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东吴霸业-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猩庑┦比账惨丫蛱降搅司映埠问狈⒌谋敲幌氲秸饷炊痰氖奔淠冢辍⒌ぱ舳ぞ尤幌嗉滔萋洌绱艘焕囱镏萘ひ丫腥ぢ淙肫涫至恕
“晚辈既然说是为了江东百姓不受战乱之苦却还要攻打诸郡,挑起战火,必然有其道理。”周瑜身后招降的士卒不知从何处召来的桌案与凳子,只见他们抬到周瑜一旁拜访好了之后,周瑜便拿着玉笛坐了下来,与城墙上的盛宪遥遥相对,“天子现居许昌,明府以为曹操此人如何?”
盛宪虽然不知道周瑜到底想说什么,但对方一直显得彬彬有礼,跟他说话也甚是有礼,也不好不答话,略一沉思之后才答道:“曹操改许昌为许都,其意天下谁人不知,不过一乱臣贼子尔。”
“明府以为这天下诸侯,可有忠臣乎?”周瑜顺着盛宪的话,继续问道,一脸微笑,仿佛真的是在请教。
“袁绍乃四世三公之家,汝南袁氏门生故徒遍及天下,当为汉室忠臣。”盛宪想了想,说到了袁绍。
“明府可知是何人向大将军何进献计引董卓入京否?”周瑜轻轻摇了摇头,有些好笑的说道。
“何人?”盛宪眉头紧皱,情不自禁的问了一句。
“正是袁绍!”周瑜往着盛宪,直接说出了袁绍的名字,见到盛宪有些不可置信的表情,他继续说道:“袁绍虽为四世三公之后,但目光短浅,为人桀骜、专断,无远识、远见,贪图享乐,自私自利,不然天子为何会在许昌,而不是冀州。”
“徐州陶谦乃是汉室老臣。”盛宪继续说道一个人的名字。
“陶谦老矣,身老多病,久卧病床不起,守住徐州已是艰难之事,如何谈及匡扶社稷,效忠大汉天子。”周瑜再次摇了摇头。
“西凉马腾,此人有效忠天子之心,讨伐董卓、征讨李傕、郭汜之时,他也曾出兵。”盛宪再次说出一人。
“马腾此人,确实一时英雄,不曾辱没伏波将军的名号,北防胡寇,东备白骑,替大汉江山守住了北边的疆土,如有机会,我也希望能拜见此人,结识一番。但也正因为他需要防备胡寇、白骑,再加上西凉至中原路途遥远,一路关卡、城邑,还有袁绍等人阻隔在中间,马腾他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难以攻入中原。”周瑜说到马腾倒是点了点头,但说道最后还是摇了摇头。
“荆州刘表,乃是汉室宗亲”盛宪还没有说完却已经被城墙下的周瑜给打断了话。
“明府这是在说笑么,十八路诸侯讨董没有见过刘表的身影,李傕、郭汜二将霍乱长安之时也没有见过他有所行动,天子移居许昌,他更未说过任何一句话,此人还能称汉室忠臣,说他是汉室宗亲,天下之人可能都会在心中犹豫几分!”说道刘表,周瑜却是一阵鄙夷,远远不像提起前面几人那种神情。
“如今天下纷乱,战火四起,周瑜就算有着一个救世之心,无兵无粮也难以施展心中抱负,而且我扬州六郡各自为政,迟早会被他人一一击破,江东百姓也会陷入水生火热之中,所以周瑜为保江东百姓、匡扶汉室、挽救天下苍生,不得不出此下策,引兵攻打诸郡,只希望六郡归一,早日北上,营救天子。”周瑜言语真切,拱手向城墙上说道。
“哼!”盛宪刚要斥责、反驳之时,却突然听到城内呼声连天,转头一看,却见城内四处浓烟滚滚,显然是走水了,而且远处还有喊杀声从远处传来。
“周瑜!你好狠的毒计,口口声声为了江东百姓,天下苍生,骗我在此与你口舌,却暗中派人放火抢掠,扰乱我心,这就是你学习的孔孟之道吗!”盛宪心急如焚,城中四处都是浓烟,也不知道到底损失如何,只能听到空中传来的无数哭喊声。
周瑜看着城内的滚滚浓烟,也从凳子上慢慢的站了起来。
顾雍带着潜入城内的五十玄甲士卒还有自己的家仆,直接赶往城墙前,浓烟四起的地方骑士都是他顾家的产业与江东商会的产业,只是为了引起城内的骚动与注意。
盛宪看到赶过来的顾雍,原本想要让他组织救火,却看到了他那身后的玄甲士卒,声音顿时有些清冷与讽刺:“元叹贤侄,真是好本事,顾家真是好本事,原来盛宪一直都在几位的算计之中,只是诸位如此之做,也不怕今后天下人耻笑吗?”
“叔叔严重了,雍驽钝,却也想为了江东百姓做一些事。”顾雍依然很是恭敬的回着盛宪的话。
“明府,何必如此,让大家放下兵器吧,周瑜不愿多做杀戮。”周瑜站在城墙下,也拱手劝道盛宪。
“哈哈哈哈哈!真是可笑之极,城内火光四起,浓烟遮天,你还敢如此狺狺狂吠,周瑜,亏我还觉得你是个可造之材,只是一时糊涂,误入歧途罢了!可悲矣,你居然还想劝降于我,我盛宪不才,但是世受天子恩禄,纵然粉身碎骨,也绝不受你等贼子胁迫!冠冕堂皇之言,休想欺骗天下,就让我盛宪用我自己的鲜血来衬托你们这些虚伪者的卑劣吧!”说罢,盛宪就在众人惊骇的眼神中直接从那城墙上一跃而下。
周瑜从未料到这结局,从未想到这个结果,他一脚跨过面前的桌案,朝着那个摔在城墙下的人跑了过去,而顾雍也在此时飞快的冲上了城墙。
“为什么?”周瑜冲到盛宪身边,跪下来,看着他,心中万分内疚、不安与不甘。
“我不信你,你的眼神中根根本没有天天天”盛宪口中血沫不断的往外涌出,艰难的说着,混着血沫,那些话却依然敲进了周瑜的心里,只是盛宪还未说完,却已经没有了声息。
“对不起。”周瑜跪坐在那里,他从未想到过,会发生这种事,他从未想到过,盛宪会采取这种方式来羞辱自己,也从未想到过人的气节可以如此,而自己却好像一个卑劣者、一个内心肮脏的窃国者。
“对不起。”周瑜看着那至死都未曾瞑目的老人,一直低喃着,不知道是说与他听,还是自己。
………………………………
第一百三十七章 命运的轨迹
不知怎么的,早上还升起了太阳,而到了中午,天空就已经乌云密布,飘起了雨点。
“下雨了。”顾雍撑着一柄油纸伞,从山脚下走了上来。
“他是一个好人,我却逼死了他。”周瑜看着那新坟,正是盛宪的墓,听说他喜欢登高望远,总是眺望长安,所以他将他葬在了吴县的最高处。
“人总会死的。”顾雍并不知道该如何劝人,他本就属于寡言之人,他站在周瑜身后,看着那新坟,那个人躺在这里,这也有他的原因。
“可他因我而死。”雨点越来越大,打在周瑜的脸上,有着一丝清凉,还有一点冷意,却让他那心灵稍稍平复了一些。
“生死没有对错,只是他站在了我们的对面。”顾雍透过油纸伞,看着那言语笼罩中的吴县,在周瑜埋葬盛宪的时候,他就已经将城中的骚乱给稳定了下来,所幸的是,在防火前,他就已经将周围的人迁了出来,除了有些钱财损失,到没有什么人员伤亡。
“所以我可惜,内疚,这世上不止一个盛宪,而他们其实都不应该这样去死,因为他们这样的人死一个就少了一个。”周瑜顺着雨幕看向远方,不禁想起了在洛阳见过的那些汉室老臣,不论是王允、张温他们做过什么,做得这么样,但是他们心中都是为了汉室江山,为了天子、为了朝廷,哪怕是他的老师,躺在病床上对他的请求,他都深深的记载心里。
“可惜天变了。”顾雍看着漫天的飞雨,也不禁感叹了一声。
“是啊,可惜天变了。”周瑜也叹了一口气,眼中尽是可惜,为盛宪感到可惜。
“你还打算要淋雨到几时?”顾雍收回眼睛,眉头有些微皱,问了一句。
“那你就把伞撑过来一点,我才好下山。”从先前的情绪中缓过来的周瑜好煤气的回了一句。
“哦,那你就再淋会吧。”说着顾雍就转身往山下走去,撑着伞,显然没有打算和周瑜共撑一把伞的习惯。
“你!我想去小婉的院子住上一段时间。”周瑜连忙用双手遮住眼帘,跟在顾雍后面,这种情况下,哪还有时间顾什么风度。
听到周瑜的话,顾雍突然停住了身子,身后的周瑜也跟着停了下来。
“顾府不欢迎你,还有,今后别在我面前提她的名字。”顾雍声音很是冷漠低沉,全然不像刚才。
“为什么?”周瑜有些愤怒,也有些不甘。
顾雍撑着伞继续往下走去,只是风中传来的话,却让周瑜脸色顿时苍白。
“因为你不配,连一个女人都保护不了的男人,有什么资格提及她的名字。周瑜,我顾雍只有这一个妹妹,所以你这一辈子都别想安心。”
居巢城内,微风习习,正是怡人。
一膄游船在景湖湖面随风轻轻摇曳、游荡。大乔正在抚弄琴弦,而小乔则趴在一旁,看着那粼粼湖光。
一只竹筏正迅速的接近着游船,竹筏靠近游船后,游船上的人,立马接过抛过来的纤绳而一个仆役在竹筏还没有停稳的时候,就匆匆的爬了上来。
“我有要事求见两位小姐,花芷姑娘,还请您通报一声。”那个登船的仆役,还没有走上游船的二楼,就被一个婢女给拦了下来。
“花芷,让他上来吧。”大乔虽然在专心抚琴,但还是留意到了靠近的竹筏。
“何事如此惊慌。”大乔收了琴声,小乔也坐好了坐姿,没有了刚才的随意。
“回两位小姐,老爷从皖城送来了消息,皖城被围,正是居巢的兵马,老爷让两位小姐万分小心,最好是尽快离开居巢,暂时不要返回皖城。”那个仆役双手递上一封从皖城传过来的书信。
一旁的侍女连忙接过书信,送到大乔身前,而那个送信来的仆役也躬身往下退去。
“怎么会这样。”小乔在一旁,看着那封书信,一只玉手轻轻掩住嘴唇,眼中尽是不敢相信。
大乔也是眉头微皱,紧紧的抓着那封书信,心中很是担忧,不知道家中如何。
“姐姐,我们应该回皖城去,不能让爹爹一个人在家里,万一”小乔拉着大乔的手,眼中尽是担忧。
“嗯,但是我们得乔装之后才能回去,不然我们两人出了什么事,只会给爹爹添乱。”大乔收起书信,很快就拿定了主意。
“他为何要攻打皖城,皖城与居巢不都是一郡之地吗?”小乔有些不解,眼中也有些伤心与担忧。
“只怕是因为叔叔吧,正因为是一郡之地,所以才不能让叔叔久据皖城。”大乔转过头微微一笑,轻轻贴着小乔的脸,说道:“傻丫头,乔家也是皖城望族,你的周郎不会为难爹爹的。”
“姐姐,我想回家了。”
“我们这就回去。”
孙策攻下曲阿之后,就立马派人将自己的母亲,所有的家眷护送往居巢,而自己则带着大军往吴县而来,只是身边多了一个小尾巴,正是孙权。
“哥哥,你都快要到吴县了,但是那个周瑜都还没有来,看来他也不是传闻中那般厉害嘛,说不定只是徒有其表罢了。”孙权坐在孙策的怀里,仰着头,有些揶揄的说道。
“吁!”孙策勒住战马,眉头紧皱看着自己怀中的孙权说道:“记住!你只能叫他公瑾哥哥,而不是这样无礼!公瑾之才,哪是你一个小孩子知道的,没有证据就不要肆意评价他人。等你公瑾哥哥来了之后,记得当着他的面向他赔礼道歉!”
“哦。”孙权低下头,哦了一声,却悄悄偏头对着坐在周泰怀中的陆逊做了一个鬼脸,引得陆逊怒目相对。
“权公子,未曾见过瑾公子,所以不曾了解,主公您也不要太过斥责权公子了,毕竟权公子尚且年幼,还不懂事。”一旁的黄盖见孙权低这头,以为孙策说的重了些,也难得劝了一句。
“是啊,毕竟权公子还小,主公您就不必太斥责了。”而一旁的韩当也点了点头以示赞同,只是都没有注意到孙权眼中闪过的那一丝不满。
“公瑾拿下庐陵之后就已经拿下了,可过了这么些时日了,还没有他的半分消息,着实让人有些担心。”孙策轻轻一夹马肚,脸上也隐隐有些担心。
“主公不用担心,公子他定然已经在前方某处等着我们,很有可能已经在吴县城外了。”一旁的周泰确实对周瑜万分信任,洛阳、长安的大风大浪都没有拦住他家公子,这小小的吴郡又如何能挡得住公子的脚步。
“哈哈,幼平说得对!全军提速,我可是说过要在吴县城内等公瑾到来的!”孙策一提马绳,速度陡然提了上来,骏马疾驰,正是春风得意时。
孙策带着人马一路疾驰,不做丝毫停歇,直奔吴县,然而孙策赶到吴县县城外的时候,却发现城墙上的旗帜早已经易旗,一个熟悉的身影站在城门之前,正一脸微笑的看着他。
“伯符,你可来得晚了些,等你不到,我就只好先入城了。”周瑜装作很无奈的样子,只是脸上的笑容却是怎么也遮不住。
“公瑾!真不愧是你!”孙策连忙从马上跳了下来,一把抱住周瑜,狠狠的拍了拍他的后背,大声说道:“你没事就好,上天待我孙策不薄,此生能得你为挚友,真是孙策三生之幸。”
“好了,你我还说这些话。”周瑜轻轻拍了拍他的后背,笑着说道:“我为你介绍一个大才。”
“哦?”孙策一听周瑜的话,便松开了双手,能得周瑜如此称赞的人,都不是凡人,所以孙策有些好奇。
周瑜见孙策松开之后,就往旁让出一个身子,为孙策介绍到身后的顾雍:“这位便是我要为你介绍的大才,顾雍、顾元叹,元叹兄曾在蔡中郎膝前学习,蔡中郎对元叹兄曾也赞不绝口,居巢城能有今日,元叹兄的功劳也必不可少,要知道子敬可是谁都不服,但就服元叹兄。而且这次能顺利取下吴县,也全在元叹兄从中谋划。”
“顾雍见过孙将军。”顾雍并没有因为周瑜的赞美而露出半点得意或者怯意,依然只是拱手行了一礼。
“元叹先生不必如此,先生大才,如今江东不稳,天下未平,正需要向先生这般的人物,若先生不嫌弃,还请助孙策成就一番大业。”孙策很是恭敬的还了一礼,真诚的看着顾雍。
“顾雍不才,将军既然看得上在下,在下也愿意侍奉左右,只是不要让我与周公瑾共事便好。”顾雍也再次拱手还礼,明眼人都能瞧出来,江东六郡迟早会落入孙策之手,他作为顾家主事,也必须的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这?”孙策有些疑惑,不知顾雍为何如此说,又看不出他们两人又什么矛盾。
“伯符,你答应他便是,他这是瞧我不起,觉得我才疏学浅罢了。”周瑜在一旁摇头苦笑,眼神却很是坚定的告诉孙策答应他。
“额,那好吧。”孙策见周瑜这样说,也只好点了点头,却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
“顾雍拜见主公。”顾雍再拜了一礼。孙策连忙扶住了他,心中仍是万分高兴。
“见过公瑾哥哥。”就在周瑜准备让孙策他们都进城时,一个七八岁的孩童却跑到周瑜跟前拱手拜礼。
“这是?”周瑜有些茫然,却不知这是何人。
“这是我的二弟,孙权。公瑾你当年见过的,只是那时候他还小。”孙策很是宠溺的揉了揉孙权的脑袋,微微一笑。
“原来是权公子,周瑜有礼了。”周瑜一听孙权的名字,微微行了一礼,很有深意的看了一眼孙权,却恰好看见了低着头装乖巧的孙权眼中的那一丝野心与贪婪。
………………………………
第一百三十八章 许都谋划
月余时间,江东四郡尽入孙策之手,这个消息传到豫章、会稽二郡,顿时引得已经逃到豫章的刘繇与会稽的王朗不得不联手布防,寿春的袁术、徐州的陶谦、荆州的刘表都将目光看向了扬州。
许都,司空府。
“主公,这是江东方面传来的情报。”陈宫从袖中掏出一封竹简,双手递与曹操。
“公台,可是周郎的消息?”曹操连忙接过那封竹简,打开来看。
“确实是周瑜的消息,不过可能让主公失望了。”荀彧见曹操打开竹简查看,便拱手说道:“听传回来的消息说,周瑜失踪半年之后,现身居巢,后将居巢献与孙坚之子孙策,随后征讨扬州六郡,月余时间就已经取下扬州四郡,从这消息由江东传到许都的时间来看,只怕豫章、会稽二郡也已落入孙策之手。江东之地与我中原隔江而治,只怕他日会为主公大患啊。”
“当年虎牢关外,孙策到我营帐求兵,我便知此儿非凡,只是我感叹周郎如此英才为何不得我所用,反而投靠了孙策,唉。”曹操放下竹简,不禁叹了一口气,月余时间仅凭一县之兵就取下偌大个扬州,这就越发的证明了周瑜的才能,所以他心中更是叹息。
“主公,微臣听说当年周瑜蒙难,恰逢孙策经过,救了他的性命,怕是为报救命之恩,周瑜才会将自己一手建立起来的基业拱手相让与孙策。周瑜此人重情重义,嘉一计,定能让周瑜前来许都投靠主公。”郭嘉却站出来拱了一礼,微微一笑,不急不缓的说道。
“奉孝有何良策,快快说来”曹操一听郭嘉如此之说,顿时激动的从桌案后面站了起来,快步走到桌案前。
“主公可还记得李儒、吕布二人。”郭嘉轻轻说了两个人的名字,场中其他几个谋臣顿时眼中清明,一脸恍然,纷纷点头不已。
“哦,此二人先前不是助张邈与我争夺兖州嘛,听说他们二人现在又去投靠刘备了?”曹操一见众人都是一番醒悟的样子,顿时有些疑惑的问道:“诸君,可是有什么我不知道的事,为何一提及吕布、李儒二人,诸君都是这一副神色?”
荀彧、陈宫、郭嘉、荀攸几人都笑而不语,纷纷看向程昱曹操有些好奇的看向程昱:“仲德,可愿说与我听听?”
“这,启禀主公,其实也是微臣听到的一则逸闻罢了。”程昱只好狠狠的顶了那几人之言,暗叹自己今后听到什么八卦消息再也不要告知这几人了。
“哦?说来与我听听?”曹操顿时也十分好奇,而一旁的夏侯渊、夏侯惇、典韦几人也不禁都竖起了耳朵。
“臣也是听说,听说。坊间有传言,当年周瑜潜身洛阳、长安,不仅仅是为了报周家之仇,拯救天子,更是因为红颜知己死于李儒、吕布之手。”程昱也很是不好意思在众人面前说及他人流言,但曹操相问,他也只好说了出来。
“怪不得,怪不得。奉孝好谋划、好计策,若我抓住李儒、吕布,再书信一封与周郎,周郎为报家仇,定然前来许都,再者他为报救命之恩,已经将基业献与孙策,以报恩情待他来了许都,我再高官厚禄,诸多赏赐,再加上为他报了家仇,以周郎的性情定然不能弃我而去。奉孝好计策啊。”曹操一听程昱如此之说,心中顿时明了。
而在此时,皇宫之内,董承也正在面见汉献帝刘协。
虽然汉献帝刘协方满十岁,但是在年前在曹操的安排下也取了董承之女,刘协自幼本就聪慧,而呆在许都这些时日,却也渐渐看清了自己的位置,所以心中对于曹操也不像刚到之时那般信任。
“国舅,你今日入宫,可是有什么要事告知朕?”刘协看着董承一脸高兴的样子,便出声相问。
“陛下,微臣是给您来报喜的。”董承深深的叩拜了一礼之后,才拱手说道。
“哦,国舅请说,朕何喜之有。”刘协有些疑惑的问道。
“江东传来消息,周瑜已经起兵,月余便取下扬州四郡,只怕现在已经拿下整个扬州了。”董承连忙说道。
只是刘协有些疑惑,却并不知道这跟自己有什么关系。
董承见汉献帝有些疑惑,便再次说道:“陛下,这周瑜是难得的汉室忠臣啊,周瑜之父乃是周异,曾是大司农,其叔周忠、其祖父周景都官至太尉,周家世代忠于汉室,当年周忠为了维护天子尊严,周家满门被董卓所害而那周瑜自幼聪慧过人,不满十岁便领兵清剿黄巾,平定一郡而后数年更是建起了如今天下闻名的居巢城,昔年先帝更是赐婚,将万年公主下嫁与他,如果不是董卓之乱,只怕已经完婚了后来的事,陛下怕也有所耳闻,当年陛下与陈留王蒙难,曹操在芒砀山下救回天子,听曹操说也是此人献策,而后来,周瑜隐姓埋名潜伏于洛阳长安,更是手刃了董卓此贼,只是可惜的被吕布所伤,不见了踪迹,想来是被人救下,回了居巢。”
“原来如此,皇姐一直未曾出嫁,原来也是因为他,如此说来,他也当是我汉室皇戚了。”刘协顿时对这位未曾见面的姐夫平生了许多好感,也多出了许多期待。
“陛下,不如暗下一道圣旨与那周瑜,让他在外招募兵马,囤积钱粮,待得时机成熟之际,必定能助天子一臂之力。”董承看了一眼周围之后,才靠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