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1937全球速递-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展览室,虽然展品远比不上后世的可口可乐博物馆,但还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约翰现在也算是美国商界小有名气的人物了,而且还是可口可乐公司的股东(只有区区3万美金可口可乐股票的小股东)。听说他来了,公司总裁罗伯特・伍德鲁夫还特地出面接待了他们一家。既然总裁都出面了,约翰作为股东也不能对公司发展不闻不问,两个人的话题很快就转到了公司经营状况上。

    其实对于可口可乐公司的发展前景,无论是约翰还是罗伯特・伍德鲁夫都是一点也不担心的。1938年,可口可乐早已成为美国代表性产品,全球年销售量差不多有2亿箱。后世“股神”巴菲特曾经统计过,如果在1919年购买资40美元可口可乐公司股票并一直持股不动的话,那么到1993年末将能获得205万美元的获利回报,74年的投资回报超过5万倍。

    而且约翰很清楚,在即将到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可口可乐公司非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他们“不论我们的将士走到哪里,公司都将不惜成本,保证每位战士只花5美分就能喝到一瓶可口可乐“的营销战略取得了辉煌的成功。在战时,可口可乐是和枪炮弹药同等重要的战略物资。由于瓶装可口可乐难以快速输送到前线,公司还派遣248人随军就地提供生产服务。这些人被美**方授予“技术观察员”的军职,被称作“可口可乐上校”。

    更有意思的是,可口可乐不仅在盟军这边生意火爆,在纳粹那边也赚得盆满钵满。希特勒和他的宣传部长戈培尔都很喜欢可口可乐。1936年柏林奥运会时,记者们不止一次拍摄到了两人手拿可口可乐瓶的照片。可口可乐公司一度在德国拥有43个装瓶厂和600多家分销商。即使是在战时,德国分部已经无法从美国总公司得到可口可乐的主要糖浆配方的情况下。为了维持工厂的运作和工人们的生计,德国业务负责人马克斯・凯斯还利用所能获得的仅有的原料――乳清和水果残渣开发出了一款新产品,这就是后世著名的芬达!(词根与德语“幻想”相同)。这款“纳粹可乐”在德国大受欢迎,仅1943年的销量就超过了300万瓶。纳粹政府不仅将他们在欧洲占领区获得的其他可口可乐工厂交给马克斯・凯斯运营,希特勒还亲自为芬达作了“代言”。

    说起来,这个马克斯・凯斯还真是万年不遇的“好员工”。虽然他完全有机会将芬达变为自己名下产品并。借此大发一笔,而且当时可口可乐总部根本就对此一无所知。但这个德国人并没有这样做,战后他把公司的产品和所有利润都还给了可口可乐。这也让可口可乐成为了美国唯一一家在二战交战双方阵营都发了大财的公司。

    约翰一家在可口可乐公司总部玩地很愉快,小艾拉对去年刚推出的投币自动售货机很感兴趣,拿了一大把5美分硬币玩得不亦乐乎。

    “艾拉,小孩子不能喝那么多可乐。”看到艾拉已经打开了第三瓶可乐,约翰连忙上去阻止她。

    “没关系的,范德比尔特先生。可口可乐是安全健康的饮品,完全符合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规定,孩子们可以放心饮用。”罗伯特・伍德鲁夫笑着劝阻了约翰。

    约翰早就已经对现在美国的健康观念无力吐槽了。连海洛因都可以当儿童止咳药呢,何况是含了点咖啡因的可乐。就算fda认证可口可乐是健康无害,他也不会让艾拉多喝。他可不想艾拉变成小胖子,或者弄出一嘴蛀牙来。

    况且现在美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可比后世的中国严重多了。自从美国食品行业进入工业化生产时代后,为了增强口味,延长保质期,各种千奇百怪的化学添加剂被大把地放入了食品当中。后世的瘦肉精、苏丹红、三聚氰胺放在这会儿都是良心产品了。现在美国实行的1906年制定的《纯净食品及药物管理法》,根本阻止不了这些黑心商人。

    话说回来,当初要不是那位“扒粪”文学的先驱、暗访记者辛克莱先生写出了著名小说《屠场》,并在1906年催生了fda和《纯净食品及药物管理法》的话,现在美国的食品安全情况可能更加严重。

    当时辛克莱在底特律的一家大型屠宰场卧底了七周,打算写一本揭露工厂残酷剥削和压榨工人的小说。结果他的小说《屠场》发表后,没有“打动公众的心,却不料击中了他们的胃。”美国民众被小说里描写的肉类加工过程吓到了。“坏了的猪肉,被搓上苏打粉去除酸臭味;毒死的老鼠和毒饵一同被铲进香肠搅拌机;洗过手的水被配制成调料;工人们在肉上走来走去,随地吐痰,播下成亿的肺核细菌……”。据说时任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是吃早餐边读这本书的。看到一半,他就大叫一声,把嘴里的香肠扔出了窗外。

    这本小说揭露出的美国肉食品加工行业的内幕,引发了公众对食品安全和卫生的强烈反响。民众的震惊、恐惧和愤怒,使美国畜牧业陷入一片恐慌,肉类食品的销售量急剧下降了50%。最终,被企业家们阻挠多年的《纯净食品及药物管理法》在1906年获得了国会的通过,并由此诞生了一个新的机构――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约翰很庆幸,1906年那会他才1岁多,还在吃奶,没有遭受过这么恐怖的食物的毒害。但是1906年的这部法律并没有太高的强制性,它只是要求生产厂家不能在产品成分上对公众进行欺骗。也就是说,你想要添加什么都行,只要你在包装上注明了成分,让顾客能够根据意愿自行选择就可以了。

    近几年来,fda的坎贝尔局长一直在谋求出台一部新的更严格的《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但是由于企业家们的阻挠,5年过去了,法案还是没有获得通过。

    约翰也能理解当时这些商人、政客以及民众的普遍想法。这部更加严格的法律一旦出台,必然会使导致大批食品药品企业的停产。那几年正是美国经济危机最严重的时候,在吃不上饭和吃不健康之间,大家都选择了后者。

    而且这部法律的背后还牵涉到很多复杂的利益纠葛。企业担心更具强制性的安全规范会扼杀自己的经济活力,媒体担心对食品药品广告的限制条款会影响他们的广告收入,而ftc(联邦贸易委员会)则担心fda会借此侵犯自己对市场监管的权力。所有的利益团体都在努力对这项公共议程施加影响,致使国会讨论了5年依然无法达成共识。

    就在去年,美国还发生了历史上最严重的药物中毒事件。当时,田纳西州的马森基公司向市场上出售了240加仑磺胺酏剂。这种类磺胺药物可以分离出具有毒性的二甘醇。虽然fda在接到报告后,派出200多名监督员和化学家,从市场上收回了234加仑又1品脱的磺胺酏剂,但剩下的药物还是造成了107人的死亡,其中有35名是儿童。

    约翰知道,这部《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最终还是会被国会通过的。但为了不让这种悲剧在小艾拉身上重演,他觉得自己应该为这部法律的早日实施出一把力。可是用什么方式好呢?
………………………………

第三十九章 国会演讲(上)

    在回底特律的路上,约翰一边开车一边把自己对食品药品安全的担忧告诉了妻子。

    “太可怕了。”阿黛尔还是第一次听说“磺胺酏剂中毒事件”,她紧张地问约翰“那减肥药是不是也不安全?”

    “你在减肥吗?”虽然阿黛尔的身材有那么一点点丰腴,但约翰从没觉得妻子胖。

    “最近参加了一个减肥班。”也许是觉得丈夫对她太不关心了,阿黛尔白了约翰一眼,“药是格林伍德太太推荐给我的,刚吃没多久。”

    约翰在小艾拉的生日宴会上见过那位格林伍德太太,她先生是密歇根大学的教授,也是一家药品公司的首席化学家。

    “药这种东西还是不要随便吃,多少都有点毒性。”约翰告诫妻子,“而且你也不胖啊。”

    “还不胖,去年一年就重了两磅。”阿黛尔摸着肚子叹了口气。

    约翰不打算跟阿黛尔争辩这种问题,他知道无论在哪个时代减肥都永远是女人们关心的话题。不过他还真不知道这会儿就有专门的减肥机构了。

    “你什么时候参加的减肥班,我怎么不知道?”他有点好奇地问。

    “就在1月份,我也没去过几次。”阿黛尔解释道:“底特律这家也是刚开的,纽约那边早就有了。”

    果然还是女人的钱好赚啊。约翰有些感慨,不过他还是提醒阿黛尔:“减肥药最好还是别吃了,合理饮食加适量运动就行了。”

    “好吧。”阿黛尔暗自神伤地摸着肚子,又叹了一口气。

    看到妻子这这副可爱的表情,约翰忍不住“调戏”了她一下,“要不别减了,我就喜欢你这幅肉嘟嘟的模样。”

    “我也喜欢!”刚才还在打瞌睡的小艾拉不知道什么时候醒过来了,开始拍妈妈的马屁。

    “讨厌!”阿黛尔嗔怪地拍了丈夫一下,又扭过头去吓唬女儿说:“再闹,明天家里就开始吃素。”

    就这么一路说说笑笑,约翰一家回到了底特律。接下来的几天,约翰又变得非常忙碌。

    哈佛商学院的课题组终于拿出了初步的公司管理改革方案,但是包括沃尔特在内的公司高层都非常不看好。他们觉得这个方案实在太复杂了,一旦实施起来,下面乱不乱不知道,公司管理层肯定会先乱得一塌糊涂。

    约翰也知道让这些从一线成长起来的高管们去执行这个方案有些强人所难。但他还是费了不少力气去说服他们,让他们同意把洛杉矶分部拿出来作为试点,先看看改革方案的效果再说。

    为了保证方案的顺利实施,约翰还借机把麦克纳马拉这拨人留在了公司。不趁此机会把麦克纳马拉绑牢了,那约翰才是脑袋里进水了呢。他相信这些人在洛杉矶进行的管理改革会让公司上下大吃一惊的。

    等约翰忙完了洛杉矶分部试点的事,他终于有功夫关心一下《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的情况了。

    当听到约翰向他打听《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在国会的讨论情况时,劳伦斯表情有些严肃:“你做好准备了没有?”

    “准备?准备什么?”约翰被他弄得有些莫名其妙。

    看到约翰一副呆头鹅的样子,劳伦斯知道自己又想多了:“我以为你打算参加年底的国会选举呢。”

    “选举?”约翰自己也吓了一跳,“为什么这么说?”

    “不然你干嘛关心这个。那是fda的事,跟你有什么关系?”劳伦斯反问道。

    “怎么能没关系呢。食品药品安全跟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啊。”约翰突然社会责任感爆表了。

    “你真没这个打算?”劳伦斯又试探了一下,“好好操作一下,也不是没可能。”

    “还是算了吧,公司的事都忙不过来了,我可没那闲工夫去天天跟一帮老头子们扯淡。”约翰斩钉截铁地拒绝了。

    劳伦斯也觉得约翰在政治上还欠点火候。虽然之前约翰在张罗“援华志愿航空队”时的表现非常惊艳。他的那次自作主张也让威廉和劳伦斯更加坚定了让约翰将来从政的决心。

    但一旦下了场就没有回头路可走了,还是谨慎一点好。反正约翰迟早是要走到这一步的,没必要这么着急。所以劳伦斯也没有继续在参选这个问题上做纠缠。

    不过劳伦斯也不得不承认,约翰误打误撞选择的这个切入点非常好。这个小家伙政治智商不高,直觉倒还挺灵敏的。

    曾经是资深说客的劳伦斯对于这个法案的情况非常了解。前几年他没少帮那些食品药品企业游说国会议员,可以说这部法案迟迟没能出台,劳伦斯也是“罪魁祸首”之一。

    但自打去年“磺胺酏剂中毒事件”发生后,他就已经预感到这部法律的通过已经是大势所趋了。

    现在那起中毒事件的很多后续处理情况还被企业和媒体封锁着。只要有一个人站出来点燃这个导火索,让公众们知道由于现行的法律并没有明文规定禁止销售危险、有毒和未经检验的药物,出售有毒药剂的药品公司老板塞缪尔・马森基很可能在这起事件中不用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话,肯定会在全美国掀起轩然大波的。到时候没有哪个议员会敢在公众舆论的压力下否决这个新法案的。

    劳伦斯认为约翰很适合做这个点燃导火索的人。现在约翰的名气还只局限于上流阶层,这是一次多好的在公众面前刷政治声望的机会啊。

    一旦法案通过,基本上全美国的人都会受益。约翰如果成为了这部影响广泛的法案的推动者,这将是一笔非常可观政治财富。

    至于因此得罪的部分食品、药品行业老板,以约翰的身份地位完全无需担心。像可口可乐这样些大型企业本身就对产品的安全性很在意,新法案对它们的影响并不大。受冲击比较大的都是些中小企业,约翰用得着怕他们么?不主动找他们麻烦,那些“黑心商人”就该谢天谢地了吧。

    劳伦斯详细的把《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这几年在国会审理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告诉了约翰,并且拿出了一个具体的行动方案。

    “在报纸上公开发表文章、接受电台采访,还去国会演讲?”约翰被劳伦斯的方案吓到了。

    他原本不过是想在共济会的例会上提一句,或者给某些政坛大人物写封信推动一下就行了。突然间发现劳伦斯让自己去做那个揭开“磺胺酏剂中毒事件”盖子的人,约翰有些心里发虚。

    “只有让更多的公众知道事情的真相,才能推动法案尽快通过。”劳伦斯回答道。

    “换个人做不行么?比如威廉。”约翰对于这种抛头露面的事还是有点抗拒。

    “这种政治声望只有对你这样的菜鸟有用。威廉当了那么多年参议员,要刷的话早就刷过了。”劳伦斯不客气地否决了约翰的提议。

    “可是会不会得罪的人太多了。这可不是一个两个,是整个食品、药品和化妆品行业啊。”约翰还有点担心。

    “你连亨利・福特都踩过了,还害怕那些卖劣质香肠和假药的么!”劳伦斯简直气不打一处来,“他们能拿你怎么着,往你的晚饭里下毒么!”

    看到老爷子发飙了,约翰也只好捏着鼻子不啃声了。好吧,反正后世《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最终还是出台了的,推动它的坎贝尔局长后来也没被怎么着啊。

    “具体操作我会再跟威廉确认一下的。”劳伦斯打手一挥,就这么决定了:“你先准备一下,最好亲自跟受害人家属沟通沟通。到时候怎么煽情怎么来,这样更能打动公众。”

    接下来的几周里,可怜的约翰像一头骡子一样,被威廉和劳伦斯在屁股后面拿小皮鞭抽着,辗转于各家报纸和电台接受采访,呼吁尽快通过《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这波政治秀的宣传效果非常好,约翰很快就成为了美国家喻户晓的新闻人物。

    别看他这段时间表面上很风光,内心的苦只有约翰自己知道。“政治秀做起来可真累人啊,事情怎么就变成这个样子了呢。”约翰发誓自己再也不想成为公众焦点人物了。
………………………………

第四十章 国会演讲(下)

    整个5月,约翰都活跃在各大报刊媒体和广播电台的新闻报道中。在他的推动下,“磺胺酏剂中毒事件”成为了时下最受关注的焦点话题。

    因为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类似事件的受害者,普通民众对这些报道表现出了极高的关注度。特别是在塞缪尔・马森基博士(出售有毒药剂的马森基公司的老板)公开对媒体表态后,舆论的沸腾程度更是达到了的顶点。

    当时,面对媒体的质询,马森基坚持认为,在医学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服用该药是安全的。并且表示:“我的化学家和我都对这起致人死亡的意外情况深表遗憾。我们都是在以合法的方式去满足顾客的需求,并没能马上预见到这种不曾期望的结果。我并没有感到我们这方面有什么责任。”

    当报纸将这一表态和对受害者家属的采访放在一起予以报到时,美国民众一片哗然。公众的愤怒情绪被完全点燃了,抗议信件像雪片一样涌向了fda、农业部(fda隶属于农业部)、白宫和国会。

    一直在推动这一法案的参议员科普兰德、fda局长坎贝尔等人当然不会放过这一机会。他们纷纷站了出来,通过媒体呼吁国会尽快通过对《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的审议。

    科普兰德参议员在一篇题为《死亡没有节假日》的报道中痛批:“这些年来,国会有一股强大的阻力,阻止了一部能够有效控制药品贸易的法律的通过。”

    坎贝尔则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当时没有fda的及时阻止,马森基公司销售的磺胺酏剂将会至少造成4500多人死亡。他认为只有国会尽快颁布一部“全面且完备”的食品药品法,才能从根本上杜绝类似惨案的再次发生。

    无论是科普兰德还是坎贝尔,在面对媒体时,都对约翰能够“勇敢”地站出来,揭露事情的真相表示由衷的敬佩。感谢他为维护公共福祉而做出的牺牲和努力。

    一时间,约翰・范德比尔特成为了全美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当他与家人外出就餐时,经常有不认识的市民走上前来跟他握手,对他表示感谢和支持。

    每当这个时候,阿黛尔都会感到无比的骄傲。而当妈妈告诉她,爸爸所作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保护像她这样的小朋友时,小艾拉更是将约翰视为了童话书里为拯救公主与恶龙殊死搏斗的勇士。

    约翰虽然也很享受这些赞誉,但心里还是有一点点发虚的。特别是在听到马森基公司的首席化学家沃尔金斯在舆论压力下崩溃自杀的消息后。

    如果自杀的是塞缪尔・马森基,约翰心里还不会有太多的负罪感。但是沃尔金斯这位化学家多少有些无辜,因为对上市药品进行大量的临床试验在当时并不是普遍和必须的做法。

    为了避免这一悲剧再次发生,约翰说服了坎贝尔等法案起草者,在新法案里增加了一条关于药品上市前的审查程序的规定。这一条款要求药企在新药上市前必须向fda提交临床和临床前实验记录,药物成分、生产计划和样签标本。

    虽然后来国会以担心会使fda在医药行业形成“独裁”,违背“自由资本主义基石”为由删除了这一条款,但它的核心内容――对药品安全性的控制最终在新法案中保留了下来。

    不管约翰是出于真心也好,是为了作秀也罢,到了1938年6月1日,这一波宣传攻势终于迎来了最后的**。

    这一个月来,在公众和媒体的舆论压力下,国会议员们都表现出了高超的政治素养。短短几周时间,这部新法规的草案就通过了参议院的表决和众议院州际贸易和外贸委员会的审议修订。今天将提请众议院做最后的全体表决。

    而约翰本人,作为法案的重要推动者之一,则受邀到国会大厦在表决前做一次公开演讲。

    登上25米高的国会山,穿过3座巨形的铜质哥伦布门,约翰来到了著名的圆形大厅。后世经常有人把国会大厦和白宫弄混了,两座建筑虽然都是白的,但国会大厦有一个大圆顶,而白宫则有一个“尖脑袋”。

    这座圆形大厅里有8个幅记载了美国重大历史事件的油画和许多著名政治人物的雕像,但约翰没有心思去欣赏这些。今天来国会大厦旁听的民众和媒体非常多,因为众议院会议厅场地有限,还有不少民众聚集在大厦东门外的草坪上。几家广播公司都会对今天的会议进行录音。

    虽然之前劳伦斯已经帮他反复排演过了,但约翰还是有些紧张。再过几分钟,他就要步入南侧的众议院会议厅进行演讲了。如果今天法案能够获得通过的话,他的名字是很有可能会出现在美国历史书中的。

    在上百位议员和民众的注视下,约翰走上了发言台,开始了自己的演讲。

    “先生们,女士们,非常荣幸能够受到邀请,来到联邦的心脏发表这番讲话,对此我深表感谢。我之所以受邀,是因为我也是这个伟大国家的儿子,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民给予了我们许多,我们也对它承担着共同的责任。”

    说完开场白,约翰开始满怀深情地拍起了议员们的马屁。“每个国家的儿女都肩负着一种使命,一种个人与社会的责任。作为国会议员,你们的职责是通过立法,使国家和民族茁壮成长。你们是美国人民的代表,是人民的脸孔。在不懈追求共同利益的艰难道路上,你们肩负着捍卫公民的尊严,自由和幸福的崇高使命。”

    “但是,最近我们的国家发生一些令人震惊和痛心的事。107个美国公民因为少数人的过失失去了她们原本绚烂多彩的生命。”说着,约翰拿出了一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