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周工程师-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邢州,武炎之接到朝廷的制书有些奇怪,居然让自己急着回去,这倒是有些麻烦。
这李茵挺着个大肚子,天气又这么热,肯定走不快的,她最少要40天左右,只有自己先赶回去。
好在这次玉飞和姚宽都带了夫人出来,可以让她们帮着照顾,走慢一点就是。
他把这安排给他二人讲了,二人一听,能追随武炎之回洛阳当然高兴。
只见姚宽说道:“这下可好了,希望在洛阳呆几天再说,不要再走了!”
“姚宽,你不是老想着升官吗?你不打仗是升么官?”玉飞在一旁笑道。
“能做到五品也差不多了,哪能得陇望蜀?”
“还得陇望蜀!看来你跟王爷久了,倒是变得有文采了!也知道些典故,真是难得!”玉飞调侃道。
“那当然!王爷可是当今诗仙,看见我大周第一才子!鄙人跟着王爷这么久,总得有点长进不是?”杨宽倒是一脸得意的神情。
武炎之心想,这姚宽还真是上心,也是粗中有细,颇有几分像张飞办事,倒很难得。
“你二人快去准备准备,事不宜迟我计划明日启程!”武炎之看看时近中午,这收拾东西可是很麻烦,好在人多。
“遵命。”二人也忙着办事去了。
武燕姿来到后堂,把这天大的消息告诉了李茵。李茵长胖了些,养的还不错。
她一听说要回洛阳,比较高兴。不过这一路的劳顿真的很是犯愁。要知道,她可是一直在两京生活的。
不过她表现出来依旧是一副很温柔的神态:“郎君先行吧!圣上的事可是不能有一点怠慢的!”
她对于自己母亲在宫内失踪的事情还心有余悸。
武炎之看她如此淡然,知道她颇为理解,倒也是放了心:“我相信,有姚宽和玉飞的二位娘子帮着照顾,应该无恙。”
“郎君,妾倒是不敢麻烦他们,有几各丫鬟就够了!不是还有如此多的护卫吗?”
“那不一样!男子终究是不大方便的!我已经安排好了,你不用操心。”
“那就多谢郎君。”她下意思地低头摸了摸自己已经鼓起的肚子,一脸幸福的神情。
……
武炎之有时也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自己在此干了半年,眼看要离别,还是有些依依不舍。
他吃过午饭,骑马,带着几个护卫,给满城一些认识的官、吏、商、民等人告别。那些人到从未见过如此体贴下属之人,很是惶恐与感动。
从来当官的都是高高在上,更别说这个王爷了!这个王爷令他们改变了很多对于武家人的印象。
第二日,他回程要经过沙河附近的。他飞奔到十多里之外的沙河,与冶监的众多下属告别。又看了自己的炼钢炉、炼焦炉、爆破采矿场。交代了很多安全注意要点,然后才又启程。
毕竟自己这爆破采矿和炼钢技术,超前了一千多年。
当然,经过这三个月的运行,倒是没有出太大的问题。武炎之倒是有些意外。
为什么呢?他也做了些总结。其实,古代人的奴性思想很强,他们很服从,没有多少自主意识。当然,吃不饱饭是个例外。
因为他们很服从主管的管理,从不自作主张,那要受到严厉的处罚,稍有不慎就会判刑,这对于搞好安全管理有很大帮助。
这也是武炎之为了减少安全事故,规定的死办法。否则,那火药一出事,可就是大事。尽管古代命贱如狗,不过,这里的大部分干活的都是平民,并非奴役或者官户。
这里还要强调一下,古代丫鬟、奴仆可是真的没有什么地位,与普通的财物几乎并无二致。请百度一下“扔书网”感谢亲们的支持!
………………………………
第156章 艰巨的任务
武炎之轻车简从,只带了些年轻力壮的随从,其余所有的人都跟随李茵在第二梯队慢走。他按照日行一百多里的速度,只花了十二天就赶回了洛阳。
第二天正好非常参日,武炎之带着若干礼物,来进上阳宫拜见武则天。
天色依旧阴沉,雾气蒙蒙,不时还飘着些毛毛雨。这样的天气,很少有人会喜欢,武炎之也不例外。
洛阳城里泥泞不堪,穿城而过的洛水水位很高,波涛汹涌的洪水滚滚东流。那河水冲击着天津桥的桥墩,发出滔天巨响。
看得这比平日宽了好几倍的河面,他觉得很不吉祥,总担心要出什么事。
这里要介绍一下上阳宫。上阳宫不同于洛阳皇宫,他修建的时间很晚,是唐高宗时期修建的,至今不过20年。其位置在洛阳城西南角,靠近洛水和谷水,其四面环水,有几座桥与东西两面的陆地相连。
因为是高宗时期武则天主持修建的,所以她很喜欢这里。武炎之当然也知道她最近几个月一直住在这里。因为这里四面环水,比较凉快。
这里的宫殿规模与洛阳皇宫相差无几。它一共有六大宫殿群:观风殿、化成院、麟趾殿组、丽春殿、芬芳殿、小上阳宫。这里只是以宫殿命名而已,实际的宫殿有十几座,武则天是不会修建比其它宫殿小的宫殿。
进了宫殿,武则天今日在什么地方,武炎之当然不知道,他只好到殿中省,找到值班的一位尚食奉御胡彬,此人主管皇帝的饮食,自然知道皇帝在何处。
“东莱王,圣上今日在观风殿,与几位宰相商量洛州治理水灾一事。王爷如果不熟悉,卑职就派一名官员带路好了。”胡彬笑着回答道。
殿中省下面各局的官员品级很高,与六部的郎中一般,是五品高官。
“那是最好!多谢胡奉御!”武炎之一看,自己也是第一次进这里来正式办公,的确不大熟悉路程。以前修建凤炽桥的时候来过此地,不过走马观花都谈不上。
跟着胡奉御安排的一名九品官员,很快就寻得了观风殿。
进了宫殿,有宦官将他领到武则天办事的地方。
武炎之因为是来送东西,所以来得并不算太早。几位宰相都比他早已经到了,正与武则天议事。
上官婉儿陪着武则天问政,有宦官进来向她报告,随后她又将武炎之到来之事,轻声禀报了武则天。
听说武炎之如此迅速的回来,武则天表情轻松了许多:“让他进来,与几位宰相一起议事,我正要找他谈一谈洛州救灾一事!”
“遵旨。”
武炎之随后被人叫了进来,他放眼一看,这几位宰相却有些变化,纳言姚璹却不见了。他却不知道,姚璹因为亲戚犯罪,受到了连坐,已经入蜀中担任益州长史。
当然益州都督府长史之职,也很重要,只是有些偏远而已。
如今的宰相是内史王及善、纳言娄师德、同凤阁鸾台三品豆卢钦望、同平章事杨再思、宗楚客、杜景俭,一共有六位。
本来还有两位:武三思和武承嗣,不过他们干了三个月,就已经被免职。
见面行礼完毕,武炎之向皇帝和众位宰相,大略的汇报了他自己在邢州的政务情况。
当然,他重点把炼钢的情况介绍了:“……如今所有的铁,都可轻易的炼成钢,制作兵器和盔甲倒是轻而易举。”
武则天一边听,一边不住的点头。听完他说话,便说道:“很好,你继续兼任这铜铁使与火器使,这两件事都归你管。那尚方监的日常事物,就交由崔士廉办理。
你这洛州长史可不简单,事务繁杂,要多费心,如今这防洪救灾就是大事。”
“微臣多谢陛下!微臣已经尽力做好这件事。”武炎之一听,看来虽然解除了自己的尚方监职务,既然这两件大事还归自己管,其实工作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还大大增加。
因为这洛州长史之职,工作是非常繁重的。当然他地位也高,一般人担任不了这个职务。河内王武懿宗就已经干了两次。
接着武则天让王方庆将洛州的灾情大致向武炎之介绍了一下。原来,洛州的灾情在不断扩大,已经死亡将近一千人,有超过四千五百户农户的房屋倒塌。
现在正是收粮时节,洛水、谷水、伊水沿岸的良田被冲毁无数,很多农户颗粒无收。
“如今安置灾民、赈济灾民是第一要务,调查受灾的详细情况也非常重要,因为租庸收缴情况早已开始,必须要及早确定哪些受灾户酌情减免。”王方庆介绍道。
武炎之一听,这事儿确实不好办,肯定是繁杂。不单说救灾就很麻烦,单是这减免农户的租庸调就是一件难事。
因为减免农户的租庸调是大事情,原则上要减免租税,正规程序肯定是乡村上报县,再由县里上报州,州再上报地官(户部),由地官批准。
这里面涉及到众多官员的利益,所以比较难办。因为两京附近的州县,大多是官员的永业田和职田。
这些田都是租给百姓种植的,按面积收取田租。就是自己的几千亩永业田和职田,也在伊水边上,不用说,肯定很多已经被淹,损失在所难免。
如果减免农户的租税,这同样会减免官员收租,所以,很多官员必定不会满意,人都是有私心的,没有几个是圣人。
当时的规定是,凡水、旱、虫、霜为灾害,按照如下标准减免:十分损四已上,免租;损六己上,免租、调;损七已上,课、役俱免。若桑、麻损尽者,各免调。
应当说这个标准定的还是非常细的。当然如何判定农户损失了四成、六成、七成,这里面人为因素很大,就看官员的良心了。
这时同凤阁鸾台三品豆卢钦望说道:“陛下,此次受灾,除洛州以外,都畿附近各州损失也不算小。微臣以为,可让东莱王担任都畿赈灾大使,一并统一处理洛州附近五州灾情。”
武则天一听点点头:“此意甚好,就照此办理,让炎之担任这都畿救灾大使。”请百度一下“扔书网”感谢亲们的支持!
………………………………
第157 章 救灾1
散了会,武则天留众人一起聚餐。赏赐宰相的饮食与普通三品高官有很大不同,是极其丰盛的。
武炎之一看,满桌菜品有四五十种,极尽奢华。他不仅暗自摇头,这封建社会的等级果然不一般。这一桌饭菜,肯定抵得上普通十户农户一年的收入了。
饭后,武则天对于武炎之送的若干高级香皂赞不绝口。
看见武则天很高兴的表情,武炎之意满志得。他说道:“陛下,微臣已经说动商人王栋出资大规模生产香皂和肥皂。
并且专门建立一家为皇家生产香皂的作坊,生产高级香皂,作为皇家贡品。”
“很好,还是孙儿想着我。到时候我让司府寺采购就是。也不能让人家白干呀。对了,炎之,听说你在研制什么能够自己行走的机器,可有此事?”
“回禀祖姑母,的确有此事!不过这东西非常困难,并非一日之功。估计年末才能搞出来一个样品,到时候孙儿亲自给祖姑母送来!不过这东西要投入使用,还需要好几年。”武炎之看见武则天对机械感兴趣,倒是来了兴致。
“炎之,如今突然遭遇天灾,定然与几位宰相不善于调理阴阳有关。姚璹已经到益州都督府当长史去了,剩下的几位也要给些处分才行。
我看王及善比较老,我准备让他担任文昌右相,免去其内史职。让同凤阁鸾台三品豆卢钦望担任内史。对了,你对于这救灾之事有何看法?”
武炎之一听,此时的人果然迷信。这武则天迷不迷信自己不知道,不过即使她不迷信,为了掩天下人之耳目,给几位当政的宰相进行处罚也有必要。
作为统治者,要让老百姓越愚蠢越好,太聪明的人会造反。
“依照孙儿的看法,救灾当行雷霆之力。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所以孙儿以为,首先要组织部分南衙士兵,进行抗洪抢险。
孙儿估算了一下,有两万人足矣。当然光靠士兵也不行,要发动周边的村民自行抢险救灾,重整家园。
其次,打开义仓进行赈灾。如果此地义仓的粮不够,可以从常平仓内调拨。
再次要搭建临时的房子,供受灾百姓居住。这房子,就搭建普通的木头茅草房即可。
最后,要详细统计灾情,该减免的要减免。这一项尤其重要,可能会涉及到很多官员的利益。不过请祖姑母放心,孙儿一定将此事办得圆满,不会让任何人说闲话的!”
“好!此事交给你去办,我很放心。婉儿,立即下制令夏官下牒南衙,调拨左右金吾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各4000人参与救灾。
六卫各派一名中郎将领兵,全权听从都畿救灾大使武炎之指挥。准武炎之根据受灾情况,借常平仓之粮平义仓,赈济灾民。”武则天下命令道。
……
办事讲究效率,由于有皇帝的特制,第二天早上,鸾台已经将任命吴武炎之为都畿救灾大使的制书下发。以最快的速度抄发洛州和都畿六州。
武炎之头天下午到冬官,安排了一些事务,签署了若干文件。那代理冬官侍郎萧温是临时派来负责东冬官事务的,他本职是司仆少卿,因为冬官原则上只配一名侍郎。
这次武炎之经常回来,按照皇帝的要求,他要回任原职。二人作了交割。
“萧公辛苦了!”武炎之对于他这样一个将近70岁的老人代理这冬官事务,倒是感到有一些愧疚。
“这是鄙人应尽的责任!这次洪水,或许都畿附近有些桥梁会损毁,某以为还需尽快修复。”他很谦虚。
“这倒也是!”
在冬官转了一圈之后,签署了些文件,把冬官司郎中李预叫了来,安排了些事物。
第二天早上,他来到洛州府衙。洛州司马庆封率领录事参军及六曹判司这幅要列队欢迎武炎之。
“不要如此多礼,速速进府衙议事。”武炎之道。
……
户曹参军汇报完灾情。武炎之感到心情很沉重。整个洛州居然已经死亡1020人,失踪了好几十人。
“启禀东莱王,卑职已经做了些救灾安排,不过开仓放粮有限。”庆封说道。
“我知道了。下面我宣布几条,立即下牒本州及都畿五州:其一,洛州府衙所有官吏,兼任都畿救灾大使官吏;其二,速速以洛州长史和都畿救灾大使之名下牒各县,开义仓。所有的粮食,必须立即执行四级画押制度,即主办、判官、通判、长官签名。
同时,所有的粮食,必须有县里组织人,送到每家灾户手里,不得由他人代领。凡是有贪污救灾粮者,县官以下就地杖毙。州六曹以上官员,革职查办。
其三,各州县长官,为本区域抗洪抢险第一责任人,自今日起,有居民无饭吃,无地方睡者,县长官立即革职,对州刺史进行一次立即训诫。
其四,由庆司马认真分配左右金吾卫、左右领军卫四卫16000人,负责洛州救灾。其余左右威卫8000人,调赴附近洛州州县。
其五,本州及所属各县,抽调五成胥吏、杂役,实行分片包干,进行抢险救灾。对抢险救灾当中的有功人员,将给予上考、加一至两季俸禄奖励。其六……”
武炎之把早已准备好的措施,给众人念了一遍。听得众人胆战心惊。最后他说道:“在洪水退去前,都要执行此项规定!
在洛阳城内的防洪工作,就有两县县令负责,庆司马检查就是。我主要负责城外以及附近五州。”
……
第三日。下午洛州寿安县。
武炎之身着便装,带着姚宽和玉飞二人,还有四名护卫,来查看寿安县的灾情。
姚宽和玉飞二人,已经被武炎之任命为火器使判官,军职为五品员外果毅都尉(编外职务),在雷骑营办差。
寿安县紧挨着洛水,是这次的重灾区之一。
天色灰暗,细雨朦胧,能见度极差。放眼望去,洛水洪水滔天,河里面不时有木头、家具、鸡鸭等顺流漂下。
武炎之一看,这上游的灾情肯定非常重。
“王爷请看,前面有一五六名灾民在乞讨呢!”玉飞突然说道。
武炎之一看,不由得勃然大怒:“走,问问情况!”请百度一下“扔书网”感谢亲们的支持!
………………………………
第158章 大胆的县令
武炎之看见前面有人乞讨,心里非常生气,看来这里有人不把自己当回事。
他心里想,你不把我的命令当回事,我就不把你当人!
他带着五个人走过去,看见乞讨的是一个40岁的中年男人,抱着一个一岁多的女婴,身后还跟着一个七八岁的男童。
“这位大郎,请问你是何乡人士,为何乞讨?”武炎之走近问道。
他从怀里他说几枚银币来,递给那男子。
那男子接过银币,不仅千恩万谢。他没想到,面前的这几个人,居然肯施舍如此大的一笔钱。
欣喜之余,他想到自己凄惨的遭遇,又凄然说道:“小人是附近万寿乡人。今年这大雨一直下了快一个月,5日前的一场大雨,把小人的房子冲毁……”
他慢慢说起自己的遭遇来。原来,他家居住在河边不远的,一座山谷之中。
结果几日前的一场暴雨一来,将其房子冲毁,他和她老婆虽然有些准备,只是把两个孩童救了出来,他的年老父母和老婆都被洪水冲跑了。
“现在不是在发救济吗,你们为何还要乞讨?有住的地方没有?”武炎之接着问道。
“不知县令和各位县官在忙些什么,我们一天能捞到一顿稀粥喝就不错了。至于住处,除了少数人有,其他根本就没有。
道观和庙里,不允许我们进去。大多数人都是借住在亲戚家,我们三人没有亲戚,也就在人家的屋檐之下暂住而已。”他说的很凄惨。
“走,我们到县衙去看看。”武炎之一行人刚要走。不妨街角几个衙役走了过来:“哎!你个要饭的,胆子可真大!我们几个刚吃顿饭的功夫,你胆敢出来乞讨!
没看见张贴的公告吗?胆敢在县城之内乞讨者,全部杖二十!今日我们心情好,还不快滚!”
那男子一看衙役来了,吓得勃然变色,赶紧给武炎之等人作了揖,带着两个孩童,没命的跑了。
“你们几个人这是作甚?是哪里人?”那领头的衙役,看见要饭的走了,又过来盘问武炎之等人。
“你们兰县令在哪里?”姚宽问道。
“你们是什么人?胆敢问我们兰县令?快拿出公验或者过所来,我们要核查身份,现在可是非常时期,避免有坏人蛊惑人心。”那领头的衙役态度非常蛮横,从他的衣服上看,应该是个典狱。
他话还没说完,姚宽一个巴掌拍了过去:“这个就是公验!如今大灾当前,你等不去救灾,还在此驱赶乞讨的灾民,真是岂有此理!这是东莱王武公,新任的洛州长史!还不快带我们去见兰县令?”
那被打的典狱挨了一巴掌,正准备发火,刀已经从刀鞘里面抽出了半截。却突然听得姚宽的话语,开始有些半信半疑。不过他旁边的几个衙役,早就吓傻了,赶紧跪下求情:“小人等不知王爷驾临,万请恕罪!”
然后磕头如捣蒜,那额头碰到地上,搞得满脸稀泥,模样甚是狼狈不堪。
那典狱也猛然间惊醒了,跟着跪在地上,磕头求饶:“小人不知王爷驾临,的确该死!小人马上带王爷去见兰县令!”
武炎之哪里想与他计较!于是冷冷道:“快滚起来,前面带路!”
一行人很快来到县衙。武炎之等人冲进县衙二堂,一看这场面,不仅气得七窍生烟!
这兰县令居然和四个人在玩樗蒲!
他看见那典狱把武炎之等人带了进来,不仅十分生气:“高典狱,这几个是什么人,为何带到此处来!还不快滚!没看见我正跟几位大商玩的高兴吗?”
那高典狱知道这兰县令有麻烦了,也不再怕他:“兰县令,小人不知滚到哪里去!这位是东莱王武公,新任洛州长史。武公今日是来视察灾情的。”
什么?我没听错吧?东莱王到了!
兰县令乍听之下,开始有些不相信:“你等可核实过他们的身份?”
那高典狱一听,还核实身份?你没看见这位20多岁,带着这几位如狼似虎的护卫?
在大周的地盘之上,没听说还有谁敢冒充王爷的!他大着胆子说道:“小人哪敢在王爷面前放肆?”
“你个该死的奴才,胆敢我如此说话?你不要命啦?”他愤怒道。
那跟他一起玩樗蒲几位商人,一看情势不对,互相递了眼色,偷摸开溜,不料却被姚宽和玉飞拦住了!
“你们往哪里走?你们可是重要的证人!光天化日之下,你兰县令居然敢在县衙聚众赌博!
如今灾情遍布都畿,皇帝她老人家每日心急如焚,忧心忡忡,你就是这么当县令的吗?”玉飞冷笑道。
“把他的官服脱了,暂且羁押!高典狱,这是我们的身份证明文牒,此地的王县丞何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