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并州李义-第1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完,李义忽然摇了摇头叹息道,“这些士兵,战死之后只能就地掩埋,他们的父母甚至连为他们送终都无法办到。那么最少,也要把他们的名字留下来,供后人瞻仰!”
“主公之言,实在让属下等汗颜!”司马徽等人闻言,顿时羞愧的应道。
………………………………
0423:新税法
农税!李义将农作物的收获重量作为标准,将税钱分成了数等,如果收获达不到最下等就不用交税,如果达到了,就按照达到的重量来交税,可以以物抵钱。而随着农税的颁布,李义还颁布了各种法规,允许达到条件的贫困农户免费从官府借取农具、耕牛。
商税!游走的商贩按照一天贩卖的价格收税,常驻的商贩则可以一个月一交。同农税一样,李义给出了一个标准,按照赚取的金钱总数来进行划分。而随着商税的颁布,李义又在各个县乡都划出了集市区,并要求那些游走的商贩只能在这里做生意,以便更好的监督他们。
而最后的人税,李义直接取消了每年一个月的免费苦力,但却要求所有附和年纪的百姓每年在农闲之时,要进行一共两个月的军事训练。另外,为了鼓励生育,李义还颁布了一系列的奖赏惩罚细则。
至于其他苛捐杂税,通通都被李义给取消了。同时,李义又修改了一些法规,比如虽然取消了关税,但想要入城出城,却查的更严了。尤其是携带商品入城出城的,更是需要登记检查。
同时,一旦查到有人偷税漏税,无论多少,抄家,家族所有人贬为奴婢。知情不报者同罚,举报则有奖赏。
当然,这些只是一个概括,还有许许多多李义与司马徽等人研究出来的细则就不一一列出。
而当新的税法正式颁布后,一瞬间就在整个并州掀起了轩然大波。不过正如司马徽等人所想的那般,李义算是彻底百姓们被捧到了天上。因为这份税法的改革,对于平民实在太有利了,甚至可以说,完全是彻底解放了百姓,而将原本压在百姓头上的税赋丢到了那些世家、地主、商贾的头上。
是的,这就是后世税法中最广为人知的一条铁则,社会平衡!赚得越多交的越多,这在后世是一个广为人知的事情,但在这个时代,却是惊天动地的大事。毕竟,在这个时代除了地位最低的商贾之外,交税大户还是最贫苦的平民百姓。而那些地主、世家,因为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他们反而不需要交多少税。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各郡的地主们纷纷向当地长官请命,希望李义能够将税改改回原来的模样。甚至,有不少人亲自赶往了无双城。
不过,身为并州硕果仅存的两大世家王家和郭家,却直接高举旗帜站在了李义这边。如果说王凌在李义麾下仕官,加上王家之主王允深陷长安而不得不支持的话,那么郭家之主郭坚定不移的力挺新税法,就不得不让所有人侧目了。
毕竟,郭不单单是并州最大的世家之一,其本人还是当今雁门郡郡守。不管是实力还是影响力,都可以算得上李义之下第二人了。
只是虽然所有的地主都很是不解郭的行为,但就算郭不出头,他们也不得不自己行动。因为李义改动的这个税法,简直就是打算要他们的命!
“呵呵,竟然来了三十六名县乡的地方家主,还真是齐心啊”李义轻笑着说道,语气中充满了嘲讽。
“如果他们不来,等到税法正式落地之后,他们就得割肉了”夏侯兰摇头笑道。
“割肉?最多只是拔点毛罢了”李义闻言冷笑道。
他李义在仕官之前就是五原郡的地主,而且还担任家主忙活各种事情许多时间,这让他非常了解一个地主有多么的有钱。而李家,只不过是九原县的地主罢了,和太原、上党、雁门等郡的地主,根本比都比不了。
“那么,就去见见这些家主吧,毕竟大老远跑一趟,却也不容易”李义轻笑着说道。
片刻之后。
“草民拜见君侯!”厅堂之中,三十六名各地的家主纷纷拜倒在李义的面前行着大礼。
“坐下说话吧”李义扫了一眼众人淡淡的说道。
只是在坐下后,那三十六人却只是低着头不言语,而看到这种情况,李义的眼中闪过了一丝嘲讽之色,“诸位,你等远道而来,不会只是想要见本侯一面吧?”
闻言,其中一人连忙说道,“君侯,草民等前来,却是为了新税法而来!”此言一出,其他人纷纷附和着。
“君侯爱民如子,草民等自然不敢阻拦,只是新税法对于草民等是不是太过于……”
“君侯,草民家中虽然有田百余亩,但却都是花了大量的钱财购买而来,这还没有回本……”
“君侯,草民觉得,那商税是不是太多了一些……而且为什么其他百姓收的那么少……”
众人不断说着,虽然语气中带着惶恐,但该说的却还是全都说了出来。而这些话总结起来就是一个意思,新税法对他们太狠了,希望李义能够收回成命。
“诸位啊……”李义环视了众人一眼,“旧的税法本侯想你们不会不知道,虽然看起来公平,但一户一年只能赚一千钱的人家,和一户一年能赚数万钱的人家,同样缴纳数百钱的税钱,你们觉得公平吗?”
“君侯,虽然听起来是很不公平,但草民等也是辛辛苦苦赚的这些钱啊……”众人闻言再次哀求着。
“好了,新税法已经定下,是不可能更改的了。”李义看着众人淡淡的说道,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语气。如果是刚来到这个时代,他还有心情和他们解释一番,不过如今……他可懒得和这些人废话。
“不要说什么割肉、交不出,因为新的税法只有你们赚到之后本侯才会收!而且,本侯还取消了关税等一系列的苛捐杂税。如果这种情况下你们还有意见……”李义扫了这些地主一眼,忽然轻笑道,“那么不如你们就别赚那么多了,你们应该知道,新的税法,并不管你们的身份是什么,只看你们赚多少……”
地主们灰溜溜的离开了,至于他们接受或者不接受,李义并不在意,因为他知道,如今在并州,没有人能够反抗自己。
“不过如果他们反抗,那就更好了”李义冷笑着嘀咕着,顿时让一旁的郭嘉、徐庶等人忍不住撇了撇嘴。
………………………………
0424:大道学院(求月票,求推荐)
并州。
新税法让整个并州全部沸腾了起来,百姓们自然是疯狂的追捧着新税法,而世家、地主们,在无法让李义改变主意后,也不得不接受这个新的税法。同时,又开始不断的深研,希望从这份新税法中找到对自己有利的地方。
而就在新税法在百姓之中不断热议的时候,李义则与从税法修订脱身的司马徽等人重新开始研究起学院的事情。
“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我将这所学院的名字定为大道学院,希望这所学院也能够像老子所言的大道一样,为我培育出各种各样的人才……”李义看着众人笑道。
“嗯,却也不错。”众人闻言点了点头道,虽然汉朝自从汉武帝刘彻之后就开始独尊儒术,但对于其他流派,却也并没有禁止在民间流行。而对于老子这般人物的学说,事实上绝大部分的士子都曾经读过。
见状,李义心中长舒了一口气,因为就在刚才,这些人对于学院的名字态度简直不要太随便!并州学院、李义学院、无双学院……拍脑门想出来的?不!李义相信不管是司马徽还是其他人,绝对连想都没有想过。
不过这也不能怪他们,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学院不管叫什么名字其实都无所谓,不过一个代号罢了。
“那么,第一批的学院就暂定为徐庶、石韬、王凌、吕雯、高达……”李义不断说着,这些人除了徐庶和石韬之外,其他全部都是如今李义麾下的后代。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好处肯定要先给自家人了。
“另外,我还准备让麾下的所有将官,每年都抽出一个月的时间来进入学院学习……”李义看着众人说道。
“这……”蔡邕闻言顿时就皱起了眉头,“子康,其余人不说,难道诸如吕郡守等人,子康也打算让他们进入学院学习?”
“不错!”李义点了点头肯定道,“不过当然不是让他们直接前来学院了,我会找人暂时替换他们,或者直接让他们的副手帮忙。只是一个月的时间,想来也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听到李义的解释,众人再次点了点头,算是接受了李义的说法。
“另外,虽然如今学生没有多少人,但却还有许多事情要做,比如制定四个班级需要学习的学问,以及编纂日后夫子和学生各自使用的书册……”李义看着众人继续说道。
在昔日和司马徽商讨学院的分等时,两人最终决定将学院按照学生的程度分为甲乙丙丁四个学科。丁字班的学生既为丁字生,所学的乃是识字写字,而丙字班的学生则学习六艺中最基础的一些东西,依此类推。
李义顿了顿,环视着在座诸人沉声说道,“如果只靠德操公一人,肯定是不可能做到的。毕竟不管是编纂还是教学,都是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闻言,不等李义说完,一旁的蔡邕就摇头笑道,“子康啊,虽然看到你将伯英等人请过来时,我就有种不好的预感,不过没想到你的胃口还真大啊,竟然打算把我们这群老骨头全部招进你着学院里来。”
“嘿嘿,反正外舅你们闲着也是闲着嘛”李义闻言讪笑道,只是说着,李义又忽然双手一举,仿佛一个神棍一般向往的问道,“而且你们就不希望自己能够参与进这个足以流芳千古的伟大事情吗?要知道只要这样,当后人在记载这件事情的时候,定然会在大道学院第一批的夫子名单上记下你们的名字!”
“啧,想想确实是挺诱人的,但听你这么说出来,为什么总觉得怪怪的呢?”蔡邕闻言翻了个白眼嘟囔着。
“呵呵,话虽如此,但想起来确实不错不是吗?反正我们几个已经是快要入土了老头子了。”一旁的卢植轻笑道,不过语气顿了顿,又转头看向一旁的朱等人笑道,“我没有说你们哦”
“卢公说笑了,我等小辈如果能够参加进如此值得记载的事情,却也不负平生所学!”一旁的张昶和朱闻言连忙笑道。
“公伟君,你真的打算一直进入学院当夫子吗?”李义闻言有些无奈的问道,“虽然以君之才,担任夫子是绰绰有余的事情,不过义还是希望君能够来辅佐义……”
此次同司马徽一同前来的,除了蔡邕、张芝、张昶、桥羽四名一直处于隐居状态的闲人之外,还有卢植、臧、朱三人。
这其中,卢植和臧都是在李义回到并州不久后,就正式辞去职位宣布隐居的。而对此,李义倒也没有如何阻拦,因为不管是卢植还是臧,都已经到了知命之年。劳碌了一生,也是时候休息了。
倒是朱,却是不请自来的人。他刚刚四十二岁,只是才到不惑之年,而且还是昔日平定黄巾的三大将之一,李义自然希望他能够加入自己的麾下统领一军了。
只是,听到李义的话,朱却摇了摇头道,“子康不必再劝了,我意已决。”
“唉……既然如此,就依公伟君的意思吧。”李义闻言,摇了摇头叹息道,却也没有再劝。
事实上,不管是卢植还是朱,或者是司马徽或者蔡邕等人,对于天下的未来,都有着类似的判断,不过是看得更清晰或者比较模糊的区别罢了。而且他们也知道,李义又是改税法,又是建学院,绝对不可能是为了讨伐董卓,但他们并没有说破。
但不管是谁,他们都没有说破,因为他们已经厌倦了,而且也明白以自己的力量根本不可能改变什么。如此一来,不如彻底放下,作为学院的夫子将自己的本事传授下去。
很快,众人就默契的重新将话题引回到学院上。
“子康,刚才你说要编纂各个班级夫子所使用的用书倒是简单,但每个学生如果也要人手一册,这个工作量可是很大啊……”司马徽沉声问道,刚才他就很想问,不过被朱等人的对话堵回去了。
“呵呵,这件事情德操公可以放心,义已经派人在准备了。虽然有个小小的麻烦,但只要将其解决,那么不管需要多少书籍都不成问题!”李义闻言轻笑着说道。
………………………………
内容修改说明
●:
1:卑职替换为下官,因卑职最早只查到【陈书】,而下官则在【汉书】中就有记载。
2:修改了一下桥玄和皇甫规、张奂两人的关系。本来是上下级,现在修正为了好友。
3:您字取消或者用君替代,因为汉朝时期并没有您这个字,都是称呼君或者直接用字代替。
4:对李彦夫人颜云的描述为李彦的爱妻,因为只有诸侯的正妻才可以称之为夫人
5:是改为诺
6:姑娘替换为女子,女子这个称呼自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姑娘没有查到
7:媳妇替换为子妇
8:瘟疫和大疫对调,根据再次进行的粗浅研究,瘟疫一词在晋朝时就已经使用,汉末时应该也是这么一个称呼,乃是各种流行性急性传染病的总称。而大疫,则是瘟疫流行开来,【吕氏春秋】之中就已经有所记载。
9:在貂蝉被带走的那一章中,对貂蝉的称呼从少女变成女童。啧啧,我也不知道为啥会写成少女,可能是因为当时我压根就没有想到女童这个词,只顾着不要把萝莉、幼女这些词写上去了。
10:大人一词进行替换,汉时大人专指王公贵族,也就是诸侯王、三公、列侯可称大人,郡守大人替换为府君,刺史或者州牧为使君。
11:张角对主角的称呼从尊驾改为李君
12:取消爱卿的称呼,改为官名或者直呼其字。爱卿最早出自南宋,顺便一提,宋朝时,爱卿是对青楼女子的称呼。如【潘方赠妓词】。另三公、列侯以卿替代(部分),有些毁三观啊。
13:蔡琰对主角的称呼改为君子,《诗召南草虫》:“未见君子,忧心忡忡。”《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进增父母之羞,退益君子之累。”李贤注:“君子,谓夫也。”
14:根据再次进行的粗浅研究,判定奴婢和徒附是两码子事情,奴婢确实是汉朝的奴隶,且为男女泛称。但徒附却不同于奴婢,虽然大部分的徒附在依附于地主之后过得和奴婢没什么区别,但在称呼上还是不同的。
《后汉书仲长统传》:“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注:“徒,众也;附,亲也。”
现将自称统一改为仆,男女一样。
15:修改了个别错别字,不过说实话,我也真的没办法每一行每个字都一一看过去,只能是在修改的时候顺便修改。所以如果有看到错别字的亲,请发评论告诉我哪一章的哪个字用错了,这样我才能找得到。
16:去掉了“嘛”这个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说的字。
●:
修改了前十一章的错别字以及一些bug和个人不满意的情节。另外,补充了一些相关说明在相关章节的本章说中。
●:
将前十章的数字改成了文字形势,同时稍微修改了一下部分段落的表述问题。
………………………………
0425:知识传播的大杀器
对于李义的话,众人表示很疑惑,因为任何书册的撰写,都是非常麻烦的事情。为什么书籍那么珍贵?就是因为太少!为什么太少?因为只能一本本的去写!这种事情,除了那些专门从事抄书工作的官吏之外,又有谁会去做呢?
所以许多士子在学习各种书籍的时候,都会做一件事情,那就是抄书。一方面以此来加深记忆,一方面可以练字,一方面还可以增加一份书卷的存量。
可李义却说自己可以轻易解决?只要解决一个困难,多少书籍都没有问题?
“子康,究竟是何法?遇到的又是何种困难?说出来我等说不定能够帮忙出出主意。”蔡邕等人闻言连忙问道。
书籍的数量,一直是所有士子头痛的事情,就像之前说的那般,抄书这种事情,可没有多少人愿意去做。事实上,绝大部分的人对于同样的一本书籍,最多抄写两次。第一次,是在学习的时候进行抄写,而第二次,则是在学而有成之后,一边抄写一边将自己对其的理解写进去,也就是各种书籍中常见的注。
“其实很简单,义打算将这些书籍使用的字直接雕刻出来……”李义随口将雕版印刷的想法说了出来。
是的,雕版印刷,而不是什么所谓的活版印刷。虽然李义最开始考虑的也是活版印刷,毕竟在他的脑海中,这玩意才是印刷术的大杀器。只是在仔细考虑了一番后,他就彻底打消了这个念头。
何为活版印刷?说白了就是将每个字都雕刻出来,等到需要印刷的时候,直接将这些字挑选出来进行排版印刷就可以了。比起雕版印刷,活版印刷省去了重新雕刻的麻烦,而且一旦需要修改,活版印刷只能全部重新雕刻,而活版印刷,只需要替换掉那些需要修改的内容就可以了。
听起来,活版印刷比雕版印刷强不知道多少倍,那为什么李义却依然选择雕版印刷而不是活版印刷呢?理由其实很简单,不现实!
如果使用雕版印刷,只需要将需要雕刻的书籍写出来,然后交给那些善于雕刻的匠人,就可以进行雕刻了。但活版印刷呢?雕刻自然还是这个套路,但雕刻出来之后问题就来了……这些负责印刷的匠人如何去将那些雕刻好的字挑出来进行排版?!
虽然李义没有计算过,但随便想想,如果学院的规模要扩大到他想象的那种程度,需要刻的字最少在五六千字以上,而能够识得五六千字的人,可能会是一名普通的匠人吗?显然不可能!
别的不说,就算是从小就被李义要求读书识字的吕布等人,也不可能认得五六千字!所以除非让那些大儒或者李义亲自去挑字,但除非李义疯了,不然绝对不可能这么做的!
毕竟,就算是用再规律的方法将他们分开存放,挑选足够一册书籍的字,也是需要非常多的时间。
听着李义关于雕版印刷的想法,所有人看向李义的眼神均浮现了一丝名为敬佩的神色。
好半响,司马徽才幽幽的说道,“想不到困扰无数人的难题,竟然就这么简单被子康给解决了……当真是神人也!”
好吧,除了神人这个词汇,司马徽实在找不到任何的词汇来形容李义了。虽然雕版印刷听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在没有出现之前,却根本没有人能够想到!而神人,不就是能够想到常人所想不到的东西吗?
感叹良久,众人才终于从震撼中回过神来,看着李义急切的问道,“子康,刚才你所言的那件困难之处究竟是何事?”
闻言,李义轻笑道,“其实也不是什么难事,诸位也知道,用这种方法只需要将墨汁直接涂到雕刻的字板上就可以印刷,但不管是印在木牍上还是竹简上,还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如果印于纸上,现有的蔡侯纸质量又不是太好……”
蔡侯纸就是蔡伦所改良的造纸术造出来的纸,虽然在研发成功后,就由汉和帝刘肇下旨推广到全国,但真正去大量制造的人却不多。一方面,是因为这种纸不管是制造需要的花费还是制成后的质量都不算太好,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纸制品实在不好保存。
打个比方,如果用纸来书写书籍,那么如果被水一泼,瞬间就得完蛋。可如果是简牍呢?可以很肯定的说,不会用任何的问题!因为所有写成书籍的简牍都会经过火烤去水的工序,这使得字在写上去的时候,会很容易被竹子吸收进去。这也是为什么想要将写在简牍上的字删去,只能用刀割。
这种情况下,别说纸的质量不好,就算再好也不会用人用,书写书籍那么麻烦,一旦损失了,谁都承受不起!
但!当雕版印刷术出现后,这一切就不是问题了!所以李义直接打起了纸的主意,只是如今的蔡侯纸,却无法让他满意。
听到李义的话,蔡邕顿时笑道,“如果子康只有这么一个难题,那么大可以不用担心,我知道一人,曾根据蔡侯纸改进制出了一种新纸,曾经我书写过,却是比蔡侯纸好很多。至于制造的价格,据说也比蔡侯纸要低一些。”
“哦?!当真?!那人现在何处?!”李义闻言顿时追问道。李义并没有怀疑蔡邕的话,因为作为天下有名的书法大家,蔡邕对于纸张的要求无疑更高!
“此人名为左伯字子邑,乃是青州东莱人。昔日我曾与他有过一面之缘,如果子康想要招揽他,想来他是不会拒绝的。”蔡邕闻言轻笑道。
“太好了!那就劳烦外舅了!”李义闻言大喜道。
他没办法不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