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并州李义-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县丞和县尉可是同级。
“唉,就是不知道这一去,何时才能再次相见啊”刘备闻言感叹道。
不得不说,曹操、刘备、孙坚三人能够成为未来魏蜀吴的奠基人,绝对不是没有道理的。虽然有李义在其中出了很大的力气,但三人互相之间能够成为好友,却也不可能全靠李义帮忙。或许,所谓的惺惺相惜就是如此吧?虽然在地位上,他们有着很大的差距,但只要稍微深层次的了解对方,就会忍不住被对方展露的才能所吸引。
“哈哈天下哪有不散的宴席?玄德不必如此伤感。”李义闻言大笑道。
“哈哈子康说得是!备倒是失态了。”刘备闻言大笑道。
三人做着最后的告别,因为这一别,天晓得何时才能再次相见,只是聊着聊着,三人忽然转头看向曹操,因为他们忽然发现,平时话最多的曹操,今天竟然一句话都没有说。
“孟德,你在想什么呢?不会是真舍不得我们吧?”李义见状打趣道。
只是闻言,曹操却抬起头看着李义,虽然没有说话,但那严肃的表情显然告诉三人,曹操并不是在伤感。
“子康,有些话我要和你说。”曹操沉声说道。
见状,刘备也没多问,而是直接和众人告别,随后就带着张飞等人离去了。而孙坚也和曹操说了几句告别的话,就转身离开了。他身为别部司马,却是直接随大军一同返回雒阳。
而待两人离去后,曹操直接转身往城外走去,见状,李义虽然奇怪,但还是跟了上去。一路无话,直到来到了一处隐秘的地方后,曹操才看着李义沉声问道,“子康,你可知道此次你前往京师,代表着什么吗?”
“嗯?”李义闻言顿时皱起了眉头,不过却也没有接话,因为他知道,曹操既然突然说出这种话来,必然会有后话。
“代表着你将正式进入朝堂,参与到朝堂的斗争之内。届时如果子康你没有选好自己的位置,很可能会有性命之忧!”曹操沉声说道。
闻言,李义沉默着,从曹操的表情中,他知道曹操并不是在开玩笑。同时,他如今也不是前世那个普通百姓了,读过的书籍,和蔡邕、桥玄等人的交流,让他更加了解了一个名词,政治。
“你是说我可能会陷入士大夫和宦官之间的斗争?”李义沉声问道。
“不单单如此。”曹操闻言,露出了一个果然如此的表情,似乎早就知道李义会这么说。“士大夫和宦官之间的斗争,只不过是摆在台面上的斗争而已。暗地里,士大夫们也没有看起来那么的齐心。”
说完,不等李义开口,曹操又继续说道,“知道吗?在前不久我曾经接到过家族的密信,是家君向我询问一些关于你的情况。”
“尊大人打探我的消息?”李义闻言再次皱起了眉头,他记得曹操曾经提过他的父亲,乃是当朝大司农。而如今,当朝大司农竟然通过曹操来了解自己?虽然李义知道自己确实立下了不小的功劳,但似乎也不需要当朝大司农这么做吧?
“不错,虽然家君在书信中并没有提及太多,不过想来如果不是朝廷那边有什么异状,单凭子康你立下的战功,还不足以惊动家君。”曹操点了点头说道。
虽然是曹腾的养子,但他并不像他的养父那般清廉,反而经常利用权利贪污受贿,但因为曹腾留下的人脉,加上曹嵩生性小心,从不轻易得罪人。使得他一路过来,却也没经历什么波折。但也正因为如此,曹操才觉得奇怪,因为自己的这位家君可从来不是喜欢过问和他无关的事情。
“嗯”闻言李义沉吟着,思考着他这番进京到底可能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只是想来想去,却也毫无头绪。因为他实在不知道自己凭借的这些战功,能够给朝堂带来什么影响。毕竟不管怎么说,他也不过只是一个外放的将军而已,在朝中毫无根基可言。
看到李义在沉思,曹操再次说道,“根据我之前在朝中的经验,此次子康你入京,想来圣上的封赏定然低不了。加上子康你年纪轻轻,而且又是皇甫公、张公的弟子,大将军很可能会对你产生敌意。”
“是因为恩师的那些门生吗?”李义古怪的问道。
“不错!你身为皇甫公两位的弟子,同时桥公又对你格外欣赏,他们的门生自然会对你另眼相看。再加上你立下大功,圣上又格外看重于你,很难不引来大将军的敌视。毕竟其只是屠夫出身,依靠其妹的关系才坐到了大将军的位置上。因此而看不起他的士大夫,以及担忧外戚专权的事情再次发生,而不希望看到他独揽大权的士大夫可是非常多的。”曹操表情严肃的说道。
“啧啧,这么看来大将军的位置坐的也不是很稳啊。”李义闻言古怪的笑道,对于曹操的说词李义并没有意外,因为蔡邕、桥玄等人可是不止一次在他的面前各种鄙夷何进呢。
………………………………
0176:李义的想法
曹操离开了,但其对李义的忠告却被李义记在了心中。虽然他对于朝堂之间的争斗毫无兴趣,但正如一句话说得好,一如江湖身不由己。有些东西,可不是你说不争别人就会信,更不会因为你说不争,那些希望你争的人就会停止行动。
当然,李义说的这些希望他争的人,并非吕布他们。因为在他们的心中,恐怕还不明白争这个字的真正意思呢。所说的,正是之前曹操提到过的,皇甫规、张奂还有桥玄的那些门生。
其实李义也很理解他们的想法,毕竟在这个讲究师承门第的时代里,对于他们来说李义就是自己人!但何进呢?如果不是他妹成了皇后,谁会去理他?而如今,李义立下如此奇功,入京封赏之后,官秩肯定又会提升许多,正式成为朝中大员之一。如此一来,他们自然而然的,会聚集在李义的身边。
而这样的话,何进怎么可能感觉不到威胁?就算他真的那么迟钝,他身边的人也会提醒他。
只是
“我这算不算是无妄之灾?”李义有些无奈的想着。他真的不想去朝堂上争什么,毕竟他又不是不知道未来究竟会发生什么事情。而且,李义也真的没什么信心去和那些士大夫们争权夺利。
毕竟,那些世家是李义这个毛头小子能够撼动得了的吗?别的不说,单单一个袁家就能把李义玩死了。而且李义身边有谁能够帮得上他的?吕布?典韦?赵云?童飞?嗯或许让他们直接堵到别人家门口大开杀戒似乎更简单一些。
话说回来,入了朝,就肯定要交出兵权,这绝对是李义无法接受的事情。毕竟他在度辽营的身上可是耗费了大量的心血,交给别人?他如何舍得?而且没有兵权在手,他如何应对未来的群雄争霸?就以他那么一点点的政治才能,真的能够拨乱反正,将未来的争乱消灭于襁褓之中吗?不可能!
“子康,可是有心事?”一个声音传了过来,李义转头看去,不是皇甫嵩又是谁呢?
“是啊,孟德临行前和义说了一些朝中之事,所以”李义并没有隐瞒皇甫嵩,因为这段时间的相处,已经让李义把皇甫嵩当作自己人了。而且从关系上来说,他们本来就是自己人。
闻言,皇甫嵩楞了一下,随后笑着说道,“不愧是孟德呢,竟然已经猜到了这些。正好,我也有一些事情要和你说。”说着,皇甫嵩就带着李义去了他的府邸。
坐落之后,皇甫嵩也不废话,直接就看着李义问道,“子康,不知道你对朝堂之事是怎么看得呢?”
闻言,李义也不隐瞒,直接就说道,“乱!士大夫们和宦官之间,士大夫们本身之间,如果可以的话,义是真的不想参与进去。”
“呵呵,有些时候,不是你不想参与进去,就可以幸免的。”皇甫嵩闻言苦笑道,只是笑容之中却充满了苦涩。他想到了他的叔父皇甫规,就是因为朝中的争斗,最终竟然到死连侯都没能封上,还是后来追封的。
“义真公,不知道你觉得此次义有没有可能还留在地方?”李义闻言问道,比起曹操,皇甫嵩无疑对朝堂之上的事情更加了解。
“留在地方?”皇甫嵩闻言楞了一下,随后好笑的看着李义问道,“舍不得度辽营?”虽然是问句,但语气却非常肯定,事实上别说是李义了,如果把度辽营给他皇甫嵩,他也一样舍不得。毕竟身为武将,拥有这种精锐骑兵不正是梦寐以求的事情吗?
“这是一方面。”李义并没有掩饰自己对度辽营的掌控欲,毕竟这也不可能瞒得住皇甫嵩,“另一方面,义不太想陷入朝堂的争斗之中。毕竟黄巾乱贼已经平定,恐怕用不了多久,士大夫们又会和宦官开始斗争起来。”
说到这里,李义有些不屑的撇了撇嘴,“有那个时间,义还不如留在地方继续练兵,争取早日北伐建立不世之功!”李义半真半假的说道。
“哈哈,子康你这话如果和圣上说的话,圣上肯定会龙颜大悦的”皇甫嵩闻言顿时大笑道。他可是非常清楚刘宏对于北伐到底有多大的怨念,或者说,满朝士大夫就没有不知道的。
只是笑罢,皇甫嵩突然凝视着李义问道,“子康,你真的想要呆在地方?!”
“不错!”李义闻言点了点头应道,“义如今不过才20岁就已经封候拜将,而且又不是什么世家子弟,这么直接就入朝而且还位居高位,恐怕不好。”
顿了顿,李义再次说道,“而且与其让大将军忌惮于义,不如义主动留在地方,也能够让大将军放心对于宦官”
“唉,如果朝中诸多士大夫们都能如子康这般想的话,又哪里有那么多的事情?”皇甫嵩闻言感叹着。皇甫嵩自然不知道李义真实的想法,在他看来,李义简直就是士大夫的楷模。
毕竟世间的那些地方官吏,有哪个不是削尖了脑袋也想往朝堂之上钻的?而李义却偏偏想要留在地方。这说出去,谁会相信呢?
闻言,李义沉默着,不过心中却相当不以为然,“如果他们也是穿越者的话,恐怕早就争抢着跑去地方了。”
随后皇甫嵩又和李义聊了一些朝堂上的事情,就让李义回去休息了。其实本来他还准备告诫他一些需要注意的事情,同时提一些自己的建议,不过既然李义都已经说了想要留在地方,那一些话也就没有必要去说了,无非也只是徒增烦恼罢了。
不过待李义离去之后,他又跑去了朱儁那边,此次平定黄巾乱贼,他、朱儁、李义三人的功劳无疑是最大的,而且朱儁又对李义非常的欣赏,所以皇甫嵩必须得先和朱儁商讨一下。
不然到时候万一朱儁因为不知情而提议让李义留在朝堂之中,岂不是多了不必要的麻烦?
………………………………
0177:震惊的消息
凉州,某个房间之中。
一名男子正在书案前翻阅着书籍,他看得很入神,不时眉头微皱,似乎有些不理解书中内容的意思。
就在这时,一名壮汉匆忙的冲了进来,面色慌张的说道,“主人!刚刚得到的情报,大贤良师以及地公、人公将军均被李义所杀,黄巾军已经彻底被镇压了!”他的语气之中充满了不敢置信以及惶恐,似乎很难接受这个事实。
“是吗?比想象中的要早很多啊看来官兵的实力远在我们的想象之上。”男子淡淡的说道,语气听起来异常的淡漠,似乎对这件事情并不是非常的关心。甚至在说话的同时,他也依然看着手中的简策。或许,只有他那微颤的身体稍微出卖了他的内心,虽然他很快就控制住了。
而看到男子的模样,那名壮汉原本慌乱的神色却渐渐的平复下来,不多时,就变成了面无表情的状态。如果有其他人在场,肯定会惊讶于一个人的情绪竟然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平复。
一时间,房间内重新恢复了安静,男子依然只是默默的看着书,不时卷动一下简策。刚才的那个消息似乎早已经被他忘记了,所想的,只有眼前书中的内容而已。而那名壮汉则恭敬的站在一旁,目光看着地面。他并不是在等待男子的回答,而是因为男子并没有让他离去。
好半响,男子才长叹一声,将手中的简策放在了桌案上,“这孙子兵法实在过于深奥,我看了这么久,却还是有许多地方参悟不透。”男子低喃着,似乎对自己很不满意。
而这时,他才看着那名壮汉说道,“去收拾一下,等黄大回来之后,我们就动身前往雒阳。”
“诺!”壮汉恭声应道,随即就转身离去了。
随后,男子起身走到窗边,看着那蔚蓝的天空,口中喃喃自语着,“李义吗看来除了颠覆汉室之外,我有多了一个活下去的理由。”
不多时,男子口中的黄大回来了。
“主人,那北宫伯玉拒绝了我们的提议。”黄大恭声说道。
“他是怎么说的?”男子闻言似乎并没有感到什么意外,语气很是平淡的问道。
“回主人,他说如今黄巾军已经被平定,如果此时起事定会惹来官兵的讨伐”那名壮汉恭声应道。
“呵呵,还真是个胆小的家伙,不过只要动心了就好。”男子闻言哑然失笑,似乎对于北宫伯玉的回答很是不屑。
“算了,黄二已经去收拾东西了,等下我们就启程返回雒阳。”男子淡淡的说道,“虽然有些迟,而且早就知道了这个结局,但终究还是得送一送阿父。而且我也想看看拿下了阿父和两位叔父的人头后,那李义会爬到多高的位置。”
阿父?是的,这名男子正是张角唯一的女儿,而且还是养女张宁。自从她离开冀州之后,就乔装打扮成了一介普通男子,还涂黑了面容。
说到这里,张宁忽然露出了一丝古怪的笑容,“说起来,那李义不过才20岁吧?爬到那么高的位置上,如果摔下来,那肯定很有趣”
张宁的语气中带着一丝调侃之意,只是那冰冷的语气却让人很是不寒而栗。
而在另外一边,雒阳,何进和宦官集团的行动,以及一些看好李义的士大夫们的行动,让朝堂之上变得格外热闹。几乎每天,他们三波人马都要为李义的封赏争论上好长的时间。
不过,可能是因为忌惮灵帝刘宏对李义的欣赏,又或者想要县探探其他派系的口风,所以他们在李义的官职上面并没有太多的争论,反而是不断在谈论着李义的爵位、食邑等。
只是就在这时,一份上疏将整个朝堂的士大夫们都惊呆了。这是一份来自豫州刺史王允的上疏,内容也极其简单明了,其在黄巾乱贼之处搜到了中常侍封谞、徐奉和黄巾勾结的书信!同时,和这份上疏一同送过来的,还有王允搜到的那些书信。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来人啊!给朕把封谞、徐奉两个逆贼压过来!”刘宏看完这些书信之后,愤怒的大吼着。
“陛下,封谞和徐奉等一直都和诸中常侍关系密切,很难想像这件事情其他中常侍不知情”司徒袁隗高声说道。
而随即,司空张温、太尉邓盛也一同附和着,紧接着,其他士大夫们纷纷趁机上奏,各种关于张让等人的事情一股脑的就倒了出来。更有人直接搬出昔日侍中张钧的上疏,直言黄巾之乱可能就是张让等人和张角密谋的。
同时,关于卢植被押送回来也变成了张让暗中指示,希望借此让黄巾军取得胜利。
他们虽然没有看过那些书信,但以刘宏对那些中常侍们的喜爱,如果不是证据确凿,他又如何会发这么大的火气?如此一来,不正是趁机击垮张让等人的最好机会吗?
至于张让等人到底知不知清?他们显然并不在意也懒得去探究,只要在这个时候咬死了,难道张让等人真的能翻天不成?
只是就在众多士大夫们群情激奋,大有一巴掌将张让等人拍得翻不了身时,不远处的何进却在沉思着。说起来,他本来也打算随着士大夫们一同攻讦官宦,一举将他们彻底击败。只是忽然间,他想起了自己那内弟何苗和他说得话,“如果宦官被打垮了,我们这些外戚还能被士大夫们容下吗?”
张府。
“哼!终究还是来了吗?可惜啊如果是再早几个月,可能你们还真能得逞呢”当朝廷的命令传到张府后,张让心中冷笑着。在之前唐周跑来告密,得知封谞和徐奉两人暗中和黄巾军勾结后,张让就已经明白早晚会有这一天。所以,他才会让唐周隐藏两人,只为了得到时间处理这件事情。
“不过这份上疏竟然能够躲开我在城门安插的人,看来又得换些人了”张让心中暗想着。
………………………………
0178:愤怒的刘宏
雒阳,朝堂之上。
“陛下!臣等冤枉啊!”一进门,张让、赵忠等人就直接跪伏在灵帝刘宏的面前大声哭喊着,那悲惨的声音,当真是闻者落泪。可惜,对于张让等人的行为,大部分士大夫们只是冷笑的坐在位置上看着他们,一副等着看好戏的模样。
那些依附于宦官的士大夫们则是慌张的低着头,心中默默的祈祷着张让等人能够度过难关。同时,他们也在心中琢磨着如果帮助张让等人辩解。就在等候张让等人到来时,刘宏已经将那些书信传递给诸士大夫们阅览,上面虽然确实有徐奉和封谞与黄巾乱贼勾结的确凿证据,但却丝毫没有关于张让等人的内容。
如此一来,就给了他们一丝机会,因为只要把张让等人从黄巾乱贼中撇开,那么剩下的那些事情虽然也很麻烦,但却也不是不能够压下去的。倒向袁隗、何进为首的那边?他们并不是没有想过,只是他们真的会接纳自己吗?
不可能!先不说这些人曾经为张让等人残害过多少三公、大将军派系的人,单单他们占据的位置,就决定了三公和大将军不可能对他们手下留情。毕竟,刨去大将军何进不提,在三公的门生之中,找不到能够接替他们的人吗?不要太多。
整个朝堂,对于宦官的态度分成了两派,唯有大将军何进,在那边暗自纠结。因为何苗以及他的妹妹何香兰的话,让他觉得宦官不能就这么被打倒。可问题是,他也没有办法帮宦官说情,毕竟他一直都是站在袁隗等三公这边的。
那朝堂正中央,张让等人自然不会不知道众人的心里在想些什么,不过这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他们只是不断哀求着,当真是泪洒如雨。看起来似乎很是掉价,毕竟张让等人可都是关内侯,不过侍奉灵帝多年的他们很清楚,刘宏就吃这一套。
“冤枉?!看看这个!你们还觉得冤枉吗?!难道满朝士大夫们都冤枉你们?!”刘宏愤怒的咆哮着,同时命人将那份上疏以及书信递给张让等人。
张让等人接过之后连忙看了起来,随着不断观看着这些书信,虽然他们表面上依然一脸可怜兮兮的模样,但心中却早就乐开了花。说起来,虽然张让早就派人去处理其与黄巾军之间的联系,而且以往和黄巾军联系的时候也非常消息,但却也不敢保证完全没有任何疏漏。不过在看完这些书信之后,他们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了。
“你们整天都在和朕说,这个人图谋不轨要禁锢,那个人贪污受贿需要彻查,可如今呢?你们口中那些图谋不轨、贪污受贿的人立下了功劳,而你们却反而和那贼首张角暗中往来?!”刘宏怒吼着,表情除了愤怒之外,还有一丝痛心。
从张让等人帮助刘宏登基皇位以来,刘宏就对他们极为宠信,一方面是希望他们帮助自己制约朝中的士大夫们,另一方面,张让等人的存在让他着实省了不少心,许多本来应该他亲自处理的事情,张让等人都能帮他处理的很好,这让刘宏有更多的时间和那些后宫佳丽们玩乐。
甚至有消息称,刘宏还曾经直言“张常侍乃我父!”当然,听到的人却也没有敢去证实刘宏到底有没有说过这番话,而张让自然也不可能傻得到处去炫耀。不过这种流言,确实也证实了刘宏到底有多么宠信张让等人。
很多时候,皇帝其实是很孤单的人,因为无论是后宫的嫔妃还是朝中士大夫们,都很难真的和他们交心而谈。反倒是这些宦官,刘宏可以肆无忌惮的和他们谈论各种身为皇帝不应该说的、不能说得话。因为他知道,这些人是绝对不会背叛自己的。
可如今,他认为不会背叛自己的人竟然真的做出了背叛自己的事情,这让他如何不恼火?如何部愤怒?如何不痛心?
“陛下,臣等冤枉啊!逆臣封谞和徐奉所做的事情,臣等一概不知,还望陛下明察!”张让等人高声哭喊着,“而且如果臣等真的暗中和黄巾乱贼勾结,又怎么可能会捐出家财于国库?又怎么可能会在这个时候还留在京师?望陛下明察!望陛下明察啊!”
“此言当真?你等真的不知情?!”刘宏闻言,愤怒之色稍缓,随后急促的问道。那副模样,仿佛就像是溺水之人抓住的一片落叶一样。
“陛下!张让等人到底有没有勾结黄巾乱贼,只需要严加审问封谞等人即可。但张让等人这些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