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并州李义-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啊,如此天才,实在让我等汗颜啊……”荀彧接口道。

    两位未来的大能如此夸奖自己,饶是李义脸皮很厚,也忍不住有些脸红。“两位某要如此夸奖,两位之才,胜义百倍,如果义是天才,两位又怎么算呢?”李义不好意思的笑道。

    “话不能这么说,颍川多士子,学术氛围非常浓郁。而且最重要的是我等出身世家,本身就拥有子康你所没有的条件。如此情况下却还是比不上子康你,岂不是让我等汗颜?”荀攸轻笑道。

    “是啊,如果彧和子康身份交换的话,恐怕彧连子康一成的才学都没有。”荀彧也连声附和着。

    两人的吹捧让李义更加不好意思,只得连连谦虚,顺便也开始吹捧其荀彧叔侄。这种态度,让荀彧叔侄对李义的态度更好了。以至于当荀彧叔侄准备离开时,连连要求李义一定要去他们的家中做客。

    “这种情况,我到时候有没有机会挖曹老板的墙角呢?”看着荀彧叔侄离去的背影,李义心中暗想着。

    荀彧叔侄的离去让李义对于世家子弟有了更多的感官,他终于发现,原来他能和王允成为忘年交并不算什么稀奇事,因为这些士子在交朋友的时候,从来只看对方的才学、人品。

    不过,也就仅此而已,接下来的时间李义依然老老实实的跟司马徽学习,丝毫没有去颍川四处拜访挖墙脚的想法。“世家子弟在投效势力时,考虑的终究还是势力的实力而不是交情。只要我在黄巾之乱时好好表现,根本不担心他们不来!”李义心中如此想着。

    虽然没有拜访那些士子的想法,但却不代表颍川的士子们没有来拜访李义的想法。毕竟,经过皇甫规等人的宣传,李义在世家中的名气可不要太大。而对于这些人,李义自然是笑脸相迎,不管是认识还是不认识的,而此时,他才发现颍川的士子才俊是真他娘的多啊。

    “老天是不是太照顾这个地方了?这么一个小小的地方怎么会有这么多青年才俊?难怪老曹后期那么牛逼,人才压制啊!”李义心中无语的想着。

    想想颍川,再想想五原,李义心中简直是满满的泪水。想到此,李义就不爽的将吕布和典韦拎了过来,让他们在此旁听。

    “先天不足后天补,你们要好好学习!”李义不爽的说道。

    对此,吕布和典韦当真是欲哭无泪,吕布还好一些,最少他们说到兵法的时候,他还能稍微听得懂一些。但典韦就悲催了,他大字都不识几个,李义和司马徽说的那些,对他来说简直和天书没有任何区别。

    幸好,司马徽不但很会识人,还很懂得看脸色,在看到吕布和典韦那满脸菜色的模样,开口帮他们说起情来。

    又过了一个月,荀彧叔侄没有再出现,但让李义怎么都没有想到的是,竟然来了一个熟人,而且是意想不到的熟人。

    “哈哈,子康你真的在这里,我开始还不信呢”一个熟悉的声音从不远处传来,抬头望去,李义顿时就呆住了,因为那人他实在是太熟悉了。

    “文修公!您怎么在这里?”李义兴奋的迎了上去。

    “哈还能怎么了,朝廷太乱了,我怕连累家族,就找个理由辞官了。”郭鸿大笑着,只是笑声充满了无奈和悲哀。如果可以的话,谁愿意辞官呢?要知道郭鸿今年也不过才42岁而已,在朝廷中,可是算的上年轻人。

    不过郭鸿显然不打算解释太多,直接就转移了话题,“子康,德操公,鸿为你们介绍下,这位是我的族侄郭图郭公则,这位也是我的族侄郭嘉。”郭鸿指着身后的两人对李义笑道。

    随着郭鸿的话,郭图和郭嘉向李义施了一礼,不过表情却不是那么热情。但李义却也没有在意这些,因为他已经被惊呆了。

    “郭图和郭嘉是亲戚?而且都是颍川人?好吧,郭嘉确实是颍川人,但郭图……”李义此时已经不知道用什么来形容自己的心情了,唯一的想法就是,“颍川的人才产出是不是太犯规了点?”

    不过随即他又冒出来一个念头,“莫非这就是郭嘉先跑去袁绍那边的原因?”

    李义的胡思乱想很快就被郭鸿的话打断了,“子康,别怪公则和阿嘉,主要是我之前总是写信夸你多么多么好,以此来激励这些族中小辈,所以……”

    “所以我就成了邻家小明?!”李义无语的想着,虽然以前他也知道自己当了许多人的邻家小明,但他根本就不在意。但如今……

    “希望这两个人不要记仇太久吧……”李义无奈的想着。郭图他倒是不在意,但如果郭嘉一直记着这仇的话,李义觉得日后自己的日子恐怕就不那么好过了。

    众人在此落座,不过这一次司马徽却没有开口,而是让郭鸿和李义尽情的叙旧。好半响,他才询问了一些朝廷的事情,不过得到的也只是郭鸿的各种抱怨而已。

    “嘉久闻子康神童之名,不但文武双全,更有孝义。不知子康回到并州后,未来如何打算呢?”郭嘉那很是清脆的声音忽然响起,瞬间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

0057:颍川求学(3)

    郭嘉的一席话,顿时将所有人的目光全都吸引了过来,他们古怪的看着郭嘉,郭鸿脸上更是露出了一丝无奈之色,“子康,我这族侄从小就有些特立独行,还望不要见怪……”

    说完,他的眼神转向一旁仿佛没事人一样的郭图,面露责怪之色。

    说起来,此次郭鸿带郭图和郭嘉前来,不单单是闻讯赶来和李义叙旧,更是希望自己这两个族侄和李义聊聊,好好挫一挫他们的锐气。之所以这么做也很简单,因为在阳翟郭家之中,他最看好的就是这两个族侄。

    郭图,今年22岁,有大才,可偏偏自视甚高,除了荀家叔侄等少数年轻才俊之外,其他世家子弟根本没被他放在眼里。这种性格,在郭鸿看来早晚得吃大亏,只是普通的劝说显然没有什么作用,所以郭鸿就以李义为例来教育郭图,结果却让郭图对李义产生了敌视。

    此次前来,郭鸿虽然也有让郭图对李义解除心结的意思,不过更多的,还是希望再次借由李义好好刺激一下自己这个族侄,让他不再有小看天下人的无知想法。所以,郭鸿一直在期待着郭图能够开口发问,这样李义自然而然就能让郭图明白他和真正的天才到底相差多少。

    而郭嘉,对于这个年幼的族侄,郭鸿是更加的无奈。论天赋,郭嘉远胜于郭图,那差距几乎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用郭鸿的话来说,是丝毫不会逊于李义的神童。可偏偏,郭嘉虽然天才,但性格却让郭鸿无比的头痛,完全不同于李义那般的成熟稳重懂得进退,郭嘉从小就我行我素,丝毫不在意在他看来属于旁枝末节的事情。

    也因此,郭嘉在所有郭家之人看来,可不是什么好事情。而且和郭图一样,郭嘉同样也自视甚高,而且还和郭图互相不对眼。这种情况,让郭鸿可是非常头痛。所以此次带他来,除了希望他在看到郭图被挫之后能有所改观,同时也是希望名士司马徽能够帮忙教导一番。

    可如今,郭图没说话,倒是只有8岁的郭嘉开口了。而且一开口就颇为失礼,毕竟李义虽然也算是少年,但毕竟已经14岁了,而且其如今已经名闻天下,直呼其字显然不是那么说得过去。

    不过李义显然没有想那么多,或许旁人看郭嘉,只是觉得他是一个普通的小孩子,或者说是一个比较可爱的小孩子,但李义可是非常清楚这位老兄日后有多么的牛逼。嗯……最少演义、游戏中是如此。

    “打算吗?义确实有些想做的事情呢……”李义闻言喃喃自语着。一句话,顿时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郭嘉所言,其实就是询问李义的志向,要知道志向在这个时代可是非常被人看重的,如果拥有高远的志向,自会被士子们所看重。而且这种志向可不想前世那种随便说说就算,说出远大的志向但别人如果认为其自身远远不可能达到这个志向,可是会被人耻笑的。

    而李义,志向也好梦想也罢,自然是有很多了。毕竟作为穿越者,他知道太多这个时代的人所不知道的事情。不过显然,他能说的并不多。

    沉吟片刻,李义看着四人轻笑着吟道,“秦时明月汉时关,千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听到李义所吟的七言律诗,四人不禁一愣,不过随即,司马徽和郭鸿就大声叫好起来,“好!好一个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子康,昔日我只是觉得你有天才,日后必成国之栋梁,却想不到你竟有如此大志!”

    郭鸿颇为激动的赞叹着,而司马徽虽然没有那么激动,却也是连连夸赞着李义。

    表面上看,李义似乎只是在感慨去年汉朝北伐鲜卑大败的事情,但结果刚才郭嘉所问,那就大不一样了。

    但使龙城飞将在,这句话显然是李义想要成为本朝的李广、卫青、霍去病,这三位的战功、地位那是一个比一个高,单论武官的生涯,最大的志向似乎也不过如此罢了。嗯?龙城代表卫青,飞将代表李广,哪有霍去病的事?

    嘛,虽然这首诗中确实没有提到霍去病,但这并不妨碍郭鸿等人联想嘛。

    “两位明公过誉了,义不过只是向往先辈们,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像他们一样抵御外族入侵……”李义谦虚的笑道。

    一旁,郭嘉点了点头表示对李义志向的佩服,他虽然对李义有些不爽,但也就仅仅只是些许的不爽而已。毕竟谁也不希望自己的父母总是拿一个没见过的家伙来教育自己。

    不过如今,先不说别的,最少李义的志向足够高远,就算是郭嘉也找不出任何毛病来。而且李义以一首罕见的七言律诗吟出自己的志向,也证明了他的才学绝非浪得虚名。

    想到这里,郭嘉对于李义这个邻家小明的不爽也跟着消失了。毕竟以前之所以不爽,除了父母一直碎碎念之外,更多的还是因为他根本就不认识什么李义,就算后来听说了,却也只是觉得人云亦云罢了。

    不过虽然如此,郭嘉却依然没有露出什么好脸色。因为他觉得如果此时变脸,岂不是证明自己被李义一首诗给征服了?这对于郭嘉来说,是绝对无法接受的。

    倒是一旁的郭图,脸色变得更差了。心高气傲的他非常不喜欢李义刚才的表现,要知道他可是来找李义麻烦的,结果却变得如此,他怎么可能开心的起来?这种情况被一直暗中观察两人的郭鸿看到,顿时心中一喜,自认为之前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一半。

    真不知道如果他得知郭图的真正想法后,会不会还这么开心呢?

    随后,司马徽和郭鸿接着李义这首诗,谈论起北方胡人的各种事情,而郭嘉虽然表面没反应,但却也在默默的听着。唯有郭图,依然一脸别人欠他钱的模样,恐怕不是因为司马徽和郭鸿在场的话,他早就拂袖走人了吧?
………………………………

0058:颍川求学(4)

    “子康,公则只是有些脸皮薄,你莫要往心里去。”在临走之时,郭鸿走到李义身边悄悄说道。

    “文修公不必如此,公则年轻有为,自然会有些傲气。”李义轻笑道。

    这种态度让郭鸿再次忍不住感叹起来,“唉,公则若有子康你一半的稳重成熟,未来定然不可限量。”

    “就算如此,他未来也是相当不错的,就是结局不咋的……”李义闻言心中暗想着。对于郭图那明显的敌意李义并没有在意,因为在他看来郭图不过只是一个被惯坏的傲娇青年罢了。

    而且他也不觉得未来和郭图会有什么太多的交集,就算是冲着郭鸿的面子,他也不会多说什么。当然了,这也是因为郭图除了摆出一副臭脸之外,并没有做出其他什么出格的事情。

    听到李义的话,郭鸿点了点头,随后走到郭嘉的身边转身看着司马徽笑道,“那德操公,嘉儿以后就拜托您了。”

    “呵呵,嘉儿天资聪颖,文修不用担心。”司马徽轻笑着说道。就在刚才,在稍微考校的一番后,司马徽正式将郭嘉收为了弟子。

    点了点头,郭鸿又和郭嘉交代了一番,就带着一直摆臭脸的郭图离开了。待其走后,李义也向司马徽和郭嘉告辞。

    “阿嘉,以后请多多指教喽”李义低头看着郭嘉笑道。

    李义的笑容看起来很是和善,但不知道为什么,郭嘉却感觉在这个和善的笑容背后,有着一个正打算算计他的魂魄。

    “子康过誉了,子康之才,嘉难及万一,日后嘉有什么疑惑,还请子康多多指点……”郭嘉恭敬的说道。

    这番话和姿态,让司马徽连连点头,他自然看出在来的时候郭嘉对李义有些敌意,不过如今郭嘉的转变让司马徽非常满意。一个人自傲没关系,但得看得清自身和他人之间的差距。

    李义回到自己的茅庐中时,正在对练的吕布、典韦两人古怪的看着李义,因为他们发现,今天李义的心情似乎特别好。不过他们显然是不可能猜到原因的,毕竟如果他们知道李义如此高兴,是因为被一名只有8岁的孩童称赞的话,恐怕会彻底傻掉的。

    当然,李义也只是有些高兴而已,如今他的身边已经聚集了吕布、张辽、典韦、高顺,颜良和赵云基本也可以说是有了6成以上的把握,区区少年郭嘉的称赞,也不可能让他飘飘然。不过毕竟是历史名人而且还是顶级谋士之一,高兴的心情,显然不可能没有。

    时间一点点的过去,李义和郭嘉之间的关系也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更加融洽起来。此时看过去,根本想不到郭嘉一开始会看李义有些不爽和敌视。

    不过仔细想想其实也很正常,郭嘉的性格是比较不拘小节的那种人,放在这个时代,又是世家子弟,自然会显得很另类。但在李义的眼中,这些算个屁啊!不提前世,单单在并州,比郭嘉更加不拘小节的人比比皆是。

    这种情况,司马徽对此是颇为无奈,虽然他也不怎么在乎俗礼,但他还是觉得郭嘉这么下去,未来的仕途可不会那么的轻松。可惜,对于司马徽的劝说,郭嘉只是嘴巴上附和,实际却没有任何的改变,见状,司马徽也不再多言。他一直信奉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道路,所以他一直都选择顺其自然的行事作风。

    另外一边,郭鸿离开后不久,李义所做的出塞就在颍川诸多世家中传播开来。要知道颍川是什么地方,无数年轻才俊扎堆的地方。历史上除了荀彧叔侄之外,包括戏志才、钟繇、徐庶等全出自颍川。这种地方突然冒出了这么一首诗,不但让士子们感受到了李义的志向高远,更重要恶毒这还是一首稀少的七言律诗!

    于是乎,李义再次出名了,许多年轻才子慕名而来,和李义谈经论道。而对此,李义自然是求之不得,不说别的,单单和这些人的谈论中,他就觉得自己的智力又加了好几点。

    也就是这个时候,郭嘉在颍川士子圈中也打响了名头,虽然他大部分的时候都只是坐在一旁安静的听着,但每每发言,必定切中谈论中的要害,饶是荀攸对此也是多有赞叹。

    不过李义也不是没有烦心事,那就是这些士子们总是想要他再做几首诗来,可他肚子里的存货又哪里有那么多。而且作诗的讲究那么多,就算随便搬出一首后世的绝妙诗句,在不应情不应景的情况下,又能好到哪里去?就好像炎炎夏日你来一首赞美雪的诗句,那不是有毛病吗?

    但最终,李义还是成功的度过了这一关。“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为了作诗而作诗,却不免落了下乘。”李义颇为装逼的一句话,不但完美的化解了作诗危机,更让包括司马徽等颍川老一辈的名士也是称赞连连,“子康真乃是天纵奇才啊!”

    雒阳,桥玄的府邸。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妙啊,实在是妙!”蔡邕连连赞叹着,这个句子他已经不知道读了多少次,可每每读起,还是觉得妙不可言。

    “伯喈,你就不觉得那首出塞才是真正的妙吗?能将自己的志向变作如此充满气概的诗句,就算是老夫如今听了,也不由得有一种前往边疆和胡人作战的想法。”桥玄闻言颇为不满的说道。

    “哈哈公祖公莫要责怪”蔡邕闻言笑着抱歉着,不过不管是语气还是神色,又哪里有半点抱歉的意思呢?不过对此桥玄也没有多说什么,因为他也知道蔡邕,虽然博学多才,但却都是文才,对于出塞的感觉不可能和他这种率兵和胡人作战过的人一样。

    在一旁,三名少女乖巧的坐在一旁,听着桥玄两人不断议论着关于李义的事情。其中,一名少女约莫10来岁,一边听着一边喃喃自语着,“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另外两名少女约莫3、4岁的模样,似乎有些听不懂桥玄两人的话,只是坐在那边好奇的看着他们。
………………………………

0059:返回并州(1)

    每天向司马徽请教各种学识上面的疑惑,闲暇时和郭嘉或者前来请教的荀彧叔侄等人谈经论道,又或者和吕布、典韦比试武艺,还有戏弄戏弄小白,这种小日子过得倒也是相当的惬意。

    如果没有任何意外的话,可能李义都会觉得自己会一直待到黄巾之乱爆发的前一年。嘛,说起来,就在前不久,李义和众人闲聊之时,才忽然发现如今竟然已经是光和2年了。

    其实严格说起来,每一次年号的变更虽然不像后世那般有网络、各种媒体的报道,可以让世人们立刻知道这件事情,但因为年号的意义也是非常重要,所以在朝廷更改年号后,就会立刻传令给各个州府,让他们负责通知地方百姓。

    只是在变更年号的时候,李义早已经踏上前往幽州的旅程,加上谁没事会问别人现在是什么年月这种无聊的问题,结果就是过去了两年,李义同学才知道年号竟然已经变了。

    “黄巾之乱是光和7年的事情,如此一来,就还有5年了……”李义心中暗想着。

    在颍川一直待到黄巾之乱爆发前再赶回并州,这种事情自然是开玩笑的。如果李义是自由身的话,他倒是不介意留在颍川等黄巾之乱爆发。但身为李家家主,他又怎么可能放弃家族呢?

    而对于回到并州的发展,李义已经做好了打算,虽然张奂、王允等人都希望李义能够进入童子科,不过李义在得知了距离黄巾之乱爆发的时间后,就决定留在地方。毕竟去童子科天晓得要多久才能下放地方,虽然可能在黄巾之乱时能够发展的更好,但李义还是觉得在地方上更加有助于自己和李家的发展。

    不过,就在李义琢磨着什么时候动身返回并州时,一件事情的发生让他放起了考虑。

    “什么?!兖州和长江以北发生大疫?!”李义震惊的看着荀彧,显然被他口中的话给震惊了。

    “不错,根据初步调查,爆发范围在兖州东郡以及扬州庐江郡。至于是不是瘟疫,还在调查之中。”荀攸一脸凝重的说道。

    大疫,这个词李义并不陌生,大规模的平民染上了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其实只要翻翻史书,就会发现这个词会出现在几乎所有国家所有时代之中,唯一的区别就是出现的次数多寡以及疫情的轻重罢了。

    事实上在李义来到这个时代的14年里,就已经碰到了两次大疫,分别是在建宁4年和熹平2年,不过那个时候他只是听说而已,并没有亲眼看到。

    “唉,希望不会是瘟疫吧。”司马徽长叹一声,语气中有说不出的无奈和悲伤。

    在这个时代,因为没有任何有效的治疗手段,只要瘟疫爆发,带来的就是大规模的人口锐减。而且因为所有能够被冠以瘟这个字的疫情,都是传染性非常强的疾病,一旦爆发,那可不是普通大疫能够比拟的。

    “德操公,义准备回并州了……”沉默了片刻,李义忽然对司马会恭声说道。

    “回并州?”司马徽闻言楞了一下,随后就反应过来,李义是担心并州那边的情况。

    “也好。”司马徽闻言点了点头,随后示意李义稍等,起身走入茅庐不久后,拿着几份简策走了出来。“子康,这些是我这段时间整理的,关于孙膑、孙子等先贤所著兵书的一些心得,你拿回去吧。”司马徽说着,将这些简策放在了李义的手中。

    “这……德操公……这是不是太贵重了?”李义闻言,一时间激动的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在这个绝大部分的书籍都被世家垄断的年代,李义深知手中这些东西到底有多少的价值。

    而且,这不单单只是单纯的和,更重要的是还有司马徽的新的!看看一旁的郭嘉和荀彧那散发着炙热光芒的眼神,就知道这几份简策的价值了。要知道他们自己家里的藏书,不可能没有这些兵法,但司马徽的心得……

    只是李义虽然嘴巴上说太贵重,可却飞快的将那些简策收入怀中,仿佛慢上一点,都会被被人抢走似地。

    “子康,不论未来发生什么,都要记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