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1937全球速递-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哪怕是美国总统,也有在饭桌上吹牛的自由,不是么。反正约翰是没打算站起来纠正这位总统的错误认识。他还等着听罗斯福发表对中日战争的看法呢,这对他的“志愿援华航空队”计划非常重要。
………………………………

第三十三章 罗斯福的态度

    在珍珠港事件以前,美国一直是一个孤立主义盛行的国家。特别是在美国出兵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却在战后受到排挤未能获得预期的好处后,这种“光荣孤立”的倾向就越来越明显。在这个没有洲际导弹和远程轰炸机的时代里,东西两座大洋给了美国民众足够的安全感,谁会相信美国本土有一天会遭到攻击呢?所以对于中日之间爆发的战争,90%的美国人都认为这和自己无关。

    罗斯福总统当然不在这个90%之列。事实上在去年的10月5日,罗斯福曾经尝试过为中国人发声。当时,罗斯福在芝加哥外环大桥的通车仪式上,发表了题为“瘟疫隔离”的演说,谴责了日本人在一个月前无差别轰炸南京平民区的行为。

    罗斯福是一个非常精明的政治家。他在政治道路上的导师,前总统伍德罗・威尔逊(一战时期的美国总统)执政晚期时的境遇让他知道不能轻易触碰这个敏感的问题。所以他把那次演讲取名为“隔离”,就像是对日本人亮了红灯,吓唬他们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了。

    结果日本人有没有被吓唬到暂且搁到一边,反正美国人是被他的讲话吓唬到了。6个孤立主义团体联合组织了2500万人的反战签名,呼吁“让美国远离战争”。于是,罗斯福第一次介入中日事务的尝试只能到此为止了。

    好在,此刻餐桌上没有人是孤立主义者。有哪个垄断大资本家不对广阔的海外市场垂涎三尺,只有那些小富即安的中产阶级才满足于关起门来自己跟自己玩呢。所以这会,罗斯福的论调在餐桌上很有市场。

    在这场讨论中,约翰表现得很积极。不仅旗帜鲜明地力挺罗斯福的观点,还尖锐地点出了绥靖政策的危害性。这些约翰在前世的中学历史教科书上都学过。约翰劝说罗斯福总统,应该想办法平衡中日之间的力量对比。即使不能帮助中国击败日本,也要尽可能地将日本的力量消耗在中国。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来的远东局势表明,日本人在需求得到满足后并不会就此收手。如果他们为达到目的而付出的代价过小的话,反而会激发他们更大的贪欲。一旦让他们轻松地吃掉了中国,那么下一步整个东南亚,包括属于美国势力范围的菲律宾和东太平洋群岛都将不再安全。

    罗斯福总统对约翰这个初次见面的年轻人很感兴趣。托老亨利・福特的福,他之前对约翰多少还是有过一些了解的。刚才看到约翰一直一言不发地埋头吃东西,罗斯福还以为他只是在商业上有些头脑,对政治不太关心呢。没想到这个小伙子在国际问题上眼观也很独到。

    “范德比尔特先生的想法倒是很新颖啊,你认为日本人会攻击菲律宾么?”罗斯福饶有兴致地问了约翰一个问题。

    “叫我小约翰就行了,总统先生。”约翰理了理思路,继续说道:“短期内应该不会,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日本人能从中国得到什么,无非是煤炭、粮食和人力,可能还有木材和锰镍钨矿。但是中国没有他们急需的石油、铁矿和橡胶。这些东西哪里有呢,东南亚和澳洲。如果日本成功地消化了中国的话,以他们得陇望蜀的性格肯定会向这些地区下手的。”

    为了显示自己对中国的了解,抬高自己论调的可信度,约翰还特意用了一个中国成语“得陇望蜀”,并向罗斯福解释了这个成语的含义。得亏当时没有中国人在场,这一招的效果还不错。倒不是因为约翰成语用的不对,而是他说了一口带有老家四川口音的普通话。没错,就是传说中的“川普”。

    本来普通话就与这时候中国官方使用的“国语”发音有区别,如果他普通话标准点,或者带点天津、上海、广东口音都还说得过去,毕竟有不少美国人到过这些地方。比如雷利因为在15团服过役,他的中国话就有点天津口音。可是约翰这辈子又没去过中国,一嘴的四川口音算是怎么回事。现场要是有个中国人的话,他分分钟就得露馅。好在这会儿压根就没人能听懂,约翰也算是蒙混过关了。

    罗斯福总统对约翰的观点非常重视,他邀请约翰在晚宴结束后去起居室喝杯咖啡,详细地谈一谈对中日问题的看法。

    与后世美国总统习惯将条约厅当做起居室不同,罗斯福家把起居室设在了白宫的门罗厅。虽然这个房间是以门罗总统的名字命名的,但是一进房间,约翰就发现墙上挂着的却是西奥多・罗斯福的画像。约翰极力掩饰了自己的诧异表情,但还是被第一夫人艾莉诺看出来了。她一边给约翰倒着咖啡,一边笑着解释说:“本来打算把叔父(老罗斯福总统不仅是小罗斯福总统的远房堂叔,也是第一夫人艾莉诺的嫡亲叔叔)的画像留在第六十五街的房子里的,后来由于那边的房子要出租,总不能把叔父也租出去吧,我们就把它带过来了。”

    深知这对叔侄总统之间恩怨的约翰没敢接第一夫人的话,在喝了一口咖啡压了压惊后,又把话题转会了中日关系上。这一次,约翰开始兜售自己的“援华志愿航空队”计划了。

    约翰告诉罗斯福总统,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中国的海军已经损失殆尽,丢失整个东部沿海地区也已成定居。“但是中国有足够的战略纵深和充沛的人力资源,一旦社会动员完成,完全可以凭借西南部的有利地形,把战争拖入僵局。”

    罗斯福对约翰的这个判断基本认可,他很清楚,这种僵持的局面对于美国来说是有利的,因为那时中日双方都会有求于美国。

    “不过这里面还存在一个漏洞,“约翰继续说道:”那就是中国的空军力量太薄弱了。日本的地面部队可能会被挡住,但中国没有能力抵挡住日本飞机的进攻。如果放任日本飞机对中国后方进行轰炸的话,很可能造成整条战线的崩溃。所以必须要帮助中国建立一支空中力量,这样才符合美国的利益。”

    沉吟半晌,罗斯福承认约翰讲的有道理,“但是小约翰,你是知道的,去年国会通过了第三个《中立法》,将武器输往交战国是违法的。”罗斯福接着说:“现在孤立主义的势力很强,虽然大多人对日本的侵略行径表示厌恶,也很同情中国的受害者,但是他们不肯介入进去,更不愿让自家的年轻人去冒生命危险。”

    罗斯福有些无奈地摘下了眼镜,揉了揉太阳穴,“去年10月的事你也看到了,这种感觉很糟糕。,当你在前面领队的时候,回过头却发现一个跟过来的人都没有。”

    约翰很清楚罗斯福的难处,但他不愿意放弃:“其实还是有办法可以绕开《中立法》的。我们不能出口战斗机,但是民用飞机却可以。霍华德・休斯的h1飞机您还有印象么?”

    罗斯福当然记得,去年霍华德・休斯驾驶着自己研制的h1飞机用了7个半小时飞跃了美国大陆,创造了横越美国大陆的不着陆飞行记录。当时,罗斯福还亲自接见了休斯,并为他颁发了奖章。

    “休斯是个棒小伙子,h1也是款好飞机,我当时还鼓励他把h1改装成战斗机呢。”在这个年代,竞速比赛飞机被改造成优秀军用飞机的例子并不鲜见,例如英国的“喷火”和德国的bf109都是如此。

    “但是军方没有采用h1,他们选择了洛克希德的p…38。所以h1现在还是款民用飞机。我们可以出口h1,武器系统到中国再安装。”这年头飞机最重要的是发动机,火控啥的都很原始,也没有雷达电子系统,连机身都是胶合板的。约翰曾经考虑过如过出口整机有困难的话,就只出口发动机等关键部件,其他的都在中国制造。

    罗斯福以为自己看穿了约翰此举的目的。他的儿子小富兰克林跟约翰、休斯是同一个飞行俱乐部的成员。所以他听说过约翰与休斯之间的关系,知道约翰在休斯的飞机公司里有不少股份。

    看来休斯公司在丢掉了军方的订单后,把目标瞄准国外市场了么。这些年亲人想法还真不少。罗斯福倒是并不在意约翰的那点“私心”。多年的政治经验告诉他,没有私心才是最可怕的,因为那背后必然隐藏着阴谋。

    “你这是在走钢丝,小约翰。”罗斯福认为约翰的想法有一定可行性,但还是有点太冒险:“国会知道了不会善罢甘休的。”

    “我觉得可以试一试,不知道能否请德拉诺先生帮点忙。”约翰提到的德拉诺先生,是罗斯福的舅舅。自从罗斯福那个做鸦片贸易的外祖父去世后,他的舅舅德拉诺先生就一直在香港打理洋行的生意,据说曾与陈济棠、余汉谋、张发奎这些粤军将领有生意往来。约翰主动提出拉德拉诺入伙,是怕罗斯福过河拆桥。万一以后出事了,他还希望罗斯福多少能帮他说点话呢。

    “我也很多年没见过他了,你可以自己通过香港领事馆联系他。”罗斯福非常清楚约翰的小算盘,他才不会轻易上钩呢。不过一转念,罗斯福还是决定给约翰一点支持,万一这小子回去又退缩了呢。罗斯福随手拿起茶几上的一张便签,写下了一个电话号码。“我刚才想到一个人,他对你的观点肯定有兴趣。你可以跟他联系一下。”

    约翰看了一下便签上的名字――亨利・(史)汀生。未来的美国陆军部部长么。约翰收下了这张便签,起身向总统夫妇告辞了。
………………………………

第三十四章 暗度陈仓

    离开白宫后,约翰没有马上和史汀生联系。从前世的记忆中,约翰知道这位前任国务卿,未来的6军部部长是美国政坛反对孤立主义的代表性人物,对德意日法西斯态度强硬,主张尽早开辟欧洲第二战场,负责监督研制了第一枚原子弹,并建议对日实施了核突击。不过这些还不够,约翰觉得还有必要再多做点功课。

    当听到约翰向他打听史汀生这个人时,劳伦斯感到非常的诧异。“你怎么会不认识他?你们不是邻居么?”

    在劳伦斯的提醒下,约翰才把这个前世历史书里的“大人物”和自己儿时见过的“亨利叔叔”联系到一起。亨利刘易斯史汀生出生在纽约长岛的一座贵族庄园里,与约翰家的葡萄酒庄只有隔了一条小溪。约翰父亲身前和这个“亨利叔叔”关系似乎很不错,他的相册里有不少两人年轻时一起骑马、钓鱼、打网球的照片。约翰还回忆起来,自己小时候最珍爱的那顶西部牛仔帽就是这位“亨利叔叔”送给他的礼物。不过,自从1o岁那年父亲去世后,他就再没见过这位叔叔了,只是听说他好像去了国外。

    对于约翰在政治上的“白痴”,劳伦斯现在也已经慢慢习惯了。叹了口气,他开始详细地为约翰介绍史汀生的情况。史汀生早年在纽约作律师,19o6到19o9年被老罗斯福总统任命为纽约州南区地方检查官。1911年,他代表共和党参选纽约州长落败后,被威廉霍华德塔夫脱总统任命为6军部长。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作为炮兵指挥官去了法国,获得了准将军衔。后来又担任了菲律宾群岛总督,在大萧条时期出任了胡佛总统政府的国务卿。

    “史汀生是个头脑灵活,具有国际视野的政治家,虽然是共和党人,但并不拘泥于党派之分。罗斯福上台后,他和继任国务卿,民主党的科德尔赫尔关系处的不错。他以特别顾问的身份细心指导赫尔熟悉外交事务,在华盛顿被传为佳话。”劳伦斯特别提醒约翰注意:“史汀生是个讲究绅士风度和传统道德观念的人。在他担任国务卿时曾经下令裁撤了雅德利主持的密码破译处,因为他奉行君子不读他人之信的传统道德准则。”

    “那他对中日战争的态度呢?1931年日本入侵中国东北的时候,他应该就在国务卿任上吧。”约翰问了一个他最关心的问题。

    “他先向日本和中国了外交照会,宣布日本对满洲的侵略是对中国领土内政的干涉,违反了凡尔赛和约,因此美国政府对此不予承认。但第二天又表示美国无意干涉日本在满洲的行动。”

    “既不承认,也不干涉么。真有意思。”弄清了史汀生在中日问题上的立场,约翰决定亲自登门拜访一下这个二十多年没见过的“亨利叔叔”。

    对于约翰的突然拜访,史汀生虽然有些吃惊,但还是十分欢迎的。他热情地把约翰介绍给自己的家人,并邀请他一起共进了午餐。在餐桌上,史汀生还谈起了自己当年教年幼的约翰骑马的故事,气氛非常融洽。

    午餐后,约翰将自己的计划和之前在白宫与罗斯福总统谈话的情况告诉了史汀生,寻求他的意见和帮助。也许是因为担任过驻菲律宾总督,史汀生对远东的局势一直十分关注。他同意约翰对中日战争局势的判断,对援华志愿航空队的计划也很支持。但是,史汀生现在既不是6军部长也不是国务卿,不方便直接插手。他为约翰物色了一个在军界说的上话的帮手前任6军参谋长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虽然麦克阿瑟将军已经退了役193o年11月,麦克阿瑟以6军四星上将的临时军衔被胡佛总统任命为6军参谋长。1935年任期届满后,以少将军衔调任菲律宾政府总统奎松的军事顾问。1938年这会,他刚从美国6军退役,并出任菲律宾6军总司令,开始组建菲律宾6军。1941年美国参战后,他才被重新征召回到军队,担任美国远东军总司令,但他在美界的影响力还是毋庸置疑的。

    麦克阿瑟的老爸阿瑟麦克阿瑟二世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著名的“娃娃上校”,曾获得过国会荣誉勋章和6军三星中将军衔。麦克阿瑟从西点毕业后在军界就一直官运亨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指挥的“彩虹师”第42步兵师表现优异,39岁就成为了历史上最年轻的西点军校校长。193o年他担任6军参谋长时,马歇尔还在本宁堡步校当教官,艾森豪威尔是他手下的少校副官。

    虽然因为朝鲜战争的原因,约翰一直对这个喜欢作秀的五星上将不太感冒。但他也不得不承认,现在麦克阿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合作人选。在通过史汀生与麦克阿瑟元帅此时麦克阿瑟是菲律宾6军元帅搭上线后,一切就变得非常顺利。很快,在白宫和军方的默许下,一家位于马尼拉的进出口公司悄然成立了。董事长是罗斯福总统的舅舅德加诺先生,股东名单里还包括了约翰、休斯、史汀生以及麦克阿瑟。

    这家进出口公司的主要业务就是从美国进口h1飞机并进行改装。这些飞机一部分会被卖给菲律宾军方,但绝大部分则会被悄悄通过香港输入中国。有了麦克阿瑟这个菲律宾6军总司令打掩护,国会很轻松地就批准了这一出口计划以及从6军航空队退役人员中雇佣飞行教官和机械师的附带协议。

    虽然有些议员可能会看出这笔交易中隐藏的问题,但那又如何?哪怕直接出口战斗机给菲律宾也不违反中立法啊,那又不是交战区,更何况h1名义上还是民用飞机呢。就算以后被日本人现了,要抗议也请找菲律宾政府去。这是菲律宾卖给中国的,关美国什么事。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这家进出口公司的股东没一个好惹的,聪明的国会议员们对其中可能存在的猫腻都选择了无视。

    休斯对约翰给他带来的意外之喜欣喜若狂,立刻开始招兵买马,着手扩大生产。约翰则在各大报纸上刊登了招募退役飞行员和机械师的广告。广告上刊登的薪水非常诱人,地勤人员月薪2oo美元,精英飞行员更是高达5oo美元。当这些人在与公司签署保密协议后,他们还被告知如果愿意以志愿者的身份去中国参战的话,薪水还能再涨5o。飞行员中永远不缺少具有冒险精神的人,很快约翰就招募到了3oo多人。

    历史上,人们普遍认为在1941年,是罗斯福总统通过行政命令授权批准了“飞虎队”的成立。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1941年由总统签的3项行政命令和联邦公报中,都没有任何有关飞虎队的内容。飞虎队更像是一支由赏金猎人组成的自由雇佣兵。他们护照上的身份千奇百怪,有银行职员、商人、乐师、学生,传教士,但没有一个是飞行员。大名鼎鼎的“飞虎将军”陈纳德也不例外,这个德克萨斯牛仔当年去中国时,护照上面写的是到中国“考察农业”的。

    为了以防万一,约翰借鉴了这一招。在史汀生的帮助下公司股份也不是白拿的,他成功地为那批愿意去中国的志愿者们安排了假身份。这事后来还出了一个小插曲。这批飞行员中有一个因为“桃色事件”被6军航空队除名的花花公子,偏巧给他安排的身份是传教士。在从马尼拉到香港的船上,这个家伙以做告解的名义把一个英国富商家的小姐骗上了床。结果船一到香港,这个倒霉蛋就被那位富商小姐的父兄扭送了巡捕房,吃了好几个月的牢饭。

    不管怎样,约翰的“援华志愿航空队”计划也算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了。随着一架架h1飞机从休斯公司的总装车间6续下线,约翰在焦急地等待着雷利从中国给他带来好消息。
………………………………

第三十五章 陈纳德与中国空军

    说起抗战初期的中国空军,那真是一部血泪史啊。战前,民国政府对空军不可谓不重视,投入也真不算少,但却被那帮意大利人生生给忽悠瘸了。

    当初,意大利人是打着援助的旗号抢到了中国空军这单大生意的。这笔购买意大利飞机的费用是用所谓“庚子退款”(一战中,中国以输出十万劳工为代价成为协约国一员。战后,各国为表示愿与中国“友好”,陆续放弃或退回了清政府签署的《辛丑条约》的赔款余额。)来抵扣的,其实也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之后,民国政府还支付了几百万美元的人员培训、机场建设、维护保养等费用。

    关键是钱花了,买回来的却是一堆破烂。意大利人还振振有词:“你们中国穷,飞机更新换代又快,就算你们买了现在最先进的飞机,等到打仗的时候也早就过时了。不如买点便宜的先训练用,等要?打仗了再买新的。我们这是为你们考虑。”可笑的是,民国政府的那帮人居然还真信了。现在一开打,人家立马宣布中立,武器禁运,空军上下全抓瞎了。

    更搞笑的是,当初选择意大利飞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意大利人开办了的军事航校实行“宽进宽出”的政策。也就是说不管能力如何,学员只要耗完必须的学时就可以毕业。据说,******对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最为“满意”。众所周知,中国飞行员主要来自上流社会,其他国家航校出于各种原因将不合格人选扫地出门时,民国经常会受到多方面的压力,******也会被搅得寝食不安。意大利人这种皆大欢喜的办学方式迎合了中国人一团和气的固有心态,但也毁了中国空军。

    这些都是跟雷利一起回国的陈纳德告诉约翰的。三个月前,雷利就被约翰派往了中国,联络出口飞机的事。他通过在汉口作军事观察员的老上司——史迪威上校跟担任中国空军顾问的陈纳德搭上了线。民国政府被雷利这种“雪中送炭”的高尚行为感动地热泪盈眶。中国空军总司令,那位晕机晕的一塌糊涂的第一夫人宋美龄指示陈纳德立即回国,协助宋子文的中国国防供应公司商讨购买飞机和招募飞行员的具体事宜。

    在二战双方的上千名将军中,陈纳德可以算得上是颇具传奇色彩的一个。这个前轮胎工厂工人在一战时期阴差阳错地进入了陆军通信兵航空处,被培训成为了一名飞行员。在此后的17年中,他担任过逐机机中队的中队长,航空兵战术学校教官还参加过陆军航空兵特技表演队。

    1935年,陈纳德编著出版了战术教材《防御性驱逐的作用》,主张使用双机编组,认为这样既能在运动中集中火力攻击敌机,同时又能保护实施攻击的飞行员。但是,当时世界空军界流行意大利军事理论家杜黑的“轰炸至上”空战理论,战斗机普遍受到漠视。陈纳德的战术理论在美国陆军航空兵中有着一定的影响,但却未引起军界上层的注意。1937年4月,陈纳德因听力下降以及与上司不和等原因以上尉军衔退出现役。

    46岁了,身边的战友都早已荣膺校官,服役了17年的陈纳德肩上还扛着尉官的牌牌。这对于一个好胜心很强的人来讲,简直是无法接受的。但就在这时,命运女神突然眷顾了他。他的一个老战友,给宋美龄当私人顾问的霍布鲁克联系上了他,邀请他去中国考察。

    当时,由于西安事变发生后,何应钦等人主张动用空军轰炸西安,使蒋氏夫妇深感空军必须由“自己人”来领导,不能假手他人。再加上购买飞机涉及大笔款项,******无法判断他那批贪污成性的幕僚中,究竟谁能负起这一重任。所以,最后他任命了自己的妻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