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并州李义-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妾身知错了,还请夫主原谅~”蔡琰娇羞的说道,美目流转,透露着一种说不出的万种风情。搭配此情此景,李义又如何能够忍得住呢?
“嘿嘿,夫人可曾记得为夫昔日之言,今天夫人你可逃不了惩罚了呢~”李义说着,一把将蔡琰横抱起来,大步向床榻处走去。
“夫主……”蔡琰羞涩的埋首于李义的怀中,口中低喃着,脸上的红润仿佛能够滴出血来一般。在县衙等待李义前来迎亲之时,蔡邕就已经请来几位富有经验的媪妪教导蔡琰一些房中秘事。而如今,李义那神情和行为,蔡琰如何猜不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感受到身子碰触到那柔软的床垫,蔡琰羞涩的看着李义那俊秀的面庞低喃道,“还请夫主怜惜……”
“放心,交给我吧~”李义看着蔡琰的俏脸轻柔的说道。
隔天,换了一身轻便服装的李义神清气爽的走了出来,此时在大厅之中,却见桥玄、蔡邕、桥羽、张芝四人正在谈论着什么。
“爱婿,看你的模样,昨天应该是过得很开心吧?”看到李义,蔡邕笑着说道,只是那古怪的语气,顿时让李义无语了。“原来伯喈公却也是一个老不修?”
“洞房花烛夜,封候拜将时,婿怎么可能不开心呢?”李义有些尴尬的笑道。
“洞房花烛夜,封候拜将时?哈哈!好!好!”蔡邕等人闻言大笑起来,纷纷夸赞起李义来。这让李义长舒了一口气,因为他实在担心这几个老不修会问一些更加深入的尴尬话题。
随后,李义就直接坐了下来,陪着蔡邕、桥羽、张芝三人随口闲聊起来。“太平道?!”李义皱着眉头看着桥羽,显然没有想到竟然在此时此地从桥羽的口中听到这么一个词汇。
“哦?子康也听过太平道?”桥羽闻言好奇的问道,同时蔡邕和张芝也转过了头来看着李义。
“不错,昔日游历之时,经过冀州时听说了太平道的名声,随后更在巨鹿遇到了太平道的大贤良师张角。”李义闻言点了点头。
“那不知道子康你是如何看待这太平道呢?”桥羽闻言表情严肃的问道。
“翼孝公此言,可是那太平道让你觉得……”李义闻言古怪的问道,在他的认知中,直到唐周告密之前,整个大汉王朝对于太平道是完全置之不理的。可如今听桥羽的语气,似乎对于太平道有些敌视?
“不错!我还在任城国担任国相之时,就发现太平道除了宣传黄老之学、治病救人之外,还在不断的发展太平道的组织。虽然说以教派而言,这么做无可厚非,但我总觉得他们这种发展速度和规模……”桥羽摇头说道。
刘邦建立汉朝后,以黄老之学治国,随后在汉武帝时,董仲舒上疏对策,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观念,而这个观念也被汉武帝刘彻所采纳。从此以后,儒家成为了大汉王朝的正统思想,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不过虽然如此,但这所谓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只是在朝堂之上的思想而已。在地方上,汉朝并没有禁止道教以及其他学说的传播。不过因为大部分世家子弟为了仕途纷纷转而学习儒家学说,没有了这部分人的支持,其他学说就算各种宣传,也根本不可能出现太大的规模。
比如光武年间的张道陵,千百年不出的道教牛人,放到这个时代,哪怕是马融、郑玄这些大儒也无法和其比拟。但终其一生,也不过于汉朝管理比较宽松的扬州豫章郡龙虎山,创建了天师道。那个时候,张道陵的弟子不过300多人,在整个天下有24个治所,而其中大部分的治所,都集中在益州、扬州、凉州这些地方。
要知道在汉朝时期,最为发达的地区除了司隶之外,就是长江以北的豫、兖、冀等州了。简单的说,就算是张道陵这种牛人,在传教的时候也只能躲在偏远山区进行传道,以免和儒家子弟产生冲突。
………………………………
0100:太平道的消息
对于太平道,蔡邕、张芝等人所知不多,因为他们之前一直都处在司隶,而毫无疑问,除非张角脑袋里面有坑,才会傻不拉唧的跑去司隶传道。所以对于太平道,两人只是听过这么一个名字而已。
但如今在桥玄的讲述下,他们忽然发现了问题似乎并不像想象中的那般,只是一个颇受人民喜欢的道教组织而已。
“翼孝公所言甚是,昔日和那张角攀谈时,虽然觉得其对于黄老之学确实研究颇深,但他在某些方面的行为,确实让义颇为担心。”李义说着,就详细说起了自己觉得太平道可疑的地方,尤其说道巨鹿县县令也是太平道信众时,蔡邕等人的表情顿时变得严肃起来。
“那张角如此能言善辩,而且颇有蛊惑人心的本事。加上太平道从冀州一路发展到豫州依然拥有大量信徒,哪怕那张角真的一心向道,恐怕也会出现很大的问题。”张芝表情凝重的说道。
“但就算如此,只要那张角没有做任何违反律法之事,恐怕也没办法将他怎样吧?”蔡邕捏着胡须,思考了半响后叹道。
闻言,其他人也同样摇头叹息着,对于其他学说的宽容,是从汉武帝时期就流传下来的。毕竟当年刘彻之所以独尊儒术,也是为了加强统治,改善国内的各种矛盾。对于学说本身,他并没有太多的喜好。而且有昔日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先例在,刘彻又怎么可能做那么过分的事情呢?
可如此一来,只要张角依然老老实实的传道,那么朝廷就拿他没有任何办法。总不能因为人家的信徒多就找他麻烦吧?那样别说朝廷的士大夫们不同意,就算是蔡邕这些儒士也不会同意的。
看着众人不断议论着,但最终只是写了一份简策由桥玄上疏朝廷时,李义就知道黄巾之乱是不可能阻止的。毕竟他刚才都稍微透露了一点点太平道的危害,也成功引来了蔡邕等人的担忧,可最终他们的态度却只是交给朝廷处理。
虽然这里面有学说之争这种任何士子都不敢轻易触碰的禁忌,但同样也表明了张角在起义前确实隐藏的很好。
“估计这份上疏进了雒阳也不会起到什么作用,毕竟传闻张角和张让之间有着说不清的关系。”李义心中暗想着。不过他也没有过于提醒众人,毕竟有些东西是不可能说破的,不然李义根本无法自圆其说,而且还可能因此而害了自己的前途和家人。
而且退一万步来说,就算李义有能力阻止黄巾之乱,但他会阻止吗?显然不可能。或许一开始的时候会,但自从成了度辽将军有了那5000人属于自己的部队后,他原本已经沉寂下去的争霸之心,又重新浮了上来。
北伐胡蛮?这个念头李义从来就没有断过。但为了汉朝北伐胡蛮?很遗憾,这个念头从来就没有在李义的脑中出现过。
中午,在和初为人妇的蔡琰吃了一顿你侬我侬不可言传的饭食后,李义就骑着被貂蝉等女拉过去当了一整晚靠垫的小白前往军营了。如今已经是光和6年5月了,虽然记不得黄巾之乱到底是光和7年哪一月爆发的,但李义显然要做好年初就直接爆发的准备。
李义的卧室,蔡琰此时正一脸羞红的坐在妆台前,看着铜镜中的自己一直发着呆。虽然刚才李义因为心疼她初为人妇,所以并没有做什么太过分的事情,但那各种不负责任的挑逗,让蔡琰到现在脑子还是依然一片空白。
就在这时,一声开门时惊醒的发呆中的蔡琰,只见她一下子跳了起来,仿佛被踩到尾巴的小猫一般。迅速回过头看来,同时表情瞬间变得若无其事起来。只是就算仿佛川剧变脸一般的速度,还是被来人看到了那一抹没有消失的红润。
“清儿!还有馨儿、菡儿!你们怎么能够不敲门就直接进来呢?还有蝉儿,你怎么也……”蔡琰看清来人后,本来已经消失的红润再次浮现于俏脸上,也不知道是气的还是羞的。
“嘻嘻,阿姊不要生气嘛~清儿只是来看望一下阿姊~”蔡清嬉笑着说着,随后和桥馨、桥菡一同走了过来。
“回主母,婢子有说,可是……”貂蝉焦急的看着蔡琰想要解释,不过话还没有说完,就被蔡清打断了。
“嘻嘻,阿姊你就别怪蝉儿了,是我不让她通报的。”一边说着,蔡清一边给貂蝉打着手势,见状,貂蝉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飞快的溜走了。虽然蔡琰对她一直都仿佛姊妹一般,但作为婢子的貂蝉,可是非常清楚昨天蔡琰和李义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那种事情真的那么舒服吗?”貂蝉暗想着,小脸随即就被红润布满。
而屋内,在貂蝉离去之后,蔡清就一下扑到了蔡琰的怀中,一边撒娇一边问道,“阿姊,你和姊夫昨天洞房之时,都做了些什么啊?”话音一落,桥馨和桥菡就同时竖起了耳朵,那两张清秀的小脸上写满了好奇和激动。
“小孩子知道这些做什么?!”蔡琰羞涩的嗔骂道。
可惜,从小就对蔡清没有任何办法的蔡琰,又哪里挡得住蔡清的不断撒娇?更别说还有桥馨、桥菡这两个蔡琰很喜欢的阿妹在旁边疯狂发射眼神光波了。
不多时,房间内就不断传出各种惊呼声,还有蔡琰各种娇羞嗔骂的声音。
而在军营内,李义也没有比蔡琰好到哪里去,虽然就算是吕布、童飞、颜良这些和李义关系极好之人,也不敢拿这件事情打趣,可他们那充满各种含义的眼神,着实让李义有些尴尬。
不过还好,李义的脸皮毕竟不是蔡琰这种大家闺秀能够比拟的,正所谓任你眼神如刀似箭,我自脸皮厚比城墙。
而且……
“都给我好好训练!今天考核骑术,而且还得在小白的虎啸下进行!输掉或者不合格的那一部,今天吃喝拉撒睡就都给我在马上进行吧!”李义冲着众人怒吼着。
一瞬间,世界安静了。
………………………………
0101:李义的小算盘
雒阳。
“哼,这个张角,传道这种事情他就不知道收敛一些吗?!”张让情绪激动的骂道,因为就在今天,桥玄关于对太平道担忧的上疏被其手下截获,并立刻送了过来。
而在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张让可是惊得浑身大汗,因为如果这件事情真的被捅上去,虽然看起来并不是什么严重的事情,但如果引起那些士大夫们的警惕,并开始打压太平道的话,天晓得自己会不会被张角捅出来。
一旦暴露,那么昔日中常侍王甫的下场,就是张让的未来了。如此一来,他如何不怕?
“君候莫要担忧,如今这份上疏在您的手上,想怎么处理,还不是随您的心思?”那名小宦官轻笑着说道。
“蠢货!身在并州的桥公祖都能知道这件事情,冀州、兖州那么多的世家难道会不知道?!”张让没好气的骂道。
“君候息怒,君候息怒!”那名小宦官闻言,连忙求饶着。
“哼!”张让冷哼一声,也没有理那小宦官,只是低头沉思着,半响后,他冷声说道,“你去一趟巨鹿,将这件事情告诉那张角。就和他说,看在其是我本家的情况下,这件事情我帮他压下去了,但他以后必须给我老实点!”
“是!”
“去吧……”张让说着挥了挥手,就直接转身离开了。在他看来,这件事情虽然闹起来会很麻烦,但如今这种情况这么做也就足够了。而且他也决定了,这一次最后从张角那里捞一笔,以后就彻底和太平道划清界限。因为他从桥玄的这份上疏中,已经看出地方士子们对于太平道的警惕了。
桥玄显然不会知道自己的上疏不单单皇帝不知道,甚至诸多士大夫们也不知道。不然的话,恐怕他直接就会从曼柏县杀回雒阳。虽然就算桥玄真的想要如此,桥羽等人也不可能同意的。
事实上桥羽在陪同桥玄来到曼柏之后,就已经决定最少要待到桥玄逝世并为其守孝一段时间后,再去考虑其他问题。说起来,桥羽也是非常无奈,因为按照他的想法,是希望将桥玄接回睢阳养老,毕竟这里是家乡。只是可惜桥玄非要在自己的身子还撑得住的时候来曼柏看看李义,而显然,以桥玄如今的身体,已经不可能再从并州前往豫州了。
6月。
“君候,这是上个月收购的物资的数目以及所花费的钱数。”魏忠恭声说着,随即将账目呈给了李义。
“伯贤,辛苦你了。”李义接过账目一边翻看着一边说道。
“为君候办事,是下官分内之事。”魏忠恭声说道,不过随后有些犹豫的看着李义问道,“有一个疑惑一直困扰着下官,不知道当不当问……”
“呵呵,你是不是想问我为什么要囤积这么多的物资?”李义闻言轻笑着问道。自从担任了度辽将军一职后,李义就将汉灵帝刘宏赏赐的50万钱拿来大肆购买粮谷、畜肉以及战马酒水。理由也很简单,虽然李义不太了解这个时代的金融,但黄巾之乱紧接着就是群雄争霸,用脚指头想也会明白物价会飞涨到什么地步。
另外,虽然粮食和肉食哪怕用特殊方法也不可能保存太久,但明年就是黄巾之乱了,最少,李义希望在手里的钱还没有大范围贬值的时候,将这些钱花出去。
事实上钱币贬值已经持续很久了,不过因为只是大范围的天灾,所以物价依然还保持着一定的稳定。
“其实也没什么,我准备等度辽军再训练1、2个月后,就开始去北方打猎,到时候……”李义闻言笑道。
“这……”魏忠闻言就皱起了眉头,“君候,没有朝廷的命令私自出兵的话……”
“呵呵,所以说只是打猎而已嘛~胡人年年南下打猎,如今我也准备北上打打猎~”李义随意的笑道。那语气,仿佛真的只是去打猎而已。
而对于这个理由,魏忠虽然一直眉头紧锁,可偏偏,他也找不到什么毛病。因为虽然这个理由有些坑爹,但就算是魏忠自己,当下就已经想到了一大堆的理由来应付朝廷的质问。
“不愧是君候,下官拜服。”魏忠苦笑着摇头说道。
“呵呵,以后还得有劳伯贤了。”李义笑着拍了拍魏忠的肩膀,不过心中却颇为无奈。
看起来李义似乎很重视魏忠,可实际上却是因为李义除了魏忠之外,根本无人可用。因为不管是吕布还是高顺等人,骑射武斗均为人中之龙,可政务方面呢?恐怕也就童飞能够稍微附和那么一点点。
这让李义非常的头痛,因为他知道,等到群雄并起之时,仅凭一群能打仗的武将根本不可能成事的。最简单的一点,李义如果拿下了并州,那么他想要治理并州,除了依靠原本的那些地方官吏之外别无他法!这是李义绝对不想看到的。
前世对于这段历史的研究,让李义看到了许多人看不到的问题,比如地方世家的强大。不管是孙吴的四大世家,还是刘蜀的益州荆州派系,又或者曹魏那更加复杂的斗争,都是过于依靠地方而导致的结果。
虽然李义想要争霸天下,不可能不依靠这些世家大族,但最少在某些方面,他并不想要受到太多的制约。
只是……虽然这么想,但李义身边却真的是无人可用。毕竟并州整个风气就是尚武,本身文人也不怎么多。而李义身边,虽然有蔡邕这些博学之士,但他们一方面年龄太大,而如同张芝等人,志又不在此。
“唉,如果能够把德操公找来开设学校的话……”李义心中暗想着,只是这个念头在脑海中冒出来不到一秒钟,就被他彻底的抛弃了。因为就算真的把司马徽请来,他也找不到附和司马徽条件的学生。总不能让司马徽去教导那些孩童吧?
不过,这个烦恼并没有让李义纠结太久,因为很快,一个更加让他头痛的问题就出现了。
………………………………
0102:天下大旱
6月中旬,天下大旱。
“怎么又来了……”李义看着魏忠有些无奈的问道,如果说以前他对于这些天灾还会有各种的激动、愤怒的情绪,那么如今他有的就只是无奈和感叹了。
“或许,刘志和刘宏能够在这种连年天灾的情况下,依然将汉家王朝保持了这么久,已经算是非常牛逼了?”李义心中古怪的想着。
“君候,督郡守已经下令通知全郡百姓注意节省粮食,同时号召粮商们不要炒卖粮食……”魏忠看着李义欲言又止的说道。
“嗯,收购的事情可以暂时停止了,全力配合广正公的工作。另外劳烦伯贤你通知下去,在曼柏,谁敢在这种时候趁机哄抬物价,那就是和我过不去!虽然没有任何律法可以处置他,但你可以直接告诉他们,我李义要整他们,会有很多办法的!”李义表情严肃的说道。
天灾**,很多时候这两件事是连在一起的。因为很多时候的天灾,都会因为连锁反应而出现许多**。最简单的,就是像这种大旱之际,有一些无良商人乃至官吏为了一己私欲哄抬物价,最终导致大量百姓家破人亡。
“请君候放心,下官一定会看住所有人!”魏忠闻言连忙说道。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魏忠可是非常清楚一旦李义如此严肃的说着某些事情时,自己如果办不到的话结果会如何。就好像诸如吕布、童飞等人,虽然和李义关系亲如兄弟一般,但当李义板起面孔时,却也是一声也不敢吭。
李义这边做着抗旱的准备,而整个并州,或者说这个大汉朝也同样如此。幽州、并州、冀州、青州、徐州、兖州、豫州、扬州、荆州,足足九个州,或大或小的出现了旱情,其中反而是并州最为轻微的,而冀州、兖州、青州、豫州这四个州的旱情最为严重。
6月底,在士大夫的提议下,汉灵帝刘宏再次进行天下大赦,同时派遣大量官吏前往各地督促抗旱。说起来也有意思,每次到了这个时候,以张让为首的宦官集团就会全力配合和士大夫集团,而士大夫集团们也不会因此趁机削弱宦官集团的势力。
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那就是不管怎么斗,先把灾情化解了再说。或许,这就是为什么连年的各种重大天灾,汉朝依然能够保持社会稳定的原因之一吧?
当然了,这种天灾对于绝大部分的世家、地主等人来说,也不是完全没有好处的,哪怕他们不主动去捞。就好像在并州,虽然没有发生什么太重大的天灾,这些年来李义麾下的徒附也是越来越多。
一方面是因为李义的名声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就是因为天灾的出现,无法凭借自己生存下去的农民、猎户甚至是地主越来越多。这种情况下,他们唯一的选择也只有投靠强力的地主、世家来生存了。
8月,这场旱灾依然还在持续着,尤其在冀州、青州、豫州、兖州等地,灾情更加严重。许多大世家不得不出面帮忙朝廷安抚、救济当地百姓,而在并州,李义也开始开仓放粮,救济大量生存不下去的灾民。
“这就是所谓的痛并快乐着吧?”李义看着众多灾民欢呼着领取粮食的情景,心中有些无奈的想着。这些粮食都是李义花费大量的财力收购的,为的就是在黄巾之乱爆发后的数年间,利用货币疯狂贬值的情况狠狠捞一笔。毕竟想要争霸天下,没有强大的财力可是不行的。
可如今呢?这场旱灾直接让李义这段时间的准备全部白费了。虽然如今只是分发了一点,但如今已经8月份了,按照李义的认知,直到来年春收之季前,自己都得一直这么散财下去了。
嗯?如果明年春天依然大旱呢?嗯,如果真的那样的话,李义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或许,只能仰仗朝廷了?只是正在冀州、兖州、青州、豫州等地忙得焦头烂额的朝廷,真的有心情和功夫关注已经被半放弃的并州吗?
“或许,打猎行动应该提前了?”李义摸着下巴暗想着。
数天后,被派往塞外打探情况的曹性赶了回来,带来了李义想要的消息。
“主公,塞外胡人那边并没有发现旱情!”曹性大声说道,语气中充满了兴奋。
“很好!”李义闻言轻笑道,“去将大家招来,准备议事!”
不多时,吕布等人就纷纷走进了大帐,他们一脸疑惑的看着李义,显然还不清楚发生了什么。这是李义从很早之前就已经在培养众人的事情,那就是在大事方面,没有他发话,其他人就算知情也不能和任何人说。
“诸位,相信如今的旱情你们已经很清楚了,而接下来这种情况还要持续多久,没有任何人知道。所以,我决定提前开启打猎计划!”李义看着众人大声说道。
一句话,所有人都兴奋的看着李义,眼神之中充满了浓郁的战意。自从李义成为了度辽将军之后,他们日夜所盼之事就只有一件,什么时候能够上战场!而如今,他们期待已久的战争终于来临了。
“恭直!伯武!子刚!善之!公夜!你们五人身为度辽营五部司马,有没有谁觉得自己那一部无法胜任此次打猎行动的?!”李义看着高顺五人严肃的问道。“我先说明,如果你们为了逞强而对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