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世娇宠:这个娘娘有点懒-第2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混忘了,只知道抹眼泪。”

    大公主喜极而泣,“母后这份情意,叫我如何担当得起?从此以后只有日日焚香为母后祝福,才能表达我的心意。”

    “别费这工夫。”

    苏幼仪笑着调侃她,“你若有这个时间,不妨常带着夫婿来御园看看我,就算你的孝心了。”

    大公主这才反应过来,苏幼仪根本不信那些神佛之说,焚香祝福对她而言什么用都没有。

    她自己也笑了,“是,日后我一定时常回来看母后……”

    说着又看向惠妃那处,“我也会时常回公主府看母亲的,还请母亲善自保重。母后开恩让您离开冷宫到公主府居住,您千万别再像从前……”

    大公主言下之意已经很清楚了,如果惠妃再像从前那么糊涂意图针对苏幼仪做什么,那她依然会像当年一样站在苏幼仪这一边。

    惠妃还没开口,苏幼仪主动岔开了话题,“还提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做什么?我和你母亲都老了,年轻的时候后宫嫔妃哪里能不生龃龉?如今老了便没那么多事了,你放心好了。”

    她说着,端起茶盏轻轻抿了一口,“说了这么一会子话,我也有些乏了。不如你就替我招待招待驸马,带他在御园里逛逛?顺便也带你母亲四处看看,她也许久没见过御园风光了呢。”
………………………………

第八百四十六章 那人是谁

    大公主略一想,就体会出苏幼仪这话的好意来。

    她是找个借口让她和惠妃母女两个能说说体己话,也让惠妃有更多的机会和她的女婿说说话,增加了解才能放心。

    大公主的眼中闪过一丝感动,苏幼仪只装作没看见,大公主只好起身,“也好,那母后稍稍休息一会儿,一会儿女儿再来告辞。”

    “去吧。”

    苏幼仪摆摆手,笑着看他们三人走出院去。

    ……

    大公主带着白言和惠妃,她站在中间,惠妃站在她左手边,母女两个并肩同行。

    白言站在她右手边,稍稍落后她们母女半步。

    “母亲多少年没来过御园了?”

    “很久了,久到记不清了。”

    惠妃看着周围的景物,想起自己当年也曾随着先帝来御园避暑,恍若隔世。

    她的目光落在右侧粉墙之上,上头挂着一架蔷薇。

    这一架蔷薇,柔条披挂的枝叶上,缀满了圆润的花,芬芳呈媚气。脸盘小小,重叠的瓣,粉中透红,红里泛白,有的微微调些紫,说不好这是什么颜色,或许这改叫它蔷薇色。

    三五朵一簇,沉甸甸,热闹在枝头。

    本来斑斑驳驳的粉墙,因了这一架蔷薇,有了一种庄重古朴的美……

    惠妃忽然莞尔一笑,“这么多年没来,御园的风景和从前完全不同了,我连道路都不认识了。你瞧那一架蔷薇,开得多好看。”

    大公主看了一眼,蔷薇没什么稀奇,和平时看到的一样。

    若说有什么不同,无非是一整树开得格外热闹罢了,到底是晚春时节,再热闹,那些椛苞也有了打蔫的迹象。

    她却笑着附和惠妃,“是啊,真好看。母亲,你若是喜欢蔷薇,就让人在公主府里也种一些好吗?不过要等开花,可能得等到明年春天了。”

    明年春天?

    惠妃想着想着,轻轻掩口咳嗽了两声。

    她在冷宫多年,身子不算康健,何况年纪也大了,谁知道还能不能等到明年呢?

    她笑着摇摇头,“不用,公主府里的花园有许多花,足够看的了。再说我已经老了,瞧见太艳丽的鲜花反而伤感,不如不看。”

    她想起今日初见苏幼仪的情景,惊为天人。

    这么多年过去了,她自己老得不像样,苏幼仪却好像一点都没老。

    那不是用精致的脂粉掩饰出来的年轻美貌,而是真实的年轻,任凭她凑近了去看,也看不到苏幼仪脸上一条皱纹。

    惠妃心里羡慕得紧。

    她想起很多很多年以前,江皇后曾经告诉过她,只有心中真正宽容自在的人才不会老。

    或许苏幼仪就是这样的人吧?

    惠妃伤感了一阵,忽然想到这里还有一个男子,便有些不好意思地回头看白言,“真是,我当着你们的面说这个做什么也不知道,让你见笑了。”

    “不会。”

    白言想了想,道:“岳母在小婿面前说话不避讳,说明将小婿当成一家人,小婿欢喜。”

    白言这声岳母,足以让惠妃欢喜了。

    他到底是侯爵家的公子,能认自己这个废妃做岳母,真是心胸宽广。

    三人往前走去,忽然看到假山后头有小小的画舫划过去,惠妃惊讶,上前一看,才发现那是一条狭长的水道。

    这水道是从御园的湖中连出来的,不知通往何处,惠妃不禁道:“当年我在御园的时候,还没有这条河道。”

    “那是自然。”

    大公主解释道:“这条河道是一年前才修好的,母后说西北角上那个小树林景致不错,改一改日后给六弟七弟他们骑马射猎都好。又嫌走过去太远,于是挖了一条河道,说是夏日里乘船过去歇凉也不错。”

    见惠妃一脸向往,白言索性道:“娘子,不如咱们陪岳母一道乘船游览一番?也算故地重游了。”

    大公主自然没有不肯的,三人便上了小船,由园中的太监划船朝前去。

    小船沿着狭长的河道缓缓前行。

    只见两岸迎春花临水而栽,袅娜地垂下细长的花枝,鹅黄色的花瓣腼腆地开满枝条,随着微风拂过水面,宛如少女揽镜自照,欲语还羞。

    明媚的阳光透过盛开的樱花树,洒下碎金般的亲吻,斑驳的树影荡漾在河面上。一缕淡淡的春风带起似雪的樱花,飘飞,旋转……

    漫天飞舞,最后依依不舍地飘向远方。

    若有似无的香气浮动在空气中,引人遐思;婉转清亮的鸟鸣声掩在影影绰绰的树丛花间,剔透欢快;船艄上,乘船的小太监轻摇船橹,吱吱呀呀,轻和着鸟啼相映成趣……

    在这个四下无人的寂静地方,惠妃越发放松起来,嘴边也渐渐露了笑意。

    她回头看白言和大公主,只见夫妻两个饶有兴趣地依偎在一处,时不时指着岸边的花草议论着什么,面上都含着笑意。

    见惠妃转头看他们,大公主有些不好意思地挪了挪身子,白言也面带羞臊。

    惠妃是过来人,自然懂得小儿女之间这番情态是好事,最怕的是明明成了婚却彼此没有爱意,只是政治联合的工具。

    想到此处,惠妃越发感激苏幼仪。

    她听大公主说过,白言是她自己看中的人选,苏幼仪只不过帮她做了调查底细的工作,又找人来亲自查问。

    觉得好了,就将大公主许给了此人。

    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婚姻。

    惠妃想着,若是当年她就老老实实地在江皇后身边做个小宫女,不妄想其他,那么她是不是也能像如今的淑芽一样,嫁个太医举案齐眉过好日子?

    可惜,这世上没有后悔药。

    她的目光空洞地落在前方,忽然,一道青衫的身影撞进她的眼睛,让她有一瞬间的炫目。

    她盯着那个在远处柳树下和侍卫交谈的男子,看了许久,这才问大公主,“那个男人是谁?”

    “哪个?”

    大公主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看到那身熟悉的青衫,便道:“那是季先生,小六和小七的师傅,瞧那身青衫就知道了。”

    青衫?

    惠妃蹙起眉头,“这话怎么说?”
………………………………

第八百四十七章 季先生好看

    杨柳依依,青衫男子临风玉立,端的是赏心悦目。

    大公主解释道:“从前无名和宋家兄弟在母后身边的时候,不知怎么的传出去个消息,说母后偏爱穿青衫的男子。一时之间京城年轻男子都好穿青衫,倒有些洛阳纸贵的意思。”

    白言听见这话,有些心虚地摸摸鼻子。

    他的箱笼底下也压着几件青衫。

    虽然当时他不想成为苏幼仪的男宠,可这种东西成为潮流之后,好像是个贵族男子都得有两件青衫,不管到底有没有做男宠的想法。

    大公主忽然一笑,“不过近来我少来御园,便发现御园里除了季先生,再没有男子穿青衫了。从前那些太医和侍卫们不当值的时候穿便装,也很喜欢青衫的,如今不知为何都不穿了。”

    她想来想去,只有一个理由,“嗯……大约是季先生穿青衫太好看了吧,所以没人敢穿青衫和他出现在一起!”

    白言听见这话,有些吃味。

    大公主竟然当着他的面,用如此花痴的口气夸别的男人好看?!

    他不服气地顺着她的视线看去,却发现那边的柳树荫下站着一个确然十分俊朗的男子,一袭青衫,仿佛和周围的花草树木融为一体。

    翩翩公子温如玉,大抵不过如此。

    那厢,季玉深正和一等侍卫马大人讨论给春花和春景选夫婿的事,丝毫没发觉自己的身影早就落进了有心人的眼中……

    “你们先走吧。”

    等回去向苏幼仪告辞要去宫里见元治的时候,惠妃并没有和大公主他们一道走,反而道:“我还有话想和太后说,我和太后这么多年……也难得见上一面。”

    大公主觉得有些奇怪,又不好当面问惠妃要找苏幼仪说什么,想着下次回来看望苏幼仪的时候问问就知道了,便依言点头。

    “那母亲一会儿回去小心些,我们先走了。”

    大公主说罢,和白言一起乘上马车朝宫中而去。

    惠妃目送他二人远去,而后才回过身去,原路返回苏幼仪的居处。

    听见惠妃去而复返,苏幼仪也有些奇怪。

    她并没有多想,“请她进来吧。”

    小宫女揭开纱帘请她入内,惠妃望着苏幼仪,神情有些复杂。

    既羡慕苏幼仪那张从未老去的脸,又嫉妒她如今权倾朝野,竟然已经到了受用男宠也不会被朝臣诟病的地步。

    更为当年她在宫宴之上指出季玉深和苏幼仪有私情之事,感到万分复杂……

    苏幼仪察觉到她目光的古怪,不由诧异,“发生什么事了?有什么事坐下再说吧。”

    方才她听过多福的禀告,说大公主不过带着他们在御园里转了转,还乘小船在那条新挖的河道游览了一番。

    并没有什么特别的。

    那惠妃为何会如此?

    惠妃上前,在侧面轻轻坐下,口气恍惚道:“妾身方才和大公主夫妇乘画舫,遇见了一位熟人。听说是御园里当差的人,所以想问问太后。”

    “哪位熟人?”

    惠妃转过头,定定地看着她,“说是教导六王爷和七王爷的先生,姓季,穿着一身青色的长衫。”

    苏幼仪微微启唇,明白了惠妃为何如此失态。

    原来她见到了季玉深。

    当年她是因为指证季玉深和自己有私情,才会被发落到冷宫去的,而季玉深又是个传闻中早就死了的人,难怪惠妃如此惊讶。

    苏幼仪倒也没打算瞒她,大大方方地承认了,“是,这位季先生你也认识的,便是当年的首辅季玉深。”

    果然是他!

    惠妃震惊非常,“可是季玉深,季玉深他……他不是早就死了么?”

    当年惠妃在冷宫颇受苏幼仪照顾,苏幼仪时常派人去送一些吃食和衣裳给她,故而她也能从来人口中得知一些外头的大事。

    季玉深暴毙而死的事她当年隔了一个月才知道,可如今过去这么多年了,季玉深怎么会还活着?

    苏幼仪抿了抿唇,她不介意告诉惠妃季玉深的真实身份,可关于先帝要杀季玉深这件事,到底太过敏敢,她不愿让更多一个人知道。

    便道:“当年他没有死,后来辗转回了岭南做个商人,再后来又回到了京城成了御园的先生,如今就在御园长住了。”

    苏幼仪没有把话挑明,可惠妃已经听明白了。

    什么先生能够在太后和太妃们住的御园里长住?

    连那些太医,除了当值守夜要待在园中之外,其余人也得天黑了回家去。

    季玉深凭什么例外?

    “看来,我当年存心诬陷,倒是确有其事。太后和季玉深之间,果真……”

    惠妃苦笑了一声,没有再说下去。

    就算苏幼仪和季玉深真的有情又如何?

    换成她是当年的苏幼仪,一样会毫不手软地反击,毕竟自己才是那个出手相逼的人,苏幼仪不过是正当防卫罢了。

    再者这么多年,苏幼仪并没有亏待她,还如此爱护她唯一的女儿……

    惠妃苦笑着闭上眼,“太后放心,我不会将这事说出去。只是感慨造化弄人,也怪自己当初想不明白。时隔这么多年,换了多种身份,他还是回到了太后身边,可见你二人情深意笃。而我,我才是个笑话……”

    听见她说不会将此事说出去,苏幼仪略松了一口气。

    看来她没看错惠妃,这么多年的冷宫生活,惠妃的利欲之心终于磨平了。

    她思忖片刻,道:“前尘往事,何必再提?如今你也算富足了,又有女儿和女婿时不时能回去看你。只要你不惹是生非,过几年我会让那些看守你的太监和嬷嬷都回宫去,让你自由自在地,或许还可以出京城游览大好河山。”

    “不。”

    惠妃摇摇头,“请太后千万别收回那些看守我的宫人,我需要他们看守着,我不想再犯当年的错误了。就算是为了我唯一的女儿,我也不能!我这个做亲生母亲的不能给她任何帮助,如果反而还要拖她的后腿,那不如死了算了!”

    惠妃深吸一口气,忽然起身,大礼参拜,“妾身,多谢太后不计前嫌,此恩此德,来世当牛做马再报太后!”
………………………………

第八百四十八章 没什么事

    一直到惠妃离开许久,季玉深才携着花枝从外头晃悠进来。

    青衫俊美,花枝鲜艳,眼前人如画卷般美好,苏幼仪怎么看都看不够。

    今日的目光却与平常格外不同些。

    季玉深未曾察觉,自己去西边多宝格架子上取了一只净瓶灌上水,再将手里的花枝揷入瓶中,“你就不好奇,这个时节哪来这么鲜嫩的花枝么?”

    御园不同别处,春末夏初这个时候反而是鲜花最少的。

    只因春花将残,多是开败的,而此时夏花尚未开放,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也不知季玉深哪里弄来这花枝。

    苏幼仪撇嘴,“你足智多谋,什么大事都难不倒你,何况是一枝花呢?”

    这话听着怎么有些酸意?

    季玉深将净瓶在桌上摆好,调整了一个合适的角度,随后坐到苏幼仪身边,“怎么,今日大公主归宁你不高兴么?”

    “那倒不是。”

    苏幼仪一手托腮,定睛看了他好一会儿,直把季玉深看得不好意思。

    她这才道:“旁人时常说,我和十多年前没什么变化,瞧着还像二八少女。可我瞧着季先生,不也和十多年前没有变化么?”

    季玉深已经三十多岁了,瞧着还是青衫翩翩的俊朗书生,连白言这样正当年纪的人走到他跟前,只怕也得自惭形秽。

    岁月流转,在他身上没有留下沧桑,反而多了一份更加温润从容的光辉。

    苏幼仪都有些羡慕他了。

    她道:“都怪你十几年如一日得风神朗俊,我总要留神替你隐瞒着身份。这么多年过去,先帝朝时的老人儿多半都不在了,没有人认出你就是当年的季首辅我这份隐瞒的心也渐渐淡了下来。”

    “谁知今日废妃江氏过来,不过远远隔着柳茵看了你一眼,就认出你是谁了。”

    季玉深顿了顿,很快便想到了废妃江氏就是先帝的惠妃。

    今日大公主归宁,苏幼仪为了让大公主少劳顿一些,特意把惠妃从公主府接来让大公主一并见。

    他笑了笑,“今日我和一等侍卫马大人在新开的河道边树荫下说话,隐约听见有人说大公主坐着小船过去了,我也没当一回事。如今想来,惠妃也坐在那船上看见我了?”

    “嗯。”

    苏幼仪意有所指地拖长了声音,“她说啊……当年季首辅的风神朗俊,是个女子见了都忘不了,所以她当年才料定我和你必有奸情。”

    “如今远远看上一眼,便知这天底下再没有男子有如此风华,所以料定那人就是你。”

    季玉深听得忍俊不禁,“这真是惠妃的原话,不是你肚撰的么?”

    “我吃饱了撑的,肚撰这个做什么?”

    苏幼仪气哼哼道:“当年惠妃在宫宴之上直指你我二人有私情,我一直以为她若见到你还活着,必定是满腔怨愤。没想到她竟夸赞你的相貌和姿容,这是什么道理,哼。”

    季玉深渐渐回过味来,听明白了,“你……这是在吃醋?”

    苏幼仪没好气地看了他一眼,季玉深只得百般哄着她,“那从今日开始,我尽快老一些,胡子也不刮,脸也不洗,你看可好?”

    “或者我走路一瘸一拐起来,再配一个上好的花梨木拐杖,想必姿态一定很滑稽。”

    “要不干脆蓬头散发,这样总行了吧?”

    ……

    大公主夫妇到了宫中,元治还在和大臣商议政事,小纪子出来请他二位稍等。

    “皇上说了,总归要和皇后娘娘一起见公主和驸马,不如请二位先到坤宁宫小坐,皇上一会儿便到。”

    夫妇两人便先到了坤宁宫,不想还未进去,就见一乘撵轿从不远处过来。

    撵轿上的女子大公主还算熟悉,夫妇两人便驻足而立,等她下轿之后,大公主方朝她微微颔首,“贤妃。”

    贤妃上前福了福身,“大公主和额驸怎么这个时候来了?是刚刚进宫的么?”

    大公主道:“皇兄正在和朝臣商议事情,所以让我们先来找皇嫂,贤妃也是来找皇嫂的么?”

    “是啊。”

    贤妃有些不好意思起来,道:“有件琐事要来同皇后娘娘禀告,以为大公主和驸马会在乾清宫多待一会儿呢,没想到这么快就来了。”

    “既如此,不如一道进去吧。”

    大公主没有多想,三人便一道进了坤宁宫。

    周皇后早就接到消息,说大公主和驸马来了,不想进来的是三个人,居然还有贤妃。

    “请皇后娘娘安。”

    周皇后不由一愣,“贤妃怎么也来了?你们三个一道来的?”

    “在坤宁宫外头碰见的。”

    大公主对这位温柔贤惠的大皇嫂是极有好感的,说话的口气也随意亲热许多。

    白言站在一旁默默听着,同时也在心里记着大公主和皇室诸人的关系亲疏,日后自己走动起来才知道分寸。

    周皇后忙让他们都坐下,而后朝贤妃道:“贤妃过来有什么事么?”

    她没有先和今日的主角大公主夫妇说话,而是先和贤妃说话,分明是想把贤妃的事情先解决,而后好好陪大公主他们。

    贤妃顿了顿,自然也听出了她的用意,便道:“其实也没什么大事,臣妾原本见着大公主来,想先避一避的。不想大公主邀请臣妾一道进来,臣妾不好推辞,所以就进来了。”

    自从和薛氏恳切地谈过一番之后,周皇后已经没有那么容易接受贤妃的说辞了。

    她面上却不动声色,默默听着贤妃的说辞。

    “臣妾是想来请教皇后娘娘,臣妾的长椿宫院子里摆了两个大缸,是一开始就在那里的,也不知道做什么用。臣妾想挪出去让院子空旷一些舒服,又恐那东西有什么特别的意义,所以不敢自作主张。”

    这还真不是什么事。

    周皇后微微蹙起眉头,当着大公主和白言的面,她不想把话说得太难听,便道:“本宫只比你早两日进宫,怎么会知道你宫里的摆件之事?这种事应该问你宫里的老宫人,再不然派人去内务府询问,怎么问到本宫头上了?”
………………………………

第八百四十九章 卷土重来

    贤妃不曾想周皇后这么不给她面子,直接当面点破了这话。

    她有些窘迫。

    却不知周皇后正是看在大公主夫妇在的份上才没有把话说得更重,否则贤妃这种明摆着找借口的理由,她才不会轻易放过。

    元治的话她一直记在脑中——

    若不想将来贤妃也落得那些先帝朝奸妃们的下场,她这个做皇后的就得好好管教着。

    周皇后转念一想,忽然明白了贤妃今日的来意。

    只怕是她这些时日都没见着皇上,知道今日大公主归宁皇上必定露面,这才找了个拙劣的借口到坤宁宫来吧?

    贤妃讪讪地,正要开口,忽听大公主接过了话头,“这有什么难的?也不必巴巴打发人去问了,我自小在长椿宫长大,对里头一草一木都很了解。”

    大公主道:“那院中的几口大缸是先帝朝时内务府统一打造的,说起来还有个典故。”

    “是何典故?”

    “当年母后还是父皇的宠妃,因她喜欢荷花,在永寿宫的院里头摆了好几口大缸养荷花,里头还有金鱼和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