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锦鲤农门崛起日常-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顾大山去给他们开门,等大家来到堂屋后,三爷爷把今天赚到的银钱全部拿出来,让几家人点数,数过三遍,确定无误后,开始分钱。

    “咱们今天竟然赚了七两四百文,这生意又比之前好了。”这七两四百文是纯利,还是扣掉一两预留本钱的纯利。楚氏原本还担心陆家的事情后,他们的生意会大不如前,没成想,这生意却是比以前好了。

    陈氏得意的道:“罗嫂子,你惊讶个啥儿?你是没看见今天那买豆腐的人,那是一个个挤破头的来买,还有很多买不到跟咱们预定的。今天赚了七两银子都是少的,明天起码能有八两。”

    陈氏越说越高兴,又把顾锦里狠狠夸了一通,最后还满是可惜的道:“我要是有个小鱼这样的女儿,这辈子就不用愁了。”她只要在家里躺着,这女儿就能给她赚来数不清的钱。

    顾锦里敬谢不敏,还是别了,陈氏这样的娘,她承受不起,会忍不住跟她拿刀互砍的,还是崔氏这样温柔不多事儿的娘比较适合她。

    数完钱后,大家开始分钱,顾锦里家分到二两九百六十文,其余六家分到七百四十文。

    大家拿到钱,脸上全是笑意,又说了明天出摊跟招待尚秀才的事情后,便各自回了家。

    第二天天不亮,几家人早早起来,做豆腐、出摊、砍柴,忙活一个时辰后,才歇息吃早饭。

    吃完早饭,顾锦里家开始打扫屋院,准备招待尚秀才。

    巳时初刻,两辆青蓬骡车驶进大丰村,不多时就来到村尾老屋,停在顾锦里家的泥土院门前。

    第一辆骡车驾车的人是阿九,车前还坐着个与他年纪相仿的丫鬟。

    丫鬟叫桃子,先下了骡车,拿下一张凳子,放在地上后,这才躬身撩起青布车帘,对骡车里的人道:“老爷夫人,顾家到了。”

    尚秀才下车,先抱下女儿元元,再扶着姜氏下了骡车。

    姜氏抬头看着眼前的泥土院子,问旁边的尚秀才:“就是这里?”

    这泥土院子的院墙已经塌了小半,那五间黄泥草屋也是低矮破烂得可以,这样老旧破烂的屋子竟然还有人住。

    尚秀才点头:“嗯,这就是咱们小恩人的家。”

    姜氏一听,心下唏嘘不已,这小恩人家看起来很是穷困,但她并没有看不起小恩人家的意思。他们姜家在祖父那代,也是地里刨食的农人,曾经也这么穷过,是她爹从军之后,这才发了家,让她过上官家小姐的日子。

    姜氏往后面的那辆骡车看了一眼,小声的对尚秀才道:“咱们带的礼是不是少了些?要不再多加一张银票吧。”

    尚秀才摇头:“不可。顾家虽是逃荒来的,却不是乞丐,咱们既然把他们当成恩人,想要跟他们走动,那就不能这么做。”

    给银票跟买恩情没差别。

    虽说这恩情确实能用银钱来买卖,可尚秀才不想这么做。

    这秦顾罗田几家是有骨气的,不像一般农人,受了欺负后只一昧的忍着,而是愿意报官,也不是那等挟恩求报的人家,因此他愿意敬着他们,跟他们以故交论处。

    姜氏听到这话,不再坚持,跟着尚秀才一起向着顾家的院子走去,还没走到院门,顾锦里一家人就迎了出来。

    “这是小恩人的堂爷爷顾三叔、这是小恩人的父亲顾大哥……”尚秀才给姜氏一一做了介绍,又特意告诉她:“这个小姑娘就是救了咱们元元的小恩人。”

    元宵节那晚虽然乱,但姜氏依稀记得顾锦里的模样,看看顾锦里的模样后,笑道:“真是咱家的小恩人。”

    “小鱼见过尚叔、尚婶子。”顾锦里笑着给尚秀才夫妇行礼,这是崔氏教的,又看向尚秀才抱着的小女娃,对她笑道:“你就是元元吧。”

    元元也在打量着顾锦里,见她对她说话,也不怕生,而是重重点头,用软糯糯的声音说着:“是哒,元元就是元元。”

    这孩子气十足的话,惹得大家一阵笑,消除了两家人刚见面的隔阂,多了几分融洽。

    “别干站着,快进来说话。”三奶奶把尚家三人迎进屋。

    顾家的老屋虽然破烂,但屋里收拾得很干净,不见老屋的泥灰与青苔,也没有异味,只有淡淡的艾草香。

    顾锦里每隔三天就会用艾草熏屋子,把屋子里的霉味彻底熏没了,很多小虫跟细菌也被熏死。
………………………………

第105章 考校

    顾锦绣还用粗麻布做了坐垫,铺在凳子上,姜氏看见坐垫上的一副农家炊烟图,很是惊喜:“这图绣得真好,比花儿还好看。”

    绣梅花、海棠花、荷花的她见多了,还没见过在粗布上绣农家炊烟图的。

    这一幅盘子大的图上,绣着一座农家小院,烟囱上炊烟袅袅;农家篱笆上站着一只打鸣的公鸡;篱笆下是一只母鸡带着一群小鸡在刨地找食吃;远处是农田,再远就是一片林子与高山。

    看着这幅图,姜氏仿佛置身在图里的景物中一般,整个人都心旷神怡起来。

    顾锦绣听到夸奖的话,脸色微红的低下头,转身去厨房拿准备好的东西来招待尚秀才一家。

    顾锦里道:“这是我家大姐绣的,还有一幅更好看的,等尚婶子回去的时候,把那幅绣图给您带回去。”

    顾锦绣爱绣东西,原本是打算绣了去卖钱,可如今家里忙乱,她也没工夫绣,只将将绣了五幅小图,三幅用来做了坐垫,放在凳子上,一幅挂在堂屋做装饰,一幅放在她们屋里。

    姜氏很高兴,欣然应下:“那婶子就收下了。”

    姜氏没有推拒,她知道自己若是推脱不要,那就是把两家的关系推远,何况她是真的喜欢这绣图。

    不一会儿,顾锦绣捧着个托盘进来,把一盘香煎五香豆腐、一盘豆渣饼、三碗甜豆花、一壶热豆浆给端了进来。

    “尚秀才,尚夫人,来尝尝我们自家做的小食。”三奶奶招呼着尚秀才夫妇,脸上略带不好意思的道:“乡下人家,没什么好东西招待,两位莫要嫌弃。”

    尚秀才道:“三婶子说笑了,你们家这豆腐在镇上可是卖得极好,很多人家想吃都买不到,我们今天是有口福了。”

    又道:“三婶子唤我文远,唤内子文远媳妇便可。”文远是尚秀才的字。

    三奶奶是个干脆人,顺口说道:“行,那老婆子就拖个大,以后喊你们文远、文远媳妇。”

    姜氏笑着点头,主动拿过一碗甜豆花,问道:“这是什么?看着像是半冻不冻的冰雪,怪好看的。”顾家豆腐摊好像没有卖这种东西。

    顾锦里道:“这是豆花,是豆腐还没成型前的东西,是甜的,嫩滑爽口,很适合妇人孩子吃。”

    “是嘛,那我跟元元可要尝尝。”姜氏用木勺舀了一勺吃了,豆花入口即化,还带着丝丝甜意,很是好吃:“果然很好吃,我活了半辈子,还没吃过这般嫩滑的吃食。”

    “娘,娘,要吃要吃。”元元一直抬头看着,早就想吃了,听到姜氏的话,忍不住说道。

    “你个小馋猫。”姜氏笑着舀了一勺子豆花喂她。

    元元一吃就爱上了,吃掉了一整碗甜豆花,还在嚷嚷着要吃:“娘,还要吃。”

    这木碗不小,姜氏怕她积食,不敢再给她吃。

    顾锦里道:“元元,等会儿还有更好吃的东西,你现在吃太多,一会儿就吃不下好东西了。”

    “真的?还有比甜豆花更好吃的东西?”元元睁着大大的杏眼儿问着,还忍不住咽了口口水。

    顾锦里憋着笑,这小娃娃还是个吃货。

    她道:“对啊,等会儿还有更好吃的东西,比甜豆花好吃很多。”

    “哇~”元元的眼睛亮晶晶的,立刻说道:“那元元不吃了,留着肚肚吃更好吃的。”

    说话间,老骆、阿九、桃子把带来的谢礼搬到了院子里。

    尚家送的东西很多,有六匹棉布、一袋子白米、一袋子白面、一扇猪肉、四只活鸡、两篮子鸡蛋、一坛子酒、一坛子荤油、两斤糖、两斤盐、两壶醢鲜酱、两口直径半米的大铁锅、一整套的农具、还有一个车辕子。

    三爷爷他们看见这么多的东西摆在院子里,着实惊了一把,那些布匹跟米面肉菜还好说,可那两口大铁锅、一整套农具,还有那个车轱辘,真真是大礼了。

    顾大山不安的道:“尚秀才,这礼太贵重了,我们不能收。”

    那两口大铁锅起码要八两银子,还有那一整套农具,里面除了铁铲锄头柴刀镰刀以外,竟然还有铁犁,这起码得要十五两银子,再就是那车轱辘。

    一辆车除了拉车的骡马以外,最贵重的也就是车轱辘,这一个车轱辘在市面上也要十两银子。

    尚秀才道:“顾大哥,你家小鱼可是救了我家元元,这是一条命,我们给再多的东西也算不上什么,你安心收下,要是不收这礼,我们夫妻以后可没脸登你家的门。”

    “这……”顾大山很是为难。

    三爷爷道:“大山,收下吧,这是文远的一片心意。且这些东西都是我们要用到的。”

    他们正在整荒地,那些农具跟铁犁都用得着,还有那车轱辘,有了车轱辘他们就能做板车,以后就不用再挑着豆腐去镇上,可以直接用车拉。

    顾大山听罢,不再坚持,谢过尚秀才后,收下这份厚礼。

    “哟,三伯三伯娘,这院子里咋摆了这么多东西啊。”陈氏高亢的嗓音传来,她挎着个篮子,里面装着两颗白菜跟几个鸡蛋,带着顾德兴、顾玉梅、顾德旺、顾德发上门了。

    陈氏是个自来熟,说完这话,看向尚秀才夫妻,立刻说道:“这就是尚秀才跟尚夫人吧?瞧这模样,一看就是官家人,跟咱们农人不一样呢。”

    又夸尚元元:“这小娃娃就是秀才老爷家的闺女吧,元宵节那天我也是见过的,真真是个惹人疼的。”

    陈氏说完,把顾德兴跟顾德旺推了过来,道:“这是我家的大侄子跟大儿子,两人在老家的时候都是读过书的,识字呢,但老家的先生学问是比不上尚秀才的,今天就厚着脸皮把他们带来,想让尚秀才指点指点,看能不能敲开他们那榆木脑袋,也去考个功名回来。”

    要是刚逃荒来那会儿,陈氏是不敢有这种想法的,可如今有豆腐营生,赚了些钱,她也就做起了诰命夫人的梦,想着让顾德兴、顾德旺跟着尚秀才免费念书,等念个几年,也去考个秀才回来,让她威风一把。

    三奶奶听到陈氏的话,是气得不轻,对尚秀才笑道:“文远,你别理她,她是来帮忙做饭的。”

    说着,暗暗瞪了陈氏一眼,把她拉去厨房,陈氏没闹腾,只一个劲儿的给顾德兴顾德旺使眼色,让他们去向尚秀才讨教学问。

    至于顾玉梅,那是带来巴结秀才夫人的,总之他们一个两个都给她卖力点,别浪费这大好机会。

    顾大山很不好意思,歉意又担忧的看着尚秀才,生怕他会怪罪。

    尚秀才却不在意,而是说道:“原来你们还读过书,那倒是难得,进屋去,我考校考校你们。”

    顾德兴很高兴,拉着顾德旺跟着尚秀才进屋。。

    顾锦安也跟着进去,袖子里还揣着他昨晚连夜写好的一篇千字文。
………………………………

第106章 油与酱【1】

    进了堂屋后,尚秀才没有问三人话,只是让阿九去骡车里把他随身带着的文房四宝取来,一人给了他们一张纸、一支笔、一点墨,对他们道:“把你们自己认为学得最好的东西写下来。”

    “啊?”顾德旺懵了:“秀才老爷不是问话吗?”

    娘说秀才老爷只会问他几个问题,他按照教好的回答就行,这咋改成写了?让他写啥?他根本没上过私塾。

    顾村长上过私塾的只有顾德兴。顾德旺才八岁,而西北干旱两年,受灾的时候他才六岁,根本没有上过学,只跟着顾村长学过几个字,读过几天三字经。

    尚秀才笑笑,没有回话,只是把阿九留下,看着他们写。他自己则是对三爷爷、顾大山道:“顾三叔、顾大哥,你们家的豆腐是个新鲜吃食,文远一直很好奇,不知可否去看看?”

    三爷爷跟顾大山想要交好尚秀才,自然是欣然同意。

    他们先去了罗家的院子,看了磨豆子,尚秀才指着磨盘里流出来的白色豆浆,问道:“这就是豆浆?”

    三爷爷笑着点头:“是啊,不过这些是带着豆渣的豆浆,要把豆渣过滤之后,再放到锅里煮熟,点卤之后成豆花,再把豆花压实,才能成为豆腐。”

    “那豆浆呢?是煮熟之后加糖就能吃?”尚秀才问道,他并没有问点卤的事情,他虽然好奇这豆腐是怎么做成的,却知道这是顾家的秘方,他不能问。

    三爷爷道:“那豆浆要加水稀释,要是喝纯豆浆,味道太冲,不好喝。”

    “原来如此。”尚秀才恍然大悟,看着顾大木顾大林兄弟在推着磨盘磨豆子,很是辛苦的样子,暗暗把这事情记下。

    又道:“你们这一天要做多少豆腐?只有一个磨盘,怕是不够吧。”

    三爷爷道:“确实不够,我们正打算买石头回来做一个石磨。”

    原本是前段时间就打算做的,可遇到陆家的事儿,给耽搁了下来。

    尚秀才闻言,看向寡言的顾大山,面露惊讶,带着佩服的口气道:“顾大哥还会做石磨,这是不小的手艺了。”

    顾大山憨厚的笑着:“啥手艺不手艺,都是以前做过的活计。”

    他从小就被顾老太赶出家门做活,木匠、泥瓦匠、挖井工、石匠,是什么活计都做过。

    不过,尚秀才却道:“我家老宅有个废弃的石磨,明天让阿九给你们送来,那石磨就不用再买了。”

    打磨一个新石磨需要耗费不少功夫,顾家做豆腐正是缺人手的时候,他不如给他们家一个。

    顾大山一听,赶忙摆手回绝:“不行不行,这一个石磨要不少钱呢,尚老弟你今天已经送了不少厚礼,可不能再送了。”

    尚秀才笑道:“顾大哥,那个石磨放在老宅已经快二十年,你们不要,也是丢在哪里招灰,你就别推迟了。”

    顾大山没办法,只好应下。

    顾大木顾大林兄弟在旁边听了,很是受用,这位尚秀才一点也没有县尉女婿的架子,平易近人的很。

    顾大贵跟顾大富正在一旁过滤豆浆,看见顾大山走近,赶忙给他使眼色,等顾大山走过来后,顾大贵小声问他:“大山哥,我家那婆娘没给你家添乱吧?”

    昨晚陈氏说要带着几个孩子去让尚秀才收徒,免费跟着尚秀才念书。他是狠狠把她臭骂了一顿,说她占便宜没个够。

    陈氏当时应了他,说不再提这事儿,可今天他跟大哥一来罗家的院子做活儿,她就带着四个孩子颠颠地跑去大山哥家。他看见了,想追过去,又生怕闹得太难看,让尚秀才厌恶他们,这才忍着。

    可心里又实在不放心陈氏,生怕她得罪这县尉女婿,给他们几家招祸。

    顾大山道:“有三伯娘在,没事儿的。”

    尚秀才听到他们的话,并没有说什么,农家人都是这样,也是为了孩子的前程,不过收不收徒,那是他说了算。

    尚秀才在罗家院子里转了一圈,跟顾大木顾大林兄弟、顾大富顾大贵兄弟闲聊片刻,便折返回顾家,去看厨房里熬煮的豆浆,还有浆水分离的豆花,以及压成型的豆腐。

    “可真是神奇,豆子这么一磨一煮一压,竟然就成了一样新吃食。”尚秀才感叹道。

    顾锦里正跟崔氏、顾锦绣、顾玉梅陪着姜氏母女说话,听到这话,起身离开,来到尚秀才身边,趁机说道:“豆子除了做豆腐,还能做很多吃食,比如黄豆酱、豆芽、豆油、还有一种跟醢鲜酱味道相似的酱油。”

    尚秀才一听,惊了,忙问顾锦里:“能做油跟醢鲜酱?这是真的?”

    醢鲜酱是用肉渍成的调味汁,成本很高,所以市面上卖到一两银子一小壶,只有那富裕人家才吃的起。

    可那黄豆才卖三文钱一斤,要是能做出跟醢鲜酱味道相似的酱油,那真是……他不敢想象,这酱油会造成多大的轰动。

    还有那豆油。

    在大楚,只有两种油,一是吃的荤油,二是用来点灯的松油。而大戎,听说有一种用牛羊奶做成的酥油,他就没听说过豆油的,这黄豆真要能做成豆油,那真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尚秀才知道这事儿太大,大得以他现在的本事根本护不住这两种东西,便对顾锦里道:“好孩子,这事儿你还跟谁说过?”

    顾锦里道:“尚叔放心,豆油酱油的事儿,也就我们在场的几个人知道。”

    她明白怀玉其罪的道理,所以她不会一下子把所有自己会做的东西都做出来,而是一样一样的来,能庇护得了这种东西,她才会做。

    之前她只是想做豆腐,是因为遇见了尚秀才,知道尚秀才是县尉大人的女婿后,才想要做醢鲜酱和豆油。

    以姜县尉在田福县的本事,应该能护住这两种东西,不让这两种东西给他们招来杀身之祸。

    尚秀才听罢,这才松了口气,他又粗粗问了顾锦里那酱油跟豆油的做法。

    顾锦里说了个大概:“酱油制作的时间要比醢鲜酱长,需要把发酵过后的黄豆腌制半年,才能做成酱油。至于那豆油,制作的时间比较短,但工序复杂,需要很大的人力制作。”

    碎豆炒豆都很简单,但榨油这个就很费事,没有十个劳力以上,你不可能人工榨出油来。

    “且十斤黄豆才能出一斤多的豆油,成本很高。”

    “不过酱油好很多,发酵制作的时间虽然长,但一斤黄豆能出两斤酱油,做起来也不费事,很是划算。”。

    顾锦里把豆油酱油的利弊全都说清楚。
………………………………

第107章 油与酱【2】

    尚秀才听说豆油制作复杂,耗费劳力的时候,并没有因此打退堂鼓。在大楚,只有穷苦人家才缺少劳力,对于富裕人家来说,那都是下人成群,并不缺少劳力。

    尚秀才虽然是个秀才,但他并不是一昧醉心学问的人,除了学问以外,还对杂学感兴趣,像这种制作新东西的技艺,他就很好奇。

    但这毕竟是顾家的东西,他不好意思问太详细,但又实在心痒难耐,便对顾锦里道:“好孩子,这两样都是好东西,你要是想做,尚叔一定帮你。”

    顾锦里听到这话,笑了起来。她果然没有看错人,尚秀才听到豆油跟酱油的事情,虽然激动不已,却没有让她把方子写下来交给他,让他去找人做,而是说了会帮她做成这两样东西的话。

    三爷爷跟顾大山他们已经习惯顾锦里会做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他们并没有多说,只是看尚秀才激动的样子,免不了担心:“这豆油跟酱油这么好,会不会给我们招祸?”

    经过豆腐方子的事情,他们现在最担心的就是这个。

    比起发财,他们更愿意一家子平平安安的。

    尚秀才笑道:“顾三叔,顾大哥,这个你们不用担心,在这田福县,岳父大人还是能说上话的。”

    他家岳父大人不但在田福县有势力,因着是行伍出身,在军中也是有些关系的,因此想要护住顾家,护住那豆油跟酱油,还是能做到的。

    更何况……

    “这东西还没做呢,等孩子把东西做出来再说。”

    三爷爷跟顾大山听到这话,放下心来,原本想拦着顾锦里不要做这些招人眼的东西,但此刻也松了口:“行,那就让孩子自己先做做看,成了再说,不成就算了。”

    顾锦里见三爷爷跟顾大山同意她做豆油酱油,心里很高兴。说实话,比起豆腐,这豆油酱油更赚钱。

    她想要种药材,就得买地,买药材种子,这些都是需要花大钱的。而但凡值点钱的药材最少也要三年才能收成,所以种药材赚钱这个,速度是很慢的,她必须做其他东西来赚钱。

    尚秀才又问了顾锦里一些关于做豆油酱油的事情,越听越感兴趣,恨不得现在就能见到豆油跟酱油。

    顾锦里给他翻来覆去的说了好几遍,直到老严氏带着严氏上门帮忙做饭,尚秀才才停止发问。

    顾锦里松了一口气,没想到尚秀才对这些新东西的好奇心这么重。

    顾玉梅坐在院子里陪着姜氏母女说话,隐约听见什么酱之类的,很是好奇,想来顾锦里又想出了新鲜东西,正在跟尚秀才说呢。

    她有心想要过去听,可二婶说了,要她巴结秀才夫人,这样才能靠着秀才夫人找到好人家嫁人,只得作罢,没有凑过去听。

    但她的心里有些不舒服,怎么顾锦里知道做那么多的新鲜东西?

    要是她也会做,那该多好?

    顾锦里不知道顾玉梅的想法,就算知道了也不会在意,要是顾玉梅敢作,她就敢让她去死。

    顾锦里跟着老严氏婆媳去了自家厨房,帮忙做席,招待尚秀才一家。

    顾锦里想到尚元元喜欢吃甜食,便切了两斤猪肉,做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