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1937全球速递-第1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史,大西洋会议后,这位老元帅就被丘吉尔派往了华盛顿,担任英美参谋长联合委员会英方首席代表领元帅衔,并于1944年第病逝于华盛顿。

    在约翰的印象中,约翰迪尔爵士还是有几分战略眼光的,并非丘吉尔的应声虫。在联合委员会工作期间与美国方面合作的得很愉快,深受罗斯福和马歇尔等人的信任和尊敬。反倒是罗杰凯斯爵士,是个看不清形势,又喜欢倚老卖老的讨人厌的老家伙。

    准确的说,这位一战老将,前皇家海军元帅、地中海舰队司令、本土舰队司令是个典型的固守大英帝国余晖的维多利亚时代遗老。二战爆发后,已经退役并做了好几任下院议员的凯斯自高奋勇重新出山,要为大英帝国效力。好像没有他坐镇,大英帝国就要亡国了一样。

    英国第一海务大臣,海军总参谋长达德利庞德元帅实在抹不开这个老司约翰迪尔担任地中海舰队司令的时候,庞德是他的参谋长的面子,捏着鼻子让他重返了现役。可是当时海军所有的高级职务都挤得满满的,只能先把他打发到了比利时,给利奥波德三世当私人顾问,负责权协调比利时和英法军队的作战联络。

    比利时投降后,凯斯爵士又回了伦敦,成了一个新部门联合作战指挥部的负责人凯斯因此有混了一个联合作战先驱的名头。这个部门名义是负责指挥陆海军协同作战的,但实际陆海军谁也不听他这个老古董了。这个职位只不过是个好看的花帽子。

    只不过,花帽子也有花帽子的用处。很快,就有急需镀金的皇亲国戚路易斯蒙巴顿看了凯斯的这顶花帽子。凯斯也就被以健康不佳视力减退为由免除了职务。约翰觉得,丘吉尔带他来参会,估计是想还1940年的人情1940年,身穿一身元帅大礼服,在下院演讲,要求张伯伦滚蛋的就是这位。

    “那么,参谋长,需要我做些什么呢?”听马歇尔介绍完情况后,约翰问道。

    马歇尔笑了:“不是我需要你什么。而是罗斯福总统想让你作为他的私人军事顾问,陪同他参加会议。总统对你去年在英国的表现印象非常深刻。我想他是希望你能在会议中发挥一点作用。”

    私人军事顾问?约翰还以为自己会作为军方代表,参加军事圆桌会议呢。原来是罗斯福看他和丘吉尔之间的那点关系了,所谓的军事顾问不过是个名头而已。

    但是这种事,为什么是马歇尔出面而不是史汀生来跟他沟通呢。按理说,白宫完全没有必要通过参谋部啊,走陆军部的行政系统就可以了啊。约翰隐约觉得,其中必然有什么猫腻。
………………………………

第一百二十五章 要不要改变历史

    大概是看出了约翰心中的疑惑,马歇尔紧接着又补充了一句:“本来这事应该由史汀生部长跟你谈的。但是他昨天已经送麦克阿瑟将军到菲律宾任去了。所以委托我来跟你沟通这件事。”

    听马歇尔这么一说,约翰顿时释然了。最近这段时间,麦克阿瑟在华盛顿可把白宫和陆军参谋部折腾得着实不轻。仗着自身的资历和麦氏家族在美国的影响力麦克阿瑟祖是苏格兰贵族,也是第一批乘“五月花号”前往新大陆的移民。他们家和英美两国很多大家族都有亲戚关系,罗斯福和丘吉尔都是他的远亲,他连罗斯福总统都不怎么放在眼里,更何况马歇尔这个后辈。

    约翰听说,麦克阿瑟一回国,就抛出了所谓的“橙色3”计划在美国的全球军事战略中,有着一系列以颜色命名的作战计划,分别针对不同的假象敌,综合起来叫“彩虹计划”。其中的“黑色”代表德国,“红色”代表英国,“绿色”代表墨西哥,而“橙色”则代表日,企图将包括海军亚洲舰队在内的所有远东军事力量都纳入由他主导的战略防御体系之中。

    为此,麦克阿瑟狮子大张口,不仅要了大批坦克、火炮、轰炸机等物资,还要求华盛顿向菲律宾增派1312名军官和至少18000名士兵。

    这些要求,当然不可能全部得到满足。约翰记得,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麦克阿瑟手也才只有134万人美军12万人,菲律宾陆军12万人,民兵11万人和108辆轻型坦克,35架17轰炸机和107架40战斗机。

    至于海军的亚洲舰队,那更不可能听他的了。虽然这支小舰队只有3艘巡洋舰、13艘驱逐舰、29艘潜艇、30多架水飞机和一支750人的海军陆战队,但司令官托马斯哈特海军将不仅比麦克阿瑟年长3岁,军龄也长6年,压根就不甩麦克阿瑟这个“有歇斯底里倾向的极端利己主义者”历史,哈特就是这么评价麦克阿瑟的。

    为此,桀骜不驯的麦克阿瑟可没少大放厥词。据说,他甚至公然在白宫怼了罗斯福,说:“如果我们在战争中遭到失败,当一个美国兵被敌人的刺刀刺进肚皮,被敌人的双脚踩在喉咙而发出最后的诅咒时,我希望他咒骂的不是我麦克阿瑟,而是你罗斯福!”把罗斯福总统气得脸色铁青。

    在华盛顿,史汀生算是少数可以勉强压制住麦克阿瑟的人之一。无论是年龄、资历、威望还是对远东情况的了解史汀生曾担任过多年菲律宾总督都在麦克阿瑟之。由他去送麦克阿瑟任,并亲自协调远东地区的美国陆海军关系,想来也是华盛顿当局的无奈之举。

    “史汀生部长临走前特意交代,这次的任务不是强制性的,但希望你慎重选择。如果接受的话,请务必牢记自己的身份,秉持一名美国陆军军官应有的立场。”马歇尔如实地将史汀生的意见转告给了约翰。

    在是否接受任务这个问题,约翰没有丝毫的疑虑。能够参加大西洋会议,亲眼见证大西洋宪章的签署,这么好的机会他怎么可以错过。这可比留在克莱博军营,风里雨里地敦促部队训练有意思多了。

    但是史汀生如此郑重其事的叮嘱,又让他有些困惑。啥叫一名美国陆军军官应有的立场?难道他还能帮“约翰牛”说话不成。

    “约翰,部长的意思是让你在遇到问题时,多想想怎么做才是最符合我们陆军的利益。”作为约翰的老级,内文斯部长适时地提点了约翰一句。

    原来是这么回事!内文斯的话让约翰眼睛一亮。一直以来,他都习惯性地将美国暂时不会参战和最终选择“先欧后亚”战略当成了理所应当的事。忘了这会儿,这些问题还存在不少争议呢。顺着这一思路,约翰立刻就明白史汀生和马歇尔想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了。

    历史,大西洋会议虽然进行的还算顺利,但各方之间仍然存在诸多分歧。尤其是刚才那两个问题,更是各方交锋的重点。

    从英国人的角度来说,让美国卷入战争当然是他们的首要目标。其次,他们还希望美国增加对其其的军事援助,并警告日本不要在太平洋地区采取进一步的“危险”举动。

    而对于华盛顿方面,他们即希望通过这次会议,鼓舞国人支持政府和军方对战争实施进一步干预目前国内舆论仍然坚决反对这样的政策,又不希望立刻卷入战争。

    其次,美国还希望英国政府公开确认没有参与任何秘密条约,尤其是涉及到领土问题的秘密条约,避免再次出现一战后美国被英法联合排挤出局的情况如今国内反战情绪严重,很大程度是因为人们都认为一战后,他们被英国和法国无耻地合伙欺骗了。

    另外,白宫还希望能安排一些英国战后偿还租借援助的条款,并解除其帝国优惠制度。该制度是在大萧条时期由英国政府制定的,旨在通过降低各成员国间的关税税率来鼓励英帝国间的贸易,同时保持对外来者的歧视性关税税率。

    在约翰的记忆中,在这些问题最终是美国人笑到了最后。丘吉尔毕竟是有求于美国,没敢太强硬,但他最后也留了个扣子,将会议的最终决议大西洋宪章的性质定为了不具有强制约束力的联合声明。

    约翰现在觉得闹心不是这些国与国之前的利益纠纷,而是自己到底该不该支持“先欧后亚”战略。

    从道理讲,“先欧后亚”战略是有一定合理性的。因为只要打败了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的失败就将变成一个时间问题。相反打败日本则不然,德国所拥有的科技水平和资源能力仍然会使战争充满变数。

    从美国的国家利益出发,将资源投入到欧洲地区所获得的战后收益,显然也远大于远东。而具体到陆军的利益,马歇尔和史汀生当然也更希望将欧洲作为主要战略方向。因为打败希特勒需要一场地面战争,陆军是绝对的主角。而在远东,唱主角的更多是海军。也就是说,只有“先欧后亚”,陆军才能正大光明地获得比海军更多的资源。

    但是,从约翰的个人情感角度来说,他当然希望美国能将更多的资源倾斜到对日战场。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他和德国人都没有啥深仇大恨。倒是小日本,和他两世的“祖国”都有血债。

    可是这件事应该怎么操作,他又能否凭借一己之力稍微改变一下历史的走向,为远东盟军争取到更多的资源,实在是个大难题。
………………………………

第一百二十六章 白宫家宴上的对话

    就在约翰进入马歇尔办公室的同一时间,白宫一层的小餐厅里,罗斯福夫妇正和刚从洛杉矶赶回来的二儿子杰米小詹姆斯罗斯福共进午餐,餐桌的话题自然离不开即将开始的大西洋会议。

    作为家里的长子,富兰克林与埃莉诺的第二个孩子,杰米继承了他父亲的魅力、精力和雄辩才能。20岁出头他就进入了罗斯福的幕僚团队,在1932年大选中担任过民主党马萨诸塞州竞选班子的负责人,甚至一度成为了总统秘书的热门人选。

    但是作为“总统”家的孩子,杰米总免不了要被公众和媒体“另眼相看”,各种非议让他的政治道路并不顺利。特别是当他以总统助理、海军中校的身份当时不到30岁随罗斯福总统到南美参加了美洲会议后,民众对他的负面感官更是达到了顶点。时代周刊甚至公开讽刺他为美国的第二总统。

    在舆论的压力下,杰米最后不得不暂时离开政坛,转行卖起了保险。但是很快,就又传出了他从商不到一年就狂赚100万美元的消息,让这个罗斯福家族的希望之星再次成为了舆论攻击的焦点。最后,杰米只能又离开了保险行业,窝在洛杉矶一家叫格得韦恩电影公司的小电影厂,靠玩西部片打发时间。

    当然了,罗斯福总统是不可能让自己的长子一直这么蹉跎下去的。这次与丘吉尔的会晤,恰好给杰米提供了一个重返政治舞台的机会。罗斯福打算让他陪同自己一起出席会议,以试探一下外界的反映。出于谨慎考虑,杰米这次并没有赋予任何官方身份。对外,他只是代替最近身体“不适”的埃莉诺随行照顾自己老爸的。

    “洛杉矶那边的事情都了结了吗?”罗斯福一边吃着内斯比特太太白宫女管家做的牛肉馅饼,一边问道。

    “放心吧,爸爸,都已经处理干净了,不会留下隐患的。”杰米当初选择去好莱坞,用的是“中隐隐于市”的策略。将自己置于好莱坞的聚光灯下,一方面可以避免被公众遗忘,一方面又使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处于公开透明的状态,让所有人都放心,不用去无端胡乱猜测。既然打一开始他就没打算在电影圈长待,那所有的撤退方案当然是早就准备好了的,不会留下任何把柄。

    “那就好。周,斯塔克部长跟我提起过,想让你重回海军服役,但是我答应。这件事还得再等等,现在有些为时过早。”罗斯福家族出过多位海军部高层罗斯福本人也担任过海军部助理部长,海军是他们在军界的基本盘。杰米作为罗斯福家族的成员,战时进入海军几乎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娃娃中校”事件,让罗斯福在这件事尤其谨慎。

    “我明白,爸爸。不过艾略特罗斯福的二儿子应该已经收到体检通知了吧,可以让他先去啊。”在政治经验方面,杰米远超同龄人,自然明白父亲顾虑的是什么。他很快就想到了一个解决方案,让自己的弟弟艾略特先去探探路。反正将来如果开战了的话,他们兄弟四个谁都跑不了,全得去战场走一遭。

    “别提了。那个混小子自己跑去报名参加陆军航空队了!都三十岁的人了,一点都不让人省心。”提到自己其他的三个儿子,罗斯福就一肚子不满意。

    二儿子艾略特简直是罗斯福家族的怪胎,连大学都没,还老在广播给自己老爸捅娄子艾略特是一名广播节目主持人,前不久因为在节目里替德国弗克飞机制造商说话,让罗斯福饱受政敌的攻击。三儿子小富兰克林是个花花公子,他和杜邦家小公主的结合,让罗斯福在与大财团的博弈中吃了大亏。至于小儿子约翰,虽然才刚大学毕业,但也是个不安分的主。前些年去欧洲旅行时,他居然把人家尼斯市法国的市长给打了。

    不过这话,一旁的埃莉诺听了可就不乐意了。“去陆军航空队有什么不好。艾略特从小就对飞行感兴趣艾略特和约翰、休斯都是一个飞行俱乐部的成员,在圈内也算是一个小有名字的飞行专家,你又不是不知道。你让他去当鱼雷艇艇长,还不如让他去干自己擅长的事情。”

    历史,艾略特在陆军航空队干得还真不赖,获得过美国空军奖章、荣誉军团勋章、空军荣誉十字橡树勋章以及法国荣誉勋章和戴高乐棕榈勋章。服役四年后就从尉晋升为了准将,担任了驻英国空军的司令。

    有意思的是,外界似乎也对头脑简单,说话直来直去,“完全不像是个罗斯福”的艾略特从某种程度来说,艾略特就是个技术宅格外优容。就算这个“伟人家的蠢孩子”犯了啥错,闹出了点啥笑话,一般也不去深究。战后,艾略特一直在飞行杂志担任编辑,出过几本关于自己父亲的书,还在60年代当选过迈阿密市的市长,算是罗斯福的几个儿子中活的最自在的了。

    “他要是一个人去报名我也就不说什么了。那小子鼓动了十几个人跟他一起报的名,都是他们那个什么飞行俱乐部的成员。”罗斯福继续说道:“现在连马歇尔都顶住不住,好几家都直接找到我这来了!”

    “那几家的孩子也都不小了,这事怎么能怪到我们艾略特头。”埃莉诺还是很护犊子的,“再说他们那个俱乐部之前又不是没有人参军。范德比尔特家的那个约翰,不是早就入伍了吗。”

    杰米当然知道艾略特他们那个飞行俱乐部的成员都是些什么人。这些人背后的家族哪一个都不好惹。但事已至此,他也只能连忙打起了圆场:“艾略特这时候能主动报名参军总归是件好事。回头我找他谈谈,让他多注意一点。有昆汀叔叔的事情在老罗斯福的小儿子昆汀罗斯福,一战时曾担任过战斗机飞行员,在战斗中被击落丧生,他应该知道轻重的。”

    罗斯福冷哼了一声:“他要是有范德比尔特家那小子一半的能耐,我还用操心这个。”

    杰米只比约翰小2岁,两人还是同一所中学的前后辈。虽然他不如两个弟弟艾略特和小富兰克林跟约翰熟,但也认识约翰很多年了。听自己老爸提起约翰,他也有几分感慨:“约翰这几年确实厉害。那生意做得,啧啧,老科利尼厄斯在世,也不过如此吧。”

    杰米自己心里清楚,别看他当年也曾在保险业呼风唤雨,但那都是借了自己父亲的势。他的那点本事到约翰可差远了,几乎没有可比性。

    “他可不只是做生意厉害。将来要是从政,那几乎是一定的,也是把好手。至少比你强多了。”在罗斯福这里,约翰成了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杰米没有说话,但心里难免有些不服气。他从小就跟在罗斯福身边耳濡目染,怎么会比不一个没有一点从政经验的约翰。

    “你别不信。这次纽芬兰的会议,他也会参加,担任我的私人军事顾问。到时候你就知道了。”罗斯福当然清楚自己儿子心里是怎么想的。在他看来,有约翰这个同龄人作为儿子的磨刀石,对杰米的成长也是件好事。
………………………………

第一百二十七章 选择约翰的理由

    “你让约翰做你的军事顾问?”虽然因为父亲对自己的轻视而感到有些不忿,但小詹姆斯更好奇自己的老爸这次为什么会选择约翰。“恩比克先生呢?”

    “只是临时的,恩比克还是我的军事顾问。只不过他心脏不太好,这次不能跟我一起去纽芬兰而已。”罗斯福故作轻松地说道。此刻,他还并不想让太多人知道,他在某些问题上与曾经的密友、“合众国最忠诚的战士”、前陆军第三集团军司令斯坦利恩比克发生了不小争执和冲突。

    “可是,为什么是约翰?”小詹姆斯还是有些不解:“我在洛杉矶的时候听沃森家的小汤姆说起过,他已经不在参谋部,去下面部队任职了。而且,他参军总共才不到两年吧,又没有受过正规的军事教育,能行吗?”

    “军方对他的能力评价还算不错。虽然论专业性,比他强的大有人在。但是,他身上具有一些别人没有的特质。这些特质对这次的谈判非常重要。”在选定约翰作自己的军事顾问之前,罗斯福当然少不了要征求史汀生和马歇尔的意见。既然这两位都没有反对,那至少说明约翰的军事素养还是能够应付这个差事的。

    “是因为那些英国客童吗?”埃莉诺也好奇地插嘴问道。去年开始的英国客童计划让范德比尔特家族基金会在英伦三岛赚足了声望。约翰作为范德比尔特家族的重要成员,在纽芬兰的会议上,无疑更容易得到英国方面的心理认同。有些事情由他去出面协调,有可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那只是一个方面。”罗斯福用餐巾擦了擦嘴:“之所以选择他,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他在与英国开展合作这件事上的态度,符合我们的需要。现在军方,无论是陆军还是海军,大部分高级军官都对英国人抱有相当的戒心,有些甚至还存在一定的敌对情绪。约翰是少数在这一问题上持开放态度的人之一。去年,他作为军事观察员去不列颠执行任务,干得很不错。英国方面,尤其是丘吉尔首相对他的评价很高。”

    说到这,罗斯福叹了一口气。他之所以会跟老朋友恩比克闹僵,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对方坚决反对进一步加深与英国的合作,认为这会导致美国过早陷入危险的战争。

    对于恩比克的这一立场,罗斯福并非不能理解。别说像恩比克这样曾经在一战欧洲战场浴血奋战过的军官了,但凡经历过那个时代的美国人,都不会忘记巴黎和会上,英国和法国人的背叛。

    一战时,美国往欧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付出了伤亡30余万人的代价,但最后却被英法联手排斥在了欧洲事务之外。别说成为全球新秩序的制定者了,连应有的战争红利都没分到多少。

    罗斯福的政治导师,力主参战的威尔逊总统也因此在国内受到了很大的非议。国会甚至拒绝批准美国加入由英法主导的国联,虽然这个国际组织是威尔逊最早提出和组建的。

    更为严重的是,从那以后美国民众都普遍失去了对英法等欧洲国家政府的信任。这也直接造成了,战后孤立主义在美国大行其道的局面。

    虽然目前,已有部分有识之士意识到不能因此噎废食。罗斯福主动参与国际事务,在未来的全球秩序架构中争夺更多话语权的主张,也获得了部分军方高层的支持。但是来自民间和军方的主流声音,还是给罗斯福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约翰这种与英国方面有着良好关系,又一贯主张多干预欧洲事务的军方后起之秀,就显得更加难得可贵了。再加上他背后还有史汀生和范德比尔特家族的力挺,罗斯福和马歇尔当然要将其作为重点培养对象。

    “另外,这小子很有远见,大局观非同一般。这也是我为什么说他比你强的原因。”罗斯福看了一眼小詹姆斯,继续说道:“现在,哪怕是马歇尔、斯塔克,他们的目光也都主要局限在眼下的局势上。赫尔和史汀生对战后的问题有一些设想,但并不清晰。能够真正着眼战后世界格局,通盘考虑问题的,除了霍普金斯,他还是第一个。甚至在有些问题上,他比我和霍普金斯看得都远。”

    如果约翰现在在场的话,他估计能羞愧得找个地缝钻进去。罗斯福之所以对他的“远见卓识”印象如此深刻,完全是因为他在前几次的考察报告里,不自觉地带入了前世的记忆而已。

    这年头,欧洲才是世界的中心,美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地位真心不高。虽然美国经济实力和工业生产能力确实不赖,但军事势力和政治影响力远比不上欧洲列强,只能窝在美洲大陆自己跟自己玩。在很多国家眼中,美国不过是个有钱的暴发户,美国的军队就是一帮民兵。而这都跟约翰潜意识里那个世界第一强国完全是两个概念。

    所以,当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