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937全球速递-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休斯飞机现在实质上已经拿到了d…2轰炸机的订单,只等明年初国会批准国防新预算了。如果h…2也能在年底前通过审核,赶上这一拨的话,到时候休斯飞机公司的市值至少还能再涨一大截。
“也行。”休斯点点头,认可了约翰的提议:“那在此之前呢,一直拖着弗里特?他会不会拖不起,找别家?”
“先用两家合资公司的事吊着他呗。”约翰对此道并不担心,“现在已经12月份了,大不了先答应他,把资产核算的事拖一拖,最迟一月底订单就能下来了。”
“你说把我的那个实验室并到新公司怎么样?”休斯在交出公司控制权后,约翰给他单独成立了一个休斯实验室。休斯显然是看中联合飞机的研发团队了,想要加入与联合飞机合资的设计研发公司。
“当然没问题。”约翰对此举双手赞成。以前休斯就“祸害”他一个人,现在能让弗里特跟他一起背锅,这真是太好了!“我明天就跟弗里特联系,先把合作的大框架敲定下来。”
………………………………
第一百零六章 “送财童子”艾森豪威尔
在外人看来,1938年12月休斯飞机与联合飞机两家公司间的合作进展得非常迅。圣诞节前夕,两家公司共同出资的休斯联合航空实验室宣告成立,双方在一系列知识产权问题上实现了资源共享。这一点在美国航空工业界引起了很大震动。
但是,两家公司在合作的最实质性一步“股权交换”上却迟迟没有大的进展。这一点是约翰有意为之的,他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释放两家公司将开展深度合作的信号,在业界大造舆论,另一方面又想方设法地吊着弗里特,为休斯飞机增加交易筹码争取时间。
6军d2轰炸机的订单目前已经是板上钉钉。在约翰亲自拜访了阿诺德将军后,右野基地对h2战斗机的申请审批流程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只要拖到明年年初新国防预算下来,休斯飞机公司拿下这两笔军方订单,约翰就可以用2o的休斯飞机公司股份换取联合公司12的股份了。
约翰甚至考虑过,是不是真如休斯所言,拿出一笔现金来趁机多吃下点联合航空的股份。休斯曾告诉约翰,迪克帕尔默休斯原来的副手,后来被挖到了联合飞机做副总裁兼总工程师最近跟他联系过,联合飞机那边局势很不稳,有不少股东想联手挤走弗里特。
12只是约翰他们估计的对方交易底线,弗里特现在至少还握有37的公司股份。想到未来24和36这两座大金矿,能趁机多吃下一点股份总是好的。
但是钱从哪里来呢?约翰翻了翻自己的口袋,一时也犯了难。联邦快递公司今年的业绩很不错,不过之前在迅扩张期公司欠了不少债务,今年的利润在支付了贷款利息后,能勉力支撑明年的“6路集装箱”计划就不错了。
“长岛特快”出名后,联邦快递公司和十来个州的救济署签订了合作协议,倒是让他了笔意外之财。但这种半慈善性质的合作,主要是图名,利润什么的讲究细水长流,第一年真心没多少。约翰估计也就是够给阿黛尔建职工食堂的。
休斯飞机公司倒也多少赚了点钱,但这点钱还不一定够明年的研经费呢。得亏约翰机智,把休斯这个大炸药包甩出去了,否则有得他哭的。
最近半年,华人街那帮犹太人倒是经常找上门来,谈联邦快递公司上市的事。这帮吸血蚊蝇早盯上联邦快递这块肥肉了。摩根家族的投行经理甚至信誓旦旦地对约翰表示,可以帮他卖出1ooo万股股票。
约翰自己也狠清楚,这块大蛋糕自己是迟早是守不不住的。没办法,谁让美国有钱人这么多呢。想要一家独占一个新兴的市场,门儿都没有。真到联邦快递公司开始大规模盈利的时候,约翰要还是吃独食,必定会被各大财阀啃得骨头都不剩了。
与其到时候被其他大佬们联手教做人,还不如乖乖地放出点公司股份来换点其他的好处。后世韩国那个大妈总统不是有句至理名言嘛:“要想走得快,就一个人走,要想走得远,就一起走。”出身自大家族的约翰,对这份道理的理解时很深刻的。
对于上市这件事,约翰也咨询过公司法务唐纳德。如今的法律法规,对上市公司的规范要求并没有后世那么严格,约翰大可不必太过担心。在战争开始前,找一家不大起眼的经纪公司,行个1oo万、2oo万股的对他还是有好处。毕竟以后政府在进行经济转型时,在对待公众公司和私人公司的态度上还是有些区别的。
当然了,这些都是后话。这会儿,约翰是真的为钱了愁。难不成去私人拆借?这对他来说倒并不是太难的事。偌大的联邦快递公司摆在那,有的是人愿意借钱给他。没人会怀疑约翰的还钱能力,甚至他们可能会更希望约翰还不起,好借机进入联邦快递呢。
还没等约翰考虑好找谁借钱呢,居然有人亲自送钱上门了。这个“送财童子”可是真把约翰吓了一跳。他不是别人,正是未来的“盟军统帅”,菲律宾6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元帅的前副官艾森豪威尔中校。
艾森豪威尔今年已经四十八岁了,虽然毕业自西点军校历史上有名的“将星班”该班毕业生中有59人晋升为将军,但他在军界展一直不顺。刚毕业那会儿,他因为成绩差在班上排在第61名连基本的少尉军衔都没得到,只获得了军士长军衔。
他目前的中校军衔,还有很大成分是靠拍潘兴将军的马屁才获得的。当时艾森豪威尔奉命搜集整理美国一战时期在欧洲作战的资料,在编辑战地手册的过程中受到了当时“战争纪念物调查委员会”主席潘兴将军的赏识,才得以进入6军部助理部长办公室工作。多年仕途不顺,倒是造就了艾森豪威尔为人随和的性格。虽然他年纪比约翰大了不少,但说起话来分外客气。
艾森豪威尔此行原本是回国述职的,顺便帮菲律宾6军接洽一下购买h1战斗机的事。当初约翰把老版h1战斗机卖给志愿援华航空队的时候,就是通过史汀生叔叔走的麦克阿瑟的路子。那批飞机名义上都是出口给菲律宾6军的,麦克阿瑟本人在马尼拉的那家进出口公司也有股份。
近一段时间,志愿援华航空队在长沙会战中表现颇佳,让一心打造“现代化”菲律宾6军,构建“环岛防线”的麦克阿瑟元帅动了心。尽管菲律宾国库空虚根本不允许他如此穷兵黩武,但对麦克阿瑟“言听计从”的奎松总统还是咬着牙拿出了1ooo多万美元,准备购买6o架h1战斗机。
这等瞌睡送枕头,天上掉馅饼的好事,约翰如何能不高兴。额头已经爬满皱纹,脱脱到际线都过了天门心的艾森豪威尔中校在他眼中,简直比前世年画中的送财童子还要可爱。
他不仅好好款待了未来的“统帅”先生一番,还参照麦克阿瑟的份例给艾森豪威尔准备了一份厚礼。艾森豪威尔对此肯定是早有心理准备的,但还是被约翰满满地“诚意”吓了一跳。这笔“中介费”足够他在德克萨斯老家买一个不错的牧场和一批良种肉牛了。
………………………………
第一百零七章 西点人的聚会
初次见面,约翰的“豪爽”和大手笔就让艾森豪威尔吃了一惊。不过吃惊归吃惊,艾森豪威尔也是个明白人。如果是美军自己的采购项目,给他再大的胆子他也不敢拿这笔钱。但这次,他是帮菲律宾陆军接洽装备采购,无论是自己的老上司――菲律宾陆军总司令麦克阿瑟,还是自己的牌友菲律宾总统奎松都不会在意他从中赚点“跑腿钱”的。
实际上,艾森豪威尔自己也清楚,自打麦克阿瑟被罗斯福卸磨杀驴(麦克阿瑟是胡佛总统任命陆军参谋长,罗斯福上台后为了平衡局势,安抚军工业大佬让他留任了。等局势稳定后又找借口把他赶了下台),黯然出走菲律宾后,身边就带了自己这么一个副官。如今麦克阿瑟退了役,导致他在驻菲律宾军事顾问团中的处境也颇有些尴尬。麦克阿瑟如今把这个“肥差”交给他来做,本身就有要弥补一下他这个老部下的意思。
在他看来,约翰这样一个在商界、政界都颇有些分量的“大人物”,如此厚待自己这个“前途黯淡”的小小中校,十有**是在向麦克阿瑟示好。自己再矫情,可就是有点“不是抬举了”。所以,艾森豪威尔略微错愕了一下后,就不动神色地接受了约翰的好意。
从约翰这边来说,如何打造自己在未来的盟军统帅、北约总司令、美国总统面前的第一印象也是件颇费周折的事情。约翰自己也很纠结,他从没想到会这么早就跟艾森豪威尔碰面,更没想到两人第一次见面就是这么**裸的利益关系。
可是就算约翰对这种“开局”不是很满意,也不可能像打游戏一样退出重来了。况且这次是人家主动送上门来的,约翰总不能把他拒之门外吧。
好在约翰对艾森豪威尔这种重要人物事先做过些功课,对他还是比较了解的,不至于一下子乱了手脚。在得知艾森豪威尔此次回国,除了例行述职外,主要还是想活动一下调回国内后,他就主动帮未来的“盟军统帅”先生安排了一个聚会。更准确的说,是替未来的“盟军统帅”先生弄到了一张军界上层人士聚会的入场券
这次聚会的地点,不在华盛顿,而是在西点军校附近的塞耶酒店。对于艾森豪威尔这样的西点军校毕业生来说,塞耶酒店是他们举办同学会最常去的地方,是他们自己的地盘。二战期间,很多军官在远赴海外作战时,都把家眷安排在这里居住。第一夫人埃莉诺的“军官家属互助社”也曾设在这里。
这次聚会的组织者是雅各布・德弗斯上校。嗯,再过几天就可以称他为德弗斯准将了。这个“预备准将”自从西点毕业后就只在一线部队短暂服役过三年,其他时间都一直在各军事院校进修或者任教,是个典型的学者型军官。过完圣诞节,他就要离开军校,去巴拿马担任驻军参谋长了。今天的这次聚会,实际上是德弗斯与军界老朋友的告别宴会。
听说当晚,足足有上百人出席了这次聚会,绝大部分都是德弗斯在军校的同僚、同学、校友、学生、上司和部下。艾森豪威尔跟德弗斯并不太熟,虽然他在西点上学期间,德弗斯曾经是他的数学和工程学老师。但那都是20年前的事了,毕业后两人就没有再见过面。
不过当艾森豪威尔到达聚会现场时,并没有突兀和尴尬的感觉。因为在场的军官大部分他都认识。他们绝大多数都毕业自西点军校,其中光艾森豪威尔的同班同学就有好几个,比如宴会厅一角正在和托马斯・戴维斯准将聊天的陆军参谋部助理秘书布莱德利中校。
“艾克,这里!”先发现艾森豪威尔不是正好背对着他的老同学布莱德利中校,而是自己曾经的上司托马斯・戴维斯准将。艾森豪威尔在给麦克阿瑟当副官期间,戴维斯准将是陆军参谋部的副官长,名义上可以算是他的顶头上司了。
艾森豪威尔和戴维斯都是那种善于与人沟通的“政治型”军官,在麦克阿瑟担任陆军参谋长期间,他们两人一个相当于参谋长秘书,一个相当于参谋部办公厅主任,配合得很默契,私交也相当不错。即便是麦克阿瑟把艾森豪威尔带去菲律宾后,两人的联系也一直没有断。之前,艾森豪威尔就是通过戴维斯准将在活动调回国内的事。
“艾克,好久不见。”布莱德利也发现了艾森豪威尔,热情地拥抱了自己的老同学。“我们当年帅气的“中锋”(艾森豪威尔在西点时是校橄榄球队中锋)现在也开始谢顶,变成糟老头子了。”
面对老同学的调侃,艾森豪威尔毫不客气地还击道:“你倒是一直没变,奥马尔,20年前你就跟现在一样老。”
“我当初怎么也比米尔本那只大虾强一点吧。”刚巧路过的弗兰克・米尔本上校对自己无辜躺枪表示很无语。这个西点军校橄榄球队前攻击手身高不到一米七,因为把球抱在胸前低头冲刺的动作像只“大虾”而得了这个外号。
别看米尔本打起仗来“凶残”得很(朝鲜战争期间,他率领美国陆军第一军在铁原跟志愿军第63军拼得那叫一个惨烈),私底下他却憨厚地像个乡下老农,脾气出奇的好。虽然米尔本是比艾森豪威尔和布莱德利高一届的学长,军衔也比他们高,但对大家拿他开玩笑并不太在意。
“你们好!艾克、奥马尔,还有托马斯。”米尔本端着酒杯过来跟师兄弟们打了声招呼,“听说你要调回国内了?艾克,我还以为你会跟麦克阿瑟将军加入菲律宾陆军呢,咱们那个校长(麦克阿瑟在1919年担任过西点军校校长)没说给你弄个将军当当?”
历史上,奎松(菲律宾总统)和麦克阿瑟都曾对艾森豪威尔发出过邀请,表示愿意以高薪聘他在菲律宾担任要职,但后来他都以不愿久留异乡而拒绝了。
“你们别逗他了,留在菲律宾能有什么前途。艾克的好事就要来了。”作为老大哥,戴维斯准将出言镇压了一帮一把年纪了还跟学生时代一样嬉闹的学弟们。
“参谋部那边有消息了?”艾森豪威尔吃了一惊,他之前没有听到任何风声。
“有人帮你疏通了一位大人物,一会儿你就知道了。”戴维斯准将买了个关子。长期在陆军部副官署任职,天天都要和华盛顿的军界大佬们打交道,什么风吹草动能瞒得过他。戴维斯很清楚约翰这次搬动的是哪位大佛,他对于艾森豪威尔的好运气着实有些羡慕。
戴维斯准将之前和约翰也见过几次。他的弟弟就是约翰在欧洲考察时的搭档,白宫特勤局的戴维斯上尉。之前戴维斯准将只知道约翰在商界和政界有些影响力,没想到这个年轻人如今在军界也有如此大的能量。
不一会,戴维斯口中的“大人物”出现了,他就是今晚聚会的主宾――史汀生。在场的所有军人都知道,过不了多久史汀生就会再次出任美国战争部长了。(目前美国没有国防部,战争部长united…states…secretary…of…war即陆军部长负责陆军和空军,在内阁与海军部长平级。)虽然这个职务是文职,但美国所有陆军,包括作为陆军第一人的陆军参谋长都是他的下属。上一次史汀生被塔夫脱总统任命为战争部长还是在1911年,那时在场的很多人都还是连、排军官,艾森豪威尔和布莱德利甚至才刚刚考入西点军校,成为一名学员兵。
作为今天聚会的主人,雅各布・德弗斯上校率先迎了上去。实际上,德弗斯的这次晋升,就是史汀生帮他运作的。历史上,要是没有史汀生这个陆军部长的赏识和重用,在讲台上教了半辈子书的德弗斯,想要成为叱咤欧陆的四星上将、第六集团军群司令可没那么容易。
跟在德弗斯后面的是在克拉克堡担任第7骑兵团团长的巴顿上校。巴顿和德弗斯是同班同学,一战期间他曾担任过潘兴的副官,那时他就跟史汀生认识了。作为曾经负责组建和训练美国第一支坦克部队的少壮派军官代表,巴顿这些年虽然晋升不快,但一直在陆军部挂着号,属于那种被刻意冷藏的梯队“种子”。经常跟陆军高层打交道,又天生有颗大心脏的巴顿,在面对史汀生这样的大人物时丝毫不会“怯场”。
除了这两人,再加上戴维斯准将,其他军官在史汀生到达后都表现得有些拘束。毕竟他们大部分都只是校级军官,双方之间的差距有些太大了。史汀生也知道自己的出现会让气氛有些尴尬,他并没有在聚会上待太长时间。跟德弗斯、巴顿、戴维斯简单聊了会,又敬了在场所有人一杯酒后,他就把艾森豪威尔叫到一边。两个人谈了大约一刻钟左右,然后史汀生就起身告辞了。
………………………………
第一百零八章 将星璀璨
史汀生离开后,在场的人看待艾森豪威尔的眼神就不一样了。在他们看来,史汀生这个将主导他们未来命运的“大人物”陆军部长负责签发晋升令,与其说是来为德弗斯送行的,倒不如说是专程来见艾森豪威尔的。不断地有老同学、老战友上前来祝贺他“高升”指日可待,弄得艾森豪威尔应接不暇。
最后,还是老上司戴维斯准将为他解了围。“怎么样,最后的去处定了吗?”戴维斯把艾森豪威尔拉倒了一边,小声地问道。
“第15步兵团,担任团参谋长。”艾森豪威尔如实回答道。虽然第15步兵团在美军中只算是二流部队,但能够回到本土服役,而且是一线部队按照传统,一线部队指挥官的晋升几率比坐办公室的军官要大一些,艾森豪威尔已经很满意的了。
“第15步兵团嘛,看来那小子花了不少心思啊。”戴维斯说了句艾森豪威尔听不懂的话。作为陆军部的老油条,他太清楚约翰这么做是为什么了。
对于怎样才能即让艾森豪威尔欠下自己人情,又不至于改变原有的历史轨迹,影响艾森豪威尔将来“飞黄腾达”,约翰是着实动了一番脑筋的。以他和史汀生叔叔的关系,让他出手把艾森豪威尔调回国内只是举手之劳。但约翰担心这样会影响艾森豪威尔将来的发展。
约翰很清楚,未来,对美国陆军影响最大的人可不是史汀生叔叔,而是现在的陆军部副部长,将来的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将军。艾森豪威尔后来就是因为在一场演习中入了马歇尔的“法眼”,才被调入作战计划处,从此走上军旅巅峰的。马歇尔夹袋里的人物能迅速得到晋升,这在后来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如果约翰现在通过史汀生帮助了艾森豪威尔,导致他未来失去了马歇尔的赏识,那可就得不偿失了。虽然历史上,史汀生和马歇尔在战争中期间配合得相当不错,并不存在什么派系斗争。不过这主要是因为史汀生叔叔本来权力欲就不高,而且年纪又大了,对陆军的具体事务事插手不多。马歇尔这人也比较有政治头脑,懂得进退之道。
但是要说陆军部长和参谋长之间没有矛盾,那是谁都不会信的。况且就算战时两人合作的再好,看看战后两人亲信爱将的最终结局,那可是天壤之别啊。
艾森豪威尔就不说了,马歇尔的爱将布莱德利战后可是五星上将、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连被后世戏称作“美军无能将领典范”的马克克拉克在朝鲜停战协议上签字的那位,欧战时在卡西诺战役中指挥第五集团军失当,造成了重大伤亡损失,都担任过美国地面部队司令、远东地区总司令。
而史汀生看中的德弗斯呢,战时和布莱德利一样是集团军群司令,战后只捞了个半官方的美国战役纪念委员会主席职务,最后早早地退役下海经商去了。
约翰还指望着艾森豪威尔日后能代表共和党入主白宫呢,要是因为自己一时“好心”毁了他日后的大好前程可就糟了。但是除了史汀生,约翰也找不出第二个人能在这种事情上帮到自己。最后,约翰想出了一个自认为两全其美的办法。他亲自登门拜访了史汀生叔叔,请他帮忙把艾森豪威尔安排到第15步兵团任职。
这个第15步兵团不久前刚从远东撤回国内,正在进行整编,整个指挥班子全换了,艾森豪威尔这时候上任基本不会遇到阻力。更重要的是,这个常年驻扎在天津租界的步兵团,是马歇尔起家的地方。马歇尔本人曾长期在该团服役,当过营长、副团长、团长,该团的很多军官后来都因此受益成为了将军,形成了在美国陆军中独树一帜的“中国帮”。
把艾森豪威尔安排到这个团任职,将来和马歇尔多少能有些香火情。以艾森豪威尔的能力,在这个位置上干好了,未必不能获得马歇尔的重用。到时候背靠史汀生和马歇尔两座大山,艾森豪威尔的晋升之路说不定能走得更顺畅呢。
史汀生之前并不认识艾森豪威尔,也不清楚约翰为什么要对这么一个中校示好。但他本来就和麦克阿瑟交情不错,约翰更是他比较看重的子侄后辈,所以他也就没有拒绝约翰拜托他照顾一下这个麦克阿瑟前副官的请求。反正他马上就要上任了,给一个资深中校安排下工作不过是举手之劳的事。
所谓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史汀生办事可比约翰老道多了。作为共和党主战派的旗帜人物,他的工作本来是非常忙碌的,并不打算接受德弗斯的邀请。但当他答应了约翰的请求后,不仅亲自给麦克阿瑟和戴维斯准将等人打了电话,询问了艾森豪威尔的情况,还为此专程跑了一趟西点,给艾森豪威尔“站了台”。
原本一个电话就可以搞定的事,史汀生之所以这么大费周折,刻意安排了这次与艾森豪威尔的会面,就是为了让艾森豪威尔结结实实地欠下约翰一份大人情,同是也为约翰将来与军界人士交往打下基础。约翰本人虽然没有出现在这次西点毕业生们的聚会上,但在戴维斯准将这样的“有心人”眼中,他已经成为了一个颇有影响力,值得关注的人物。
史汀生的这种做法效果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