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并州李义-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又呆了数天,李义四人终于离去,临走时,刘备和公孙瓒愣是送到了涿县城外3里左右的地方,才在李义的苦劝下回去了。
“阿布,你们觉得伯珪和玄德两人如何?”李义随口问着其他三人。
“为人豪爽忠义,会成为一名好官。”吕布等人简单明了的说道。显然,对于他们来说,根本不可能想像得到这两人在未来的时代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闻言,李义顿时醒悟,此时的天下还不是未来的那个乱世,根本不可能问出李义心中的那个答案。不过,他还是有些好奇的问道,“那你们觉得如果我去当官的话,会如何?”
“主人定会成为像飞将军李广那般的人物!”吕布闻言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的回答着。
“哈哈,阿布你倒是会说话!”李义闻言大笑道。
说起来也好笑,李广论战绩的话,显然比不上后面的卫青霍去病,但在李家,不管是吕布还是其他人,都在这个话题上很聪明的选择了李广而非后两者。当然他们自然是不知道李义的老祖宗就是李广之孙李陵,不过显然,同样姓李以及擅长骑射,让吕布等人在选择时并没有纠结太久。
从幽州南下,进入中山国后李义一行人就直奔常山国,一路走走停停,李义等人顿时就注意到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主人,奴婢打探清楚了,这些人自称为太平道,一边为百姓们治病解惑,一边宣传他们的教义。”吕布向李义恭声汇报着。
此时李义他们身处中山国新市县的一处客栈的包房中,身为地主,李义虽然算不上多富,但也基本不差钱。再加上有了小白的存在,李义也不希望自己吃饭的时候,还被一群陌生人注视着。
“太平道吗?”李义闻言喃喃自语着。
“外兄,这太平道有什么问题吗?”颜良好奇的问道。
“没,只是觉得他们的信徒似乎很多”李义自然不会说实话,而事实上就算说了实话又能如何?
“这很正常,奴婢听说,这太平道的符咒似乎很灵验,许多疑难杂症喝一碗就见效。而且成为太平道的信徒后,还有机会听太平道的方主传道授业,这对于寻常百姓来说,根本不可能拒绝。”吕布闻言解释道。
………………………………
0047:游历天下(5)
前面有提到,在这个时代,想要看书获得知识,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之所以会如此,自然是因为各地的世家豪族们对知识的垄断所造成的。知识就是力量,在这个时代可能未必会有这么一个说法,但对于所有世家子弟来说,知识约等于地位,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其实仔细看看那些朝堂之上的士大夫们,或者绝大部分的地方官员,就会发现他们都有一个统一的标识,世家子弟,或者和世家拥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比如李义所认识的人中,两个夫子皇甫规和张奂均是世家子弟。
皇甫规的祖父皇甫棱曾任度辽将军,父亲皇甫旗则是扶风都尉。而张奂的父亲张惇曾任汉阳太守,自己则是太尉朱宠的弟子。
而如今已经升为司隶校尉,原五原郡守的郭鸿也同样是世家豪门,父亲郭禧官至太尉,郭氏一族更是颍川阳翟的名门大族。
那么,只有名门大族才能够当官吗?自然也不是。比如陈古,他就是寒门出身,不过因为拜的一位大儒为师,后被举孝廉最终成为了九原县县长。只是虽然他是寒门出身,但显然,在他的身上,那位大儒的身影才是他坐上九原县县长最重要的资本。
事实上这也是世家为了维系自己家族的统治力,同时又不会惹来皇帝忌惮的妥协办法。一个家族,就算族人众多也不可能每代都有杰出人物。既然如此,那么不如寻找一些优秀的寒门子弟来扩大自身家族的影响。
就好像李义,无论他日后有多么大的成就,皇甫规和张奂弟子的身份,都会跟着他一辈子。当然了,不可能每个寒门子弟都有资格和机会成为世家大儒的弟子,绝大多数的人,都只是某某人的门生。
简单的说,接受大儒亲自授业的人,才能够成为大儒的弟子,比如公孙瓒、刘备就是卢植的弟子。而如果是拜在某人门下,但实际上教授他的是其他人,则算是某人的门生。
这种情况,将整个汉朝的官员制度牢牢的被世家们把控着,就算汉武帝为此推出了孝廉这么一个察举考试制度,却也最终成为了世家扩大自身影响的利器。因为举孝廉的资格一直都把控在各州的高官手中,比如郡守或者刺史,而这些人又都是世家之人,那么不多的举孝廉名额又怎么可能给那些和世家没有任何关系的人呢?
这种情况,使得那些愿意给平民百姓们传道授业的人很容易受到追捧,就好像之前李义教导吕布他们读书,虽然都不是什么高深的知识,但就算如此,也让他们的父母非常感恩。
“难怪历史上的黄巾之乱规模那么大,恐怕除了那个时候确实因为朝廷**天下民不聊生之外,张角本身的这种方式,也是平民百姓愿意跟随的最大原因吧?”李义听到吕布的话后,心中暗想着。
他从吕布的语气中能够听出,吕布对于太平道还是很有好感的。乃至赵云、颜良他们对于太平道,似乎也挺感兴趣的。
“要不要去见见张角呢?但张角又是那么好见的吗?”李义脑中不断想着,说实话,对于这位在三国演义之中不多能够呼风唤雨的主,李义还是颇感兴趣的。更别说他的出现,直接加速了东汉王朝的灭亡。
仔细想了想,李义还是放弃了,先不说能不能见到张角,就算见到了又能如何?就像他之前在涿县没有去见张飞一样,一个不过10多岁的孩子,就算见到了,也就是那么回事。此时的李义,对于这些历史名人什么的,早已经没有刚来时候的热情了。
不过虽然李义放弃进一步和太平道打交道,但一路走来,想要看不到太平道却实在是千难万难。李义不知道张角到底收了多少弟子来帮他传道,但每路过一个县城,都会发现最少一个自称“大贤良师”弟子的人在其中传道。
李义曾经仔细看了看,抛去那些不科学的东西,李义发现这些人的医术竟然都十分的不错,更重要的是,口才也很出。“啧啧,或许黄巾之乱之所以会爆发,不是因为朝廷或者汉灵帝有多么的无能,而是这些地方官员根本不重视这种团体。”看到有些地方官也帮忙宣传太平道,李义心中无语的想着。
真定县,赵府。
“多谢子康这些年对愚弟的照顾和教导”赵云的兄长赵风恭声说道。他是赵家的家主,正如李义所想的那般,赵家在真定的影响力很大,虽然打不到李家在九原的那种,但也相差不远。
“子虎客气了,我和子龙甚是投缘,而且其师又是义的叔父”李义笑着应道。
赵风为李义一行人举行了酒宴,不过在酒宴上,他给李义的感觉并非那种纯粹的武人,反而更加圆滑一些。这种感觉主要是因为赵风对于颜良也颇为热情,理由李义用脚指头想都不会觉得是颜良长得帅,而是因为颜良是邯郸颜家的长子。
邯郸在赵国,而赵国就在常山国的下面,这种距离的两个家族既不会出现利益冲突,互相联合起来又可以得到更加巨大的影响力。当然,这一切只是李义的想法而已,或许只是赵风人比较热情好客呢?嗯如果不是在临走时,赵风让颜良帮忙带一些送给颜雷的礼物,李义可能会真的这么想。
不过就算如此,李义对赵风的印象还是很好,毕竟在这个时代,想要不让家族灭亡,联合发展是很正常的事情,尤其是像赵家、颜家这种普通的地主豪强。
“阿云,虽然在这里可能没有人继续教导你,不过我希望你也不要有任何的放松。”李义拍着赵云的肩膀笑道。虽然他知道就算没有他的这番叮咛,历史上的赵云依然还是那个常山赵子龙。
“请子康君放心。”赵云似模似样的恭声说道。
………………………………
0048:游历天下(6)
离开赵家之后,李义带着吕布、颜良顺着官道直接进入了巨鹿郡。理由也很简单,走官道的话,从真定到邯郸,从巨鹿郡走更近。
“不愧是太平道的大本营啊……”进入巨鹿郡多日,李义最大的感觉就是太平道在这里的兴盛。毫不夸张的说,在巨鹿郡,10个人之中最少有3、4人是太平道的信徒,或者即将成为太平道信徒。
这可是非常恐怖的事情,要知道此时单单巨鹿郡的人口就在7、80万左右,这些人中竟然有3、4层的人信奉太平道?在李义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不过让他更加无法相信的是,他发现许多地方官员、士兵们也都是太平道的信徒,这在李义看来,简直是匪夷所思。
“真不知道雒阳的朝廷是压根不知道这件事情,还是知道了却毫不在意。”李义有些无奈的想着。不过想来,应该也是前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毕竟在传说中,张角和张让之间可是有些不可告人的关系。
不过,李义也不得不承认,如今的太平道,最少看起来确实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存在。帮助平民百姓看病,教导一些简单的知识,同时宣传一些精神信仰,怎么说呢?如果不算信仰太平道的人数实在太多这一点,李义根本找不到太平道的任何黑点。
这种发现,让李义不由得长舒了一口气,是的,他就是放松了下来。因为李义真的有在考虑到底要不要凭借自己的关系,提前让朝廷注意太平道。
在第一次发现太平道的踪迹时,李义就在考虑这一点,而且非常为之纠结。因为他非常明白太平道发展下去之后会演变成什么,并对这个天下造成什么。虽然那一直是他盼望的,但在这个时代平静的生活了十多年后,他又不禁觉得如果没有黄巾之乱的话,天下也未必会真的乱到哪里去。
毕竟,就算灵帝再怎么昏庸无能,总有一天他会挂的,而后面的皇帝未必也像他这般。再加上这个时代出了无数的英雄豪杰,如果李义能够在未来掌握朝廷大权的话,那么最少,五胡乱华这种事情是绝对不会发生的。
如今他终于可以放弃这个想法了。“果然,人太纠结是不行的,袁绍不就是因为太过于纠结,结果断送了自己吗?”李义无奈的自嘲着。
“主人,您似乎对太平道……”吕布的声音将李义从胡思乱想中拉了回来,晃了晃脑袋,李义古怪的看着吕布问道,“你怎么会这么想?”
“因为……”吕布伸手摸着后脑勺,脸上露出了一丝不好意思的模样,“因为主人您每次看到或者听到太平道的时候,脸色总会变得有些怪怪的,虽然旁人看不出来……”说到这里,吕布忽然露出了一副可怜兮兮的表情看着李义,“主人,奴婢知道不该随意揣测主人您的心思,不过奴婢实在是有些忍不住……”
说完,吕布就仿佛一个等待主人审判的小媳妇一般,一脸担惊受怕的低着头,不时瞄着李义。那副表情,怎么说呢?看得李义好想一脚将他踹下马去。“尼玛,你可是未来的人中吕布,天下第二猛将啊!用不用一脸八卦女配的表情?”
李义无语的看着吕布,不过他还是回答道,“没什么,我只是觉得太平道没有那么简单。如果这么发展下去的话,未来恐怕……”李义摇了摇头,他只是点到为止,因为有些话却也实在无法说出口。
不过吕布显然明白了李义的意思,毕竟从小就在李义的身边,很多时候李义一个眼神他就能够领悟。但显然,吕布对李义的话很难相信,但长久以来,他又是无条件的相信李义,这种矛盾让吕布愣了好半天都没能缓过神来。
见状,李义无奈的拍了拍吕布的肩膀,“瞎想什么呢,我说得对不对,日后自然见分晓。”
“是!”吕布闻言连忙应道。说完,又有些担心的看着李义问道,“主人,您不怪奴婢多嘴?”
“哈!你小子什么性格我还不知道?收起你那低劣的演技吧。”李义没好气的笑骂道。闻言,吕布不断摸着后脑勺,一脸羞涩的模样。
说起来,虽然李义和吕布、高顺名为主仆,但显然,他们三人之间的关系在李义的经营下,更甚兄弟一般。所以很多时候,吕布也不会像他父亲见到李义那般的恭敬。
两人随口闲聊着,不多时,入城买酒食的颜良回来了,只是让李义奇怪的是,除了颜良之外,他的身旁还跟着一名陌生人。
只见此人约莫40岁上下,一头散发披在肩上,手持九节杖,身穿普通的麻衣。看上去,似乎和普通百姓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不过如果仔细看,就会发现此人的双眼之中,散发着一种和寻常百姓决然不同的光泽,绝非寻常的碌碌之辈。
“外兄,这位是太平道的大贤良师,良入城买酒食时和其巧遇,聊了一番后听闻外兄在此,大贤良师就拜托良帮忙引见……”颜良看着李义疑惑的眼神连忙解释道。
颜良说完,大贤良师就看着李义恭声说道,“巨鹿人张角,见过尊驾。前几天角就听闻白虎李义正往巨鹿这边行来,此次冒昧打扰,还望尊驾莫怪。”
白虎李义,这是李义在这段时间的游历时创下来的名号。好吧,说创下来似乎也不太对,只不过是好事之人给李义起的称号罢了。毕竟天天带着一头白虎到处乱跑,实在很难不出名的说。
不过不得不说的是,这个称号的接受度以及散播度那都是相当的高,最少李义一路行来,所有人都知道他这么一个称号。
“李义李子康见过大贤良师……”李义看着张角恭声说道,心中却有些古怪,因为他完全不知道张角跑来见他是为什么。
不过人家既然来了,而且还是恭恭敬敬的来,李义也不好直接拒绝,所以他让吕布和颜良摆好酒食,就直接在这树林之中,和张角对饮起来。js3v3
………………………………
关于主角练武年纪的问题
好吧,既然都说1岁练武不好,那我就稍微改一下吧,规定了时间,练习的也变成增加体质和柔韧的体术了。哈?什么体术?就是体术呗……只要知道这个体术是天下有数的高手李彦同学专门给他的一岁儿子创造出来的套路,就算1岁小孩练了也能长高高,身体壮壮就行了。
说起来,一开始我真没想到一岁练武这件事情会得到这么多的吐槽。
其实就我个人而言,真心不觉得1岁练武有什么好奇怪的。都说这么做对身体危害大,但我想这件事情的前提,是因为1岁小孩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身体情况,又不会说话,所以只有凭借大人的经验去协助。这么做,自然会造成各种各样的问题了。
但主角,显然不可能发生这种事情的,因为虽然是1岁的身体,但却是成年人的灵魂。做什么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主角不知道吗?感觉不到吗?不可能的……
刚出生的婴儿都知道饿了要叫困了就睡,咋换了一个成年人的灵魂之后反而不知道了?
其他也不想说太多,就这样吧……js3v3
………………………………
0049:游历天下(7)
巨鹿县外的一处树林中,张角和李义随意的坐在树桩上饮着酒,一旁吕布、颜良默契的退到了远处帮忙警戒,只有小白懒洋洋的趴在李义的脚边打着哈欠。
“想不到尊驾对于黄老之学竟然也有涉猎,实在是让角汗颜啊”张角看着李义恭声说道,语气中满满的钦佩之意。
“大贤良师过誉了,学得再多,终究还是要看能干出何等的成绩,大贤良师虽然寒门出身,但如今太平道遍布天下,为民看病、传道授业,哪一项都不是义能够比拟的”李义轻笑着应道。
李义表面上和张角可以说是言谈甚欢,但他的心中此时正在做着无比纠结着。理由也很简单,之前提过李义有过向朝廷举报太平道一事的想法,最终在看到太平道的庞大规模后放弃了。
可如今,张角竟然不知道为什么自己跑过来了,这让原本早已经放弃的想法,重新在李义心中冒了出来。因为他知道,只需要一戟砍下去,甚至都不用他动手,只需要拍拍小白的脑袋,张角必死无疑!
而没了张角,黄巾之乱还会爆发吗?好吧,李义也不知道。毕竟没了张角还有张宝和张梁,但他相信,没了张角这个灵魂人物,就算黄巾之乱还会爆发,影响肯定不会有历史上那么大。
于是,李义纠结了,杀!还是不杀?杀了张角,好处显而易见,要知道黄巾之乱整个大汉朝死了多少人?不说因为黄巾之乱而流离失所的无数百姓,单单官兵讨伐黄巾贼双方战死的人,恐怕就有数十万人了。
可杀了张角的话,那么未来还会不会出现大乱之势?如果没出现的话,那他与三国群雄争霸天下的梦想不就泡汤了吗?而且最重要的,就算杀了张角,大汉朝就真的有救吗?
“尊驾,看您的表情,似乎有什么烦心之事?”张角的话将李义从纠结中暂时拉了出来。
“不瞒大贤良师,义此次游历天下,所闻所见让义感触颇深,所以一直在考虑要不要在结束游历后选择为朝廷效力。”李义闻言顿时想到了解释之词。
“哦?以尊驾之才,如果愿意出仕的话,那绝对是天下之幸啊,尊驾为何还要犹豫呢?”张角闻言果然没有怀疑,只是诧异的问道。不过不等李义开口,张角又再次说道,“莫不是尊驾担忧之前朝廷的那些变故?”
闻言,李义苦笑道,“确实有这方面的顾虑,不过更多的还是因为祖宗有遗训,子孙不得为朝廷效力。虽然”李义摇了摇头,显然不想继续说下去。与此同时,李义心中却泛起了一丝古怪,因为他不太明白张角为什么会提到那些事。
张角所言的变故,自然就是之前士大夫和宦官集团斗争的事情。诚然,这件事情闹得天下皆知,就算是李义在九原时,也没少和郭鸿他们讨论此事。不过听起来很正常,但在这里,从张角的口中听到,让李义莫名的觉得有一些不对劲。
不过李义掩饰的很好,张角并没有看出来,只是颇为感叹的说道,“自古忠义难两全,尊驾有所顾虑也是应该的。”
说着,张角就不再提及这件事情,转而和李义大谈黄老之学。
黄老之学乃是除了老子、庄子学派之外,道家的最大分支,认为君主应该无为而治,减少苛政和税赋,要公正无私等等。这个学说在西汉初时拥有巨大的影响力,从不但萧何、曹参等信奉黄老思想,就连刘邦也将黄老之学作为国策。
虽然到了汉武帝时期,因为黄老之学让地方势力快速发展,严重威胁了西汉的中央统治,最终被儒家学说取代。但就算如此,也有诸如张道陵等人继承黄老之学并将其发扬光大。
不过严格说来,李义对于黄老之学只是了解一些皮毛而已,毕竟他连易经都不愿意看太多,更别说这些知识了。但对此张角似乎毫不在意,只是不断和李义说着黄老的思想。
“难道他是想将我变成信徒?”李义忽然冒出了这么一个古怪的念头,因为除了这一点,他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张角会突然跑过来和他喝酒扯淡。虽然此时距离张角举兵应该还有很长一段时间,但身为太平道的创始人,李义怎么都不觉得张角会这么闲。
不过看到张角那一副滔滔不绝的模样,李义也不好意思打断他的话头,只能任由他不断说着。到最后,李义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把张角送走的。
“尼玛!这简直就是这个时代的鸡汤大师啊!”当张角消失在他的眼中后,李义终于长舒了一口气,一屁股坐在树墩上嘀咕着。
“主人,您和大贤良师都说些什么呢?竟然说这么久?”吕布有些无奈的抱怨着,伴随着他的抱怨同时响起的,还有他和颜良那已经开始造反的肚子。
“别提了,喝酒!吃肉!”李义叹道,他现在连想都不愿想起刚才的事情,不然张角那仿佛唐僧一般的碎碎念又会出现在他的脑海中。头一次,李义觉得记性太好并不是什么好事情。
入夜,巨鹿城张角的住处。
“大哥,那李义怎么说?愿意成为太平道的信徒吗?”一个约莫30出头的男人悄声问道,他就是张角的二弟张宝。
闻言,张角摇了摇头,“不可能的,那李义虽然对黄老之学懂得一二,但总体而言,他和其他那些地主豪强们并没有什么不同。”
“唉!那真是可惜了!听说那李义不但文武双全,还是一等一的大孝子。这等人如果能够成为太平道的信徒,那对太平道的发展无疑将更加有利。”一声叹息响起,却是张角的三弟张梁。
“呵呵,三弟啊,我们兄弟三人当初创立太平道,也不曾想过那些地主世家们会帮助我们。但如今,太平道不还是越发壮大吗?”张角闻言轻笑道,“只要朝廷继续如此昏庸无能下去,早晚有一天”说到最后,张角的笑声变得越发阴冷起来。
ps:求下推荐票和点击新书阶段,推荐票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