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出众风流长孙皇后-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们夫妻美满,陛下为什么非要赐他女人呢?”

    “我赐玄龄两个人女人,让她们帮你一起料理家务,听你的差遣,难道不好吗?”

    “有她们没我,有我没她们。”房夫人的话里已经有点火药味了。

    李世民鹰睿眸子盯着房夫人,显然有些恼怒了。“这是你说的。你要知道抗旨是什么下场?朕再问你一遍,你同意还是不同意?”

    “不同意。”

    “来人,去请皇后,叫她送一杯毒酒来。”

    房玄龄吓得跪倒,“陛下,臣愿意接受两个女人,求陛下饶了她这一次吧。”

    百官见皇帝朕发怒了,立刻跪了一地,“请陛下三思。”

    “皇后驾到――”

    无垢带着侍女翩然而至,大殿里剑拔弩张的气氛顿时缓和了不少,众臣看到皇后春风般的笑容,心想:房夫人有救了。

    无垢直接走到房夫人面前说道:“房夫人,陛下说得对。男人拥有媵妾,符合祖先的规矩,也符合我朝的礼则。玄龄身为宰相,日夜操劳国家大事,他的身体和精神状态的好坏,已经不是个人的事情了,陛下赐给他两个年轻的女人,既是体现朝廷的优诏,也是为国家社稷考虑。房夫人你又何必执着?”

    房夫人看皇后一眼,“皇后,如果夫君把两个女人领回去,我情愿一死。”

    “夫人不可以啊!”房玄龄大声呼道,想到年轻的时候自己得了重病,劝夫人改嫁,她却哭着拿起剪刀要把眼睛剜下来,被他夺下……这般情深意重岂能辜负?“陛下……”

    房夫人再看一眼房玄龄,“枉我当年剜眼明志,所谓结发也不过是笑话!如今恩义俱废,夫妇离矣!请皇后准备毒酒!”

    无垢冲李世民眨了眨眼睛,“陛下,臣妾也爱莫能助,还是赐房夫人毒酒吧。”

    众臣没有想到,皇后会见死不救……

    侍女在房夫人面前捧上毒酒,房夫人接过,没有丝毫地犹豫,一饮而尽。房玄龄瘫坐在地板上,大殿里一片肃静。

    “怎么样?毒酒的味道如何?”无垢问道。

    房夫人怔住,“和醋一个味。”

    李世民哈哈大笑,“以后你要是再怕房玄龄有了女人,你就吃点醋吧。皇后要是也像你这样,早不知道死了多少回了。好了,朕就不为难你们夫妻了。”

    百官明白过来,也跟着笑起来。房玄龄长长地松了口气。

    房夫人跪拜,“谢陛下。”

    李世民走下御座,“此等悍妇,连朕都忌惮三分,更何况是玄龄呢!”说完,挽着皇后回宫了。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

    公告:免费小说app安卓,支持安卓,苹果,告别一切广告,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进入下载安装 zuopingshuji 按住三秒复制!!
………………………………

第203章 之子于归

    十月,太子李承乾举行冠礼,皇后再有身孕,转眼之间,孩子们都已长大。李承乾俨然一位翩翩少年,李泰身体有些发福,而丽质,已然是亭亭玉立的大唐公主了。

    丽正殿内,无垢款款走到李世民面前,轻声说道:“陛下,我们是不是该为丽质择一驸马了?”

    “丽质该出嫁了?”李世民恍然大悟,道:“哦,丽质十一岁了,确实该出嫁了。”

    李世民望了望妻子沉静的笑容,陷入了沉思。

    “陛下,陛下――”无垢连叫了两声,李世民才回过神儿,他揉揉眉心,道:“皇后,你觉得冲儿(长孙冲)如何?”

    “陛下是想让丽质嫁给冲儿?不是爱屋及乌吧?”

    李世民摆弄着她的发丝,“我想来想去,觉得冲儿最合适。更何况,他们从小一起长大,青梅竹马,感情深厚。你说呢?”

    无垢点头,“冲儿这孩子是不错。”长孙冲有才气,关键是他没什么野心,无垢也觉得他是理想的驸马人选。

    李世民哈哈笑过,“我知道你也喜欢冲儿。”

    清晨,崇仁坊。

    皇家的仪仗到了长孙府门口,当天子的銮驾落地,两名内侍赶紧打起轿帘,李世民挽着无垢走下轿辇,夫妻二人相视一笑。

    长孙无忌和高如嫣带着府内所有下人急急忙忙迎出来,门口跪倒一大片,“恭迎陛下、皇后大驾!”

    长孙无忌道:“臣接驾来迟,还请陛下恕罪。”

    “母亲请起!”

    “母亲请起!”

    李世民和无垢一左一右扶起高如嫣,又笑对长孙无忌说:“朕听说你又得一嫡子,皇后要过来看望小外甥,朕就陪她一道过来了。走得急,就没来得及通知。”

    长孙无忌笑道:“谢陛下!”

    李世民又对下人说道:“平身吧!都不必侍驾了,各自去干各自的活儿。”

    无垢搀扶着高如嫣,“母亲,嫂嫂和孩子可好?”

    “好,一会儿你去看看,你的小外甥长得有点像你。”

    无垢莞尔一笑,眨着那双美丽果敢的大眼睛,“是吗?太好了!”在母亲面前,她永远像个孩子。

    李世民举步走进大门,颇有兴致地打量着,边走边点头,“嗯,不错!无忌,你治家有方啊。”

    长孙无忌摇头一笑,“陛下,我若连家都治不好,怎么帮您治国呢?!”

    “哈哈哈――”李世民大笑起来,“那倒是。”

    步入正厅,几个人寒暄了一会儿,无垢便在高如嫣的陪同下,去看望陈玉瑶及小外甥。客厅内,只剩下了李世民和长孙无忌,还有几个内侍官。李世民看了看长孙无忌,正色道:“无忌,朕今天来,还有一件事与你商量。”

    长孙无忌马上换上一副严肃的表情,“陛下,你要与我商量什么事?”

    “长乐公主的婚事。”

    “哦。”

    “朕和皇后给丽质挑选了一位驸马。”

    “是谁?”

    “长孙冲。”

    长孙无忌噗嗤一笑,急忙谢恩,“谢陛下。”

    李世民捋了捋八字胡,故作深沉道:“你意下如何?”

    “臣一万个同意!”

    “哈哈哈――”君臣二人同时朗声大笑。

    丽正殿内,李世民对无垢说道:“让丽质来见朕。”喜事连连,李世民心里高兴,这一刻,他想见一见宝贝女儿。

    不一会儿,李丽质像只蝴蝶,轻盈地飘然而至,“拜见父皇!母后!”

    “丽质,来,到朕的身边来,让朕好好看看你。”

    丽质依偎在李世民肩上,动情地唤了一声:“父皇!”李世民轻抚女儿娇美的脸蛋,半认真半开玩笑地说:“父皇真舍不得你出嫁啊。”

    丽质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来,“父皇如果不想,丽质永远不嫁。”

    “这怎么能行?朕想念丽质,更希望丽质幸福啊!”

    “父皇!”

    “丽质!”

    无垢见父女俩这样动情,一时感动,竟然眼圈红了。她走过去轻轻抚摸女儿的发丝,女儿长大了,如今即将出嫁,真似自己当年的模样。李世民曾说过,丽质那头乌黑柔软的发丝,和那双美丽的大眼睛,最像她了。“陛下,我们的丽质,比我当年如何?”

    李世民搂住她们母女,却是笑而不语……他的皇后、他的女儿是这天底下最美丽的女人。

    多么温馨的画风!

    窗外黄叶飘落,浪漫的飞舞着,昨夜一场雨将天空洗的湛蓝、明亮。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

    本站重要通知:请使用本站的免费小说app;无广告、破防盗版、更新快;会员同步书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appxsyd (按住三秒复制) 下载免费阅读器!!
………………………………

第204章 海纳百川

    皇宫后苑,李世民邀了一帮人猎兔。突厥人执失思力作为随从,规劝李世民不要打猎,他说:“上天让陛下做华、夷父母,怎能自我轻视呢?万一有什么闪失,如何向天下人交代?”

    “射几只兔子,不碍事的。放心吧!”说完,李世民不理会执失思力,一边拍马继续追逐兔子,执失思力无奈地摇头。

    打完了兔子,李世民余兴未尽,又要骑马逐鹿。执失思力忍不住了,他脱了衣服,跪在地上,说道:“恳请陛下以天下万民为念,停止逐鹿,如果陛下不停止,臣今天就不起来。”

    看到执失思力这个样子,李世民也只好摇头,说:“你这是干什么,快穿上衣服,这么冷的天,会冻出病的。”见执失思力仍不起来,李世民叹口气,“好吧,我们不打了。”

    执失思力这才高兴地穿上了衣服,高兴地护卫着皇帝回宫。路上,李世民突然想起了颉利,他问执失思力:“颉利最近怎么样?”

    执失思力回答:“还是那样,臣真是担心他啊,虽然现在大家都是大唐的臣民了,可他过去毕竟是可汗呀!”

    “你给他捎个信儿,叫他明天到宫里来,朕有话和他说。”

    “是,陛下。回去后,臣即刻告诉他。”

    第二天,两仪殿内,颉利觐见,“罪臣颉利叩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世民放下手中的卷书,“平身,看座!”

    等颉利坐下,内侍又给他端上一杯茶,李世民这才开口说话:“你最近过得怎么样?还习惯吗?”

    “回陛下,罪臣还在适应。饮食方面还好些,只是还不太适应居住。”

    李世民感觉颉利还沉浸在亡国的自责当中,想要减轻他的精神压力,对他说道:“过去启民可汗亡国,隋文帝不惜粟帛,大兴士众,营卫安护使之存立,到始毕可汗时渐强,却起兵在雁门围困隋炀帝,如今你的败亡,大概是他背德忘义的报应吧。但是,这些都是过去的事了,所以,你也不要过分自责,你不能总生活在过去的岁月里,你说对不对?”

    “是,陛下说得对,罪臣罪有应得。”

    “朕在想,你过惯了无拘无束的生活,担心你在长安憋出了毛病,所以,朕想让你出任虢州刺史。虢州那个地方多麋鹿,你到那里去,就可以经常打打猎、消遣消遣,这样对你的身体有好处。你意下如何?”

    颉利忙谢恩:“谢陛下!陛下不杀罪臣已是万幸,还授罪臣以要职,罪臣感激不尽。只是,亡国之罪,罪不可恕。罪臣宁愿长住京城,永做陛下的马前卒,以报答陛下的恩德。”

    见颉利如此诚恳,李世民也不想勉强,“那你就留在长安与朕长相守吧。朕封你为右卫大将军,并赐予你良田美宅。”

    “谢陛下!罪臣至死不忘陛下的恩情。”说着,颉利哭了起来。

    “你呀,以后就不要再称自己‘罪臣’了,既然已经入了我大唐,就是大唐的臣子了,不要再分彼此。”

    “尊敬的陛下,您有海纳百川的胸襟与气度,愿上苍保佑,保佑大唐千秋万代。”颉利再次叩头谢恩。

    年初,李世民曾令大臣们议论分封诸王的事,魏征认为,“如果分封诸王建诸侯国,则卿大夫们都靠俸禄生活,必然导致大量征赋。另外,京城一带赋税不多,原来依靠京都以外,如果都分封给诸侯国,则国家经费顿时短缺,再加上燕、秦、赵、代诸国均管辖有夷族,如有出现紧急情况,到内地调兵,难以及时奔赴所在地。”

    李百药认为,“朝廷运祚的长短,命在上天,尧、舜都是大圣人,守定国祚却不能长久;汉、魏虽然微贱,恣纵却国运长久,推却不掉。如今让皇亲国戚子子孙孙均有自己封国的百姓与社稷,几代之后,将骄奢淫逸,相互攻伐残杀,对老百姓危害尤大,不如不断地更换郡守县令呢!”

    现在又有两位大臣对分封问题提出了不同意见,颜师古上书说,“不如分封亲王宗子,不使他们过于强大,以州县相间隔,交错为界,互相维持牵制,让他们各自遵守自己的境土,同心协力,足以扶持京城皇室。并且为他们设置的官吏,均由尚书省选拔录用,除皇朝法令外,不许他们擅自施行刑罚,朝贡礼仪,都订立格式。这种制度一旦确定,千秋万代可保平安。”

    十一月,李世民下诏:“皇室宗亲以及勋贵大臣,应让他们担任地方长官,并传给其子孙,没有大的变故,不得随意黜免,各部门明文规定条例,定下不同等级以上报朝廷。”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

    g_罩杯女星偶像首拍a_v勇夺冠军在线观看!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meinvlu123  (长按三秒复制) !!
………………………………

第205章 兰亭集序

    最近,李世民迷上了一只很好看的小鸟。这鸟羽毛五彩缤纷,能立于人的手臂之上,不但不会飞走,还会跳来跳去,好像给主人表演一样。李世民十分喜欢,常常让它站在自己的手臂上赏玩。

    这天李世民闲来无事,正在逗鸟玩,远远看到魏征来了,有点心虚。魏征那个人,李世民是知道的,如果他看到自己玩这个东西,肯定又是一番大道理。想到这儿,李世民就马上把小鸟藏到了怀中。

    “陛下!”魏征行礼道。

    “咳,咳……爱卿有事要奏?”李世民侧了身子,生怕魏征看出异样。

    其实魏征早已经看到了,不过他脑中一转,觉得不点破也许更好,所以他假装没有看见,照常奏事。时间慢慢流逝,魏征还在那里滔滔不绝。李世民可是如坐针毡,怀里的小鸟不停地挣扎着,眼看就要断气了,他不自觉地伸手摸摸,却又不敢拿出来。

    魏征突然不说了,李世民一慌,以为他发现了什么。谁知道魏征却说:“臣看陛下今日好像有些不适,是不是改日再奏?”

    李世民心中本是一乐,但随即又很自责,心想自己的私好怎么能影响到国家大事呢。况且自己刚听魏征说的很有道理,受益匪浅,也确实想听他说完。于是一摇头,说:“没事,爱卿继续。”

    魏征神色丝毫未变,答了一声“是”,然后继续侃侃而谈。其实他心中很是欣慰,皇帝在关键的时候毕竟还是以国家为重的。他明白,作为一国之君,李世民真正敬畏的不是他魏征,而是一个义,一个道,所以才能控制住一些个人的爱好,才能接受自己的意见。想到这里,魏征的语气不由得更充满了信心。

    李世民也从刚才的状态中回过神来,认真听起了魏征的话。到魏征说完离开之后,李世民深觉又获得了不少知识,回味半天,竟忘了他怀中的小鸟。后来猛一想起,掏出一看,小鸟早已经死了。李世民虽然十分心痛,不过想了一想,魏征说的道理比一只鸟宝贵多了啊。

    正要起身往外走,不巧房玄龄又走了进来,满脸笑意,“陛下,好事!”

    “什么好事?”

    “臣打听到了《兰亭序》真迹的下落。”

    “快说说。”李世民立刻打起了十二万分的精神。

    “臣派出去的人经过明察暗访,真迹果然在辩才手上。”

    “传朕旨意,让辩才进宫。”

    只是,这辩才和尚狡猾的很,李世民三次召见他,他都说《兰亭序》已毁于战火,推脱不去。

    自从知道《兰亭序》的下落后,李世民是吃不下、睡不着,日日思君不见君,这可怎么办?于是,立即召房玄龄进宫,给他想办法。

    房玄龄也是从战火中过来的,很快想起了“间谍战”,“陛下,您看这样行不行?”他凑到李世民耳边,将他的计划说了一遍。

    听完,李世民勾起唇角,竖起大拇指,给了他一个赞美的眼神。

    房玄龄派了监察御史萧翼去完成这个特殊任务。萧翼领密旨后,便去旧货市场买了一些破衫烂裤,把自己打扮成穷困潦倒的书生。他选择太阳快落山时进入寺庙,缓步而行,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观看寺中的壁画。当他来到辩才的寺院时,故意停步不前,辩才见这位气宇不凡的游客,便上前施礼问道:“何处施主光临寒寺?”

    萧翼彬彬有礼上前拜道:“弟子是北方人,卖完蚕种顺道游历圣寺,在此有幸遇上高僧大师,快哉!快哉!”

    当晚辩才请萧翼进房用茶,两人下棋抚琴,谈天论地,评文述史,探讨书法,两人情投意合,皆觉相见恨晚。辩才见萧翼不同常人,便心生疑窦,酒后赋诗,以探虚实。诗云:初酝一缸开,新知万里来。披云同落寞,步月共徘徊。夜久孤琴思,风长旅雁哀。非君有秘术,谁照不然灰?

    萧翼为了打消辩才的疑虑,当场也和了诗,两人尽欢通宵。临别时,辩才依依不舍,请萧翼方便时再次光临寒寺。

    隔了几天,萧翼带来美酒看望辩才,如此往返两三次,辩才羡慕萧翼满腹经纶,疑团也就渐渐消失了。

    有一次,萧翼拿出梁元帝书写的《识贡图》书帖请辩才指教,辩才赞叹不已。闲谈时,萧翼对辩才说:“弟子自幼喜欢临帖,现在还珍藏着几件王羲之父子的真迹。”辩才听说是王羲之父子的真迹,连忙请萧翼带来看看。

    第二天,辩才看过萧翼带来的二王的字帖后说:“真迹倒是真迹,可惜不是佳品。贫道有一王羲之的真迹,颇不平常。”

    萧翼追问是何帖,辩才毫不犹豫说是兰亭帖。萧翼见辩才上了钩,故意装出若无其事地说:“数经战乱,王羲之的兰亭帖怎么还会在世呢?一定是赝品。”

    辩才怕萧翼不相信,连忙将藏在屋梁槛内的兰亭帖拿下来给萧翼观看。萧翼看后,故意说是假的,于是引起二人争论不休。

    辩才自从将兰亭帖给萧翼看后,就不再藏在屋梁上了。把它和萧翼带来的御府二王杂帖一起放在书桌上。一天,萧翼趁辩才外出做客,来到了方丈室,他谎称自己将书帖遗忘在床上了,请小和尚打开门。小和尚见是经常出没在大师房的萧翼,没加思索就开了门。萧翼将兰亭帖和和御府二王杂帖放进衣袋内,转身就走了。

    萧翼得到了兰亭帖,便来到了驿站,向驿长亮明身份,有陛下的圣旨,请驿长急告都督。都督齐善行接到传信,急忙前来拜见萧翼。齐都督看过圣旨,急派人召辩才来见萧御史。

    辩才一见原来御史就是萧翼,惊奇不已。萧翼彬彬有礼地对辩才讲明自己是奉皇帝旨意,前来取兰亭帖。现兰亭帖已到手,特来与大师道别。辩才听后,当场昏倒在地。待他醒过来时,萧翼已快马加鞭回京城去了。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

    g_罩杯女星偶像首拍a_v勇夺冠军在线观看!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meinvlu123  (长按三秒复制) !!
………………………………

第205章 封禅的争议1

    萧翼智取墨宝回到京城长安,恰赶上年关,李世民欣喜若狂,大摆宴席招待萧翼及群臣。宴席上,李世民当众宣布:房玄龄荐人有功赏锦彩千尺。萧翼加官五品,晋升为员外郎,并赏住房及金银宝器。辩才犯欺君之罪,本应加刑,因年迈获免,李世民还赐给他谷物三千石。

    窗外月光如水,丽正殿内,无垢拿着墨宝,听说了萧翼盗宝的经过后,说道:“陛下,这种手段是不是不大光彩?”

    李世民一身紫色长袍,气定神闲地回道:“朕得之,让虞世南、欧阳询等书法名家临摹真迹,分发给群臣子弟研习。有我这样的知音,王羲之在天之灵定会备感欣慰!”

    “扑哧!”

    “你笑什么?”

    “我笑陛下越来越会为自己说辞。”

    李世民摸了摸鼻翼,给她一个“你了解我”的眼神。

    贞观六年(632年)正月,李世民从东宫搬到大兴宫起居,无垢则搬进了立政殿居住。

    早在贞观五年,赵郡王李孝恭、利州都督武士彠都曾向李世民上表,认为天下统一,四夷臣服,请求朝廷在泰山举行封禅仪式。封禅历来是国家最盛大的祭奠仪式,每当一代帝王完成了重大历史事件之后,就会在名山举行封禅仪式,向上天报告人间的成功。过去,尧、舜、禹等三皇五帝都在泰山举行这样的仪式,秦始皇在统一天下之后,也曾在泰山举行过封禅仪式。

    李世民看了上表之后,亲手写了一封诏令,说:“自从登上皇位之后,朕每日穷心思治,未敢康宁,兢兢夕惕,时而废寝忘食。虽然位处尊高,但如履薄冰,如驭腐朽,这些都不足以俱言。只是有赖天地相助,万民同心,才出现海外无战尘、远夷臣服的局面。然而,过去战乱时间长了,残破的山河还未复原,大片的田地还荒置着,仓库都还是空虚的。虽然说百姓已可家给人足,但作为君主,让人感到羞愧的事情还很多。在此情形下,怎敢急着与前代帝王的盛烈相提并论,而落个‘虚美’的名声?”

    这件事,就此搁浅了。

    然而,这道手诏并没有平息封禅的议论。现在,大臣们纷纷上书,再次请求皇帝在泰山封禅。他们认为太平盛世已经形成,如果不向上天禀报人间取得的成就,就有对上天轻慢的嫌疑。

    这天早朝,大兴殿。

    李世民对文武百官说道:“卿等都以封禅为帝王的盛事,但是朕的意见不同。若天下乂安,家给人足,即便不封禅,又有什么关系呢?过去秦始皇自以为德洽天下,到泰山上封禅了,但他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