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1937全球速递-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靠他帮忙才能从菲律宾调回国内。自己怎么就会一门心思地想要去抱他的大腿呢,难道自己比他差吗?

    就算以后艾森豪威尔成了盟军统帅、美国总统,约翰也没必要觉得自己比他矮上一等啊。说道底,他这样的资本家才是美国的真正得的主宰。一个连货币发行权都没有的政府首脑有什么好怕的。

    约翰现在缺的不是金钱、地位、人脉,也不是知识、智商和思想,而是勇气和自信。父亲生前曾经对他说过,这个世界对于他们这些百万富翁来说,是个游乐场,他们可以肆意享乐。对于那些亿万富翁来说,则是一个试验场。他们就像是上帝、造物主,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来改变和重新塑造这个世界。

    约翰离亿万富翁这个级别还有些距离,但如果他一直保持这种前世的“**丝”心态的话,那他可就一辈子都不可能达到这种境界了。

    自己好歹还有“金手指”呢,为什么要抱别人的大腿,不让别人来抱自己的呢?抱着自己将来也要成为“大粗腿”的信念,约翰信心满满地开始了自己新一年的“打拼”。

    新年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调动力量游说国会尽快通过新国防预算。约翰从陆军部得到的消息,d2轰炸机和h2战斗机都已经赢得了右野基地的订单。其中d2轰炸机60架1275万美元,h2战斗机240架1440万美元。海军那边最后也扭扭捏捏地掏了410万美元,订购了60架老款气冷发动机的h1战斗机。

    再加上之前菲律宾陆军的1000万美元订单,休斯飞机公司的估值一下子就能膨胀了两倍多。等这些订单正式签署,约翰要考虑的可就不是交叉换股后,如何防范弗里特雀占鸠巢的问题了,而是自己是不是顺水推舟,把弗里特从联合飞机扫地出门的问题。

    这种关键时刻,放着休斯所在的最大的主战派游说组织“为自由而战”委员会不用就太浪费资源了。约翰和休斯一合计,砸出几十万美元开始搞公关。总算顺利地让国会通过了今年的国防预算。

    1月底,约翰朝思暮想的军方订单终于正式签署了。总共超过4000万美元的大订单,震惊了美国航空工业界。现在,休斯飞机公司的估值一举超过了寇蒂斯、联合、哈密尔顿、西科斯基、诺思罗普等一票飞机制造企业,成为了仅次于波音、道格拉斯,与北美、洛克希德并列的行业巨头。

    现在,可以坐下来好好跟弗里特谈谈交叉换股的事情了。再次见面时,约翰发现弗里特明显比两个月前更憔悴了,脸色煞白,两颊干瘪,眼底乌青,去演恐怖片里的吸血鬼都不用化妆了。

    在去年年底,约翰刚刚放出消息。要于联合飞机展开深度合作的时候,v总裁维克多埃曼努尔曾找到过他,希望两人能联手把弗里特从联合飞机逼走。约翰当时怕麻烦,不想跟这些民主党的钱袋子走得太近,就没有答应。

    现在想来纯属是他自己在吓自己。不过是正常的商业合作罢了,他是个商人又不是职业政客,哪有什么站队不站队的问题。民主、共和两党背后那些“大金主”们之间的合作多了去了,哪个政客敢说半个不字。这里可是美国,可没有什么“官本位”,政治本来就是为他们这些资本家服务的。

    “开了窍”的约翰这次可大胆多了。一张嘴就要拿10的休斯飞机股份加200万美元现金换取弗里特手里的20联合飞机股份。原本以为递过来的是橄榄枝,结果变成了噬人毒蛇,弗里特又惊又怒,当场拂袖而去。

    约翰才不担心弗里特掀桌子呢,外部有以商务部长丹尼尔罗珀为首的新政派在不断施压,内部有v挑动的股东们在造反,弗里特压根撑不了太久。谁让他手下在军工生产委员会传约翰谣言的,这个仇他可记着呢。事实上,在找弗里特之前,他就已经给对方挖好一个大坑了。

    果然,半个月后,弗里特再次找到了约翰。这一次,他已经完全放弃了,直接问约翰是否愿意用现金购买他手里全部34的联合飞机股份。历史上,弗里特一直坚持到了珍珠港事件前一个月,才以1090万美元的价格卖掉了手里全部的公司股份。想想真是可惜,如果他再多撑一个月,联合飞机公司的估值能飞上天去。

    弗里特这么快就服了输,是因为约翰通过国防工厂公司defenseplntrprtin,dp卡住了联合飞机的脖子。这个dp,是罗斯福政府经国会批准,为修复和整顿金融体系而成立的国有企业重建金融公司renstrutinfinnerprtin,rf的一个分支机构,专门负责为军工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以扩大美**工生产能力。

    弗里特之前为了完成海军那笔2200万美元巨额订单,曾向dp寻求资金支持一扩建其在圣迭戈的工厂。历史上,弗里特是获得了这笔资金的,但谁让他现在被约翰盯上了呢。约翰通过军工生产委员会与dp的密切关系,卡住了这笔资金的投放。

    弗里特拿不到这笔资金,圣迭戈工厂的二期工程落实不下去,就不可能按期完成海军的巨额订单。这样一来,联合飞机甚至会有破产的危险,由不得弗里特不低头。

    弗里特来找约翰之前,也曾试图通过在华盛顿找关系,重新获得dp的资金支持。但是约翰为dp找到的拒绝理由实在太强大了投资联合飞机在圣迭戈的工厂违背了罗斯福的“西部大开发”战略。

    没错,美国也是有“西部大开发”战略。一直以来,政府方面希望航空企业能将新工厂建设在中西部内陆地区,以扩大美国经济纵深,创造更多就业。罗斯福曾经直接许诺给德克萨斯州和堪萨斯两州的州长,给他们各安排一个大型飞机制造厂项目。

    罗斯福这么做,一方面是有一定的政治目的,毕竟距离下一次美国大选已经不远了,他需要得到这两个州的支持。另一方面,也有国防战略上的深层次考虑。就像中国60、70年代建设三线一样,美国政府也要考虑万一在太平洋上失去制海权,西海岸的航空制造基地是否会在日本的打击范围之内。事实证明这并不是杞人忧天,珍珠港事件之后差一点就出现了这种情况

    在约翰亲口保证,拿下联合飞机控制权后,会在德格萨斯州的沃斯堡新建一座全新的大型飞机制造厂时,dp选择站在了约翰这一边。这下内忧外困的弗里特彻底奔溃了,现在再去寻求商业贷款已经来不及了。

    重压之下,他干脆不玩了,直接以780万美元的价格把手里的联合飞机公司股份全部甩卖给了约翰。这下可把约翰和休斯乐坏了,担心弗里特变卦,他俩连夜从几个朋友那私人拆借了几笔款子,凑齐了780万美元,吃下了弗里特手里的股份。

    至此,休斯飞机以34的占股比率一跃成为了联合飞机的第一大股东v占股22是第二大股东,剩下的44股份分散在十几个小股东和众多股民手里,跻身美国航空工业界巨头行列。
………………………………

第一百一十五章 航空业新格局

    入主联合飞机固然是件大好事,但接下来问题就来了。弗里特作为公司的创始人,凭借众多小股东的支持,能够以三分之一多一点的占股比例控制住公司的局面,抵挡avco的侵袭。

    可现在约翰没有这个本事啊,要想控制联合飞机,还得跟avco龙争虎斗一番。要是平时也就罢了,关键是这会已经1939年3月了,纳粹的坦克都开进布拉格了。约翰哪有时间去跟avco比赛拉拢小股东啊。

    约翰跟休斯合计了一番后,干脆当面锣对面鼓地跟维克多・埃曼努尔坐下来谈了笔交易。约翰他们的意思很明确,休斯飞机对如今联合飞机主打的水上巡逻机业务不感兴趣,他们看上的是刚进行到一半的b…24轰炸机,和刚立项的b…36轰炸机项目以及公司的设计研发团队和大批熟练工人。除此之外,连圣迭戈的工厂都可以让给avco。

    紧张的谈判持续了三天。最后,联合飞机公司的主体部分与avco下属的伏尔梯飞机公司合并,成立了一家新公司――康维尔(比历史上提前了两年)。休斯飞机拿到了联合飞机原先所有的轰炸机研发成果、技术团队和军方合作项目、之前成立的联合…休斯实验室、联合飞机一半的技术工人以及avco旗下美航公司6%的股票和一个董事会席位。最后这一项,是他们将圣迭戈工厂转让给avco后获得的补偿。

    表面上看,休斯飞机辛辛苦苦给avco做了嫁衣,大头都被对方拿走了。只有约翰心里清楚,自己拿到的才是联合飞机真正的精华所在(历史上,1940年联合飞机轰炸机的销售收入就超过了一亿美元)。况且他还获得了一张进入民用航空市场的入场券,这次的收获实在是太令人满意了。

    一口吃了成了个大胖子的约翰心满意足地回到了华盛顿,开始着手履行之前对dpc的承诺――在美国内陆地区新建飞机制造厂。本来休斯公司拿到军方订单后,之前在英格尔伍德新建的工厂就不够用的了。现在能借助dpc的资金支持建立新工厂,也算是双赢了。况且德克萨斯和堪萨斯两州都在望眼欲穿,给的优惠政策还真不少。

    最后,约翰挑中的是北德州的沃斯堡。一开始他看中的是达拉斯,但是北美公司已经捷足先登,在跟当地政府谈新工厂落户了。为了享受更多的优惠,约翰选择了沃斯湖畔的沃斯堡。

    沃斯堡想发展航空产业已经有很多年了。今年,联邦政府为了整军备战,发起了的平民飞行员训练计划(cptp),资助开办了13家航校,沃斯堡就极力争取到了一个名额。

    这次,为了能够让休斯飞机新工厂落户,沃斯堡开出的条件非常优厚:包括动员农场主们转让大片土地,与休斯飞机联合建设周边道路和机场,为飞机制造厂职工提供居住、生活、医疗、子女教育优惠等等。为此,他们还不惜发行300万美元的地方债券。

    dpc那边也还算大方,约翰活动了一番后,他们最后批下了175万美元的建设预算。这笔钱名义上是用于在工厂旁建设军用机场的。但这个机场说是属于军方,实际上就是休斯飞机公司沃斯堡工厂的配套设施。等于dpc变相为约翰节省了修建机场、机库和油库的钱。

    既然有这么多优惠,又考虑到以后战时的生产规模,约翰这次也是下了血本reads;。新工厂的总装线,甚至超过了波音在华盛顿州伦顿和堪萨斯州维切塔的工厂,堪称目前世界第一。

    到了1939年5月底的时候,忙着加快休斯飞机工厂建设的约翰,看到了德、意法西斯签订战略同盟协定的新闻。22日,德意两大轴心国签订了为期10年的“钢铁协定”,公开表示要以改造欧洲为目标,把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联合起来,以致力于两国的发展以及世界的“正义与和平”。

    一时间,德意两国将联手发动欧洲战争,德国统治陆地,意大利控制海洋的传闻甚嚣尘上。许多美国人认为欧洲的战争即将来临。为此,国会还召开了特别会议,讨论这项协定可能带来的后果。

    虽然“孤立主义者”仍然在高喊着远离战争的口号,但有军政商界的高层都已经在心照不宣地悄然进行战争准备了。约翰很清楚,自己期盼已久的50000架军用飞机订单就快要出炉了。可是,以目前休斯飞机的状况,却很难消化这笔订单啊。

    原因不是出在资金上,对于财大气粗的美国来说,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在战时都不是问题。关键原因出在零配件和劳动力这两个方面。如今美国的航空工业主要聚集在洛杉矶、西雅图、堪萨斯和德州。这些州都是传统的农业州,制造业并不发达,飞机制造厂所需的零配件基本上都来自五大湖区的。现在几家飞机制造商为了尽快获得零件,已经打得不可开交了。

    人力短缺问题也很让约翰头疼,即使拿到了联合飞机一半的熟练工人,休斯飞机的劳动力缺口仍然很大。以沃斯堡新工厂为例,当地希望能够尽可能多提供就业岗位。但那是传统农业地区,不是随便拉个农民进工厂就能生产飞机的。从东部地区招募工人也很费时间,还要花大量精力做好安置问题。

    这些问题可不是休斯飞机一家的问题,整个行业都在为此头疼。约翰虽然有解决办法,但他又不是“活雷锋”,不会自己掏钱帮别人解决问题的。所以,他拿着解决方案去了军工生产委员会,找到了总负责人詹姆斯・伯恩斯。

    詹姆斯这些天也在为飞机产量的事头疼,阿诺德将军已经找了他好几次麻烦了。看到约翰的计划,他立即带着约翰直奔陆军部。面对阿诺德将军和作战计划处、供应部的一票将军们,约翰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计划。

    首先是人力资源短缺问题。美国目前的基础教育情况还是不错的,识字率并不低。飞机制造厂又都采用的是流水线生产,对单个工人的技术要求并不太高。没看到历史上,很多飞机制造厂雇佣的都是“铆工萝西”吗(二战宣传画中的经典女工角色)。约翰的计划是在几大飞机生产基地建立职业技能短期培训学校,按照工种对工人进行速成培训。这一招,后世中国作为“世界工厂”早就用烂了,效果很不错的。

    至于零配件的问题,别忘了联邦快递公司是干什么的。约翰提出在地理位置优越、铁路交通便利的堪萨斯(堪萨斯州是美国48个本土州的的地理中心,横贯美国的太平洋铁路通过该地)设立巨型零配件仓储中心。中东部各州工厂生产出的零配件都先到这里集中。各飞机制造厂不再需要跟零部件供应商打交道,直接向堪萨斯中心发需求订单即可。

    同时,他们还可以在西雅图、洛杉矶和沃斯堡分别设立分转区,储存大量的通用零部件。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通过集中采购和运输,压缩中间环节,大幅度降低成本,同时仓储中心和分专区也可以起到一部分调节作用,缩短生产线等待零部件的时间。

    在场的所有将军都对约翰的计划非常认可,阿诺德将军和萨默维尔准将(战时的陆军后勤部队司令)当即拍板,决定立即实施这一计划。约翰对开培训班没兴趣,但仓储物流计划他可就当仁不让了。

    在这方面,联邦快递公司无疑具有丰富的经验,很自然地就拿下这笔生意。约翰之所以这么积极,到不光是为了挣钱,而是因为他一旦掌握了这条零配件供应渠道,也就间接地捏住了其他航空制造企业的命门。在未来的竞争中,如果有谁想要对休斯飞机下黑手,可别怪约翰对他们不客气。
………………………………

第一章 入伍通知书

    1939年9月25日,华盛顿下起了小雨。约翰没有去上班,而是一个人在书房里,看着桌上的征兵公告、入伍通知书和体检表格呆。征兵公告上的“山姆大叔”正在向约翰出“antyou!”的召唤。要是平时,这句话一定会约翰联想到后世那档著名的选秀节目。但是现在,他除了感慨命运的无常,已经没有精力去联想其他的了。

    没错,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爆25天了,很多人的命运都被彻底改变了。但是约翰做梦也没想到,这种事会这么快生在自己身上。自打上周,史汀生叔叔和威廉堂兄联袂找他谈话后,他一连好几天都没缓过神来。已经35岁的自己,怎么就一下子从平民变成职业军人了呢?

    事情还要从2o多天前波兰战役爆说起。9月1日4时4o分,德军以6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和4个摩托化步兵师为主要突击力量,在一马平川的波兰西部势如破竹地撕碎了波军6个集团军约8o万人组成的防线。

    抛开龙德斯泰和博克率领的两路大军在波兰平原横冲直撞,英、法两国向德国宣战,科瓦廖夫大将和铁木辛哥大将在苏波东部边界蠢蠢欲动不提。9月1日这一天,也正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6军参谋长马歇尔上任的日子。

    这位当初花了14年时间才晋升上尉的老军官,年近六旬了突然时来运转。先是在1938年2月被调至华盛顿,出任美国6军参谋长的特别助理,1o月升任6军副参谋长,之后是代理参谋长,参谋长,晋升少将,授四星上将临时军衔。一举从准将越过众多资历丰富并具有实战经验的少将和中将,成为了美国6军的第一人。虽然因为德国闪击波兰,让他原定的就职仪式泡了汤,但这并不重要,不是吗。

    马歇尔上任后做得第一件事就是重塑6军,建立一支足以保卫国家的武装力量。很难想象,美国6军现在的实力还排在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家之后,位列全球第17名。这个任务是相当艰巨的,因为出于明年年底大选的考虑,罗斯福并不能给予他太多的公开支持。

    马歇尔面临的情况是这样的:现役6军大约17万人,6军航空兵56个中队,约25oo名飞行员,还有两个小型的实验性质的机械化团。从组织结构上来讲,美国6军虽然在麦克阿瑟任参谋长时就分成了14个军区理论上应该有14个军,但实际上只有3个还算完整的步兵师,连一个满编的军都凑不出来。

    6军的武器装备更是老旧过时,很多部队仍在使用一些一战时期的装备。唯一好一点的就是汽车已经取代了马匹,成为了部队的主要运输工具。除了装备陈旧,部队的军事素质也是惨不忍睹。许多现役军官都缺乏正规、严格的训练,大批高级将领思想老旧,还抱着一战甚至美西战争的经验不放,部队的训练经费只占到军费的2。

    在约翰看来,马歇尔上任之初的计划已经很保守了:现役6军扩充至28万人,国民警卫队增加到126万人,淘汰一批一战时期的老旧装备,总花费不过675亿美元。这点规模,放到二战时连打个像样的战役都不够。

    但就是这样一个计划,也在国会受到了“孤立主义者”的强烈抵制。而白宫的高层却对马歇尔的困境袖手旁观。用史汀生叔叔的话来说,这些人是“宁愿输掉战争,也不愿丢掉选票。”

    一直僵持到9月中旬,在史汀生叔叔他们的努力下,国会最后才同意拨款9亿美元用以加强军队建设,这其中还有25亿美元是给海军的。

    总算拿到了钱,马歇尔就开始招兵买马了。武器装备好解决,美国的工业实力摆在这里,迎头赶上不算太难。士兵的缺口也好解决,现在经济形势不景气,对很多男青年来说,去当兵总好过失业在家。

    关键问题在于军官的缺口,这实在是让马歇尔头疼。因为薪水低、晋升慢,当下的高校毕业生很少有愿意成为职业军官的。神奇吧,这会的美国职业军官就对学历有要求了。西点、弗吉尼亚等军校每年的毕业生就这么两、三百个,还不够塞牙缝的。

    于是,“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马歇尔就把主意打到了约翰这些有一技之长的“社会青年”身上。兵役委员会开始向一批专业人才放入伍通知书,征召他们参军服役。约翰就这么华丽丽地中招了。

    其实说起来,这还是要怪约翰自己。要不是他当初在6军参谋部的那些将军们面前嘚瑟,显摆自己拿手的供应链物流计划,别人还想不起来征召他呢。当约翰弄清楚了事情的原委后,他悔得肠子都青了。早知道如此,他说什么也不会跑出来充大头蒜的。飞机产量上不去就上不去呗,又不是休斯飞机一家的问题。现在可好,自己挖坑把自己埋了。

    根据约翰从6军部打听到的消息,最早对他“动了心思”的,就是仅在那天和他有一面之缘的萨默维尔准将。这位工程兵出身的将军,刚刚奉命组建6军军需补给部队。

    后世,美国6军可是分为了战斗部队、战斗支援部队、战斗勤务支援部队等三大类几十个兵种。但是在1939年,连最基本的军需补给部队也都才刚刚成立。约翰那天的“卓越”表现,让苦于手里缺少专业人才的萨默维尔准将认定他是块搞后勤的好材料,一门心思想要把他招致麾下。

    萨默维尔准将刚一动手,就被同样对约翰十分关注的阿诺德将军现了。阿诺德对约翰更为了解一些,深知约翰背后的政治、经济实力。他觉得把约翰弄去搞运输补给实在太浪费了。这小子在航空制造业神通广大,对他倡导的战略轰炸理论也有研究,来自己的6军航空兵司令部正合适啊。

    这两个人,一个是美国历史上唯一的“十星上将”阿诺德是6军五星上将改授的空军五星上将,一个是美国历史上的工程兵第一人萨默维尔第一个获得四星上将军衔的工程兵,美国五角大楼就是他主持建造的。居然,前后脚地向约翰出了邀请,这可真是让约翰“受宠若惊”了。
………………………………

上架感言

    屈指算来,1937全球速递这本书已经写了有三个多月了。第一次在网上写书,还是这种长篇,越写越感觉笔力不足。每天写写删删,更新速度实在是愧对书友。

    面对书友们的催跟帖,本助理在此深感抱歉。不是本助理不努力,实在是因为业余写作,白天工作忙,晚上还要陪才三岁的儿子玩会,否则老婆大人会不高兴,抽不出太多的时间来。

    虽然更新不多,但这三个月畅总助理过得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