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周工程师-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接!
武炎之淡淡道:“无妨!他接待韦舍人不一样是公事吗?”
他颇不以为然!不知道这赵县令与韦嗣立究竟是何关系!如果是老友,那也罢了!
否则,就是宰相到此地来,一般都是在驿馆接待,哪里会把人带到家里去?这韦舍人也是雷厉风行,才到方城县不久,如今也又赶到向城县来了!
他们开始晚饭后不久,那韦嗣立带着几个随从回来了!
他是皇帝武则天的红人,有拜相的苗头,自然也不大看得上武炎之这等刚刚初出茅庐之人!看着他们在大吃大喝,不亦乐乎。韦嗣立摇摇头,径直回屋去了!
边走他心里边想:“此人不是担任的铜铁使吗?为何还在此处喝酒作乐?
他不是吹嘘一年要生产多少铜吗?这都七月初几了,还在这里闲逛,倒是看他如何把铜生产出来!
搞不好就是会吹嘘的皇族纨绔子弟而已!就是他完不成任务,估计皇帝也不会怎么处罚他,最多免职,调任闲职而已。爵位也会保留的!这种先例很多!”
他心里很是有些不平,摇着头走回房间!
这时,有胥吏将韦嗣立回来的消息告诉了武炎之!他点点头道:“我等继续喝酒,休要管他!”
第二天。
那赵县令、罗县丞、许县尉先去拜见了韦嗣立,然后又来拜会武炎之!
赵县令五十多岁,肥胖,个子也就一米六左右,此人看着倒是忠厚之人!
武炎之道:“我是路过此地,并非如韦舍人那般是专门来此办公事的!赵县令客气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我这几日在伏牛山中考察,倒是有了一个新的计划!这计划与我的职务也有很大的关系!也与赵县令有很大的关系!所以特地告诉赵县令一声。
这件事要是办好了,你赵县令可是一大功,这向城县的户口必定大大增加!你升职还不是指日可待之事?
“哦?不知是何等事?”赵县令一听说会大郎增加户口,还会有很大的升职前景,顿时来了精神,满脸兴奋。
当时很多人都不愿意当县令,因为县令的增加户口等考核指标很严格,特别是外州县令,升迁机会甚至还不如县尉大!
因为如果从县尉升迁,其途径比县令更多,可以直接升迁监察御史,或者是京城其它清要职位
而县令因为职位高于监察御史,反而得到这些职位的可能性不大!这样升迁的机会就不大!这是当时很奇怪的现象。
“这件事要说起来很简单,办起来是很艰难的!我计划在此组织流民开矿,将所有流民改为矿户”接下来,武炎之把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
那赵县令听罢,脸色大变,很是失望道:“武郎中!此事恐怕难以办成!韦舍人是劝农使,他已经准备上报自己的流民治理方案!就是”
他又把武炎之早就打听到的那韦嗣立的流民治理方案讲了!
最后他说道:“按照韦公的意见,此地的流民或许大部分都要返乡!没有改为矿户的说法!”
“此事也未必就是他说了算!我已经发了三百里牒文进神都!如果圣上同意此地成立冶监,还请赵县令多关照!刚才我讲了,这冶监建立起来,对于你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
一听这话,那赵县令想,要是真能按照武炎之的方案,把矿户安顿好了,可能有升职的希望!他二人都是特使,品级也都是五品,虽然韦嗣立是正五品,不过这武炎之是郡公,又是皇族!实际上地位更高!
自己估计二人谁也不大可能屈身去主动拜见对方的!这怕是只有自己出门协调才行!
想到这里,他略微一定神,忙道:“武大使!依卑职愚见,不如卑职出面,邀请韦公过来一起商量一下!最好是说服他以武郎的意见上报为好”
武炎之一想,此人倒也聪明,看出我二人不可能谁主动先去屈身上门!他觉得赵县令的提议并无不妥!
毕竟这凤阁舍人也是皇帝身边的要职!自己在此见见他,也比较好在奏状说得更清楚一点于是道:“那好麻烦赵县令把议事房安排好!对了,赵县令是与韦舍人旧人吗?”
“卑职与韦公曾经同在一个县!不还设置当时担任主簿!他担任县尉!说起来,卑职职务还比他高一点!
如今他也已经是五品舍人,卑职还在外县苦熬,当这谁也不愿意干的苦差事!命运无常啊!卑职这就去通知韦公!”
“也好!”武炎之点头道。
却说那赵县令来找韦嗣立,大致把武炎之的想法讲了
那韦嗣立一听大怒道:“我才是劝农使!他为何干涉起我的事务来了?按照他的方案行事,今后这流民不是越来越多?
那些没有走的人心里又会如何想!必须坚决让这些流民返乡!此事不是小事!肯定圣上也不会同意他的意见的!”
“韦公!依卑职的看法,那武大使讲的也并非全无道理!毕竟山中流民如今大多数是以开矿为生!再说了,他本人也是铜铁使。
卑职以为,也不能说就一点都管不着!不如卑职请他过来,到大堂聚一聚,双方交流一下意见也好。如此也好向圣上汇报!否则,万一武郎的方案通过了,韦公会比较被动的!”
他与韦嗣立相识多年,说话倒是比较直接
韦嗣立一听,也有道理!点点头道:“你就安排吧!”
半个时辰以后,驿馆大堂。
韦嗣立带着一名判官,一名掌书记武炎之带着蒋士鹏、崔玉二人,还有向城县赵县令、罗县丞、昌主簿、许县尉。一共刚好十人,讨论流民治理方案。
会议当然由赵县令主持!
那韦嗣立为正五品,年纪又长,自然被安排坐了主位置武炎之一皱眉头,也没有说什么!
那赵县令先说了些客套话后,便直接切入正题:“伏牛山中流民估计有一万五千到两万人!具体的人数难以统计仅仅卑职辖区,估计就有流民八千余人!在几个县里面最多的!
这些流民,虽然在山里开荒和开矿,不过一遇到荒年,依然到县里来要吃要救济!卑职不堪其扰!
此次韦公、武公二位大使均非常关心小县的流民问题!真乃是本县百姓之福、流民之福!请武郎中先说说这流民治理方案吧!”
武炎之点点头道:“本来!我只是路过此地而已,不想遇到山匪袭击,我等倒是打退了山匪,杀了许多人!
最后受流民所邀,在山中带了五六天!倒是对于流民的情况颇为了解!我打听了,流民们都不大愿意回乡!其原因是回去以后,田地已经被分掉,难以在重新分到合适的土地!
再说,很多人已经在山中开荒、建房,在矿场里面又有稳定的收入!所以本人以为!这治理流民,应该以安民为主!让其安居乐业,最好不要来回折腾!
那些人家里本来就余粮不多或者根本就没有余粮,如果再搬一次家,怕是连裤子都要拿去当掉呢!”
他最后一局话,倒是听得好几个人笑了起来!
那韦嗣立听罢,脸色铁青,立即反驳道:“武郎此言差矣!民居其乡,乃千古之理!除非是灾荒年或者战祸之年!
如今这些流民远遁百里、千里,不祭扫祖坟、不祭祀祖宗不遵法令,忘宗丢典!对于这些人,一定要严加管束!使用武力,强迫其回乡!
他们不是在山中开矿吗?完全可以在山外险要处设卡,将其所得全部没收!他们没了收入,自然会出山的!”
武炎之一听,你这个办法很多人早就采用过了,除了激起民变,或者是饿死流民外,不会有第三种结果
他微微一笑道:“韦公所说祭祖一事,人家在山里也可以祭祀呀至于那祖坟!如果他们不逃难,人都饿死了,哪里来人去祭扫?
我以为,老百姓在哪里都是种地谋生!就像我等当官一样!今年在京中为官,兴许明年就在剑南、江南,谁也说不得!”
“说得简单!如果不加严惩,人人都效仿之,那还得了?如何收税?没说有税收,朝廷如何运转”他越说越激动了!
武炎之一听,自己也没有说过不收税呀!按照我的办法,没准这税收还要多些呢!
二人你一言我一语,扯了一个多时辰也没有结果!
武炎之毕竟年轻,他想,自己还有要事呢,哪里有时间听你这个油盐不进的老头瞎扯!
于是他大声道:“我与韦公意见相左,难以达成共识!我等各自上表吧!一切让三位宰相定夺、让圣上裁决吧!某还有事,先告辞了!”
说罢,他站起来冲韦嗣立和众人拱手作别,然后转身离去!
那韦嗣立本来还要教训武炎之,听他此话一出,不由也满脸通红,气得说不出话来!
屋内众人异常尴尬!那赵县令赶紧示意罗县丞去送武炎之!
………………………………
第064章 升职
武炎之出了驿馆大堂,罗县丞赶了上来道:
“武郎中难得来小县指导,卑职等准备了几斤山里的野鸡、麂子等干货!还有些本地的特产,也不值几个钱,还请郎中不要嫌弃才好!”
说罢,他一挥手,有四个人拿着四大口袋干货过来。
武炎之一看,正好,路上可以给兄弟们和两位侍女加菜了,于是道:
“也好!不过我也不能白拿你们的东西呀!这样吧,我等昨日杀死一只大熊,还有若干熊肉。
你等四位县官若不嫌弃,就一人分一大块回去,给家中尝尝吧!这大热天的,带着也很难容易坏掉!”
罗县丞一听,也不好拒绝,忙表示了感谢:“这那就多谢武郎中了!”
其实,当时有官员候选制度,很多官员好几年才能轮到做一任官,也许还是千里之外,就是路费也是一笔很大的开销。
如果比较廉洁的官员,一大家子几十人,其实生活是非常艰苦的能几天吃上一回肉就不错了,这熊肉也是好东西。
罗县丞要留着吃了午饭再走,可是武炎之哪里等得,况且他又不愿意与韦嗣立一同就餐,于是立即启程赶往南阳。
那里距离此地五十里,跑快点,应该在日落前轻松赶到!至于午餐,就只好在路边酒肆解决了。
天气阴沉、闷热。
蒋士鹏热得汗水直流,他看着天色,道:“怕是要来暴雨了”
武炎之也道:“很可能!已经有半个月没有下雨了,要是下起雨来,这路可就难走多了!”
蒋士鹏点点头,他又道:“武郎!那韦舍人也是一根筋,非要遣返流民,万一激起民变如何处理!圣上可是忙着处理吐蕃入侵之事呢!
卑职估计圣上倒是不一定会同意他的意见,我们的意见通过的希望倒是大一些!”
话音刚落,天边忽然一道闪电划过。
“糟了,得走快点!怕是要下暴雨呢!”武炎之赶紧道。
三日后,上午,政事堂。
三位宰相:纳言侍中姚璹s、同凤阁鸾台三品王孝杰、凤阁侍郎兼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杨再思三人正在商议武炎之、韦嗣立二人上报的流民治理方案。
姚璹问杨再思道:“二位相公,请问对二人治理流民的奏状有何看法。
我等必须要先议一议,否则圣上问起来,我等回答不上来,就不好了。还是老规矩,杨老弟先来吧!”
杨再思是他们当中职务最低的人,当然是他最先发言。
只见他略微一思索,便道:“我看二人的建议各有长处,先说这韦舍人的建议吧。
按照他的思路,流民必须还乡,头三年按照七成缴纳各种租税,第四年就好恢复正常!并要求尽可能给他们恢复原有的土地。
如果愿意在当地落户,也是可以的,但是只减免第一年的五成,以后不管,并且土地全部自己开荒,州县不再分给上等的土地。
他这做法,等于还是逼迫流民还乡。因为单单依靠那些开荒而来的贫瘠土地,是根本不可能把租税交齐的。
武郎中的做法是将流民全部改作矿户,只缴纳部分租税,同时在当地建立一个冶监,负责征收矿业税。
我以为,既然韦舍人是劝农使,还是要尊重他的意见为好,毕竟让流民在当地落户,可能会助长人们逃离的想法。
不过嘛,要说起这方案的可操作性,似乎武郎中的方案更加可行,以为他深入山里面五六天,很是了解流民的想法!也提出了具体的流民安置方案。
所以,这二人的方案中的确难以选择!还是请姚相公做主吧!”
姚璹摇摇头,心里暗道:你这分析,也就是把二人的方案重复一遍而已,谁还不会呀?
此人一贯的是墙头草,风吹两边倒,话都读让他说完了,却还是没有一个自己的意见。
他转头又问大将军王孝杰:“王公,你对二人的方案是如何看的”
王大将军倒是很直接道:“这流民治理,乃是千古之难事!俗话讲,民以食为天!百姓吃不饱饭,自然会逃亡他乡以求活路!
依鄙人的看法,武郎中的办法更为可行,这些人本身就在山中开荒和采矿,只有少部分在山外佃种大户家的田地。
所以若是在没有落实他们土地的情况之下,就贸然强行遣返这些流民,必定会造成叛乱,这也是圣上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如今吐蕃大地当前,我估计圣上不日就会派鄙人前去抵御吐蕃,这处理流民之事,还是二位相公做主才是”
姚璹一听,还是这王孝杰说话办事爽快!于是道:“我也以为,这韦舍人的意见有些操之过急,
不过他是圣上钦点的劝农使,按理可以独自处置,并不需要我等参与。
但是,如今这奏表到了政事堂,我等如果不向圣上表明态度,万一出事,也是脱不了干系的。
走吧,圣上今日在含元殿呢,我等现在就去给圣上汇报商量的结果吧!”
含元殿。
武则天细细看罢武炎之与韦嗣立二人的奏表,好半天没有说话!沉默了大约半刻钟,才问了三人商议的结果。
姚璹倒是很大度,也没有单独说杨再思模棱两可之言,而是直接道:
“微臣等三人都以为,这韦舍人虽然是劝农使,不过他的方案缺乏实际调研,可行性不高。
因为这些流民要回乡,要不给点甜头,他们肯定是不会回去的,但是给的好处太多,反之又会助长百姓逃离避税之风。
所以微臣等以为,不如采取武郎中的方案,他毕竟在山中呆了六日,还与若干流民寨主交换了意见,也倾听了流民的呼声。
对了,他们还帮助清缴了一伙土匪,另外还招安了一伙匪徒。微臣看来,这武郎中年纪虽然轻,不过却有着与其年龄不相符的稳重和细致,倒是干吏!”
武则天听罢,倒是一喜,想不到这个侄孙子还真的不错,才到邓州,居然就办成了一件极其困难的大事。
更为难得是,他居然还亲自深入到伏牛山中,了解流民苦难,帮助建立矿场。
不仅如此,还帮着解决了匪患,办事如此细致而又干净利落之人,在武家子弟当中,可是绝无仅有!
看来,得给他嘉奖才行,想到这里,她点点头,微笑着慢慢道:
“这流民宜抚不宜打,他们逃离至山中,不过也是为了活一条命而已,既然三位相公都说炎之的办法好,朕也同意,就依他的意见办吧!
立即发牒,把韦嗣立招回来,看来,这办理流民职务不是他的特长。另外,这次武炎之他们斩杀几十名山匪,也是不易,是要嘉奖的。
他也是朕大伯家唯一入仕之人,就给他加朝散大夫,赐勋上柱国。给那二位跟着办差胥吏玉飞赐勋云骑尉,姚宽赐勋武骑尉!”
“臣等遵旨!”
“对了,王相公,如今吐蕃十万精兵来犯,陇右惊扰!朕命你为朔方道行军总管。带兵十五万,再予以吐蕃迎头痛击!”
“微臣遵旨!”
………………………………
第065章 铁腕救灾1
这大雨说来就来,一连下了七八天。
武炎之他们的行军速度从每日三个驿站九十里,一下就下降到两个驿站六十里。
这日好不容易接近天黑,才渡过河水,抵达邓州穰县驿站。渡河时,但见那河水异常浑浊,水位比往日明显高了三四丈以上。
穰县也是邓州州府所在县,那钱县丞早已经在驿馆外边迎接他们一行。
“卑职穰县丞钱德欢迎武大使回到家乡来!”他倒是非常客气,尽管武炎之的家乡是临近的新野县,不是穰县。
“钱县丞辛苦了!”几人行礼见面完毕,进到驿馆之内歇息和晚餐。
那钱县丞陪着武炎之等人晚餐。席间,他突然哀叹道:“这次暴雨,穰县可是损失也不有二百多户人房屋被冲毁。
淹死一百二十人,失踪七十多人。下游新野县境损失更大,特别是万年乡、福平乡等地尤为严重。”
武炎之一听,立刻惊得把筷子放下了,他脸色很不好:“哦?钱县丞知道他们损失多大吗?我未婚妻就在万年乡河边彭家大院呢!”
众人一听,不由大惊!
那钱县丞听得武炎之之言,脸色变得极其难看:“是是吗?那可不太好。鄙人听说,那彭家大院被洪水冲了,没逃出来多少人呢!”
众人一听,赶紧死死盯住武炎之。
武炎之一听,这彭家也太不幸了,看来的早点赶回去看看情况。虽然他是另外一个世界来的人,但是心里仍然很不舒服。
更令武炎之惋惜的是,这次大暴雨,肯定至少死亡和失踪上千人,也许是几千人!又有多少家庭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啊!
居住在河边的好处,就是收成有保证,不怕天干。但是也怕遇到大暴雨带来的洪水,特别是晚上的大暴雨,那几乎是灭顶之灾。
不过他也知道,不说是这小小的邓州,就是长安和洛阳附近靠近河流的州县,有时遇到大暴雨,死几千人也是非常正常的,据说上万人都有过。
而且,就是洛阳城内、长安城内,遇到长时间的大暴雨,房屋倒塌,死个几百上千人也是很平常的事情。
并不是说在两京居住就很安全,因为那时土房子的比例占绝对多数,很容易被大雨泡垮掉。
这时抵御暴雨灾害的能力非常弱。大家心情沉重,晚饭自然不香,很快就散席了。
饭后,在驿馆客厅,钱县丞陪着武炎之以及蒋士鹏、崔玉二人聊天。
在席间,那钱县丞已经解释过,这本县的王县令为何没有来迎接他们,那是因为他去找王刺史请求开放义仓放粮救人了。
“钱县丞,你刚才说那王县令去请求开放义仓,此事办得如何了?”武炎之问道。
钱县丞一摇头:“启禀武郎中!此事怕是有些难办,因为现在正是收获季节。
我等都准备开始下达牒文让乡里收租、调呢!依照那郑刺史的意思,似乎现在虽然有人受了洪灾,不过大部分人并不应该缺粮,因为毕竟是粮食收割的时候”
“那你们的调查结果如何?”
“我等经过详细的统计,就是本县,受灾的户也在六百多户。如今季节也太凑巧了,人们正准备开始收割水稻呢。
谁知大雨一来,将稻田之中还没有收割的稻子全部都冲跑了。至少有三百余户人家今年收成要降低七成以上。
现在有一百六十多户田里的稻谷已经完全被冲毁,共计九百三十二人已经断粮!”
“像这样的情况,都还不开启义仓,要什么情况才开仓?”武炎之不解。
“武大使,这开启义仓可是要朝廷的制书的。没有制书,如果擅自放粮,还是要受到处分的。
何况现在正是粮食的季节,当然,这郑刺史也有些胆怕承担责任。”
“既然当了这主管一州的刺史,就要造福一方百姓,又为何怕承担责任?真是岂有此理!
你们抓紧再去落实受灾情况,待我明日回新野县看看那边的情况如何。
果真是受灾严重的话,我去找那郑刺史商量此事,争取三日内开启义仓,挽救万千百姓性命。”
那钱县丞一听武炎之此言,赶紧恭敬地起身给武炎之行了一个大礼:“卑职代替邓州千百受灾之难民感激武大使!”
“小事情,此乃义不容辞的!”武炎之点点头。
第二日,武炎之所谓调整了原来的计划,他让崔玉带领众人先行赶往饶州处理办理铜矿的准备工作。
他把掌书记蒋士鹏和姚宽、玉飞二人以及两位侍女留下了。真要开义仓,事情还多呢!
他与几个人骑马,沿着泥泞不堪的道路,赶往二十余里外的长寿乡,那是武炎之的家乡。
放眼望去,只见道路两边,很多是被大雨洗劫过的稻田,很多老农在稻田水里面抢收水稻。
武炎之走近几户人家问了一下,那些人都绷着脸,不停地唉声叹气。
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农道:“郎君,草民今年怕是要少收三成呢!不过这还是很好的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