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周工程师-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为宫中所有器械的制造,几乎都是由尚方监主管,所以武炎之安排起来极为便利。
反正是献给皇帝的礼物,没有任何人敢反对。
那龙床当然就是席梦思!
武炎之拿过一个钟来一看,还不错,做工非常精致,不愧是大周皇家作坊内的高级工匠的手艺!
“这些计时仪准确吗?误差有多少?”他问这四个制作的工匠。
那为首的邓子瑜说道:“启禀东莱王,小人等加工了二十余个,这十个记时仪,比太史局那些沙漏要准得多。当然,其在走的过程当中,或许还会出现一些问题,这就要进行维修了。”
武炎之一听,比太史局的沙漏还准?看起来还不错。
“这用鍮做的是多少钱一个?”
“每个大约用鍮五斤,再加上一些杂七杂八的费用,倒也不算贵!如今这鍮的价格已经降下来了,跟普通的铜也差不多。”
“嗯那就好,这东西没有圣上的旨意,也不敢多生产,尚方监暂且就生产这些吧!
我再让人准备材料,在洛阳开一家私人的作坊,从明日开始,专门生产这报时仪。这东西也是人家投资的,你们可以利用下班的时间生产,可以获得双倍的收入,年末还有重奖!”
那些人一听,自然非常高兴!以前他们跟着武炎之到南方逛了一圈,每个人一年时间,加上奖金,倒是挣了五六十贯,胜过他们七八年的收入。
武炎之一看,这铜钟材料的成本,大致在一贯多钱一个,算上人工费,但要三贯钱到四贯钱一个。
那么这价格,可就不能卖便宜了。到时候将这个钟,分成若干等级。
极品的,上面加些自己制作的玻璃、以及宝石之类,就按照五六百贯钱一个。然后依次降等,最便宜的,那也至少得50贯。估计单这长安和洛阳两京,卖出去个几万个不成问题。
如果还有外商要买,这东西的销量就更不好估计了,至于能赚多少钱,几十万贯?
“孙判官,将所生产的全部报时仪,除了这五支金制的送给皇帝以外,其余的全部造册,送司府寺,交由他们处理!”
“遵命。”
司府寺太府寺是管理国家钱财、宝物的。这报时仪生产出来,也就是宝物了
“孙判官,这火器署管理作坊进行的火药、火器等的生产,技术一定要保密!”
“属下遵命。不过这火药的生产,怕是也不太容易保密,也许民间很快就会掌握!”孙判官提醒道。
“那不一定,他们只能掌握简单的配方,但是要生产出我们这个质量的火药,并不容易。”武炎之说道。
武炎之后来又给崔少监安排完尚方监的工作,然后命人带着所有的东西,进到皇宫里面来。
“陛下,东莱王带着尚方监制作的寿礼请见,这是礼单!”上官婉儿道。
武则天点点头,接过那礼单看了看:万岁报时仪、神仙床、逍遥椅。
这都是什么东西?她很奇怪。
“让他带进来。”
“遵旨。”
不一会儿,一大群人,把五座金色的大钟、一张龙床、一套四件沙发抬了进来!
“微臣参见陛下!”武炎之上前拱手行大礼。
“炎之,难得你如此孝心,我很高兴。这万岁报时仪什么东西啊?”
武炎之拿过一个金色大钟,给武则天仔细讲解起来:“陛下,这万岁报时仪可是十分奇特之物!陛下请看,只需要将这个开关扭紧,它就可以报时。
陛下可别小看它,微臣问过手底下的工匠,他可比那太史局制作的沙漏要准的多!也就是现在宫中所有的沙漏,都不如这个报时仪准确!
此物可以走上几十年几百年。所以微臣就给其取名万岁报时仪。连带试验品,此次总共生产了22座,可用的有12座。
这五座黄金外壳制作的,是专门庆祝祖姑母大寿的!”
“哦,既然如此奇妙?你给我讲一下这上面这些符号是什么意思。”武则天看着上面的阿拉伯数字十分惊喜。
“陛下,此乃微臣发明记数用的符号,很是简便。陛下请看,最上面这个数字,就表示12,旁边这个数字是有1。
这最大的一颗指针,从12到1,就表示半个时辰。1旁边这个数字就是2”武炎之开始慢慢给武则天讲解。
那数字都很简单,无非是用阿拉伯数字代替汉字而已。
那指针可就非常复杂了,武炎之讲了好半天,武则天才听明白。
这主要涉及到这大钟的记时和古代记时的差别。古代是采用12个时辰,每一个时辰是两个小时。
不过古代是一百刻,而武炎之这个大钟,是采用后世的96刻。也就是一个小时四刻,这样更为科学。
如果采用一百刻,在大钟之上,很难显示出来。
“陛下,微臣请求,将一天的一百刻,调整为96刻。如此那沙漏就和这万岁报时仪通用了。”武炎之请求道。
“这有何不可?婉儿,稍后就下制。不过,孙儿,我发觉你发明的这个符号,用处更大。它省去了我们平日记数的麻烦。”
武则天倒是一下都看出了这阿拉伯数字的巨大作用。
“陛下所言极是,微臣也正有此意。微臣这里准备了几张白纸,正准备就这符号的好处,向陛下详细演示一番!陛下请看。”
武炎之掏出白纸,还有用木炭制作的炭笔,开始演示符号的奇妙之处。
其实也就是简单的加减乘除,还有记数。
把武则天和上官婉儿等人,惊讶得目瞪口呆!
………………………………
第137 章 数字与时钟(加二更)
这奇怪的符号居然可以计算?这也太不可思议了!他是怎么办到的?
“孙儿,如此奇特和简便之法,你是如何想到的?”武则天问道。
“陛下!这是孙儿记数时偶感而发,算不得什么的!不过就是感觉它用处挺大,非常简洁。”
“孙儿说的倒是简单,为何这几千年以来,别人却没有发现?可见孙儿真是个奇才!这真是难得。”
“陛下过誉了,孙儿觉得,这符号的记数方法,可以向全国推广之,较之以往的方法,这怕是要省下很大的人力物力!”武炎之请求道。
阿拉伯数字的推广,当然有天大的意义,这里无需赘述。
“嗯,孙儿之言有理。如此简便之方法,为何不用?孙儿真是我武家的天才!不过这个符号应该取个名称才好呀?孙儿,你看叫什么好呢?”她问道。
“祖姑母,孙儿以为,何不就叫大周开元数字?这数字一推广,必定是用千年、万年、万万年!取名大周开元,似乎比较妥当。”
那上官婉儿一听,心里暗道:“东莱王果然是天下少见的奇才。他发明了万岁报时仪,再也不用专人来管理沙漏,省去诸多麻烦。
这东西要推广开来,可是比那砂漏强了千万倍!而且他随时随地都可以使用,极其方便。另外,这奇形怪状的符号也是大有用处!
平日在书写和记数时,或者在算数的时候,很是不便,用此法倒是无比简便。
这其实都不算什么,关键是他的名字取得好呀,什么万岁,什么大周开元,这些名字让皇帝她老人家听了,可是开心得乐开了花!”
在看武则天一听,春风满面:“很好!婉儿,一并下制。将此记数法向全国推广,命东莱王武炎之兼任开元使。一是赴成均监(国子监),向算学学生教授此法,命诸位宰相和六部尚书、侍郎一同听武炎之授一堂课。
二是向全国推广这万岁报时仪。这东西很好,我看每个县至少要配两个。这里还涉及到时间校对、这报时仪的制作、花费等问题。必须要一个办事得力之人来处理此事才行。”
上官婉儿点头应旨。
看罢这万岁报时仪,武炎之又领着武则天,来看这神仙床。
“孙儿,这为何叫神仙床?有何特别之处?”
“陛下请看,这床可是几十位工匠,花了大半年才制成的。其他别无特别之处,就是这垫子很特别,请陛下一坐便知。”
武则天一听,这床的确不同,上面已经有一个大大的垫子,不像平时的床,上面还要垫棉被。
于是她在上官婉儿和众多女官都搀扶之下,慢慢坐到了那垫子上面。
这一坐不要紧,却当真把她吓了一跳!
“孙儿,这里面是什么?怎么还会弹起来?”她有些吃惊的问道。
“陛下,这里面是弹簧……”武炎之便慢慢的将这床垫的结构给皇帝武则天讲了起来。
他这个床垫可不一般,这弹簧当然是别具一格,自古以来从未有过,自然武炎之要大讲特讲。
最后武炎之还说道,这里面添加了磁石,能够产生一些奇特治疗能力,增加睡眠效果,强身健体。
听得皇帝武则天频频点头:“确实是好东西!孙儿多费心了。”
最后又看了沙发,武则天自然是更加赞不绝口:“孙儿,我觉得这逍遥椅,比那神仙床还要好!我大部分时间,都是坐在这椅子上的,总不能睡在床上吧?”
“的确如此,祖姑母的身体虽然非常康健,不过毕竟不能与年轻人相比,平时在这逍遥椅上多坐一会儿,也不会觉得疲乏。
这东西虽然好,不过孙儿也不知道到底宫中需要多少?孙儿想多生产一些,每个宫殿都配发几套!”
武则天一听,这个孙儿好像什么都懂,对自己也如些如此体贴入微。可不能轻易放出去,他的年纪与二张兄弟差不多,不如让他多留在神都。一来是负责都城皇宫的防卫,二来负责一些宫内的事务。
想到这里,他说道:“嗯,这个办法好!依我看,你每年出去巡视一趟就可以了,那办理铜铁之务,就让手下的判官巡官们都跑一跑,他们也学得差不多了吧?”
“启禀祖姑母,孙儿决定,下个月到邢州,把炼钢作坊建立起来,再多教几名巡官和监作官,今后的炼钢事宜,还是要交给他们。
另外,孙儿准备在河北各地,寻找几处采矿冶铁的地方,以增加大周的钢铁产量。
另外,孙儿也知晓一些采金之法。如今我大周,每年的黄金产量不过几万两已。孙儿想给他增加到二十三十万两!”武炎之说道。
他已经从武则天的表情当中,看出来皇帝想把自己留在洛阳。不过自己还有一些重要的任务没有完成。
这增加钢铁产量,可是当务之急。无论是生产农具、兵器,还是其他必要的铁具,现今的钢铁产量远远不够。
另外,那纯碱采回来了,还全部在太原,得再把它全部运回洛阳。那冶炼出的油料,也要全部运往长安和洛阳。
武则天一听,微笑着点点头。自己本想将他留在洛阳,现在看来,暂时不行。于是道:“孙儿处处为大周国事着想,我心甚慰!你放心办事去吧。对了,我再赠你父亲渝州刺史、巴川郡公。你有一个弟弟,虽然是庶出,也准其袭爵。”
“孙儿叩谢祖姑母!”武炎之非常高兴。
这个是极大的恩赐!自己身为长子被赐爵,没想到皇帝一高兴,还给父亲赠了郡公,又让弟弟承袭了爵位。虽然会降一等,那也是县公,很高的爵位。
“祖姑母,孙儿还有一事要奏。祖姑母,孙儿都造的九鼎,已经建造完工,五日后就是吉日,按照叔父梁王之意,当日可以举行庆祝大典!此事事关重大,请祖姑母示下!”武炎之禀奏道。
“此事梁王已经奏过,我昨晚考虑了一下,就按照你们的计划办吧!对了,你担任运输九鼎至明堂的总指挥!那九鼎如此之重,按照当初梁王的估计,怕是要10万人运输吧?”
10万人运输,开什么玩笑?只见他微微一笑道:“禀告祖姑母,如果按照最原始的方法,的确需要一10万人!
不过孙儿已经让尚方监制作了专门运输九鼎的大车,此事只要一千人足矣,两天就可将九鼎全部运到明堂!”请百度一下“扔书网”感谢亲们的支持!
………………………………
第138章 九鼎1
什么?一千人?
武则天和上官婉儿都是满脸惊讶的神情,那最大的鼎肯定有十余万斤,最小的鼎也有五万多斤,正常情况之下,没有10万人、8万人,是不可能将其运到明堂的。
不过她们也知道,没有把握的事,武炎之是不会说的。而武则天也并非一个喜欢听人说大话之人;
“大车,何等样的大车?”上官婉儿问道。
“上官才人,此车不是一个单一的车,而是有一套系统。一时半会儿鄙人也解释不清楚,届时上官才人一观便知。”武炎之说道。
武则天一看,武炎之信心十足,定然有十分的把握,于是说道:“既然如此,婉儿,下制,让左右金吾卫各派三百人,右羽林卫派四百人,统一听从武炎之调遣,按时起运,五日后上午举行九鼎安放大典。
这庆典的仪式,交由内史王及善主持。至于这亚献和终献之人选,待我仔细斟酌后再定!”
“遵旨。”
“祖姑母,孙儿告辞!”
“嗯,你回去安排九鼎起运之事吧。还有,你的婚期就定在下个月初六,到时候我要亲自参加。”武则天点点头。
孙儿叩谢祖姑母大恩!”武炎之倒是真有些感动,这个老太太对自己真不错。
告别武则天和上官婉儿,武炎之出了宫城。今日对他来说,是重大的胜利。
一是自己的弟弟。他一个旁支皇族之庶出之子,居然得武则天厚恩,封了开国县公的爵位。这表明自己这一房,已经得到了皇帝武则天的认可。
第二,这九鼎可是一个极其重大的形象工程。前朝的九鼎,就是大周朝铸造的。如今武则天建立的周朝,其本就自认为是前大周的延续。所以重铸九鼎,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
武则天不但将此项任务交给了自己,而且自己又提前完成。在她生日之前,就举行九鼎安放仪式,对于她来说,肯定属于锦上添花,当作是她生日的贺礼。
而且自己这个鼎是采用黄铜制作,与梁王武三思之前采用的青铜铸造不同。
那青铜铸造的九鼎,要镀金才好看,而黄铜铸的完全没有必要。镀金非千两黄金不可,那可是一笔非常巨大的开销。因为这个时候的黄金产量,较之秦汉时期已经大为减少。
古代的黄金,其实主要是砂金,自然是越到后期越难开采。以前多河流的沙中,黄金到处都是。
这东西现在(唐代)岭南的产量倒是比较大,他们大多数也以金银为货币。朝廷和听之任之,不过五岭以北,几乎全部采用铜钱和绢帛交易,金银很少。
亏得自己来了以后,每年都是增加了十几万两的银产量,不过黄金产量并没有明显增加,这也是自己下一步要做的事。
他想,还得再去看看运输九鼎的准备工作再,详细勘察线路,尽管孙判官已经勘查过很多次,并且让将作监对运输路线进行了平整,可武炎之觉得还是不放心。
皇帝要亲自参加的仪式,可是不能丝毫马虎,要是在运输途中出现一点小的差池,自己的工作就前功尽弃。
……
武则天看着武炎之离去的背影,她心里感到很温暖。自己这个侄孙,不但修建了功盖千秋的三受降城,还轻而易举的就击败了河北契丹李进忠和孙万荣的叛乱。
不仅如此,在给自己祝寿这个问题上,他比任何人都表现得好,比任何人都更有孝心!
她很满意!
“婉儿,你赶快把王及善找来,我要与他商量这九鼎安放仪式之事。不过还要先确定亚献和终献的人选。”武则天说道。
“遵旨。”上官婉儿道。
武则天又在心里面,考虑起谁当亚献,谁当终献。
古代的祭祀典礼,在摆放好祭品以后,必须要献酒三次。也称为献爵三次,这爵就是盛酒的器皿。
一般来说,首献肯定是皇帝;亚献一般是太尉或者太子;终献是鸿胪卿(此时叫作:司宾卿)或者亲王。
如今就有些不好办,因为太尉或者太子都空缺,至于终献倒是好办,亲王有三位,司宾卿有一位。
武则天考虑了半天,终于确定人选,告诉了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一听,倒是比较诧异!怎么会是他们?
……
前面就讲过,武炎之的九鼎作坊安排在城北玄武门外。当时主要考虑,那九鼎很重,从上往下运输最方便。
而城北的地势高于城南,自然的作坊要建在城北。
武炎之带着尚方监崔少监、来少监、判官孙恒;将作监刘少匠、司宫台柳内侍、左右监门卫各一名中郎将等若干人到了城北玄武门外,开始实地查看路线。这些人都与这运输九鼎有直接关系。
这条路线,孙恒已经非常熟悉,他已经勘察过十几次。只听他说道:“王爷,据卑职等勘查的路线,九鼎从玄武门入,后往左,到达上清观,这是平路。
这段路就采用王爷所发明的轨道车。到达上清观之后,那里有一段长下坡,坡度很大。这段路就直接铺上石板,采用神仙葫芦滑下去即可。那石板已经铺好,这段路大约有30丈。
下了这一段大坡,就到了袭芳园左侧。从这里一直到明堂,全部是平路。这段平路,所有的障碍已经清除掉。
在这段平路之上,也采用轨道车运输。估计将九个大铜鼎全部运到明堂,只需要六百人就可。”
武炎之听罢,微笑的点点头:“很好。走,先看看轨道车去!”
他倒是计划了一千人,还留有余地。
“是!”众人道。
……
要说这轨道车,其实就是轨道运输用的大平板车,下面有钢制的轮子,有人推着,在轨道之上运行。
至于轨道,武炎之生产了六十米双轨(120米单轨),每十五米为一段,全部先用枕木固定好,随用随铺。另外还有几段一两米长的,可以随时增加。
他这个钢轨,是按照十公斤每米的标准铸造的,当然不太标准。每段十五米双轨也就300公斤,加上固定在上面的枕木,不会超过400公斤。20个大汉抬起来,非常轻松。
武炎之对于固定好的轨道,很满意。请百度一下“扔书网”感谢亲们的支持!
………………………………
第139章 九鼎2
那钢轨和下面的方木采用大铁栓固定得非常牢实。那木头是间隔一尺一根,采用的还是柏木,非常的浪费。
“你们试着抬一下。”武炎之安排周围的士兵。
也是一名校尉领着二十人,排成两排,一声令下:“起。”
那十五米长的固定好的钢轨被二十名大汉轻松举起来。
“来少监,你明日带领100名金吾卫士兵,负责沿途的警戒和开路,有不听指挥,擅自围观者,一律缉捕。”武炎之安排道。
“遵命!”来俊臣恭敬地点头。
接下来,几人又去看了已经铸造好的九鼎。
但见金光闪闪处,九个巨大的鼎一字排开。有一个鼎明显比其余的鼎倒高了不少。
判官孙恒介绍道:“王爷及各位长官,这最大的鼎,名叫豫州鼎,又叫神都鼎,赐名永昌,高一丈八尺,容1800石;
其余的八个鼎:冀州鼎名武兴,雍州鼎名长安,兖州鼎名日观,青州鼎名少阳,徐州鼎名东原,扬州鼎名江都,荆州鼎名江陵,梁州鼎名成都,均高一丈四尺,容1200石,各图山川物产于其上,共用铜56万余斤。”
这九个大铜鼎重新浇铸好以后,武炎之还是第一次来查看。
但见这金光闪闪的黄铜大鼎,比以前的青铜大鼎,壮观无数!
“孙判官,崔少监,在后日九鼎安放完成后,给负责制作九鼎的两名监作和五名胥吏,记上中考一次!”武炎之道。
“遵命!”
随后武炎之领着他们,查看了整个线路。随后又仔细看了看天色,天气也不错,现在是春季,也不会下大雨。看来明后两天,运输九鼎应该不成问题。
……
第二日,由于要运输九鼎,朝参暂停。
根据武则天的旨意,与运输九鼎有关的各司长官全部参加。总指挥当然是武炎之。其实也就增加了左右监门卫大将军、左右金吾卫大将军、左羽林卫将军、将作大匠。这些人昨日有事,都没能参加勘察线路。
玄武门外,九鼎作坊大门口。
旌旗招展,锣鼓喧天。
一千多名士兵和将校整齐排列。
在几通锣鼓响后,武炎之看看自己带着的一只大铜钟的指针已经指向八点,于是一挥手,敲锣打鼓之人立刻停手。
那只大铜钟,还是皇帝武则天,特意赏赐给尚方监的!这东西全国也没几只,倒是把在场的所有人,眼馋得不得了!
特别是那几位大将军,有人问道:“东莱王,听说这报时仪是尚方监工匠制作的,不知如何才能买到一个?”
“买一个?”武炎之冷笑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