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并州李义-第2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能多得一些好处……”
“正是如此!”诸葛亮轻笑道,“如今的局势,只要父王答应出兵共抗赵公,燕公和郑公就轻易不敢与父王翻脸。”
“嗯……说的不错。而且非但不需要解释,对于那些该争取的,也必须要争取!合纵连横!虽然如今天下李子康看似最强,但却也没有强到能够以一己之力对抗天下群雄。”刘备点了点头沉声说道。
而正如诸葛亮等人所料,曹操和袁绍虽然看破了李义的阳谋,也同样对刘备产生了巨大的猜忌,但如今的形势,让他们只能将猜疑全部藏在心中。
不过就算如此,这个针对李义所建立的联盟,却依然无法迅速出兵。理由也很简单,三方之间还有许多分歧无法解决。
之前群雄讨伐董卓时,虽然号称援军,但实际上却是四方势力各打各的。李义乃是并州豪强,袁术和袁绍互相不对付,袁绍代表着冀州士族,曹操则被兖州士族推到明面上来。最终,各怀心思的四方势力,面对董卓丢出来的一座空荡荡的雒阳城,瞬间就瓦解了。
那个时候,袁绍等人也不在意,因为那个时候虽然他们依然忠于汉室,但比起讨伐董卓,他们更加在意的是各自的领地。
而如今,情况显然不一样了。李义的威胁比昔日董卓要大得多。而且如今的袁绍等人,也不是昔日那只想着偏安一隅,等待时机的小小郡守或者州牧了。野心、实力都已经达到一定程度的他们,有着必须击败李义的理由。
但也正是如此,让三方的分歧很难达成统一,具体到底怎么打?是分兵还是合兵?分兵如何配合?合兵由谁指挥?三方都想要从此事之中争取更多的利益,新皇都灵阳内,几乎每天,负责谈判的三方使者,都会在那傀儡皇帝面前上演脸红耳赤的激烈争论。
http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m。
………………………………
0720:燕王和魏王
六月。
李义的外舅之一,已逝大儒桥玄之子,大道学院德高望重的夫子之一,桥羽桥翼孝,才,享年五十七岁。
临走前,他只留下了两句话。
一句,是带着一丝无奈的请求,“一定要将桥家延续下去”
这番话是对趴在床边的桥馨姊妹所言,也是对站在不远处的李义所说的。
一句,则是带着一丝羞愧的自嘲,“不知道下了黄泉,父君会不会见我这个无能的儿子呢?”
无能,是桥羽对自己一生的总结,虽然李义和桥馨姊妹都非常不同意这番话。
桥玄在世时,桥羽就经常让桥玄生气,因为作为一名天下闻名的大儒,桥羽的学问却远远不及桥玄⊥好像在大道学院,桥羽虽然德高望重,但比之张芝等人,却还是有所不及。
如果没有李义,那么他很可能会因为黄巾之乱,放弃在桥玄帮助下得到的任城国国相,带着两个女儿逃亡扬州避难。或许,在扬州,会遇到另外两位贵人。
身为人子,身为人父,身为桥家的家主,桥羽显然觉得自己在这三点都是不合格的。
十月,大道学院内。
郑玄伏在案几上,他的脸色苍白,正用微弱的声音和面前的杨彪等人讲解着周易,而杨彪、管宁等人虽然有心劝阻,但却也不知道该如何劝说,只能毕恭毕敬的旁听着。
不远处,司马徽表情严肃的正坐着,一声不吭,奋笔疾书,记录着郑玄所说之言。
就在这时,外面响起一阵喧哗声,打断了郑玄的话↓到这个声音,众人非但没有恼怒,反而还如负释重一般的松了口气。
不多时,房门缓缓打开,李义的身影出现在了众人的眼中。
“玄”郑玄想要起身相迎,不过刚有所行动,就被几个跨步来到身旁的李义按回了位置上。
“康成公为何不好好休养?”李义颇为无奈的看着郑玄问道⊥在不久前,大道学院的学生跑来告诉他,身患重病的郑玄非但不在床上好好休息,反而跑来大道学院给杨彪等人讲解着自己对周易的最新体悟。
“呵呵,时日无多了,如果再不抓紧时间,岂不智能带着遗憾离去?”郑玄轻笑着说道,虽然语气是那么的微弱,还不断发颤着。
闻言,李义正打算继续劝说,不过郑玄却再次开口,让李义的话又吞回了肚子里。“玄有一事,希望赵公能够答应”
“康成公请讲,义一定全力去办!”李义闻言,表情严肃的回答着。这番话,以他如今的地位和势力,那可是非常重的。但李义还是说了,因为提出这个请求的人,是郑玄。
“玄希望赵公能够答应,让大道学院永远保持如今的氛围而不是像那昔日那太学”郑玄用那不断颤抖的手拉着李义,语气中带着一丝乞求。
“请放心!大道学院,永远只会是大道学院b里,只有钻研学问的夫子和学生!”李义朗声说道。
“如此,玄就放心了。”郑玄闻言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后环视了一眼屋内众人,透过余光,他还能看到围在屋外的众多学生。
忽然,他朗声说道,“赵公多年来,对外降匈奴、退鲜卑、灭黄巾,对内广施仁政让百姓能够过上安稳的生活。又,成立医学院,让百姓们不必担心染疾,成立大道学院,让天下百姓有机会读书,让天下士子可以专心钻研学问这等功劳,就算是昔日周公也无法比拟。”
说到这里,郑玄剧烈的咳嗽着,李义见状连忙上前为郑玄调顺气息,同时想要送郑玄回府休息。虽然,他已经猜到了郑玄想要做什么,也非橱白郑玄这么做会对他有多大的好处。只是这一次,郑玄依然摆了摆手拒绝了李义,并抢在李义开口之前继续说道。
“方今天下,已然重回战国之势,诸侯并起争雄天下,汉室衰微无振兴可能希望诸位日后能够细心辅佐赵公,剧平定天下,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郑玄说完,又再次剧烈咳嗽起来。
当天夜里,经学集大成者,一生都在钻研学问,教导弟子数千人的一代大儒郑玄才,享年七十三岁。
看着郑玄含笑而去,李义的心情很是复杂。郑玄的话,直接把一件所有人都知道,但却都藏在心中的事实给挑明了。整个天下,有资格去挑明这件事情的人不多,郑玄却是其中一位。
按理说,李义用开心才是,但此时此刻他却又开心不起来,因为这让他有一种亏欠郑玄的感觉。
数日后,郑玄下葬,十数万人前往送别。一个月后,消息迅速传开,天下节哀。袁绍、刘备、曹操、刘表、刘璋甚至还有陈国皇帝袁术,都派遣使者前往雒阳祭拜。
而一同传开的,还有郑玄的那番话。虽然当时只有大道学院一部分夫子、学生听到,但还是以飞快的速度传遍了天下☆义并没有参与此事,但在听闻之后却也没有阻止。
二零一年,正月。
刚刚过完新年,一个消息就再次让整个天下震惊了。消息的内容也很简单,袁绍被封为了燕王。
“终于,还是到这一步了吗?”曹操看着面前的诸多麾下,曳叹息着。
“主公不要在犹豫了!如果主公不称王,将士们又如何齐心?地方百姓又怎会归心?”荀攸、贾诩、程昱三人齐声说道。
“唉,那就这么办吧。”曹操长叹一声,语气中充满了难以言喻之情。
数日后,曹操被封为了魏王。之所以是魏王而不是郑王,却是因为众人觉得以如今战国之势,郑这个名号有些不吉利,所以疡了战国时期作为一方霸主的魏。而且,曹操如今所在的治所陈留,往西四十余里地就是昔日魏国的王都大梁。
袁绍和曹操的相继封王,自然让齐王刘备很是不满。虽然汉室已经衰弱到了极是,但作为刘姓王,刘备显然还需要汉室这个旗号。只是如今的他也只能忍下去,同时与天下人一同,注视着雒阳那边,等待着李义的反应。
………………………………
0721:赵王李义(上)
“主公!如今天下诸侯并称王,如果主公不称王,岂不是比这些诸侯要矮一头?虽然只是一个形式,但百姓们会如何想?将士们又会如何想?大道学院的学生们又会如何想?主公可还记得郑公病逝之前的话吗?”
雒阳城赵公府内,荀彧义正言辞语气激昂的劝说着李义。称王之后会怎样?荀彧不可能不清楚,但他依然这么做了,很难想像就在不久前,他还为了汉室的衰败而伤心难过买醉。或许,对于他这种等级的智者,有些坎,一旦跨过去了,就再也不会有任何的影响了。
“文若之言属下甚为认同,如今燕公、郑公相继称王,如果主公不称王,岂不是让天下人认为主公怕了他们?届时,又如何与他们相抗衡?”一旁的郭嘉也同样激动的附和着,那模样,仿佛李义不称王的话,简直对不起天下万民一样。
只是对于两人的劝说,李义似乎完全无动于衷,他只是语气平淡的说道,“身为汉臣,虽然如今汉室确实已经……但怎么能够因为野心之辈称王,我就也跟着称王呢?”留下这么一句话,李义就直接起身离去。
看到李义这般态度,荀彧和郭嘉并没有露出震惊或者疑惑的神情,反而摆出了一副沉思状。而尚且年轻的司马懿,却颇为焦急的问着两人,“荀别驾、郭司马,现在该怎么办?主公如果真的不打算称王,恐怕……”说到最后,却是已经不敢说下去了。
“呵……”听到司马懿的话,又看着他那焦虑的神情,荀彧和郭嘉顿时忍不住笑出声来。
就在司马懿惊疑不定的时候,就听到郭嘉拍了拍司马懿的肩膀大笑道,“仲达啊,你还是太年轻了啊~”说罢,却是直接离开了。
而看到被郭嘉一句话说得更加迷糊的司马懿,荀彧摇头笑道,“仲达可以仔细想一想主公之言,以你的才智,肯定很快就能想明白的。到时候,你亲自去学院一趟。”
“难道主公的话有什么深意?而且荀别驾为何让我在想明白后去学院一趟?嗯……”看着荀彧离去的背影,司马懿陷入了沉思。片刻后,他的目光忽然一亮,暗道一声“原来如此!”随即就大踏步出了赵公府,直奔大道学院而去。
另外一边,跟着李义回到内院的吕雯,显然不是喜欢思考的主,所以她直接就问出了心中的疑惑,“主公为何不答应荀别驾他们的提议?以主公如今的声望和势力,别说称王,就算直接登基为帝又有何不可?”
“呵呵,过段时日你就明白了。”李义摸了摸吕雯的秀发轻笑着。
“嗯……”一计摸头杀,让吕雯将所有的疑问抛出了脑海。
话说回来,吕雯的疑惑实际上也是许多人的疑惑,因为他们实在不明白为何已经到了这般田地,李义依然不称王。当然,也并非没有人像郭嘉、荀彧那般猜到了李义的心思,但他们都默契的选择了沉默,任由事情自行发展。
“为什么赵公不称王呢?那什么燕公和郑公都称王了!”雒阳酒楼之中,一名男子大声抱怨着。
“就是说啊,要论天下最有资格称王的人,肯定非赵公莫属!”另一名男子开口附和着,随后就如数家珍一般的将李义这些年立下的那些功劳全都复述了一遍。
“会不会是因为赵公不想做这等僭越之事?”又一名男子提出了一个疑问。这个词汇,还是他从最新一期的报纸中学到的。
“什么僭越之事?以赵公立下的那些功劳,难道还不足够称王的?”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
说起来,随着李义治下的百姓识字越来越多,知道的事情也越来越多,他们越发喜欢在类似酒楼的地方谈论时局,就好像以前的那些士子一般。而对此,李义从来没有去阻止什么,反而对此非常鼓励。因为在他看来,这正是社会进步的一种体现。
这种类似的言论,不单单在雒阳,在整个司隶、并州到处都是。对此,地方官吏自然不敢大意,迅速将消息送往雒阳。只是对此,荀彧却直接给按了下来。因为他知道,送上去也不会有任何用处,而且,仅仅只是百姓之间的一些讨论,又如何足够呢?
七月中旬。
一支特殊的使团抵达雒阳。
“鄯善臣国使臣麦迈哈提·广,拜见赵公。”广行着大礼高声说道。
“呵呵,原来贵国还记得大汉这个宗主国啊?”李义看着广轻笑道。
“请赵公赎罪,实在是这些年来,西域各地叛乱徒增,甚至已经有数个臣国反叛自立,并出兵互相攻伐。鄯善臣国深受圣上隆恩,自然不敢背叛。只是为了应对这些叛军就已经焦头烂额,实在……”广恭声说道,不过目光闪烁,语气也有些飘忽。
不等他说完,李义就直接打断了他的话,“行了,本公已经知道了。等过些时日,本公会派大将率天军前往西域平定叛乱。”
“这……”闻言,广的目光中露出了一丝惊慌,连忙再次开口说道,“不敢劳烦赵公,西域虽然……”
“行了,鄯善国的忠义,本公已经知道了!”李义再次打断了广的话,直视着广意有所指的说道,“西域虽然遥远,但既然是大汉的领土,那就不能坐视不理!虽然如今天下大乱,但十数万的部队,本公却还是拿得出的!”
听到李义之言,又看到李义那充满杀气的眼神,广心中顿时无比的惊恐。尤其想到来时从民间打听到的,关于李义这些年的所作所为,广的心中更是恨不得立刻插上翅膀,返回鄯善国将此事汇报给鄯善王。
只是,李义又怎么可能这么简单让广离去呢?不但设宴款待了广,更是让司马懿陪着广游览了一番雒阳。同时,还带着他前往四大营观看了一番。
与此同时,西域诸国遣使抵达雒阳,拜见大汉赵公的消息,也出现在了最新一期的报纸上。
http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m。
………………………………
0722:赵王李义(下)
西域诸国,对于绝大部分的汉朝百姓来说,基本仅限于听说而已。但对于司隶、凉州的百姓而言,西域这个名词却代表着很多很多。
昔日西域诸国前往雒阳进献礼物,或者是商队前来大汉做生意,基本都会经过凉州和司隶。这让凉州、司隶的有些老人,还记得昔日的那些场景。
只是上一次西域诸国的人前来之时,大汉虽然算不上风调雨顺,但却也是国泰民安,外无敌人侵扰,内无反贼作乱。
而如今,西域诸国的使者再次抵达雒阳,这百姓们自然生出了回到昔日那和平年代的错觉。随后,也让他们更加认为只有赵公李义,才能够平定天下,带给他们和平安定的生活、
嗯……当然了,西域诸国的使团依然只有鄯善国一个而已。不过百姓们又哪里知道呢?他们又没有机会接触到鄯善国的使臣。而且报纸上都已经这么说了,他们可不相信报纸上的内容是骗人的。
这个消息,就仿佛一个催化剂一般,让民间对于李义称王的期待越发高涨。七月末,各地开始出现百姓到官府请愿,希望李义能够即位王位的景象。
如果是一般情况下,这些百姓的下场肯定是被那些怕事的官吏直接打入大牢之中。但如今,这些官吏唯一所做的事情,只是隐晦的表示请愿的人太少了。
八月,雒阳。
“主公,根据各地送来的情报,如今各地的百姓无比期望主公能够即位王位。其中整个并州,司隶大部分地区,更是除了孩童之外,所有百姓都表示迫切希望主公能够即王位!”荀彧恭声说道。
说完,荀彧又拿出数份案卷呈给李义,每一份案卷上面,都是密密麻麻的名字。“主公,这些是各地官吏的签名,均是希望主公能够即王位,带领他们平定天下……”
随后,不等李义开口,荀彧又拿出一份案卷,上面同样是密密麻麻的名字,“主公,这是大道学院的夫子、学生的联名请愿书,希望主公能够顺应民意,即王位。”
“唉,事情竟然变成如今这般模样……”李义看着那密密麻麻的名字摇头叹道。
“主公,如今天下大乱,各地诸侯均以称王。如果主公不即王位,又如何让百姓归心,将士奋勇……”荀彧再次说起了之前那一套说词。
“还请主公即王位,以安民心!”待荀彧说完,郭嘉、司马懿等人纷纷作揖高声说道。
“唉……既然天下人都如此请求,如果我不同意的话,岂不是与天下人做对?”李义叹息着。
“主公……不!殿下英明!”荀彧等人闻言,顿时大喜。
不过,对于众人所提出的称王仪式,李义却没有什么兴趣,“方今天下大乱,燕王等人又在厉兵秣马准备挑起战事。所以不必进行以往那些繁琐且铺张浪费的仪式了,一切从简,一切从简。”
“可……可……”荀彧等人听到李义之间,一时间却也不知所措。要知道这可是即王位啊,怎么可能从简?
“嗯……就用报纸宣告天下好了,其余的,也不需要什么了。天下诸侯王那么多,何必那么隆重?有那些闲钱,不如用在部队和百姓的身上。”李义淡淡的说道。
闻言,荀彧等人顿时猜到了李义的想法,连忙再次高喊道,“殿下无时无刻不在为百姓着想,实乃天下万民之福!”
月末,李义即王位的消息传遍天下,一时间,李义治下百姓纷纷挂灯结彩以示庆祝。而李义麾下的那些文臣武将,更是纷纷写信向李义祝贺,顺表表示一下忠心。
不过在外人看来,李义墨迹了这么久才称王,可实在是太过于虚伪了。
“不愧是子康啊,行事起来可谓是滴水不漏,让人丝毫拿不住任何话柄。”曹操看着手中情报感叹着。他称王,是不得已而为之,不然的话,在三国联盟之中就得低人一等。
可李义呢?明明必须称王以对抗这边的三国联盟,但李义就是不急,硬是让领内百姓、官吏全都集体请愿,他才即王位。在曹操看来,这才是称王应该有的局面。
“主公,赵王如此得民心,实在是让人胆寒啊……”贾诩幽幽的说道。语气之中还有一丝庆幸,如果自己当初真的跑去投靠李义,恐怕早就被李义拿出刷名声了吧?
“哈哈,这种事情羡慕不来的~子康的手腕,就算是昔日周公那也是远远不及~”曹操闻言大笑着。只是话虽然这么说,但他的语气中却充满了羡慕。
同样羡慕的还有刘备,“如果我治下的百姓能够像这般忠心于我,何愁天下不平?汉室不兴?”刘备摇头感叹道。
这些年来,他兢兢业业的治理领地,广施善政拉拢民心,也得到了一个仁政爱民的称号。只是和李义相比,这个称号的含金量显然要差得很远。最少,刘备可不觉得自己如果坐在李义那个位置上,会有这么多的百姓请愿请他即王位。
“父王不必如此,这不过只是赵王所使的一些手段罢了。如果没人推波助澜,又怎么可能起到这种效果?”诸葛亮见状劝说道。
只是虽然嘴上这么说,但诸葛亮那不断闪烁的目光,却暴露了他的内心。因为他非常清楚,就算暗中使人推波助澜,也根本不可能达到这种恐怖的效果。
毕竟,乱世之中的百姓,归属感其实是最差的。就好像刘虞,昔日同样是爱民如子,可最后呢?还不是被公孙瓒给夺了幽州?虽然后来幽州到处都是叛乱,但却是发生在阎柔和乌桓人一同叛乱之后的事情!在那之前,他们还不是老老实实的屈于公孙瓒的统治之下?
而且从司隶那边打探到的情报中,诸葛亮更是看到了许多他想都不敢想的细节。而这些细节,也让他越发体会到了他们即将面对的,到底是多么强大的敌人。
“不过就算如此,最终一统天下的人,必定会是父王!”诸葛亮心中暗想着。
………………………………
0723:大战之前(上)
九月,雒阳城外的一座军营之中。
一排士兵双手持着大黄弩,一只眼睛紧闭,另一只眼则对着大黄弩上的一个木制圆筒。同时,将大黄弩的尾部紧紧的靠在自己的肩上。
“准备……三段击战法……射!”
一声令下,士兵们纷纷扣动扳机,一支支弩矢离弦疾射而出,“噗噗噗!”纷纷命中对面约莫一百五十步左右的箭靶。
而待射完之后,这一排的士兵迅速后退,后面一排的士兵则从缝隙中上前,举起手中大黄弩,瞄准,射出。
“呵呵,文远,训练的不错,不过一个月的时间,士兵们已经达到这等水平了~”看着士兵们的训练,李义的脸上充满了笑意,显然对于所看到的结果非常满意。
“这还是多亏了工部研发的新式大黄弩,如果换做是老式的那种弩箭,恐怕最少得两个月才能够保证准头。”张辽闻言,作揖恭声应道。
正如张辽所言,这些士兵们使用的是工部根据李义的提议改良而成的。与原本的大黄弩相比,新式的大黄弩增加的弩托,让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