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世娇宠:这个娘娘有点懒-第2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便起身道:“再说了,这是皇后该操心的事,和我有什么关系,和你们又有什么关系?”

    说罢不待众人反应过来,她已步出了永寿宫。

    ……

    从永寿宫出来,李贤妃的撵轿停在长椿宫门口,撵轿上的李贤妃却毫无动作。

    宫女轻声提醒,“娘娘,长椿宫到了,请您下轿。”

    “不,先不回宫。”

    李贤妃微微眯起眸子,“再去一趟坤宁宫,本宫有话要同皇后娘娘说。”
………………………………

第八百一十二章 妻妾有别

    这个当口,独自在坤宁宫的周皇后也有些难以平静。

    当皇后的第二天,接见嫔妃的第一天,就发生了这样的事。

    她不知道自己的处置是否算得上妥当,更不知道初次正式见面就产生龃龉的几个嫔妃,将来能否好好相处。

    后宫不宁,便是她这个皇后的责任。

    周皇后“新官上任”,还顾不上考虑别的,只想着维持住苏幼仪做皇后时后宫的平静,那就足够了。

    旁的不说,只看如今住在御园的那些太妃是何等和睦,再看她现在主持的后宫里不过四个嫔妃都要出事,周皇后心里越发佩服苏幼仪。

    她还有很多东西要跟这位婆母学习。

    “皇后娘娘。”

    旦儿迈着轻快的脚步从外头进来,“李贤妃又回来了,求见皇后娘娘。”

    周皇后正想找个人说说话,听见旦儿的话立时眉目舒展开,“快请李妹妹进来。”

    李贤妃去而复返,周皇后心里是欢喜的。

    方才是她作为皇后正式接见嫔妃的场面,不宜多说家常话,现在她正好和李贤妃单独相处,说说小姐妹间的体己话。

    李贤妃入得殿来,按规矩福身一礼,“臣妾拜见皇后娘娘。”

    “平身。”

    周皇后忙道:“你我姐妹之间,私下不必如此拘礼,快过来坐吧,我正想同你说说话。”

    李贤妃上前入座,周皇后那句“你宫里安置得如何”还没出口,便听李贤妃道:“娘娘方才处置赵贵人她们,是不是太过轻了?”

    周皇后一时不防,愣了愣。

    原来李贤妃不是来找她说女儿家的体己话的,而是在质问她对于赵贵人等的处置……

    不是以闺阁姐妹的身份来问,而是以李贤妃对皇后的身份。

    周皇后一时失神,很快反应过来,“贤妃觉得本宫应该如何惩治她们?”

    李贤妃道:“赵贵人等亦是官宦人家出身,且入宫之前都受过宫中嬷嬷的教导,断不会犯如此简单的错误。她们非要先去拜见太后,足可见是不将皇后娘娘放在眼里。”

    她思量一回,“我宫里那个不成器的奴才还说,赵贵人口口声声太后才是朝中当权之人,刚刚还政于皇上,所以拜见之礼不可按旧规来办。细想这话,皇后娘娘不刺心吗?”

    周皇后笑了笑,脊背放松下去,斜斜靠在榻边扶手上,“她们说的也有道理,倒是我忽略了这一层。太后掌权,不同于往朝的太后,便是嫔妃们先去拜见她也是应该的。”

    李贤妃:“……”

    她没想到周皇后会这么说,一时不知该接什么话。

    从前只知道周皇后端庄大方,在闺阁中就有声名,可自己也不逊色她多少,才能一直做闺中密友。

    如今她越发惊讶于周皇后的大度得体。

    周皇后的大度,反衬得特意来坤宁宫质问她的自己小气卑劣。

    李贤妃面上烧红,有个可怕的念头在她脑中渐渐清晰——

    她和周皇后原本在闺中的才名美誉差不多,可如今一个是皇后一个是妃子,这中间不是区区几个等级的区别,而是天堑和鸿沟。

    她和周皇后,被太后一时之念安排了两个不同的位置,从此差距将越来越远……

    回到长椿宫,李贤妃依然失魂落魄。

    换作任何一个人,眼睁睁看着原本和自己差不多的人一跃成为自己永远追不上的身份,只怕都难免落寞。

    何况是李贤妃这样有才华又骄傲的女子。

    她没有把心里的情绪表现出来,故而长椿宫的宫女都不知道她在想什么,只觉得自家主子今日从皇后宫里回来便有些奇怪。

    到底怎么了呢?

    李贤妃一夜对着幽窗,望着四方宫墙顶上聚拢的黑暗天空,和那斑驳的星星点点……

    她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不远处,院中两个洒扫的小宫女站在稀疏树影下,小声讨论着,“今日新嫔妃进宫,皇上去哪位主儿宫里了?”

    “皇上哪儿也没去,还在坤宁宫陪着皇后娘娘呢。皇后娘娘到底是皇后娘娘……”

    ……

    次日一早,苏幼仪出宫回了御园。

    帝后夫妇二人并众嫔妃亲自送出乾清门,这次出宫意义非凡,元治已经大婚亲政了,苏幼仪这一走,意味着大权正式交给元治。

    原以为她至少会有些留恋,没想到苏幼仪走得一阵风似的,毫不拖泥带水,似乎生怕走得慢了元治或是周皇后要求她回去主事似的。

    看着太后急匆匆地离开皇宫回了御园,众嫔妃等才信了那句话,太后真的不慕权位。

    赵贵人心中暗悔,昨儿她献殷勤的举动倒是错了主意。

    原以为讨好太后这位后宫中真正位分最高的人才是正理,没想到太后丝毫不领情,待她没有多一丝的额外加恩。

    今日又这样毫不留念地跑了,更让赵贵人没脸。

    赵贵人心中暗暗想着,既然太后走了,从今以后好好讨好皇上皇后才是正理。

    元治目送苏幼仪的仪杖远去,方回过头来,朝周皇后道:“母后住在御园的时日不短了,衣食供奉自然不缺。可你是她的儿媳,该有的孝敬长辈之道,千万不要忘记。”

    “是。”

    周皇后福身一礼,“臣妾必定会时时命人去御园问候母后,体察母后的生活供应不周之处,若皇上允准,还可常入御园给母后请安。”

    “嗯。”

    元治满意地点点头,再看以李贤妃为首的众嫔妃们,神情便没有对着周皇后那么温柔了,“你等行事自然追随皇后,如今定了位分,妻妾有别,当处处礼敬皇后,不可恣意。”

    他不笑的时候,英俊的面容显得冷漠。

    众嫔妃不敢不应,都微微低下头去,福身称是。

    妻妾有别。

    这区区四个字,对于嫔妃们而言实在令人难受,尤其是对李贤妃这等出阁之前和周皇后比肩的女子而言。

    元治的目光落在李贤妃身上,李贤妃悄悄抬眼,察觉之后抬起头来,笑容端庄。

    昨夜皇上宿在皇后宫里,今夜该换个人选了吧?

    她想。
………………………………

第八百一十三章 李贤妃

    而他在想,昨儿小纪子回来通报,太后听见李贤妃的封号似乎不太喜欢。

    元治微微蹙起眉头。

    李贤妃,这个姓氏和封号,恰恰和当年的废妃李氏相同,连元治听了都有些不舒服,更别提苏幼仪了。

    当年身在其中和李氏周旋,几次危险中逃过一劫的,是苏幼仪。

    这件事也怪不得旁人。

    元治回想先前内务府给众嫔妃定位分和封号的时候,因为苏幼仪不管,这事便落到他头上,元治懒怠费神,粗粗定了位分,没给任何封号。

    李小姐是苏幼仪看中的人,故而定了妃位,元治又恐薄待了苏幼仪看中的人,便命内务府选好的封号。

    后来内务府定好封号呈上来给他看时他没细看便过去了,也是前几日才知道李小姐的封号是“贤”妃,真是阴差阳错。

    李小姐见元治盯了自己半晌不说话,面色微微羞红。

    周皇后和赵贵人等也察觉到元治目光的异样,纷纷朝李贤妃看来。

    李贤妃终于抬起头直视元治,却发现元治的目光中没有欣赏或是热情,反而有些不满的意思。

    她心里咯噔一响,不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

    元治收回目光,心中暗叹一口气,想着如今要改封号已经来不及了,也罢。

    横竖苏幼仪不住在宫里,不会日日听见李贤妃这个名号而心里不舒服。

    他转而看向周皇后,“难得今日不用上朝,朕亲自带皇后在宫里转转吧,也好早点让你熟悉宫中事务。”

    李贤妃惊讶地抬起头,大失所望。

    周皇后见他盯着李贤妃看了半晌,以为他想去李贤妃宫里。

    没想到他反而主动提出带自己转转,她心中欢喜,想着自己身为皇后的责任,又努力克制住了情绪,“皇上难得今日不用上朝,不如去臣妾宫里歇息歇息,养精蓄锐吧?”

    元治忍俊不禁。

    周皇后听见他的话,神情分明很高兴,还要克制自己做出贤后的模样,这点小心思没有逃过元治的眼睛。

    他不觉得虚伪,反而觉得很有趣,“朕年轻力壮,日日上朝也不觉得累,更遑论今日不必上朝。朕不需要歇息,若皇后累了不愿去就罢了。”

    “臣妾当然愿意!”

    周皇后面若桃花,心中暗嗔。

    皇上如此,不知算不算在调戏她……

    见帝后二人相处和睦,把她们都当成了空气一般,嫔妃们看着又羡慕又嫉妒。

    元治自自然然牵起周皇后的手,回头道:“你们也一并跟来吧。”

    赵贵人等一听就欢喜了起来,李贤妃瞧着她们欢喜的神情,心中不屑。

    这比皇上完全忘了她还让她难受。

    原来他不是忘了她们,而是完全没把她们当成独立的存在,不过是几个附庸,跟随在皇后脚边的附庸……

    ……

    “朕今日不用上朝,偷得浮生半日闲,还是沾皇后的光。”

    春咣正盛,元治心情也颇好,领着周皇后等在宫里闲逛,一点也不觉得累。

    皇帝大婚,照例有三日的假期不用上朝,今日是最后一日,故而元治说沾了周皇后的光,倒也没错。

    没有皇后,便没有大婚的假期。

    赵贵人一路跟在后头,一直等着插话的机会,听见元治这样说,忙笑道:“如此说来,臣妾们不用给皇上谢恩,只给皇后娘娘谢恩便是了,谢皇后娘娘让我们沾了光。”

    说得周皇后低声轻笑起来,元治也笑了。

    赵贵人心中暗松了一口气,幸好自己插的话没让帝后二人恼怒。

    帝后二人的确没有恼怒,恼怒的另有其人。

    李贤妃一路兴致不高,碍于元治在这里不得不打起精神,她现在最听不得的就是沾皇后的光这类言语,偏生赵贵人说了。

    她心里翻了一个白眼,面上不得不保持端庄。

    元治带着众人,一时走到了内务府所在的地方,见着帝后二人的仪杖远远而来,内务府总管连忙前去觐见。

    元治并没有打算带周皇后进去,便随手让内务府总管起来,“朕带皇后转转,一会儿就走,你们在忙什么?”

    他看见内务府的人正一箱一箱地往里抬东西。

    内务府总管忙回禀道:“奴才正命底下人收拾宫中的摆件器物。因如今后宫中许多宫殿都空闲着,那些东西也该收拾收拾,免得账目不清打坏了可惜。”

    元治点点头,周皇后抿了抿唇,心想这些都是她接下来要过手的事。

    太妃们搬出宫居住在御园,她和嫔妃们又刚入宫,这当中后宫有很长一段时间是空闲的,难免有一二宵小之徒在里头作祟。

    或是打碎了器物不承认,或是偷拿偷运什么东西卖钱。

    元治看向周皇后,后者朝他微微点头,一派了然于胸的神情。

    他柔声道:“日后你接管这些事务,或有不清楚的就问朕,或者派人去御园求教母后。后宫之事千头万绪,一开始一定会有些辛苦。”

    “臣妾不怕吃苦,多谢皇上。”

    内务府总管低头听着,嘴角甜得抹了蜜。

    帝后二人不愧是新婚夫妻,正是如胶似漆的时候,听这话音多么温柔缠棉啊。

    从前也没见皇上如此温柔地说过话。

    ……

    苏幼仪一行从宫里回去,到了御园太妃们都在门外迎接。

    太妃们是头一日大婚典礼过后就直接回御园的,对于宫里的情况并不了解,这会儿正恨不得听苏幼仪说说。

    尤其是帝后二人洞房花烛的事。

    苏幼仪有些尴尬,“我哪里知道?难不成帝后二人大婚,还有人敢闹洞房?”

    一句话说得众人都笑了,贵太妃嗔道:“那自然没有。可太后眼瞧着帝后二人次日去给您请安,总能看出些端倪吧?是亲密呢,还是一般呢?”

    苏幼仪回想了一下,“挺亲密的。他们是少年结发的夫妻,只要不出什么差错,自然而然便会情深意笃。”

    众太妃一脸看热闹的神情,问完了帝后二人,顺道又问起新进宫那些嫔妃,“对了,那些嫔妃如何,太后见过了么?”
………………………………

第八百一十四章 不能出错

    “见过了。”

    苏幼仪同太妃们拉家常时,总是斜靠在榻边缓缓地说话,“两个常在都是温顺柔和的,赵贵人明艳美丽,李贤妃更是一如既往端庄得体……”

    “什么,李贤妃?”

    众太妃一听这名号便觉得不对,下意识心理不适。

    苏幼仪解释道:“就是国子监祭酒李大人家的大姑娘,如今封了妃位,封号是贤妃。”

    原来是这样。

    纯太妃蹙起眉头,她到如今这年纪,还是像刚进宫时一样,有话都写在脸上,“封个什么位分不好,偏偏是妃位。妃位也就罢了,怎么就选了贤妃这个封号?什么德妃淑妃的不都好么?”

    “偏生还姓李……”

    贵太妃嘀咕了一句。

    想当年在先帝的后宫中,她也算天不怕地不怕的人物了,要家世有家世,要容貌有容貌。

    唯一怵的就是当年的李贤妃。

    别说她了,当年后宫之中除了苏幼仪,有谁不怵?

    王皇后权势最盛的时候,也得让李贤妃三分。

    故而如今听见这个封号,众太妃心里都不舒服。

    贵太妃道:“太后,这李贤妃的封号是何人定的?绝不可能是你吧?”

    “自然不是。”

    苏幼仪一脸无奈,“这事我也让多福打听过了,多福问了小纪子,说是当初定这事的时候皇上懒怠处置,只定了位分而已。后来又想着李氏是我看中的人物,该给个封号,就让内务府随便拟了。”

    “内务府还能拟出什么来?无非是最规规矩矩的德贤淑惠之类的,皇上也没认真看,等发觉已经定了李贤妃这个封号时,早就来不及了。”

    苏幼仪说着也好笑,瞧众太妃都很介意的样子,忙宽慰众人,“不过你们也别不舒服,李贤妃和当年的李氏不同。国子监祭酒这样的清流文官,也断不可能有当年李阁老那样滔天权势,你们有什么可不放心的?”

    话虽如此,到底这封号不好。

    几个太妃的脸色还有些不好看,苏幼仪笑道:“好了好了,左不过咱们住在御园,她住在宫里,就算这封号不好也不会时时在我们耳边响起,你们还担心什么?”

    众人听了这话才罢,又讨论起那几个嫔妃中容色最为艳丽的赵贵人来……

    ……

    当夜,元治依旧宿在坤宁宫。

    次日一早,伺候元治更衣洗漱上朝之后,周皇后坐在梳妆台前,精心打扮自己。

    今日是她母家人进宫的日子,按照规矩,皇后大婚之后母家人可以进宫看望,故而周皇后特特命宫女打扮得好些。

    “不必太贵重,但要喜气。”

    周皇后不是那等崇尚奢侈之人,她见苏幼仪身为太后衣着素雅,再看元治身为皇帝,日常的衣裳也是半旧的,便入乡随俗。

    贵重奢侈的打扮可以不要,但喜气还是要的。

    贴身宫女旦儿很懂她的心思,抿嘴笑道:“奴婢明白,皇后娘娘要打扮得喜气给夫人和老夫人看,好叫她们放心的。”

    周皇后微微一笑,面染红晕。

    其实不管周皇后打扮成什么样,周府的老夫人和大夫人都是放心的。

    太后慈爱,皇上年轻有为,姑且不论皇后这贵重位置,只按嫁入普通人家来说,婆母慈爱丈夫年轻有为,新妇婚后的生活自然没有不好。

    周老夫人和大夫人一早起便赶进宫,听见宫人说元治接连三日都宿在坤宁宫,她们心中欢喜不已。

    这说明自家姑娘得夫君疼爱。

    无论是面子还是里子,周府嫁女这桩婚事都挑不出问题,好得不能再好了。

    ……

    “皇后娘娘,周老夫人和大夫人在殿外求见。”

    周皇后打扮一新,早就在殿中等候多时,听见宫人通报,她差点激动得站了起来。

    顾及着此时身份,她才按捺住心中想见亲人的狂喜,“快,快请进来。”

    周老夫人二人身着诰命朝服,进殿便在下首大礼参拜。

    早有宫女准备好站在一旁,还不得她们参拜下去,就连忙扶了起来。

    乍一见到亲人,周皇后眼眶含泪,“祖母,母亲……”

    周老夫人飞快抬起头,瞧了一眼自家的宝贝孙女儿。

    只见她面色红润,精神奕奕,一身广袖宫装华丽贵重,衬得年少的她越发有皇后的沉稳气质。

    周老夫人心中满意。

    她一把年纪,早就练出了非凡的眼力,虽然周皇后眼眶里含着泪水,她也能看出那不是委屈的泪水,只是思念家人的泪水。

    看来她在宫里过得很好。

    一时间宫人都退了出去,周皇后这才从座中站起,飞快朝自己的祖母和母亲扑去。

    “好孩子!”

    大夫人也憋不出眼泪,抱着周皇后问长问短,“你在宫里如何?太后和皇上待你好吗?宫人们好吗?那些嫔妃可有不妥之处?”

    周皇后尚未回答,周老夫人忙道:“这些岂是我们外命妇该管的事情?皇后娘娘若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求助母家,我们自当尽力。若没有,我们也不能随意干涉宫中之事。”

    周老夫人这话说得规矩周到,大夫人闻言心中一警,连忙抹了泪水。

    周皇后也站起来,深吸了一口气,“祖母、母亲放心,孩儿在宫里很好。太后和皇上待孩儿都极好,那些嫔妃也是从前在闺中便认识的,宫人们也好。”

    她一连说了好几个好,周老夫人和大夫人都放心了。

    祖孙三个这才往东暖阁去,相携坐在榻上,“孩儿在宫里什么都好,就是想念祖母和母亲。父亲好吗?家里人都好吗?”

    “家里人都好,你不必太过牵挂。”

    周老夫人笑道:“咱们周家不是什么权势滔天的门户,可也没有那么大的野心,不愁吃穿,还能在朝中为国效力便是。只要你在宫里平安欢喜,我们一家人就都好,你明白吗?”

    周皇后点点头。

    她明白。

    这不仅是周老夫人表达对她的牵挂,表达周府众人对她的牵挂,也是对她隐隐的叮嘱——

    她在这宫里不能出错,不能重蹈当年王皇后的覆辙。
………………………………

第八百一十五章 告老还乡

    大婚之后头一日上朝,元治意气风发。

    说是亲政,实际上苏幼仪早把朝中大权交给他了,今日上朝也和先前没什么区别。

    若非要说区别,大约是心境不同了。

    从今日开始,他正式亲政,正式以一个成年的君王形象面向众臣百官,面向天下百姓。

    众臣行礼参拜,“皇上万安。”

    “诸位爱卿,平身。”

    元治看向下首,站在左首第一位的恭亲王面带微笑,望向他的时候有些欣慰之色。

    再看苏志明、司马浒等人,亦是面上含笑。

    这些人从前都效忠于苏幼仪,可他们眼瞧着自己亲政也同样欢喜,将来必定同样效忠。

    这一点元治很肯定。

    因为他们是忠臣,有时候忠臣比君王对朝廷的影响力更大,不论坐在高高龙座上的是何人,他们都在为天下百姓效力。

    这就是元治想看到的局面。

    “近来朝政平顺,略无杂事。诸位爱卿有事启奏,无事便退朝吧。”

    元治口中如此说,心中不免有些遗憾。

    他亲政的第一日,没有什么大事处置,反而显得英雄无用武之地了。

    正当下首一片寂静之时,右边上首第一的代首辅薛阁老站了出来,他胡子一片花白,站着的时候老态龙钟。

    “老臣有事启奏。”

    “薛阁老请说。”

    薛阁老手持笏板,艰难地弯下腰,“当初周首辅病故,太后和皇上拔擢老臣代掌首辅之职,老臣感激莫名。然老臣今年已古稀,身子尚不如当年八十的周首辅康健,病痛缠身。故而老臣乞骸骨,求皇上允准告老还乡。”

    薛阁老今年过了七十岁。

    按照他这样的年纪,原本早该退休了,可前有周首辅这个八十了还在朝中鞠躬尽瘁的榜样,没有人会想到催薛阁老告老。

    何况薛阁老虽代掌首辅之职,内阁实际上却一直有苏志明这样年轻有为的中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