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1937全球速递-第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讨厌!我跟你说话呢!”阿黛尔嗔怪地打开了约翰的手。

    “好吧,好吧。”约翰讪讪地收回了自己的手,艰难地把注意力转回了刚才的话题:“那小艾瑞克怎么办,他才多大,剧场人又那么多。”

    “没关系,苏珊奶奶她们也一起去,而且我已经那排好贵宾休息室了。”

    想来也是,那个时间点小艾瑞克应该早就睡着了。有苏珊奶奶留在休息室里照顾他,应该没什么问题。

    “好吧,好吧,那就这样吧。”约翰在妻子的撒娇攻势下举手投降了。

    看在阿黛尔一向对他言听计从的份上,约翰也就不再计较她这次擅作主张的事了。就当是她刚生完艾瑞克,母性泛滥了呗,反正热心慈善也不是啥坏事。

    不过以阿黛尔的身份地位的,这种事偶尔为之就好了。毕竟不同阶层的人做慈善,有不同的方式方法,老范家的夫人完全没有必要这样事事亲力亲为。阿黛尔要是真得闲不住,约翰那有一堆事需要她帮忙呢。
………………………………

第九章 善有善报?

    平安夜当天傍晚,约翰一家四口带着苏珊奶奶和玛丽来到了位于百老汇第39号大街和第40号大街之间的纽约大都会歌剧院。   要看书 w书ww ・1 k an shu・对于这座纽约最豪华,最负盛名的歌剧院,约翰是再熟悉不过了。范德比尔特家族与大都会歌剧院的渊源可一直追溯到威廉爷爷那一辈。

    据说,约翰的奶奶生前很喜欢看歌剧,但当时纽约唯一的豪华歌剧院(乐府歌剧院)包厢太少,经常很早就被分配完了。于是威廉爷爷就把罗斯福、阿斯特、摩根等家族的当家人邀请到了家里,表达了想要建造一座新剧院的想法。

    威廉爷爷的提议得到了在场的纽约名流们的热烈响应。“纽约地主”阿斯特家出了地皮,其他几家凑了500万美元,威廉爷爷自己又出了300多万美元,终于在1883年建成了这座拥有3788个座位,122个包厢的顶级歌剧院。虽然那会儿,约翰的奶奶已经去世了。

    在后来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范德比尔特家族都是剧院的董事会成员,一直到1932年,股份制的大都会歌剧院公司因在受经济危机影响亏损严重而宣告解散。

    如今大都会歌剧院的管理方是由贝尔蒙特夫人发起的“大都会歌剧院协会”。这个协会目前拥有超过两万多名会员,全部都是纽约当地的中上阶层人士,又背靠朱利亚德基金会和卡内基公司这样的大金主,所以剧院在资金上非常充裕。很多世界一流的艺术家都争先恐后与剧院方签约。

    原本,大都会歌剧院今晚还有一场重要演出的。壹看  书 w w看w・1kanshu・不过看在范德比尔特教育基金会和英国领事的面子上,剧院方给阿黛尔她们的活动让了路。反正,他们也从来都不靠演出门票吃饭,约翰他们这些人每年给剧院的捐款才是大头。

    约翰原本纯粹就是陪妻子来走个过场的。阿黛尔一进剧院,就抛下他们投入到了繁忙的工作中。约翰则带着小艾拉逛起了剧院,给她讲范德比尔特家与这座剧院的故事。可是没想到,他刚给小艾拉介绍完就巨型拱门上的雕刻,就变成了全场的焦点人物。

    原来,今晚来参加平安夜活动的大部分英国孩子都是约翰当初一路从英国“护送”过来的。不少孩子都还记得约翰这个陪伴他们度过了那段海上旅程的美国“军官叔叔”。一批又一批的孩子在他们的美国养父母的陪同下,上前向约翰表示感谢,弄得他应接不暇。

    最后,约翰只好拿照顾睡着的小艾瑞克为幌子,躲到了后台的贵宾休息室里。说实话,约翰还从来没有当众收到过这么多人的感谢。在受宠若惊的同时,他心里还有一丝心惭愧。

    其实在船上那会儿,他心里还挺厌烦这帮初次离家又哭又闹的“熊孩子们”的。现在回想起来,那时他除了每天履行一些必要的职责外,大部分时间都窝在房间里和小约瑟夫讨论心理战报告的事,压根就没对这些孩子的事太上心。

    没想过,他当时做的那点微不足道的小事,居然会让那么多孩子铭记在心。约翰甚至有些羞愧,觉得自己有些对不住这些孩子。当时他要是能多关心关心这些离开父母,独自前往异国他乡的孩子就好了。

    “亲爱的,你果然在这啊。”阿黛尔推开门,兴冲冲地走进了贵宾休息室。她先是看了看睡着的儿子,然后又抱住约翰亲了一口。“亲爱的,你真伟大。帮助了那么多的孩子,你怎么从来都没跟我说过啊。”

    约翰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只好含糊地说道:“我只是履行正常的工作职责罢了。”

    在阿黛尔眼中,丈夫这都是谦虚的表现。她自豪地挽起了丈夫的胳膊,“走吧,亲爱的,莫吉爵士正在找你呢。”

    身为英国驻纽约总领馆的领事,莫吉爵士当然不会错过与约翰搞好关系的机会。他可是听外交部的同事说过,约翰与丘吉尔首相一家私交甚好。他今晚能亲自出席阿黛尔组织的这场活动,本身就有向约翰以及范德比尔特家族示好的意思在里面。

    在二楼的包厢里,约翰与莫吉爵士一直聊到了演出开始。起初,他们说的都是一些没有营养的废话。莫吉先是向约翰一家表示感激和钦佩之情,接着他们又从今晚的活动聊到了伦敦可怜的圣诞食物供给和德国人近期的轰炸。然后他们又对卓别林刚上映的电影《大独裁者》交换了看法,顺便八卦了一下近来关于元首和纳粹高层的政治笑话。

    当约翰听到演出前的最后一遍铃声响起,准备告辞回自己包厢的时候,莫吉爵士拦住了他,并递给他一个蓝色信封。

    “这是?”约翰有些糊涂了,封信上的收信人写的是阿黛尔,寄信人是戴高乐。看起来,应该是戴高乐对他帮阿黛尔转交的那封信的回信。

    可是,戴高乐这会儿人不是应该在布拉柴维尔(刚果首都)吗?而且就算美国不承认自由法国,但这又不影响他戴高乐往美国寄私人信件。他的回信怎么会通过英国外交官转交?

    “今天早上刚到的,说是戴高乐将军给阿黛尔夫人的私人邮件。”莫吉爵士的眼神有些躲闪:“不过我想给你是也一样。”

    废话,当然一样了。约翰很无语地接过信,这个领事脑袋里在想什么?难不成他以为阿黛尔和戴高乐还能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关系不成。

    回到自己的包厢,约翰和阿黛尔一起阅读了这封所谓的“戴高乐”的回信。

    写信的不是夏尔…戴高乐本人,这个家伙正在刚果捣鼓他的法兰西帝国防务委员会,哪里顾得上给阿黛尔回信。给阿黛尔来信的戴高乐的妻子伊冯娜。如今,她正带着智力有缺陷的小女儿住在伦敦的乡下。

    伊冯娜首先在信里回顾了她与阿黛尔在巴黎结下的友谊,又对阿黛尔对他丈夫领**的自由法国事业的支持表示了感谢。最后她才在信里提到,自己的长子菲利普将于近期陪同达让利厄神父前往加拿大和美国。希望能够通过阿黛尔与美国支持自由法国运动的法国裔团体取得联系。

    约翰看完信,撇了撇嘴。看来戴高乐没跟英国人打招呼,擅自搞出来的防务委员会日子不太好过啊。英国人应该对他那份“最终建立正常性质的法国政府和法国人民的代议机构”的宣言有些恼火,所以暂时会晾他一阵子。

    少了英国人的资金支持,戴高乐拿什么来鼓动非洲黑兄弟帮他们打仗。让达让利厄神父这位前大主教,以私人身份前往加拿大和美国筹款也是迫不得已的事。要知道,这会儿,美国和加拿大可都是与维希法国有正常外交关系的。

    约翰有些犹豫,让阿黛尔过多地牵扯到这种事里到底好不好。
………………………………

第十章 戴高乐要化缘

    在1940年创立之初,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国”无疑是所有“流亡政府”中处境最尴尬的一个,甚至还不如卢森堡大公国。人家好歹还是个“合法”的政权,而“自由法国”完全是一个无钱、无人、无国际社会认可的“三无”民间团体。

    丘吉尔政府虽然接纳了戴高乐,并在他组建“自由法国”的过程中给予了一定的帮助。但这种帮助更多的是出于对法国违反《英法互助条约》,单独与德国媾和的报复。说白了,戴高乐就是英国人用来恶心维希法国政府的道具,他们固然不会承认贝当政权,但也没有扶持戴高乐成立法国新政府的意思。

    目前在国际上,贝当领导的维希政权才是合法的法国政府。虽然《法德停战协定》极大地损害了法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但这一协定是经过法国国会批准的。换而言之,贝当的维希政权固然令大多数人反感,但它在法律程序上确实无懈可击,因此顺理成章地得到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外交承认。

    反之,流亡伦敦的戴高乐不但已经被免去了法国国防部副部长的职务,还被维希法国以叛国罪判处了死刑。他现在是既无合法身份、也无一兵一卒。“自由法国”在创立之初就是一个由少数不愿意向德国投降的法国人士组成的民间团体。再异想天开的人,也不会把他们看作是法国政府。

    但是,戴高乐并不因此灰心丧气。他这几个月来一直在努力通过两种途径为“自由法国”争取合法地位。

    首先是吸纳愿意继续对德作战的抵抗者,组织一支可以真正投入作战的武装力量。其次是寻求法属殖民地和委任统治地区的长官以及驻军的支持,试图瓦解维希法国的外围势力。

    迄今为止,戴高乐的前一项努力收效甚微。从敦刻尔克撤退到英国的十四万法**队里,只有三千人选择加入戴高乐的团体,其他人宁可在解除武装后返回维希法国的控制区。而再被英国海军强行接管的法国舰队里,也只有九百余人愿意继续对德作战。

    至于后一项,一开始那些殖民地的总督和将军们态度还很积极。不过这帮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实力派,并不是真心想要追随戴高乐。他们只不过是想拿与“自由法国”合作来要挟贝当政府,为自己争取更多的自治权而已。

    结果,戴高乐辛辛苦苦折腾了几个月,绝大部分的殖民地总督和将军们还是宣誓效忠了贝当政府。少数几个不愿意接受对德停战协议的也先后被撤了职。最后,只有喀麦隆和部分法属赤道非洲(不包括加蓬)等偏远地区暂时站到了“自由法国”这一边。

    之所以说是暂时,是因为戴高乐等人在法属赤道非洲获得了难得的一块“落脚地”后,就急冲冲地在布拉柴维尔成立了“法兰西帝国防务委员会”,并宣布其为“指挥法国继续战斗下去”的最高权利机构(顺便说一下,自由法国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自由法国民族委员会,不过要等到1941年9月才成立)。

    这本来也没什么,不过是拉大旗,扯虎皮罢了。但是,戴高乐在那则声明中,还公然宣称“真正的法国政府已不复存在了”,“在维希成立的妄自僭称为政府的机构是违反宪法的,是法国的敌人用来奴役法国人民的工具。”这就让丘吉尔政府有些难办了。

    别看表面上英国和维希法国现在谁都不理谁(断绝了外交关系),但相互之间还是了解并尊重对方的底线的。英国人光应付德国和意大利人就已经够吃力的了,绝对不想这时候再把维希法国招惹过来。

    要知道,驻扎在土伦港的维希法国舰队对英国人来说可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存在。万一维希政府向英国宣战,那支舰队很可能会一举切断英吉利海峡的运输通道。

    更何况,目前与维希法国断交的只是联合王国本身,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等英联邦国家依然和维希法国保持着正常的外交关系。让这些国家的代表继续留在维希法国境内,这对英国政府来说显然具有巨大军事价值的。

    然而,戴高乐在没有事先通知的情况下,就采取了这么“激烈”的手段试图为“自由法国”争取更多的承认和权力,这显然超出了丘吉尔政府的容忍范围。

    如今,维希法国的合法性受到了挑战,不可能不有所表示。除了对“自由法国”组织的打压外,少不了还要对在背后支持戴高乐的英国政府施压。为了不让贝当政府全面倒向德国,丘吉尔政府也只好暂时停止了对“自由法国”的资金和武器装备支持。

    没有了资金和武器装备,戴高乐拿什么忽悠非洲的黑叔叔帮他打仗。为了保住手中这块难得的落脚地,戴高乐也只好把主意打到了法国的海外侨民身上。这次,他让自己的长子菲利普陪同达让利厄神父前往加拿大和美国,说白了就是来化缘的。

    历史上,达让利厄神父的北美之行,把重点放到了加拿大的法语省和路易斯安娜等美国南部州上。毕竟这些地方有大量的法国侨民,受法国文化影响很深,“自由法国”在那里拥有天然的民众基础。

    如今,因为约翰和阿黛尔的出现,他们又有了一个新的选择――纽约。不管怎么说,纽约的有钱人可比路易斯安娜多多了。如果约翰他们愿意发挥自己的影响力的话,还是能帮戴高乐募集不少款项的。

    阿黛尔显然对能够见到传奇的达让利厄神父有些兴奋。读罢戴高乐夫人的信,她就开始跟约翰念叨如何组织她的那些法国裔朋友招待达让利厄神父一行了。

    约翰对这个一辈子都和军队、政治纠缠不清的天主教神父丝毫不感兴趣。他现在满脑子想的都是,这封私人信件为什么会通过英国外官的手递给他们。这里面有什么含义不成?

    直到现在,约翰都一点也不喜欢戴高乐这个喂不熟的白眼狼。从他这次不跟英国方面商量就擅自发表声明的行为来看,这个家伙心里只有法国的利益,绝对不是那种能够顾全大局、替朋友着想的好盟友。

    阿黛尔私下里给“自由法国”捐点款倒也没什么,但要充当他们与美国法裔团体的中间人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这么做几乎就等于公开表态,给他们一家贴上了戴高乐支持者的标签。要是没有莫吉爵士这一出,约翰是绝对不会同意的。

    但是现在他有点怀疑,戴高乐向自己求助,很可能有英国人的授意在里面,这就让他很为难了。考虑再三,他还是决定找机会劝劝阿黛尔,与达让利厄神父他们见面没问题,但抛投露面的事,最好还是让岳父德加诺先生来做比较稳妥一点。在没有完全弄清其中的内幕之前,小心谨慎一点总没有错。
………………………………

第十一章 老范家的年终盘点

    位于纽约史坦顿岛的范德比尔特家族老宅里,约翰正窝在一张单人沙里闭目养神。现在才早上1o点多,一年一度的家族圣诞聚会才刚刚开始。大过节的,大部分家族成员的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笑容,只有约翰一副萎靡不振的样子,在那打着瞌睡。

    好在这两年,约翰在家族内部的地位已经基本稳固了。大部分家族成员都很识趣,体谅他为家族事业“殚精竭虑”、“操劳过度”,也就没有人上前打扰他休息。

    “约翰,你这是怎么了,病了吗?。”刚从华盛顿赶过来的威廉走进了房间,看到约翰脸色有些青,连忙关心的问道。

    “没什么,昨晚睡得比较晚,有点犯困。”约翰揉了揉酸涩的眼睛,起身向威廉问了好。

    约翰这何止是睡得比较晚。昨晚从大都会歌剧院回家后,他就和阿黛尔“大战”了半宿,彻底泄了一下积攒了两个多月的欲火。得亏最近他在军校里经常锻炼,要不然这会儿说不定他也跟阿黛尔一样躺在床上起不来呢。

    即便如此,早上起床的时候,约翰还是觉得腰背有些酸痛。到底是快四十岁的人了,“梅开三度”这种事,以后还是少做为妙。要不是作为家族的决策层成员,不能缺席今天的活动,他肯定会一直在床上赖到中午。所以这会儿,他正一边补觉,一边回味昨晚的余韵呢。

    “阿黛尔她们没来吗?”威廉好奇地问道。

    “她有些不舒服,下午再带孩子们过来。”约翰随口编了个理由。

    威廉以为阿黛尔是因为组织昨晚的活动累到了,就劝道:“让阿黛尔多注意休息,最近真是新辛苦她了。昨晚那个活动搞得不错,我早上看到报道了,反响非常好。”

    “谢谢,我会提醒她的。”约翰连忙将错就错,顺着台阶下了坡。

    没一会儿,哈罗德一家也到了。看到人差不多到齐了,约翰他们就去了三楼的小书房。因为之前在给小艾瑞克洗礼的时候,家族成员们已经开过会了。所以今年的圣诞聚会比较简单,几个当家人互相之间通个气,交流一下各自负责的业务情况就可以了。

    从今天会议的气氛中看得出来,194o年大家过得都还不错。

    约翰自己的收获就不必说了。威廉堂兄因为在今年大选中的出色表现,也终于成功跻身了共和党的最核心层,实现了自己多年的夙愿。接下来,他就该考虑培植党羽,组建嫡系队伍的事了。不过以他的年龄,至少还能在政坛继续打拼十几年历史上,威廉在1944年,也就是刚六十几岁的时候就去世了,这里为情节需要帮他续命1o岁,所以用不着太过着急。

    现在他所要做的,就是先确保拿下共和党众议院全国委员会主席的职位。这个职位在国会议员和州长选举事务上都拥有很大的话语权,对于威廉这种需要培养嫡系队伍的人来说正合适。

    哈罗德最近也春风得意。通过与库恩洛布财团的合作,他已经彻底扫除了摩根家对纽约中央铁路公司的威胁。如今,纽约中央铁路公司已经与库恩洛布财团旗下的宾夕法尼亚铁路、南太平洋铁路、联合太平洋铁路等几大铁路公司签署了一揽子合作协议。

    这些协议生效后,纽约中央铁路公司不仅运营成本大幅降低,公司业务量也呈现出了迅猛增长的态势。凭借最后两个月的强劲表现,今年公司的业绩达到了近十年来的最好水平。相信等财报公布之后,公司股票也会迎来一涨。

    约翰虽然并不看好哈罗德与库恩洛布财团的合作,但对公司目前的情况还是很喜闻乐见的。他已经决定趁着这波行情,出售一部分手中的公司股份了。至于是选择直接回笼资金还是从哈罗德那里换购联邦快递股份,就得看到时候的具体情况了。

    不过,哈罗德再春风得意,也比不上艾尔弗雷德。如今,艾尔弗雷德领导的范德比尔特教育基金会在美国,乃至欧洲都炙手可热。自打基金会与英国儿童海外接收管理委员会合作,承担起英国客童的接收工作后,短短几个月收到的善款就过了去年全年的一倍还多。

    当然了,这点善款只不过是基金会所有收获中最微不足道的一部分。身为范德比尔特家族的大佬,没有人会把区区几十万美元看得有多重。他们更看重的是民众的口碑。他们每年掏那么多钱搞慈善,为的不就是这个吗?

    那现在,艾尔弗雷德和范德比尔特家族在民间的口碑有多好呢。举两个简单的例子,艾尔弗雷德最近几个月被一共收到了39所学校的名誉校长聘书。而在市面上的青少年读物中,老科尼利尔斯人物传记下半年的销量居然过了洛克菲勒和卡内基。

    相比之下,科尼利厄斯三世那边的情况就只能说是马马虎虎了。得益于华尔街整体行情的上扬,家族的金融产业也获得了不错的收益。不过跟其他同行比起来,只能说是一般般。而传媒产业则因为下半年总统大选的因素,盈利也还不错。

    不过,这只是包括科尼利厄斯三世本人在内的其他家族决策者的看法。在约翰眼中,家族的传媒产业已经不是能用展迅猛来形容的了,简直就是实现了一个巨大的飞跃,实在太让他感到惊喜了。

    目前,家族的传媒产业都是由科尼利厄斯三世的儿子,也就是联邦快递公司的席信息官小科尼利厄斯在具体负责。可能是由于经常与智库团队的专家学者、资深媒体人士打交道,小科尼利厄斯的眼界和意识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这几年,他在约翰等人的影响下,开始有意识地从纸质媒体向广播电视领域转型。前不久,小科尼利厄斯借着美国无线电公司ca因涉嫌垄断被联邦电信委员会起诉,拆分成红、蓝两个广播网的机会,成功跻身为该公司旗下蓝色广播网的二股东。

    如果说红色广播网、蓝色广播网,后世很多人可能都不熟悉。但要提起美国三大电视网中的ac全国广播公司,肯定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个蓝色广播网就是absp;约翰相信,就凭小科尼利厄斯手中的蓝色广播网股份,他将来的成就不会比他老爸差。莫非范德比尔特家族要出一个传媒大亨了不成?不过小科尼利厄斯也真不够意思,这么好的买卖怎么就没提前跟他透露点,好让他也跟着沾点光啊。
………………………………

第十二章 老范家的“千里驹”

    当约翰在三楼的小书房里开会的时候,61岁的安德森…范德比尔特正守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