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1937全球速递-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约翰看来,克拉克还好说,毕竟是马歇尔看中的少壮派精英,将来的展前途还是很不错的。而马丁就不同了,要不是搭上了6军扩编的便车,在参谋部里没有高层照应的他差点就错过最后一次晋升机会被强制退役了。

    即便如此,今后马丁如果不另想出路,继续留在参谋部里厮混的话,很可能中校就是他军旅生涯的顶峰了。约翰倒是有意劝他找机会去下面作战部队任职,再怎么说马丁在菲律宾的时候和艾森豪威尔还是有一定香火情的。再加上布莱德利他们四个的帮助,将来马丁未必不能混出来。

    除了约翰他们个人身上生的变化,如今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悄然生了转变。作为五个人中唯一的将军,布莱德利已经隐隐取代了约翰,成为了这个小团体的核心人物。刚才,他看似随意地询问约翰最近进修情况的时候,就明显带有了一丝考较的意思在里面。

    这也不奇怪,一年前布拉德利和约翰都是中校(虽然一个是正式军衔一个是临时军衔),相互之间也没有任何上下级隶属关系。哪怕约翰是6军新丁,但凭借他自身的背景和经济实力,在这个小圈子里占据主导地位也并不奇怪。

    但是现在,布莱德利已经正式出任了第82步兵师师长,肩膀上也扛上了第二颗星星(少将),在军内的地位已经不是约翰可以比拟的。况且,约翰马上就要去布莱德利手下担任副参谋长,成为对方明白无误的下级了。就算他与布莱德利私交再好,在军队这种等级森严的地方,下级还是应该要有下级的样子的。

    其实一直以来,在约翰去第82师任职的这件事上,布莱德利的态度一直是既不支持也不反对的。哪怕在马歇尔就此当面征求他意见的时候,他也没有明确表态。

    一方面,布莱德利与约翰确实私交不错,他的夫人还成为了小艾瑞克的教母。布莱德利不仅深知约翰的的底细,对他的个人品性和能力也很认可。如果能在师部里能有一个能力不错,又知根知底的副参谋长,对他来说也是件好事。

    另一方面,布莱德利又对让约翰成为自己的直接下属心存顾虑。他担心约翰这个刚参军一年多的年轻上校无法正确认识军队等级制度的意义,把私人感情带到平日的工作中来。

    如果将来真的生了这种情况的话,布莱德利就会很难办。不管吧,公私不分模糊上下级关系是军中大忌,会严重影响部队的执行力。管吧,布莱德利又担心会影响自己于约翰间的交情。毕竟约翰在军界、政界、商界都颇有实力,万一处理不好翻了脸,以后也是件麻烦事。反倒不如干脆一开始就不在一起共事。

    所以,布拉德利才会在刚才询问约翰进修情况的时候,表现出和之前喝酒打牌时不一样的态度。他其实就是在试探和提醒约翰:平日里他这个少将跟约翰这个上校怎们称兄道弟都没问题。但在谈及工作的时候,他这个师长就是约翰这个副参谋长的长官了,约翰应该对他保有一定的尊重和服从。

    好在约翰对这个问题也并不是完全没有意识到。在他去82师任职的安排敲定后不久,史汀生就专门提醒过他,要注意处理好自己和布莱德利之间的关系。而米德尔顿也再三叮嘱,去82师后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因私人交情而混淆上下级关系。

    约翰自认为还是能做到公私分明的。不就是在工作上对布莱德利保持尊重和服从吗,这对约翰来说根本就不是问题。他又不是啥军事天才,有什么资格在军事问题上跟布莱德利顶牛。

    所以,约翰把自己的位置摆的很正。当布莱德利问及自己在利文沃思堡的进修情况时,他很认真地做了回答。还将自己论文中的一些问题拿出来,向布莱德利进行了请教。

    看到约翰明白了自己的意思,布莱德利也松了一口气。这些天,他在忙于第82师筹建工作的同时,一直也在担心这个问题。高兴之余,他不仅热情地和约翰谈论起了有关隐蔽和伪装战术的问题,还主动向约翰讨要起了他翻译的孙子兵法。

    对于目前82师的动态,布莱德利也简要地跟约翰通了气。由于82师之前是后备役部队,部队基本框架虽然有,但明显已经不能适应当下作战需要了。布莱德利最近一直在四处招兵买马,为该师搜罗合适的军官。

    而在师部的人选之争上,马歇尔最近又在下一程,让也是出身第15步兵团的6军参谋部作战计划处战略科科长马修…李奇微上校出任了该师副师长。也就是说,马修这家伙很快也要扛上星星了。就是不知道,约翰的顶头上司,师参谋长一职会花落谁家。
………………………………

第十六章 左泰勒右加文

    在约翰前世的记忆中,并没有太多关于他将来同僚的信息。e  wwんw 1xiaoshuo毕竟“全美”师不是“呼啸山鹰”(1o1空降师),会在几十年后因为一部电视剧而被后世网友们扒了个底朝天。

    现在,约翰能准确地说出二战期间1o1空降师所有师、团一级指挥官的名字(虽然这个师目前还不存在),但是对于第82师的指挥官,他除了知道布莱德利、李奇微和加文先后担任过该师师长外,也就剩一个后来在d…day前夕接替威廉…李将军出任1o1师师长的马克斯韦尔…泰勒了。

    对于李奇微能比历史上提前一年出任82师副师长,约翰并不觉得奇怪。前世,马歇尔与军内保守派多斗争的时间可比这一世长多了。既然马歇尔这个老大提前掌了权,他的嫡系小弟们自然也就会比前世更早飞黄腾达。

    约翰虽然跟李奇微不是很熟悉,但也算不上陌生。毕竟他俩也在参谋部作战计划处里共事了一段时间,热心的内文斯副处长还拉他们一起吃过几次饭。不过由于后来约翰一直在外执行任务,不经常回军需大楼办公,所以才没有深交。

    在约翰的印象中,李奇微这个浑身上下都散着彪悍之气的6军上校属于那种吃软不吃硬的主儿,与其打交道并不算太难。况且他也只是一个副师长,上头还压着一个布莱德利呢,并不能把他怎么样。

    约翰更关心的是82师悬而未决的参谋长人选。这可是他的顶头上司,是他日常工作的直接领导。约翰是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的,以他的那点业务水平,要是遇到个挑剔的上司,他可就有的受了。而且在这种纯工作业务上的事,布莱德利也不好替他说话。

    可是这个师参谋长会是谁呢?先泰勒是肯定不可能的了。虽然他在1944年出任1o1师师长之前,担任过一段时间82师参谋长。但是约翰在去利文沃思堡军校前,刚通过史密斯上校把他弄进了6军参谋部秘书处。就算泰勒再出色,想要获得马歇尔的信任和赏识也得有一段时间。更何况他现在还只是个少校,离师参谋长的位置还差得远呢。

    而加文,别看他是二战期间美军最年轻的少将,现在却只不过是个上尉,与师参谋长之间的距离比泰勒还远。目前,加文还在威廉…李将军的伞兵试验部队里担任营运及训练官,帮助其总结归纳空降部队作战战术和基本规则呢。

    在约翰的布局中,泰勒和加文将是他在空降兵部队中的左膀右臂。一想到,将来美军空降兵两大王牌――82师和1o1师的师长都是他的嫡系小弟,约翰就觉得一阵酸爽。他甚至庆幸自己赶上了好时代,一大堆将军在参战前都还只是中下级军官,这种好事也就是在二战前的美军6军中才会出现了吧。

    当然了,设想是一回事,实际操作起来又是另外一回事了。约翰可不认为自己是身怀“王八之气”的“位面之子”,能让泰勒和加文主动臣服,甘心做自己的马仔。要想将这两位人杰拉入自己的麾下,他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泰勒这边,约翰目前还只是建立了初步的联系。名义上,为泰勒上调的事忙前忙后的是他的老上司,也就是约翰的远方堂姐夫克雷斯韦尔。约翰不过是应克雷斯韦尔的请托,帮泰勒和马歇尔的秘书史密斯牵了个线而已。

    约翰对此倒也并不着急,要收服泰勒这种人才,先还得他自身过硬才行。目前,他还没有能让泰勒心悦诚服的本钱,能先结个善缘,打下点基础就不错了。

    至于加文,约翰是昨天才和他见的第一面,而且是跟安德森夫妇一起。如今,安德森夫妇的独子理查德正好在加文手下接受伞兵训练。约翰想要让安德森夫妇帮他入主哈撒韦公司,自然得先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诚意不是。

    那天的会面,约翰一来是想跟加文见个面,二来就是为了让这安德森夫妇安心,表示自己绝对不会食言而肥,一定会照顾好他们的宝贝儿子。

    从加文的角度来说,他也很乐意在这种“小事”上为约翰出力。先,他是在范德比尔特家族经营的孤儿院长大的,这么做也算是对老范家当年“养育之恩”的报答。其次,他毕竟和泰勒不一样,上面没有一堆老上司关心照顾。加文自己心里也很清楚,他从军16年都还只是一个上尉,最缺的不是个人能力,也不是工作业绩,而是高层的赏识。

    虽然去了伞兵试验部队后,威廉…李将军对他还算不错,他也有心跟着对方在空降兵这一行继续干下去。但是能够在不用太费力的情况下,就跟约翰这种背景深厚、能量巨大的人物拉近关系,这种好事他当然也不愿意错过。

    况且,加文本来就对理查德的印象不错。这个小子性格上是有些莽撞,但是胆子大,敢于冒险,这点很符合加文的胃口。(历史上,加文喜欢携带一支加兰德步枪跟随部队一起行动。后世美国空降兵部队指挥官第一个跳伞最后一个撤离的传统就是始自于他。)

    所以,那天当着安德森夫妇的面,加文对理查德在部队的表现大加赞赏,并表示会在训练结束后找机会将其提升为士官,协助他在跳伞学校里从事一些训练辅助工作。

    见到了自己儿子的长官,又从他嘴里听到了这样的“保证”,安德森夫妇这才放下心来。虽然经常“跳伞”依旧存在一些危险性,但总比上战场强。对于约翰如此为理查德费心,安德森夫妇更是千恩万谢,感激不尽。

    所以接下来,当约翰提出想收购一些哈撒韦公司股份的时候,安德森夫人不仅当场就表示愿意将自己手里的6%股份“卖”给约翰,还主动提出可以帮他问问自己的那些亲戚,看看有没有愿意将公司股份出手的。

    约翰当然不会要那6%的股份。为了占这点便宜,落个“挟恩图报”的名声实在有些不值当。等将来他入主了哈撒韦公司,这些股份在安德森夫妇手里和在他手里也并没有太大差别。更何况,约翰还指望安德森帮他主持公司大局呢。这点股份就当是股权激励好了,对安德森将来管理公司也有好处。

    当然,约翰会这么大方,也和他最近资产迅膨胀有关。有钱了,格局自然也就不一样了。想当初他刚成立联邦快递公司的时候,几十万美元的事都要反复考虑好久。现在,上百万美元的交易,他也最多就是掌握个大方向,绝大部分都是交给沃尔特他们去打理的。

    说起来,约翰能够“财大气粗”到这一步,还多亏了白宫里的那位总统大人。
………………………………

第十七章 炉边谈话的效果

    要是搁到一年前,约翰绝对没有底气拿哈撒韦公司不当回事。e小┡说ㄟ1xiaoshuo那好歹也是家市值上千万美元的老牌企业。就算其内部股权分散,约翰没有必要追求绝对控股,但要想控制该公司,他至少也要真金白银地拿出二三百万美元来收购公司股票。

    但是现在,二三百万美元在约翰眼中已经完全不叫事了。约翰之所以能财大气粗到这种地步,是因为在他与加文会面的前一天,刚刚和休斯以及休斯飞机公司的一众高管们一起,收听了罗斯福总统的第十二次“炉边谈话”。

    从1932年上台至今,每当联邦政府要颁布重要政令的时候,罗斯福都会先坐到白宫外宾接待室的壁炉前,通过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共同广播公司给全体美国民众“洗脑”。

    这种极具亲和力的政策宣传方式在三四十年代是非常有效的,每一次“炉边谈话”后,民众对白宫政策的支持率都会有显著的提升。以至于历史上,罗斯福在他的12年总统任期里,一共表了3o次这样的“炉边谈话”。

    在194o年,美国民众已经习惯了当有重大事件生时,就能通过收音机听到总统本人对白宫政策的解读。后世,在华盛顿的罗斯福广场上,还专门为几年这一“政坛佳话”竖立了一尊雕像:一个男子坐在收音机旁,侧着脑袋全神贯注地听“炉边谈话”。

    12月29日那天晚上的“炉边谈话”,是罗斯福赢得自己第三个总统任期后的次广播讲话。与几个月前的遮遮掩掩不同,这一次,罗斯福直截了当地亮明了自己的新对外政策,提出要将美国变为“民主国家的兵工厂”。

    当然了,像约翰、休斯这样的人是不需要通过“炉边谈话”来了解白宫政策变化的。他们之所以会聚在一起,一边喝香槟一边收听罗斯福的讲话,更多的是为了庆祝他们的计划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约翰他们心里都很清楚,罗斯福那句“将美国变为“主国家的兵工厂”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就在他讲话之前,哈利法克斯子爵(新任英国驻美大使)已经代表英国政府向美国方面提交了一份总额高达75亿美元的作战物资订货清单。

    其中12亿美元被用来订购6o艘万吨货轮(12个月内交付)、3亿美元用以购买12ooo架各类作战飞机,剩余33亿美元则用来购买火炮、坦克等6军装备。

    那12亿的货轮订单就不用说了,全部落到了凯泽造船的手上。而休斯飞机公司也在这笔采购中,成功抢下了17亿美元的级大单,成为了美国航空制造企业中最大赢家。虽然这笔交易还要通过美国国会的审议,

    约翰粗略算了一下,仅这两笔交易就足以为他带来近亿美元收入。更何况这还只是一个开始,随着战事的进行,还会有更多海量的订单源源不断地向约翰涌来。如果休斯飞机公司明年上市的事再利索一点的话,约翰的身家至少能再翻上一番。

    不过,所有这些都还只是纸面上的结果。要想让这些钱落袋为安,约翰他们要做的事还有很多。

    先,这笔订单需要先通过国会的审议才能生效。为此,约翰他们这些军火商在争取民意支持方面可是下了血本的。从某种意思上说,罗斯福这次“炉边谈话”本身就是他们这些军火商人努力的成果之一。

    为了响应罗斯福的这次讲话,约翰他们这两天几乎动了所有的力量,组织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签名支持活动。短短一天多的时间,就有过15o万人和上百位政界知名人士在一份呼吁将“击败轴心国作为国家既定政策”的公开电报上签了字。而且这一数字还在飞快地增长,在美国社会引了巨大的轰动效应。

    就连在他与布莱德利等人的家庭聚会上,大家也少不了谈及了这场签名活动。虽然布莱德利他们并不清楚约翰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不到两天的时间,15o万个支持签名。这架势,不比1937年那场弱啊。”一直对政治比较热心的克拉克,对罗斯福这次“炉边谈话”引起的轰动颇为感慨。“这才几年啊,民意完全扭转过来了。”

    克拉克所说的“1937年那场”,是当时美国6家孤立主义团体因反对罗斯福表的对日“隔离演说”而组织的反战签名活动。在那场历时两个月,名为“让美国远离战争”的签名活动中,有25oo万美国人参加,生生把罗斯福制裁日本的念头给吓回去了。

    “是啊,最近一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希特勒的威胁了。”克劳福德接过了话头:“我看最近一期财富杂志的民调显示,过6o%的受访者支持政府尽一切可能帮助英国抵抗希特勒,尽管他们仍旧希望自己不必打仗。”

    约翰对6o%这个数字不由地撇了撇嘴,亨利…鲁斯(美国著名媒体大亨,时代周刊、财富、生活杂志的老板)动作还挺快。这边钱一到账,那边民调结果就刊登出来了。不过6o%这个数字实在有点小家子,多吹点难道会死吗。

    “现在孤立主义已经没市场了。没看到连汉密尔顿…费舍(共和党议员,孤立主义团体的前主席)都出来签名了吗。”马丁夜感慨道:“就连林德伯格最近都不出来说话了,这两天签名这么火吗,也没见美国优先那边有什么动作。”

    想到林德伯格这个老哥,约翰差点笑出来了。最近一年来,休斯和他可没少在媒体上吵架。不过这次,休斯出了个损招,请出了尊大佛压得林德伯格不敢出声了。

    “林德伯格不说话,是因为莫罗夫人在公开电报上签名了。”约翰乐不可支地把林德伯格哑火的原因告诉了大家。

    “莫罗夫人?德怀特莫罗先生的遗孀?”布莱德利也来了兴趣。这位德怀特莫罗生前不仅是摩根大通的高级合伙人,柯立芝总统的心腹幕僚,还曾担任过潘兴将军的席文官助理,在军界也人脉甚广。

    “没错,就是她。林德伯格是她的女婿。”约翰点了点头。约翰也没想到,休斯会通过摩根家请出了莫罗夫人。这个老太太只有一个女儿,1929年女儿嫁给林德伯格后,她就将把林德伯格当自己亲儿子一样疼。早早地就给女儿女婿准备了上百万美元的信托基金。

    现在,休斯把她搬了出来,林德伯格也就只有装缩头乌龟了的份了。难不成他还敢公开在跟自己的岳母大人唱反调?莫罗先生的不少好友都还在世呢,林德伯格要敢这么干,保准会被那些老家伙拍死。
………………………………

第十八章 租借法案的真相

    如果不是元旦过后必须按时返回利文沃思堡军校的话,约翰还真舍不得错过接下来的这出大戏。最近,美国工商业界可谓是风起云涌、盛况空前。各大财团的核心大佬们同时动手,生生要将整个美国转入战争经济轨道。

    想想看,摩根、洛克菲勒、杜邦、梅隆、库恩…洛布、还有克利夫兰财团的麦考密克、伍德、克朗,芝加哥财团的马瑟、汉纳、汉弗莱、伊顿,波士顿财团的洛威尔、劳伦斯、亚当斯等一众老一辈财阀再加上狄龙…里德、布朗…哈里曼、福特这些“后期之秀”一起力,这声势何其壮观。

    这在股惊涛骇浪中,约翰、休斯这种小虾米,充其量也不过是敲边鼓、打下手、附驥尾的边缘角色。(相对于约翰的年龄而言,他能在这个岁数就掺和进这种大事件中,本身就已经很了不起了。)但即便如此,约翰也在这短短的几天里被资本的力量深深震撼了。

    以前,他也知道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所有的政治、经济、社会活动都受资本力量的影响和控制。但是一直以来,他对这种力量并没有什么切身的体会。毕竟近些年,大资本家的日子并不太好过。很多曾经不可一世的大财阀都被反垄断法和罗斯福新政弄得焦头烂额,似乎在政府、法律和民意面前,他们也没有多了不起。

    但是当约翰亲眼见到这种力量,以不可阻挡之势将美国推向一条全新的展道路时,他才真正现,一旦资本力量联合起来,什么白宫、国会,什么法律、民意在他们面前统统都是纸老虎。哪怕是罗斯福这种常常让美国顶级财阀头痛不已的政治强人,在面对这股合力的时候,也只有乖乖合作,充当马前卒的份。

    而这种力量在让约翰心生向往的同时,也让他感觉到了一丝畏惧。因为作为整个事件的参与者之一,约翰很清楚现在所生的一切早在1个月前就已经由那些顶级大佬们决定好了。现在所有蹦出来的人,包括罗斯福本人都是在按照他们设定好的剧本进行表演。

    在这出“大戏”中,约翰就是个一闪而过的龙套。其实要不是他与军方、英国方面关系特殊,他可能连出场机会都没有。这不,刚在签名运动中冒了个泡,约翰就乖乖退场回军校上学去了。

    在回学校的路上,他还在对接下来的剧情展“念念不忘”。根据既定剧本,29号那天晚上罗斯福的“炉边谈话”只是一个开始。等一月下旬,约翰他们起的签名运动把势造足了,罗斯福接下来还要顺势提出那个著名的“四大自由”理论。

    后世,历史学者们把罗斯福提出的“四项人类基本自由”拔得很高。历史书上动不动就给其加上“美国对外政策的转折点”,“标志着新时代的开端”,“影响美国国策长达3/4个世纪”等标签。

    但是在约翰看来,所谓“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免于贫困的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其实是很宽泛的东西。罗斯福的这个“四大自由”理论跟当年林肯提出的“三大权力”是一路货色,说白了都是政府为将来动手开打找的高大上借口。

    不过现阶段,罗斯福给自己找的这个道德制高点还是蛮好用的(后世一样好用。冷战时期,美国几乎要把“四大自由”用烂了。要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