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937全球速递-第1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批英国人的那种家庭防空洞。”
“好主意,哈里。”罗斯福点头说道,“这玩意生产起来应该不难吧,约翰?”
“恐怕没用的,总统先生。”约翰说道,“重庆和伦敦不一样,那里的居民家里很少有足够的空间埋设防空洞。”
“没错。重庆是一座山城,而且挤满了从战区逃难过来的人。很多人连房子都没有,只能住简易的窝棚,根本不可能有庭院让他们埋设防空洞。”约翰的观点得到了戴维斯的支持。
“约翰,那你认为应该怎么办?难道放着那些可怜人不管吗?”霍普金斯反问道。
“我觉得,首先应该想办法,让日本人不能再这么肆无忌惮地对重庆进行长期疲劳轰炸。”约翰直接点出了问题的实质。他知道这恰恰是罗斯福和霍普金斯一直在有意回避的,但是他不在乎。无论是一陆军军官的身份,还是以休斯飞机老板的身份,他都有足够的理由这么做。
“这比较难办啊,约翰。”迟疑了一下,霍普金斯先开了口,“你知道的,无论是飞机还是高射炮,现在都很紧缺。陆军最后那点存货已经给斯大林了。”
“没错。而且那批货物中有相当一部分本来是计划调配给中国的。”约翰毫不客气地点破了事实真相。“我想这件事瞒不了多久,中国人很快就会知道的。我们不可能一边以确实没货为由取消原定的援助计划,一边又迅速宣布正将大批军火运往苏联。”
霍普金斯也叹了口气,“事实上中国的宋先生(宋子文)已经提出委婉的抗议了。他在今天上午提交了一份备忘录,敦促我们尽快履行今年6月份所做出的承诺。我正在头疼如何回复他。”
说着,他从房间的保密柜里去除了一份文件,交给罗斯福。罗斯福扫了一眼,没再说话。
根据白宫之前和民国政府达成的协议,美国将在1941年底前向中方交付350架战斗机、150架战斗机、720门37mm反坦克炮、600门75mm榴弹炮、120辆m3轻型坦克、100门3英寸大口径高射炮和1400门50mm**高射炮。但是两个月过去了,美方仅仅交付了44门75mm榴弹炮和100门50mm高射炮。
大家沉默了一会儿,约翰又开口了,“如果我们总是只给予中国非进攻性的援助,而迟迟不提供能对日本进行实质性打击的物资,这会让中国人产生一种错觉,认为我们只是在利用他们,消除日本对我们自己,以及英国和俄国的威胁。这是和我们将中国纳入《租借法案》范畴的初衷相违背的。”
“更重要的是,目前这段时间可能是我们向中国提供军火援助的最后时机。总统先生,我想大家心里都清楚,自从我们开始对日本实施禁运和经济制裁后,日本人实际上就只有两条路可走了。如果赫尔国务卿和日本特使的谈判取得成功,那当然最好。但是如果谈判破裂的话,他们势必会出兵南下抢夺那里的石油、橡胶等战争资源。到那时,我们和中国之间的海陆通道将会被暂时切断,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无法再为他们提供任何物质上支持。”
约翰说着说着开始激动起来;“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到那时中国政府会作何反应?因为没能按约定得到军火援助而对我们缺少信任感的他们,还会愿意帮助我们牵制日本人吗?如果愿意的话,缺少作战物资的他们又有这个能力吗?一旦几十万在华日军主力南下,中南半岛和菲律宾能守得住吗?”
罗斯福摘下夹鼻眼镜,用一块鹿皮擦了擦,又戴了回去。“当初是我批准将那批军火转交给莫斯科方面的。俄国人的局势很危急,他们更迫切需要这些东西。而中国人和日本人已经打了几年了,陆军的将军们告诉我目前的这种相持态势是继续保持下去。不过你刚才说的确实有道理,约翰,对中国的军火援助确实该加快速度了。”
说完,他就扭头对霍普金斯交待道:“哈里,你去和陆军部联系一下,让他们尽快落实与中国政府的军火援助协议。最起码,先向重庆方面提供一批战斗机和高射炮。”
“好的。不过……”霍普金斯有些迟疑地说道。他心里清楚,将这批军火物资转运苏联其实是他给罗斯福出的主意。在伦敦和莫斯科的见闻,让他自然而然地将德国人视为了主要威胁,潜意识里将把对英国和苏联的援助摆在前面。至于他从没去过的中国,当然就只能被排在最后了。
罗斯福刚才的话,等于是把他之前犯的错误扛到自己身上了。这种情况下,他是不应该再说什么的。不过犹豫再三,他还是忍不住提醒了一下罗斯福:“这会不会刺激到日本人,影响赫尔国务卿的谈判?”
对于霍普金斯的这个顾虑,约翰早有准备。事实上,熟知目前美**工生产情况的他,打一开始就没想过现排队等货,截英国佬的胡才是他的首选。“这个好解决。上个月我们刚往新加坡的帕瓦西尔将军(英国陆军中将,马来亚总司令)那里送了一批军火。我记得其中就有120架飞机和200门50mm口径高射炮。我们可以让英国人先把这批物资匀给中国,之后我们再补给他们。”
“这个主意不错!”霍普金斯立刻就领会了约翰的意思,“这样一来,既能让中国人早一点拿到援助物资,同时也可以避免刺激日本人。就算他们有疑义,我们也可以推到英国人身上。我想英国人会愿意帮这个忙的。”
“很好,哈里,把它记下来。稍后我会亲自和丘吉尔首相沟通这件事。”罗斯福满意地为这件事画上了句号。“时间不早了,摩根索(财政部长)还跟我约了四点钟见面呢。哈里,谢谢你的下午茶。埃德加,你的报告很有意思。还有你约翰,这件事干得不错。有时间我们再好好聊聊。”
………………………………
第一百四十五章 比尔德尔与小肯尼迪
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一向是约翰推崇的做事方式。戴维斯和菲利普他们都是在白宫工作多年的老手了。在了解了约翰的计划框架后,他们很快就轻车熟路地将各种具体细节安排填充了进去,压根就不要他操心。就连约翰唯一比较担心的,与比尔德尔上校之间的沟通,也比他之前想象的要顺利。
按理说,约翰和比尔德尔以前从没有过交集,海军、军之间的那些小矛盾也牵扯不到他身上,这次去见对方又是有罗斯福亲自交代的公事,应该没啥好担心的。
但偏偏,最近凯泽造船厂那边因为抢夺护航航母订单的事和英格尔斯造船厂(英格尔斯是o年代后才转型生产军用船舶的,之前是以商船制造为主)生了一些冲突。据说,英格尔斯的一名重量级董事因此被气到心脏病作,送进了医院。而这名心脏不太好的董事先生,恰恰就是比尔德尔上校的亲爹。
约翰知道,比尔德尔肯定对自己凯泽造船厂股东的身份一清二楚。对方要是想乘机刁难他一下,使两个小绊子,他也完全能够理解。易地而处,如果有人把他亲爹气住院了,约翰也绝对不会放过对方。
况且,比尔德尔上校是完全有能力、也有底气让约翰吃这么一个哑巴亏的。和戴维斯、菲利普他们这些技术性幕僚不同,手里掌握着白宫与海军日常信息沟通渠道的比尔德尔,实际上扮演着罗斯福在海军代言人的角色。别看军衔和约翰一样,他可是真正横跨军政两届的大人物,权势和影响力比约翰高的不是一点半点。
举个简单的例子,自从o年月,美国密码专家弗里德曼成功破译日本最高等级外交密码(后来这套破译系统被统称为“魔术”系统)后至今,全美国只有十二个人有资格阅读这些情报,而比尔德尔上校就是其中之一。
除了这十二个人(另外个人分别是:总统罗斯福、国务卿赫尔、军部长史汀生、军参谋长马歇尔、海军部长诺克斯,海军作战部长斯塔克、总统特别顾问霍普金斯、军作战计划局局长内文斯,军情报局局长史特朗,海军作战计划局局长特纳,海军情报局局长迪威尔金森)外,就连麦克阿瑟、金梅尔这种级别的大佬都没资格。
就算是在工商界,约翰和比尔德尔比也只是在财富数量上占有一些优势。在某些特定领域,比如军工、造船、钢铁、能源、海运等,比尔德尔上校的分量都比他重得多了。所以,比尔德尔要真想拿捏一下约翰,为自己的老爹出口气。只要不是太过分,约翰都只能忍了。
事实上,虽然觉得点冤得慌,但约翰在去见比尔德尔之前,还是做好了替凯泽背黑锅的准备了。谁让他从凯泽那里赚到钱呢。
熟料,这次与比尔德尔上校的见面,居然还挺顺利。虽然对方好像很忙的样子,冷着个脸和约翰谈了没几分钟,就把他打走了。但约翰所要的东西比尔德尔上校还是都给了,另外还安排了一个年轻的海军上尉负责对接具体事务。
有这种结果,约翰已经很满意了。人家亲爹都被气住院了,怎么可能还笑脸相迎。比尔德尔要是真和约翰相谈甚欢,那也太虚伪、阴险了。这种人,他可不敢与其多打交道。
有了海军、新闻办和特勤局专业人士的协助,大约晚上点多钟,约翰就把整个计划都做好了。把计划报告往霍普金斯那里一送,他正准备下班。却被告知,所有与这次会议相关的保密和情报工作都已经由白宫情报协调办公室接手,也就是说他还要得把报告给多诺万那边送一份。
本来这种事,让交给白宫信使去做就可以了。不过,约翰还是决定亲自去多诺万那一趟。一来算算日子,史汀生也该从菲律宾回来了,可是迟迟都没听到消息。约翰想找多诺万打听打听,别是在远东那边出了什么变故。
二来,今天他刚在罗斯福那里截了英国人的胡,接下来操作的事还得请多诺万帮忙。历史上,英国佬在缅印战区可没少赖账,中国远征军吃了不少亏。别到时候上面说得好好地,下面一顿坑蒙拐骗落实不了。多诺万不是已经在新加坡布了点吗,可以请他安排人跟踪一下物资转运的落实情况。
心里正琢磨这一会儿怎么和多诺万说这事,在白宫的走廊里,约翰就迎面遇到了一个怒气冲冲的海军上将。而比尔德尔上校则紧跟在这个长了个大鹰钩鼻的上将背后,试图劝说着这什么。看样子,他们似乎是刚从罗斯福总统办公室出来。
可能是觉得约翰行礼满了点,那名上将还瞪了约翰一眼,然后才从他身边走过。约翰在脑海里过一遍,这家伙应该就是现任美军太平洋舰队司令官金梅尔上将。不过这会儿,这个倒霉蛋(再过几个月,这个上将就要成为珍珠港事件的替罪羊了)来白宫干什么?
带着满肚子的疑问,约翰驱车来到了多诺万位于海军山顶e大街的办公室。
“这种小事,还要你亲自跑一趟”多诺万接过文件,奇怪地问道。
“顺便而已,正好我还有些事想问你。”这段时间,约翰没少和多诺万见面。两人的关系比之前在伦敦的时候又进步了很多。
“你先等会儿,我这边正好有个人要让你见见。”说着,多诺万就吩咐门口的秘书:“去隔壁把约瑟夫叫来。”
“约瑟夫,哪个约瑟夫?”约翰一边送着领带,一边好奇地问道。
没过一会儿,只见一个身材高大的小伙子推门走了进来。不是别人,正是老肯尼迪的长子,未来那位肯尼迪总统的大哥――小约瑟夫…肯尼迪。
“约瑟夫,好久不见。”约翰惊喜地拥抱了他的这个小兄弟。去年在从英国回来的船上,他曾经想忽悠小肯尼迪去搞心理战。还让对方在自己那篇有关心理战的报告上署了名。
“你怎么会在比尔这里?”约翰惊喜地问道。当初那篇报告交上去后,一开始反响还不错。军情报局局长史特朗还专门找他咨询过这事。可是随着他去第师任职,这事就满满没了消息。没想到一转眼,这小子跑到多诺万这儿了。
“父亲还是不同意我去参军。正好多诺万先生这里要人,我就过来了。”小肯尼迪笑着说道。
“你之前搞得那个什么心理战我觉得挺有意思,史特朗那边不识货,我就把约瑟夫弄到我这来了。”多诺万也开口解释道,“真好你刚才的那个计划也涉及到这方面的内容,我就把他叫过来一起研究研究。”
约翰点了点头,老肯尼迪毕竟在英国干了这么些年大使,欧洲还是有些人脉的。小肯尼迪去不了军,到多诺万这边也不错。反正等战略情报局一成立,多诺万手下的这些人也就都自动转成现役军职了。小肯尼迪在他这,更能挥作用,总好过去做轰炸机飞行员。
想想还真有意思,霍普金斯随手布置给他的这个小任务,竟然让他和戴维斯、小肯尼迪又重新碰到了一起。
………………………………
第一百四十六章 两个憋屈的上将
在于小肯尼迪的交流中,约翰发现他在分别的这段时间,没少研究心理战方面的内容。不仅对约翰此次计划中的一些要点心领神会,还很快就在此基础上又设计了几个诱导德日间谍机构的小花招。
看来,这小子还真有点搞情报工作的天赋。否则多诺万也不会放心,让他这么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独挡一面,担任一个部门的负责人。
当小肯尼迪离开多诺万办公室的时候,约翰不由地在心里感慨:“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句老话用在他身上还真合适。与上次见面相隔还不到一年,这个曾经的阳光大男孩就已经褪去了身上的那一丝天真和青涩,变得更加沉稳、自信起来。
“小约瑟夫变化还真大。”约翰对多诺万感慨了一句,“我认识他的时候,他才十五六岁。整个夏天都泡在飞行俱乐部,跟在我们屁股后面摆弄飞机。一转眼,他都已经能独挡一面了。”
“这小子是快好材料,但离独挡一面还差的远呢。”多诺万递了一杯咖啡给约翰,“不过他老子亲自找上门来了,我也不好推辞。你也知道,之前伦敦那件事,你我多少欠他一个人情。”
约翰点了点头。当初,老肯尼迪可以说是被约翰和多诺万联手给坑了。他俩一手炮制的大使馆间谍案,让这位一度是总统大红人的驻英国大使不得不黯然回国,至今仍赋闲在家。
不过老肯尼迪也算光棍,明知道多诺万使了坏,也没哭没闹,乖乖服软认输。事后为了给几个儿子铺路,他还主动找多诺万缓和了关系。所以,看在他这么守规矩的份上,多诺万无论如何都得给小肯尼迪一些关照。
想想小肯尼迪也怪不容易的。自己老子彻底失了势,作为家里的长子,大学刚毕业没两年就不得不站出来,背负起整个家族的期望和重托。要知道,华盛顿政坛可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老肯尼迪当年的也曾有过不少政敌。虽然人家未必会干出欺负小辈这么没品的事,但没有长辈们护佑的小肯尼迪要想出头实在是有些难度了。
想到这,约翰不由地有些心软了。当初在飞行俱乐部,小肯尼迪年纪最小,但既聪明又听话,很讨大家的喜欢。约翰也不想看到这么一个乖巧、阳光的孩子过早被黑暗的政治侵蚀,“让他把刚才提的那几点建议归纳一下,加到报告里吧。”
“你倒是好心。行吧,我来安排。”多诺万秒懂了约翰的意思。其实小肯尼迪刚才提到的那几点,与约翰的整个计划并没有太紧密的联系,充其量也就是由此衍生出来的附属行动。本来这些是没有必要出现在呈报总统的报告中的。
约翰这么做,是在给小肯尼迪机会,让他的名字能够出现在总统眼前。也许一次两次没什么效果,但次数多了,总能在罗斯福那混个眼熟。让总统不至于完全遗忘了鞍前马后为他服务多年的老肯尼迪,还有这么一个儿子。万一哪天罗斯福就突然记起了这段香火情呢。
安排好了小肯尼迪的事,多诺万突然想起来了,“对了,你之前说有什么事要问我来着?”
“也没啥大事。就是想问问史汀生叔叔啥时候回来。按理说应该就是这几天啊。”
“他已经回来了,不过有些事,要在夏威夷耽搁两天。怎么,你找他有事?”
“夏威夷?”约翰突然想到了出现在白宫的金梅尔上将。“那边怎么了?我今天还在白宫见到金梅尔海军上将,他的情绪似乎很不好。”
“能好才怪呢。”多诺万说道:“马歇尔和斯塔克把夏威夷绝大部分的重型轰炸机都调给麦克阿瑟了。不光是金梅尔,肖特那边也炸锅了。史汀生在那灭火呢。”
约翰不由得为肖特和金梅尔两个倒霉鬼默哀了一下。珍珠港事件,他俩确实有一定责任,但板子也不能完全打在他们身上。因为无论是白宫,还是陆海军高层对夏威夷方面的重视程度都严重不足。
和历史上一样,珍珠港在遭遇偷袭前,就像是一个被美**政高层遗忘的角落。似乎没有人相信那里会首先遭到攻击。整个年,夏威夷陆军和太平洋舰队非但没有得到加强,反而不断地被削弱。
如今,无论是马歇尔还是斯塔克都在全力鼓吹“先欧后亚”战略,美国的战争物资正源源不断地运往与希特勒殊死战斗的英国和苏联。即便是在太平洋方向,麦克阿瑟和哈特上将(亚洲舰队司令)的优先等级比肖特和金梅尔要高,因为那里离日本人更近。
本来就舅舅不疼、姥姥不爱,分不到什么好东西。好容易弄到点重型轰炸机还转眼被抢了个精光,也难怪肖特和金梅尔要火冒三丈呢。这也太欺负人了,虽然我俩都是临时上将,也不能也太拿村长不当干部不是。
虽然在约翰看来,这些重型轰炸机放在夏威夷和菲律宾差别不大,反正最后都成为日本人盘里的美味佳肴。唯一的区别就是跑到菲律宾要更远一点,费的油也更多。真是可惜了这些休斯飞机公司出品的b…(想来想去,还是将“解放者”的编号给了d轰炸机。谁让联合飞机已经被休斯飞机合并了呢),还不如都拿去支援中国呢。
但是两个上将闹起来,也够马歇尔和斯塔克喝一壶的。肖特就不说了,跟随大红一师在法国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从连长、营长、团长、师长、军长一级级爬上来的老将。年前,马歇尔就跟肖特在菲律宾共事过,那时候他的军衔和没肖特高呢。好在陆军还有一个史汀生还能压得住他。
金梅尔就不一样了。名义上,他可是同海军部长诺克斯、作战部长斯塔克、大西洋舰队司令官欧内斯特…金并称海军四巨头的人物。就算亲英斯塔克再怎么认为大西洋比太平洋重要,也不得不把他召到华盛顿来聊一聊。
约翰估计,可能是斯塔克压不住金梅尔,海军部长诺克斯又没有史汀生的那种威望(出版商只是个出版商,一天海军都没干过),所以才不得不由罗斯福出面,来给“缺乏大局意识和整体观念”的金梅尔进行一番“三讲教育”。
说实话,约翰一直都很不理解,斯塔克到底是哪根筋不通,对帮助英国佬这么上心。他难道不知道,先欧后亚的后果就是将战争主导权拱手让给陆军吗?
………………………………
第一百四十七章 海军撕逼大战
约翰不知道当天下午,罗斯福和金梅尔谈了什么。但是显然,斯塔克把罗斯福搬出来压制金梅尔的策略并没有奏效,反而引起了这位海军上将的剧烈反弹。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海军高层内部就爆发了一系列激烈的冲突,甚至险些影响到了即将举行的大西洋会议
对于金梅尔这个人,约翰的感官有些复杂。记得前世的历史曾这样评价他的:一名出色的海军军官,在海军历史、战术和战略方面有着渊博的知识。但是缺少创造性的智慧火花,为人刻板而缺乏幽默,习惯于在细节上花费大量时间,也过分注重事务的外表。熟悉他的人都说,他是一个值得称赞和尊敬而不值得爱戴和不容易相处的人。
据说,金梅尔办事严谨、自律、勤奋、对下属要求严格是出了名的。他那间28平方米的办公室,令人不可思议的整洁和空荡,各种摆设和家具极少。太平洋舰队有这样一个传言,你可以在漆黑的夜晚摸进金梅尔的办公室,并能在精确的地点准确地摸到一本书或者一支铅笔。
在和平时期,这种风格的军官是很受高层认可的。诺克斯就曾这样公开夸奖过金梅尔:“在穿海军军装的人中,几乎再也找不到比他更有觉悟、更努力工作、更爱国和更真诚的人了,他是很值得他的军官们对他忠诚的。”
而这,也是金梅尔能一举胜过其他31名同级或者更高级别的竞争对手,成功入主太平洋舰队的原因。但是,诺克斯和其他海军大佬们都忘了一点,所谓严谨、认真、勤奋、一丝不苟,恰恰是一个参谋长或者参谋才应该具备的素质。在战争年代,作为一支庞大舰队的指挥官,缺乏变通和创造性思维是很致命的。
更糟糕的是,金梅尔这种性格的人,一旦认起死理来,是谁都拦不住的。罗斯福都不行,更何况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