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出众风流长孙皇后-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猛地站起来,趋至李世民面前,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说道:“秦王,从今日起,俺尉迟敬德愿鞍前马后,生死相随。就是上刀山下火海,也决不离开殿下半步。”
尉迟敬德心中一阵热浪涌过,秦王做为大唐的二皇子,现任三军统帅,能对自己这么个草莽武夫赤诚相见,肝胆相照,自己还能说什么?他半生厮杀,阅人颇多,却从未见过一个当主子的能如此折节下士,如此坦荡磊落,又如此宽宏大量。
“尉迟将军,我说话算话,这些钱是你的了。”
“尉迟将军请坐,我早就知道将军是不会走的。秦王殿下礼贤下士,与将士肝胆相照,将军跟随秦王殿下定不会错的。”无垢说着,为尉迟敬德斟满酒。
尉迟敬德见秦王妃端着酒走出内帐,忙起身施礼:“见过王妃!”
“我早就准备好了!”内帐中传出女子的声音。
李世民哈哈大笑:“来,拿酒,给尉迟将军压压惊!”
“我提不起来,只好不走了!”
李世民问道:“是多了还是少了?”
“我怎么会走?你若是要我走,我就走。”尉迟敬德起身走到正面向李世民施礼,之后俯身去提木盒,“啊”一声,没有提起来。
少停,李世民指了指地上的大木盒,说道:“大丈夫讲的是意气相投,别为了这个小误会介意。我是不会听信谗言的!不过,你若是真是想走,就把这钱拿上,不枉咱们相交一场。”
尉迟敬德始终不说一句话,只是呼呼地喘着粗气。李世民让他坐,他便一屁股坐在那里。
待尉迟敬德穿好衣裳,李世民歉疚地说道:“恕本王来晚一步,让将军受惊了。走,去我帐中坐坐。”说完,把屈突通、李元吉等人晾在那里,领着尉迟敬德径直回到卧帐。
“把将军的衣裳拿来!”李世民仍怒气冲冲。
“还不把尉迟将军放了!”李世民声色俱厉,跨前一步,用佩刀割开尉迟敬德身上的绳子。
军帐之中,昏黄的灯光下,尉迟敬德袒露着上身,被用粗大的麻绳左一道右一道,紧紧地捆绑在一根立柱上。四五个兵士刀剑闪亮,紧逼在他的身下,一柄利剑直抵在他胸前,身子稍一拧动,就会皮破血流。
“拿足一千,备到我的卧帐。”
长孙无忌答道:“还有七百多制钱。”
李世民问长孙无忌:“我这里还有多少钱?”
李世民却无心再听他们废话,只吼了一句:“尉迟敬德若想反叛,能落在寻相后面吗?笑话!”便快步向屈突通军帐走去,众人紧随其后。
“对,狗改不了吃屎。尉迟其人凶狠猛鸷,留在军中危险万分,不如乘机除之。”李元吉在一旁添油加醋。
“尉迟敬德实在太厉害了,这样的人到谁手里,我们都不好对付,是个隐患。现在既然压在手里,放,他也会心存怨恨,不如趁这个机会杀掉!”屈突通说完,做了一个砍头的动作。
“胡闹,一个反叛之人,怎么还能安心睡觉?当年你我在潼关打得你死我活,你身为隋朝左武侯大将军,归顺大唐,你会叛变吗?把尉迟将军带到我的帐里!”
“那叛贼还在睡梦之中,便被我们刀剑架颈,五花大绑起来。”屈突通一腔愤恨地说道。
“什么?尉迟敬德?”李世民大吃一惊,“他也谋叛?是在何处擒获的?”
“秦王,其主将尉迟敬德已被我们擒获,现捆绑于末将帐中,请殿下发落。”屈突通说道。
“知道了。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有他不多,无他不少,随他去吧。”李世民说完,转身向帐中走去。
“禀秦王,刘武周旧部寻相,借巡夜为名,带着百余名弟兄叛逃了。”殷开山答道。
李世民厉声问道:“出了什么事?”
却见屈突通、殷开山等几员大将和齐王李元吉,正急匆匆地来到帐前。
他翻身下床,顺手扯过一柄佩剑,急步跨出帐外。无垢也披上外衣,欲跟他一起出来,却被他伸手挡在了帐内。
李世民和无垢回到军营时已是深夜,他刚和衣躺下,迷迷糊糊地睡了一小会儿,忽听到一阵脚步沓杂的喧闹声,悚然惊醒。
<;ahref=〃 36/136612/〃=〃〃>;妖孽大少的财迷老婆<;/ahref=〃>;
………………………………
第70章 尉迟救秦王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屈突通带着殷开山、李世勣、刘弘基、长孙顺德、窦琮、秦琼、程咬金等人,排着队,一个接一个地向尉迟敬德敬酒,把尉迟敬德灌了个醺陶大醉。'燃^文^书库''''774''buy'''
在庆功的晚宴上,李世民对屈突通等人说:“今天幸亏敬德救了我一命,为我军换来了这场巨大的胜利,敬德当为首功。”他便把遇险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对众人讲了,
李世民又找出了一个精致的长箧,把檀木盒里的黄金和大批的珍宝倒了进去,封上长箧的盒子,递给了尉迟敬德,以酬谢他的救命之恩。尉迟敬德推迟不过,只好收下了。
尉迟敬德呵呵地笑着,众将士听罢,也都禁不住哈哈大笑。
回到营中,李世民对尉迟敬德戏谑道:“恶有恶报,善有善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个月前我力排众议,放将军一马,不想今日将军便救我一命,天理报应,何其速也!”
与郑军此战取得如此巨大的胜利,令唐军将士十分快乐,他们一边扛着战利品,一边愉快地哼起了《秦王破阵乐》的旋律,还未抵达军营,军营里就用一片欢腾来迎接胜利者的归来。
这一仗,可谓绝处逢生,败中取胜。王世充麾下大将陈智略被生擒,步卒被斩首千余级,其六千名“排槊兵”亦乖乖地做了俘虏。
尉迟敬德率在王世充军阵中往来冲杀,如入无人之境。王世充见唐军援兵已到,唯恐有失,急忙收集少数人马,和单雄信仓皇逃回洛阳城。
李世民一夹马腹,尉迟敬德扭转头,目光向后一扫,槊杆在半空中抡过一道弧,与李世民并驾齐驱,两人一道向山下飞驰。刚刚杀出重围,越过一片黄树林,见屈突通已闻讯率大军赶来。李世民大喜,又勒转马头,率军重新杀入敌阵。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尉迟敬德拍马狂奔而来,并厉声嘶喊,在单雄信出手之前的一瞬间,从侧面刺中了他。单雄信负伤落马,郑军士兵大为惊恐,不敢上前。尉迟敬德喊了声:“秦王快走!”
单雄信率数百名精骑冲在最前面,他们飞驰到背后的山脚下,手牵着马,悄悄登上了山顶。单雄信向前望去,一眼就看见了被一群人簇拥着李世民。三名在山梁上放哨的唐军陡然看见了他们,便大声疾呼:“秦王殿下,有敌军!”单雄信见已被发觉,等不及后队上来,便迅捷地跨上战马,手持长矛直刺向李世民。
片刻之后,王世充率领精锐步骑一万人悄悄溜出了北门,他们借助地形的掩护,向魏宣武帝陵一带窜去。按照王世充的部署,冠军大将军陈智略率精悍的排槊兵赶往正前方的山脚,拦住唐军的去路。王世充和骠骑大将军单雄信率骑兵绕到山后,翻山冲下,两下里夹击,争取将敌人一举歼灭。
“哦?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毛孩子!”王世充的嘴角挂着轻蔑,鹰眼里闪烁着攫取的光芒,擒贼先擒王,若能生擒的李世民,唐军就会不战而退,洛阳可保无恙。“去把单将军叫来!”
“我看是秦王李世民!”一位将军随口答道,“听说李世民有亲自侦察战场的习惯。这是我军抓获的俘虏经常讲到的!”
北邙山山脊骑兵纵马驰骋的一幕,被正在东都城墙上巡查的王世充看见了。他紧紧地盯住远方山脊上那些淡淡的迅疾移动的影子,向身边人问道:“那些都是什么人,是不是敌人的探子?”
九月二十一日清晨,李世民带着尉迟敬德率五百名玄甲骑兵来到北邙山巡视战场,之后又登上魏宣武帝陵访古。
王世充预感那些未降的城邑很可能也会叛降,只是时间迟早而已,他开始慌张起来。很显然,靠他自己的力量是无法击退唐军的围攻的,于是他想到了河北的窦建德。但这一招早在李渊的算计之内,唐军刚从长安出发,李渊便派使者前往河北,游说窦建德与其讲和。窦建德也同意与大唐交好,还允许同安长公主、李神通和李世勣的父亲徐盖随使者一同返回长安。
这一连串大规模的叛降行动,对王世充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它不但极大地削弱了王世充的势力而且将他的地盘剥离得七零八落,致使北面的洛阳、南面的襄阳和剩下来的其它城邑皆被唐军分割包围,彼此道路阻断、消息隔绝,只能各自为战。
随后,外围战的胜利捷报不断传至唐军大营:八月二十五日,刘德威攻陷怀州,占领敌堡垒无数,挥兵进驻外城。九月十二日,史万宝袭破龙门,进军甘棠宫。九月十三日,显州总管田瓒率二十五州投降。九月十七日,王君廓攻克轘辕,大败王世充部将魏隐,在龙门缴获了米船三十艘。为了防止敌人赶来救援,王君廓下令将三十艘米船全部凿沉,王世充的粮道被切断了。尉州刺史时德睿率杞州、夏州、陈州、随州、许州、颍州、尉州七州归降,李世民全部保留各州县长官的官职,只将州名做了改动。黄河以南的其他州县,也纷纷举城而降。
相持,直到太阳西下,夜幕降临,双方各自退兵。
碰到这种阵势,一边是要统一四方,没得商量;一边想要安居一地,欲休兵而不能。真是难为了郑国皇帝王世充。明年此刻,自己还能站在洛水河边吗?王世充感到茫然,一生中从未有过的茫然。
李世民朗然大笑。
“秦王说了,”宇文士及转述道,“我们奉诏取东都,没有奉命与你和解。”
“我们双方休战讲和,岂不更好!”王世充呼吁道。
只见宇文士及驱马向前,朝空中挥舞大刀,厉声答道:“现在四海之内都归附了我大唐,只有你阻挠我大唐的声威和教化,我军就为此而来!”
真是天真!李世民对身旁的宇文士及说道:“宇文将军,告诉他所为何来!”
八月十八日,李世民与王世充在洛阳城北的青城宫列阵对峙,王世充在城楼上隔着洛水向李世民喊话:“隋室颠覆,唐称帝于关中,郑称帝于河南,我王世充并未向西侵占你唐国的一寸土地,秦王你突然率军东来,又是为何呢?”
<;ahref=〃 1/21883/〃=〃〃>;宦海龙腾<;/ahref=〃>;
………………………………
第71章 李靖南征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李世民不能不钦佩李靖的坦荡,他也明白惟有以李靖为帅,方可稳操胜券。'燃^文^书库''''774''buy'''
“好!我这就去准备。”李靖施礼离开了。
“三日后出发。”
“李靖乃大唐之臣,效命本在分内。什么时候出发?”
李世民微微笑道:“将军乃英雄,本王相信,定会不辱使命。”
“臣领旨。”李靖有些兴奋,终于有独当一面的机会了。
李世民望着烛火下的李靖说道:“陛下要调将军赴夔州安辑萧铣。”
中军大帐中,烛火摇曳,李世民与李靖对坐。李靖出生于官宦之家,也是隋朝名将韩擒虎的外甥。他姿貌瑰伟,文才武略,早年的信念是: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如今,他随秦王东征,这个五十岁的男子终于有了崭露头角的机会。
看完后,李世民说道:“让李靖将军到中军大帐见我。”
长孙无忌进到内帐中,冲无垢点点头,“陛下要调李靖将军赴夔州(今重庆奉节)。”说完,将圣旨递给李世民。
“什么事?”李世民问道。
这时,卧帐门口传来长孙无忌的声音:“殿下,长安有旨。”
李世民略有所悟地点点头。
无垢摇摇头,“我大唐与郑、夏乃三足鼎立之势。如今,王世充的地盘在逐渐缩小,如果郑灭亡了,那么下一个就轮到夏了。窦建德不会不明白这个‘唇亡齿寒’的道理。”
“窦建德已经答应和我们议和。”
“王世充会不会向窦建德求援?”
“外围大致扫清,洛阳几乎成了一座孤城。我估摸着,洛阳城内眼下还粮草充足,士气未落。我要长期围困,直至城内粮草断绝,人心惶惶,不战自乱。到那时再发起总攻,可把将士们的伤亡减少到最低限度。”
“战事进展如何?”
李世民一笑,不再言语。
“何来辛苦?”无垢温和一笑,反问道。
李世民与无垢对坐,良久,才说道:“这些日子,辛苦你了。”
李世民呵呵一笑:“是吗?小青雀又胖了!好,好。”
“二哥……”无垢上前帮李世民脱下外衣,又给他倒了一杯桂花茶,“若惜在信中说承乾长高了,青雀又胖了,他们都很好。”
“看什么呢?”不知道什么时候,李世民已经走进了内帐。
秋风瑟瑟,星暗风沉,无垢静坐于卧席上,正在看杨若惜的来信,帐内飘着桂花茶的香气。
李建成恭敬地说道:“儿臣谨记父皇教诲。”
李渊点点头:“隋炀帝的时候,李靖怀才不遇,现在只要我们有所重视,他就会尽力施为。每个人都怀才不遇,损失最大的不是他们个人而是朝廷。我跟李靖在前朝确实有过节,但那时大家都同朝为官。现在不同了,君臣名分早定,用不用他在我。不用,对谁都不利;用他,利他,利我,利大唐。”
李建成思索道:“李靖,他完全可以独当一面。”
李渊问李建成:“此次南征萧铣,你认为谁可为帅?”
两仪殿内,李渊持杖立在地图前:“萧铣趁我们围困洛阳之际,派舟师溯江而上,企图攻取我峡州、巴、蜀等地,被峡州刺史许绍击退,退守安蜀城及荆门城。我们进击洛阳,不能受任何外来力量的干扰。看来,我们对萧铣的战争要提前了。”
气急败坏的李元吉再次扑了上去,可转眼之间,他手中的长矛已经鬼使神差地到了尉迟敬德手中。如是一连三次,让自以为骁勇的李元吉彻底没了脾气。
李世民说道:“那就再比试一场,以尉迟敬德能夺槊为胜。”
尉迟敬德回答:“夺槊难!”
李世民在一旁暗笑。为了让这个自负的四弟彻底服输,李世民故意问尉迟敬德:“夺槊和避槊,哪个更难?”
李元吉闻言心中大怒。尉迟敬德表面上是尊重他,实际上根本没把他放在眼里。比赛开始后,李元吉使出浑身解数,一心想刺死尉迟敬德,可手中的长矛却总是与尉迟敬德擦身而过,连他的一根毫毛也伤不着。
李元吉一贯对自己马上执槊的功夫十分自负,于是向尉迟敬德发出挑战。提议双方都除去矛刃,只以矛杆较量胜负。尉迟敬德欣然同意,对李元吉说:“我自当遵命除去矛刃,但齐王不必。”
尉迟敬德如此大出风头,有一个人不禁怒火中烧。他就是齐王李元吉。
李世民的帐下虽然猛将如云,但是要说到这马上执槊(长矛)的功夫,恐怕是没有出尉迟敬德之右者。他单枪匹马在敌人的长矛丛中往返自由、毫发无伤,不但避槊的功夫无人能及,而且夺槊的绝技更是世所罕见。
<;ahref=〃 50/150296/〃=〃〃>;崛起1892<;/ahref=〃>;
………………………………
第72章 存亡之道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于是,他采纳了这个建议。'燃^文^书库''''774''buy'''随后,一边遣使前往东都,向王世充许诺不久将派兵南下救援;一边派遣礼部侍郎李大师前往大唐军中,以调停者的身份,劝秦王罢兵,解洛阳之围。
窦建德认为刘彬说得颇有道理。其实他心里一直是清醒的,唐派使者来拉拢他,不过是想临时稳住他,对郑、夏两国实行各个击破。且不说以后争夺天下,就眼前的唇亡齿寒之忧,也只有援救王世充方能解得。
虽然窦建德曾表示愿意和唐联合,但面对王世充派人求救时,窦建德立刻举行了廷议,其中书侍郎刘彬随即对时局作了一番透彻的分析。他说:“现在天下大乱,唐得关中,郑得河南,夏得河北,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而今唐派大军进攻郑,自秋天到了深冬,唐的军队越来越多,郑的地盘越来越小,唐强郑弱,郑必定支持不久。如果郑灭亡了,那么夏也呆不长了。我军不如假意劝解,发兵救郑,我从外边进攻,郑从里边突击,必定可以把唐军击破。唐军撤退后,我再慢慢地观察情况,如果郑可以袭取,我军就突然袭击,把它拿下;这样我便可以统摄两国兵马,乘唐军疲惫不堪之际,向西攻取关中,天下便可以统一了。”
李世民紧皱着的眉头慢慢舒展开了,连声说道:“好,好。”
杜如晦指着地图对李世民说道:“殿下,洛阳城北要塞武牢关是窦建德来洛阳的必经之地,我们可以先派一支精锐部队一举拿下武牢关,截断窦建德增援洛阳的路。我们还可以借机在武牢关设伏,一并将窦建德消灭。”
李元吉悻悻说道:“好,不说就不说。”
李世民厉声喝道:“在这儿也不能说!”
“在这儿说又不要紧。”
李世民瞪他一眼:“动摇军心的话,你不要讲!”
李元吉对李世民说:“无非就是撤回关中嘛!武德元年,你跟大哥不是也东征过洛阳吗?也是打不下来,就撤回长安了。再撤一次也无妨。”
房玄龄道:“绝不能让王世充和窦建德合兵一处,否则,以我们现在的力量是无法取胜的。”
唐军的中军大帐内,李世民走来走去,再到地图前停下。长孙无忌说道:“王世充已经派他的侄子联络窦建德,如果他们合在一起,我们就麻烦了。”
此时此刻,还有谁能够救自己呢?他再一次想到了窦建德。可窦建德愿意抛弃前嫌,向自己伸出援手吗?管不了那么多了,他已经别无选择。于是,王世充派出哥哥的儿子代王王琬和大臣长孙安世前往河北,请求窦建德派兵援救东都。
深夜,暴风雪袭来,王世充独自坐在空旷的大殿上,灭亡的预感紧紧揪住了他的心。曾几何时,满朝文武都诚惶诚恐地匍匐在他脚下,山呼万岁;曾几何时,自己也一度有开创帝王霸业的壮志与豪情。
十二月初,在各路唐军的强大攻势下,许州、亳州、随州三地也全部归降大唐。十二月十三日,王世充的随州总管徐毅将州城献给了大唐。不久,梁州总管程嘉会又率部投降了大唐。东都洛阳几乎成了汪洋大海中的一座孤岛。
与此同时,唐将李大亮也奉命进逼王世充之侄王弘烈驻守的襄阳,于十一月初一攻克襄阳外围的樊城镇,斩郑军大将国大安,又一连占领了十四座城寨。十一月下旬,李大亮再度攻占沮州和华洲,致使王弘烈的孤城襄阳岌岌可危。
时令进入了寒冷的冬季,河南一带雨雪霏霏。各路唐军的攻势越来越猛烈,王世充的地盘也在一天天缩小。十月十五日,王世充的大将军张镇周又率部归附了大唐。不久,大唐行军总管罗士信派兵怀抱婴儿,装扮成从东都逃出来的民众,诈开了东都北面的千金堡。十月底,王世充的管州总管杨庆也向大唐归降,他的妻子、王世充哥哥的女儿仰药自杀。接着又有荥州刺史魏陆、阳城令王雄、汴州刺史王要汉先后来降。王世充的太子王玄应本来奉命监护武牢,率军驻扎在宋、汴之间,他见周围各州纷纷归附了大唐,非常害怕,率军奔回东都洛阳。
令王世充无法想象的是,在战法的改变上,他的对手李世民居然与他不谋而合。李世民估计王世充不会轻易以弱势兵力来与唐军决战,更可能采取如北邙山战斗似的突然袭击,便将一千多玄甲骑兵分成左右两队,由秦叔宝、程咬金出任左队正副总管,尉迟敬德、翟长孙出任右队正副总管。李世民令他们加强对玄甲军的训练,养精蓄锐、厉兵秣马,等待着决战时刻的到来。
王世充汲取了北邙山一战的教训,将精锐主力编为机动兵力,由亲信大将直接掌管,对队伍严加训练。他一直按兵不动,不时窥探着唐军的缝隙,谋划着要给对方以出其不意的袭击。
王世充偷袭李世民不成,反蒙受了重大损失,郑军的士气受到了极大的挫伤。一口气堵在他的心口,一直咽不下去:好一个李世民,你反击的速度还真快,还真有几分能耐,像个打仗的样子,我过去是有些轻视你了。
<;ahref=〃 55/155679/〃=〃〃>;战神道<;/ahref=〃>;
………………………………
第73章 青城宫战役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李世民突出重围后,王世充也迅速集结溃散的部众,与唐军殊死战斗。'燃^文^书库''''774''buy'''这一仗打得异常惨烈,郑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