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世娇宠:这个娘娘有点懒-第2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事。”

    元治想了想,道:“只是今年寒冬雪大,户部提早备了案,说要防着冻灾。我命户部查了,国库充盈,便是此刻发生灾荒,要救济也是轻而易举。”

    苏幼仪笑了笑,“如今朝中都有闲心预防冻灾了,好啊。这才是平顺朝局应有的做派,不过我还是叮嘱你一句,与其朝中预备救灾物资,不如早些让有可能受灾的地方官员做好预防,居安思危,防范于未然总是好的。”

    元治闻言点点头,“还是母后想的周到,朝中的事情,每次多问问母后总是有心得的。”

    如今朝局平顺,元治渐渐上手也没有从前忙碌,倒还抽空多学了学武艺。

    自从无名离开之后,他便在御前侍卫中挑了武艺高强的教导自己,如今身体强健了不少。

    两人又谈了一番,苏幼仪忽然想起什么,道:“对了,玳太妃又病了。你今日过来,若是不忙便去看一眼吧,尽一点情分。”

    “又病了?”

    元治微微蹙起眉头,玳太妃这几年病痛不断,病得快好得也快,他也疑心这病有古怪。

    苏幼仪看他神情,知道他大约想的和贵太妃一样,不禁低头笑笑,“这回好像是真病,连太医都说病根深重,你还是去瞧瞧为好。”

    元治听见她这么说,这才点了头,“那一会儿我走之前,再过去看看吧。”

    苏幼仪点头,“我命膳房备了你爱吃的菜肴,对了,近来园中的御厨学了不少民间的点心,我尝着味道都不错。小六和小七那次骑马偷偷溜出宫,吃的是什么你可还记得?”

    “如何不记得?”

    元治失笑,“肉酱面!”

    “那个膳房也学了。”

    苏幼仪笑道:“一会儿你尝尝就知道了,还有不少其他的点心,像是蝴蝶酥,还有油条……”
………………………………

第七百八十六章 不忘本心

    用过了午膳之后,苏幼仪带着元治他们在园中闲走。

    积雪未化,天气还有些寒冷,好在没有继续下雪。

    众人都裹着厚厚的狐裘披风,苏幼仪一行走,一行同元治他们说道:“……这里原是给小六和小七他们遛马的地方,后来天气冷了,他们也不遛马了,你猜他们做什么用去?”

    元治顺着她的目光看去,指的是一片小树林子。

    看地上被积雪覆盖着,却有一些地方泛着不明的黑色痕迹,看起来像被炭火烧焦了。

    元治一时有些不敢相信,“难道是……烤肉?”

    苏幼仪噗嗤一笑笑起来,“果然是你们兄弟连心,这样都能猜对。没错,就是烤肉。”

    元治不禁羡慕,“还是在园子里好,没有宫里那么多规矩。要是想在宫里烤肉吃,少不得要被许多人劝阻。”

    宫里现在没了太后和太妃们,原是没人管元治了。

    可越是这样,前朝那些老臣越担心元治年轻放纵,还有宫里那些老宫人,个个都敢来劝谏元治。

    元治年轻,抹不开脸皮,只好不做这些太过放肆的事。

    苏幼仪笑着拍拍他的肩膀,“你还年轻,这些是难免的。等你年纪长一些,朝中大臣都知道你成熟稳妥了,便没有这么多事了。这都是要时间积淀的,当年你父皇也是如此。”

    元治有记忆开始,先帝已经二十多岁了。

    但当时依然有人时时在先帝耳边念叨,说他太过年轻,不得不需要老臣约束,所以才有了李阁老那般专权。

    元治如今不担心这个。

    那些有可能发展成李阁老态势的权臣,早就被苏幼仪清理干净了。

    比起先帝的艰辛,他现在不过是被人念叨几句,算不得什么。

    眼看要走到小六和小七他们的书屋,如今天冷学堂那边已经不上课了,小六和小七也只在自己院子里读书。

    可元治瞧着书屋那边还有动静,不禁问道:“那边还有人吗?”

    苏幼仪看了一眼,“是季先生住在那边。这几日雪大难行,他要来教导小六和小七的功课,时常不便往返,偶尔便住在学堂里头。”

    “原来是这样。”

    元治若有所思。

    他人在深宫,对于御园的事却不是一点都不知情,小六、小七他们从来不隐瞒几位兄长,而小四、小五时常往返御园,也会带回一些消息来。

    元治有些犹豫,这话他不知要如何开口。

    反倒是苏幼仪见他这副样子,便明白他知道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尽管说吧,你我之间,何必如此小心?”

    元治听罢,不再犹豫,“那位教导小六和小七的季先生,是不是……”

    “是他。”

    苏幼仪毫无犹豫地承认了。

    一个并非朝中大学士的人,却能给小六和小七做先生,这事瞒得住外头的人,却绝瞒不住元治。

    何况季玉深此人,在元治的童年和少年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想到当年为了季玉深的生死,苏幼仪不惜和先帝反目,及至先帝驾崩了,两人的感情似乎一直都没有恢复从前。

    元治不禁叹了一口气。

    苏幼仪和季玉深,两人这段阴差阳错的缘分,纠葛得太久了……

    “那母后如今有什么打算?”

    苏幼仪收回目光,随手指了指一旁的水榭,示意元治进去坐下说话。

    两人在水榭坐定,望着结冰的湖面,一派萧索。

    苏幼仪这才缓缓道:“没有什么打算,只想着日子就这么顺其自然地过下去便好。我这一生委实不算自在,年少时人小力弱,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父亲惨死。到后来入了宫中,更是受限于宫城不得自由。”

    “如今我好歹有了些许自由,不愿意去想太多,只想余生痛痛快快,随心随性。”

    她看向元治,莞尔一笑,“你会支持我吗?”

    “我……我自然!”

    元治立刻表明了态度,“如今天下太平,朝中和顺,母后想要如何,便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我也必定全力支持。”

    苏幼仪道:“冒天下之大不韪倒不必,我也不愿给你如此压力。我想过了,便是有一日季玉深的身份瞒不住了,那也没什么。他的事先帝原本就做了处置,并没有判刑,只是夺去首辅的位置贬为庶人而已。”

    “当初他的死,没有人知道是先帝所为。”

    元治惊讶地张了张口,未曾想到当初季玉深的死,果然是先帝所为。

    怪不得。

    怪不得那件事之后,他瞧着苏幼仪和先帝之间相处的气氛,再不复从前的温情融融了……

    元治听见自己的声音,有些干涸,“那,即便他的身份曝光,不过是假死而已。这件事不扯上先帝,旁人不过当个奇闻罢了。”

    “就是这样。”

    苏幼仪也很庆幸,庆幸至少当年先帝没有明面上判处季玉深一个死罪,而是神不知鬼不觉地派人暗中刺杀季玉深。

    若非如此,现在倒要费一番工夫为季玉深遮掩身份。

    元治忍不住叹了口气,“母后和季先生……想当年我还不知道你们之间的纠葛时,便觉得季先生很好。”

    苏幼仪愣了愣,想起元治小的时候,确实喜欢和季玉深一起玩。

    只不过并没有多长时间,就被先帝的要求限制住了。

    苏幼仪道:“你那时还小,哪里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

    “不,我知道。”

    元治笃定地望着她,“难道母后不这么觉得么?若是母后不这么觉得,如今便不会默许他留在身边了。”

    苏幼仪笑着看向元治,不禁会心一笑。

    元治如今果然是大了,自己也有了成算。

    她轻声道:“将来如何尚未可知,无论如何,我只想对得起自己的本心。你也是如此,无论将来朝中或是这天下会发生什么,你都要不忘本心,方得始终。”

    元治起先还懵懂,忽然他一下子明白了。

    苏幼仪的本心,便是季玉深。

    原来十多年过去了,在她心里始终没有忘记,那个岭南乡间一起读书的温润少年。
………………………………

第七百八十七章 除夕

    年关将至,这是元治在宫中主持的第一个新年。

    往年一切事宜都是由苏幼仪安排的,今年宫里没有太后和太妃,新的皇后和妃嫔又尚未入主,故而一切都要元治来操持。

    苏幼仪体谅他前朝事忙,加上对后宫之事不够熟悉,便让贵太妃和柳太嫔回宫帮助他。

    原想让玳太妃一并回宫理事,不想玳太妃的病越发笃重。

    “太后,王太医来了。”

    苏幼仪正在屋子里坐着,看春景带着两个小宫女坐在底下穿金银锞子,忽听见多福进来禀告。

    “请进来吧。”

    不一会儿,王太医从外头揭帘进来,见着苏幼仪连忙行礼。

    苏幼仪瞧他面色有异,便知道是不好。

    “出什么事了?”

    王太医有些为难,到年下了,这种话说出口难免忌讳,又不得不说。

    他拱手俯身道:“回太后,玳太妃的病状越来越差,臣……怕是无力回春。有些事情,赶在年前该备好才是。”

    苏幼仪一怔,没想到这么突然。

    她道:“你若尽力医治,用上好的人参鹿茸,也熬不过这个年么?”

    好歹先让人熬过去,这个时候办丧事未免晦气。

    王太医越发为难,只好低头道:“臣……已经尽力。”

    那便是回天乏术了。

    苏幼仪朝多福使了个眼色,多福禀道:“太后,先前玳太妃病重的时候,东西已经预备下了,算是冲喜。如今若是事发,一应都是俱全的,请太后放心。”

    苏幼仪听了倒没有松快。

    先是绿太妃,再是玳太妃。

    先帝时在的老人儿一个个地故去,这总让苏幼仪怀疑,她是不是老了?

    可她每日晨起照着铜镜,看到自己过了才满三十的年纪,镜子里映照的是十八岁一般的容颜,她才好歇一口气。

    可这种老了的感觉,总叫人有些不舒服。

    即便当初她和玳太妃之间纠葛颇多,她也完全无法因为玳太妃将死而感到半点松快。

    “王太医,你始终还是尽力保全她,能多一日是一日。”

    王太医看了多福一眼,多福劝说苏幼仪,“太后,太医都觉得实在保全不住了,不如……还是让她少些痛苦为好。再说了,若拖到过年的时候,岂不忌讳?”

    苏幼仪从来是没有那么多忌讳的,她摆了摆手,“医家本分就是该极力保全病人的,我没有那么多忌讳,王太医也不必为我而顾虑太多,明白了么?”

    王太医听明白了。

    太后对这位不懂事的玳太妃,还是心存宽和的。

    他颔首行礼,待要告辞的时候,苏幼仪又道:“对了,听闻淑芽又怀了第二胎,如今怀相可好,胃口还好?”

    王太医连忙拱手称谢,“多谢太后关怀,她一切都好。我父母亦是学医之人,他们如今老来在家很少给外人瞧病,只看看自家亲戚朋友。淑芽怀了第二胎,两个老人喜得无可无不可,日日关怀在旁,是而她一切都好。”

    苏幼仪听罢点点头,“等她生育之后,得闲让她进园子来瞧瞧哀家。许久不见,哀家还怪想她的。”

    王太医点头称是,随即告辞而出。

    ……

    没过几日,正是除夕。

    御园中处处张灯结彩,披红挂绿,瞧着一片喜气洋洋。

    这是苏幼仪带着太妃们还有小六、小七,头一次在御园过年,众人都十分新奇。

    不过为了体贴元治,苏幼仪决定等用过团圆饭之后,带着小六和小七进宫参与除夕宫宴,热闹一回再出宫。

    以免元治独自在宫中寂寞。

    元治对这个决定自然十分高兴,早早命宫里预备下了,原先的坤宁宫也都打扫布置整齐,预备苏幼仪回来有个休息之处。

    等到这夜天色暗下来,苏幼仪先在御园的正殿同太妃们用了团圆饭,略坐了一会儿,便带着小六和小七往宫里去。

    谁知还没出御园的门,便见小太监急匆匆赶来通报,多福的脸色一下就变了。

    苏幼仪尚未上马车,回头看他,多福只好硬着头皮上去禀告。

    他小声道:“回太后,玳太妃她……她仙去了。”

    到底是没能熬过这个年。

    苏幼仪顿了顿,不禁感慨,“玳太妃倒是好福气,先帝在时她多番纠缠先帝,先帝也不曾对她垂过青眼。如今她去了,倒是和先帝赶上一个时候。”

    可不是么,先帝也是那年除夕去的。

    苏幼仪朝多福吩咐,“命人收拾好玳太妃的后事,宫中皇上和宗室亲贵都在等着哀家,哀家要带着他们两个进宫了。”

    说罢便入了马车,小六和小七紧跟着上去,仪仗浩浩荡荡地朝宫城而去。

    ……

    今年除夕,赵大虎并没有离开京城,他的女儿也被镖局的手下从岭南接来了。

    父子两个便同季玉深一道守岁过年。

    赵大虎的女儿名叫赵芸儿,今年和李千越一般大,是个心灵手巧的女孩子,今夜除夕便有几道菜和点心是她帮着周大婶做的。

    小孩子不懂得忌讳,刚刚上桌便东张西望,脆生生地同赵大虎道:“爹爹,为什么千越哥哥没来一起吃年夜饭?”

    平素李千越另住一个院子也就罢了,今日是过年,难道连年夜饭也不一起吃么?

    赵大虎连忙捂住她的嘴。

    自家女儿,赵大虎没有瞒她,早把李千越和季玉深的关系告诉了她,故而赵芸儿一直把李千越当成自己父亲救命恩人的儿子看待,十分照顾。

    季玉深看了他们一眼,便知赵大虎把什么都告诉他的女儿了。

    忽然,院门被轻轻敲了两声。

    周婶一边朝外走,一边好奇地自言自语,“除夕之夜,谁会这个时候来敲门?”

    门打开一看,是安儿带着李千越站在门外,手里还提着一个食盒。

    周婶欢喜道:“是李小公子啊,过年好!怎么不在家用团圆饭呢?”

    安儿替李千越把食盒递给周婶,一边忍不住往里头张望,并没有看到季玉深。

    想必人在屋里吃饭呢。

    她慢慢道:“我们小公子心系季老爷,这是他特意挑出的几道好菜肴,想送来给你们季老爷尝尝。”
………………………………

第七百八十八章 没娘的孩子

    除夕之夜巴巴地送菜过来,自然没有那么简单。

    周婶打开食盒一看,的确是不平常的菜肴,可以看出是李千越精心挑选的。

    再看安儿那一脸期盼、时不时朝里张望的神情,周婶似乎明白了什么。

    她笑道:“谢谢小公子好意,天冷,还是进来说吧,我去禀告我们家老爷。”

    说罢便迎着李千越和安儿进去。

    安儿面上松了一口气,幸好周婶请他们进来,否则她还真不知道该怎么说才能在除夕夜不冒昧地带李千越来做客。

    “老爷,李小公子给您送菜来了。”

    周婶的声音响快,很快便进了正堂,她将食盒递过去,在饭桌旁伺候的小厮便接住了。

    揭开食盒的盖子一瞧,的确是好菜。

    季玉深没有看,倒是赵大虎看了,连带也给赵芸儿瞧了瞧。

    赵芸儿只瞧了一眼,见着李千越便欢欢喜喜地跳下了桌子,“千越哥哥,你吃过晚饭了吗?”

    活泼开朗的小姑娘拉着自己的手,这让李千越有些脸红。

    他心里又感激赵芸儿,若非她的热情,只怕自己今日突然前来尴尬得很。

    比起赵芸儿的热情,赵大虎更是个有直接决策权的人,他大方地一拍椅子,“来,大侄儿,坐上来一起吃!”

    李千越抬头看了季玉深一眼,季玉深漠然没有反应。

    他有些失望,只好谢过赵大虎,“不用了,赵叔叔。我,我是来送菜的,顺道给季先生和您拜个早年。我……”

    “我什么我?”

    赵大虎是个直率的,他知道李千越这个时候过来,肯定不止是送菜那么简单。

    拜年也用不着这么早。

    想着李千越那个院子一年到头冷冷清清,到了年下还有好几个仆人告假回家去了,他这顿年夜饭只怕只有安儿陪着。

    那该多寂寞。

    他便做了季玉深的主,大方地邀请李千越上桌,“咱们两家人都不多,各自分开过年反倒冷清,不如一起吃饭。再说了,我芸儿刚来京城还陌生,你们俩一般大,一起过年也叫她开心,难道你不愿意吗?”

    赵大虎这是找了个借口让李千越留下。

    李千越怯怯地看向季玉深,季玉深只是慢条斯理地喝着茶,并没有反对的表情。

    这大概是默认了。

    李千越心中欢喜,这才随之坐在赵芸儿旁边。

    仆人便将李千越送来的菜肴一并摆上,桌上本就有满满的十来道菜,这下更加丰盛起来。

    赵大虎丝毫不客气,掂量着安儿在李千越身边的地位,索性请安儿也坐下吃饭。

    安儿固是不肯,“谢谢赵大爷好意,我原就是家里的仆人,站着伺候就是,您不必客气。”

    她这话说得有些含糊。

    家里的仆人,既像是说她是李千越家里的仆人,又像是说她是季玉深家里的仆人。

    赵大虎隐约听出弦外之音,没再坚持。

    季玉深放下茶盏,动了筷子,众人便跟着动筷子开饭。

    有两个小孩子时不时挤眉弄眼、窃窃私语,这一顿年夜饭倒是吃得颇有温情。

    吃过饭后,李千越自然而然地留了下来,和大家一同守岁。

    家里人少,守岁也没什么特别的,无非是季玉深在房里看书,赵大叔坐在一旁把玩他新得的一把匕首,时不时和季玉深说几句话。

    季玉深基本不搭理他。

    李千越和赵芸儿在外间榻上坐着,两个孩子守岁便有趣多了,炕桌上摆满了小玩具和各色果脯点心,为的就是防止他们打瞌睡。

    赵芸儿抓起九连环来,那是赵大虎给她买的,特特买的是玉石制的,虽然不如真正的好玉贵重,却比寻常的好看。

    赵大虎不知哪里听来的,说小孩子家玩这个锻炼脑子,长大了聪明。

    可惜赵芸儿虽然生得机灵漂亮,内里却和赵大虎一样,是个鲁莽直率的底子,走不了聪明这条道。

    她不耐烦地把玩了几下,又丢在桌上,“这个九连环难解得很,偏生又贵,听说爹爹花了五两银子才买来的。五两银子啊,够我吃一年的糖葫芦了。”

    李千越念她方才给自己解围,心里对她有好感,便笑了笑,接过她手里的玉环。

    拿到手一看,不过寻常,只是用玉石代替了原先的铜制圆环而已。

    “这个很简单的。”

    “什么,你会解?”

    赵芸儿很是吃惊,“我解了好几日都没解开,你真的会解吗?”

    赵芸儿说的解了好几日,大概就是每日瞧一眼,然后就不耐烦地丢到一边吧?

    李千越点点头,拿过来,“这个其实不难,我五岁的时候就解开了。”

    说着便把玉环在手里摆弄了一阵,赵芸儿睁大眼睛,只见他双手灵巧地在玉环中穿梭了一阵,轻轻松松便解开了一环。

    “哇!”

    赵芸儿双手托腮,一脸崇拜。

    李千越如法炮制,又将剩余的都解了开来交给赵芸儿,一时间玉环都解开了,一个个地清楚爽利。

    赵芸儿把它们全都摞起来,整整齐齐的,又嫌不足,还把一个玉环套在了手上。

    “哈,你瞧。”

    原来她手小,玉环解开以后套在她手上,正好成了玉镯模样。

    李千越便道:“你喜欢玉镯子吗?”

    赵芸儿撇撇嘴,“喜欢。可是我爹不给买,我没有。”

    “为什么不给买?”

    赵芸儿做了一个鬼脸,“我爹是个粗人,哪里知道女孩子喜欢什么?你瞧,他宁可花钱买这个九连环,都不知道给闺女买个镯子,他太粗心啦!”

    李千越眼珠一转,想了想道:“我家里有,改天我送你一个。”

    “真的啊?”

    赵芸儿欢喜起来,又道:“你是男孩子,你家里怎么会有女孩子的手镯?”

    李千越道:“是我娘亲留下的,我娘很早就不在了。她留下了很多的首饰,我留几件睹物思人便是,用不着那么多,可以送你一件。”

    原来他的娘也早就不在了。

    赵芸儿望着他,有些惺惺相惜的意思,不自觉地靠近了些,“我娘也很早就不在了,咱们俩倒是一样的苦命,没娘的孩子。”
………………………………

第七百八十九章 请太后三思

    宫中宗室亲贵在都宫门内外迎候,元治更是带着几位王爷、公主们亲自恭迎。

    仪仗入宫,苏幼仪下了马车步行而前,瞧见几个孩子面露微笑。

    “请太后安。”

    宗室亲贵行礼,苏幼仪即刻命他们起身,又和如雍亲王等宗室长辈寒暄了一番,隐约觉得有了些变化。

    她久不回宫中,很少干预朝堂,这些宗室亲贵们看她的目光似乎和从前不同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