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937全球速递-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那封信里,伦道夫主要是向他祝贺联邦快递公司在英国码头的集装箱改造工程取得了成功。但是字里行间,还透露给了他两个重要信息。其中一个,就是关于英国本土与北非间物资运输的。
上个月,在丘吉尔的力主之下,为了避开地中海德国潜艇的伏击,一批由英国皇家海军护航的运输船舰绕道南非好望角,由红海和苏伊士运河驶抵了被围困的托布鲁克港。
“我在开罗见了韦维尔上将一面,他们正在积蓄力量,准备对德国人的非洲军(现在还不是非洲军团)发动一次大规模反攻。”多诺万有些兴奋的说道:“英国佬已经集结了差不多10个旅的兵力和数百辆坦克。而且他们部署在马耳他岛的空军和海军已经成功截断了从意大利通往北非的海上运输线,击沉了多艘运输油料的船舶。我觉得,他们这次应该能够成功为托布鲁克解围。”
约翰算了算日子,中东英军司令韦维尔上将差不多也该开始实施“战斧行动”了。这可是是北非战场上德英两军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坦克战。英军第7装甲师、第7装甲旅、第4装甲旅、第4印度师和第22近卫旅,加上托布鲁克的守军,对抗隆美尔的一轻一重两个装甲师和六个意大利师。
不过,记忆中,那场战役并不像多诺万预计的那么顺利。虽然英军动用了250辆“十字军”和“马蒂尔达”,而德军方面只有95辆3号型和4号坦克,并且严重缺乏油料。
但是,坦克数量占绝对优势的英国人,最后却被隆美尔用88毫米高射炮给揍得满地找牙。非但没能为托布鲁克解围,反倒丢下了辛辛苦苦从本土运来的200多辆坦克(被击毁或俘虏的只有不到九十辆,其余都因各种机械故障被遗弃了),狼狈地逃回了出发阵地。
历史上,一直到1942年,英国人才确信他们的坦克是在射程之外被隆美尔是在用打飞机的东西给揍了。而且这种炮在非洲一共只有8门,大部分都被隆美尔布置在了哈尔法亚山岭上(这是英军进攻的必经之路),形成了一个致命的坦克陷阱。
不过,就算约翰现在出言提醒,估计也不会有人相信“高射炮打坦克”这种荒谬的言论。所以,约翰也就没有再对北非的战局多说什么,反倒有多问了几个关于克里特岛战役情况的问题。
一直到所有人都吃完了午饭,侍者进来撤下了餐具,为大家换上了咖啡和红茶,史汀生才开口,说出了今天叫约翰过来的原因。“约翰,我早上在白宫开会的时候,听说你对第三集团军后勤主任的位置有想法?”
刚端起茶杯的约翰顿时呆住了。这是谁的嘴这么快,这才过去一天都传到白宫内阁会议上了?
………………………………
第八十九章 利用与被利用
史汀生这么开口一问,约翰就意识到自己又把问题考虑简单了。麦克奈尔他们想要把自己推出去跟马歇尔派打擂台,怎么可能没有后手。
妄他还以为只要自己能保持初心,抵挡住诱惑,这事就算过去了呢。没想到,麦克奈尔已经把他有意竞争第三集团军后勤主任的风声放出去了。
这下,就算约翰不上钩,马歇尔那边也会对他以及他背后的史汀生等人保有戒心,势必不敢在第三集团军的人事问题上过于逼迫保守派,以免被渔翁得利。
约翰不得地在心里感叹,这帮老家伙,真是太会算计了。貌似自己这次无论怎么做,都免不了要被他们当枪使的命运。
不过史汀生他们能特意把他叫过来当面询问此事,约翰心中还是有一些欣慰的。至少,这表明自己在本派系中的地位还是比较重要的,在诸位大佬心中不是那种可以随意摆布的棋子。否则,史汀生在白宫的时候就当场替他做决定,哪里需要征求他的意见。
想到这,约翰连忙对昨天发生的事进行了解释。“我是昨天上午到了华盛顿之后,才知道沙利文少将被免职一事的。当时,麦克奈尔和恩比克把我找过去谈话,说他们认为我很合适第三集团军后勤主任这个职务,建议我主动争取一下。”
约翰刚说到这,在场的诸位大佬就都皱起了眉头。只有跟约翰最不熟的海军部长诺克斯,还在慢条斯理地用小勺搅动着咖啡。
“所以你就心动,答应他们了?”威廉追问道。
“要说不心动,那肯定是假的。但是我没有当场答复他们,只是说要回去考虑考虑。”约翰连忙辩解道。
“那你是到底怎么考虑的呢?”史汀生的追问不紧不慢,语气里听不出任何倾向性来。约翰一时也有些拿不准,这些大佬们在这个问题上到底是什么态度。是想让他留在82师呢,还是想让他去第三集团军,又或者他们还有其他第三种方案。
算了,这会儿再纠结这个也没有用了。反正以约翰的道行,也猜不透这帮大佬的心思,反倒不如直接亮自己的态度好了。
约翰略微理了理思路,就开始阐述自己的想法了:“我个人还是倾向于继续留在82师。我以前没上过军校,也没在部队服役过。刚加入陆军不到两年,现在担任上校师参谋长已经很吃力了。我觉得目前最需要做的不是追求更好的职位,而是静下心来把基础打牢,尽快弥补个人能力的不足。而且,我在82师的工作才刚刚上手,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
约翰滔滔不绝的说了有近十分钟,而且越说思路越清晰,越说越觉得留在第82师是个明智的决定。说到最后,他自己都觉得奇怪,昨天自己是鬼迷心窍了吗。怎么这么简单的问题都看不透,还差点被麦克奈尔他们给忽悠住了。
约翰发表完这番长篇大论后,史汀生等人的脸上终于浮现出了一丝笑意。
多诺万露出一副“孺子可教”的表情,拍着桌子说道:“我就知道你不会上当的。去第三集团军当后勤主任有什么好。我告诉你,约翰,你要是去了那里,以后就一直在后勤领域打转吧。校级后勤军官可能还有机会转其他领域,将军级别的后勤军官压根就不可能。做得再好,撑死了也就是接萨默维尔的班。”
史汀生也欣慰地点了点头:“你能这样想就好。谁实话,你这两年的表现已经很让我们惊喜了。当初之所以要你离开参谋部去第82师任职,我们也只是想让你去一线作战部队锻炼一下,看看你有没有成为指挥官的潜力。现在看来,你是有信心继续坚持下去了。”
“没错。”诺克斯接过了史汀生的话:“早上刚听说你有意去第三集团军当这个后勤主任的时候,我还担心你是不是适应不了82师的工作,想重新回后勤领域干老本行呢。还是史汀生对你比较了解,说你不会轻易放弃的。”
威廉有些感慨地看着自己的这个堂弟,这小子近两年真是成长的太快了。当年他给自己当助理的时候,还完全是个啥都不懂的混小子呢。
不过作为约翰的堂兄,他在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角度自然与其他人不大一样。约翰如果能在军界有所发展当然好,但安全还是第一位的。约翰的联邦快递公司,已经成为家族的支柱产业之一了,他要是真有点闪失,可不是闹着玩的。
“约翰,你可要考虑清楚了。”威廉提醒他道:“后勤领域要更安全一点,将来上了战场,可不是闹着玩的。”
“你放心,威廉。我不会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的。”约翰当然明白威廉的意思。他也很清楚,其他一切都是虚的,只有小命是自己的。
但是身为穿越者,怎么抗拒得了亲身参与二战的诱惑呢。美国参战后,为了保命躲到后方去,这从来都不是约翰的选择。不去本世纪最波澜壮阔的历史大潮中体验一把,岂不是白穿越了。
自己的意见得到了诸位大佬的认可,这让约翰感到非常高兴。但他更关心一个问题,麦克奈尔他们在背后耍的花招该如何应付。
“那个,我不打算去第三集团军的事需要正式回复麦克奈尔将军吗?”约翰问道。
“没有必要。”史汀生对在背后捣鬼的麦克奈尔有些不感冒:“你明天开完会就直接回克莱博去,别人自然就知道你的态度了。接下来的事我们会解决的。”
“我倒觉得拖一拖,让其他人再疑神疑鬼一阵也不错。”多诺万笑着说道:“反正麦克奈尔他们已经放出风来了,盯着那个位置的人现在应该也都知道了。我们倒不如别急着否认,拿这事当筹码换点好处再说。”
“我同意。”威廉第一个表态支持了多诺万的意见。“不是说海斯家的那小子在补给处混不下去了,想去第三集团军吗?正好可以以此换取他们家对明年俄亥俄州国会议员中期选举的支持。如果这事能成的话,俄亥俄州的第3、第4、第6和第11选区应该差不多就能拿下了”
随后,史汀生等人就当着约翰的面展开了讨论。约翰越听心越凉,看来他还要继续努力啊。否则,无论在那一边,都逃脱不了被利用的命运。
………………………………
第九十章 “自由轮”命名委员会
中午“牛扒馆会议”的最终结果是,约翰不得不给布莱德利打电话多请了两天假。为了让菲利普…海斯等人相信约翰确实有意竞争第三集团军后勤主任的位置,史汀生他们特意给约翰安排了一次与陆军后勤主管萨默维尔将军的会面。
当然了,大后天的这次会面机会,与其说是史汀生他们安排的,倒不如说是约翰自己找的。这周五,凯泽造船的里士满造船厂,第一艘自由轮“帕特里克亨利”号将正式下水。届时,罗斯福总统本人将亲自前往船厂主持下水仪式,华盛顿政府、国会和陆海军高层都会出席。
身为里士满船厂的大股东之一,约翰一周前就收到了亨利…凯泽的邀请。原本,他并不想凑这个热闹的,打算让小马士基代他出席的。但是现在,这倒成了他与萨默维尔将军接触的最佳好机会。到时候只要他在下水仪式上露个面,跟萨默维尔聊上几句,很容易就能让菲利普…海斯等人误会,把他当做潜在的竞争对手。
其实,约翰之所以要这么麻烦,宁可往里士满跑一趟也不愿意在华盛顿与萨默维尔会面,主要还是怕布莱德利等人多想。麦克奈尔他们既然已经把风声放去来了,相信马歇尔那边肯定很快就会把这消息透露给布莱德利的。约翰这时候要是再去拜访萨默维尔,很容易让布莱德利误会。
而去里士满参加“帕特里克亨利”号下水仪式就不同了。布莱德利作为兄弟连造船厂的股东,很清楚他与亨利…凯泽之间的关系,势必不会多想。果不其然,当约翰打电话请假的时候,布莱德利很爽快地就同意了。
跟布莱德利请完假后,约翰又给亨利…凯泽那个大胖子打了个电话。自己既然决定要出席下水仪式了,总得跟主人打声招呼不是。虽然严格说起来,他自己也是船厂的主人之一,但他这个股东从不参与具体经营,是个主管分钱从不管事的主儿。
“你好,亨利!我是约翰。”约翰一连打了好几个电话,最后才在休斯顿找到了凯泽。自从3月份,防御援助辅助拨款法案通过后,凯泽的造船事业就一日千里。英国人订购的“自由轮”数量在最初60艘的基础上又增长了117艘。为了能及时完成订单,凯泽又在加利福尼亚和休斯顿购买新建了两个新船厂。这会儿,他正窝在休斯顿敦促船坞改造工程的进度呢。
“你好,约翰!”电话里传来了凯泽浑厚而又略带沙哑的声音,“你这个大忙人,怎么想起来给我打电话了啊?”
“我再忙难能比得上你啊。”约翰笑了,这个胖子还挺“记仇”,自己不就是上个月没去加利福尼亚参加新船厂的开工典礼嘛,至于一直耿耿于怀到现在吗。“周五帕特里克亨利号下水是吧,我那天正好用空,咱们在里士满见一面呗,有件事想找你聊一聊。”
“行啊,难得你关心一下船厂的事。我也正好有事要找你。”凯泽当然不会拒绝约翰见面的要求。
“是新船厂物流方案的事吗?你放心,我早就交代沃尔特了。”凯泽造船厂的第一艘自由轮之所以能比历史上提前2个多月下水,最大的原因就是联邦快递公司为其量身订造了一整套物流解决方案。这套方案确保了来自6个州128家分包商的50万种零部件都能在第一时间运抵船厂。因此,凯泽的模块化造船法才能在179天(历史上是244天)内完成一艘万吨货轮的建造。
“不是,是新船命名的事。海事委员会那边想组建一个专门的命名机构,我这边有几个名额,你有兴趣加入吗?”即使是从电话里,约翰也能听出凯泽内心抑制不住的兴奋和喜悦。
按照惯例,给新建船只命名这种事,一般都是由船主来做得,只要经海事委员会审批(主要是为了避免重名和与通讯呼号冲突)通过即可。因为这批“自由轮”是租借给英国人使用的,名义上所有权还属于美国政府,所以命名权直接归海事委员会所有。
最初,海事委员会决定以独立宣言署名者的名字来命名这批“自由轮”。比如即将下水的第一艘“帕特里克亨利”号,就是以大陆会议代表,弗吉尼亚州首任州长帕特里克亨利的名字来命名的。
但问题是,当初在美国独立宣言上署名的只有56个人,刨去之前已经被其他船只用掉的,不过40来个。而现在,凯泽造船厂光已经签署的订单就接近小200艘了,海事委员会准备的名字显然是不够用的。
本来就算名字不够用了,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重新再取就是了。关键是凯泽造船的速度太快、太吓人了。人家造一艘万吨货轮要用两年,你一百多天就完成了。以现在的战争形式,傻子都能看出来未来几年内“自由轮”的生产数量将会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数字(历史上凯泽一共建造了2751艘自由轮)。
照这样下去,海事委员会还干不干别的事了。所以,成立一个专门为“自由轮”命名的机构也是势在必行的事。作为“自由轮”的制造商,凯泽自然少不了要在这个新机构里掺一脚。
约翰心里明白,凯泽是出于好意才邀请自己加入的。毕竟在西方传统价值观里,命名权是很神圣的,这一点从创世纪里就能看出来。他也认为能给“自由轮”命名是件挺荣耀的事。但一想到将来要给2000多艘船起名字,约翰还是感觉亚历山大。
貌似历史上,所谓“自由轮”命名委员会最后自己也烦了。一开始,他们还能从美国历史名人中为“自由轮”挑选名字,后来范围扩大到了在美国生活过或者有联系的外国名人,再后来干脆宣布凡是购买战争公债达到200万美元的组织,都可以其组织名称命名一艘“自由轮”。到了二战后末期,名字实在不够用了,他们连阵亡名单都没放过,一大批在二战中牺牲的美国海员的名字成了“自由轮”的船名。
“算啦,亨利。这事我就不参与了。”约翰最后还是果断地拒绝了凯泽的好意。“记得到时候把我们家老科尼利尔斯的名字报上去就行。”
“哈哈,没问题。”凯泽爽快地答应了。反正以老科尼利尔斯在美国历史上的地位,拿他的名字来命名“自由轮”谁也说不出什么。更何况他的后人还是造船厂的股东,那就更没有问题了。凯泽只是有些惋惜,他的祖上只是普通农民,享受不了这份荣耀。
………………………………
第九十一章 CDMA之母
很多年以后,约翰都能清晰地记得在1941年6月那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在小科尼利尔斯办公室里发生的事情。
当时,自己为了弄清关于“阿黛尔是阿尔瓦第二”的谣言是否有幕后黑手,专程驱车前往abc公司的华盛顿分部与小科尼利尔斯会面。
因为事先已经打过了电话,所以约翰一到就直接被早已等候在公司门口的秘书引进了小科尼利尔斯的办公室。
结果没成想,小科尼利尔斯并没有在办公室。在哪里等他的却是一个不速之客。
“雷利!你怎么在这里?科尼利尔斯呢?”约翰有些吃惊地问道。
自从德拉科(draco)防务技术公司的拳头产品――m1反坦克火箭筒在英美两**界一炮打响后,雷利这个不入流的前军火贩子就成了军工业炙手可热的新贵,日程安排简直比约翰还忙。
从年初开始,他就已经把联邦快递公司的安保部和“白山大队”的日常工作交给了一个叫爱德华…强生的副手,一门心思投入到了63式107毫米火箭炮的研发和生产当中。
这个月底,这款新武器就要在德拉科防务技术公司的第二届产品推介会上亮相了,这时候雷利不在马萨诸塞州的研发中心待着,跑到华盛顿小科尼利尔斯这里来干什么?反坦克火箭筒和火箭炮又不是什么民用武器,用不着在abc电视台打广告吧。
“这么巧,约翰。科尼利尔斯一会就来。”雷利笑着说道,“我这可是在替你跑腿,你这个当老板的布置了任务,我哪敢不尽心尽力啊。”
“替我跑腿?”约翰更糊涂了,这和他有什么关系。
“你不记得了?上上周,你不是让德沃夏克带了一个美女来找我,让我们在推荐会上增加一个无线电方面的新产品吗?我们德拉科公司在这方面不是强项,我来找科尼利尔斯帮忙,请几个专家帮忙做一下新产品的技术验证。”
约翰一听就知道,肯定是德沃夏克那小子在他背后玩了“假传圣旨”的把戏。他本来的意思是让德拉科公司派人去跟那个女发明家接触一下,帮德沃夏克圆个场就行了。谁让他们把那个什么新发明放到公司推荐会上了。
不过话说回来,雷利也不是个没有主见的人。如果那个新发明不靠谱,他肯定早就打电话跟他告状了。现在既然他同意了德沃夏克的请求,那就是说这项发明专利是有搞头的。
约翰立刻就对那个美女发明家的无线电发明专利产生了兴趣:“那到底是个什么发明专利专利?有市场前景吗?”
“你连是什么发明都不知道?”雷利吃惊地说道:“德沃夏克跟我说你很看好这项技术的。”
“这个死胖子,满嘴跑火车,连我都骗。”看到约翰一懵圈的表情,雷利也发现自己上当了。“我还以为是你看上了海蒂小姐,嗯海蒂小姐的发明,才让德沃夏克带她来我这的。”
约翰压根就没有注意到,雷利在说这句话时古怪的语气和表情。他已经被对方提到的那个名字震住了。海蒂小姐、女发明家、无线电技术专利。德沃夏克的那个美女发明家朋友,不会就是号称cdma之母的海蒂…拉玛吧。
“你说的那个海蒂小姐,不会是米高梅的那个海蒂…拉玛吗?”约翰急忙追问道。
“没错,就是她,演神魂颠倒(海蒂…拉玛在那部电影里全裸出镜,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为艺术献身的女影星)的那个。她和一个叫乔治…安泰尔的先锋作曲家一起发明一个无线电“频率跳变装置”。说实话,要不是德沃夏克跟我说你就很看好这项技术,我压根就不会相信一个演电影的女人和一个玩爵士乐的作曲家能搞出什么无线电专利出来。”
约翰一下子激动了起来。无线电“跳频技术”也就是后世的“扩频通讯技术”,能让很多人共同使用同一频段的无线电信号。这项发明在将来会被广泛运用到军队计算机芯片、手机、无线电话和互联网协议研发、卫星定位系统(比如gps)、航天飞机对地交流以及wifi等领域。高通公司就是靠着从这一技术基础上开发的cdma无线数字通信系统,由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成长为世界500强企业的。
就算在现在,这项技术在军事领域也相当有“钱途”,可以被广泛用于飞机和鱼雷导航系统上。尤其是目前,各国普遍装备的鱼都是通过无线信号来引导的,对方使用同样的频率的无线电信号就能够干扰鱼雷达到躲避的目的。海蒂的这项发明,可以将单一无线信号频率扩展到多个频率,解决了单独无线信号频道的技术瓶颈。
德沃夏克这小子真是员副将,泡妞都能帮他挖到一个大金矿。历史上,这项伟大的发明因为海蒂…拉玛的特殊身份,可以说是被完全埋没了。虽然在1942年,这项发明最终获得了美国专利局认证,但大多数人还是认为这个基于机械自动钢琴原理的发明不靠谱。
哪怕最后,海蒂将这项发明无偿捐赠给了美国政府,军方也没有把这太当回事。一来,他们认为一个女演员加一个音乐人不可能比军方武器专家更懂无线电。二来,海蒂的前夫,奥地利军火大亨曼德尔与纳粹高层往来密切,海蒂曾有与希特勒、墨索里尼接触的记录。军方怀疑海蒂是不是拿这玩意儿糊弄他们。相对于这项技术,他们反倒对利用海蒂的漂亮脸蛋帮他们推销战争债券更感兴趣。
现在,如果这项专利落到了约翰手里,那可就完全不同了。约翰完全有信心让其在接下来的战争中大放异彩。首先,休斯飞机公司的飞机导航系统可以用的着。其次,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