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937全球速递-第1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总统先生确定自己要走着登上威尔士亲王号吗?”虽然这个问题,刚才在丘吉尔那已经反复确认过了,但怀南特还是又问了一遍。
“我很确定。事实上,小詹姆斯跟我说过,总统在波托马克号上已经私下练习过好几次了。”约翰不得不再次给出了明确的答复。
关于罗斯福总统如何登上“威尔士亲王号”这个问题,此前美英双方已经沟通过多次了。作为一国元首,罗斯福显然不能跟约翰一样,乘快艇过来,再沿着舷梯爬上“威尔士亲王号”。
两国外交部门和海军方面沟通的最终结果是,一艘美国“本森”级驱逐舰成为了总统的摆渡船。因为这艘驱逐舰的舰桥与“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的主甲板高度正好平齐。届时只要搭一块跳板,总统就可以从舰桥直接登上“威尔士亲王号”。
现在的问题是,罗斯福总统拒绝乘坐轮椅,执意要拄着拐棍自己步行登舰。他的理由很简单,架起一条临时性的便桥很容易,他也完全可以坐在轮椅里,被庄严、舒适地推过去。但是这样一来,他只不过是个行动不便的可怜人。而步行登舰却能向英国人展示,他以及他所代表的美国人民有足够的意志力来打赢这场世界战争。
这个设想当然很好,但操作起来却很有难度。正常人在通过跳板的时候,都难免会因为海浪的起伏和海风的影响的步履蹒跚,更何况罗斯福这么一个残疾人。
据约翰所知,罗斯福在平地上也只能拄着拐馆一条腿一条腿地往前挪,一步只能走几英寸。这万一要是出个意外,把总统摔到了,那可就是装逼不成,成那啥了。不过罗斯福自己倒是信心满满一再坚持,就连丘吉尔也劝不住。
“上帝保佑,希望明天早上不要再起风。”怀南特望着波涛翻滚的海面,不由地叹了一口气。
“但愿如此吧。”约翰也感慨了一句,能把自己逼到这种地步,伟人和一般人还就是不一样啊。
………………………………
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人物的交锋
返回“奥古斯塔号”巡洋舰,向罗斯福和霍普金斯做完汇报,约翰的首次外交使命算是告一段落了。接下来的“大西洋会议”,他充其量也就是个打酱油的角色。
当晚的欢迎晚宴,他倒是能去混一顿有烤鸡、煎鳕鱼、芦笋、莴苣和香草冰激凌的大餐。之后的茶会,他是肯定没资格参加的。至于接下来的正式会议,他更是连边都沾不上。霍普金斯给他的任务,是去旁听军方圆桌会议的预备会,并形成报告供罗斯福参考。
说实话,约翰对这种无聊的会议毫无兴趣。真正能拿主意的军方大佬,,马歇尔、斯塔克都陪着罗斯福和丘吉尔讨价还价去了。所谓的军方圆桌会议,不过是一帮参谋军官们聚在一起,探讨一些合作的技术性问题。可是上面大佬连合作基调都还没定下来,地下的参谋又能谈出些什么呢。
好在霍普金斯还算有良心,给了约翰一个去“威尔士亲王号”参加弥撒仪式的名额。让他好歹也能在这种注定要载入史册的“大场面”中露个脸,也不枉了在白宫忙前忙后大半个月。
第二天,约翰特意起了个大早,刮了脸,穿上订制的军礼服,登上了前往“威尔士亲王号”的“摆渡船”。也许是怀南特大使的祈祷起了作用,经过了几个阴冷的大风天之后,今天阿金夏海湾的天气出奇的好,阳光明媚、风平浪静。金色的阳光照射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耀得约翰睁不开眼。
随着几声汽笛声响,约翰他们乘坐的驱逐舰把它的舰桥正对着“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缓缓地靠了上去。很快,一座从舰桥通往“威尔士亲王号”主甲板的跳板就搭好了。罗斯福身穿蓝色外套,头戴灰帽子,撑着一根手杖,倚着他的儿子小詹姆斯,蹒跚着走上了跳板。
此刻,海湾里一片平静,但是两艘军舰还是在低浪中微微晃动。罗斯福蹒跚地走在跳板上,费力地把一条腿往前拖,然后再挪另一条腿。每跨一步,罗斯福都会来回摇晃。两艘军舰上的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看着罗斯福在跳板上缓慢地移动。
当罗斯福的右脚踏上了“威尔士亲王号”的甲板时,丘吉尔主动上前行礼,并伸手扶住了他。铜管乐队随即演奏起《星条旗永不落》来。这一刻,约翰突然醒悟过来,罗斯福和丘吉尔这两大巨头刚刚完成了一次无声的“交锋”。
丘吉尔之所以要请罗斯福亲自登上这艘带着战争“创伤”的战列舰,在大炮底下参加这次宗教仪式。无疑实在向罗斯福、向美国人宣扬他们战斗到底的不屈精神。他是想要用这种精神去感染罗斯福。丘吉尔是在使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包括传说中罗斯福的宗教倾向,去影响罗斯福的情绪和决策。
而罗斯福坚持要步行登舰,无疑是在用自己的意志去回应丘吉尔。他在告诉丘吉尔,美国会坚定地支持英国,但是也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原则。英国人可以从美国获得援助,但是他们的表现必须配得上这份“投资”。
“走了,约翰!”约翰正咂摸着其中的滋味,杰罗在他背后推了一下。作为刚新鲜出炉的陆军参谋部作战部部长,杰罗也是此次会议的参与者之一。之后几天,他会和约翰一起参加军方圆桌会议。只不过一个是谈判的主力,一个仅仅是个旁听者罢了。
“好的,伦纳德。”约翰定了定神,发现他的白宫同僚们都已经登上了跳板,连忙快步跟了上去。等他再次踏上“威尔士亲王号”的甲板,被安排好的摄影师已经一拥而上,用照相机记录着罗斯福和丘吉尔握手的画面。
机会难得,约翰一溜小跑,挤到了两位“巨头”的背后,和同事们一起充当一回光荣的“背景板”。也许有一天,我也能在历史教科里露个脸呢,约翰美滋滋地想着。貌似,历史上罗斯福和丘吉尔的这张合影还是挺有名的。那些历史学家还给它起了个名字――“交班仪式”。
约翰不清楚,当丘吉尔看到,后人将他与罗斯福的这次握手解读为英美两国关于世界领导权的交接仪式时,会作何感想。但是约翰知道,就目前而言,这张照片很可能是丘吉尔此行最重要的收获之一了。
熟知历史的约翰知道,罗斯福这次既不可能同意对德国人开战,也不会答应给日本人一个所谓的最后通牒。满怀期待的丘吉尔,最后只能带着一个似是而非的《大西洋宪章》回去。
但是,一个美国总统,一个英国首相,乘坐战舰在大西洋上会面,面对面地讨论如何面对这张战争。当这次会议被公之于众的时候,这张照片本身的威力就已经足够了。
“你平生的日子必无一人能在你面前立得住。我怎样与摩西同在,也比照样与你同在。我必不撇下你,也不丢弃你。你当刚强壮胆……”
在牧师的引领下,罗斯福、丘吉尔、英美两国的官员、将军们开始为英美两国人民,被侵略各国的伤病员、俘虏、以及那些被迫背井离乡、无家可归和失去亲人的人们祈祷。
随后,在尾甲板上集合列队的水手,开始唱起了《啊上帝,我们自古以来的救主》和《前进,基督的士兵们》。这些古老的赞美诗,在露天,在长长的炮筒下,在甲板上回荡。
这一刻,庄严、肃穆、神圣的宗教气氛笼罩着“威尔士亲王号”。有那么一瞬间,约翰甚至有了一种错觉,仿佛英美两国已经成了亲密的战友,即将携手走上反法西斯的战场。
祷告结束后,大家都久久没有说话,也没有移动。约翰瞥见丘吉尔竟然在悄悄擦拭眼角的泪水。这是在向罗斯福施压吗?约翰把目光投向罗斯福,想看看罗斯福怎么接招。不过由于角度的原因,他看不清楚总统先生脸上的表情。大家就这么略带尴尬的静默着。
突然,一名年轻的英国水兵们打破现场几乎凝固了的气氛。这个胆大包天的家伙竟然擅自离开了队列,掏出藏在制服里的相机,要给罗斯福和丘吉尔拍照。经验丰富的罗斯福立刻抓住了这个转瞬即逝的机会,抢在值日军官喝阻之前,微笑着向那个冒失鬼挥手致意。
然后,局面一下子就失控了,罗斯福他们面前一下子出现了几十架照相机。年轻的水手们笑着,欢呼着,在这两个大人物周围挤成一团。现场瞬间就变成了一场“粉丝见面会”。
约翰好笑地看着被水手们簇拥着的罗斯福和丘吉尔。他头一次感觉到,这些大人物之间的交锋,还真有意思。
………………………………
第一百五十五章 没有意义的会议?
“约翰,上面到底什么时候能给出个明确的基调?”趁着中午休会的时候,杰罗悄悄地拉住了约翰,“早知道是这种无聊的会议,我还不如去路易斯安娜看演习呢。”
大西洋会议已经进行到了第三天,杰罗他们所参加的军事圆桌会议至今没有产生任何重要的结果。因为参加会议的两**官事前都没有准备议事日程,也没有预先通过海底电报交换过意见。
英国的三军参谋们在会议桌的一边坐下,原本希望讨论一些重大战略问题。但是美**方人员并没有得到罗斯福总统的授权,去讨论两国原有协议以外的任何军事合作事项。他们所感兴趣的是苏德战争对租借法案优先考虑项目的影响和生产和运输进度的问题。
所以,在罗斯福和丘吉尔一直没有就一些关键问题达成一致之前,杰罗他们这些参谋军官每天只能把时间花费在互相扯皮上。
“针对日本的问题基本已经有结论了。威尔斯和卡多根他们起草了一个致日本政府的平行邮件,在总统和首相那里都已经通过了。”约翰扫了一眼四周,小声地对杰罗说道。
“不过丘吉尔只是首相不是国家元首,他们的那封信函还需要国会和国王的批准。而且,听说他们还准备让荷兰女王也给日本人发一封一模一样的……”作为罗斯福总统的陆军顾问,约翰除了白天参加军事圆桌会议,晚上还要和其他白宫幕僚们一起参加由霍普金斯召集的内部情况分析会,对会议的进展情况比杰罗知道得要多得多。
“这个信函的态度较之前有什么变化吗?”杰罗对外交程序上的问题不感兴趣,他只想知道罗斯福给日本人划下的新红线在哪。
“第一,日本在西南太平洋上任何进一步的侵犯都将造成迫使美国政府发措施的一种局势,即使这些反措施可能会导致美国和日本之间的战争。”
“第二,倘若任何第三国由于这些反措施或因对这些反措施给以支持而成为日本侵略的对象,美国总统将意欲要求国会赋予权利以援助该第三国。”
约翰将美英荷政府即将发往东京的电文内容告诉给了杰罗,那些拗口的外交辞令让他在转述的时候感觉有些费力。
“第三呢?”杰罗问道。
“没有第三了。”约翰耸了耸肩,“一共就这两条。”
“就这个?”杰罗吃了一惊,“英国佬冒了那么大风险跑过来,就只得到一个连通牒都算不上的警告信?”
“我也很吃惊,丘吉尔居然同意了。真不知道他会怎么说服议会和其它内阁成员。”约翰也很奇怪罗斯福到底用了什么招,能迫使丘吉尔作出如此巨大的让步。
要知道,日本海军可不是仅靠潜艇撑门面的德国海军。一旦开战,他们的舰队足以击沉和俘获印度洋、太平洋上所有的英国商船,切断英国本土与广大殖民地之间的生命线。如果美国不能帮他们震慑住日本的话,那对英国来说是非常致命的。
据约翰所知,连罗斯福自己都曾考虑过是否采取一个更加强硬的立场。但是在这么重要的一个问题上,丘吉尔偏偏很干脆的让步了,他葫芦里卖得到底是什么药?
约翰是猜不透那些大人物的心思,而杰罗是压根就不想在这方面费脑子,他更关心的是,“那就是说,英国人在会上提出的制定西南太平洋联合防御计划的事没戏啦。”
在今天上午的会议上,有一名英国陆军中将提出了一个建议:在新加坡召开一次由英、美、荷、澳四国参加的军事会议,共同制定一个西南太平洋的联合防御计划。包括杰罗在内的很多美**官都对此很感兴趣。
“肯定没戏。”约翰很确定,历史上并不曾有过这么一个会议和联合防御计划。“不过,摩根将军的这个思路是对的,多国合作制定联合作战计划是必然趋势。”
与杰罗等其他同僚们不同,约翰对所谓西南太平洋联合防御计划没什么兴趣,他更感兴趣的是这个建议的发起者英国陆军中将弗雷德里克摩根。原因很简单,历史上就是这个家伙设计了登陆诺曼底的“霸王”计划。
前世,约翰曾经在不止一本回忆录里见到过对这位英国陆军中将的描述。早在卡萨布兰克会议的时候,摩根就奉命成为了盟军最高司令部的组建者,并被视为该司令部参谋长的不二人选。
但是艾森豪威尔上任后,却坚持要让史密斯当参谋长,而让摩根去给史密斯当副手。对于这个任命,很多人都为摩根打抱不平,认为他不会接受这一职务。但是摩根却愉快地接受了,并表示不在乎职务高低,只求能为战胜法西斯尽力。
这些记载,都让约翰对摩根心生好感。这两天接触下来,他也发现摩根不仅极具战略眼光摩根现在就已经在着手制定反攻欧洲大陆的“围歼”计划了,该计划可以说是“霸王”计划的蓝本之一,而且为人也很谦和,非常好相处。约翰觉得,也许将来他和摩根能成为不错的朋友。
“这真是一次毫无意义的会议。”杰罗忍不住向约翰抱怨道,“我们跑到这来,就是为了讨论什么时候能交付15万支步枪,或者能投入多少护航力量,好让30还是50艘英国驱逐舰从大西洋航线解放出来吗?”
“不,伦纳德。英美两国政府和军方的领导人坐到一起,共同讨论对付法西斯的问题,这本身就是一次胜利。你说对不对,摩根将军?”约翰后面的那句话,是对着刚拎着公文包从会议室走出来的摩根中将说的。
“没错,杰罗将军、范德比尔特上校,这是一次伟大的胜利。”摩根彬彬有礼地对回应道,“但是我们仍需要继续努力,争取能有更多、更大的胜利成果。”
“您说的对,将军。”约翰用手指了指天花板,“而且,我相信某些胜利果实很快就要成熟了。”
此时从此刻,就在他们上一层舱室的会议室里,罗斯福和丘吉尔关于大西洋宪章八项原则的谈判已经到了最后关头。约翰相信,当这份改写了人类历史的纲领性文件与大家见面的时候,会让全世界都大吃一惊的。
………………………………
第一百五十六章 最好的广告
与约翰简单聊了一会儿,摩根中将就彬彬有礼地告辞离开了。他一走,杰罗就拽着约翰的胳膊小声问道,“你跟那个英国佬很熟吗?”
刚才约翰与摩根的闲聊的时候,杰罗一直怀疑他俩是老相识。因为按照军衔对等的军方外事准则,一个上校见到外军的高级将领,不立正敬礼也就算了(“奥古斯塔号”上高级军官太多,私下场合一般不要求行礼),最起码的礼貌和尊敬还是要有的。
哪有像约翰这样的,不但主动跟人家搭讪,交谈时语气、用词也很随便,摆明是把自己放在了和摩根平等的位置上。如果他和摩根不是老熟人的话,对方完全没有必要对一个小上校这么客气。
“不算太熟。也就是这次开会才认识的。”约翰挣开了杰罗的手,“不过会下和他聊过几次。摩根这个人还不错,身上没有那种贵族的傲气。”
“啧啧,总统顾问就是不一样。”杰罗半是调侃半是羡慕地说道。在他看来,摩根中将肯定是看在约翰是罗斯福陆军顾问的份上,才会无视军衔的差距,屈尊与其结交。
“跟这个没关系,是弗里曼上将牵的线。”约翰矢口否认道。
“威尔弗里德…弗里曼上将?”杰罗更诧异了,“你跟他?”
摩根中将不过是英国陆军司令部的一名高级参谋(战争初期,摩根曾在皇家陆军第一装甲师担任一个作战群的指挥官,敦刻尔克后一直在陆军司令部任职,1942年10月才下放担任皇家陆军第1军军长),约翰能和他结交,杰罗还不算太吃惊。
弗里曼上将可是英国皇家空军的二号人物,是在他们头上那层和马歇尔、斯塔克、阿诺德、迪尔、庞德一起陪罗斯福、丘吉尔开会的顶级军方大佬。约翰怎么会和他有交情呢?
“39年,他率领采购委员会代表团来美国采购军火的时候我们就认识了。”约翰知道不把这个问题解释清楚的话,杰罗回去不知道会怎么胡猜呢,“你也知道他除了皇家空军副总参谋长,在政府里也有个职务――飞机生产部部长。所有和飞机研发、生产、采购有关的事都归他管。”
“我想起来了,他们拿到的那几批援助飞机里有不少是你那个飞机公司生产的,对吧?”杰罗恍然大悟地说道。
“39年的时候他们就订购了一批,再加上后来租借法案给的,总共1000来架吧。”约翰不无得意地说道。
在目前美国所有飞机制造厂商里,休斯飞机公司是在国际市场混得最好的。p…51“野马”战斗机和b…24“解放者”重型轰炸机这两款拳头产品(为了方便大家理解,休斯飞机的h1和d2入役后,我就不起新名字了。大家可以将h1战斗机和d2轰炸机看做是历史上p…51和b…24的加强版)在英国、芬兰、菲律宾、中国等地都大受欢迎,就连苏联人在资产解冻后都抢购了200多架。
“大前天,皇家空军对科隆的空袭你知道吧,他们用的就是我们公司的飞机。弗里曼上将特意把我找去表示了感谢,当时摩根中将也在。”
皇家空军对科隆的空袭,这可是这两天船上的大新闻,杰罗当然不可能不知道。就在大西洋会议开始前一天,英国皇家空军4个中队的56架b…24轰炸机在30余架p…51战斗机的护航下,大白天深入德国防空圈150英里,成功对科隆进行了大规模轰炸。
与历史上,54架“布伦海姆”损失近半,只点着了两座发电厂的煤料堆不同,这一次诺曼…波特姆利少将的行动取得了空前的成功。除了摧毁发电厂、铁路枢纽、坦克工厂等重点目标,还对科隆的工业区进行了无差别轰炸。并且56架“解放者”无一损失,只有8架受了轻伤。
这次的空袭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战果,究其原因首先是因为b…24的性能远超“布伦海姆”,光载弹量就高了3倍有余、航速、装甲、火力更是不能同日而语,而且还配备了先进的投弹瞄准器,轰炸成功率高出一大截。
其次是因为有了p…51战斗机的护航。前世,袭击科隆的“布伦海姆”虽然也有战斗机护航。但由于航程的原因,护航战斗机在安特卫普上空就返航了。也就是说,那些“布伦海姆”轰炸机几乎是在独自深入德国防御系统150英里后,对科隆电站进行的抵近攻击,所以才会遭受那么大的损失。
不管怎么样,这次皇家空军在大白天对德国工业重镇科隆进行的大规模轰炸,不仅实现了“严重打击了德国民众特别是产业工人的士气”的预定目标,也为“大西洋会议”的召开送上了一份厚礼。
消息通过大西洋底的电报系统传到“威尔士亲王号”上后,丘吉尔甚至亲自向罗斯福通报了这个胜利的消息。弗里曼上将也特意找到约翰,对他表示了感谢,并希望休斯飞机能够尽快交付更多的“野马”和“解放者”。
对于约翰来说,这次空袭等于变相给休斯飞机公司打了一个大广告。没有什么比战场上的真实成绩更能完美体现休斯飞机公司产品性能的了。
再加上丘吉尔和一众英**政高层主动来给他做宣传,“野马”和“解放者”的名气立刻大增,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代名机。约翰相信,休斯飞机公司的订单很快就会迎来新一轮的飞涨。也许,抢得了先机的“解放者”能一举将波音的“空中堡垒”干趴下也说不定。
此外,这件事还产生了另一个意想不到的后果,那就是让约翰与摩根中将之间有了交集。
这段时间,颇具战略眼光的摩根已经在着手制定反攻欧洲大陆的所谓“围歼”计划了,原本,出身装甲部队的他,最先注重的是对装甲部队的使用。他认为,对欧洲大陆的进攻“并不需要动用像第一次世界大战那样的庞大兵力。依靠具有强大打击和突进能力的装甲部队,就有可能迅速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对于战略轰炸的作用,摩根虽然有一些模模糊糊的认识,但并不是很清晰。这次对科隆的轰炸(这次空袭不是单纯针对军事目标,而是以打击德国产业工人士气为目的对科隆工业区的无差别轰炸,已经初步具备了战略轰炸的特征),给了他不少的启发。
在弗里曼上将那里,约翰又一时兴起,忍不住把后世李梅将军对德国、日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