王世子手持尚方剑亲自去查问,这简直闻所未闻!
屋中几人心思各异,不过朱由崧既然决定接手匠营此事,也不拖沓,有外人在场,朱由崧也不好表现得太随意,遂抱着尚方剑朝朱由检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出了里屋。
到了外屋,朱由崧的步子忽的一顿,想到屋外犹如剔骨刀一般的寒风,朱由崧轻咳一声,给朱由检使了个眼色。他的越冬装备进宫前给了杨雪宁,现在要是光着脑袋出去,被冷风一吹,说不得就要拖着两条大鼻涕过春节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